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殷殷 俊俊第1页教科书结构教科书结构 岳麓版岳麓版:单元单元课,一单元少则课,一单元少则3课课,多则多则8课,每课用课,每课用1课时学习课时学习 人民版人民版:学习专题:学习专题学习内容,一专题学习内容,一专题 34个学习内容个学习内容第2页人民版教科书编写体例人民版教科书编写体例1、专题导学专题导学 导语导语:专题概况专题概况、学习意义、学习意义 学习提议学习提议:能很好地表达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很好地表达过程与方法目标2 2、学习内容、学
2、习内容 每一学习内容有每一学习内容有3 34 4个子目,个子目,文中配有文中配有“课前提醒课前提醒”、“学习思索学习思索”、“资料卡片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知识链接”等等 最终有自我测评最终有自我测评 材料阅读与思索材料阅读与思索3、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评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评 专题小结专题小结(树状结构树状结构)、问题研讨问题研讨 (专题内综合专题内综合)、收获与存疑收获与存疑(知识知识、能力能力、情感情感)4 4、学习与探究学习与探究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 模拟罗马法庭模拟罗马法庭5 5、本模块学习档案本模块学习档案 学习重点归纳学习重点归纳 收获与存疑收获与存疑 学习评价学习
3、评价 学习活动统计学习活动统计6 6、附录附录 部分词汇中英文对照部分词汇中英文对照 课外读物推荐书目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历史学习推荐网站第3页岳麓版教科书编写体例岳麓版教科书编写体例一、课程导学导学(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写在高中历史课程前面)二、模块导读三、单元导学单元导学(单元跨度大单元跨度大,有含有含课标几个单元课标几个单元):导语(导语(单元概况)单元概况)四四、每课内容 (部分单元含1节探究活动课)1.导入部分导入部分 课导入语课导入语 2.2.课文正文课文正文3.3.课文辅助部分课文辅助部分 楷体字说明楷体字说明(有旁边还有思索题有旁边还有思索题)学思之窗学思之窗 资料
4、回放资料回放 图片图片、地图地图、表格表格(量比较多量比较多)4.4.课文最终部分课文最终部分 知识知识链接链接(每课都有每课都有)阅阅读读与与思思考考(材料题一问材料题一问)解解析析与探与探究究(往往多材多问往往多材多问)自我测评自我测评(问答题问答题,课课有课课有)活动提议活动提议三三、附录附录1 1.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以本模块为主以本模块为主,兼顾必修其它两个模块兼顾必修其它两个模块 中国、外国同时期大事并排放中国、外国同时期大事并排放第4页 必修历史(必修历史()分析分析中心观点:中心观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主要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
5、活动亲密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亲密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主要政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主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主要人物,探讨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主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历史经验教训。必要历史经验教训。第5页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人民版:人民版:九个专题九个专题28个学习内容,个学习内容,另外安排另外安排2个学习与探究内容个学习与探究内容岳麓版:岳麓版:七个单元七个单元26课时,另有课时,另有2课课 综合探究课(其中综合探究课(其中1节是阅读课)节是阅读课)第6页(岳麓版)(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6、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第1课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夏商两代社会政治制度、夏商两代社会政治制度2、封邦建国、封邦建国3、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关键宗法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关键宗法制度(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夏商政治形式、夏商政治形式2、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3、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第7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v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v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v3.经过
7、宗法制度相关内容学习,体会中华民族亲情之爱。v1.教师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进行后续政治史学习。v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v3.初中教材对分封制作了详细叙述,教学中可用问题引导学生唤起回想,实现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与整合。第8页(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第2课课 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立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立1、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2、“始皇帝始皇帝”与三公九卿与三公九卿3、废分封,置郡县、废分封,置郡县(
8、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二、走向二、走向“大一统大一统”秦汉政治秦汉政治1、“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2、海内为郡县、海内为郡县3、百官公卿、百官公卿第9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知道“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建立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其影响。v1.知道始皇帝来历;了解秦朝“三公”制度。v2.知道郡县制建立史实。v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其影响。v4.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主要意义。v1.联络本专题后续政治史相关内容做适当延伸性学习:如中国古代中央宰相制度改变、两汉三
9、公改变、郡县制度对后世影响等。v2.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争论来加深对郡县制建立背景了解和认识。v3.引导学生用图示法建构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简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v4.组织学生利用讨论法去认识秦始皇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和后世影响。第10页(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第3课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集权办法、七国之乱与汉武帝集权办法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分裂局面、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分裂局面3、宋初中央集权强化、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一
10、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三、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1、法令出一、法令出一2、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3、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4、选官制度历史改变、选官制度历史改变5、行省设置、行省设置第11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v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v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特点。v3.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政治智慧。v1.适度补充材料
11、说明秦朝和汉初君v权与相权矛盾,帮助学生认识v汉武帝设置“中朝”机构目标。v2.帮助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v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做纵向概v括,以把握历史演变特点,可v以用表格或箭头图示方式。v3.学生制作唐朝、元朝中央机构示v意图,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v化。对元朝设置行省制知识则v能够经过“查一查自己所在故乡在v元朝时属于哪一个行省区划”方v式,以“亲近”历史。v4引导学生加强前后知识联v系,如宰相制度始于秦废于明。第12页(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第4课课 专制皇权不停加强专制皇权不停加强1、三省六部度确实立及其演变、三省六部度确实立及其演
12、变2、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废除3、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四、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四、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1、内阁制度形成、内阁制度形成2、军机处、军机处3、清朝边疆政策、清朝边疆政策第13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v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史实。v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v3感受人治很多弊端。认识到专制向民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v1.能够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v用持不一样
13、看法史料,分析明太祖废v宰相目标及影响。v2.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明朝宰辅制v度与英国内阁制区分。让学生知道v英国内阁制和首相制起源于中国明朝v政治创造。v3.进行专题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君主v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基本v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含v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v国历史发展影响。第14页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还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人民版)最高执政集团还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人民版)2.宗法制影响:宗法制影响:宗法制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垄断
14、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宗法制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稳定和团结。(人教版)治集团稳定和团结。(人教版)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预防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预防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国”和和“家家”亲密地结合在一起。(岳麓版)亲密地结合在一起。(岳麓版)史论共享史论共享第15页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停得到加强和巩固。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停得到加强和巩固。
15、(人教版)(人教版)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对今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主要影响。(岳度基础,对今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主要影响。(岳麓版)麓版)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主要步骤,也是官僚政治取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主要步骤,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标志。(人民版)代贵族政治主要标志。(人民版)第16页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它任何力量能够对他有所制约。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它任何力量能够对他有所制约。在这么政治体制下,含有独断性
16、和随意性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在这么政治体制下,含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议,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国家,政治政治决议,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国家,政治是一个人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是一个人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主人”和和“奴才奴才”关系。关系。(人民版)(人民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停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停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命于君主。不允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牢牢控制中央对地
17、方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任免、监督和考评。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着地方官吏任免、监督和考评。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对应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对应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治理。(人教版)也难以实施有效治理。(人教版)第17页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影响: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君主专制制度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使中国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妨碍。(人民版)加强使中国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妨碍。(人民版)绝正确君主专制
18、,使皇帝决议含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绝正确君主专制,使皇帝决议含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正确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难免出现失误。绝正确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从而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一切,都极大地妨从而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人教版)碍了社会进步。(人教版)第18页(岳麓版)(岳麓版)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第第13课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1、虎门
19、销烟、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以及战、南京条约以及战 后中国后中国 3、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第15课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加深 2、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 人民反抗人民反抗 斗争斗争 (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国门洞开、国门洞开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1、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 2、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
20、新疆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4、义和团反帝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第19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列举1840年至19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斗争精神。v1.列举1840年至19间v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v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v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v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v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v深重灾难。v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v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v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v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v联军斗争事迹。v3.经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v侵略斗争事迹,体会中v华民族不屈斗争精神。v1.教师引
21、导学生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v争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根本:一v是西方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v形成和加深;二是中国军民抗争v和救国探索。v2.指导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v社会形成过程和阶段性特点。如v“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v鸦片战争加深了”、“甲午战争v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v完全沦为”。注意经过不平等条约v详细内容来诠释中国半殖民地化不停v加深过程。v3.援引一些影视资料片断,再现历史v场景,让学生讲述林则徐、关天培、v邓世昌等爱国将领故事,使其体会v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民族精神。第20页(岳麓版)第五单元(岳麓版)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与 中国新民
22、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第21课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4、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5、国共合作抗日、国共合作抗日 6、两种命运较量、两种命运较量(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三、伟大抗日战争三、伟大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罪行、侵华日军罪行 2、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3、全民族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 4、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第21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列举侵华日军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主要史实,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主要性,探
23、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历史地位。v1.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v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v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罪v行。v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v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v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v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重v要性。v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v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v历史地位。v4.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v战争胜利根本确保。体v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v血奋战和不怕牺牲斗争v精神。v1.教学“侵华日军罪行”,应该建立在详细v生动事例之上,能够搜集包含影视、回v忆录、实物等史料来表现日军暴行,注v重学生感受,恰当地引导学生民族情v绪。v2联络时事,围绕中日关系做适当师生v对话,引导确立这么认
24、识:我们强调牢v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v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v训,才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v3能够让学生讲一讲他所知道反应中华v儿女英勇抗战史文艺作品,让学生讲一v讲地方身边抗战史,以激发学生对这v段历史亲近意识,激活课堂思维。v4联络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历史,v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v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历史地位,弘扬v爱国主义精神。第22页1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意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意义: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主要原因。(人民版)列
25、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主要原因。(人民版)2抗战胜利历史地位:抗战胜利历史地位: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完全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抗日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人教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人教版)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耻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
26、以来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版)础。(人民版)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岳麓版)(岳麓版)史论共享史论共享第23页(岳麓版)第四单元(岳麓版)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第第14课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金田起义2、天国兴衰、天国兴衰(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2
2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从、从“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到天京陷落第24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作用与不足。v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v主要史实。v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v主革命时期作用与v不足。v3.感受农民阶级在社v会危机不停加深中敢v于斗争革命精神。v1.联络“鸦片战争”相关知识,适度v引入列强侵华史料,帮助学生认识v太平天国运动时代背景,指导学生v从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太v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v2.提供“兴起发展高潮转折v失败”知识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太v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史
28、实。v3.以绘制表格方法,引导学生分析v天朝天亩制度、资政新篇在v经济发展方面异同。v4.能够围绕“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v期作用与不足”组织一次课堂小v讨论,教师要关注学生史论结合,v同时有机进行太平天国人物评说。第25页(岳麓版)第四单元(岳麓版)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第第16课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2、武昌首义、武昌首义 3、民国建立和帝制终止、民国建立和帝制终止第第18课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改变艰难历程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改变艰难历程1、“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29、”2、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3、为宪政流血、为宪政流血(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二、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武昌起义2、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建立3、辛亥革命历史功劳、辛亥革命历史功劳第26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历史意义。v1.简述辛亥革命主v要过程。v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v制度、建立中华民v国历史意义。v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v者前赴后继献身精v神,感受革命先烈追v求“民主”、“自由”v高尚情怀。v1.联络学生已经学过列强侵华、清v政府
30、反动卖国历史,简明说明辛亥v革命暴发原因,为认识辛亥革命v意义作铺垫。v2.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清王v朝分崩离析图等地图资料,提供v“武昌起义革命扩展成立民国”v线索,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主要v过程。v3.分析辛亥革命意义能够侧重其变v革政治体制意义,能够引用19v前后一些史实作对比性说明,也v能够 援引中华民国暂时约法一v些主要史料来帮助学生了解推翻君主v专制制度价值。第27页(岳麓版)第四单元(岳麓版)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奋起第第17课课 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1、“二十一条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与巴黎和会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五
31、四精神、五四精神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第2121课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 2、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蓬勃开展、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蓬勃开展3、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4、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6 6、两种命运较量、两种命运较量 7 7、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
32、立 2、国民革命、国民革命3、“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道路开辟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第28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v1.了解五四运动主v要史实;认识五四运v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v革中革命性影响。v2.体会爱国学生、知v识分子、无产阶级在v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v历史使命感和社会v责任感。v3.了解中国共产党成v立史实。认识中国v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v会变革影响。v4体会早期中国共产v党人坚定马克思主v义信念和革命精神。v1.联络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v相关知识,
33、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v面分析五四运动暴发原因。v2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v描述五四运动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v生爱国激情;帮助学生从政治、思v想、文化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历史v影响。v3.注意利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v中共一大开会游船等图片,注意对一v大召开事件性描述,增强教学直观v性,提炼中共早期党员优异品质。v4适当联络必修第三专题中“先进知v识分子接收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指导学v生从思想、阶级、组织等方面归纳中国v共产党成立条件。第29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伟大意义。v1.了
34、解国共合作、北v伐战争、“工农武装v割据”、红军战略转v移、国共合作抗日v以及人民解放战争v等中共领导新民v主主义革命主要v史实。v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v命胜利伟大意义。v3.体会中国共产党在v新民主革命时期与v时俱进革命品质v和为人民解放事业v不懈奋斗精神,v培养热爱中国共产v党感情。v1.这部分内容跨度很大,主要历史事件较v多,不宜在教学中考究历史事件细节,可v以引导学生从主要背景、革命策略、基本过v程、结果与意义等方面,用列表方法归纳v革命史主要内容,并以此展现历史发展v宏观线索。v2.能够援引毛泽东同志部分革命诗词,从v一个侧面反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同时v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热情与乐观
35、精神。v3.能够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v等视角,引导学生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v伟大意义,需要适当联络“辛亥革命影响”v知识,使意义讨论含有一定对比性和v历史纵深感。v4.课后分小组搜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v主义革命历史图片,按一定主题给图片标v上名称,搞一次小展览。第30页1太平天国运动作用与不足:太平天国运动作用与不足: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者;它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指导,负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重担。(人民
36、版)器指导,负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重担。(人民版)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破天荒地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含有资本主义性质社会改革方案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含有资本主义性质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资政新篇。(岳麓版)篇。(岳麓版)2辛亥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取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升了人民产
37、阶级共和国,使人民取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升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参政议政意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人民版)(人民版)因为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因为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建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教版)教版)史论共享史论共享第31页3五四运动影响:五四运动影响: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毫不妥协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毫不妥协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
38、义革命开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人民版)(人民版)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是“五四五四”精神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输精神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输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表达了鲜明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表达了鲜明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它表达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精神。是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它表达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精神。(岳麓版)(岳麓版)4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人教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
39、然一新。(人教版)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前提;推进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前提;推进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人民版)平力量。(人民版)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胜利。(人教版)
40、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胜利。(人教版)第32页(岳麓版)(岳麓版)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第22课课 新中国政治建设新中国政治建设 1、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2、第一部宪法颁布、第一部宪法颁布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版)(人民版)专题四专题四 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早期政治建设一、新中国早期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开创政治建设新
41、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实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实立第33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特色。v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v成立史实。v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v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v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v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v善历史过程与意义。v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v特色。v感受新中国成立神v圣和庄重,体会人民民主v意志得到反应喜悦,v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v结和祖国统一价值观v认同。v1联络西柏坡会议和人民解放军v军事上胜利,结合本课内容,v帮助学生
42、建构知识框架:成立新中v国准备工作。v围绕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和v新中国成立意义,尝试情境体v验和理性分析,进行爱国主义教v育。v利用相关文件史料来帮助学v生了解三大政治制度基本含v义。v结合中国国情并与西方资本v主义政治制度比较,分析当代中v国政治制度特色和形成原因,v以实现模块间知识迁移。第34页(人教版)(人教版)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第23课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波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波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破坏对民主法制破坏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3、基层民主选举、基层民主选举(人民版)(
43、人民版)专题四专题四 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政治建设波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二、政治建设波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2、历史伟大转折、历史伟大转折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35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必要性和艰巨性。v1了解“文化大革命”v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v重破坏经典史实。v2利用史实来说明民v主法制建设必要性v和艰巨性。v3利用史料和发生在v本土地域史实,感v受和说明失去民主法v制保障,人和社会v将见面临怎样灾v难。v1
44、搜集和利用“文化大革命”v时期历史图片、历史资料、v包含一些影视资料和经典个案v等材料(不妨让学生一起参加v材料搜集活动),分析文化大v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感受v民主政治建设出现重大挫、v折。v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史有v论地总结历史教训,并凸显民v主法制建设必要性和艰巨性v这一主题。第36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施依法治国策略主要意义。v1列举党十一届三v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修v改宪法、提出“依法治”v战略等方面民主法制v建设主要成就。v2认识实施“依法治v国”策略主要意义,v说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v化是社会主
45、义政治当代v化关键。v3感受我国民主与法v制建设进程里喜和v忧,加深对党和社会主v义事业热爱之情,养v育自觉投身民主法制建v设公民素质。v1引导学生简明勾勒新中国成立以来,v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进程;联络第v一单元专制政治,适当援引旧中国v一些宪法条文,方便深入了解社会主义v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养育纵向历史v意识,表示课程专题性。v2能够举行“法律法规知多少”小竞v赛,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体系初v步形成;也能够指导学生围绕“依法治v国”主要意义来撰写小型法制汇报,v以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过程。v3适度提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v相表里,关注公民素养。v4教学要求栏目里提到“修改宪法”v史
46、实主要是指1982年和1999年两次v“修宪”。第37页(人教版)(人教版)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第24课课 祖国统一历史时尚祖国统一历史时尚1、“一国两制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伟大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人民版)(人民版)专题四专题四 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三、三、“一国两制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进展、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第38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47、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v教学提议 v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重大历史意义。v1简述“一国两v制”构想理论和v实践。v2认识实现祖国v完全统一对中华v民族复兴重大v历史意义。v3感受香港澳门v回归庄重和民v族自豪,促进海v峡两岸是一家v亲情,强化国家v统一意识。v1将“一国两制”构想贯通于教学v一直,使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来展v开。v2勉励学生发散思维,畅谈港澳回v归意义,展望台湾回归前景,激v发学生爱国情感。v3能够做适当拓展性教学:联络v近代史相关内容,归纳和概括香v港、台湾问题由来;组织“认识台v湾”资料搜集活动。v4值得关注与台湾话题相关时v事,培养
48、历史与现实对话学习方法v和历史意识,强化国家统一意识,激v发学生复兴中华民族使命感和责任v心。第39页1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与意义: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与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逐步开展奠定了牢靠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逐步开展奠定了牢靠基石。石。(人民版人民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深入民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深入民主化标志。(人教版)主化标志。(人教版)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新局面。(岳麓版
49、)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新局面。(岳麓版)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确保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确保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版)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版)2从文化大革命看民主法制建设:从文化大革命看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动荡,是对民主与法制横蛮践踏,使国家民主动荡,是对民主与法制横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岳麓版)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岳麓版)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人教版)
50、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人教版)史论共享史论共享第40页3认识依法治国:认识依法治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基本形成了以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关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局法为关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局面,为依法治国奠定了主要基础。(人教版)面,为依法治国奠定了主要基础。(人教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目标,建设法治国家则是新时期治国策略。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目标,建设法治国家则是新时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