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中的古代诗歌中的“炼字炼字”归纳:炼字类型归纳:炼字类型v炼动词炼动词v炼形容词炼形容词v炼数量词炼数量词v炼副词炼副词v炼叠词炼叠词 “炼字炼字”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类:1.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3.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4.诗中的诗中的“诗眼诗眼”“”“关键字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是哪一个?为什么?么?5.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
2、么?6.6.请赏析请赏析“”“”一句诗中的一句诗中的“”“”字。字。村村 晚晚 雷震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短笛无腔信口吹。信口吹。【注释注释】陂(陂(bb):水岸。):水岸。漪:水波漪:水波纹。纹。:腔:曲调。:腔:曲调。1 1诗中的诗中的“衔衔”“”“横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1 1 1 1、从修辞(表现)手法入手从修辞(表现)手法入手从修辞(表现)手法入手从修辞(表现)手法入手v1 1、明确修辞(表现)手法:、明确修辞(表现)手法:v2 2、
3、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还原诗句情景果、还原诗句情景(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内容)内容)v3 3、辩明字辩明字-意关系(意关系(说明该字在说明该字在表现全诗主题或情感方面的作用)表现全诗主题或情感方面的作用);(情感)(情感)答题步骤:答题步骤:“衔衔”生动形象地生动形象地写出落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表明日将沉未沉的情态。表明了两山含着夕阳的情形,了两山含着夕阳的情形,把山写活了把山写活了“衔衔”运用了拟人手法。运用了拟人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喜爱和赞美之情。答案示例答案示例:“衔衔”运用了拟人手法。运用了拟人手法。“衔
4、衔”生动形象地生动形象地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表明了两山含着夕阳的情形,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表明了两山含着夕阳的情形,把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把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山山衔衔落日浸寒漪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牧童归去横横牛背牛背2 2、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 山山衔衔落日浸寒漪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牧童归去横横牛背牛背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 1、解释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的含义(语境义):(语境义):衔衔是含着之意;是含着之意;横横是横坐之意,是横坐之意,2 2、回归原诗、回归原诗(还原诗句情景还原诗句情景):衔衔从从动动态
5、态描描写写夕夕阳阳西西沉沉的的情情形形,写写出出落落日日将将沉沉未未沉沉的的情情态态。横横表表明明牧牧童童不不是是规规矩矩地地骑骑,而而是是随随意意横横坐坐在在牛背上的调皮姿态。牛背上的调皮姿态。3 3、辩明字、辩明字-意关系意关系 :(说明该字在表现全诗主题(说明该字在表现全诗主题或情感方面的作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抒抒发发了了诗诗人人对对乡乡村村晚晚景景的的喜喜爱爱和赞美之情和赞美之情。答答案案示示例例:“衔衔”是是含含着着之之意意,“衔衔”从从动动态态描描写写夕夕阳阳西西沉沉的的情情形形,写写出出落落日日将将沉沉未未沉沉的的情情态态。“横横”是是横横坐坐之之意意,“横横”表表明明牧牧童童
6、不不是是规规矩矩地地骑骑,而而是是随随意意横横坐坐在在牛牛背背上上的的调调皮皮姿姿态态。抒抒发发了了诗诗人人对对乡乡村村晚晚景景的的喜喜爱爱和和赞赞美之情美之情。3 3、从描写对象入手从描写对象入手 山山衔衔落日浸寒漪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牧童归去横横牛背牛背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 1、说明描写对象:、说明描写对象:衔衔描写夕阳西沉的情形。描写夕阳西沉的情形。横横描写牧童描写牧童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的姿态。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的姿态。2 2、描述对象特征、描述对象特征 (还原诗句情景还原诗句情景):衔衔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横写出写出牧童的顽皮可爱。牧童的顽皮可爱。3 3、辩
7、明字、辩明字-意关系(说明意关系(说明该字在表现全诗主题或情该字在表现全诗主题或情感方面的作用):感方面的作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美之情答案示例答案示例:“衔衔”从动态描写夕阳西沉的情形,写出落日从动态描写夕阳西沉的情形,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表现了乡村晚景的美丽。将沉未沉的情态,表现了乡村晚景的美丽。“横横”表明牧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调皮可爱。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vv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游洞
8、庭湖五首(其二)v 李白李白v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v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v【注注】耐可:哪可,怎么能够。耐可:哪可,怎么能够。赊:赊欠。赊:赊欠。v 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个“赊赊”字,请品析此字的妙处?(字,请品析此字的妙处?(3 3分)分)v1 1、明确表现手法:、明确表现手法:v2 2、还原诗句情景
9、:、还原诗句情景:3 3、与全诗主题、情、与全诗主题、情感的关系:感的关系:1 1、“赊赊”运用了拟人手法。运用了拟人手法。2 2、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风等等无价之宝 ,就暂且向洞庭,就暂且向洞庭湖赊几份月色吧湖赊几份月色吧。视月色为无价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3 3、表现了热爱自然、尊重自、表现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的情感。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的情感。且就洞庭且就洞庭赊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答案示例:答案示例:“赊
10、赊”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视月色为无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的情感。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的情感。20132013年湖南卷年湖南卷 钓船归钓船归 贺铸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鳜鱼肥。简析首句中简析首句中“净净”字的妙处。字的妙处。(3(3分分)答案:答案:“净净”指单纯而没有别的指单纯而没有别的,纯粹。联系
11、纯粹。联系“春深春深”“”“染衣染衣”,“净净”字巧妙地展现了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绿”成了自然的主色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1)(1)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点:A A、明确修辞(表现)手、明确修辞(表现)手法法B B、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 C C、说明描、说明描写对象写对象 (2)(2)回归诗句:回归诗句:将该字还原于诗词,具体将该字还原于诗词,具体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特点特点)、意境(蕴)、意境(蕴)。(3)(3)辨明字辨明字-意关系:意关系:说明这个字
12、所表之情与说明这个字所表之情与全诗思想情感及主题方面的关系全诗思想情感及主题方面的关系.“炼字炼字”题的答题技巧归纳题的答题技巧归纳 字字句句篇篇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来进行赏析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来进行赏析 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清平乐清平乐村居村居 (宋)辛弃疾(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1.词下片中词下片中“卧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
13、处。其妙在何处。1 1、解释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的含义:1 1、卧有躺或趴之意。、卧有躺或趴之意。3 3、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情。2 2、还原诗句情景:、还原诗句情景:3 3、辩明字辩明字-意关系意关系:2 2、卧表明小儿不是规矩地坐着,而、卧表明小儿不是规矩地坐着,而是随意地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是随意地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写。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答案示例:答案示例:“卧卧”有躺或趴之意,表明小儿不是规矩地有躺或趴之意,表明小儿不是规矩地坐着,而是随意地躺卧在溪边剥
14、莲蓬吃坐着,而是随意地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从而写出了小,从而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儿的天真、活泼、顽皮。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卧剥莲蓬。剥莲蓬。1 1、说明描写对象、说明描写对象:1 1、小儿吃莲蓬的姿势、小儿吃莲蓬的姿势3 3、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之情。2 2、还原诗句情景:、还原诗句情景:3 3、辩明字辩明字-意关系意关系:2 2、“卧卧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儿吃莲字形象地
15、写出了小儿吃莲蓬时躺卧在溪边剥的场景蓬时躺卧在溪边剥的场景,写出了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答案示例:答案示例:“卧卧”形象地写出了小儿吃莲蓬随意地形象地写出了小儿吃莲蓬随意地躺卧在溪边剥的情景,从而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躺卧在溪边剥的情景,从而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顽皮。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活的喜爱赞赏之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湖湖 上上 徐元杰徐元杰花开红树花开红树乱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6、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说说诗中使用说说诗中使用“乱乱”字的好处。字的好处。1 1、解释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的含义:2 2、还原诗句情景:、还原诗句情景:3 3、辩明字辩明字-意关系意关系:1 1、“乱乱”有杂乱之意。有杂乱之意。2 2、“乱乱”字不仅写出红林深处字不仅写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3 3、表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写、表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花开红树花开红树乱乱莺啼莺啼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乱乱”字有杂乱之意字有杂
17、乱之意。不仅写出红林深不仅写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从而表现出春日的勃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从而表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勃生机。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1 1、说明描写对象:、说明描写对象:2 2、还原诗句情景:、还原诗句情景:3 3、与全诗主题、请、与全诗主题、请感的关系:感的关系:2、“乱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间枝头的
18、动感。1、“乱乱”字写黄莺鸣叫声和飞字写黄莺鸣叫声和飞舞姿态。舞姿态。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乱乱”字在句中形容鸣叫声和飞舞姿态,字在句中形容鸣叫声和飞舞姿态,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从而表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感,从而表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写出了诗人愉悦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的心情。花开红树花开红树乱乱莺啼莺啼3 3、表达出春日的勃勃生机,写出、表达出春日的勃勃生机,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了诗人愉悦的心情。v20122012湖北湖北 送邹明府
19、游灵武送邹明府游灵武v 唐唐 贾岛贾岛v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v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v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v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v【注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宁夏灵武县)。v(2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藏”“”“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二字作简要赏析。(4 4分)分)v答案答案“藏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
20、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意蕴。“透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有想象力和感染力。v 20142014湖北卷湖北卷 v 早发早发v 罗邺罗邺v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
21、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早发”之之“早早”的?请作简的?请作简要分析。(要分析。(5 5分)分)v(2 2)请赏析)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独向长空背雁行”中中“背背”字的表达效字的表达效果。(果。(3 3分)分)v(1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早发”之之“早早”的?请作简要分析。(的?请作简要分析。(5 5分)分)v答案:答案: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早发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
22、: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早发”就更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独”与与“早早发发”之之“早早”有关。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微”字字也表现也表现“早发早发”之之“早早”。v(2 2)请赏析)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独向长空背雁行”中中“背背”字的表达效果。(字的表达效果。(3 3分)分)v【答案答
23、案】“背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相反。(步骤一步骤一)诗人独自一人朝着)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步骤二骤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乡之情。(步骤三步骤三)v20142014(全国大纲卷)(全国大纲卷)v 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南溪常山道人隐居v 刘长卿刘长卿v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v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v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v 溪花
24、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v1 1、这首诗是如何围绕、这首诗是如何围绕“寻寻”字展开思路的?请结合字展开思路的?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有关诗句简要分析。(5 5分)分)v2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过”和和“随随”两个字作简要两个字作简要赏析。(赏析。(4 4分)分)v3 3、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什么?请简要说明。(请简要说明。(4 4分)分)v4 4、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相相对亦忘言对亦忘言”?请结合你对?请结合你对“禅意禅
25、意”的理解进行分析。的理解进行分析。(6 6分)分)v2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过”和和“随随”两个两个字作简要赏析。字作简要赏析。v答:答:“过过”经过,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经过,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呈现了出来。“随随”随着,形象地表现了随着,形象地表现了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情景,山情景,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表现了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惬意。(诗人内心的惬意。(4 4分)分)v1.1.这首诗是如何围绕这首诗是如何围绕“寻寻”字展开思路的字展开思路的?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请结合有关诗
26、句简要分析。(5 5分)分)v参考答案:诗人沿路寻来,由莓苔上的屐参考答案:诗人沿路寻来,由莓苔上的屐痕猜想居者未曾出门;(痕猜想居者未曾出门;(2 2分)然后,由远分)然后,由远及近,描绘道人隐居的环境,交代来访不及近,描绘道人隐居的环境,交代来访不遇;(遇;(2 2分)诗人雨后看松色、寻水源,领分)诗人雨后看松色、寻水源,领略清新宜人的山中美景,处处体现略清新宜人的山中美景,处处体现“寻寻”字。(字。(1 1分)分)v3 3、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请简要说明。v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答
27、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种静谧的气氛。(4 4分)分)v4.4.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相对亦忘言相对亦忘言”?请结合你对?请结合你对“禅意禅意”的理解进行的理解进行分析。(分析。(6 6分)分)v答案:诗人希望通过访晤常山道人来体会清寂、答案:诗人希望通过访晤常山道人来体会清寂、闲逸的闲逸的“禅意禅意”,(,(2 2分)他看到了白云缭绕水边、分)他看到了白云缭绕水边、芳草门前摇曳的道人居所,也欣赏到雨后松色青芳草门前摇曳的道
28、人居所,也欣赏到雨后松色青翠、山水清秀之景,(翠、山水清秀之景,(2 2分)虽寻访不遇,但已然分)虽寻访不遇,但已然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禅禅意意”,自然也就,自然也就“忘言忘言”了。(了。(2 2分)分)v 南吕南吕 一枝花一枝花春日送别春日送别v 刘庭信刘庭信v 丝丝扬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丝丝扬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v 春归何太速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谁肯与莺花花做主做主?注解注解: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
29、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v1 1本曲题目为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6分分)v2 2请赏析请赏析“丝丝檑柳风点点梨花雨丝丝檑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中“丝丝叫点点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两词的表达效果。(5(5分分)v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1.1.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 1分)前两句写杨柳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春景由繁盛转衰
30、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 2分)分)v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1 1分)以分)以“无奈春归去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2 2分)分)v2.“2.“丝丝丝丝”指风轻,指风轻,“点点点点”指雨柔。(指雨柔。(2 2分)分)“丝丝丝丝”“”“点点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
31、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面。(2 2分)分)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 1分)分)v诗眼: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诗眼: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v1.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v2 2、最生动传神的字
32、,常常出现在描写句、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v3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或明或暗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有侧重。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2003年全国卷)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
33、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评诗时常用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诗眼“的说法,所谓的说法,所谓”诗诗眼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诗眼“分别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v答案:分别是答案:分别是“咽咽”和和“冷冷”。作者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作者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的描写景物的
34、凄惨、阴凉凄惨、阴凉,从,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冷漠与无情。v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过香积寺过香积寺(王维)(王维)不知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何处钟。泉水泉水咽咽危石,危石,日色日色冷冷青松。青松。薄暮空潭曲,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制毒龙。v答案:答案:v 分别是分别是“咽咽”和和“冷冷”。本。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闻、所感,“泉声咽危石泉声咽危石”,一
35、个一个“咽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静,泉声动听;“月色冷青松月色冷青松”,“冷冷”字用得精妙,显得青松字用得精妙,显得青松的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的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冷峻。冷峻。v无意境,分析欠准确。无意境,分析欠准确。过香积寺过香积寺(王维)(王维)不知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何处钟。泉水泉水咽咽危石,危石,日色日色冷冷青松。青松。薄暮空潭曲,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制毒龙。v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分别是“咽咽”和和“冷冷”。作为。作为山水田园诗派,其特
36、点是山水田园诗派,其特点是“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本诗,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一幅则向世人描绘一幅幽静恬然幽静恬然过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动静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v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不能架空分析架空分析。此答案没有结。此答案没有结合原诗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合原诗语言进行具体分析。过香积寺过香积寺(王维)(王维)不知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何处钟。泉水泉水咽咽危石,危石,日色日色
37、冷冷青松。青松。薄暮空潭曲,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制毒龙。答案:答案:分别是分别是“咽咽”和和“冷冷”。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咽和冷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咽和冷字,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内心字,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心境,作者厌恶世俗的悲凉心境,作者厌恶世俗的繁杂,渴望一种清净、安的繁杂,渴望一种清净、安宁的生活。宁的生活。v没有没有诗眼的分析诗眼的分析,只有分析,只有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的过程。的结果,没有分析的过程。过香积寺过香积寺(王维)(王维)不知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何处钟。泉水泉水咽咽危石,危石,日色日色冷冷青松。青松。薄暮
38、空潭曲,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制毒龙。明确:明确:诗眼分别是诗眼分别是“咽咽”和和“冷冷”。(1 1分)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释含义,描景象)象)(1 1分)分)“咽咽”、“冷冷”两字绘声绘色、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的景象。(意境)(点情境)(意境)(点情境)(2 2分)分)过香积寺过香积寺(王维)(王维)不知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数里入
39、云峰。古木无人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何处钟。泉水泉水咽咽危石,危石,日色日色冷冷青松。青松。薄暮空潭曲,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制毒龙。v 葛溪驿葛溪驿v 王安石王安石v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v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v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v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v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请简要赏析。v答案:本诗以答案:本诗以“乱
40、乱”为诗眼,首联借残月、为诗眼,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表明诗人心烦意乱,彻夜难眠。滴漏、昏暗的灯光表明诗人心烦意乱,彻夜难眠。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乱”蓄势。颈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情景交融,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v 2014
41、2014湖北卷湖北卷 v 早发早发v 罗邺罗邺v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早发”之之“早早”的?请作简的?请作简要分析。(要分析。(5 5分)分)v(2 2)请赏析)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独向长空背雁行”中中“背背”字的表达效字的表达效果。(果。(3 3分)分)v(1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早发
42、”之之“早早”的?请作简要分析。(的?请作简要分析。(5 5分)分)v答案:答案: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早发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早发”就更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独”与与“早早发发”之之“早早”有关。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
43、微微”字字也表现也表现“早发早发”之之“早早”。v 日暮倚杖水边日暮倚杖水边v (金)王寂(金)王寂v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v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v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v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v【注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v指出指出“羁绪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v答案:诗歌以答案:诗歌以“羁绪羁绪”领起全诗。(步骤一领起全诗。(步骤一)首联写首联写
44、出漂泊的旅思,颔联写到谪官的愁思,颈联写到秉出漂泊的旅思,颔联写到谪官的愁思,颈联写到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尾联抒发年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尾联抒发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沉浮的厌倦。(步骤二)诗歌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沉浮的厌倦。(步骤二)诗歌触景生情,以触景生情,以“羁绪羁绪”为线索抒发了诗人的纷乱思为线索抒发了诗人的纷乱思绪。(步骤三)绪。(步骤三)v20142014四川四川 秋暮吟望秋暮吟望v 赵执信赵执信v 小阁高栖老一枝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闲吟了不为秋悲。v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v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
45、菊无姿。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v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v注释注释:“一枝一枝”语出语出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不过一枝”。“老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意为终老山林。(1 1)简要赏析颔联中)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常”“”“偏偏”两字的妙处。两字的妙处。(3 3分)分)(2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析。(5 5分分)(1 1)简要赏析颔联中)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常”“”“偏偏”两字的妙处。(两字的妙处。(4 4分)分)v答案答案:“:“常常”强调
46、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常”与与“偏偏”改变景物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4 4分)分)(2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4分分)v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即说“了不为秋悲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
47、淡;中,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4 4分)分)v 诗歌句意题型诗歌句意题型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或者是性的句子。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的句子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的句子。一句。一句诗可
48、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人的。v提问方式:提问方式:v1 1、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v2 2、某句妙在何处?、某句妙在何处?v3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王湾王湾v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v 潮平两岸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风正一帆悬。v 海日生残夜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江春入旧年。v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v颈联被前人评价颈联被前人评价“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妙在,妙在何处?请简要
49、分析。何处?请简要分析。v参考答案: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参考答案: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冬去春来的变化,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鼓舞力量。v答案答案:“日日”“”“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50、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放在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的象征,放在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生”“”“入入”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富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富有动感和有动感和情趣,情趣,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揭示了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v答题步骤:答题步骤:v1 1、点明该句的句式特点(构思技巧、修辞、点明该句的句式特点(构思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手法、描写手法等)v2 2、分析诗句内容(展开联想描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