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2_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7079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8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2_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清正版)DB32_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清正版)DB32_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清正版)DB32_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清正版)DB32_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40 CCS P 56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algae-induced black water 2022-01-28 发布 2022-02-28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2 DB32/T 4187-2022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巡测启动与湖泛判定.2 4.1 巡测启动.2 4.2 湖泛判定.2 5 巡测水域与巡测内容.3 5.1 巡测水域.3 5.2 巡测指标与

2、巡测方式.3 5.3 巡测频次.3 6 巡测方法.4 6.1 水文气象.4 6.2 物理要素.6 6.3 化学要素.9 6.4 浮游植物.9 6.5 沉积物.12 7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2 附录 A(资料性)湖泛巡测常规记录表.14 附录 B(资料性)8 风向方位符号表.15 附录 C(资料性)浮游植物生物量测算依据.16 DB32/T 4187-2022 II 前前 言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

3、草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海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俊杰、郑建中、王智源、辛华荣、马倩、耿建萍、丁辰龙、周晓锋、闻亮、高鸣远、姚敏、王雪松、郭海峰、周俊、王晓杰、李骏、蒋如东、杨惠、姜宇。DB32/T41872022 1 湖泛巡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泛的巡测启动与判定、巡测水域与巡测内容、巡测方法、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湖泊水体的湖泛巡测,水库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4、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903 水质 色度的测定 GB/T 11911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4678 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6489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 20466 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GB/T 32470 生活饮用水臭味物质 土臭素和 2-甲基异莰醇检验方法 HJ 345 水质 铁的测定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HJ 493 水质 采样技术规范

5、 HJ 501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604 环境空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 613 土壤 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 HJ 615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HJ 630 水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632 土壤 总磷的测定 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HJ 635 土壤 水溶性和酸溶性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HJ 636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58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滴定法 HJ 670 水质 磷酸

6、盐和总磷的测定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HJ 695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HJ 717 土壤质量 全氮的测定 凯氏法 HJ 746 土壤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电位法 HJ 833 土壤和沉积物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HJ 1068 土壤 粒度的测定 吸液管法和比重计法 HJ 827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DB32/T 41872022 2 LY/T 1225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RB/T 214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SL 42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SL 87 透明度的测定 透明

7、度计法、圆盘法 SL 88 叶绿素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 393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C/MS)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SL 394 铅、镉、钒、磷等 34 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L 733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SL 740 水质 甲萘威、溴氰菊酯、微囊藻毒素-LR 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L 788 水质 总氮、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六价铬的测定 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湖泛 algae-induced black water 富营养湖泊局部水

8、域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死亡后,遇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在底泥参与下,形成边界可辨、散发恶臭的可移动黑色污水团的突发污染现象,又称为藻源性湖泛。3.2 巡测 tour gauging 采用巡回流动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湖泊水体要素进行的观测作业。3.3 浮游植物指数 floating algae index 利用红波段、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确定浮游植物发生状况的表征指数。4 巡测启动与湖泛判定 4.1 巡测启动 4.1.1 湖泛巡测启动原则上根据气温、藻类生长、湖泛发生变化规律、水域管理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4.1.2 根据湖泛发生的季节特点,巡测启动日期宜为每年4月中旬。4.1.3 当

9、气候转暖、藻类数量进入持续增长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及时启动湖泛巡测:a)水华连续堆积 5 天以上或藻密度达每升千万个以上;b)连续 5 天平均最低气温 20。4.2 湖泛判定 判定水域湖泛发生需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条件:a)前期出现藻类堆积、腐烂;b)颜色呈现黑色;c)嗅味明显,发臭;DB32/T41872022 3 d)溶解氧浓度 2.0 mg/L。5 巡测水域与巡测内容 5.1 巡测水域 5.1.1 根据藻情、湖泛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危害,本着经济、高效原则,湖泛巡测水域主要为敏感水域、湖泛易发区。5.1.2 敏感水域应重点考虑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

10、沿线及居民聚集区沿岸带水域。5.1.3 湖泛易发区宜考虑历史湖泛高发区、藻类积聚区、主导风向下风向水域、底泥积聚区、水体流动性差的湖岸区。5.2 巡测指标与巡测方式 5.2.1 湖泛巡测指标与巡测方式见表1。表 1 湖泛巡测指标与巡测方式 巡测要素 巡测指标 巡测方式 常规 非常规 水文气象 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水深 流速、流向 现场检测 物 理 水色、气味、透明度、水温(表层和底层)、电导率、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湖泛面积 现场检测 化 学 氨氮、总磷、总氮、硫化物、总铁、总锰、亚铁 微囊藻毒素、有机碳、甲烷、甲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柠檬醛、紫罗兰酮、硫化氢

11、实验室检测 浮游植物 藻密度、水华面积、水华覆盖度 叶绿素a、藻种组成、数量、生物量 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 沉积物 粒度、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碳、总磷、总氮、硫化物、硫酸盐 实验室检测 5.2.2 未发生湖泛时,除“湖泛面积”指标外,巡测指标为水文气象、物理及浮游植物要素中的常规指标,记录参见附录 A;发生湖泛时,巡测指标应覆盖所有常规指标,根据巡测目的、水域管理要求,巡测机构自行选择非常规指标。5.2.3 浮游植物常规指标“藻密度”宜采用现场检测方式完成,水华面积、水华覆盖度采用遥感反演确定;叶绿素 a、藻种组成、数量、生物量需采样送实验室检测。5.3 巡测频次 5.3.1 湖泛巡测时

12、段宜为每年4月9月,无特殊需求且未发生湖泛时,巡测频次分别为:4月每周1次,相邻二次间隔6天;5月每2天1次,相邻二次间隔1天;6月8月每天1次;9月每3天1次,相邻二次间隔2天。若有特殊需求,另行增加频次。5.3.2 当巡测水体藻情、气温符合4.1.3条件时,巡测频次加密,每天不少于1次。当水体溶解氧接近或小于2.0 mg/L,巡测频次加密,每4小时1次。5.3.3 连续5天平均最低气温 20 时,且无特殊需求,湖泛巡测可终止。DB32/T 41872022 4 6 巡测方法 6.1 水文气象 6.1.1 风向、风速 6.1.1.1 仪器设备 手持式风速风向测定仪。6.1.1.2 测量步骤

13、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在船舱外空旷处,将手持式风速风向测定仪举过头顶,保持仪器垂直;b)仪器运转平稳且风速显示稳定后,开始测量;c)持续观测 3 min5 min,直接读取该时段内风向、平均风速作为现场风向、风速。6.1.1.3 结果表示 结果表示按以下要求表示:a)风向采用 8 方位表示法,即: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记录符号参见附录 B;b)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结果保留 1 位小数;c)静风时,风速记为 0 m/s,风向记为 C。6.1.1.4 注意事项 风向、风速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测量时,尽量保持船体静止,测量位置应避免障碍物带来的阻挡或紊流影响;b)若现

14、场风向变化不定时,宜多次测量,记录变化范围;c)雨天测量时,注意避免雨水对测量结果以及仪器使用安全等带来的影响。6.1.2 气温 6.1.2.1 仪器设备 水银或酒精玻璃温度计。6.1.2.2 测量步骤 将温度计放置于船舱外通风、距水面约 1.5 m2 m 位置,感温 5 min10 min 后读数。6.1.2.3 结果表示 用摄氏度()表示,结果保留 1 位小数。6.1.2.4 注意事项 气温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为了防止日光等热辐射影响,温度计需避光保存;b)温度计应避免受到船体等冷热源影响;DB32/T41872022 5 c)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水银温度计按凸出弯月面最高点读

15、数,酒精温度计按凹面最低点读数;d)读数应快速准确,避免测量者的呼吸气体和人体热辐射影响。6.1.3 气压 6.1.3.1 仪器设备 手持式气压仪。6.1.3.2 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开机预热,稳定时间不低于 60 秒;b)进入测量界面,选择气压实时数据测量模式;c)选择气压单位为百帕(hPa);d)设备稳定后,开始测量并存储数据,平行测量次数不低于 3 次。6.1.3.3 结果表示 结果为平行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用百帕(hPa)表示,保留 1 位小数。6.1.3.4 注意事项 气压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测量时,避免日光直射、风道影响;b)手持式气压仪应避免受到船体等冷热源影响,避

16、光保存;c)不定期与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表等设备进行对比测量,相对偏差 10%。6.1.4 水深 6.1.4.1 仪器设备 测深仪。6.1.4.2 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固定测深仪换能器于船舷中部水面以下,浸没于水下深度 0.5 m,测量过程中换能器持续浸没于水中;b)关闭巡测船动力,保持船体稳定,减少噪声、水花气泡干扰;c)开启测深仪软件,输入测量参数;d)开始测量,读取并存储测量水域的水深。6.1.4.3 结果表示 用米(m)表示,结果保留 2 位小数。6.1.4.4 注意事项 水深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测量开始前,应做好换能器固定;DB32/T 41872022 6 b)测深

17、过程中,换能器杆应始终保持垂直,换能器持续浸没于水下,否则重新测深。6.1.5 流速、流向 6.1.5.1 仪器设备 湖流仪。6.1.5.2 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固定湖流仪于 2 m2 m 的平整框架上;b)启动湖流仪;c)湖流仪运行正常后,将湖流仪连同框架一起放入水底;d)输入测量参数,包括测量层位;e)开始测量,读取并存储流速、流向。6.1.5.3 结果表示 流速用米/秒(m/s)表示,结果保留 2 位小数;流向用度()表示,结果精确至整数。6.1.5.4 注意事项 流速、流向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测量期间,船只不能在测量水域运行,保持测量水域处于自然状态;b)湖流仪放置水域

18、的水底应相对平整,测量时湖流仪应尽量保持水平。6.2 物理要素 6.2.1 水色 6.2.1.1 据巡测人员观感直接记录水色,现场巡测不需通过比色法等方法检测。若有特殊需求,采样送实验室,参照 GB 11903 执行。6.2.1.2 巡测中发现湖体水色与正常水体水色相似,“水色”记为“无”;若湖体水色呈现非正常颜色,据实际观感填写,如“泥色”、“浅绿”、“绿”、“深绿”、“浅黑”、“黑”、“深黑”等。6.2.1.3 文字描述中的“浅”指观察者观感不明显,“深”、“绿”、“黑”指观感显著。6.2.2 气味 6.2.2.1 据巡测人员现场嗅觉记录水体气味。6.2.2.2 若巡测水域无任何臭和味,气

19、味记为“无”,必要时可用活性炭处理过的纯水作为无臭对照水。6.2.2.3 若巡测湖体有气味,据实际嗅觉如实填写,如“弱臭”、“臭”、“恶臭”或“弱腥”、“腥”、“恶腥”。6.2.2.4 文字描述中的“弱”指巡测者刚能发觉;“恶”指强烈的恶臭或异味;“臭”、“腥”指巡测者已发觉有明显“臭”或“腥”。6.2.3 透明度 6.2.3.1 透明度检测参照SL 87的要求执行,测量结果用厘米(cm)表示,保留至整数。DB32/T41872022 7 6.2.3.2 在雨天、大量混浊水流入水体或水面有较大波浪时,不宜检测。6.2.3.4 检测时,保持船体静止,尽量避免波浪、直射日光影响,宜利用船体阴影等。

20、6.2.3.5 水面出现藻类覆盖时,应拨除覆盖层,水面平衡后再确定测量绳或测量杆浸入水中的深度。6.2.4 水温 6.2.4.1 仪器设备 水温计或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6.2.4.2 测量步骤 将水温计或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投入水中,分别测量水下 0.5 m、湖底以上 0.5 m,即表层、底层二个层位的水温。在检测点感温 3 min5 min,示数充分稳定后,再读数。6.2.4.3 结果表示 用摄氏度()表示,结果保留 1 位小数。6.2.4.4 注意事项 水温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水温计存储时应避免受到船体等其他冷热源影响;b)利用水温计检测时,视线应与水温计垂直,水银温度计按凸出弯月

21、面最高点读数,酒精温度计按凹面最低点读数,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 20 s。读数完毕,应将筒内水倒干;c)利用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检测时,应保持测定仪探头清洁,每次使用结束后,应用蒸馏水冲洗数次;d)检测不同层位的水温时,应注意结果的合理性检验。若出现结果异常,及时加测并分析原因。6.2.5 电导率、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 6.2.5.1 仪器设备 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6.2.5.2 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利用电缆连接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主机与显示器;b)根据不同检测指标校正要求,对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分别进行校正;c)设置检测时间间隔、检测参数、参数单位

22、等基础信息;d)将仪器放至测量点,稳定 1 min2 min;e)确认开始检测;f)读数稳定后,平行检测 3 次5 次;g)存储、记录测量结果;h)退出检测平台;i)关闭电源;j)蒸馏水冲洗探头;DB32/T 41872022 8 k)安全妥善存放仪器设备。6.2.5.3 结果表示 结果取数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电导率单位为 S/cm,结果保留整数;pH 无量纲,结果保留 1位小数;溶解氧单位为 mg/L,结果保留 1 位小数;氧化还原电位单位为 mV,结果保留 1 位小数。6.2.5.4 注意事项 电导率、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电导率、pH、氧化还原电位的检测水深为水

23、面下 0.5 m;溶解氧的检测水深为水面下 0.5 m、湖底以上 0.5 m,即表层、底层二个层位;b)现场检测中出现 pH9、溶解氧超饱和或含量2.0 mg/L 等异常结果时,要及时加测并分析原因;c)每隔 15 天,采用与实验室经典法比对的方法,对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进行校准。以实验室测试结果作为真值,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应10。6.2.6 湖泛面积 6.2.6.1 设备与软件 溶氧仪或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便携式 GP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6.2.6.2 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现场巡测,若发现水体有黑臭现象,立即加密检测水面下 0.5 m 处溶解氧含量

24、,出现溶解氧 2.0 mg/L,立即测量黑臭水体面积,即湖泛面积;b)根据水色、气味、水体溶解氧含量,初步确定湖泛边界范围,并检测该水域外围正常水体溶解氧含量;c)在初步确定的湖泛边界附近,沿纵向由外及内选择多个检测点,检测点相距 10 m50 m,分别测量各个检测点水面下 0.5 m 处溶解氧含量,直至检测出溶解氧出现突变且溶解氧 2.0 mg/L 处,该点可确定为第 1 个湖泛边界点,记录经纬度;d)沿第 1 个湖泛边界点横向距离 500 m1000 m 选择另一检测处,重复步骤 6.2.6.2 中 c)步骤,确定第 2 个湖泛边界点,记录经纬度;e)重复步骤 6.2.6.2 中 d)步骤

25、,分别确定其它边界点经纬度,直至所有湖泛边界点形成封闭区域;f)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标注检测点,确定湖泛水域范围,测算湖泛面积。6.2.6.3 结果表示 溶解氧单位为 mg/L,结果保留 1 位小数;经纬度以度分秒表示,结果分别保留至整数;湖泛面积单位为 km2,结果保留 1 位小数。6.2.6.4 注意事项 湖泛水体所在区域受风力风向影响,表层黑色水体会出现漂移,测量溶解氧时需保证溶解氧探头放置至水下 0.5 m 处。DB32/T41872022 9 6.3 化学要素 湖泛巡测化学指标与检测方法见表 2。表 2 湖泛巡测化学指标及检测方法 检测指标 检测方法 检测指标 检测方法 氨氮 HJ

26、535 硫化氢 GB/T 14678 总氮 HJ 636 SL 788 甲烷 HJ 604 总磷 HJ 670 GB/T 11893 有机碳 HJ 501 硫化物 GB/T 16489 HJ 824 SL 788 微囊藻毒素 SL 740 GB/T 20466 总铁、总锰 GB/T 11911 SL 394 甲硫醚、柠檬醛、二甲基三硫醚、紫罗兰酮 SL 393 亚铁 HJ/T 345 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 GB/T 32470 6.4 浮游植物 6.4.1 藻密度 6.4.1.1 藻密度可采用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二种方式,分别适用于定性与定量分析。配备了藻密度探头的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

27、可现场测定藻密度,测量部骤参照 6.2.5 执行。实验室检测藻密度采用显微镜计数法,依照 SL 733 执行。6.4.1.2 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的藻密度探头采用蒸馏水和校准溶液两点法校准,校准溶液为显微镜法检测的已知藻密度含量的实际水样。6.4.1.3 现场快速检测藻密度时,每个检测点的藻密度需测 4 组,即水面下 50 cm 处及 10 cm、30 cm、50 cm 的三个柱状水样的藻密度,分别检测、记录。柱状水样的藻密度利用柱状采样器采集,采样器有效高度必须大于所采柱状水样高度,检测前应充分摇匀水样。6.4.1.4 定量检测藻密度的同时,定性记录藻类聚集状况,分别记录为未发现、颗粒状、

28、条带状、油漆状。6.4.1.5 目力观测水体中无藻类时,检测结果以单点的藻密度结果表示;目力观测水体中有颗粒状、条带状或油漆状藻类分布时,检测点的藻密度以藻类分布区域内 5 个以上(含 5 个)测点的藻密度算术平均值表示,单位为万个/L,结果保留至整数。6.4.2 水华面积与水华覆盖度 6.4.2.1 数据与软件 具有红光波段(645 nm)、近红外波段(859 nm)和短波红外波段(1240 nm)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影像数据处理软件。6.4.2.2 工具校正 工具校正应涵盖以下内容:DB32/T 41872022 10 a)人工筛选:剔除湖区上空受云层影响严重、存在大面积耀斑及其它明显异常

29、的影像,湖泊内云覆盖率应 20%;b)辐射定标:根据遥感器定标公式及各波段定标系数进行辐射定标,采用最接近卫星过境时刻发布的辐射定标系数;c)大气校正:针对大气分子散射、气溶胶散射及水汽吸收影响进行大气校正,计算得到各波段地表反射率;d)几何校正:基于参考影像或空间几何信息,对获取的反射率数据开展影像几何精度校正和空间投影转换,精度控制在 1 个像元内;e)空间裁切:依据监测湖泊区域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经纬度,对所选取的遥感影像进行空间裁剪,范围应略大于监测水体区域。6.4.2.3 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浮游植物指数计算:基于红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计算浮游植

30、物指数(FAI),计算方法见公式(1)、公式(2);NIRNIRFAI=RR(1)NIRREDNIRREDSWIRREDSWIRREDRRRR(2)式中:RRED、RNIR、RSWIR分别代表红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ED、NIR、SWIR分别表示红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中心波长;RNIR为插值反射率,即红光和短波红外波段在近红外波段处采用线性内插方式得到的反射率信息;b)水华阈值分割:根据像元梯度图像的像元坡度求得蓝藻水华与水面的分界点,计算蓝藻水华区别于正常水体的浮游植物指数(FAI)判别阈值,蓝藻水华纯像元的 FAI 阈值推荐取用0.05;c)单像元水华覆盖度计算:根据每

31、个像元对应的单像元浮游植物指数(FAI)值,与清洁水体和浮游植物指数(FAI)的经验值进行对比,计算单像元蓝藻水华覆盖度并进行蓝藻水华强度分级。单像元水华覆盖度计算方法见公式(3);100%mwcibwFAIFAIfFAIFAI(3)式中:fci 第i个像元的水华覆盖度;FAIm 该像元的 FAI 实测值;FAIb 蓝藻水华纯像元的 FAI 经验阈值(推荐值为 0.05);FAIw 清洁水体的 FAI 经验阈值(即无水华水体的 FAI 值,推荐值为-0.005)。d)水华面积提取:根据浮游植物指数(FAI)阈值统计水华像元总数,乘以每个像元对应的实际面积,计算得出监测水体的水华面积。水华实际面

32、积计算方法见公式(4);DB32/T41872022 11 1nriciiSS f(4)式中:Sr 湖泊水华实际面积(km2);n 水华影响的像元总数;i 水华影响的像元序号;Si 第i个水华像元面积(km2);fci 第i个像元的水华覆盖度(%)。e)水华覆盖度计算:根据水华实际总覆盖面积与水体面积的比值,计算得出监测湖泊的水华面积比例,详见公式(5);100%rSP=S (5)式中:P 水华覆盖度(%);Sr 湖泊水华实际面积(km2);S 湖泊水体面积(km2)。f)水华程度判别:选择藻密度和水华覆盖度两项指标,采用比较法综合判别水华程度,以其中的较重者作为水华程度最终评价结果。水华程度

33、分级标准见表 3,其中 D 为藻密度(万个/L),P 为水华覆盖度(%)。表 3 基于藻密度和水华覆盖度的水华程度分级标准 水华程度 藻密度(万个/L)水华覆盖度(%)表征现象参照 无水华 0D2.0102 0 水面未见明显水华;标准假彩色图像中水体呈现蓝色或蓝黑色。无明显水华 2.0102D2.0103 0 P 10 水面出现零星性水华;标准假彩色图像中水体内出现零星绯红色絮状斑块。轻度水华 2.0103D 5.0103 10 P 30 水面出现局部性水华,呈丝带状、条带状、零星片状;标准假彩色图像中水体内局部出现绯红色絮状斑块。中度水华 5.0103 D 1.0104 30 P 60 水面

34、出现区域性水华,呈片状;标准假彩色图像中水体内出现区域性绯红色絮状斑块。重度水华 D 1.0104 60 P 100 水面出现全面性水华,呈片状连续覆盖;标准假彩色图像中水体内出现大范围绯红色絮状斑块。6.4.2.4 结果表示 水华面积单位为 km2,结果保留 1 位小数。水华覆盖度定量表示采用面积百分比(%)表示,水华程度描述定性表征见表 3。6.4.2.5 注意事项 水华面积与水华覆盖度测量注意以下内容:a)卫星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根据湖泊水体面积大小确定,宜不低于 250 m,湖泊水体面积越小,空间分辨率要求越高;遥感影像数据至少覆盖水体 90%以上面积;DB32/T 41872022 1

35、2 b)为避免水华误判,应结合实际情况准确识别被监测的水体区域,减少水陆混合像元、云层和水草对水华识别的影响,形成监测水体的陆地掩膜、水体掩膜、云掩膜和水草掩膜等辅助数据,获得包含水华的水体区域所有像元的浮游植物指数(FAI)值;c)采用相近时间过境的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得的水华面积为相对真值,交叉验证水华识别精度。在藻类不同生长期,通过原位监测辅助验证水华识别精度,精度应 80%,原位验证频次每年不少于 4 次,5 月10 月加密;d)通过浮游植物指数(FAI)获得的水华区域应与目视解译结果进行定性对比,若出现明显差异,应进行原因分析与结果复核。6.4.3 叶绿素 a 依照 SL 88

36、的要求开展检测。6.4.4 藻种组成、数量、生物量 6.4.4.1 藻种组成、数量、生物量的检测,依照 SL 733 执行。6.4.4.2 藻种组成应尽量鉴定到种,至少鉴定到属,形态学可以区分的按某种列出,常见种给出种名,按种计数。6.4.4.3 藻类生物量采用体积测量法,换算成生物量参见附录 C。在要求快速报送生物量时,可按大、中、小三级的平均质量计算,极小的(粒径5 m)为 0.0001 g/个,中等的(粒径 5 m10 m)为 0.002 g/个,较大的(粒径 10 m20 m)的为 0.005 g/个。6.4.4.4 在进行样品计数时,计数标本片不少于 2 个,计数结果相对偏差应15%

37、,计数结果取有效鉴定结果的平均值。6.4.4.5 必要时,藻类样品鉴定完毕后,随机抽取 10%20%样品,由不同实验室分析或专业分类学专家检查。6.5 沉积物 沉积物常规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见表 4。表 4 沉积物常规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检测指标 检测方法 检测指标 检测方法 粒度 HJ 1068 LY/T 1225 SL 42 总氮 HJ 717 含水率 HJ 613 总磷 HJ 632 氧化还原电位 HJ 746 硫化物 HJ 833 有机碳 HJ 615 HJ 658 HJ 695 硫酸盐 HJ 635 7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7.1 负责湖泛巡测的机构、人员、仪器设备及器材、检测场所等各

38、类巡测要素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应按 RB/T 214、HJ 630、SL 219 的有关内容执行。DB32/T41872022 13 7.2 湖泛巡测机构应配备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7.3 质量控制贯穿湖泛巡测整个过程,包括巡测仪器设备准备、巡测人员管理、野外巡测、实验室检测、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有巡测技术活动均应及时记录,保证记录信息的完整性、充分性和可追溯性。7.4 巡测检测点与采样位置均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真实反映水体状况。沉积物采样点通常为水质采样点垂线的正下方,采集表层样品,当正下方无法采样时,可略作偏移,并记录说明。7.5

39、藻类定量采样应在定性采样前进行,沉积物采样与水质采样同步实施,水样采集结束后采集沉积物样品。7.6 采集水样时,每批次水样加采不少于 10%的现场平行样和全程序空白样。样品数量较少时,每批次水样至少加采 1 个现场平行样和全程序空白样。采集沉积物时,在同一采样点周围加采样品 1次2 次,分别检测,最终结果取各次样品的平均值。7.7 实验室检测应采用空白样、平行样、加标回收、标准样品、留样复测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质量控制方式,综合评价样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采用校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校准曲线应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仅限线性范围内使用。标准样品应能溯源至国家基准,且与样品同步测定。7.8 湖泛

40、巡测中的现场检测指标应全部在现场完成。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的样品应按照 HJ 493、SL 219 要求采集、固定、保存、送检,并在相应检测方法规定的有效时间内完成检测。7.9 巡测单位应保证巡测数据的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反映检测结果,不得选择性舍弃数据及人为干涉巡测结果。数据修约和计算按照 GB/T 8170 和相应检测方法的要求执行。7.10 负责设计巡测方案的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湖泛巡测的安全生产要求及防护措施。巡测人员需参加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应急处置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掌握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熟悉处置预案。7.11 巡测船艇要有良好的稳定性,

41、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安全用品和应急药品,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更新,保障随时可用。巡测过程中要悬挂信号旗以示水上作业正在进行,巡测船艇航行、作业应严格遵守安全航行规章制度。7.12 巡测前,应预先检查船只和设备的安全性。登船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正确穿戴救生衣,规范作业,巡测时避免单人作业,至少 2 人以上。7.13 巡测水域风力四级及以上、能见度小于 1000 m 时,不得开展湖泛巡测。巡测过程中,若遭遇突发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时,巡测船艇应尽快返航或就近选择安全水域停泊。DB32/T 41872022 14 附 录 A(资料性)湖泛巡测常规记录表 表 A.1 给出了湖泛巡测常规记录表。表 A.

42、1 湖泛巡测常规记录表 巡测水域:巡测日期:年 月 日 天气状况:巡测人员:仪器 1 名称/型号/编号:仪器 2 名称/型号/编号:仪器 3 名称/型号/编号:仪器 4 名称/型号/编号:序 号 巡 测 点 名 称 巡 测 时 间(hh:mm)水 深(m)风 向 风 速(m/s)气 温()气 压(hPa)水 色 气 味 水温()透 明 度(cm)电 导 率(S/cm)pH 氧化还原电位(mV)溶解氧(mg/L)藻密度(万个/L)藻类积聚状态 湖泛面积(km2)表层 底层 表层 底层 水下50cm处 10cm柱状水样 30cm柱状水样 50cm柱状水样 未发现 颗粒状 条带状 油漆状 备注 制表

43、:年 月 日 校核:年 月 日 审核:年 月 日 DB32/T41872022 15 附 录 B(资料性)8 风向方位符号表 表 B.1 规定了 8 风向方位的记录符号。表 B.1 8 风向方位符号表 风向方位 记录符号 北 N 东北 NE 东 E 东南 SE 南 S 西南 SW 西 W 西北 NW 静风 C DB32/T 41872022 16 附 录 C(资料性)浮游植物生物量测算依据 表 C.1、C.2 分别给出了常见浮游植物细胞体积及主要浮游植物细胞的平均湿重。表 C.1 常见浮游植物细胞体积 浮游植物 体积(103m3)浮游植物 体积(103m3)蓝藻门Cyanophyta 水华鱼腥

44、藻 Anabaena flos-aquae(群体)5 绿藻门Chlorophyta 四尾栅藻 S.quadricauda 0.26 螺旋鱼腥藻 Anabaena spiroides(群体)60 四足十字藻Crucigenia tetrapedia 0.15 巨颤藻 Oscillatoria princeps(群体)139 浮球藻 Planktosphaeria gelatinosa 3.7 美丽颤藻 O.Formosa(群体)20 空球藻 Eudorina elegans 4 浮游颤藻 O.planctonica(群体)0.4 韦斯藻 Westella botryoides 0.7 具缘微囊藻

45、 Microcystis marginata(群体)360 美丽胶网藻Dictyosphaerium pulchellum 0.8 铜绿微囊藻 M.aeruginosa(群体)120 德巴衣藻Chlamydomonas debaryana 0.17 水华微囊藻 M.flos-aquae 300 球衣藻 C.globosa 0.06 银灰平裂藻 Merismopedia glauca 0.08 突变衣藻 C.mutabilis 2.4 水华束丝藻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2.8 顶棘藻 Chodatella genevensis 0.14 小型色球藻 Chroococc

46、us minor 0.3 肾形藻 Nephrocytium agardhianum 5.8 针晶蓝纤维藻 Dactylococcopsis rhaphidioide 0.01 线形拟韦斯藻Westellopsis linearis 0.003 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uata 4.9 小空星藻 Coelastrum microporum 3.7 不定腔球藻 Coelosphaerium dubium 24 普通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 0.2 席藻 Phormidium mucicola 0.4 蛋白核小球藻 C.pyrenoidosa 0.15 湖生束球

47、藻 Gomphosphaeria lacustris 2.5 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 0.15 绿藻门Chlorophyta 单生卵囊藻 Oocystis solitaria 0.2 硬弓形藻 S.robusta 0.7 湖生卵囊藻 O.lacustris 1 孟氏藻 Mougeotia sp.13.6 小形月牙藻 Selenastrum minutum 0.01 四角盘星藻Pediastrum tetras 0.4 纺锤藻 Elakatothrix gelatinosa 0.2 单角盘星藻 P.simplex var duodenarium 4.1 双对栅藻 Sc

48、enedesmus bijuga 1.2 微小四角藻Tetraedron minimum 0.4 弯曲栅藻 S.arcuatus 1.2 壳衣藻 Phacotus lengissima 0.3 DB32/T41872022 17 表 C.1 常见浮游植物细胞体积(续)浮游植物 体积(103m3)浮游植物 体积(103m3)绿藻门Chlorophyta 拟新月藻 Closteriopsis longissima 1.2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针杆藻 Synedra ulna 1 微芒藻 Micractinium pusillum 0.45 双头辐节藻 Stauroneis anc

49、eps 0.4 卷曲纤维藻 Ankistrodesmus convbutus 0.18 长圆舟形藻 Navicula oblonga 0.8 镰形纤维藻 A.contorta 0.58 线形舟形藻 N.graciloides 0.08 纤维藻 A.falcatus 0.58 短小舟形藻 N.exigua 0.5 四剌顶棘藻 Chatella quadriseta 0.08 微绿羽纹藻 Pinnularia viridis 79 裸藻门Euglenophyta 梭形裸藻 Euglena acuta 5 细布纹藻 Gyrosigma kutzingit 4.5 绿色裸藻 E.viridis 5 草

50、鞋形波缘藻Cymatopleura solea 17.6 裸藻 E.clara 5 双菱藻 Surirella sp.38.1 尖尾裸藻 E.oxyuris 20 卵形双菱藻 S.ovata 1649 尾裸藻 E.caudata 20 钝脆杆藻 Fragilaria capucina 6.2 梨形扁陀裸藻 Phacus pyrum 10.6 卵圆双眉藻 Amphora ovalis 0.35 剑尾陀裸藻 Strombonas ensifera 17.5 卵圆双壁藻 Diploneis ovalis 17.4 囊裸藻 Trachelomonas margaritifera 0.9 极小桥弯藻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