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56554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8-18基金项目2020 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甘肃开放新格局构建研究”(20YB048)。作者简介张铁军(1968),男,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飞(1999),男,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024 年第 1 期总第 126 期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024Total No.126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

2、张铁军高飞(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 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根植于资本至上的政治运行逻辑之中。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受理性主义影响逐渐成为“形式正当,实质虚幻”的现代化理论,其现代化价值取向在资本与政党的零和博弈中逐渐扭曲,现代化实践呈现出“单一线性”“依次发展”的局部实践特性。资本至上的主体思维使得西方式现代化发展背离人本思想走向拜金主义,在其现代化道路发展过程中也未能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与之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于党的领导,其现代化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现代化实践中“并联发展”“全方位式”整体推进,是在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下追求全体

3、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模式,其基于本国国情的实践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选择。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多维超越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24)01-0001-09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 发 展,也 是 对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百 年 奋 斗实践经 验 的 总 结。党 的 二 十 大 报 告 提 出“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 兴”1 21,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 复 兴、

4、建 成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国 的重要推动力。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以系统思维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 式 现 代 化 的 多 维 超 越,彰 显 中 国 之 治的魅力。一、理论之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以理性主义为指导西方式现代化的发轫同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密不可分。在西方理性主义的指导下,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相互矛盾、彼此分裂的特征。与之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理性主义指导下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固有局限,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了对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三哲对理性主义的论述及阐发,再

5、经由文艺复兴时期和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的完善发展,确立了理性主义在西方的主流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具理性开始在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阻碍了西方社会现代化转型与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工具理性阻碍西方社会现代化转型。“理性哲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将主体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它的发展也开启并主导了西方现代1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1 期性进程”2。“工具理性是行动者对行动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有效性的计算,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理性催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3。可见,工具理性“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

6、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4,在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西方现代性工具理性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二者的发展理念有其惊人的相似性,它们均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资本家疯狂进行资本积累,不断追逐利润,将利润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剥削与压迫,整个社会也呈现出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随着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而每一次经济危机则会带来经济的萧条与社会的混乱,从而使得国家的发展陷入停滞期。除此之外,西方现代化理论所倡导的基于理性哲学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在现实中非但未能褪

7、去资本的枷锁,反而沦为资本家巩固统治的思想武器。进言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实际是对无产阶级不休不止地压迫。以民主为例,其民主完全是精英阶层的民主和政治寡头权力博弈的工具。另一方面,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元对立束缚人的全面发展。人渴望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样,西方式现代化也力图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思想启蒙运动,都是为了达到人更好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但在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逐渐遮蔽价值理性,并将其价值理性置之度外,使得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成为脱离政治单元的“单个个体”。人与人的关系开始漠化,人们为了追求物

8、质利益而不择手段,道德对人的约束也愈发苍白无力。人们似乎获得了精神自由,但实质上却是在物化的世界里给自己的灵魂带上了枷锁。不可否认,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资产阶级高度赞扬资本、科学、理性的力量,确实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与此相适应的却是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的物化、异化愈发严重。这样看来,所谓的理性指导一切(包括人)不过都成了理性的对象,成为了工具理性的工具,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成为空谈。与之相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16。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

9、,不断提升现代化语境,丰富现代化理论,成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参考。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与拓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既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又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建党伊始,我党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扎根中国具体实际才能将其中国化、本土化。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不断

10、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考验面前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 21 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回答了时代课题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

11、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实践发展需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党带领中国22024 年第 1 期张铁军高飞: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遵循。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不同于理性主义指导下的西方式现代化走向工具理性、反理性的结局。正如恩格斯所言:“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

12、讽刺画。”5除此之外,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立足于对“现实的人”的研究,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 其 现 实 性 上,它 是 一 切 社 会 关 系 的 总和。”6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统一性,强调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而资本主义理论恰恰忽视人的主体性,将人视为资本逐利的附庸工具。由此可见,马克思规避了理性主义指导下的反理性,实现了现代化理论建构上“现实的人”的主体性回归。而我们需要达到且正应该达到的是“我的自由发展不是你的障碍,而是你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样,你的自由发展不是我的障碍,而是我自由发展的条件”7。二、主体之维: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马

13、克思主义学说从根本上来说是关于人的学说,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因此从主体的维度出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至上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生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深受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经济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资本至上的价值遵循阻碍了西方式现代化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贯穿于西方式现代化全进程。14 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它真正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成型于英法两国,进而扩散至西欧各国以及北美。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劳动力进入

14、市场,这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失业,他们不得不转而依附于占据大量生产资料的生产者。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英国的圈地运动,将农业逐渐置于资本之下,迫使农民失去土地,陷入无产境地。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 头 到 脚,每 个 毛 孔 都 滴 着 血 和 肮 脏 的 东西。”8资本的逐利性驱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购买新式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便获得更多生产资料进行资本扩大再生产,不断实现资本的积累与增殖,其结果就是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这种资本至上的价值观下,资本主义社会成了一个着了魔的、颠倒

15、的、倒立着的世界,盲目地追求利润的增长,拜金主义盛行,而资本主义所倡导的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人人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却变成了一句句空喊的口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民权利丧失的过程。资本至上的社会秩序下,本应该是国家主人的人民却成为了被动接受统治的对象。资本家也强调民主,却对“谁的民主”只字不提,他们所谓的“纯粹民主”不过是资本家剥削人民的工具、掩盖精英式民主的虚伪面纱。在资本背景下,他们将资本代言人为求政治权力而进行“政治博弈”的“竞争性选举”等同于民主,如此,“选民的选举权”扭曲为“资本的选举权”,真正的民主主体却成为了资本间博弈的工具,而资本代言人在选举过程中对选民的承诺更

16、是变成了一张张“空头支票”。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9它们奉行资本至上的价值观所生产出来的民主必然也是代表资本家、统治阶级的民主,是名不符实的虚假民主。进言之,他们不敢实行真正的“人民的民主”,因为一旦人民拥有真实、广泛的民主权利,那么势必会摧毁资产阶级领导下的虚假民主。在这种情况下,西式民主制度实则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实践中资本与政治勾连的工具,不过是空中楼阁。与之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为立足点,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了西方虚假民主

17、的窠臼,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我党的历史传承,更是长期积累的政治经验。中3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1 期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于党的领航力量,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始终,是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137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拥有依法参政议政、监督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民主也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从百年党史视域下看中国式现代化,它的发展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当作自己永恒的

18、价值追求。党从成立之初就坚定站在人民一边,在这百年间,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抗击“新冠”疫情,无一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重民生察民意解民忧。正如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46,真正把坚持人民至上贯彻到了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2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就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指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领导我国

19、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将市场当作一种手段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资本服务人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西方市场至上的超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22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全体人民,它弥补了西方社会少数人占据大多数财富的缺陷,消除了西方社会两极分化的弊端,超越了西方社会金钱至上的逻辑。这也正契合我国社会主义之本质,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我国的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更不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富裕,而是收入增长过程中全体人民收入差距不

20、断缩小的共同富裕。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三、实践之维:整体推进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性发展失衡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还能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用新的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在其实践中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中国特质和中国亮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固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其发展有着内生的缺陷和局限性。就实践层面而言,它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单一线性”“依次发展”的趋势,易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衡。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实践呈现出单一线性、渐序变迁的特征。工业化开

21、启了西方现代化进程,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使本国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最后实现现代化,是由高度发达的工业塑造的现代化模式。工业化大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1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迅速进入工业化时代,并借助工业化发展开启了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但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这种“线性”发展所引起的发展失衡也愈发严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失衡、资源浪费、经济危机及国内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开始

22、举步维艰。实践证明,这种“单一线性”的现代化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另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因循守旧、千篇一律的发展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现代化进程却是大同小异。西方式现代化的推进大多是通过对内剥削压迫、对外殖民掠夺来实现的,资产阶级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又开始进行扩大再生产,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如英国、美国这些传统工业化国家就是该现代化模式的代表,其发展过程均伴随着对本国人民的压榨和剥削、对外的战争与掠夺。随着工业化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依靠其大工业生产的高效率开辟世界市场,导致其他发展中国家自身市场无限缩小,经济发展42024 年第 1 期张铁军高飞:比

23、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陷入困境。除此之外,这些传统工业化国家还通过文化渗透、舆论控制等向其他国家推销其现代化模式,诱使发展中国家走他们的现代化道路,但因不符合国情,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实现经济上的发展,有的甚至连国家主权也难以维护。究其本质仍是西方工业化国家为了维护自身霸权而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变相的控制与压迫。相较于西方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于本国国情,扎根中国实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经过一次次探索、挫折后开辟了符合自己国情特色的道路。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协调推进、并联发展的现代化实践。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

24、,决定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强调统筹兼顾并将其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高度”12,如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四个现代化”的关系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随后,被誉为“中国现代化之父”的邓小平发展了前人的现代化思想,他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项多方面的复杂繁重的任务”13180,“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3162,并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

25、想,坚持系统观念,既从全局出发,又坚持分阶段协调推进。再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的背景下,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立足国情、因时而变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过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努力,从周恩来同志提出的“旧四化”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14,这表明我国的现代化道路是立足

26、国情、因时而变、有着科学理论指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立足新阶段,我们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更加主动的历史革命精神不断丰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指导中国实践。四、价值之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权力零和博弈中西方因文化基因及价值观念的不同而选择了迥异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发展深受以民为本、命运与共、天下大同等思想影响,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零和博弈”的对抗性思维。中国式现代化

27、道路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道路选择。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充斥着剥削与压榨、暴力与血腥、霸权与强权,圈地运动、三角贸易、殖民掠夺不过是他们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铺垫,其更大的目标是建立资本统治下的庞大殖民帝国。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内含“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本质上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而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又不可调和,这从根本上造成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从一开辟就内含“先天不足”的缺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不仅影响一国经济,更会造成本地区乃至全球的震荡

28、。如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波及全球,重创了全球的经济,造成了大批工人失业、企业倒闭。从宏观来看,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其弊端早已显露无疑,无论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还是资本扩大阶段,资本逐利的本性以及对其他各国的侵略和掠夺始终存在。相比于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使用的低级手段,如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和剥夺农民土地,西方国家在资本扩大阶段使用的手段更加隐蔽、更加残酷,它们不仅进行资本的输出,还扩大到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正如赫伯特马尔库塞所说:“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5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1 期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15西方

29、建立的“中心外围”的不平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不仅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攫取,而且还通过长期强权政治和文化渗透限制、束缚、掣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为求发展寻求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帮助,结果却是让自己陷入发展的困境,进退两难。另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进程逃不开“零和博弈”的对抗性思维。西方式现代化是在暴力征服与战争逻辑指导下的现代化,纵观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可以说战争与掠夺是“主旋律”。西方列强为获得更多资源、财富、权力,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大肆发动战争,进行资源掠夺,以满足自身发展之需。以英国为例,殖民扩张和掠夺使得英国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最先走向现代化道

30、路。再看仅有 200 多年建国历史的美国,在短短 200 多年间,通过贩卖军火、兜售大量外债、发动殖民战争,一跃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发展至今,美国依旧穷兵黩武,开展军事活动肆意侵犯他国主权,破坏国际秩序。他们所崇尚的“零和博弈”的对抗性思维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对世界的发展非但无益,而且还站在了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对立面。与之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23,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自觉继承,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作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31、新在哪里?新就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不失去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提供了全新道路选择,打破了西方“中心外围”的不平等世界政治体系。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合思想”等的继承与弘扬,又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美结合;不仅致力于本国的发展,更致力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这从本质上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奉行的“零和博弈”思维,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共生、融合性发展注入了中国活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再加上近代以来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压迫使得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目前,世界上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发展经济、维护

32、主权,而立足本国实际、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便为其提供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寻求各方利益切合点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展现出强烈的人类情怀和大国担当精神,致力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2013 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已与 150 个国家、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着眼于全世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理念,既坚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又坚持把中

33、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实现了对旧的国际关系和格局的超越。五、发展之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相较于西方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23。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时刻关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实现“资本的世界化”的扩张过程中,对自然实施无节制的索取,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不仅对本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也为世界其他各国的自然环境带来灾难,走的完全是一条“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路线。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将人与自 然

34、 对 立,忽 略 了 人 与 自 然 的 可 持 续 发 展。20 世纪 3060 年代发生了八起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史称“八大公害事件”,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因大量工厂、城市发电燃煤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这些事实表明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忽略了人与自然的62024 年第 1 期张铁军高飞: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可持续发展。此外,他们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更是以强盗行径对他国进行资源掠夺、过度开发、能源消耗,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除抢夺资源外,西方国

35、家还将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缓解国内垃圾危机、转嫁垃圾处理成本而将大量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塑料制品、二手衣物及化学品等“洋垃圾”大量倾泻到非洲,使得多个非洲国家面临“洋垃圾”问题。另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本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以资本至上逻辑为指导的西方国家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其发展从一开始就遵循“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带有“反生态属性”。因此,在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的问题。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水资源、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

36、渣、废气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西方国家在其几百年的工业化发展中,很长时间里都采取了粗放发展模式,其发展是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与之相比,我国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实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启迪下,成功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二元悖论”,科学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不兼容的问题,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123,我们必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37、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再加上长期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建国以来,我国就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向共进,在 1982 年,我国就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写入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来保障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新时代以来,我国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独具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站在可持续的高度谋划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各方面和全过

38、程的总体性现代化,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的单向度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早就认识到经济建设与自然保护的双向发展效益,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之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统领性和概括性的思想主题,走这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其核心就是在发展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幸福、中国未来和世界发展。我们党始终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破局和超越,引领全球生态体系变革

39、。中国共产党引领并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镜鉴中,扎根中国具体实际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多重超越,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李萍萍.论 中 国 式 现 代

40、化 对 西 方 现 代 性 的 三 重 超 越J.北方论丛,2023(3):5-14.3杨建华.理性的困境与理性精神的重塑J.浙江社会科学,2014(1):104-111+158.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7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1 期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7.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7王盛辉.“自由个性”及其历史生成研究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整体解读的新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8.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

4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1.9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1.10 邓小 平 文 选(第 三 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3:373.1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2.12 王梦可.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三维审思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7-24.1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15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 M.任立,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2、:82.Multi-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th to Moder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Zhang TiejunGao Fei(College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Gansu 730050,China)Abstract:The western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the produ

43、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ociety,rooted in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logic of capital supremacy.Under the influence of rationalism,western modernization theor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modernization theory of“legitimate form but illusory substance”.Its modernization value orientation is gradu

44、ally distorted in the zero-sum game between capital and political party,and the modernization practic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single linear”and“successive development”.The subject thought of capital supremacy makes the western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deviate from the humanistic thought to th

45、e money worship,and in the process of its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it cannot avoid the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In contrast,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based 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ith its modernization theory guided by Marxism,and t

46、he modernization practice i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by“parallel”and“all-round”development,and under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eople first,it pursues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With its unique political advantages,t

47、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urpasses the western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mode,and its practical advantages of co-construction,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provide reference and choice for the vast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Key word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western path to modernization;multi-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责任编辑:罗红艳)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