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一讲
A.基础组
(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下图所示为“沿南回归线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中地形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的陆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陆地和海洋跨越的经度范围,可知陆地乙、丙、丁和海洋③位于东经度,可推断出乙为非洲大陆,丙为马达加斯加岛,丁为澳大利亚大陆,海洋③为印度洋;陆地甲和海洋①、②位于西经度,可推断出陆地甲为南美大陆,海洋①、②分别为太平洋和大西洋。第2题,地形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的是南美大陆。
读下列“四个海峡的位置图”,完成3~4题。
3.四个海峡中,不属于大洲分界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四个海峡中,具有湿热气候特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C 4.C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自然地理概况。第3题,甲、乙、丙、丁海峡分别是白令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曼德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第4题,四个海峡的气候类型分别是极地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具有湿热气候特征的是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马六甲海峡。
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据图推断5~6题。
5.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A.250 mm B.500 mm
C.750 mm D.1 000 mm
6.造成②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分布 D.地形起伏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经图中海拔2 000m刻度作水平线,相交地形剖面线于两点,过此两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交年降水量线于另两点,则这两点所对应的年降水量刻度所示数值,就是两地的年降水量,其差值约为500 mm。第6题,②地在内华达山的东侧,据图中纬度和山脉等信息,可知该地位于美国的西部海岸,该地主要受西风影响,故②地位于背风坡而降水较少。
(2022·浙江台州中学一模)某探险协会组织“火山主题探险旅游”,目的地分别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半岛或岛屿上的火山。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某一地火山四周的板块边界类型与其他三地不同,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甲、乙、丙、丁四地四周还可以观赏到的特色景观依次是( )
A.肥美草原牧场、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填海造陆工程
B.高峻海岸山脉、填海造陆工程、肥美草原牧场、旖旎峡湾风光
C.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肥美草原牧场、填海造陆工程
D.填海造陆工程、旖旎峡湾风光、高峻海岸山脉、肥美草原牧场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依据经纬网及海陆分布、岛屿或半岛的外形来推断,甲是加利福尼亚半岛,乙是冰岛,丙是新西兰北岛,丁是九州岛,甲、丙、丁位于板块消亡边界,乙位于大洋中脊,生长边界,B正确。第8题,由区域位置来生疏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甲在北美洲西海岸,受板块挤压的影响,形成高峻的海岸山脉;乙是冰岛,受冰川的作用,形成众多的峡湾;新西兰受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草原宽敞,大牧场多见;丁地为日本九州岛,该国人口众多,陆地面积小,进展填海造陆工程;因此C正确。
(2022·浙江台州统考)下图为“某岛屿的西北—东南向的地形剖面以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岛屿东西海岸相距平均约140千米左右。读图回答9~10题。
9.该岛可能是下图中的( )
10.关于该岛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岛屿西坡林木茂密,东坡多草坡
B.该岛屿降水季节支配不均,易发生旱涝灾难
C.该岛屿东海岸受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D.该岛屿雨水充分热量充分,盛产甘蔗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该岛屿西北一侧降水多,东南一侧降水少,说明西北一侧为岛屿山地的迎风坡,东南一侧为岛屿山地的背风坡。依据图中岛屿外形和纬度位置分析,A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屿东侧为迎风坡;B岛屿为台湾岛,该岛屿东南一侧为迎风坡;C为新西兰南岛,西北一侧为迎风坡;D为古巴岛,其东北一侧为迎风坡。由此推断正确选项为C。第10题,新西兰南岛地处南半球西风带把握范围之内,山地的西北一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林木茂密;东南一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多草坡。该岛屿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支配均匀;东海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地处温带,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的生长。
B.提升组
(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读“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b海疆表层洋流的性质和流向是( )
A.暖流、向南流 B.暖流、向北流
C.寒流、向南流 D.寒流、向北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岛屿上河短水急,水能丰富
B.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a区域
C.图示区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a海疆底部岩石以石灰岩为主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海沟是板块消亡边界的缝合线。图示显示北回归线大陆东部有海沟,可推断图中大陆为亚欧大陆,该大陆东部为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第2题,图中岛屿面积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故其河短水急,水能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而不是海岭a四周;图示区域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a为海岭,一般是位于生长边界上,岩浆活动频繁,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石灰岩是沉积岩,不是岩浆岩。
(2022·苏州联考)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该国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亲热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缘由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的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甲处的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C.乙处的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D.乙处的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经纬网及图的轮廓等信息可知,该国为利比亚;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不大;从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该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因此该地应为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对比年等降水量线和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处四周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与等高线分布变化方向基本全都,所以此处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受地形影响;乙处距海较远,年等降水量线密集,与洋流关系不大;乙处地势平坦,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与地形没有直接关系。
读图,回答第5题。
5.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格外接近,它们是( )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答案:B
解析:据四大洋面积排序可知:I为大西洋,J为印度洋,分析甲图可知任何两大洲面积之和都不行能和大西洋面积(90百万km2以上)接近,A、C两项排解。只有亚洲(甲图中G)和非洲(甲图中F)两洲面积之和最接近印度洋面积(70百万km2以上)。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10分)(2022·山东莱州第一次质量检测)读“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甲、乙两地区四周板块界线的类型及其地质活动的特点。(2分)
(2)简述甲、乙两海峡四周区域的气候特征。(4分)
(3)甲、乙两海峡沿岸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分别有哪些?(2分)
(4)1月,一艘由甲海峡开往乙海峡的轮船,经过甲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乙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缘由是什么?(2分)
答案:(1)消亡边界。 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形成海沟、海岸山脉。
(2)甲地冬季温存多雨,夏季酷热干燥;乙地终年高温多雨。
(3)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等;乙图所示区域生产自然 橡胶、棕油等。
(4)甲海峡冬季受西风影响,乙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
解析:第(1)题,甲、乙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处,边界为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地质灾难。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乙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第(3)题,甲区域地中海式农业,乙区域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第(4)题,1月,甲海峡受西风带把握,风力大,所以风浪大;乙处位于赤道低气压带,风力较小,所以风平浪静。
7.(10分)下图横线为20°纬线,①处以东为海洋,②③之间和④⑤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⑤三地为同一种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可用下图中的________表示。(2分)
(2)①、③、⑤三地的气候形成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3)②、④两地均为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2分)
(4)比较①、②、④所在大洲的气候特征。(4分)
答案:(1)C
(2)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受沿岸暖流影响
(3)热带沙漠 受副高把握和沿岸寒流的影响
(4)①所在的非洲气候干热,气候分布南北对称;②所在的大洋洲气候分布呈半环状,干旱面积大;④所在的南美洲气候湿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