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区中心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李官屯社区综合体项目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883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中心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李官屯社区综合体项目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区中心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李官屯社区综合体项目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区中心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李官屯社区综合体项目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建与规划124城市情报 2023 年 5 月第 10 期 CityInformationIssue10May2023社区中心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李官屯社区综合体项目为例朱俊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0044【摘要】社区中心是整个社区的功能核心和交往纽带,既有城市公共性交往的属性,又承载着邻里体系的重任。传统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普遍采取分散式布局模式,社区功能弱化、社区活力不足、社区归属感丧失,降低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水平。论文以城中村“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为题,旨在在规划科领域内对城中村社区中心这一类型项目展开研究。通过相关法规、政策的梳理与统计,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明确此类社区

2、中心的选址与组合关系,具体的功能配置,空间组合,解决如何保护邻里文化,塑造有活力的空间等问题并针对这一类型的项目设计特点归纳其设计策略,为未来的城中村的社区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并指导设计实践。【关键词】社区中心;设计策略;功能空间;外部空间【中图分类号】R197.61【文献标识码】A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场景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社区服务“无序+分散”的布局模式尽显疲态,人们需要一种就近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又能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场所。社区综合体应运而生,一种趋向于“社区最后一公里”的综合型服务供给模式,在这种集中的布局模式下,将邻里文化引入,结合社区特点塑造有活力的空间等设计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3、提供了解决思路。1 发展背景在 2018 年 12 月 1 日,颁布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明确了根据社区规模需要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1.1 规模分级居住区按照居民在合理的步行距离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可分为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及居住街坊四级。1.2 用地分类表 5.0.3 配套设施用地及建筑面积控制指标,应按照居住区分级对应的居住人口规模进行控制,并应符合相应规定。5 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对应的社区服务设施用地性质为 R12、R22、R32,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1.3 配建设施要求1.3.1 公共绿地表 1 公共绿地控制指标

4、类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人)居住区公园备注最小规模(km)最小宽度(m)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不含十分钟生活圈及以下级居住区的公共绿地指标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1.050不含五分钟生活围及以下级居住区的公共绿地指标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0.430不含居住街坊的绿地指标1.3.2 配套设施表 2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类别项目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备注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站(含居委会、治安联防站、残疾人康复室)可联合建设社区食堂可联合建设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可联合建设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宜独立占地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宜独立占地幼儿园宜独立

5、占地托儿所可联合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可联合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联合建设社区商业网点(超市、药店、洗衣店、美发店等)可联合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可联合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站宜独立设置公共厕所可联合建设公交车站宜独立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可联合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库)可联合建设其他可联合建设2 项目概况以唐山市路北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唐山市路北区,南新西道北侧、铁西路东侧、唐安路西侧、国防西道南侧。毗邻核心商务区、中央公园、唐山高铁站。总用地面积约 12 公顷,为居民回迁安置区,回迁安置套数约 1700 余套。现状用地主要以荒地为主,用地形总体呈长方形,东西宽约 377 米,南北长约 4

6、98 米,内部有两条道路,将地块分为 A1、A2、A3 和 A4 四个小地块。作者简介:朱俊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城建与规划125城市情报 2023 年 5 月第 10 期 CityInformationIssue10May2023上位规划中用地性质为 R2 居住用地,各类配套设施未明确用地位置。并要求设置一处公园绿地,对公园规模进行刚性控制,对公园绿地边界进行弹性控制,在保证用地规模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允许对具体用地边界进行适当微调。图 1 公园绿地规划根据回迁套数计算本项目内需要配置 5 分钟生活圈社区配套,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河北省城乡公共服务设施

7、配置和建设导则等规范,以及根据现状拆迁按照的要求,居民回迁需求调研,需要设置的相关主要功能有:回迁商业、社区服务站、幼儿园、托老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室外体育活动场地等。综合确定社区综合面积指标为 3.6 万平方米,其中配套面积 1.6万,商业面积 2 万,商业主要为村民回迁安置商业,村民希望回迁商业更多的沿街设置。3 案例研究3.1 新加坡淡滨尼天地社区综合体新加坡淡滨尼天地社区综合体位于新加坡小岛东部淡滨尼区,是新加坡的新一代合心生态社区生活中心,占地 5.7 公顷,不仅有综合商场,也有新加坡第一家全天候 24 小时、一站式的大型公共服务中心。项目亮点如下:(1)一站式服务中心

8、找工作、寻求经济援助、缴付组屋贷款等,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解决,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淡滨尼天地为新加坡淡滨尼镇各社群提供了各类市政服务窗口、内设有公共服务中心、运动场、图书馆、家庭医疗中心、运动科技中心、游泳馆、乐龄活动中心、小贩中心、民众俱乐部和零售商店等,等全面的配套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成为新加坡新一代社区合心生态生活中心。(2)社区归属感人们在那里聚会、闲聊、甚至是发呆,已然是居民生活的核心空间,成为大家情感交流的纽带。(3)社区活力融合多种生活方式,将淡滨尼天地打造成一个开放、亲民的共享空间。(4)以足球场为核心组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3.2 新加坡海军部社区综合体新加坡海军部社区综合体位

9、于项目位于Admiralty MRT 地铁站旁,分为裙房和塔楼两部分。项目采用“城市村(All in One Village)”的概念。该项目中设计了“三合一家庭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项目亮点:(1)商业及各种社区与医疗设施的一站式综合项目新加坡海军部村庄为“未来住宅典范。”提供更优质的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 3 大方面的为一体的综合发展项目。新加坡首个退休村海军部村庄还设有商店和顶楼社区花园,儿童看护中心,超市和小贩中心以及医疗中心,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社区和医疗服务。让年长者在住宅区里生活的更健康,开心。(2)绿色概念贯穿整个项

10、目各种花草树木随处可见,真正地将花园带至居民门前,让他们随时随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屋顶也会开辟一个 150 平方米的社区菜园,让爱好耕种的居民种植蔬菜。参与设计这个项目的WOHAArchitects 成为 2017 年空中绿意奖。(3)架空层为居民提供交往空间。3.3 案例总结(1)各种社区与医疗设施集中,增加居民到社区综合体的频率。并融入智能化、数字化互联网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2)以公园、运动场地为中心组织社区服务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居民的邻里交往.(3)注重商业服务,主要包括超市、餐饮、理发店、教育培训、书店、药店、菜市场等商业业态类型。4 社区综合体模式研究4.1 规划策略4.1.1

11、突出城市空间特点、塑造独立社区形象注重社区临城市道路界面的空间化处理,以有序的形体进退、化解沿街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压力;创造高质量宜人的社区内部场所并向城市空间开放融合,改善区域城市空间环境;有序组织建筑形体的高低错落,丰富城市天际线。4.1.2 营造现代开放社区本案意图实践新城市主义理想,在中国城市新住区的开发中,树立社区生活的范例,通过一系列城市空间要素(边界、道路、节点、标志物)的确立,还原社区价值;随着开发进程的深入,力图使开发进程的深入,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即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功能混合的新型社区。4.1.3 合理

12、建筑布局,保证满足充足日照城建与规划126城市情报 2023 年 5 月第 10 期 CityInformationIssue10May2023合理控制建筑间距,使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本项目内部规划住宅建筑、幼儿园及托老所日照均满足国家规定日照标准。4.1.4 全区无障碍设计各建筑入口均设置有无障碍坡道,设置无障碍电梯,地下车库中的停车位均按 2%的比例配置无障碍停车位。为全龄人提供服务。4.2 社区综合体规划原则设计以社区综合体为主要设计理念,以一站式服务、社区归属感、绿色社区为主要设计原则,整个园区中部设置社区综合体,为居民提供集活动、健身、漫步、养老、教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活休

13、闲空间。(1)一站式服务中心社区综合体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大部分需求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解决,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设施设置覆盖全年龄段居民使用。(2)社区归属感社区成为人们休闲、聚会、场所,是居民生活的核心空间,成为大家感交流的纽带。(3)活力社区融合多种生活方式,打造成一个开放、亲民的共享空间。便于居民方便到达,可达性强。(4)满足回迁居民的需求集中设置社区服务的同时,根据村民意愿回迁商业尽量沿街布置,综合考虑回迁商业的业态,形成商业活力。(5)绿色概念贯穿项目各种花草树木随处可见,真正地将花园带至居民门前,随时随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6)新技术应用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太阳能技术、再生

14、资源利用技术、降噪减燥技术、24 小时换气技术、卫生间分室设计等技术,打造高科技术含量的、绿色环保的新型社区。4.3 社区综合体空间结构模式结合案例研究、规范标准,村民回迁意愿及需求,综合考虑形成本项目活力社区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及思路,打造新一代社区合心生态生活中心,是一站式服务中心、具有社区归属感、具备社区活力、绿色概念贯穿始终的、新技术应用的新型社区综合体。(1)将土地利用将公园、运动场等囊括其中,以公园为核心,组织村民回迁的商业及配套设施,提供一站式服务。公园中融入村民原有邻里生活的载体,一颗老树,一口古井,一个乘凉亭,将村民的文化记忆植入到新社区中,增强邻里社区的归属感。(2)将幼儿园、

15、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养老设施、社区服务中心、菜市场等功能集中设施,为百姓的交往提供场所,融合多种生活方式打造成一个开放、亲民的共享空间,增强社区的活力,设计理念是包容、和谐、宜居、便民。(3)为村民提供就业,设置特色商街,形成商业服务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布局。(4)社区综合体模式:社区公园+社区服务+特色商街4.4 社区综合体单体模式研究我们根据棚户区情况,社区综合体实行标准化、产业化设计,从而提高施工速度、改善施工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节约成本。同时根据不同地块、不同规模,在空间上、功能上进行综合考虑,在标准化模块上增加变化,与周边环境形成呼应。考虑未来使用的多种可能性,建筑空间具有灵活

16、度和可变性。建筑设计将交通核和管井相对集中,布置许多大空间,可根据后期具体使用需求以轻质隔墙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单元,预留条件使办公空间和商业服务配套空间可以根据运营需求做一定转换。通过可承载多个场景功能的室内外空间,形成了功能高度复合的社区中心,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5 结语社区中心是整个社区的功能核心和交往纽带,既有城市公共性交往的属性,又承载着邻里体系的重任。本项目采用集中的社区综合体布局模式,考虑全龄化参与、综合体选址位于社区中心可达性强。设置多种公共服务配套及多业态商业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及就业机会。老人孩子不出 5 分钟的不行距离社区便可得到相应的照料,以公园为核心,设置承载居民社

17、区凝聚力的载体,李官屯社区综合体项目形成社区公园+社区服务+特色上街的模式,社区综合体模式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设新一代社区合心生态生活中心,保护邻里文化,塑造有活力的空间。参考文献1 何真玲.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D.重庆大学,2014.2 穆晓燕.既有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3 贝宁.西安高新区高层综合写字楼外部环境调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4 王雅丽.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D.重庆大学,2012.5 李畅.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社区医院设计研究 D.湖南大学,2011.6 杨一帆.面向住院病人的医院病房空间设计研究 D.南昌大学,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