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576074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企业主导、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畜产品生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我国畜产品生产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整体生产效率亟待提高,供应量日益紧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安全威胁加大,与健康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畜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保证动物源食品安全,以满足消费者对畜产食品的需求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战略问题。 一、我国畜产品生产与消费状况 我国畜产品生产历史悠久,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

2、较快,经过60年的变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体上,我国畜产品生产总量逐年增大,产品种类和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结构趋于合理。2008年,全国原料肉产量为72787万t,是1980年的49倍,年均增长率约为59,占世界总产量的290左右,已连续19年稳居世界首位。其中猪肉4 6205万t(约占世界46)。牛肉6132万t,羊肉3803万t,禽肉1 5336万t;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比重依次为63:2l:84:5.2:24,向世界原料肉品种总结构比重40:30:24:5:1靠近。全国原料乳产量3 7815万t,是1980年的277倍,年均增长率为126,其中牛乳产

3、量占95,乳总产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3位。禽蛋产量2 6380万t,是1980年的103倍,年均增长率为87,其中鸡蛋2 04486万t,占7752,鸭蛋420万t,占1592,其他蛋17314万t,占656。蛋总产量占世界441,连续24年居世界第1位。另外,2008年,我国畜禽副产物达3 700余万t。 2008年,世界人均原料肉占有量为376 kg,而中国人均原料肉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达548kg。世界人均原料蛋占有量超过92 kg,中国为203 kg。世界人均原料乳占有量达954 kg,中国为285 kg。二、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展 (一)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对动

4、物源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证动物源食品安全或与之相关的法律,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日趋完善,为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目前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为基础,涉及动物源食品安全要求的大量技术标准等法规为主体,各省及地方政府关于动物源食品安全的规章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规及标准体系。 (二)监管体制与机制逐步建立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由国家、省级以及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在国家层面,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机构

5、包括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等。大多数省、地区和县设有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2010年2月,国务院联合14个部委,成立了我国食品安全最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法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了食品安全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划归卫生部统一管理,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总协调实施“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部门各负其责”的综合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分段监管为主,分类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主流模式。 (三)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1建立了一批公益性行业平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以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国家、部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实

6、验室,包括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暨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加快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了重要平台。 2开创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模式。我国畜产品领域的研发组织创新模式分为政府资助系统(政府主导型),大学、科研院所科研(学研拉动型),企业独立研发(产业牵引型)和产前研发联盟4种。自“九五”以来,国家先后在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支撑计划、“863”计划、跨越计划、“948”项目、行业(农业)公益专项等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相关方面课题。“十一

7、五”期间又开创了新的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涉及畜产品加工与安全的产业体系有生猪、肉牛、肉鸡、奶牛、肉羊、蛋鸡等技术体系,并设立了相应的科学家岗位;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乳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均于2009年建立。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取得了系列成果,引领了行业科技发展。 3发展了一批行业中介组织。我国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领域的中介组织(或社会化服务组织)正逐步健全。目前,畜产品相关中介组织有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CAAPPR)、中国肉类协会(CMA)、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CDIA)、中国奶业协会(DAC)、中国畜牧业协会(CAAA)、中围畜牧兽医学会(

8、CAAV)等。这些行业中介对畜产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控制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1动物源食品风险评估工作已正式启动。卫生、农业等部门已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制定了食品和农产品风险评估管理规定,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积极推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化、常态化。有关方面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中提供的风险评估结果为政府出台乳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2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先后启动了“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许多

9、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有已在实验室广泛推广的国家、行业标准检测方法和以各种试纸、试剂为主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如快速检测用移动食品安全监测车等。3动物跟踪及追溯体系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2005年又开始在四川、重庆、北京、上海等4省(市)进行防疫标识溯源试点,推进标识溯源信息化管理。2006年制定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2005年上海市发布了动物电子标识通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上海市采用国际先进的“牲畜识别追溯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基础保障。北京市从保障奥运动物源食品安全需要出发,启动了“奥运动物

10、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目前动物标识及追溯体系已在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存在问题 (一)产品质量不高。安全风险隐患多 (1)肉类产品质量不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产品安全危害因子药物残留、微生物、添加剂含量等经常超标:非法添加国家添加剂卫生标准目录外物质或超量添加非肉组分或异肉组分;产品出水、出油、氧化、口感差、保质期内涨袋腐败;包装材料不合格而发生有害物质迁移等。(2)乳品质量不高。高品质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小。农药、抗生素残留或和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液态乳制品保质期短;乳饮料产品蛋白含量低;酸奶制品后酸化问题;乳糖不耐症人群不适宜乳制品(如UHT

11、乳等)。(3)传统蛋制品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如有些企业仍使用氧化铅等非法添加物质导致皮蛋铅含量过高、包泥的产品卫生差、咸鸭蛋加色素染色等。 (二)科技投入不足。成果转化力度小我国畜产品科技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虽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成果相对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2007年,我国政府和企业R&D经费(政府投入+企业投入为主)总投入强度(R&DGDP为149)有限,低于日本339、德国253、美国262、法国211、加拿大189、英国178。我国政府研发经费投向大学与研究机构偏少,投向产业界偏多。大部分企业科技投入主要用于购买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形象,以获取更多

12、的外部资金支持仅少数大型企业利用科研投入进行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档次和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科研单位以取得成果为目标,企业则热衷于引进,导致未能通过工程化技术与集成有效解决装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与欧美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活体自动分级、胴体自动劈半、自动检疫、胴体智能自动异物识别等工程化技术及集成装备在我国仍是空白。 (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初具规模。但存在一定的缺陷。(1)法律的系统性与协调性不够。如体系不完整,调整范围狭窄,监管存在盲区等。执法主体与职责模糊与交叉,法律责任规定不严。(2)缺乏动物源食品安全的专门性

13、法律。由于动物源食品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针对性法律或法规。如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屠宰法,实行畜禽“集中屠宰,就近屠宰”。我国尽管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各省市有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但均未上升到法律层次并涉及上述专门性规定。 我国动物源食品标准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1)标准总量少,覆盖范围小。已制定的动物源食品标准大多集中于生产和加工领域,而在动物养殖、流通领域保障其质量安全的标准严重不足。(2)标准间存在相互交叉、互相矛盾问题。由于我国标准的制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交叉重复、指标不统一等情况,各政

14、府食品监管部门执行标准也不一致,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3)标准技术指标不高,国际标准采标率较低。虽然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标准,但是标准不够细化,分类欠科学,指标不高,国际标准采标率低。(4)标准执行不到位。比如食品添加剂使用不符合标准规定,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卫生指标不合格,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等问题仍时有发生。(5)食品安全标准所需的基础性资料欠缺。主要表现在我国食品中的许多污染情况“家底不清”。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尚缺乏系统监测资料,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 (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分段监管为主,

15、分类监管为辅”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流模式。食品安全法虽然对分段、分类监管的职责进行了调整,但动物源食品依然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某些环节存在监管真空的问题。此外,还存在动物源食品安全过程监督不力的问题。动物饲养过程中对造成动物源食品安全问题相关因素的可控手段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以兽药所致的安全问题为例,可控环节为兽药质量问题、饲料中药物添加、兽药使用行为3方面。兽药质量管理方面,尚未从终产品的监督抽检过渡到实施GMP的过程控制;对涉及加药的饲料,在药物加入的一些环节上监控手段还不到位;兽药的使用方面,也尚未实行处方与非处方兽药的划分等。 (五)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欠缺。跟踪溯源体系尚未形成我

16、国与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缺乏食品安全系统监测与评价的背景资料。我国对食品中众多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缺乏长期、系统的监测和评价,对一些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的或典型的环境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不明。(2)尚未全面建立覆盖所有地区、根据产品特性而建立的国家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地区、产品和监测项目的范围等均需要进一步扩大。(3)我国对食源性疾病的调查没有发挥医疗服务框架作用,报告系统存在缺陷,对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国近几年已经开展了一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机制以及受经费支持力度、可利用信息资源限制,

17、风险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只能被动应付,不具备主动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没有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平台。 此外,我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源食品溯源体系目前尚有难度。原因在于:(1)我国动物的饲养生产模式,制约了国家动物源食品溯源体系的全面实施。我国的畜禽养殖模式相对较为落后,个体散养比例还很高。(2)我国动物产品分段管理模式,使得可追溯管理系统分段建立,目前尚无法实现饲养场一屠宰厂(或奶站等)一加工厂一销售一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3)目前我国仅在相互隔离的地区建立点状分布的可追溯系统,急需扩大实施区域,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的可追溯体系。从动物种类看,现有的政策和

18、技术主要针对猪、牛、羊等家畜,对于家禽的可追溯体系严重欠缺,不能适应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和家禽产品安全追溯的需要。 (六)诚信体系尚不健全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我国畜产品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食品行业内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写入了食品安全法,被认为是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应当看到,畜产品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尚缺乏政府统一指导,推动机制形成滞后,企业积极性不高:诚信管理资源分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制度不完善,违约、违规、违法等行为未有效遏制:诚信社会监督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特别是重大动物源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畜产品加工企业

19、面对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损害了我国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四、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关键科学技术难题 建立和完善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国家级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作用,推动产学研结合,切实解决制约我国畜产品加工和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在基础科学问题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畜产品品质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研究传统畜产制品品质形成机理;研究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害物生成、衍化、迁移、残留规律;研究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重要腐败和致病微生物有害因子生成、残留规律。在工

20、程技术及装备研究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畜产品品质保证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畜产品智能化分级、在线检测、无损检测等信息化技术,开发相关软件与设备;研究生物防腐剂生物工程技术及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畜产品中功能性成分无损与联产提取技术;研究动物源食品中的化学残留、致病或腐败微生物等快速检测及污染表征确认技术;研究动物源食品全程冷链物流安全控制技术如微生物预报技术;研究动物源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全程跟踪与追溯(“物联网”)关键技术。 (二)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管理针对过去投入资金分散、浪费现象严重,资金投向不合理(如投向重大建设项目)等问题,政府须进一步加大畜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控制的科技投入,特

21、别是针对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产业化和推广的基础性和公益性投入,保障实用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投入。逐步完善投入管理体制,提高投资效率。政府应积极鼓励其他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畜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的投入,在财政和金融上进行支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在科技开发、贷款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倾斜。 (三)完善标准与法规体系 参考WTOTBT或SPS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的特点和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完善畜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标准及法规体系。建议及时制定禁止活畜禽运输和交易的相关法规,完善和强化定点和就近屠宰法规;建议加大力度制

22、定涉及动物源食品安全的专门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条例,如肉品安全法、蛋品安全法、乳制品安全法等;建议细化和完善畜产品产业链可追溯法规及动物福利相关法规;建议制定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建议优化与创新畜产品细化的分级标准;建议制定畜产品消费“碳排放”标签标注或认证制度。 (四)完善监管体制。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借鉴欧洲“统一监管”、美国“分块监管”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进一步改革我国国家监管体制,完善目前多部门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体制。改变政出多门、结构繁杂的状况,形成权威统一、权责分明、独立行动、权力制衡、运转高效的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大大提高违法成本。此外,政府还需进一步完

23、善和强化服务功能。建议鼓励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动态完善食品风险分析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战略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合作社、认证机构、第三方公证(检验)机构等各种中介组织的发展并加强管理。 (五)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税收、科技等政策扶持措施,如参考取消农业税的惠农政策,考虑取消或减免“农”字号加工企业的税收。扶持培育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产品深加工程度及集约化效率,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同时,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畜产品出口,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树立

24、优质安全的国际形象,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引导行业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

25、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

26、“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

27、览群书的好习惯。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精品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