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Z-T 0144-19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741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Z-T 0144-19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DZ-T 0144-19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DZ-T 0144-19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DZ-T 0144-19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DZ-T 0144-19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 Z/T 0 1 4 4 一 9 4地 面 磁 勘 查 技 术 规 程1 9 9 5 一 0 1 一 2 7 发布1 9 9 5 一 1 2 一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 布目次1 主 题内 容与适用范围”“”“”,.,.“.“.,(1)2 引 用标准”“,”“”(1)3 总则”“”“”“一”二“”“”(1)4 工作设计 ”“”,.“(1)5仪 器 设 备 ”“”,”一”“一(6)6 野外工作 ”“”“”“(7)7 资料 整理和图 件编制,.,“.“”一(1 1)附录 A 水平磁测的若干方法技术(补充件)”“。”“”一(1 5)附录B 常用磁力

2、仪主要性能及有关要求(参考件).“”。,”“(1 8)附录C 岩(矿)石标本磁性参数的测定与统计(参考件 ”“”一(2。)附录D 几种主要记录本的格式(参考件 ”,-”.“”“(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 Z/T 0 1 4 4 一 9 4地 面 磁 勘 查 技 术 规 程主题 内容 与适 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总观测精度低于5 nT的地面磁勘 查工作的 基本要求和技术规则。1.2 本标 准适用于基础地质 和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地 质勘查以 及解 决水文、工程、环境、灾害等有关地质间题的地面磁勘查工作.2 引用标准G B/T 1 4 4 9 9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D Z/

3、T 0 0 6 9 地球物理勘查图图 式、图例 及用 色标准D Z/T 0 0 7 1 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规程3 总则3.1 地面磁勘查是在地面观测地下介质磁性差异引起的磁场变化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含有磁性矿物的各种岩(矿)石和其他磁性物体,由于具有不同的剩余磁性和感应磁性,能形成相应的磁场异常,叠 加在正常地磁场上。通过仪器测量,研究 地面磁异常的 特征,达到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 题的目的。3.2 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对象的磁化特征和形状、产状,结合仪器设备能力,合理选择磁勘查测量(简称磁测)参量。磁测参量包括:垂直磁异常Z a、水平磁异常H。标量磁总量异常,及总 磁场垂向 梯度异常 T

4、,和水平梯度异常T 或TH.,T H _3,3 根据 任务 要求,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当地的地质 地球物理特征,探测具备磁测前提的 对象,选择合理的工作方法和技术。3.4 地面磁勘查的应用范围3.4.1 配合基础地质调查,进行地质填图。3.4.2 根据矿石中有用矿物具有磁性或有磁性矿物与之共生的特点,进行直接找矿。根据矿床在成因或空间上与某些磁性地质体或构造有关的特点,进行间接找矿。3.4.3 配合矿区勘探,研究矿体的埋 深、产状和连续性,研究 矿体的 形状、大小,估计矿床规模。3.4.4 配合油气矿藏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 及灾害 地质工作,解决有关地质问 题。3.4.5 探查地下磁性

5、埋设物,考古等方面的应用。4 工作设计4.1 根据任务书的 要求编制设计书。设计书的编制要在全面收 集和 分析测区(必要时包括邻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绘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内容应包括:任务目的及要求;b.地质、地球物理特点;c 工 作方法与技术;d.技术经济指标及生产管理;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 9 9 5 一 0 1 一 2 7 批准1 9 9 5 一 1 2 一 0 1 实施 ID z/T 0 1 4 4 一9 4拟提交的成果资料;设计 附图。已L4.2 测区、测网和比例尺4.2.1 测区范围应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和工区的地质、矿产及以 往物化探工作等 情况合理确定。

6、其基本要求是:二用于区域性和大面积普查工作测区范围要考虑探测对象及围岩的规模,地质、地球物理特点以及所研究的深度,兼顾施工方便、资料完整、布点经济。b.根据已有 地质成果或较小比 例尺的物化探异常布置小面积普查、异常详查或配合矿区勘探,应使探测对象或原异常位于测区中央,并保证磁测结果轮廓完整,周围有一定面积的正常场背景。在需要进行数据处理时,测区应尽量规则.c.测区范围应尽可能包括邻近地质情况比较清楚或已作过较多工作的地段.与过去工作过的磁测工区 相衔接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重迭测线。4.2.2 工作比例尺和测网4.2.2.1 基础地质调查的工作比 例尺,应等于相应地质工作比 例尺或较之大一级,

7、其线距大体为该工作比例尺图上一厘米所代表的长度,点距可根据需要选定,一般为线距的 1/1 0 -1/2.4.2-2.2 普查性磁测工作的线距应不大于最小探测对象的长度,点距应保证至少有三个测点能反映有意义的最小异常。4.2.2.3 详查 性和配合矿区勘探的磁测工作,点线距应以普查性磁测资料或地质资料为依据,应至少有5 条测线通过主要异常或所要研究的 地质体。点 距应满足反映主要异常特征的细节 及解释推断的需要。4.2.2.4 测线应尽可能垂直于探测对象或所研究异常的走向。当走向不很稳定或 各探测对象的走向不同时,测线应垂直于总的走向或主要探测对象的走向,必要时可在同一侧区内布置不同方向的测线。

8、4.2-2.5 常用比 例尺的线、点距,可参照表1 选择。表中 线距允许变动范围 为2 0%.4.2.2.6 当采用“非规则网”进行工作时,其测点密度(每平方公里的测点数)可参照表 1 中相应比例尺的“正方形测网”规定的密度,且测点分布要大致均匀。表 1工作比例尺长 方 形 测 网正方 形 测 网线距 m点距 们1线距、点距相同 m1=5 0 0 0 05 0 05 0-2 0 05 0 01 2 S 0 0 02 5 02 5 1 0 02 5 01 1 0 0 0 01 0 01 0 4 01 0 01 名5 0 0 05 05-2 05 01,2 0 0 02 04 -1 02 01+1

9、 0 0 01 02-51 0 甲1=5 0 051-254.3 磁测精度4.3.1 磁测工作的精度,应根据任务要求、工区地质情况、由探测对象可能引起的磁异常强度及干扰磁场的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2D z/T 0 1 4 4 一 9 44.3.1.1 基础地质调查和大面积普查的精度,要充分考虑既要满足完成既定的地质任务的需要,又要能满足综合利用磁测资料的需要,一般应选得 较高。4.3.1.2 一般普查性磁测工作精度,应根据由 探测对象引 起的 可以 从干扰背景中辨认的、有意义的最弱异常的1/5 1/3 确定。4.3.1.3 异常详查和配合勘探的磁测工作精度,应根据异常特征和所需反映异常细节确定

10、,一般应使总均方误差值不大于等值线间隔的1/5 1/3,并要满足解释推断时可能用到的某些数据处理技术对磁测精度的特殊要求。4.3.2 磁测工作的精度,一般应以均方误差为主要衡量标准。均方误差计算公式为:当各点的观测次数都是两次时,(1)厚厥 士士 -一一-当各点的观测次数多于两次时,(2)式中:S i 第i 点的原始观测值与检查观测值之差;V;第i 点上某次观测值与该点各次观测值的 平均值之差;,参与误差计算的点数;,总观测次数,等于参与误差计算的各点上全部观测次数之和。4.3.3 对于异常磁场,可用平均相对误差(此处采用“或是误差”的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一 贵 容 从(3)当观

11、测次数为两次时ai 一aza l+a 2X 1 0 0%(4)当观测次数多于两次时 艺 V;I s=I 最 二 X 1 0 0%又 a;(5)式中:v i 第 z 点的相对误差;,参与误差计算的点数;V;被观测量的第 i 次观测值(包括参与计算平均值的所有数)与其各次观测的平均值之差的D z/T 0 1 4 4 一9 4 绝对值;a;被 观测量的第i 次观测值;二总观测次数。4.3.4 误差分配 磁测总误差是测点测量误差、基点相对总基点联测误差的总和。可参照表z 进行误差分配,选择单项(温度、日变、零点)校正或混合校正。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在保证总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某些项的误差和降低另一些

12、项的误差。表 2总观测均方误差 E只设分基点网时同时设主基点、分基点网时、平均相对误差 (肠)校正方式分基点 nf测 _ 点 nf主基点 n l分基点 nf测_ 点 n 一 15 1E 1 1 02.9-5.84.1-8.22.5-5.02.5-5.03.5-7.15单项校正1 0 I E 1 2 01 1.5-1 6.3-1 0.0-1 0.0-1 4.1-5混合校正4.4 基点网4.4.1 为减少各工区间磁场联系误差,提高磁测精度,应根据工作需要设计基点网。基点一般分总基点、主基点和分基点。a.总基点设于正常磁场上,作为整个工作地区磁场起算的基点。b.主基点 设于 平稳磁场上,联系于总基点

13、,作为分区控制分基点磁场联系误差的 基点。分基点设于较平稳磁场上,联系于总基点(不设主基点时)或主基点,供测点观测时利用的基点。4.4.1.1 当工区范围较小,设少数基点即可满足需要时,可只设少数直接联系于总基点的分基点。4.4.1.2 当 工区 范围较大,必须多次转移驻地,或为了 在规定的闭合观测单元时间内能最方 便到达基点,应设多个分基点,构成基点网。4.4.1.3 当需分基点数量很多时,应设若干主 基点分区 控制分 基点的磁场联系误差。4.4.1.4 当纯粹为了便于检查仪器性能的变化情况,可增设校正基点。4.4.2 使用质子(或光泵)磁力仪工作时,无需用基点网进行地磁场值传递。除总基点外

14、,各日变站也担负着分基点的作用。4.4.3 当基点等于或多于两个时,必须进行磁场联系,求得各基点间 的磁场差值。基点网的 磁场联系 方式和是否平差,在设计书中应作出具体安排。4.4.3.1 当基点数量较少,联系精度要求不高时,各分基点可直接联系于总基点,不作平差。4.4.3.2 当分基点数量较多,联测 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将分基点组成若干具有公共边的多边形闭合环,逐环联测,并进行平差。基点网的精度以其最弱点的误差 衡量。4.4.3.3 当设有主基点和分基点两级基点时,主基点网应单独联系和平差。分基点网的联测应按各主基点的控制范围 分区 进行,若联测精度要求较高,应按闭 合环方 式联测和平差,若联

15、测精度要求不很高,可直接联系于主基点,不作平差。4.5 各项校正4.5.1 与地磁场有关的各项校正,包括:基点磁场校正(简称基点校正)、地磁场正常梯度校正(简称梯度校正)、地磁场周 日 变化校正(简称日变校正)、混合校正。a.基点校正:相对于总基点进行校正。Dz/T 0 14 4一 94 b.梯度校正:当测区沿地磁场梯度方向的正常磁场变化值等于或大于设计的总均方误差值时,对全部测点 均须进 行校正,校正应相对于总基点进行。所用正常梯度的数值和方向,应 取自 最近年代的国际地磁参考场(I G R F)模型。c.日 变校 正:在工作地区设置日 变站,按需要的精度确定采样间隔,实测出日 变曲 线进行

16、单独校正。d.混合校正:当对日变校正精度的要求不很高,又是采用闭合时间较短的方式工作时,可同与仪器因素有 关的某些校正混合进行(如用机械式磁力仪工作时,可与温度校正、零点校正混合进行)。4.5.2 与仪器因素有关的各项校正,包括:辅磁或扭鼓校正、零点校正、温度校正。a.使用机械式磁力仪工作时,辅磁或扭鼓校正应单独进行。b.零点校正:应根据设计的 磁测精度要求和野外工作条件、仪器性能条件确定野 外观测的闭 合时间.当要求校正精度较高时,闭 合时 间应短。温度校正:一般应单独进行,当对温度校正精度要求不高又采用闭合时间较短时,可与零点校正混合进行。4.6 专门剖面4.6.1 面积性工作应设计典型剖

17、面。典型剖面应布置在能概括反映区内不同地层、火成岩、构造和矿产的地方或有已知探测对象的地方。最好能与已有的地质剖面重合。剖面上应布置相应的地质和磁性参数工作。剖面长度应大于地质情况已知的地段的宽度。磁测精度应适当提高。4.6.2 当需要对异常作定量解释推断时,应 设计精测剖面。精测剖面应布置在最能反映异常特征、最少干扰、最有利于进行定量计算的地方。剖面应是直线,其方向应垂直于异常走向或通过异常的正负极值点。剖面长度要使两端出现正常场。剖面点距和精度应根据定量计算的需要确定,一般应高于相应的面积性工作的精度。4.6.3 典型剖面、精测剖面所 选择的 磁参量,除了采用与面积性工作相同的磁参量以 外

18、,还应根据仪器设备条件,选择那些对解释推断有独特作用的磁参量。4.7 磁性参数工作4.了.,磁测工作一般应进行相应的磁性参数工作,需采集岩(矿)石标本,用仪器测定其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4.7.2 磁性参数标本采集应围绕异常解释推断的需要进行。对标本数量的最低要求:基 础 地 质 调 查 的 磁 测 工 作,主 要 类 型 岩(矿)石 标 本 不 少 于3。块。普查和详查性磁测工作,与异常有关的主要岩(矿)石标本每类不少于 3 0 块,其他岩石每类不乙阮少于 1 0 块。c.踏勘性磁测工作,主要类型岩(矿)石标本不少于 1 0 块。4.7.3 当岩(矿)石的剩余磁化强度较大时,或有独立的负 磁

19、异常时,或要作定量计算时,应采集定向 标本。当覆土有磁性时,应采集覆土标本。48 测地工作 测地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根据工作任务、工区地形和以往测地工作程度等具体条件确定。4.8.1 定点 方法 a.当进行比 例尺等于或小于1:2 5 0 0 0 的工作时,宜利用较工作比例尺大一级或同级的合格地形图定点,或采用航片定点等新技术。b.当 进行比 例尺等于或 大于1:1 0 0 0 0 的工作时,宜采用 仪器敷设基线,并在此基础上逐点或隔点测定测点(全仪器法),或敷设控制点网(半仪器法)。亦可采用定点精度能得到保证的其他新方法。4.8.2 定点精度DZ/T 01 44一 94 当采用地形图(或航片)

20、定点时,所定点位相对于附近地物轮廓的最大平面点位误差,在按工作比例尺所作的图上须不大于2.0 m m,b.当采用全仪器法和半仪器法定点时,相对于三角点的最大平面点位误差,在按工作比例尺所作的 图上须不大于2.5 m m(在 通视条件极差的地区,在不影响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可适当 放宽).相邻点距离的相对误差值不大于 2 5 0 0,以下式计算:相邻点间的 检查距离一该相邻点间 的测定距离 、,。n/一1不 日 -一 -I-.-一 一,-入-/0 吕峪 T目刘.憾 I 叫 口 7吐 9 9I 七 刀 七 尸 劝、.(6)C.专门剖面,沿剖面的最大平面点位误差和最大高程误差,在按工作比例尺所作的图上

21、须不大于2.0 m m精测剖面为 1.2 m m)和 1.2 m m,4.8.3 对测网基线的端点及转折点、磁测总基点及主基点、主要的磁异常及建议的异常查证工程位置,都应与附近的三角点进行连测,求出坐标。在没有三角点可利用的情况下,须尽可能与附近的永久性独立建筑或其他地物标志连测,并标绘在地形图上。上述各点应视实际条件埋设有利于长期保存的固定标志。5 仪器设备5.,基本要求5.1.1.应根据设计书规定的磁测参量、工作精度选择仪器。用于同一工区、同一性质工作的仪器,其精度和其他各项性能须满足设计书所规定的要求,仪器类型尽可能相同。5.1.2 根据工作需要所配备的适用于生产观测、精测剖面上某些专门

22、参量的观测、日变观测及磁性参数测定等各类仪器,其零部件、附件须齐全完好,档案完整。生产用仪器应有一定的备用量。各类仪器的易损件应有一定量的备品。5.1.3 对机械式磁力仪的具体的要求见附录 B,5.1.4 对质子磁力仪(包括光泵磁力 仪)的有关要求参见D Z/T 0 0 7 1,5.2 标定与校验5.2.1 正式生产前应对所有用于生产(包括备用)的仪器进行常数标定和性能校验。生产过程中或在用仪器经过调节、检修后,亦应进 行相应的标定和校验,5.2.2 机械式磁力仪各项常数的标定准确度和标定期限可按表 3 执行。表 3总观测均方误差(目5 n Tc 镇l O n Tl O n T J e I 2

23、 0 n T格值测定相对误差(1.0%(l.0%镇1.0%测定期限7 天1 5 天3 0 天温度系数测定相对误差 3 0%3 0%3 0%测定期限3个 月6 个月6 个月辅磁常数测定相对误差(1.5%镇 2.0%(2.0%测定期限7夭1 5天3 0 天扭鼓常数测定相对误差(l.5%(2.0%2.0%测定期限1 5 天3 0 天3 0 天注、小格值机械式磁力仪(如 C S C-3等)的常数测定相对误差可适当放宽。2.2.1 生产期间,前后两次测定的常数变化相对其平均值不超过 1%时,可用原常数,超过时用新常D Z/T 0 1 4 4 一9 4数。5.2.2.2 生产期间,前后两次测定的常数变化相

24、对其平均值超过3%时,两次测定期间 观测的 磁场值不应利 用;超过2%时,查明原因后,可用两次测定值的 平均值重新计算两次测定期间观测的磁场值。5.2.3 仪器性能校验应在现场进行。校验观测点不少于 20 个,其中有些点要处于梯度较大的异常场上。校验观测结果应绘制成一致性对比曲线。5.23.1 以 每台 仪器单次观测的均方误差勺 衡量自 身的重现性;以多台仪器的 观测总 均方误差:衡量各台 仪器之间的 一致性;以才衡量第j 台 仪器相对各台 仪器平均值的偏离程度,计算 公式分别为:气“士(7)衍=士(8)对=士(9)式中:n 校验观测点数,1 二1,2,3.n;。参加校验的仪器台数,j=1,2

25、,3.,;p 单台仪器在校验点上的观测次数,P)2,k=1,2,3.,P;V。第1 点上第j台仪器的第 k 次观测值;:。一第 点 上 第,魏黝撇洲勘驹值,v,一 今 交 v,;厂 1矶 第1 点上所有观测值的平均值,认=去又风 一 毒 鑫 郭,。5.2.3.2 校验总 观测均方误差:不得大于设计书规定的测点均方误差;校验单台观测均方误差大于 设 计 书 规 定 的 测 点 均 方 误 差 的 合 和 才 大 于 设 计 书 规 定 的”点 均 方 误 差 的 音 的 仪 器 不 得 投 人 使 用。52.4 质 子(包括光泵)磁力仪的仪器噪声水平测 量、探头一致性测量、主机一致性测量以 及性

26、能校验等,参照D Z/Too71一9 3 地面 高精度磁测工作规程 的有 关规定 执行。53 使用与维修5.3.1 仪器和配套装备应建立使用薄,记录性能变化、调节检修、使用及交接等情况,作为档案随仪器保存。5.3.2 保管、运送、使用仪器和配套装备时,要注意防尘、防震、防潮、防水、防 曝晒。5.3.3 仪器设备所属的零部件、配件、备件、附件和工具要随仪器装备一起妥善 保管,不得随意弃置或作他用。5.3.4 仪器操作要按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要求执行。未经主管单位和 操作者本人同 意,他人不得随意动用。5.3.5 仪器设备应定期保养、检查。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检修,不得凑合使用。5.3 6 仪器设备的调节

27、检修须由 熟悉仪器性能、调节检修方法和检修安全知识的人员进行。6 野外工作6.1 定点工作:分地形图定点、航空摄影象片定点(简称航片定点)、控制网定点和全仪器法定点等。野 7n z/T 0 1 4 4 一9 4外工作时,应根据设计书的有关规定和野外地形地物等具体情况进行工作,其原则是:既能满足有关的技术要求,又便于施工、提高工效。6.1.1 用地形图定点时,应先将设计的测网 绘在 地形图 上,并标明测线、测点号码.点、线 距的 变动范围不得超过设计 距离的2 0%.测线在局部地段的 方向 变动不 得超过2 0 0,且不得与相邻测线相交。磁测时,按图 上布设的 测网在实地定点,并将实际点位标在地

28、形图上。6.1.2 用航片定点时,应先将设计的测网按有关的技术规程用专用仪器设备反转刺点到航片上,并标明 测线、测点号码。磁测时,按航片上布设的测网在实地定点,在判读中 要充 分利用地貌形态变化、树木相关位置、岩石出露变化,特别要注意不同地貌色调的差别,线状地物形态变化。6.1.3 控制网法定点时,磁测须在控制网闭合差满足要求后进行。相邻控制点间的 测点 位置,要用罗 盘或仪器定出一 段测线的方向后,用 计步量距或测绳量距测定。发现下一个控制点 后,须仍按原进行 方向和量距办法定点,不得拐弯,不得凑点,最后求出 所定测点与 该控制点间的闭合差。要求方向 闭合差不 大于 线 距 的 告,距 离

29、闭 合 差 不 大 于 点 距 的 告。614 用全仪器法定点时,磁测需在测网敷设质量符合要求后进行。磁测时为避开干扰不能在正点观测时,需将偏离方向和距离注明。6.2 基点选择和联测6.2.1 对各类基点的要求6.2.1.1 总 基点,其位置应实地选定,要求:a位于正常场内。b.磁场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较小,在半径2 米及高差。.5 米范围内,其磁场变化须不超过1 n T/m,。.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远离建筑物和工业设施(铁路、厂房等)。d.所在地点能长 期不被占用,有利于标志的长期保存。6.2.1.2 主基点 a.位 于 平 稳 场内。b.靠近驻地,使用方便(当不供检查仪器使用时,不必满足此项

30、要求)。c.参照对总基点要求的 b,二,d条执行。6.2.1.3 分基点和临时基点(校正点)a.位于磁场相对平稳处(不在异常上或磁场变化杂乱处)。b.附近没有磁性干扰 物。c.必要时应设立标志,使每次对基点时的点 位和高度尽可能一致。6.2.2 基点磁场联测 为确保磁场联系的精度,基点磁场联测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使用性能稳定、精度较高的仪器。对仪器作完善的调节和精确标定。b.选择日变和温度变化较小的时间进行,缩短闭合时间,严格操作。c.增加观测次数,一般使用多台仪器观测。d采用闭合观测方法,对观测结果进行平差,一般采用条件平差法。(可参考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 的附录 H)6.2.3 基点联测应

31、符合下列要求:a.两基点间经过各项改正后的 单次磁场强度增量与平均磁场强度增量之差,不大于基点网设计的 均方误差C A 数值的两倍(镇2 c as);b.当基点网闭合时,各环的闭合差簇、了 万(二 为该闭合环的边数)。c.基点磁场联测按下式计算其均方误差C A;DZ/T 01 44一 9 4、一 士V;”“一(1 0)式中:S 闭合圈数;V;各边上的改正值;。总边数。d,基点网的 精度以其 最弱点的误差衡量:、一:。r 1J一,.。.(1 1式中:尸,为最弱点平差值的权(通过条件平差法中 平差值函 数的权倒数计算求得)。6.3 基、测点观测6.3 门 每个闭合观测 单元内的观测,必须始于基点(

32、或校正点)终于基点(或校正点)。长剖面 工作,如一天内 不能结束 工作并回到基点进行观测,须在当日 观测的剖面末端设2-3 个连接点,次日 观测从重复各连接点开始,并于剖 面观测结束后回到基点(校正点)观测。6.3.2 观测时,工作人员身上不允许携带铁质物品如手表、小刀、皮带扣、钥匙等。必须携带的磁性物体和其他有磁性设备应离开测点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可通过试验确定,以不影响观测结果为原则.6.3.3 观测时,如遇有事故(如仪器受震),仪器性能可能发生突然变化时,应即回 到事故前测过的3-5 个点(点位要准确)上作重复观测,必要时应回 到基点(或校正点)上作重复观测,确认仪器性能正常后,方可继续观

33、测。6.3.4 测点观测时当出现如下变化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a,当相邻两测点间读数相差较大时,或当有值得注意的地质现象时,须加点。b,当测区边缘发现可能有意义的异常,或当有值得注意的地质现象时,须追踪观测。c.随时注 意异常与周围 地质现象之间的 关系,记于备注栏内.必要时,需试测岩(矿)石磁性或采集标本。d.遇有磁 性干扰物(如铁路、厂房、井场、矿石堆)时,须 合理移点,避开干扰。6.4 日变观测6.4.,日 变站位置的要求按6.2.1.2 条执行。6.4.2 在每一个测区开工前,应作少量的 昼夜连续观测,以了解仪器 性能和短周期日 变特征。6.4.3 对日变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的要求:a.所

34、用仪器灵敏度高、性能稳定。b.读数间 隔时间,根据设计的磁测精度确定。用机械式磁力仪时,读数间隔 一般为1 0 m i n 左右;用微机质子(或光泵)磁力仪时,读数间隔一般为 1 m in 左右。c.在一个工作日内,日 变观测应始于生产用各仪器的早基点(或校正点)观测之前,终于晚基点(或校正点)观测之后。6.5 磁性参数标本的采集和测定6,5,标本应具有代表性,形状规则,体积适中。6-5.2 标本应在现场编号,并记录采集地点(岩心标本记录钻孔号和采集深度),必要时可将采集点标在图上。6.5.3 采 集定向标本时,应先在标 本上标出 真北方向 和水平位 置,真北方向 要标准到1 0 0 -1 5

35、 0,岩心标本应定出上、下方。D z/T 0 1 4 4 一9 46.5.4 标本需正确定名和作必要的岩性描述,必要时需作岩矿鉴定。6.5.5 标本磁性参数的测定,应根据标本磁性强弱,调节标本盒中心与磁系(探头)中心距离,既要能使由 标本引起的读数变化显著大于 读数误差,又 要注意尽量减少磁系对标本不均匀磁化 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当 视磁化率大于。.1 S 1 时,要作 退磁改正。磁 性参数测定方 法参考附录C。6.6 原始记录6.6.1 磁测工作的原始记录,是磁测工作的第一性资料,应严肃认真对待,确保质量。原始记录包括:a.仪器调节、校验及标定记录。b.基点选择、磁场联测记录。c 生产性观测记

36、录.d.日变观测记录。e磁性参数标本采集和测定记录。f.地形图(航片)定点记录及测地记录。9.各种质量检查记录。以上几项内容,如是自动记录,应包括转录的磁带。6.6.2 对记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a.记录本应按测区、工作比例尺和记录性质分类使用,不得混记。依照统一格式编成标准化文件。记录本格式可参照附录 D,b.记录要真实、准确。不得追记,不得以转抄结果代替原始记录.c.记录要完整,各栏 目均应填写齐全。记录本不得插页和撕页,记录内容不得涂改和擦改(因记错而需修改时,要用横线把错误记录划去,在旁边记下正确数据)。d记录要用中等硬度的黑铅笔书写,字迹清晰,字体工整,不得使用自造的怪字和别字作记录。

37、记录所用各种符号和代号要统一、明了,避免混乱。e.点线号用分式表示一“分母”表示线号,“分子”表示点号。时间按二十四 小时 制记录,记准到分钟。f.同一页内大数(如测线的“线”号,时间的“时”数等)相同而且连续的各点,可只在首、末点记录大数。6.了 质量检查与评价6.7.1 野外观测的质量检查,应随工作进展有节奏、有重点地及时进行。检查工作要尽可能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日 期,不同 仪器,不同人)方式进行,以容易产生质量问 题的薄弱环 节和质量可疑地段为重点。检查点分布要大致均匀。6.7.2 磁测的质量检查率(指检查工作量占原始工作量的百分比),面积性工作应达3%以上,绝对数不少于 3

38、 0个点。剖面性工作应不小于 1 0%.6.7.2.1 当检查结果误差超过设计规定,或在某些地段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时,应适当增加 检查量,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可信度。6.7-2.2 当检查量增加至2 0%时,观测质量仍不合要求,则相应受检范围内的 工作量应 予报废。6.7.3 磁测的质量评价6.7.3.1 要分测区、分比例尺、分工作性质(面积性工作,剖面性工作)评价,以均方误差为评价全区观测质量的主要标准,以 平均相对误差为评价异常磁场观测质量标准。6.7-3.2 计算均方误差前,要先作误差分布曲 线,若存在明显系统误差,应查明 原因 并对误差显著部分进行改正,以经过改正的成果绘制成果图件和计算均

39、方误差。6.7-3.3 计算均方误差时,可将误差过大的个别点舍弃,但舍弃数不得超过相 应检查点数的1%,6.7.4 磁性参数标本测定的质量检查率应达1 0%.检查时,仪器安置、标本体 积测定和装盒 等,均应重新进行。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测定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 0%;剩余磁化强度向 量的 方向 测定算术平均 1 0D z/T 0 1 4 4 一9 4误差 小于 1 5 0,了 资料整理和图件编制了.1 一般要求7.1.1 资料整理的内容,主要是:检 查 验收 原 始 记 录。b.计算 仪器标定和 性能校 验结果。c.计算基点网 联测结果,确定各基点的 磁场值。d.计算测点的原始观测和 检查观测结

40、果,确定各测点的磁场值。使用具有自 动 记录功能的仪器进行观测,对磁测资料要用微型计算机作预处理,其内容包括:对原 始数据作初步整理,核对其有无错误;按批量信息文件规定要求,编录成便于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的格式;对原始数据进行各项改正。把经过预处理的磁测资料转存到磁带(盘)上并用打印机把数据列表打 出。f 计算标本磁 性参数测定的 原始观测和检 查观测结果,统计各类岩(矿)石磁性参数。9 对测点观 测和磁性参数测定的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确定观测精度。h.编制磁测工作的原始曲 线图 和成果图。1.对各种原始记录、表册进行整理、编目和编号,编制原始资料索引。71.2 对资料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41、a.正确无误。所有数据计算(统计)均须 1 0 0%复算或对算,并认真校核和改正所发现的差错。基点磁 场值、仪器标定结果等重要常数及磁异常数据计算无差错,一般数据 计算的 错误率不大于1 0 0。计算用 工具、表格和新的计算方法应检查合格。b.计算所取的有 效数字和每一计算步骤的算准值,要与仪器性能指标及工作 精度相适应。资料整理要及时完成,以满足指导野外工作和开展综合研究的需要。7.1.3 原始记录的检查验收,要以设计书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为标准。检查验收时,下列各种原始数据应予作废:a.用不符合设计书和本规程要求,显然不能 保证既 定观测精度 要求的仪器 所测得的数据。b.经检查测 地工作质

42、量不符合要求的 相应磁测数据。c.仪器标定不合要求的 相应磁测数据;工作中 仪器设备性能变化超出允许范围时相应观测单元的磁测数据;工作中仪器设备发生偶然事故而又未及时查明其性能变化时相应观测单元的磁测数据。d.日 变资 料作废的当 天的 相应磁测数据。e.观测或记录不符合设计书或本规程要求以致于无法订正与补救的数据。f.质量检查工 作量增加至2 0%时仍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观测结果。B.标本不合规格,测定 方法不正确 或测定结果不 符合要求的磁 性参数资料。了.1.4 观测点的磁场计算7.1.4.1 A T的计算公式A T=T 一T o+奚+鲜(1 2)式中T。是观测点读数,T。是基站磁场值:域

43、 为日 变校正量;不 是按国际地磁参考场(I G R F)最新模型计算出来的正常梯度校正量,当观测点在总基点以北时为负,观测点在总基点以南时为正。7.1.4.2 z 的计算公式及-EZ(N 一n o)十 N十嵘+o w+A L+手+子 (1 3 1 1D Z/T 0 1 4 4 一 9 4式中:是垂直磁力仪的格值;。和二。是观测点 和起始基点的读数;其余为 各项校正,其中:a.扭鼓(辅磁)校正 嵘写=Nz(讥 一C IO.,*二(1 4)式中N z 为扭鼓(辅磁)系 数;4 5,和4A.是观测点和 起始基点的 扭鼓读数(辅磁极性与 距离的 乘积),b.日变校正 zR酸=一(z,一 Z.)一”*

44、二*t*,一(1 5)式中z,是相 应观测点观测时间的日 变站 磁场值;z。为相应 起始基点观测 时间的日 变站磁场值。亡.温度校正编酷 二一WZ(WI 一W。).”一,:.(1 6)式中W z 为垂直磁力仪的温度系数;讯 和W。为观测点和起始基点观测时的磁力 仪温度。d.梯度校正醉A z=一(z 一z,)时.,*.布 有一(1 7 z.和乙是观测点 和基点上的正常垂直磁场值,可根据国际地磁参考场(Q G R F)最新模型计算出测区内的正常垂直磁场,以梯度校正限差值的2 倍为间隔绘出等值线,按观测点位置内插得到。基点磁场校正醋 相对总基点进行。零点校正 A lte.卜 ,2。乞=一t -t a

45、 l 一忿。,“.帜.一。0.(1 8 O Z 是经过a 。诸项校正后始末基点间 垂宜磁场差值的偏差;t oy“分别是起始基点、观测点、末基点上的观测时间.7.1.4.3 基点 联测时两基点间垂直磁 场差 z,的计算公式 2,=任:(,一n a)十 峪+酸+A w+疏”,.”一(1 9)of 和。是被联测基点和起初基点的读数,其余 各项校正同7.1.4.2 条。7.1.5 磁测工 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图件:7.1.5.1 说明 工作 情况和成 果的主 要图件 a.交通位置图。b 实际材料图甲 磁场剖面平面图。d.磁场等值线平面图。e.磁场剖面图.D z t T 0 1 4 4 一9 4 e.推

46、断成果图(推断平面图及推断剖面图)。7.1.5.2 原始曲线图及其他辐助图 件 a.日 变曲线图及其他表示仪器性能的原始曲线图。b.表示观测质量的 图件:基点网平差图、质量检查对比曲线图及观测误差分布图。c 岩(矿)石 磁性参数统 计图 件。,d.若进行了 磁场梯度观测,则要 提交磁场梯 度成果图。了2 主要图件的编绘要求7.2.1 交通位置图 比例尺要选择适当,图内至少要有一个县级以上城镇及重要水系和交通线。画出测区位置。72.2 实际材料图 要以 本项目 工作的实际材料为主要内容,包括:a.各种比例尺工作的测区范围及基线、控制线或测线、专门 剖面线位置、部 分点线号、闭合方向 和闭合差;控

47、制 连测点 及连测关系;各种固定标志埋设点,侧网质量检查线段。b.磁测基点位置、编 号、磁场联测关系和磁场值;磁测质量检查线段,磁 性参数 标本采集点位 与编号,地质 及其他物探、化探工作的点位。7.2.3 磁场剖面平面图。面积性工作一般均须编绘此图。具体要求为:a.磁场参 数比例尺要 根据 磁测精度 和异常强度等因 素确定。每毫米代表的磁场值须不小于磁测的总 均方误差值,并能满足反映有意义的弱异常和低缓异常。当个别测点的磁场值过大(穿过三条测线)时,可将曲线尖端截去,但须注明其磁场值。b.当 图幅内局部地段的磁场曲线因参数比 例尺较大而重叠过多,异常又有特 殊意义时,允许局部缩小参数比例尺或

48、另绘成角图,但其范围须加框注明。c.图中须绘的其他内容有:测线及编号(适当标注),重要控制点、方位物、水系、交通线及居民点,各种固定标志埋设点及编号。磁测基点位置与编号,磁测专门剖面位置与编号,主 要磁性参数标本采集点位与编号。1 建议的异常查证工程的位置。7.2.4 磁场等值线平面图。面积性工作一般须绘制此图。具体要求为:a.要在仔细分析地质 和磁场特征的基础上,恰当选择等 值线 数值和等值 线间 隔。各等值线之间一般采用等差、等比 间隔,但其 最小 差值须大于或等于3 倍总均方误差。在正、负 磁场值之间必须勾绘出零等值线。在某些异常或异常某些部分,视需 要可增绘辅助 等值线,这种线可以不自

49、 行封闭,但线条符号要与常 规等值线 有区 别。b.等值线位置,原则上应根据相邻测点的磁场值内插确定,并需考虑测点位置误差和磁测误差。在不超过磁测均方误差(在异常场上为平均相对误差与等值线数值的乘积)的条件下,等值线位置可适当移动,以使曲线圆滑。对于个别突变点,勾绘时可不 考虑。用电 子计算机绘制等值线图时,要注意消 除突 变点对等值线的歪曲 并校正边界效应,同时结合地质、构造及矿产等情况,对 等值线作必 要的修匀。d图内须绘的其他内容同 7.2.3 C,但测线只须绘出测点。72.5 磁场剖面图。面积性磁测中的专门剖面工作以及沿独立 剖面或路线进 行的 磁测工作,均须编绘此图。具体要求为:a.

50、磁场参数比例尺要根据磁测精度和异常强度,并考虑到能满足反映有意义的弱异常和低缓异常,合 理 确 定。每 毫 米 代 表 的 磁 场 值 须 不 小 于 磁 测 的 总 均 方 误 差。同 一 剖 面 上 各 种 磁 场 参 数 的 参 数钱 例尺应相同。当同 一剖面上不同 性质的曲 线数量较多时,应将曲线 按其性质适当 分组,分别绘在剖面上方不同纵向部位。t 3D Z I T 0 1 4 4 一9 4 b.要标明 剖面编号、测点号(适当 标注)及剖面 方位.要把剖面的偏东(方位o0 1 8 0 0,不含1 8 0 0)一端绘在右侧。当剖面为折线或要把不相接的剖 面绘为一条剖面时,须 在位置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人防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