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明睿内容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大潮为各个行业带来了产业升级、融合和转型的契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对我国的流通组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使流通业成长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并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的有效传输和整合使得流通组织实现了供应链的优化,不仅加快了产品的流通速度,也极大降低了流通成本,让商品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流通到更广的范围。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的转型契机及转型的迫切性,探讨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并针对目前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思路,为流通组织的
2、相关主体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实现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关键词:“互联网+” 流通组织转型“互联网+”带来的转型契机流通组织的产生基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因此流通组织也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与其他产业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互联网无可比拟的沟通、传播和便捷的优势,改变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优化其资源配置、激发消费潜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而“互联网+”与流通组织实现了产业融合,为流通组织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通过流通组织互联网技术实
3、现了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使得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紧密连结,并突破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带动流通方式创新,大幅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得以有效改善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成本高、资源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自2012年以来我国网上销售额增长快速,从2012年占零售总额的15.66%上涨到2017年占零售总额的51.42%。由此可见,互联网成为流通组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流通组织转型的迫切性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流通组织由于经营思维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导致流通组织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经营收益不断下降,因此流通组织的转型已是当务之急。需要通过对经营理念、管理体系、生产技术等
4、方面的创新,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而“互联网+”则成为了传统流通组织整合供应链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利器”,通过合理使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促进流通组织实现差异化竞争,并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业态分化严重。科学技术的突破推动生产力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升,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消费”对于不同人群来说,其内涵也往往不一,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人们的消费行为开始更多倾向于精神层面,因此不同业态之间也出现了分化。百货商店、超市的销售额逐年下降,相比之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实体商业的限制,解决了流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突破了地区限制,成为了新的增长点(王悦昊,201
5、8)。商品销售范围不断拓展。传统流通产业环境下出于对产品保鲜技术、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的考虑,产品销售范围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流通更为快捷,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如何提升产品的品牌辐射能力,让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知晓,就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的快速、高效、精准并且营销成本低廉的特点,不断扩大销售范围。传统商业规则被颠覆。传统流通组织由于需要客流量的支撑,因此在选址时会严格考察店铺的地理位置,但是“互联网+”背景下消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消费习惯也大为改变;此外,“互联网+流通”并不是将线上和线下简单相加,其经营策略完全是互联网思维,流通组织若
6、按照原有的经营和销售思路则会愈发丧失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实现对消费者偏好的重新认知,流通组织才能实现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流通组织转型的主要体现随着“互联网+”与“流通组织”的充分融合,互联网不断地渗入流通产业,并通过对资源的高效整合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流通组织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互联网+流通”通过实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信息对称,降低交易的显性和隐性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因此流通组织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实现了技术性的产业创新转变。尤其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流通组织的物流、信息流、资
7、金流都发生了转变,扩大了市场范围,使得交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产品。总体来说,“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的转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流通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互联网+流通”使得流通组织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变革对流通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目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流通组织主要表现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平台本质上是互联网数字虚拟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卖方可以根据大数据进一步调整产品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因此产业链的中心也由生产转向为流通
8、,互联网技术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商品流通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流通国际化趨势进一步加强。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线上交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传统流通产业由于地域而产生的流通屏障也被进一步清除,为流通国际化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条件。流通国际化是指流通组织基于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传统流通组织因地域、文化、人才、软硬件投入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带来的限制,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还能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消费者进行详尽、客观、全面的市场调研分析,并据此设计个性化营销提升营销效果,使得产品生产者与消费终端之
9、间的交流更为流畅,极大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流通高效化优势进一步发挥。传统流通产业中,流通是单向线性的,也就是说产品生产、运输、分销到消费必须严格按照流通环节进行,并且各个环节无法并行,效率较低。“互联网+流通”则是对传统流通产业的颠覆,通过改变传统流通产业运作方式,使得流通各个环节可以同时进行,生产商可以通过大数据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以及消费者需求,并据此在生产阶段对产品进行调整和优化,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还可以进行实时互动;“互联网+流通”可以使得分销商降低库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对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地向上游生产商进行反馈,极大降低了运营风险,使得流通效率更高、流通效果更佳。信息
10、对称化目标进一步实现。流通的目的是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能够对称,都能够在更为平衡和开放的市场中进行自由交易,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损失。“互联网+流通”可以最大程度消除流通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互联网技术的即时性、互动性能够促进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提高流通信息的准确性。生产者可以更加快速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正确决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意见反馈获得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消费需求的满足,为流通的均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转型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成为了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一环,但是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来
11、看,基础设施仍然有待完善。城市和农村、东南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覆盖范围、流通效率和服务品质上。由于目前偏远地区的消费者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实现同等的消费权利,在交易后若是产生了问题偏远地区的消费者维权成本较之发达地区也更高,因此极大限制了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享受“互联网+流通”的便利,也必然会成为流通组织的现代化转型的障碍。流通组织发展和盈利模式缺乏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的“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的现代化转型都是以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这些平台“垄断”着“互联网+流通”的发展,可以说这些电子商务平台与“互联网+流通”产业变革存在
12、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实现了消费者从PC端向智能终端的转移,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更为碎片化、冲动化,商家若是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被迅速淘汰出局。目前来看,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商家进行了一些发展和盈利模式创新的尝试,例如网络直播、网红电商、社交电商等,但是这些尝试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规模。相关法律法规匮乏。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的虚拟数字化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对政府的有效监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已针对电商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电子商务法、商务部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子商务
13、模式规范等文件,一定程度维护了网络交易环境。但是对于“互联网+流通”产业来说,这些法律还远远不够,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流通组织国际化仍缺乏有效的监管办法。因为“互联网+流通”并不局限于电子商务平台,随着我国流通组织的发展和进步,若是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管与约束,“互联网+流通”必然无法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缺少专业人才。“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实现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对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相关领域高端技术、营销、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互联网+流通”的发展瓶颈,我国的电商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紧缺的局面。尤其是在流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中,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而即使
14、受过系统培训的人员,由于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缺乏技能训练和实践造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匮乏,在流通组织互联网管理与维护、网络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互联网产品开发和优化、自媒体渠道的运营及推广等方面还缺乏更为专业的操作水平,造成了我国“互联网+流通”产业难以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时代推动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思路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思路,旨在能够促进互联网技术在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中优势的充分发挥,实现流通方式的突破和革新。加强流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互联网+流通”发展中,物流作为重要一环,其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受到相关主体的足够重视。总体来说,在我国流通组织的现代化转型中
15、,应该充分鼓励相关经营主体完善城乡配送体系,通过硬件设施如物流车、配送员、分拣装备以及软件设施如配送员服务培训、配送流程优化等方式,全方位提升中西部偏远地区的物流服务水准,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覆盖范围,构建科学、专业的物流管理体系,从而不仅能够服务更多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也能够促进物流公司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鼓励流通组织发展和盈利模式创新。在当前新媒体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流通组织要紧抓市场动态,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研明确消费者需求,并通过创新发展和盈利模式来迎合甚至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流通组织首先要通过自身和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通过发展新业态、利用自媒体平台构建
16、品牌营销矩阵等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流通”的优势,积极进行组织发展和盈利模式创新的探索。同时,流通组织发展和盈利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是自发探索的,一方面也需要专业机构和组织的引领,例如通过成立流通组织协会,定期组织业界专家、高校教授与流通组织一线人员进行交流与指导,专家进一步将碎片式的、经验式的探索进行整合与升华,并通过各地区的交流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流通组织发展和盈利创新模式,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对接,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助力流通组织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一体化发展和现代化转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保证“互联网+流通”拥有公平、自由的发展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快相关的立法
17、、执法,倒逼行业规范。通过积极了解市场相关主体的难点、痛点进行相关的法律完善,为“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的转型提供可靠的保证。目前政府部门对“互联网+流通”的监管缺乏清晰的职能分工以及常态化管理,只有在问题产生后才进行追责,极大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基于这样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在加快立法的同时,还应培养公职人员的“互联网思维”,通过设立专门的互联网交易监管机构对流通组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贸易行为进行监管。在国际化贸易中,国家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强海关、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建设,为“互联网+流通”的有序发展扫清政策障碍;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流通组织相关标准、贸易规则的制定,在
18、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为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绿色通道。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互联网+流通”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主体还应加快对技术、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改善目前人才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流通组织可以与高校加強合作,通过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上手实际业务实现他们在互联网管理与维护、网络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互联网产品开发和优化、自媒体渠道的运营及推广等方面的专业化、系统化培养。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人才匮乏问题,可以通过成立本地化电商培训机构,将更多有志于从事“互联网+流通”的人才挖掘和培养起来,培育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流通模式的创新。参考文献:1.王悦昊.“互联网+”背景下流通方式转变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8(7)2.王丹.“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平台运作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3.魏洪茂.“互联网+流通”组织体系重构基于供应链逆向整合角度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