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风险管理技术.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749313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风险管理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风险管理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风险管理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风险管理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第五章 风险管理技术 如何改变风险状态是风险管理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由于原始风险状态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积累形成的,所以改变原始风险状态的工作可以作用于任何一个环节。为此人类发展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技术。大致的分类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的形成过程的风险管理技术;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作用于结果,即在风险市场上,将原始风险状态x交换为y的风险管理技术。由于因果关系的相对性,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具有相对性,相对于更高级别的风险管理,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也可看作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还可以

2、分为依赖风险市场的风险管理技术和不依赖风险市场的管理技术。前者必须在具备风险市场的条件下,风险主体才可采用(主要是财务型风险转移技术);而后者并不依赖风险市场。第一节 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的形成过程,所以了解有关风险状态形成过程的理论(风险致因理论)十分必要。一 、 风险致因理论由于风险管理技术源于保险,所以风险致因理论迄今还主要是指事故(损失、灾害)致因理论。以下是四种风险致因理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人格林伍得和伍兹发现: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其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

3、次、事故的倾向。1939年,法默和查姆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指:个别人所具有的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是少数,但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减少事故频发倾向者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如何减少事故频发倾向者?不是就业上的歧视,更不是肉体上的消灭。正确的做法是,给每个人安排合适的工作。一类工种上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是另一类工种上的事故频发倾向者。(二)、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出版工业事故预防一书,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4、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这样就有了多米诺骨牌的五个因素(五张骨牌):l 遗传及社会环境(先天与后天);l 人的缺点;l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l 事故;l 伤害(损失)。要注意多米诺骨牌理论应用要点:1. 一张骨牌倒了,连锁反应发生,伤害出现。2. 移出一块骨牌,连锁反应被破坏,事故中止。3.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张骨牌都一样重要,也不是每张骨牌都可以移出。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指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

5、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多种形式的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所以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1966年, 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哈登将伤害分为两类:1、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2、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哈登认为,能量是否能造成影响取决于能量大小、作用时间长短及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他还指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防止事故的发生。(四)、系统安全理论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过程中,产生了系统安全理论。其要点包括:1、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

6、面,从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变为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2、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强调消除安全盲区)。3、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要注重减少总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 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危险,即使今天认识了所有危险源,明天又有可能出现新的危险源,所以控制危险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二、几种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事故致因理论为风险控制指出了一定的行为方向,以下是几种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一)、风险回避1.基本概念 风险回避是在风险

7、事故存在或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以避免可能产生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方法。 风险回避的特点:是一种彻底的风险控制技术,但是一种消极的控制风险方法。 2.基本方法l 放弃(行动前):如酒后驾车;l 中止(行动中):l 改变行动方式: 3. 风险回避的局限性l 有些风险是无法回避的:如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能源或金融危机、地震、暴风雪等;l 回避的成本太高:人类不可能因嗌废食。l 回避的成本不一定很高,但不合算。(二)、损失控制 1、基本概念损失控制是指采取措施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采取措施,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程度。 损失控制特点:损失控制是风险控制中最积极

8、、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 2、基本分类A . 按目的分:损失预防-减少事故频率; 损失减轻-减少损失程度 。B . 按执行时间分:损失发生前(损失预防); 损失发生中(损失预防、损失减轻); 损失发生后(损失减轻)。C . 按措施特点分:工程法 教育法 程序法 3.基本方法3、1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物质性风险因素的处理,达到损失控制的目的。 主要的理论依据:哈顿的能量释放理论 哈登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v 防止风险因素的产生v 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v 防止已存在的风险因素释放能量v 改善风险因素的空间分布和限制能量释放速度v 在时间、空间上将风险保护对象进行隔离v 借助物质障碍将风险

9、与保护对象进行隔离v 改变风险因素的基本属性v 加强被保护单位的防护能力v 救护被损毁的风险单位v 稳定、修理、更新受损害的物体要注意工程法的局限性:成本-效益问题 3.2 教育法教育法是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风险事故、减少事故损失的风险控制方法。主要的理论依据: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具体方法:安全教育与培训。包括:l 让职工了解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l 让职工知道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自己、他人可能面临的伤害;l 训练职工运用各种保护装置及设备;l 通过应急措施、抢救措施的训练、实施,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与公德。特点:投入少、见效快;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3.

10、3 程序法工程法与教育法分别处理物质风险因素和人为风险因素,但物质与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程序法是指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作业方式,保证风险因素能及时得到发现、处理,保证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能得到有效降低的损失控制方法。程序法实际强调风险管理流程。具体办法: a.在降低损失发生频率方面-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表 设备维修制度 b.在减少损失幅度方面-应急计划 隔离法-将风险单位分割、独立程序法的特点:是任何风险主体必须采取的风险管理方法,成本低;但程序法很难完备,贯彻执行上也有难度。(三)控制型转移技术1、基本概念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风险主体通过合同协议将可能产生风险事

11、故的活动、资产或将原始风险状态转移给其他风险主体的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转移的分类标准:是否通过风险市场转移风险。控制型风险转移:通过转移可能产生风险事故的活动、资产达到转移风险(改变风险状态)的目的。财务型风险转移:通过金融市场(风险市场)将较劣的风险状态交换为较优的风险状态。控制型风险转移技术的特点控制型风险转移基本不改变形成原始风险状态的各环节活动内容或状态,但各环节所涉人、物的归属会有变化,从而由人、物产生的意外后果的责任承担方也发生变化。2、控制型风险转移技术的基本形式出售通过买卖契约将财产所有权转让他人,从而将财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转移给他人。转包、分包通过转包、分包合同,将活动交由其

12、他风险主体进行,从而将与活动有关的意外事故的风险转移给他方。如普通风险主体常将高空作业、特殊安装、打捞等作业包给专门机构。出租通过合同将物品交由他人使用,由他人承担物品安全使用意外的责任。当然由于法律方面的制约,通过出租并非总可以转移风险责任,如房屋、汽车的出租。承租通过租赁合同,租赁他人物品,由他人承担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四)、控制型风险分散基本概念风险主体通过增加实现经济行为目标的途径的办法达到优化风险状态的目的。基本方法是多元化生产要素方面:来源多样化、种类多样化生产方面:工艺产品与市场方面(经营多元化):在注意相关产品与市场的协同效应的同时,要注意不相关、少相关产品与市场。 资产负债

13、多元化:融资途径?分散化的局限性 可能性与成本:铁矿石问题。三、风险控制的成本与评估应用控制性风险管理技术,应注意成本-效益分析。基本分析方法当通过控制性风险管理技术将原始风险状态由X。变为Y。时,必须在Y。中计入规划、组织、实施、控制风险管理技术所花费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判断何种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是适用的、何种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可应用到什么程度。第二节 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不是作用于风险状态形成过程,而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X 。但我们须注意原始风险状态的相对性。有两层意思。1、任一经济指标有自己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其取值的概率分布可以说是该指标的原始风险状态,但该指标可

14、能是另一指标的构成要素,如我们可以单独分析企业汇率损失指标,但该指标显然是企业利润指标的构成要素,这就是说有些经济指标在自身是风险指标的同时可能也是另一更高一级风险指标的风险事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对这类风险指标采用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措施,从分析更高一级的风险指标的角度看,是广义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也就是说具体的、狭义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可能是广义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2、在风险管理上我们总是将已确认的较优的风险状态作为进一步改进风险状态的起点,这就是说我们总是将最新确认的较优风险状态作为原始风险状态。一般将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分为三类。分别是:风险汇集、风险自担、财务型风险转移。财务型

15、风险转移又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一、风险汇集风险汇集是风险分散的另一个版本。(一) 基本概念分属不同风险主体的风险,通过建立某种结果分摊的方式,达到增加全体风险主体的福利或优化各风险主体的风险状态的目的。(二) 风险汇集原理1、 大数定律2、 中心极限定律3、 风险汇集原理独立同分布风险主体达成风险均摊协议,在均值方差标准下,各风险主体的风险状态得到了改善。(三)风险汇集的基本方法1、合并风险主体通过合并风险主体使原各风险主体合并后实际分担的风险状态优于合并前的状态,且合并后的风险主体更便于风险自担或财务性风险转移。2、通过协议建立风险共同体A、 多方协议(风险共担):多个风险主体通过协议

16、确定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原则。比方说每年我的房子着火的几率是1/250。如果发生了,我会损失这栋价值$250000的房子。因此每年我的房屋发生火灾的预期成本就是$1000。给定我是风险回避的,那么从期望效用上说,我承受这个风险就是代价高昂的(即比每年减少我的财富$1000的代价更大)。如果100000个拥有价值$250000的房屋的人每人出$1000,那么就会筹集到$1亿。预期上,我们当中的400个会有房屋的损失。l因此从筹款中支付大约$1亿。尽管多数没损失房屋的人都付了$1000的保险金,但是因为它消除了风险,所以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状况都改善了。可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风险,受到损失的参保人可能会多

17、于预期的1/400。大数法则表明,若筹款的总数足够大这种浮动微乎其微,风险也是独立的。有多小?当足够大时,二项分布同正态分布十分接近。所以,损失的数目有95%的几率在361 到439 之间,那么参保人的成本就在$924.5到$1075.5之间。由于100000人的保险,大部分风险被抵消了。所以风险共担产生了纯粹的帕累托改进B、 市场化汇集(风险转移):由一个市场经营主体收购多个风险主体的风险状态(财务型转移)C、社会化汇集(公共化汇集风险分摊):由公共部门(政府)收购各个风险主体的风险状态。 在什么情况下上面的“共担”、“转移”机制不起作用呢?当风险不是独立的时候。 地震 洪水 传染病当一个灾

18、难性的事件的发生很可能同时影响到许多人时,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可分散的风险、不可转移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灾难,如洪水,核战争等等,是保险策略所特地回避的。但是不是意味着就没办法保险了呢?实际上在部分人有可能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我们仍然能够“分摊”风险。这里基本的思路是来自于(风险回避的)效用函数的凹性,从每个人那里多拿走一点点钱的社会成本,会低于从一部分人那里拿走许多钱。很多风险不可能由保险公司处理,但是政府能将钱在各个团体间转移。一些例子: 世界贸易中心的受害者补偿基金。 医疗补助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灾难健康保险 各种形式的灾难救济。当灾难发生时,这些保险“策略”中的许多甚至都没制订

19、 没有市场。但是政府仍然能够分摊风险来提高社会福利。例如,设想有100个人,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为LnW,财富为500。想象其中一个人经历了200的损失。他的效用损失是:Ln500-Ln300=6.21461-5.70378=0.51083现在来考虑若我们将这个损失分配给所有人,总效用损失为:100(Ln500-ln498)=100*(6.2146-6.2106)=0.4总损失比个人的损失小。(这是由于效用函数的凹性。)因此,风险分摊能提高社会福利,尽管它并没有抵消社会所面临的风险总量。那风险分摊是帕累托改进吗?不是,因为我们必须将某些人的福利拿给另一些人。但从更高的视角看:是帕累托改进。因为社会

20、中的每个成员总是面临一定的、由部分人共同面对的非独立性风险。一部份人面临洪水风险,另一部份人面临地震风险,还有一部份人面临干旱风险,(如果你属于什么风险都没有的团体,你有被社会其他成员仇视的风险),由社会集中财富消除所有这些风险(每个成员拿出一点财富),每个人的福利实际上得到了改进。(四)风险汇集的局限性1、合并、协商的成本和利益冲突阻碍风险汇集2、市场化风险汇集的垄断与内容的选择,例如并不是所有风险都是可保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买保险。3、公共化风险汇集的成本-效益问题:浪费与服务不到位等。二、风险自担(一)基本概念风险主体不再对原始风险状态X。形成过程施加影响,也不通过风险市场转移风险,而

21、是通过风险主体内部的财务安排来防止X。的负面影响。风险自担技术也叫残余风险技术。一般是在采用了所有其他可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后,再采用的技术。 (二)风险自担的原因认识不到:原始风险状态无法认识或认识不精确(参数估计错误,参数漂移)。控制不了: 无控制手段(随机波动)、控制成本太高。转移不了:无市场、无交易对手。认为自担最好(好处):1、 风险自担的成本较低:长远看保险的费用一定超过平均损失(保险公司的利润、成本、税收)。保险公司保费中用来补偿损失的部分叫“纯保费”,典型的保险公司保费中,纯保费只占总保费的65%左右。且风险主体的平均损失未必就是同类风险的平均损失(道德风险、逆向选择)。2、 风险

22、自担可以控制理赔进程。3、 可以获得备用金的投资收益。4、 风险自担可以避免保险中的社会负担。(三)适用范围风险自担适用于如下场合。风险主体能承担最坏的结果;进一步采用其他风险管理技术在成本上已不合算;在风险主体只能无意识地承担风险的场合。必须充分认识风险自担的不利处:1、 有巨损可能2、 损失的大幅波动会失去税收方面的好处3、 可能引起员工关系和公共关系的紧张:员工补偿问题4、 无法获得专业性服务、或需另付专业性服务费用。 (四)分类1、 主动与被动:1) 主动自担:风险主体已知自担是最佳选择(有意)。2)被动自担:风险主体无意识地或被迫承担风险(无意)。任何未识别出的风险、或无法回避、控制

23、、转移、分散或汇集的风险,其最后归属是自担。未识别出的风险,风险主题将无意识自担;识别出、但无奈的风险(知道自担未必好),风险主体将被迫自担。2、 有财务安排和无财务安排1)有财务安排:对损失补偿做了财务安排-将作为损失补偿的财产以某种流动或半流动的形式保留,以备损失发生时调用。 有财务安排又分为:全部自担:不采取财务型风险转移技术。部分自担:采取财务型风险转移技术转移部分风险(风险自担与转移相结合)。2)无财务安排:对损失补偿未做财务安排。(五)风险自担计划1、外部支持企业考虑风险自担计划时,一般会寻求外部支持,即向专业公司购买相关服务。2、风险自担计划的焦点风险管理成本由三部分构成:1)

24、管理费用2) 平均预期损失3) 非预期损失:完全是偶然出现的损失,但其后果是灾难性。 一般认为预期损失,对自担和保险是一样的。一般认为非预期损失的特点是:频率低、损失幅度大。他们通常不适合完全自担,而较适合保险(汇集)。所以风险自担计划的焦点是管理费用的节余和企业能够承担的非预期损失额的确定。3、自担水平的确定(风险胃纳risk appetite) 1) 正常损失正常损失就是预期损失,对自担和保险是一样的。确定其水平的办法是:通过以往的损失纪录计算,或按保险公司保费的65%推算。企业必须具备补偿正常损失的能力。2) 损失自担能力的判断(承担非预期损失的能力)。风险自担计划要核定的是企业补偿非预

25、期损失的能力。确定企业补偿非预期损失的能力,要考虑如下企业财务强度指标:-流动资产 建议用10-25%的流动资产作为风险自担的上限。-总资产(反映借债能力) 建议用1-5%的总资产作为风险自担的上限。-长期(5年)获利能力 -销售收入 建议用0.5-2%的销售收入作为风险自担的上限。-现金流量 建议用上一年现金流量的5-10%作为风险自担的上限。 3)风险自担水平的确定艺术风险自担水平的确定不是纯技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门艺术。多数情况下不存在精确的计算标准。但如下度量方法一直得到应用。-什么水平下的未保险损失将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并带来破产后果。-什么水平下的未保险损失,企业可以在不必借债的

26、情况下消化。一般可由此界定企业风险自担的上限和下限。4、风险自担的财务处理方式风险自担计划中,小额损失将计入经营成本;大额损失将由保留的应急资产(基金)补偿,或由应急贷款补偿。(六)风险自担与转移的组合由于大型企业大都认识到风险自担的有利之处并开展风险自担活动,保险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新业务以与单纯的风险自担计划竞争,同时风险自担企业也试图克服风险自担的缺陷。于是,许多风险管理计划以风险自担与风险转移相组合的方式出现。1、 保险免赔额保险公司只对超出免赔额的损失部分负责。两种常见的主要保险是,单一超额损失保险和总超额损失保险。2、费率回溯保险费率回溯保险是一种自费率保险,在此计划中,保险公司对保险

27、费率设定一个最大值Pmax和一个最小值Pmin,保险费率由在保险期间发生的实际损失来最终确定。具体办法如下。 PR=(PB+LC)TM其中:PR保险费(计算值);PB基本保费;LC转换损失(根据实际损失作的调整);TM税收乘子。 而LC=LLM其中L实际损失额;LM损失转换乘子。若PminPRPmax,最终保费为PR;若PminPR , 最终保费为Pmin;若PR Pmax , 最终保费为Pmax 。在此计划中,保险公司先收取保费储金,再在保单到期时根据实际损失额调整。例 企业员工意外伤害赔偿风险。保险公司提供两个选择:A 每年保险费44.3375万元。B 费率回溯保险其中:PB=7.25万;

28、 TM=1.07; LM=1.12; Pmin=30万; Pmax=65万。 则实际损失为12万时,PR=22.1383万,最终保费为:30万。 实际损失为30.52万时,PR=44.3375万,最终保费为:44.3375万。 实际损失为56万时,PR=74.8679万,最终保费为:65万.例 企业意外火灾风险。保险公司提供两个选择:C 每年保险费50万元。D 费率回溯保险其中:PB=10万; TM=1.1; LM=1.1; Pmin=30万; Pmax=70万。 问:实际损失为多少时,PR=最低最终保费30万? 实际损失为多少时,PR=50万? 实际损失为多少时,PR=最高最终保费70万?3

29、、前台公司在有些情况下,法律要求强制保险,这时风险自担无法进行。而风险主体认为自担风险更有利。此时,可安排前台公司协议。具体做法如下。投保人向保险公司名义投保,保险公司签发所有投保人所需文件(以满足法律要求),成为所谓的前台公司,不收保险费;但投保人书面承诺,保险公司将来发生的所有向投保人赔付的保险赔偿,投保人将足额转付;保险公司收取前台公司报酬。前台公司安排显然是假保险,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合法的,且从保险立法原理看,也并无不妥。(七)专业 自保公司1、概念对于大型企业而言,风险自担有许多好处,所以许多大型企业都会选择各种不同的方式自担风险。比较正规的风险自担方法是完全按保险公司运作机制运作

30、的自我保险。而其中最为正规的做法是企业设立专门从事自我保险的分支机构来自担风险。这类由企业设立的专门从事自我保险的分支机构就是专业自保公司。专业自保公由母公司设立并受其控制。设立专业自保公司的目的就是为母公司提供保险。2、专业自保公司的种类按服务对象是单一公司还是协会分为:纯专业自保公司和协会自保公司。纯专业自保公司,由从事非保险业务的公司设立的只为母公司及母公司旗下的成员公司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协会自保公司,由一群业务类似的同业公司设立的、为其管理风险的保险公司。设立协会自保公司是一种风险汇集安排,属多方协议风险汇集。3、专业自保公司发展简史1)早期的发展最早的专业自保公司是19世纪铁路公司

31、设立的。到19世纪末,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业主对当时刚性的火灾保险费率非常不满,在忍无可认的情况下,他们成立一家专业自保公司,这就是著名的保险公司工厂共有组织(factory mutual organization)。以后出现了许多共有或股份制保险公司。1929年甚至成立了教堂保险公司。2)几次大发展上世纪50年代,现代风险管理的发源地美国,专业自保公司有了温和的发展。主要原因是跨国公司的发展。美国的跨国公司发现其海外业务在海外的保险费率往往大幅高于美国本土的保险费率,这就使得跨国公司设立专业自保公司有利可图。跨国公司的海外业务由专业自保公司保险,再由母公司向美国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或再保险。上

32、世纪60年代,专业自保公司也有一次增长。主要原因是保险业不景气,市场缺乏财产保险品种,这迫使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大约50家企业自建了专业自保公司。上世纪70-80年代,专业自保公司有一次较快速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市场缺乏医疗事故保险:要么没有保险,要么保险费率奇高。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医院组织纷纷组建专业自保公司,为自己的医疗事故提供保险。其后,许多制造商也开始组建专业自保公司,对自己的产品责任风险提供保险。现在,全世界专业自保公司已由1960年代的100家左右发展到数千家。4、专业自保公司注册地全世界的专业自保公司注册地主要是避税港和美国。最多的是百慕大,其他依次为:开曼群岛、英属格恩西群岛

33、、美国佛蒙特州和卢森堡。注册地选择避税港的主要原因注册条件低和税负考虑,比如百慕大,除名义上的税负外,专业自保公司无任何明显的税负。5、设立专业自保公司的好处(请回顾风险自担的好处和不利处)1)税收方面的好处虽然税收方面的好处现在很难得到,但早期设立专业自保公司的主要动机之一是获得税收方面的好处。例如,保费支出是企业经营的必要成本可以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如果法律规定风险自担费用不能或不能完全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那设立专业自保公司将风险自担费用变成保费支出就有利可图。又例如,如果法律规定,企业前一年度的亏损,应由本年所得税税后利润弥补(而不是所得税扣税前弥补),那么设立专业自保公司就可以得到税负

34、上的好处。例 公司损失概率为平均每三年出一次意外,损失幅度是每次300万元。无意外年份,每年税前所得为200万元,所得税率为20%。按第二年出现意外损失计算,比较如下两种方案的税负。A 每年支付保险费100万,保费从所得税应税所得中扣除。B 第二年的亏损由第三年的所得税税后利润弥补。 另外,跨过公司通过将利润转移到其在免税地设立的自保公司,可以规避企业所得税。2)满足保险需求早期,许多领域传统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险,或提供保险时,保险费率太离谱。而时至今日依然有些领域,保险公司并不提供保险,如产品责任保证、产品召回等领域。专业自保公司可以满足这方面的保险需求。3) 降低保险成本包括(1)保险成本的

35、预期节省,(2)避免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3)专业自保公司可与再保险公司进行交易,这样可以节省保费。4) 改善公司现金流量一般从损失发生到实际理赔有一个时间。在商业保险情况下,保费在这段时间的价值完全由保险公司享受。近30年,获得这段时间内保费的时间价值成为设立专业自保公司的动机之一。5) 新的利润中心现实中,已有上百家专业自保公司发展成为商业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它们为股东之外的其他风险主体提供保险,从成为公司新的利润中心。6) 帮助资金在国际市场转移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外汇管制极为严格,资金进入国际市场十分困难。通过设立专业自保公司、向专业自保公司支付保费的方式,可以达到帮助企业向国际市

36、场转移资金的目的。三、财务型风险转移(一) 基本概念风险主体以风险状态更优为目的、通过合同或政府规定将原始风险状态转换为另一种风险状态的行为。(二) 基本方法1、 购买保险通过市场化保险合同、或政府强制保险合同将原始风险状态转换为另一种风险状态。2、 非保险财务型转移通过非保险金融市场或政府非保险类安排将原始风险状态转换为另一种风险状态。附录 风险汇集习题课数理统计知识回顾两个风险主体是独立的是指两个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指标是独立的,即甲的风险指标y与乙的风险指标y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是风险指标是离散型的,则独立是指: p(x= xi ,y= yj )=p(x= xi )p(y= yj ) 对任意

37、i,j成立。 如果风险指标是连续型的,则独立是指: X与Y的联合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f(x,y)=f1(x) f2 (y)多个风险主体是独立的,指其中任意两个风险主体是独立的。习题1设甲、乙在未来一年内遇到意外的可能性及其损失如下:遇到意外的概率20%,如果遇到意外,损失是1000;不遇到意外的概率是80%,不遇到意外损失为0(甲、乙两人的情况一样)。设甲、乙是相互独立的。风险状态如下: 损失结果损失概率00.8010000.20设甲、乙两人达成协议,风险共担,即甲、乙各自承担1/2(X+Y),其中X,Y是独立同分布的,分别是甲、乙的风险指标。分析期望价值标准、均值方差标准下,风险汇集的结果。解

38、:1)期望价值标准下的评价风险汇集前甲、乙的期望损失均为E(X ) =1000x0.2=200 风险汇集后甲、乙的期望损失均为E((X+Y)/2) =0.64x0 + 0.16x500 + 0.16x500 +0.04x1000 =200 结论是汇聚并不改善风险状态。 2)均值方差标准下的评价现在比较甲、乙新的风险状态的方差。 风险汇集前甲、乙风险状态的方差均为:D(X) =160000 风险汇集后:D((X+Y)/2) =80000即,在均值-方差标准下, 1/2(X+Y) 比 X 优。有关结论。理论上,若X、Y是独立同分布的,则 E(x+y)/2=E(x)=E(y) D(x+y)/2=1/

39、4D(x+y)=1/4 * 2D(x)=1/2D(x)设多个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指标分别是X1 、X2 、X3 、Xn 它们是相互独立同分布的。作风险汇聚安排,每个风险主体承担(X1 + X2 +、+Xn )/n 。风险汇集前后优劣的比较问题就变成了比较 Xi 与 (X1 + X2 +、+Xn )/n 的优劣的问题。 因为E(Xi) =E ((X1 + X2 +、+Xn )/n ) 而 D((X1 + X2 +、+Xn )/n ) =D( Xi)/ n 所以如果风险主体以均值-方差为标准的风险厌恶型风险主体,则独立同分布风险主体之间的风险汇聚安排总是使各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状态得到改善,且参与风

40、险汇集的主体越多,风险状态优化程度越高。数理统计知识回顾两个风险主体是非完全正相关的是指:两个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指标x与y满足下式:cov(x,y)其中cov(x,y)=Ex-E(x)y-E(y)多个风险主体是非完全正相关的,是指其中至少有两个风险主体是非完全正相关的。一般情况下,说多个风险主体是独立的,要求太严格(很难成立),但说多个风险主体是完全正相关则往往可以接受。设多个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指标分别是X1 、X2 、X3 、Xn ,它们是非完全正相关的同分布随机变量。经风险汇集安排,任一风险主体承担的承担的风险指标是:(X1 + X2 +、+Xn )/n因E(Xi) =E ((X1 + X

41、2 +、+Xn )/n ) 而D((X1 + X2 +、+Xn )/n ) =cov(xi,yj)/n2 = D( Xi)所以如果风险主体以均值-方差为标准的风险厌恶型风险主体,则非完全正相关同分布风险主体之间的风险汇聚安排总是使各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状态得到改善。习题2、已知甲、乙是以均值-方差为标准的风险厌恶型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指标是同分布的,为:损失结果损失概率00.8010000.20又乙出事的概率乙不出事的概率甲出事时(损失为1000)100%0甲不出事时(损失为0)证明:A、甲乙是完全正相关的; B、汇集不可能使甲、乙的风险状态得到改善。 解:设X、Y的分布分别是风险汇集前甲、乙的

42、风险状态。1)补齐条件概率乙出事的概率乙不出事的概率甲出事时100%0甲不出事时0100%2)X、Y的联合分布为(第三、第四行):可能结果总损失概率分担损失甲、乙均不出事00800甲不出事、乙出事10000500甲出意外、乙不出意外10000500甲、乙均出意外20000.2010003) 甲乙是完全正相关的4)风险汇集不可能使甲、乙的风险状态得到改善 风险汇集后均值不变 风险汇集后方差不变习题3已知甲、乙是以均值-方差为标准的风险厌恶型风险主体,面临的风险指标是同分布的,为:损失结果损失概率00.8010000.20又:乙出事的概率乙不出事的概率甲出事时60%40%甲不出事时证明:A、甲乙是非完全正相关的; B、汇集能改善甲、乙的风险状态。 解:设X、Y的分布分别是甲、乙的风险汇集前的风险状态。1) 补齐条件概率乙出事的概率乙不出事的概率甲出事时60%40%甲不出事时10%90%2)X、Y的联合分布为(第三、第四行):可能结果总损失概率分担损失甲、乙均不出事00720甲不出事、乙出事1000008500甲出意外、乙不出意外1000008500甲、乙均出意外20000.1210003)甲乙是非完全正相关 cov(x,y)=80000 D(X)=1600004)汇集能改善甲、乙的风险状态习题4设甲、乙是以均值-方差为标准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