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55479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国民经济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重大项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作者简介:张治栋(),男,安徽天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江伟(),男,安徽滁州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下文称 纲要。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张治栋,江伟(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摘要: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在探究政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 年 个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

2、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部分体现在社会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效应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生态发展、兼顾小城市利益和政策推广拓展了空间。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双重差分模型;市场分割;产业同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一、引

3、言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同时区域一体化不再局限于经济一体化,而是以经济一体化为基础,强调环境、社会保障、安全等多方面的一体化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系统规划统筹部署,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六大区域战略。“”六大区域战略为中国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绘制了理想蓝图,必将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年 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科创产业、基

4、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促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以此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出表率。区域一体化的目的是促进区域内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但是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体现在中心城市对于外围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力量对比不确定,小城市的利益可能得不到保障;在污染排放上,各城市间可能

5、会出现以邻为壑的现象,欠发达城市可能会成为“污染避难所”。因此,一个急需解答的问题是,中国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这个问题,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回答:如果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那么影响机制是什么?区域一体化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在分析区域一体化政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将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视为准自然试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二、文献综述本文研究涉及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区

6、域一体化的政策评估。目前,国内关于区域一体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国内外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评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且国际学者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研究大多是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区域内的城市之间。(一)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黄顺春和邓文德()对 篇相关文献做了总结,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献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还有一部分学者如李金昌等()选择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经济高质量

7、发展的衡量上,有些学者并没有使用全要素生产率 ,而是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有区别的,虽然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很多方面,但是侧重点还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从这部分的文献梳理中可以发现,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虽有不同,但是都可以概括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层面,这为本文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思路。(二)区域一体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关于区域一体化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甚少,陈雯等()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区域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多,主流的观点是区域一体

8、化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研究的区域一体化大多是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用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或长三角区域规划来表示 。但是两者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区域一体化扩容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有的侧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社会和生态方面 。从这部分的文献梳理中可以发现,区域一体化对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本文将探讨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实证研究。(三)区域一体化影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研究进展由于区域一体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缺乏实证研究,所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分别

9、探讨区域一体化的研究进展。首先,在经济发展层面,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区域一体化对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国际上有学者认为,在欧洲一体化和非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成员国的经济都会实现增长 。在国内有学者认为,区域一体化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增长,还能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影响,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他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区域一体化没有促进区域内的经济收敛,反而扩大了经济差距 。其次,在生态环境层面,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国际上有学者认为在区域一体化政策中制定环境条

10、款,让欠发达国家在区域组织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促进区域内污染排放收敛 。在国内,有学者认为区域一体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水平进步可以减少污染排放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区域张治栋,江伟: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一体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负面的,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发达地区污染转移的威胁,成为“污染避难所”。最后,在社会发展层面,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研究相对较少。区域一体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的公共服务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需要区域内城市间开展公共服务的合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区域一体化

11、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但区域内部差距有明显扩大趋势 。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社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 。从这部分的文献梳理中可以发现,虽然区域一体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本文研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出发,研究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政策效果的研究,为全面认识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了依据。二是使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测算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现有文献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算主要还是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本文

12、选择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法,兼顾了客观性和研究者偏好。三是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制,并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这两种机制的存在,同时还检验了该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和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的差异性以及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这些探索和检验有助于在理论上拓展区域一体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的认知。三、理论机制和研究假设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一体化定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强调区域一体化在打破市场分割、改变产业同构局面、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等方面的实质作用 。区域一体化在促进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的

13、同时,能够增强创新主体间的交流合作,加快技术的溢出和扩散 。因此,本文基于区域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的层面,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中所产生的作用。(一)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主要由政府主导推动是一个特征事实,政府间合作在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从“三省一市”纲要 的实施方案来看,各地方政府都明确规定了在经济、生态和社会各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的内容。在经济方面,假设在没有开展一体化的区域,一个地区投资了一个新兴行业,其他地方政府将面临是否投资的抉择,如果有的地方政府不投资,利益被投入的地

14、方政府获得;如果所有地方政府都投资,短期内地方经济会有所发展,但是从长期看将会带来产业趋同,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加之新兴产业存在模仿者后发优势,所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是占优策略。但是如果各个地方政府寻求合作,按照比较优势对产业进行分工,建立相应的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将会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在生态方面,虽然各地区在行政区域上是割裂的,但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方面是无法分开的。当某一地区受到污染时,会给周边地区带来负外部性。同时在“锦标赛”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的制度设计上形成了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机制,这都需要地区间的联防联治,形成联动效应。相比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经济

15、发展水平更高,污染排放强度更大,为了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发达地区要对欠发达地区进行生态补偿 。当今社会,在户籍制度下,外来人员面临着就业、社保和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提高了人员流动成本,同时人员流入过多会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增加流入城市的财政压力,这些都会阻碍城市间人员的自由流动 。这就需要政府合作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综上所述,政府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下述假设:假设 :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第 期)(二)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上文分析中,区域一体化的本质就是政府

16、间的协同合作,打破城市间的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虽然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但是会造成社会总产品减少和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不利于区域总体发展 。所以区域一体化会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的局面来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根据 纲要 的基本原则,长三角区域要营造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构建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体制,各地区就必须打破市场分割。由此可见,区域一体化降低了市场分割,促进了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种要素禀赋差异构成了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的客观基础。在早期新古

17、典增长理论中,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性源于要素初始价格的不均等,流出地由于减少过剩要素而提高了要素收益率,稀缺地区由于该稀缺生产要素的流入而扩大了生产。在两区域经济模型中,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资本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使得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拉动经济增长 。区域一体化促进了要素流动,为产业集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素流动带来的经济集聚将通过知识外溢、劳动力蓄水池、投入品共享等途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产业集聚通过专业化集聚降低了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增强了生态效应。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干净型经济和污染型经济在不同的区域集聚,

18、尤其对于污染型企业,产业集聚可以通过降低中间品价格、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提高企业的污染处理技术水平来减少企业排放 。邵帅等()认为经济集聚可以同时具有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节能减排机制主要源于技术外溢、设施共享、成本节约、集中监管和专业化分工等正外部性。其次,纲要 中强调,长三角地区要强化区域联动发展,提升上海服务功能、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因此各地区必须协同合作,打破原来的产业同构。区域一体化降低了产业同构,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各地区在竞争市场中,将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生产机会成本最低的产品,从而实

19、现地区专业化和规模化。在区域一体化实施前,贸易壁垒提高了具有比较优势地区的投资成本,资本只能转向没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造成产业同构化。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会造成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的浪费,而且分散了生产,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在区域一体化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产业结构差异化提供了保障,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为地区带来了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的效益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生态方面,但是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也存在一定的社会效应。生产要素的流动是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的重要环节,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尤其是交通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生产

20、要素的流动提供了保障。对于流入地而言,外来人员面临着就业、社保和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流入必须要有相应的公共服务提供生活保障,公共服务是劳动力流入及保留的重要条件。生产要素流动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产业的集聚、规模化也可以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社会效应。综上所述,区域一体化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两个机制促进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提出下述假设:假设 :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进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假设 :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降低产业同构进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调节分析上文分析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区域一体化

21、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进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且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输能力更是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的重要外部因素,过低的交通运输能力会降低产业间的协作,导致制造业集聚的难度加大以及更高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利张治栋,江伟: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于打破城市间的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所以区域一体化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受到交通运输能力的制约。技术进步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进步与劳动力、资本等这类生产

22、要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技术要素不会在流动的过程中减少,技术的转让和扩散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将技术进步引入索洛模型也证实了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会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其结果是在产量给定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使用量减少,进而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减少 。同时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向数字化转型,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智能化。综上所述,提出下述假设:假设 :交通运输能力在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假设 :技术水平在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四)区域一体化对

23、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由于空间的非均质性,尤其是经济空间的非均质性,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根据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理论,一体化的效应需要考虑中心地区的集聚力以及排斥这种集聚的离散力,这种集聚力与离散力是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外溢效应与虹吸效应。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外溢效应,主要源于外部经济、规模效应、产业间的互补效应、生产链的成本节约、知识技术外溢等;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虹吸效应,主要源于对后者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劳动力资源单向流失、资金投资损失、政策性偏向失衡等 。因此,区域一体化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取决于外溢效应和虹吸效应两股力量的对比。从目前对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来看

24、,得出的结论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对于中心城市的影响更大。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来看,个中心城市中,包括中心城市上海以及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依托这些城市,中心城市对于外围城市更有吸引力,造成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下述假设:假设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更大,尤其体现在经济层面。四、实证研究(一)模型设定双重差分法()广泛使用于政策评估,本文将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区域一体化是否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下包含双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 表示城市高质量发展状况,核心解释变量 为 和 两个虚拟

25、变量的交乘项,系数 的变化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宏观影响,控制变量 反映城市的特征,和 分别用于控制城市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为随机干扰项。(二)变量和数据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是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用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示。对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看,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向度入手。基于高质量发展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动态性、典型性、可比性、数据可获取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选择 个向度、个维度、个指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所示。个指标的选取借鉴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处理后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关于指标的

26、赋权,目前主流的是等权重主观赋权和熵值法客观赋权,本文选择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法,利用博弈论思想,将等权重的主观权重与熵值法得到的客观权重的最优组合作为组合权重值,力图弥补主观权重主观性强的缺点,尽量使权重客观,同时兼顾研究者对指标的偏好 。具体赋权过程如下: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第 期)主观权重向量为:(,)()客观权重向量为:(,)()博弈论优化模型的矩阵形式:()()()()其中,表示主观权重的权重值,表示客观权重的权重值。主客观组合权重值为:()表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评价向度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客观权重主客观组合权重经济产业人均 增长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比重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占 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外贸开放度 利润总额 就业就业人口比重 职工平均工资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财政收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占 比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占 比重 科学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资本流动年末人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年末人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社会医疗卫生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每千人拥有医师数 运输条件人均道路面积 人均公路客运量 人均公路货运量 人均邮政业务 人均电信业务 生活质量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 用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教育水平中学阶段师生比 小学阶段师生比 张治栋,江伟: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

28、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 软件解博弈论优化矩阵。表 (续)评价向度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客观权重主客观组合权重生态环境环保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地率 每万人拥有三类以上公厕数 每公里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 污染减排每亿元 二氧化硫排放量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环境资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均水资源 解释变量本文解释变量 是 和 两个虚拟变量的交乘项,下面构建这两个虚拟变量:一是实验组和对照组虚拟变量 ,以是否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城市来区分。根据 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三省一市”的 个城市,其中有 个中心

29、城市,个城市为实验组取值为 。在对照组的选取上,如果选择其他非长三角城市,由于地理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会使得双重差分的结果出现偏差。因此选取城市特征与长三角较为相似的城市群作为对照组更合理,如京津冀、珠三角、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基于此,选取南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作为对照组,共计 个城市,取值为 。二是政策时间虚拟变量 。年 月,国务院印发了 纲要,随后 纲要 在“三省一市”迅速落实,年 月,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发布了各省市的 纲要 实施方案,年 月,江苏省发布了 纲要 实施方案。但是在 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提出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开始产生影响。因此,本文

30、将 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开始产生影响的年份,年及以后赋值为 ,之前赋值为 。控制变量其他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控制变量有:经济发展水平(),以 的增长率表示;产业结构(),采用第三产业占第二产业比重来衡量;就业率(),采用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基础设施(),以人均道路面积表示;公共服务水平(),以千人医师数表示;政府干预程度(),采用一般预算内支出占 比重来衡量;人力资本(),以每万人大学生人数表示;生态环境(),采用二氧化硫排放量与 的比值来衡量。在数据选择方面,以 年为研究区间,选取 个城市为研究样本,除了专利数据来自国家专利局,其他数据均来自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级市(

31、直辖市)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对于缺失的数据,使用插值法进行补齐。此外为了避免度量单位和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将控制变量以及中介变量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第 期)个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个中心城市;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衢州、丽水、蚌埠、淮南、淮北、黄山、阜阳、宿州、六安、亳州 个外围城市。由于数据的缺失,南部沿海经济区剔除海南省,选择广东、广西及福建三省份;北部沿海经济区选择北京、天津、河北及山东“两省两市”,剔除莱芜市

32、。五、实证结果分析(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趋势图在计算得到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基础上,绘制了长三角和非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间趋势图,以观察两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变化差异,如图 所示。在 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出台前,长三角和非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基本维持着平行的时间趋势,但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年末出台后,两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差距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图 实验组和对照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间趋势图(二)基准回归结果这部分估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以检验假设 。表 中()列()列结果表示,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和城市、时间固定效应,交互项 均在 的水

33、平上显著为正,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关于控制变量,增长率的系数不显著,表明对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来说,经济增长不再是城市追求的唯一目标,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地位必须提到更高的位置。除了 增长率外,其他控制变量都至少在 的水平上显著。产业结构、就业率、公共服务、人力资本和生态改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均产生了正向影响,政府干预程度对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人均道路面积的系数至少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它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其原因可能是人均道路面积高的城市,一般人口密度比较低且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所以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也会比较低。为了探索政策

34、对于高质量发展各个向度的影响,将高质量发展分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向度,在公式()的基础上,替换被解释变量重新进行回归。表 中()列()列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系数大小来看,对于经济向度的影响远远高于社会向度,但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原因可能是,本文研究的时间区间只在政策实施后两年,一般来说经济效应产生的速度快,政策对于经济向度的作用更大;相比于经济效应,社会效益需要的时间更久,政策对于社会向度的作用相对较小;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政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研究时间区间内还没有显现。这说明长三

35、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现阶段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部分体现在社会层面。张治栋,江伟: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表 基准回归结果变量整体回归分向度回归 ()()()()()()()()()()()()()()()()()()()()()()()()()()()()()()()()()()()()()()()()()()()()()()()()()()()()()()()()()()城市否否是是是是年份否否是是是是 注:、和 分别表示 、和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值。(三)平行趋势检验平行趋势假设是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关键。图 显示,

36、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出台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几乎是平行的,初步验证了平行趋势假设。此外,参考王锋和葛星()的做法,使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平行趋势检验,方法如下:()其中,是一组虚拟变量,若城市 在第 年实施了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则取值为,反之取 。本文重点关注的系数是,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第 年实验组城市和对照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差异,如图 所示。图 检验结果表明战略实施前各期的系数估计值均不显著,说明长三角和非长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第 期)三角城市在政策实施前并无显著差异,因此本文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图 平行趋势检验(四)安慰剂检验为了检验上述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受

37、遗漏变量、随机因素等的影响,参考卢盛峰等()的做法,在样本中随机选取 个城市作为虚假的实验组,其余城市作为虚假的对照组,并随机产生政策实施时间,据此构造政策实施时间和城市量的层面随机试验。将上述过程重复 次,绘制这 个系数值的 值和核密度分布图,如图 所示。虚假的双重差分项的估计系数在 值附近,服从正态分布,且系数值大于 的概率低于 ,表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图 安慰剂检验(五)稳健性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提高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为了排除混淆因素对结论的干扰,仍需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样本剔除为了避免城市层次和其他城市群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影响,在剔除直辖市样本、京津冀

38、样本和珠三角样本后,重新对公式()进行回归。表 中,()列()列结果表明,无论是逐一去除还是全部去张治栋,江伟: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由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包括 个城市,为了保持数量一致,安慰剂检验中也抽取 个城市。除这些样本,的回归系数均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该结论与基准回归结果相似。变量替换为避免赋权方法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影响,分别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评价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公式()的基础上,替换被解释变量重新进行回归。表 中,()列、()列结果表明,对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进行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后,交互项 的系数估计值依然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39、且系数的数值大小也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稳健。表 样本剔除和变量替换的回归结果变量 样本筛选替换变量去除直辖市样本去除京津冀样本去除珠三角样本一起去除主观赋权客观赋权()()()()()()()()()()()()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是城市是是是是是是年份是是是是是是 注:表示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值。加入基准变量缓解选择的影响为了避免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非随机性的影响,在公式()中加入城市基准因素与时间线性趋势的交互项 ,方法如下:()其中,表示一组城市基准因素的虚拟变量,包括城市是否属于沿海城市、是否属于长江经济带等,为时间趋势项。表 中()列 ()列结果表明,无论是逐一加入还

40、是一起加入城市基准变量和时间线性趋势交互项后,的系数估计值都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显著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基准回归结果是一致的。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本文认为在样本期间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经济协调会这两个政策会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造成基准估计结果的偏误。因此,为了避免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期间这两个政策的干扰,在公式()中加入这两个政策的虚拟变量:()其中,表示城市当年是否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是取值,不是则取值;表示城市当年是否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城市,是取值,不是则取值。表中()列()列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中加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第 期)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年提

41、出,实验组中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 个城市。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正式成立于 年,年之前加入的城市有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 个城市;年加入的城市有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 个城市;年加入的城市有徐州、芜湖、滁州、淮南、丽水、温州、宿迁、连云港 个城市;年加入的城市有铜陵、安庆、池州、宣城 个城市;年加入的城市有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 个城市。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经济协调会

42、这两个政策的虚拟变量后,的系数估计值都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排除这两个政策干扰后的估计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较为一致。表 加入基准变量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的回归结果变量 加入基准变量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倾向得分匹配()()()()()()()()()()()()()()()()沿海城市 时间趋势 ()()长江经济带 时间趋势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长三角经济协调会 ()()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城市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年份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注:、和 分别表示 、和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值。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来缓解样本选择偏误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并进

43、行稳健性检验。核匹配和最近邻匹配的平衡性检验结果如表 所示。匹配后所有控制变量平衡性检验的 值均大于 ,接受原假设,表明控制组与处理组之间不再存在选择性偏差,匹配后的处理组与控制组数据满足条件独立同分布假设,通过了平衡性检验。表 中()列、()列结果表明,在分别使用核匹配和最邻近匹配后,的系数估计值均在 的水平上显著性为正,进一步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可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表 倾向得分匹配前后的平衡性检验结果变量匹配前 匹配后 核匹配最近邻匹配均值处理组控制组标准偏差下降幅度 检验均值 值 处理组控制组标准偏差下降幅度 检验 值 张治栋,江伟: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

44、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表 (续)变量匹配前 匹配后 核匹配最近邻匹配均值处理组控制组标准偏差下降幅度 检验均值 值 处理组控制组标准偏差下降幅度 检验 值 六、进一步分析(一)异质性分析前文实证结果已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由于城市在空间的非均质性,因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会对不同规模、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不同规模城市根据 纲要 对长三角城市的分类,对照组不变,基于公式()分别对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表 中()列、()列分别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结果。在中心城市,的

45、系数估计值为 ,且在 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外围城市,的系数估计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不同规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心城市在政策中获益更多。()列 ()列和()列 ()列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不同规模城市的异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以此验证了假设 。上述 规划 对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划分依据是各城市与上海市的距离,忽略了城市本身的发展程度,且它们的对照组是相同的,回归结果可能存在偏误。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稳健性,以 万城区人口为界,将 个城市划分为大城市和小城市,基于公式()进行回归。表 中()列、()列结果显示,大城市 的系数估计

46、值为 ,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小城市 的系数估计值为 ,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与上文的结论基本一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并没有损害小城市的利益,对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上文回归结果所没有体现的。表 不同规模城市的回归结果变量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大城市小城市 ()()()()()()()()()()()()()()()()()()()()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第 期)参考国务院 年公布的 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 万城区人口为界,将城市划分为大城市和小城市。表 (续)变量中心城市外围

47、城市大城市小城市 ()()()()()()()()()()城市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年份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注:、和 分别表示 、和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值。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根据城市的市场一体化指数,基于公式()分别对市场一体化指数高和低的城市进行回归。表 中()列、()列结果显示,在市场一体化指数高的城市,的系数估计值为 ,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市场一体化指数低的城市,的系数估计值为 ,且在 水平上显著。这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市场一体化指数低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影响更大。()列 ()列和()列()列结果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的异质性影响主要体

48、现在经济层面。原因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有助于打破城市群范围内的行政化藩篱、地方化壁垒、行政区经济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从而释放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城市群发展。但是市场一体化指数高的城市的市场活力已经提前释放,所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市场指数低的城市影响更大 。表 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的回归结果变量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城市市场一体化程度低的城市 ()()()()()()()()()()()()()()()()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城市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年份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注:和 分别表示 和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值。(二)机制检验为检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本文对

49、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根据江艇()的观点,机制检验中广泛使用的三步法存在缺陷,因此,借鉴刘斌和甄洋()的做法,通过检验核心解释变量对机制变量的影响来进行机制检验。机制检验模型设定如下:()其中,机制变量 表示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借鉴吕冰洋和贺颖()的方法,使用价格法计算城市与所在区域全部城市的商品市场分割指数。使用的价格数据是 张治栋,江伟: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全部样本分为三个区域:长三角地区、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主要来自各省份、各地级市统计年鉴,缺失数据查找统计公报补充。由于 年该指数类

50、别出现了调整以及统计口径有所变化,将使用对应的七类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各城市的市场分割指数。使用丁宏()的方法测算产业同构指数,计算公式如下:槡(),()其中,表示 城市和 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和 分别表示 城市和 城市的 行业的就业人数,行业数为 ,表示产业同构指数,为各区域的城市数,年的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年和 年数据通过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查找。表 中()列、()列结果表明,的回归系数均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可以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根据前文分析,打破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有利于区域总体的高质量发展,所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