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
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我省自2007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培训暨财务工作会议以来,在国家农发办关怀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厅党组领导下,紧紧依靠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集中力量改造了一大批中低产田土,扶持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种植和养殖基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民、龙头企业和财政增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我省是农业大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开发成效,而且十分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围绕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际效果。以下简要介绍一下我省自2007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 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我省各级农发办十分重视项目前期立项工作和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随时更新,确保上报国家或报国家备案的项目可行,实施成效显著,积极争取国家对四川的投入。国家对我省的投入07、08、09年分别为60696、69030、80051万元。二是省农发办积极向厅党组和预算处汇报,争取增加省本级农发预算。省本级农发预算07、08、09年分别为38710、46180、53354万元。三是完善资金配套政策,确保地方财政足额落实配套。一方面要求各级财政将配套资金列入年初预算,通过预算安排予以保证;另一方面逐步提高省级财政配套比重,减轻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自2007年起,扩权试点县,省财政承担配套90%,县财政承担10%;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县级配套自2004年起,民族地区增量资金县级配套自2006年起,全部改由省财政承担。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县,2009年县级配套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同时,对市(州)、县是否足额配套作为次年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考核因素。四是引导农民增加投入。认真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试行)》,完善“民办公助”的投入机制,确保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项目投资投劳。五是粘合其他社会资金。通过采取有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扶持方式,广泛吸引企业、银行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之中。
二、突出重点,优化投资结构
自2007年以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倾斜,突出了“三个打造”。一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基本任务,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狠抓中低产田土改造,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努力打造我省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和重点区域。二是围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狠抓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增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如对遂宁市高金食品公司生猪项目通过多年连续扶持,做强做大,成了国家上市公司,带动了更多农户养猪积极性。三是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根本目标以及龙头企业加工原料需求,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省财政资金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大中型专用基地项目(07、08、09年分别安排8280、10840、14070万元)和汶川地震重灾区安民增收基地项目(08、09年分别安排2000、2020万元),着力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农产品原料基地,更多更直接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如2007年实施的宁南县5000亩优质蚕桑种植基地项目,项目区农户每年可新增售茧收入1487万元,县蚕茧公司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2280万元,增加利润300万元,国家每年也可新增税收500万元。
三、创新扶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我省针对财政有偿资金借款容易回收难基层财政承担风险的实际情况,逐步降低了省级立项产业化经营项目省财政有偿资金投入比例,如2006年比例为26.6%,2007年降低为12.9%,2008年和2009年全部为无偿投入。在扶持的具体内容上,主要实施“大中型专用基地项目”、“丘区三市(遂宁市、资阳市和眉山市)现代畜牧业大基地项目”和“汶川地震重灾区安民增收基地项目”, 按照“省级立项,市州监管,县乡组织,资金直补,任务到村,实施到户”的方式,建成了一批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2007年立项实施基地项目15个,省财政投入8280万元,2008年21个,省财政投入12840万元,2009年35个,省财政投入16090万元。通过基地项目实施,既带动了农民增收,又保证了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
另外,我省各市(州)、县在创新扶持方式上也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新机制,如资阳市以农业综合开发生猪项目为平台,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模式——“六方合作+保险”的有效机制,即农业担保公司、种畜场、金融机构、协会农户、肉食品加工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而通过利益纽带联结起来的有效合作平台,大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规范资金分配,科学合理,公正透明
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安排,由最初的基数安排逐步过度到采取“绩效挂钩、因素分配、公式计算”的分配办法,并公开公布整个计算过程。产业化经营项目,采取“专家论证、实地考察、部门联审、投票表决、登报公示”的办法予以立项。一是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向社会公开扶持政策和条件。二是企业申报项目建议书,逐级筛选推荐上报到省农发办。三是省农发办进行合规性资格审查,具备资格的编制可研报告。四是组织专家评估论证。省农发办委托省科技顾问团成立专家小组,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评估论证。五是部门汇审,投票表决上报或报国家备案的项目。六是登报公示。对汇审通过的项目,在《四川日报》上进行公示。
五、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拨借资金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省农发项目县资金管理,均实行了“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三专制度,全面实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同时,各级农发办都十分重视资金拨付进度。省农发办在国家资金尚未到达时先行拨付省本级配套部分,市(州)、县也是如此。在资金报账时,我省一方面严禁以拨代报、大额现金支付、白条入帐、挤占和挪用等,另一方面完善报账手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拨款,项目竣工时凭正式税后发票报账90%,预留10%作为质量保证金,待第二年经过雨水检验工程完整无损后再拨付,对大宗物资实行了政府采购制。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资金查看原件,凭供货合同、税后发票复印件,实地查验才予以报账,有偿资金在抵押担保手续齐全时才发放借款。
六、强化有偿资金管理,加大回收力度
首先,坚持科学立项,正确处理投放和回收的关系。我省通过竞争立项的办法,尽量将有偿资金投放在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上,从源头控制,确保放得出,收得回。其次,完善借款手续,落实还款责任,层层签订借款合同,对项目建设单位,实行抵押担保,将债权债务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奖惩机制,提高还款积极性。我省将还款工作与资金分配相挂构,对及时足额归还的在次年资金分配时给予一定奖励,不能按期归还的除通报批评外还将按未还额的一定比例扣减下年投资控制指标。第四,对项目建设单位确实无力偿还的,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省上积极争取国家予以核销。国家核销后省上随即核销对应的省本级部分。2007年至2009年,我省都按期足额归还了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
七、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
对项目资金安排,近年来我省通过公示和公告等方式,公开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省农发办对上报国家或报国家备案的项目,均在《四川日报》上进行公示和公告;同时在项目建设中,在全省推行“二次公示”制度,即在项目实施地实行事前和事后两次公示。
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一方面强化资金使用的内部监管,我省严格项目竣工验收考评制度,分别制定了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验收办法和标准,验收时全面实行量化考核。首先,项目县自查自验,市(州)全面验收,然后,省农发办进行抽验。凡国家农发办评估审定的土地治理项目、投资参股项目、中省两级财政资金合计达到350万元的有无偿相结合方式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省农发办逐个验收。其他竣工项目,省农发办每年直接抽验考评30%以上。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在验收考核中资金管理的比重分别占30%和35%。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审计,强化资金使用的外部监督。
八、严肃纪律,防止和杜绝重大违纪违规问题
我省对检查验收及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除责成严肃整改、通报批评外,还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与资金分配挂钩,严格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省上还制定了“八个一票否决”制度,对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申报虚假项目、以新还旧、严重占压拖欠财政资金、工程质量发生重大问题、使用假发票做假帐、不执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不执行“三专制度”等八种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扣减次年中央和省财政投资控制指标,甚至暂停或取消项目县资格。
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精品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