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L_T 2155-2020《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_(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894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_T 2155-2020《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_(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DL_T 2155-2020《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_(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DL_T 2155-2020《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_(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DL_T 2155-2020《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_(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DL_T 2155-2020《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_(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40 P 59 备案号:备案号: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T XXX201X 2019-XX-XX 发布发布 2019-XX-XX 实施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 Code for assessment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报批稿)DL/T XXXX-201X I 目次 前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2 5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价.3 5.1 一般规定.3 5.2 仪器观测项目.3 5.3 巡视检查内容.6 5.4 评价标准.7 6 监

2、测系统可靠性评价.13 6.1 一般规定.13 6.2 监测方法.14 6.3 监测设施工作状态.14 6.4 监测成果.18 6.5 评价标准.19 7 监测系统总体评价.20 7.1 一般规定.21 7.2 评价标准.21 7.3 增设、修复、停测封存、报废的条件.2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永久及长期监测项目分类.2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外部变形测量理论精度计算方法.2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监测设施现场检查及现场测试内容和方法.3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混凝土坝、土石坝监测物理量变化一般规律.57 DL/T XXXX-201X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标

3、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3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杭州国家水电站大坝安全和应急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丽、谢霄易、王玉洁、周建波、崔何亮、贡建兵、沈定斌、刘贝贝、郑子祥、沈海尧、赵花城、濮久武、蒋波、曾超、黄

4、会宝、周玉红、崔岗、胡波、余成钢、吕高峰、李君军、董永、吴伟、武维毓。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DL/T XXXX-201X 1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完备性、可靠性及运行状况总体评价的内容、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已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评价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5、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 17942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DL/T 1254 差动电阻式监测仪器鉴定规范 DL/T 1271 钢弦式监测仪器鉴定技术规范 DL/T 1558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程 DL/T 5178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 5209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 5211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DL/T 525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 5259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 5353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JJG 100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检定规程 JJG

6、 414 光学经纬仪 JJG 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大坝 large dam 横跨河床和水库周围垭口的所有永久性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和过船建筑物的挡水结构以及上述建筑物与结构的地基、近坝库岸、边坡和附属设施的总称。3.2 永久监测项目 permanent monitoring item 监控大坝全生命周期整体运行性态的变形、渗流等监测项目,以及针对工程隐患或重要部位的监测项目,应采用可修复或可替换仪器。3.3 长期监测项目 long-term monitoring item 长期监控大坝内部或局部运行性态的监测项目。3.4 短期

7、监测项目 short-term monitoring item 为特定的目的、在一定阶段内应持续监测的项目,包括施工期临时监测项目和科学试验监测项目等。3.5 监测项目 monitoring item 仪器观测项目和巡视检查项目的总称。4 总则 4.1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从监测系统完备性及可靠性两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并应对监测设施的增设、修复更新、停测封存、报废和巡视检查以及监测管理工作改进提出意见。4.2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价,目的是评价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是否能全面和有效监测大坝运行性态。评价工作应结合地质条件、大坝的结构特点及其实际运行性态,从监控大坝安全的角度,综合监测项目设置、测点

8、布置和巡视检查内容进行完备性评级。DL/T XXXX-201X 3 4.3 监测系统可靠性评价,目的是评判仪器观测成果是否真实可靠反映大坝实际运行性态。评价工作应进行现场检查、测试和资料复查,综合监测方法、监测设施的工作状态、监测成果等方面进行可靠性评级。5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价 5.1 一般规定 5.1.1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价,应分别进行仪器观测项目分项和巡视检查项目分项的完备性评价。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评价工作。根据监测项目的监测时段分类和分项完备性评级结果,综合评价监测系统完备性。5.1.2 仪器观测项目的分项完备性评价,针对监测项目设置及测点布置合理性进行;巡视检查项目的分项

9、完备性评价针对巡视检查内容全面性和有效性进行。5.1.3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价需要收集、查阅下列基本资料:a)大坝勘察、设计、审查、施工、监理报告,试验研究资料,工程蓄水和竣工安全鉴定及验收资料。b)历次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或特种检查报告。c)历年大坝安全监测及巡视检查记录、大坝年度详查报告、监测资料年度整编报告。d)大坝改建、扩建、补强加固以及监测系统更新改造的设计、审查、施工和验收资料。e)历次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大坝监测系统评价报告、停测封存及报废资料。f)历次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大坝结构安全分析成果。5.1.4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价主要依据 DL/T 5178、DL/T 5259、DL/T 5

10、353 的规定。5.2 仪器观测项目 5.2.1 仪器观测项目评价应重点核查永久监测项目及重要部位的长期监测项目是否设置齐全,测点位置和方向能否有效反映大坝实际运行性态,永久及长期监测项目的划分是否合理。项目划分规定见附录 A。5.2.2 重力坝的仪器观测项目评价应重点检查监测项目设置、测点布置是否满足下列要求:4 a)变形监测项目布置应能反映各主要坝段的变形情况。b)针对坝基存在深层、浅层抗滑稳定,陡峭建基条件的侧向稳定问题,以及重大地质缺陷及其处理效果,应设置坝基分层变形及分层渗透压力监测项目。c)坝高 150m 以上的重力坝坝踵应设置变形及渗透压力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坝踵应力、接缝

11、变形及帷幕工作状态。d)坝体重大结构性裂缝应设置裂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裂缝开合、错动情况。e)坝基扬压力测点布置除应形成纵向监测断面外,还应根据现场条件、设计要求和地质特性有针对性地布置横向监测断面。f)渗流量测点应结合排水设施和汇流方式分区分段布置,对于存在隔水层或承压水的应分层监测地下水位,坝体、坝基集中渗漏部位应设置测点。g)绕坝渗流测点布置,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枢纽渗控体系布置等条件,应能反映两岸坝肩防渗体系的防渗效果。5.2.3 拱坝的仪器观测项目评价除按 5.2.2 要求外,还应重点检查是否满足下列要求:a)坝体水平、垂直位移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坝体变形的整体协调性。b

12、)坝体横缝应设置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典型灌区缝宽的变化规律。c)拱肩抗力体应设置变形及渗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拱肩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受力状态,应能为拱肩稳定分析提供必要的监测成果。d)坝高 200m 以上的高拱坝应设置坝体弦长及谷幅变形监测项目,测线布置应能反映不同高程的弦长及谷幅伸缩情况。e)高拱坝坝体混凝土应力应变及温度测点布置应能为拱坝实际应力状态与理论设计工况计算值比对分析提供必要的监测成果。5.2.4 土石坝的仪器观测项目评价应重点检查是否满足下列要求:a)表面变形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土石坝的整体变形情况。b)心墙坝应设置心墙压缩变形、挠度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心墙

13、沿高程方向变形分布情况。c)钢筋混凝土面板坝应设置周边缝变形及缝后渗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岸坡较陡、坡度突变及地质条件复杂部位周边缝剪切、错动、开合及渗流情况。DL/T XXXX-201X 5 d)钢筋混凝土面板坝应设置面板垂直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面板间接缝开合情况。e)土石坝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坝内埋管周边,应设置变形及渗流监测项目。f)渗流量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坝体、坝基的总渗流量,岸坡、坝后坡、平洞或廊道内的集中渗漏应单独布置测点。g)坝顶危害性裂缝应设置裂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裂缝开合、错动情况。h)均质坝、砂砾石坝应设置坝体浸润线监测项目,粘土心墙坝应设置心

14、墙浸润线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浸润线分布。i)深覆盖层上的土石坝,应针对基础防渗体系设置渗透压力监测项目。对于存在隔水层或承压水的应分层监测地下水位。5.2.5 边坡的仪器观测项目评价应重点检查是否满足下列要求:a)监测剖面宜与勘探剖面和稳定性分析剖面相结合,测点布置应能反映边坡整体和局部稳定状态。b)岩质边坡软弱夹层、土坡和基岩接触面等不利结构面,应设置深部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其时空变化规律,并与表面变形相互印证。c)可能存在工程风险的表面裂缝应设置裂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能反映裂缝开合、错动情况。d)渗流敏感的边坡应设置地下水位及渗流量监测项目,边坡存在隔水层应分层监测地

15、下水位,渗流量测点应结合平洞分区布置。e)泄洪洞、引水洞穿过可能导致内水外渗并影响边坡稳定的,应设置渗压监测项目。f)边坡稳定加固结构,如抗滑桩、抗剪洞或锚固洞、锚杆、锚索、挡墙等,应设置变形、应力应变、地下水位等监测项目。5.2.6 泄水及消能建筑物的仪器观测项目评价应重点检查是否满足下列内容要求:a)挡水结构应根据类别、等级、型式等按 5.2.1 要求设置相应的监测项目。b)预应力闸墩应设置锚索应力监测项目,在应力较大部位设置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变等监测项目。5.2.7 施工导流洞、交通洞等永久挡水封堵体,其仪器观测项目应重点检查是否设置接缝、6 渗流监测项目。5.2.8 影响大坝运行安全的

16、重要缺陷应重点检查是否设置针对性的专项监测项目。5.3 巡视检查内容 5.3.1 巡视检查内容评价,应核查巡视检查内容是否覆盖与大坝安全相关的所有部位和事项,工程隐患和运行异常部位是否重点检查,检查记录是否翔实、准确。5.3.2 重力坝及拱坝巡视检查内容应按 DL/T 5178 确定,重点检查巡视检查内容是否涵盖下列内容:a)坝顶、上下游坝面、坝肩、廊道、孔洞周边等部位的裂缝和结构破损。b)相邻坝段以及坝体与岸坡交接处的相对变形。c)坝基、坝肩、廊道、下游坝面、两岸灌浆或排水平洞的渗水及析出物;坝趾、坝肩下游一定范围内的涌泉出露分布、水量和水质变化情况。5.3.3 土石坝巡视检查内容应按 DL

17、/T 5259 确定,重点检查巡视检查内容是否涵盖下列内容:a)上下游坝坡的隆起、凹陷或塌滑,均质土坝开裂。b)坝体与两岸或与其他建筑物接头部位的相对变形、渗漏。c)下游坝坡、坡脚及两岸的渗水及水质情况;坝趾、坝肩下游一定范围内的涌泉出露分布、水量和水质变化情况。d)面板的挤压破损、周边缝张开、表面止水材料流失及面板裂缝。e)基础廊道的相对变形、裂缝、渗水和析出物。5.3.4 边坡巡视检查内容应按 DL/T 5178 确定,重点检查巡视检查内容是否涵盖下列内容:a)坡面、道路、排水沟、房屋等的拉裂、错动、鼓包、滚石等现象。b)格构梁、挡墙、护坡、锚固体、防护网等支护结构的开裂、脱落、变形。c)

18、地面径流、泉眼等现象及其变化,排水孔、排水沟的畅通情况。d)近坝库岸的塌岸现象。5.3.5 泄水及消能建筑物巡视检查内容应按 DL/T 5178 确定,重点检查巡视检查内容是否涵盖下列内容:a)闸墩、溢流面、泄槽、挑流鼻坎、消力池、护坡、边墙等部位的破损、裂缝、冲DL/T XXXX-201X 7 刷、淘蚀等。b)下游冲坑的位置、范围、深度及发展情况。c)泄水建筑物进水与泄水流态、归槽情况及雾化范围等。5.3.6 导流洞等永久挡水封堵体巡视检查内容应重点检查是否涵盖挡水封堵体及围岩变形、渗水情况。5.3.7 金属结构巡视检查内容应按 DL/T 5178 确定,重点检查巡视检查内容是否涵盖下列内容

19、:a)挡水闸门漏水、振动、空蚀等;闸门锁定情况;闸门启闭振动情况及水流流态;闸门门体结构、平压装置吊杆等受力构件的变形、损伤、腐蚀、裂纹等;闸门支铰、定轮装置的转动、润滑、腐蚀、磨损及紧固件的松动、缺件等;闸门止水装置水封的磨损、老化、破损及刚性止水的磨损、平整度、腐蚀、空蚀等;闸门通气孔的通畅情况、啸叫现象和补气途径。b)启闭机机架、门架等结构和焊缝的变形、损伤、腐蚀和裂纹及连接螺栓的紧固程度;启闭机转动装置的润滑、磨损、腐蚀等,钢丝绳的润滑、固定、磨损、变形、断丝、腐蚀及排列状况等情况;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缸体、活塞杆、端盖、支铰座等主要结构件的变形、损伤和裂纹等情况,油泵、阀件、管路等元器件

20、的腐蚀、泄漏等情况。c)启闭机运行过程的同步偏差、异常噪音、啃轨等异常;电动机、电气控制设备、正常动力、备用电源的完好性及电压、电流、绝缘、接地等。5.4 评价标准 5.4.1 监测项目的分项完备性评级分为完备、基本完备、不完备三类。5.4.2 重力坝、拱坝监测项目分项评价要素见表 1、表 2。重力坝和拱坝存在下列情况,相应监测项目评级结果可进行调整:a)高坝已运行多年,坝体变形正常,巡视检查未见异常,坝体中下部设有变形监测但未设坝基变形监测项目,坝基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b)基岩上的低矮闸坝且坝基扬压力不作为大坝稳定和坝基渗流稳定的控制条件,未设置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坝基扬压力分项完备

21、性评为基本完备。8 c)V 型河谷的薄拱坝未设置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坝基扬压力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d)无基础廊道的中低坝未设置渗流量监测项目,渗流量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5.4.3 土石坝监测项目分项评价要素见表 3。土石坝存在下列情况,相应监测项目评级结果可进行调整:a)坝体存在变形不协调等异常情况未设置变形监测项目,坝体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b)面板堆石坝三向测缝计损坏,但大坝变形已稳定,接缝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c)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未设置坝体渗透压力监测,坝体渗透压力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d)土石坝基础地质条件较好或覆盖层较浅,未设置坝基渗透压力监测,坝基渗透压力

22、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e)深覆盖层未设置坝后量水堰监测渗流量,但有其他有效的渗流监测方法和巡视检查,且大坝无明显渗漏问题,渗流量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若存在可能影响大坝安全的渗漏,渗流量分项完备性评为不完备。f)土石坝或土石坝周边的渗水点未布设测点,但有详细检查跟踪记录,且渗水不影响大坝安全,渗流量分项完备性评为完备;如渗水可能影响大坝安全,渗流量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若未设测点且无详细检查记录,渗流量分项完备性评为不完备。g)未设置绕坝渗流监测项目,但坝肩地质条件较好,经论证无绕坝渗流稳定问题;或绕坝渗流监测孔偏少,但不影响渗流判断,绕坝渗流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h)未设置下游水位监

23、测,但下游河流断流,或坝脚量水堰堰池水位波动不大,且可通过堰上水头推算堰池水位,环境量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5.4.4 级、级和 100m 以上的高边坡监测项目分项评价要素见表 4,边坡级别划分见DL/T 5353。边坡存在下列情况,相应监测项目评级结果可进行调整:a)经论证边坡稳定条件较好,或失稳对工程安全影响较小,未设表面变形监测,但有详细的巡视检查记录的,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DL/T XXXX-201X 9 b)表面位移未收敛,可能失稳并影响大坝安全的边坡,未设置深部位移监测,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c)出现裂缝但未设裂缝变形监测项目的边坡,若裂缝尚不影响边坡整体稳定,且有

24、详细的巡视检查记录,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完备;若裂缝可能影响边坡整体稳定,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若无裂缝监测项目且无详细的裂缝巡视记录,变形分项完备性评为不完备。5.4.5 泄水及消能建筑物、导流等永久挡水封堵体监测项目的评级要素参见表 1 执行。表 1 重力坝各监测项目分项完备性评级要素表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坝体变形 设有坝体变形监测项目,监测断面布置合理,能有效监测坝体变形性态;纵向监测断面每个坝段坝顶均布置有测点,高坝坝体中间高程廊道布置有测点,工程重要部位均布置了测点 设有坝体变形监测项目,监测断面布置基本合理;未在每个坝段坝顶布置测点,或工程重要部位的个别测点缺

25、失;高坝坝体中间高程廊道未布置测点 未设置坝体变形监测项目 坝基变形 设有坝基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与横向监测断面对应,且针对地质缺陷布置有测点;高坝在典型坝段的坝踵和坝趾布置有测点 设有坝基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能够反映坝基的变形特征和地质缺陷的处理效果;中低坝未设置坝基变形监测项目 高坝未设置坝基变形监测项目 混凝土裂缝变形 已发现的混凝土危害性裂缝设有裂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反映裂缝开合、错动、缝长变化 已发现的混凝土危害性裂缝未设置裂缝变形仪器观测项目,但巡视检查记录详细 已发现的混凝土危害性裂缝未设置仪器观测项目且无巡视检查记录 坝基扬压力 设有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在每个坝

26、段上游帷幕后或第一道排水幕线上设有 1 个测点,形成纵向监测断面,主要坝段设有横向监测断面 设有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纵向监测断面基本完整,个别横向监测断面缺失 未设置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 坝基深层渗透压力 针对坝基深层抗滑面设有渗透压力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反映抗滑面渗透压力分布情况 针对坝基深层抗滑面设有渗透压力监测项目,测点布置未能全面反映抗滑面渗透压力分布情况 未针对坝基深层抗滑面设置坝基深层渗透压力监测项目 渗流量 设有渗流量监测项目,渗流量较大时,测点布置满足分区分段监测要求 设有渗流量监测项目,渗流量较大时,未分区分段监测或分区分段设置不合理 有条件设置而未设渗流量监测项目 绕坝渗流

27、 设有绕坝渗流监测项目,测点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枢纽渗控体系等情况布置,能有效监测两岸坝肩绕坝渗流情况 设有绕坝渗流监测项目,测点基本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枢纽渗控体系等情况布置 未设置绕坝渗流监测项目 坝体应力 应变 高坝设有坝体应力应变监测项目,坝踵、闸墩、孔洞等受力复杂部位布置有测点;中低坝未设坝体应力应变量监测项目 高坝设有坝体应力应变监测项目,但个别重要部位未布置测点 高坝未设置坝体应力应变监测项目 环境量 设有完整的环境量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真实反映上下游水位、坝区气温及降水量等环境量数据;或设有上游水位,未设气温、降水监测,但能从当地气象部门或就近站点获取气象监测数据 未

28、设上游水位监测项目,或测点布置不合理 10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未设置专门的环境量监测项目,但环境量数据可以由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获取 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覆盖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部位,且对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进行详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基本覆盖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部位,个别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未进行详细检查 未开展巡视检查,或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无巡视检查记录 表 2 拱坝各监测项目分项完备性分级评级要素表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坝体变形 设有坝体变形监测项目,监测断面布置合理,位置与拱梁分载法计算断面相对应,地质条件、坝体结构复杂或其他

29、有代表性的坝段布置有监测断面,测点布置能够反映坝体变形的整体协调性以及与河谷形状和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的一致性 设有坝体变形监测项目,监测断面和测点布置基本反映坝体变形的整体协调性 未设置坝体变形监测项目 坝基变形 设有坝基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反映坝基的变形特征和地质缺陷的处理效果 设有坝基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反映坝基的变形特征和地质缺陷的处理效果;中低坝未设置坝基变形项目 高坝未设置坝基变形监测项目 坝肩抗力体变形 设有坝肩抗力体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反映坝肩岩体的变形特征和地质缺陷的处理效果 设有坝肩抗力体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能够反映坝肩岩体的变形特征和地质缺陷的处理效果

30、;坝肩无重大地质缺陷的中低坝未设置坝肩抗力体监测项目 高坝或坝肩抗力体存在重大地质缺陷的中低坝未设置坝肩抗力体变形监测项目 横缝变形 设有横缝变形监测项目,在典型横缝上游侧、中部及下游侧均布置有测点,测点布置能够反映典型横缝灌区缝宽的变化规律 设有横缝变形监测项目,但个别重要部位的典型横缝未布置测点 未设置横缝变形监测项目 混凝土裂缝变形 已确认的混凝土深部裂缝设有裂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反映裂缝开合、错动、缝长变化 已确认的混凝土深部裂缝未设置裂缝变形监测项目,但巡视检查记录详细 已确认的混凝土深部裂缝未设置裂缝变形监测项目,且无巡视检查记录 坝踵接缝变形 设有坝踵接缝变形监测项目,测

31、点布置能够反映坝踵部位的实际接触情况,并为判断帷幕工况提供依据 设有坝踵接缝变形监测项目,但个别典型坝段坝踵及帷幕前等重要部位未布置测点;中低坝未设置坝踵接缝变形监测项目 高坝未设置坝踵接缝变形监测项目 坝基扬压力 设有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在主要监控坝段的上游帷幕后,形成纵向监测断面 设有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测点形成的帷幕后纵向断面基本完整 未设置坝基扬压力监测项目 渗流量 设有渗流量监测项目,渗流量较大时,测点布置满足分区分段监测要求 设有渗流量监测项目,渗流量较大时,未分区分段监测或分区分段设置不合理 有条件设置而未设渗流量监测项目 绕坝渗流 设有绕坝渗流监测项目,测点结合工程地质

32、、水文地质、枢纽渗控体系等情况布置,能反映两岸坝肩防设有绕坝渗流监测项目,测点基本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枢纽渗控体系等情况布置,个别部位测点未设置绕坝渗流监测项目 DL/T XXXX-201X 11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渗体系的防渗效果,能够为拱座稳定复核提供必要的渗压监测数据 缺失 坝体应力应变 高坝设有应力应变监测项目,拱冠梁等重要部位设有测点,测点布置能够提供与不同工况理论计算成果相互印证的坝体应力监测数据,闸墩、孔洞等受力复杂的部位布置有应力应变测点;中低坝未设置坝体应力应变监测项目 高坝设有应力应变监测项目,拱冠梁等重要部位设有测点,测点布置基本能够提供与不同工况理

33、论计算成果相互印证的坝体应力监测数据,闸墩、孔洞等受力复杂部位的个别应力应变测点缺失 高坝未设置应力应变监测项目 坝体温度 高坝设有坝体温度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为坝体温度荷载计算提供温度监测数据 高坝设有坝体温度监测项目,但测点数量偏少,个别重要部位无法反映坝体温度径向分布;中低坝未设置坝体温度监测项目 高坝未设坝体温度监测项目 环境量 设有完整的环境量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真实反映上下游水位、坝区气温及降水量等环境量数据;或未设置专门的环境量监测项目,但环境量数据可以由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获取 设有上游水位,未设气温、降水监测,但能从当地气象部门或就近站点获取气象监测数据 未设上游水位监测项目

34、,或测点布置不合理 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覆盖坝肩拱座等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部位,且对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进行详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基本覆盖坝肩拱座等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部位,个别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未进行详细检查 未开展巡视检查,或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无巡视检查记录 表 3 土石坝各监测项目分项完备性分级评级要素表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坝体变形 设有坝体变形监测项目,坝体表面、内部变形测点布置合理,能反映变形量值、规律、稳定性和协调性 设有坝体变形监测项目,坝体表面、接缝和裂缝测点布置基本合理;高坝未设置内部变形监测项目。未设置坝体表面变形监测项目

35、。接缝、界面变形 面板接缝、土石坝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设有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合理,能有效反映接缝、接头挤压、张开及错动变形 设有接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合理,个别部位未布置测点 未设置接缝变形监测项目 裂缝变形 危害性裂缝设有裂缝变形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反映裂缝开合、错动变化 危害性裂缝未设置裂缝变形监测项目,但巡视检查记录详细 危害性裂缝未设置裂缝变形监测项目,且无巡视检查记录 坝体渗透压力 均质坝、砂砾石坝坝体内以及粘土心墙坝心墙内设有渗透压力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合理,能反映浸润线分布 均质坝、砂砾石坝坝体内以及粘土心墙坝心墙内设有渗透压力监测项目,但测点偏少,不足以反映浸润线分

36、布 均质坝、砂砾石坝坝体内以及粘土心墙坝心墙内未设置渗透压力监测项目 坝基渗透压力 设有坝基渗透压力监测项目,测点针对断层等地质缺陷布置,能够反映坝基渗流性态;对建设在深覆盖层上的土石坝,针对基础防渗体系设置渗透压力监测项目 设有坝基渗透压力监测项目,测点基本针对断层等地质缺陷布置,能够反映坝基渗流性态 未设置坝基渗透压力监测项目 12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连接部位渗压 土石坝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设有渗压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反映连接部位的渗控效果 土石坝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设有渗压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能够反映连接部位的渗控效果;或未设置连接部位渗压监测项目,但巡视检查记录详

37、细 土石坝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未设置渗压监测项目,且无巡视检查记录 渗流量 设有渗流量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监测土石坝大部分渗流量 设有渗流量监测项目,但测点布置不合理导致大部分渗流量未监测 未设置渗流量监测项目 绕坝渗流 设有绕坝渗流监测项目,测点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枢纽渗控体系等情况布置,能有效监测两岸坝肩绕坝渗流情况 设有绕坝渗流监测项目,测点基本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枢纽渗控体系等情况布置 未设置绕坝渗流监测项目 应力应变 高心墙坝、高面板坝设有心墙、面板应力应变等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合理 高心墙坝、高面板坝设有心墙、面板应力应变等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合理;中低坝未设置应力应变监

38、测项目 高心墙坝、高面板坝未设置心墙、面板应力应变等监测项目 环境量 设有完整的环境量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够真实反映上下游水位、坝区气温及降水量等环境量数据;或未设置专门的环境量监测项目,但环境量数据可以由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获取 设置上下游水位监测,未设置气温和降水量监测,但能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取气象监测数据。未设上游水位监测项目,且未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当地气象部门获取环境量监测数据。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覆盖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部位的渗流和变形,且对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进行详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基本覆盖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部位的渗流和变形,个别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未进行详细检查

39、 未开展巡视检查,或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运行异常部位无巡视检查记录 表 4 级、级和 100m 以上的高边坡各监测项目分项完备性评级要素表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变形 经过工程处理或发现有变形迹象的边坡设有变形监测项目,监测剖面与勘探剖面和稳定性分析剖面相结合,测点布置能够反映边坡整体和局部、表面和深部的稳定状态 经过工程处理或发现有变形迹象的边坡设有变形监测项目,监测剖面基本与勘探剖面和稳定性分析剖面相结合,测点布置基本能够反映边坡整体和局部、表面和深部的稳定状态;或未设置变形监测项目,但有详细的巡视检查记录 经过工程处理或发现有变形迹象的边坡未设置变形监测项目,且无详细的巡视

40、检查记录 渗流 边坡变形及稳定受降水和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敏感的边坡设有渗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能有效反映地下水位的分布、变化和渗流量变化情况 边坡变形及稳定受降水和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敏感的边坡设有渗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能够反映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或未设置渗流监测项目,但对边坡排水设施有详细的巡视检查记录 边坡变形及稳定受降水和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敏感的边坡未设置渗流监测项目,且对边坡排水设施无详细的巡视检查记录 支护结构受力 支护区主要支护设施设有受力监测项目,锚杆、锚索、抗滑桩等支护应力测点布置合理 支护区主要支护设施设有受力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基本合理;或未设置监测项目,但对锚固体、抗滑桩、护坡等

41、有详细的巡视检查记录 支护区主要支护设施未设置支护结构受力监测项目,且对锚固体、抗滑桩、护坡等无详细的巡视检查记录 DL/T XXXX-201X 13 评价分项 完 备 基本完备 不完备 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覆盖滑坡体、工程边坡的主要范围,且对截排水沟、排水洞等重要部位及设施进行详细检查 巡视检查内容基本覆盖边坡全部范围,个别重要部位及设施未进行详细检查 未开展巡视检查,或截排水沟、排水洞等重要部位及设施未进行详细检查无巡视检查记录 5.4.6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级分为完备、基本完备、不完备三类,评级标准具体如下:a)所有永久监测项目均评为完备,且长期监测项目评为完备或基本完备的,监测系统完备

42、性评为完备。b)所有永久监测项目均评为完备,但长期监测项目中有评为不完备的,或永久监测项目中有评为基本完备但没有评为不完备的,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为基本完备。c)永久监测项目中有评为不完备的,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为不完备。6 监测系统可靠性评价 6.1 一般规定 6.1.1 监测系统可靠性评价根据监测项目的监测时段分类和分项可靠性评级结果综合确定,分别对仪器观测项目、巡视检查项目的分项可靠性评级。6.1.2 仪器观测项目的分项可靠性评级根据该监测项目中各个测点监测设施可靠性评级结果确定。6.1.3 巡视检查项目的分项可靠性评级根据巡查方法、频次、巡检记录情况确定。6.1.4 各个测点监测设施可靠性评级

43、通过现场检查、测试和资料复查,从监测方法、监测设施工作状态、监测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6.1.5 资料复查需收集、查阅下列资料:a)监测设计专题及审查意见、监测系统建设和验收资料。b)监测仪器设备出厂检验资料、使用说明书、仪器基本资料表。c)监测数据记录整理表、巡视检查记录、监测数据库。d)控制网首期观测及复测报告、监测资料整编报告、监测资料分析报告。e)监测设施维护、仪器仪表鉴定、更新改造相关技术资料。f)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6.1.6 监测系统可靠性评价主要依据 GB/T 12897、GB/T 12898、GB/T 16818、GB/T 17942、14 DL/T 1254、D

44、L/T 1271、DL/T 1558、DL/T 5178、DL/T 5209、DL/T 5211、DL/T 5256、DL/T 5259、JJG 100、JJG 414、JJG 425 和其他监测仪器设备相关的技术规范的规定。6.2 监测方法 6.2.1 监测方法从观测方法、频次、监测仪器选型等方面进行评价。6.2.2 通过资料复查、观测记录检查,评判观测方法、频次是否满足要求,重点检查是否满足下列要求。a)仪器观测及巡视检查应按规定频次执行,观测频次应满足 DL/T 5178、DL/T 5259的规定。b)观测方法和限差应满足 DL/T 5178、DL/T 5259 的规定,当读数差、测回差

45、或闭合差等超限应及时进行补测或重测。c)采用大地测量的外部变形监测理论精度应满足 DL/T 5178、DL/T 5259 有关变形精度的规定,若无理论精度成果,应先进行理论精度计算,理论精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B。d)监测的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单位、方向等应符合 DL/T 5209、DL/T 5256 的要求;计算公式采用的参数应与检验资料、仪器基本资料表一致。6.2.3 通过资料复查、现场查看,评判监测仪器选型是否满足监测要求,重点检查监测仪器是否符合下列要求:a)仪器设备的类型、材质、尺寸应适合工程实际情况。b)仪器设备量程应与各种运用工况下监测物理量的实际变化范围相匹配。c)仪器设备精度、

46、分辨率应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大地测量采用的观测仪器应满足GB/T 12897、GB/T 12898、GB/T 16818、GB/T 17942 的要求。d)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指标应满足 DL/T 5211 的要求。e)仪器设备的耐水压、防风、防潮、防冻、防腐蚀、密封等性能参数应能满足现场工作条件要求。6.2.4 巡视检查的方法应满足 DL/T 5178、DL/T 5259 的规定。6.3 监测设施工作状态 6.3.1 监测设施工作状态从现场检查状况、现场测试结果和维护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DL/T XXXX-201X 15 6.3.2 监测设施现场检查应对监测设施外观、保护装置、周边环境、安

47、装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参见附录 C.1C.6。重点检查监测设施是否满足下列要求:a)监测设施外观应保持完整,无变形、破损、锈蚀、漏液等现象。b)监测设施保护装置应完好,无破损、松动、遗失等现象。c)监测设施周边环境应保持干净、干燥,无振动、串风及动物干扰等现象。d)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 DL/T 5178、DL/T 5259 的要求,能反映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性态。e)监测设施标识标牌应清晰、准确、完整。6.3.3 监测设施现场测试应对测值准确性、短期稳定性等运行性能指标进行检验,评判各项指标是否合格,主要内容如下:a)环境量监测设施进行测值准确性、短期稳定性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

48、.1.1C.1.3。b)垂线监测设施进行线体稳定性、垂线坐标仪准确性和复位误差测试,人工光学坐标仪初始值检验和间隙差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3。c)引张线监测设施进行线体三角形试验和复位检验,遥测引张线仪准确性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4。d)激光准直系统进行测值短期稳定性检验、可靠性考核,真空管道的测量真空度、保持真空度、漏气率、抽真空时间检验,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5。e)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进行线体复位和测值短期稳定性检验,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6。f)双金属管标进行位移传感器性能检验,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7。g

49、)静力水准装置进行管路连通性测试、静力水准仪测值准确性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8。h)活动式测斜仪进行零漂量检验,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9。i)电磁式沉降仪、水管式沉降仪进行测值短期稳定性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2.10C.2.11。j)测压管和绕坝渗流监测孔(地下水位监测孔)进行灵敏度测试,管(孔)内渗压计进行准确性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3.1。16 k)量水堰装置进行测值准确性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3.2。l)差动电阻式仪器、钢弦式仪器按 DL/T1254、DL/T1271 的要求进行测值短期稳定性、绝缘电阻测试

50、,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4.2C.4.3。m)测量仪表进行测值准确度、短期稳定性测试,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C.5.6C.5.7。n)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测值准确性、短期稳定性测试、长期可靠性考核,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参见附录 C.6.2C.6.4。6.3.4 主要监测设施运行性能测试指标评判标准汇总见表 5。表 5 主要监测设施运行性能指标测试评判标准 监测类别监测类别 监测监测设施设施 测试测试内容内容 合格合格评评判判标准标准 环境量 浮子式水位计 测值准确性 误差2.0cm 钢弦式压力水位计 短期稳定性 频率测值1000Hz 时,频率极差2Hz 频率测值1000Hz 时,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