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材料 【摘要】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其活动效果的优劣对幼儿学习质量的高低、探索积极性的强弱等都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当前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材料投放合理性的提升,这就不利于活动效果的优化。本文将从引导幼儿主动思维、激励幼儿自觉探索、提高幼儿探究兴趣三个方面,就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材料的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投放材料有效策略:G633.67:A:ISSN1672-2051(2018)07-153-01活动材料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教师联系幼儿的纽带,
2、也是活动刀具。在教师设计的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操作、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活动材料的奥妙与作用,从而实现社交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等的提升。研究实践表明,合理地投放材料,可充分发挥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各种作用的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的策略,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一、以推动幼儿主动思维为中心合理投放材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推动幼儿的思维发展。因此,在实际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探究与体验的机会,使得他们都能在自主思索中获得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大胆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讲读式”组织区域活动
3、的模式,努力提高幼儿主动思考科学知识的意识。而投放操作材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并且需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引导性。假如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五花八门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对活动操作来讲没有价值与意义,那么就不能发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一个“探索种子发芽”的科学区域活动,给幼儿准备有麦子、黄豆、长托盘(带有网托)、水等材料。在该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通过指导幼儿回想掉在公园菜地上的苹果种子在雨后发芽的现象,使得他们主动发现麦子、黄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水。然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想一想种子为什么在冬天不容易发芽,而在其他季节容易发芽,使得他们明白黄豆发
4、芽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幼儿在教师启发下了解种子发芽条件之后,就可亲自动手将黄豆或麦子种子放在长托盘上,并在种子上盖上一层白纸保温,然后给白纸上浇水。当第二天他们看到自己种的黄豆变成了小豆芽、麦子长出了麦苗,都非常兴奋。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怎样保护小芽?怎样确保他们茁壮成长?幼儿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最终总结出要让生长在阳光下、要经常浇水等。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确保投放方式可引起幼儿对相关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利用生活经验有所发现与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活动效果。二、以激励幼儿积极探索为依据合理投放材料纲要中明确指出,应经常给幼儿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与好奇
5、心。因此,在投放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时候,教师应深入思考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材料等,才能较好迎合能力各异、爱好不一幼儿的需求。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能力及生活经验,掌握材料间的联系,分析材料中是否有启发幼儿的线索,并明确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激励幼儿积极探索为依据合理投放材料。比如,在“调制泡泡水”这一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准备示意图、吸管、蜂蜜、洗洁精、汤匙、水、小碗等材料。放好材料之后的第一天,有5个幼儿选择了该活动。在实际的活动中,幼儿们一起研究示意图,并了解到制作泡泡需要添加蜂蜜、洗洁精与水。然后,幼儿们就开始动手实践。当幼
6、儿制作好泡泡水之后,就开始尝试吹,但并没有吹出泡泡,然后看看图,继续添加了一些蜂蜜和洗洁精,并用吸管进行搅拌。接着,有两名幼儿吹出了一串泡泡,他们开心地喊起来“真好玩!”然后,有很多个幼儿觉得很好玩,他们也凑过来制作泡泡,先前几个吹出泡泡的幼儿就主动扮演小老师,对遇到困难的小伙伴进行指导。该活动显著体现了幼儿之间“生生探究、生生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要求:引导幼儿利用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直接感知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可片面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而对采用强化与灌输的教学方式。三、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为目的合理投放材料在实际的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操作
7、性强、新奇、有趣的材料受到幼儿的热烈欢迎,他们乐此不彼、百玩不厌。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只有给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的、有价值的、有趣的,且涵盖有科学知识的材料,可显著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比如,在看谁跑得快这一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就可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体,指导他们自主发现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将各种物体逐一放到斜坡上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总结出:球状物体与圆柱形物体能够顺着斜坡滚下。然后,教师可以逐渐增加探究难度,提问把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推下去,看谁跑得快?大家交流之后,就开始亲手操作。然后,幼儿们归纳出:同一个物体从两个差异
8、化高度往下滚的速度也具有差异性。幼儿们通过实践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他们需要大量的媒介与平台进行实践操作去发现与探索。因此,幼儿教师应以幼儿兴趣为中心合理投放材料,使得他们都能在热情参与中有所收获。在实际的投放科学区域活动中材料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多花心思,利用一些卡片或图片给幼儿一些提示,启发幼儿自主总结、发现游戏玩法,结合提示主动玩游戏,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小动物编织”类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引导幼儿按照各种规律在小乌龟、小企鹅身上用线条做编织游戏。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可按照颜色、数字、点、粗心等规律给幼儿一些提示,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编织方法完成编织任务,从而使得
9、幼儿在兴致勃勃的自主尝试、探索、总结与发现中获得经验。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是科学区域活动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以幼儿思维发展、探究积极性的提升及参与兴趣的激发为依据,推动幼儿在相互学习、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中掌握科学知识,最终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参考文献:1王飞凤.基于材料投放角度对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探究J.中华少年,2018(01):6.2马晓娟.低结构材料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投放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5):23.3汪芳.小班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适宜性的研究J.幼儿100(教师版),2016(11):56-59.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