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质量、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供类比使用的矿床勘查类型及参考的勘查工程间距。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3 勘查的目的任务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31 预查阶段:通过对区内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
2、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潜力较大的地区。32 普查阶段:通过对预查阶段确定的矿产潜力较大的地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等野外工作,大致查明普查区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3 详查阶段: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多种勘查方法和手段,以一定网度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34 勘查阶段:对详查工作提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规律,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确定矿体的连续性。4 勘查工作研究程
3、度41 地质研究411 区域地质预查阶段应全面收集与预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研究成果及各种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类比。412 矿区地质4121 地层预查应大致了解含矿层及矿体空间展布。普查应大致查明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详查与勘探应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建立标志层,确定准确的含矿地层年代,研究沉积环境与成矿的关系,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4122 地质构造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详查阶段应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4123 岩浆岩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
4、岩浆岩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岩浆岩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或较多的岩浆岩体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等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或较多的岩浆岩体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等。4124 变质岩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变质岩种类、分布情况及与矿体的关系。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变质岩种类、分布情况及与矿体的关系。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变质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布规律、研究变质岩作用的性质、范围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变质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
5、响。4125 风化带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床风化的深度及分布范围。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床风化的深部及分布范围。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床风化带的深度、分布范围、矿石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风化作用对矿石质量及开采的影响。4126 岩溶普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石灰岩、白云岩溶的形态、规模及分布范围。详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石灰岩、白云岩矿岩溶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勘探阶段应基本查明石灰岩、白云岩矿岩溶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充填程度、充填物种类、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对矿石质量和开采的影响。4127 覆盖层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床覆盖层的分布与厚度。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床覆盖层的分布与厚度。详查
6、阶段应基本查明矿床覆盖层的分布规律、厚度变化。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变化。413 矿体地质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体规模、产状、厚度、矿石类型及分布。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厚度、矿石成分、矿石类型及分布。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基本查明矿石类型、品级、分布及变化规律。42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要求421 预查阶段应收集矿石加工技术有关资料进行类比研究。422 普查阶段一般应进行矿石加工技术对比研究,做出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423 详查阶段与勘探应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进行矿石加工技术的试验。4231 冶金、化工石灰岩、白云岩加工技术试验要求4
7、232 水泥原料工艺性能试验要求,应通过试验以验证矿石利用的可能性。43 开采技术条件431 水文地质研究4311 预查阶段应以收集水文地质资料为主,大致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4312 普查阶段应以收集水文地质资料为主,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4313 详查阶段与勘探阶段a) 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收集气象资料,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体和当地最高洪水位,确定采场地表汇水边界及自然排水条件。b) 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矿床,除上述工作外,还应基本查明或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产状、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和含水性。c) 应收
8、集邻近地区相似矿床的矿坑涌水量等水文地质资料,以进行类比研究。d) 提出矿山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源方向。432 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研究4321 预查阶段应以收集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为主,大致了解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4322 普查阶段应以收集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为主,大致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4323 详查阶段与勘探阶段a) 测试有代表性的矿石、岩石物理性能。b) 研究岩石的性质、产状、分布,研究地质构造,岩体结构面组合关系,水文地质条件,岩石风化程度,岩溶等特征,论述采场边坡稳定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地段。c) 松软矿体要进行弹
9、性波测试。d) 收集区域内地震资料,对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预测因开采等因素可能引起的盐崩、滑坡等不利的环境地质问题。44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预查阶段对可能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了解其赋存特点和经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普查阶段对可能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赋存特点和经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详查阶段与勘探阶段工作应根据投资者的要求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对勘查范围内确认有工业价值,并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夹石、脉岩、覆盖层、围岩等伴生、共生矿产或对原料的多工业用途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5 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结合矿区实际、在经济、合理、可靠的前提下采用各种勘查新技术、新
10、方法、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和成果质量。46 分散小矿情况对分散小矿的勘查研究程度,依据矿床规模及预期的经济效益确定。5 勘查控制程度要求51 勘查类型511 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地质因素由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岩浆岩与变质岩、岩溶发育程度等组成。512 勘查类型划分的一般原则5121 应根据矿床占70%以上资源/储量的主矿体的地质特征来确定勘查类型。当不同的主矿体或同一主矿体的不同地段,其地质特征和勘查程度差别很大时,也可划分为不同的勘查类型。5122 勘查类型划分主要依据上述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岩浆岩与变质岩、岩溶发育程度等
11、因素,将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划分为三个勘查类型。52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原则521 工程间距的确定,通常采用与同类矿床类比的办法。特征相似的可用同一工程间距。522 预查阶段,投入极少量的工程,大致了解矿体情况。523 普查阶段是根据预查阶段提出的矿产潜力较大地区投入有限的工程。普查阶段工程间距无明确要求,勘查工程部署应考虑后续勘查工作的利用。524 详查阶段是对普查大致查明的矿体,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加以控制,工程间距根据勘查类型确定,采用的工程间距是详查的基本网度,是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525 勘探阶段是对详查的系统取样工程间距进行加密。53 控制程度的确定5
12、31 首先应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和相互关系。532 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主要矿体应在详查控制基础上由加密工程加以圈定,其数量应以满足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返还本息的要求。533 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应基本查明矿体地质特征,有系统工程控制,其数量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要求。534 推断的矿产资源,应初步查明矿体地质特征,有少量工程控制,并符合矿山远景规划的要求。535 预测的矿产资源量,应根据极少量验证工程所获取的资料估算,并为区域远景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预查与普查工作地质图件及比例尺可视具体情况确定。612 详查与勘探工作矿床地形地质图:石灰岩、白云岩矿地
13、质填图比例尺一般(1:2000),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矿地质填图比例尺一般(1:1000)-(1:2000)勘探线剖面图:比例尺(1:500)-(1:1000)地形底图、地质图、剖面图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件的内容和精度要求按有关规程、规范执行。62 探矿工程621 探槽、浅井控制矿体的工程应揭穿矿体顶底板围岩界线。探槽、浅井应挖至新鲜基岩。622 探矿工程钻孔一般应布置在勘探线上,钻孔竣工后应测定孔位坐标。63 物探具备有物探工作条件的,应结合探矿工程,采取适用的物探方法,以了解覆盖层的分布和厚度、岩溶发育层位和较大溶洞的分布,岩浆岩体或脉岩的分布、断层及破碎带产状和分布等。64 化学取样641
14、 基本分析取样基本分析样品在勘查工程中分层、分段采取。地表样品应在新鲜岩矿层中采取。642 组合分析取样组合分析样品应按勘查工程分层、分类型、分品级由基本分析的副样中按所代表的厚度比例组合而成。643 光谱分析、多元素分析取样光谱分析、多元素分析样品是按矿层、矿石类型、品级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抽取1件-2件。644 覆盖层、岩溶充填物、脉岩、近矿围岩取样应对覆盖层、岩溶充填物、脉岩、近矿围岩按不同种类分别采取有代表性样品2件-3件。65 样品加工化学分析样品的加工包括破碎、过筛、拌匀和缩分四个程序。66 化学分析质量检查661 内部检查内部检查样品由送样单位及时地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按矿石类型,
15、品级抽取、编密码,送原基本分析实验室进行。67 岩矿石物理性能测试671 岩矿鉴定应按矿石类型采取有代表性样品鉴定,夹层、覆盖层、近矿围岩、脉岩等也应采取有代表性样品鉴定,采样数量视实际需要而定。672 小体积质量样、湿度预查与普查阶段可采用类比方法确定小体积质量样、湿度。详查与勘探阶段应采取有代表性的小体积质量样、湿度样品进行测试,对边坡围岩、大夹层也应采取少量样品测试小体积质量样和湿度,其总数不得少于30件。673 抗压强度预查与普查阶段可采用类比方法确定抗压强度。详查与勘探阶段按矿石类型、大夹层、近矿围岩分别采取二至三组样品测试抗压强度。674 粒度分析、塑性指数预查与普查阶段可采用类比
16、方法确定粒度分析、塑性指数。68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681 原始地质编录6811 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手段的纪录,应真实、客观、完整。6812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测剖面、地质填图、探矿工程、采样的编录等。6813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经检查、验收,未经验收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682 资料综合整理682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6822 资料综合整理内容包括对地质填图、探矿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测量、物探等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研究,并编制综合图件、综合图
17、表及估算资源/储量等。6823 资料综合整理成果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查和验收。6824 为提高资料综合整理水平,数据、图表、图件等应积极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制图。7 可行性评价工作71 意义为使矿产勘查工作与矿山建设紧密衔接,避免矿产勘查和矿山开发投资失误,提高矿产勘查和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普查阶段进行概略研究,详查、勘探阶段需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评价。72 概略研究在收集分析矿产资源国内、外总的趋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已取得的普查、详查或勘探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推测矿床规模、矿产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以我国类似企业经验的技术经济指标
18、或按扩大指标对矿床作出技术经济评价。73 预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作出初步预测。74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首先需要认真对国内、外该矿种资源、储量、生产和消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价格、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8 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1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是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结果确定的经济意义。812 地质可靠程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8121 预测的:是对矿产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8122 推断的:是对普查
19、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的占卜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8123 控制的:是对矿区的一定范围内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812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813 经济意义:是可行性评价的结果。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
20、的和内蕴经济的四种。813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813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零而低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能变成经济的。8133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企业内部收益率小于零,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才能变成经济的。8134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作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作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
21、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82 资源/储量类型821 探明的矿产资源分类探明的矿产资源按其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九类。探明的矿产资源是矿山建设的主要依据。8211 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8212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与可采储量(1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8213 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8214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与预可采储量(12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8215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
22、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8216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与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特征基本相同,本类型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表明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8217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8218 探明的(预可研)
23、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与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特征基本相同,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8219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作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822 控制的矿产资源分类控制的矿产资源按其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五类,控制的矿产资源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8221 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工作程度要得的地段,基本圈定了矿体
24、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8222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与预可采储量(122)的分布特征相同,其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8223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8224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要大幅
25、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8225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823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824 预测的资源量(334)?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产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孤寂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9 资源/储量估算91 资源/储量的工业指标预查、普查阶段可采用
26、现行的一般工业指标,详查,勘探阶段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92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21 资源/储量应根据工业指标进行估算。922 矿床的资源/储量应按矿体资源/储量分类、块段、矿石类型、品级分别估算。923 当矿体中的矿石湿度、岩溶率和裂隙率大于3%时,应对其资源/储量进行校正。924 剥离量应按废石体分块段估算,剥离量计算单位为立法米。925 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工作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926 资源/储量估算应使用计算机技术。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一般包括矿体圈定的面积、厚度、体积质量等计算参数,应以实际测定为依据,要求数据真实、准确、有代表性。估算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储量,如缺乏实测矿石体制质量值,可采用类比法确定。94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工作结果的经济意义,对勘查工作所求得资源/储量进行分类、估算,以表格的形式表示资源/储量估算的结果。10 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写按照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的要求编制勘查地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