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674105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

2、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篆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3、课文寓言二则31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3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5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等修饰词语后的好处。画杨桃2-3小马过河3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1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3-4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

4、、穴”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3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4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5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合计12-14 12 寓言二则 教材解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则寓言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

5、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

6、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倡导在语境中识字。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读时圈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朗读课文时,生字会以词语的形

7、式反复呈现。 字音方面,“两则、钻进、从此”中的生字都是平舌音,“喘”是翘舌音;有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寓、此”;“牢”的声母是边音“l”“筋”的韵母是前鼻音“in”这两个字容易读错。“钻”在有的方言中读“zn”,“喘”在有的方言中读“chui”,要引导学生把音读正确,学好普通话。 根据本课生字特点,可采用图片、课件、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街坊”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字可以用与它意思相近的字来解释。如“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

8、1)利用熟字识记。 可以与熟字比较,如比一此。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坊,端-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钅+占=钻。 (2)结合语境识记。 “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截”字形复杂,通过读词语,如“一大截、截断、半截”,强化记忆。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本课“寓、圈、叼、坊、疲”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疲”,“广”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

9、示读音。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把握各部分的比例。独体字“亡”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半包围结构的字“疲”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 有的字笔画较少,宜写宽松点,如“亡、牢、劝、丢、告”等字。有的字笔画较多,要注意疏密均衡,各部分写紧凑些,如“筋、疲”等字。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亡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稍长;第三笔竖折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 牢 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字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一竖

10、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些。 钻 金字旁第五笔是竖提。右边“占”的第一笔竖略长,横笔较短。 劝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丢 第一笔是短撇。下面“去”的第一横稍短,第二横稍长,撇折要注意起笔的位置,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 告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筋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互相靠拢。 疲 “皮”要写在病字旁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电的词语加以巩固,如亡羊补牢、劝告、筋疲力尽;可以

11、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亡羊补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朗读指导建议如下: (1)读好人物对话。 亡羊补牢中有一处对话,是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与他之间的对话。从提示语和对话的内容看,街坊是用“劝告”的语气说的,朗读时要表现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赶紧”强调事情的紧迫,“修一修、堵上”是告诉养羊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因此这几个词语要加重语气。“吧”是语气词,应读出劝告的语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可用对比的方法。先去掉语气词“吧”读一读,再读一读原句,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读。还可以加上不

12、同的提示语引读,如,街坊(着急、担心、关心地)劝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别人的好意,朗读时, 想象补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亡羊补牢可这样引导学生读悟: 首先,可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结合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交流讨论,从而明白: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或者羊自己也会跑出去。要紧扣养羊人的反问之话,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养圈。 第二次丢羊后,抓住养羊人的所想所做体会。一是抓住关键词“后悔”。理解“后悔”的意思,要引导学生联系

13、上下文,明白养羊人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致使羊又被叼走了一只,他感到后悔,在学生感悟到“后悔”一词的意思后,可以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后悔的经历,加深理解。二是要读懂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合“现在修还不晚”,明白养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结合“赶紧”,体会养羊人行动迅速,引导通过“堵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结合“再也没有丢过”,明白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最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化,为后面理解成语意思做好铺垫。 揠苗助长可以以揠苗为线,通过弄清那个人为什么揠苗,怎样揠苗,明白揠苗的结果来逐步引导学生读悟课文,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

14、、兴奋、得意、后悔等心理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弄清为什么揠苗,可用“巴望”作为切人点,通过换词比较体会(如希望、盼望), “巴”这里有急切、迫切的意思,更能描绘出农夫急切的心情。然后通过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来引导学生抓住“天天、转来转去”“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等词句,体会种田人焦急的心情。还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或读后表演,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体会那个人怎样揠苗,应突出“筋疲力尽”,可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将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等句子来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一棵一棵拔苗时会说些什么,

15、从而体会种田人为了帮禾苗生长,很卖力,很认真。第三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抓住“一边喘气一边说” “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种田人在愿望“实现”后的喜悦心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训练朗读,读出种田人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进而体会种田人的可笑。 故事的结尾部分,可紧扣“都枯死了”,引导学生想象当看到禾苗都枯死了,那个种田人的心情来体会。 (3)联系生活,理解成语。 寓言的题目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但教师不宜直接讲解题目意思,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大致意思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理解“亡、牢、揠、助”等字在词

16、语中的意思。“亡、牢”古今意思不同,需要老师讲解。“亡羊补牢”的“亡”是“丢失”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死亡”。“牢”字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养牲畜的圈”,现在的“牢”有多种意思,但没有本文中的意思了。 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让学生理解寓意要求不能过高,只需点到为止,不必作过深拓展。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感悟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一课可这样设问: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采取补救措施了吗?后来出现什么情况?第二次丢羊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他采用什么办法改正错误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个养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样,

17、理解“揠苗助长”也可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高了一大截,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还可通过“请你来帮帮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来引导学生说出“浇水助长、施肥助长、灭虫助长、除草助长”等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禾苗生长规律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那个人不顾禾苗生长规律,从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后果。最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这个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 在根据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可再引导学生从故事走向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先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思路,结合

18、实际谈,让学生讲的例子多一些、广一些。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型事例。这样,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领悟到寓言所隐含的道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硬性提炼“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避免陷入生硬说教的误区。 3课后练习。 第一题,结合课文理解落实,详见“理解运用”。 第二题旨在通过比较句子,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成分的作用。可先让学生读读两组句子,说说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再说说第二句加了这个词后有什么好处。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赶紧”一词,体现了事情的重要和紧迫。如果不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羊还会被狼叼走。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焦急地”以后,

19、把那个种田人非常急切的心情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第三题可结合课文理解进行,详见“理解运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 教学资源 寓言与童话 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另外,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

20、受。13 画杨桃 教材解析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

21、;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好笑!”“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

22、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l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l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

23、13个生字中,“审、视、晌声母都是“sh”,可归类认读,并在连词练读中读准确。“诲”字强调是四声,不能误读为三声。多音字“倒”,先指导在“倒不如”中读do,再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倒水、倒立、倒车;摔倒、不倒翁。可结合词语,适当讲解不同读音的含义,比如:一般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时,读“do”;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时,读do。 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 (1)与熟字比较识记。 晌-响 诲-悔 抢-枪 悦-说 审-婶 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引导学生明白“晌”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这样与“响”区别字形。 (2)同偏旁归类识记。

24、“哈哈”“嘻嘻”都形容笑声,都是口字旁。 (3)扩词识记。 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不仅能巩固识字,而且能丰富词语积累。 靠:靠近 可靠 依靠 肃:肃静 严肃 视:电视 注视 视力 而:而且 反而 (4)联系生活识记。 “班、页”可结合学校的班级指示牌和课本的页码进行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9个生字中,“课、摆、哈、抢、嘻”这5个字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注意提醒“哈、嘻”中口字旁写得小且靠上,“摆”右上部“罒”,中间是两竖。“图”是全包围结构,“座”是半包围结构,这两个字都要注意指导笔顺。“交”是上下结构,上面略窄,下面略宽。“页”是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25、图 第二笔是横折。按先里头再封口的笔顺书写,最后一笔是横。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课 右边“果”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木”,“木”字的撇要穿插到言字旁的下面。摆 右上部“罒”低于左边提手旁,写得较扁。右下部“去”的第二横宽于“罒”。 座 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以护住里面的“坐”。“坐”字上面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交 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下部撇、捺要舒展。哈 右边“合”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部分。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到口字旁下面。页 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抢 右边“仓”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部分。

26、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嘻 左小右大。右边“喜”各部分要写得紧凑:最上部是“士”,中间的“口”写得小且扁,第七笔是点,第八笔是撇,第九笔横要长,起笔在口字旁下面,最下部的“口”写得扁,比上面向“口”大。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图画、座位、哈哈 大笑;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课桌、摆手、笑嘻嘻,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出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本课人物对话较多,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发展学生语感。 “我”的画交出去的时候,几个同

27、学“哈哈大笑”,嘲笑“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句话,要带着反问、指责的语气朗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这个句子,要用嘲笑的口吻朗读。朗读这两句话语调应稍高些。接下来师生对话,要特别注意指导读好学生说的话。“不像!” “像五角星!”这两句,要读得果断、有力。“好笑!”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表现同学故意拖长语音,嘲笑“我”。在同学们轮流到“我”的座位上观察了讲桌上的杨桃后,课文又有几句对话描写。“不像”“像五五角星”这两句,朗读时语调稍低,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反映出他们认识的变化,与之前的嘲笑形成强烈的反差。朗读老师说的话,问句要提醒

28、学生用询问的语气朗读,体现出老师循循善诱的特点。最后老师教育同学们说的一番话,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这位老师耐心的态度和谈心式的教育方法。2.理解运用。(1)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步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首先,指导学生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又是怎样画的。先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然后把写“我”看到的杨桃样子的句子画出来。接着再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原因。最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把写“我”怎样看的、怎样画的词语圈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在这里

29、的意思,体会“我”的一丝至苟。引导体会老师和学生态度的不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读懂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让学生画出描写同学们神态、动作的词语和同学们说的话,并演示理解“哈哈大笑”,分角色朗读同学们说的话,体会同学们的态度是嘲笑的、否定的。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可用此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懂第五至第十七自然段,引导体会到老师与同学是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可通过让学生画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指导学生体会“审视”一词的意思。再引导说说老师为什么要来到“我”的座位上看讲桌上的杨桃,明白老师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同

30、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同学们“看画”和“看杨桃”后回答老师问题时说的话。 引导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当老师让同学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同学们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另外,还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原因。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准备杨桃或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从正面、侧面观察,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难点。这段话讲

31、了两点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可先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教师可从下列角度进行引导: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二是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一致,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别人想的、说的、做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然后可以把本文说明的道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老师可相机提问:“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话中的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做任何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度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说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

32、不一样的事例。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提供事例,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师从“画杨桃”中引出的道理。3.课后练习。第一题应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第二题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穿插练习。先让学生勾画词句,读中感悟,再组织语言表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须作指导。第三题可结合识字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举例 对比阅读,领悟“教诲”教学内容:课文第五至十七自然段。教学目标:1.分角色读好对话。2.了解同学们心情和态度的前后变化。3.说说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教学过程:一、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刚看到“我”画的杨桃时

33、,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句子。2.出示句子: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圈画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理解“审视”的意思,说说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 3分角色朗读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老师耐心询问,同学们肯定、嘲笑的语气。4把描写老师神情变化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严肃”的意思,说说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低年段应该从感悟方法开始。本文适合对比阅读。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说的、做的,甚至神态、表情、心情进行对

34、比阅读,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二、理解老师让发笑的同学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意图 1自由朗读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2分角色朗读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中描写对话的句子,着重指导学生读出同学们说话时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他们难为情的心情。 3对比朗读描写同学们看“我”的画,和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肘说韵话,体会同学们的看法和心情有什么变化。看画时 看杨桃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4.说说同学们

35、这时心情怎样的,他们想对“我”说些什么。【对比朗读。体会同学前后心情和认识的变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 三、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1自由朗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神态变化的词语。指导理解“和颜悦色”。说说老师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 2出示老师说的话:“大家发现了吗?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3说说老师要求“我们”怎样画画,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要求“我们”怎样做。 4引导:你同意老师说的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5引语: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6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36、 (1)引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教师相机提供相关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14 小马过河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膛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

37、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老牛和松鼠说话也富有个性特点。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 课文配有3幅插图。前两幅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的情景,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老牛是那样的

38、和蔼,而松鼠拦住小马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紧张的心理。第三幅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ll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可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还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39、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读音指导。“挡、浅”读第三声,不易读准,要结合词语,“挡”可组词“阻挡、挡住”,“浅”可组词“深浅、浅绿色”,反复认读。“试”的声母是翘舌音“sh”,可以跟“四”比较辨析,也可以通过组词,如“考试、试验”进一步巩固读音。“棚”的读音跟声旁“朋”完全一样,可利用“朋”来认读“棚”,注意韵母是“en”,不能误读为“on”。 多音字“坊”,在“磨坊”中读第二声“fn”,在“乐坊、作坊”中,也读 “fn”。在“街坊”中读第一声“fn”。要结合具体词语进行辨析,读准字音。应结合汉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

40、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2)编口诀识记。 “驮”可编口诀“大马驮东西”。“突”上部分表示洞穴,下面表示狗,可编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熟字对比识记。 如,浅-钱、刻-该、伯-拍、挡-当。 (4)同偏旁归类识记。 语气词“哩、唉”,都是口字旁,可相机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气词或者表示声音的词。 (5)扩词连句复现,整体识记。 刻:刻苦、片刻、立刻 试:考试、尝试、试一试 既: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勇敢地试一试。 2

41、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愿、意、该、刻、突”等字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画的不同方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愿、麦、突”等字,有撇捺的笔画,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和轻重,撇捺写舒展些。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异同,再指导正确书写。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愿 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下面“心”不宜写大。意 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写长点儿,盖住下面部分。 麦 上部“ ”,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下面不要超出第四笔横。下部撇挨着第四笔横起笔,撇捺要 该 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比较一致。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

42、笔撇穿插到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 伯 注意左右两部分撇画写法的区别。右边的“白”写得稍窄,竖笔压在竖中线上。 刻 左宽右窄。最后一笔竖钩最上端比左边高,最下端比左边低。 突 上小下大。穴字头后两笔的撇、点,笔画宜小。下面是“犬”,注意不能少写最后一笔点。撇捺要写舒展。 掉 第五笔横宜短。最后一笔悬针竖,起笔重,收笔轻。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愿意、麦子、立刻、突然;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对话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老

43、马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话急切。小马说话时的心情变化比较复杂,开始是高兴,接着是犯难,然后是犹豫,后来是难为情,最后是毫不犹豫。说话的语气符合人物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根据提示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句子中的提示语能帮助体会人物心情,朗读指导时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如,“(松鼠)拦住他大叫”,读这句话,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要读出十分着急、担心的语气,可联系课文插图帮助体会。接下来松鼠“认真”地说,通过“认真这个提示语,想象松鼠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小马吃惊地问”,可让学生想想小马吃惊的样子,做出吃惊的表情,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出小马内心的疑惑。还有“小马难为情地

44、说”“小马低下头”“没没想过”,以上相关内容的朗读,声音要稍低,要注意省略号的停顿,把难为情、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小马没把事做好,妈妈没有训斥他,而是对小马说了一番话,启发他、帮助他。老马说话温和亲切,朗读时声音不能高,速度不能快,体现妈妈对孩子的关心、鼓励。 (2)根据对话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一句,老马说话,是商量、询问的语气。“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老牛说这句话时很肯定很干脆。“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松鼠说这句话时也很肯定。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人物说话的意思,想想应该怎么读,从而读出恰当的语气。【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蹚”是“趟”的异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再将“蹚”作为异体字,而作为规范字。】 (3)读好问句。 文中有十多个问句,多是疑问句,也有反问旬。“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小马很愿意帮忙做事。“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朗读时,既要体现礼貌,还要读出疑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