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JG 63-2019 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高清现行).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6434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5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JG 63-2019 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高清现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SJG 63-2019 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高清现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SJG 63-2019 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高清现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SJG 63-2019 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高清现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SJG 63-2019 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高清现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SJG 632019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reduction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2019-11-04发布2020-01-01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

2、ste reduction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SJG6320192019 深圳深圳前言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强我市建筑废弃物的管理,落实建筑废弃物的减排与综合利用,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水平,保障城市安全,依据国家及广东省现行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相关技术标准,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认真总结近年来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过去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工程;5

3、.道路桥梁工程;6.轨道交通工程;7.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8.园林工程;9.水利工程;附录。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提出并业务归口,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发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三路 29 号,邮编:518049,联系方式:0755-23931790,E-mai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

4、限公司深圳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陈泽广罗霄刘建国张建同陈纯山强斌孟凡良宋立天肖光耀唐圣钧王启文肖兵岑岩顾建良范璐璐李朝方李蕾李美霞罗刚王文进余成华何锋赵研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张良平孙占琦刘铁军吴华南黄桐丁铸黄明华本标准业务归口单位主要指导人员:钟晓鸿刘向阳黄勤张懿目次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建筑工程.54.1 一般规定.54.2规划设计.54.3工程设计.64.4综合利用.74.5检验与验收.75道路桥梁工程.105.1一般规定.105.2规划设计

5、.105.3工程设计.105.4综合利用.115.5检验与验收.116轨道交通工程.126.1一般规定.126.2规划设计.126.3工程设计.126.4综合利用.126.5检验与验收.137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147.1一般规定.147.2规划设计.147.3工程设计.147.4综合利用.147.5检验与验收.158园林工程.168.1一般规定.168.2规划设计.168.3工程设计.168.4综合利用.168.5检验与验收.179水利工程.189.1一般规定.189.2规划设计.189.3工程设计.189.4综合利用.189.5检验与验收.19附录 A 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

6、技术标准条文索引.20附录 B 建筑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21附录 C 建筑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审查要点.27附录 D 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29附录 E 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审查要点.34附录 F 轨道交通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35附录 G 轨道交通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审查要点.38附录 H 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39附录 I 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审查要点.42附录 J 园林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43附录 K 园林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审查要点.46附录 L 水利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

7、置计划.47附录 M 水利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审查要点.51附录 N 工程减排与综合利用检验与验收专用表格.52表 N1建筑工程减排与综合利用检验与验收记录表.52表 N2道路桥梁工程减排与综合利用检验与验收记录表.54表 N3轨道交通工程减排与综合利用检验与验收记录表.55表 N4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减排与综合利用检验与验收记录表.56表 N5园林工程减排与综合利用检验与验收记录表.57表 N6水利工程减排与综合利用检验与验收记录表.58本标准用词说明.59引用标准名录.60附:条文说明.61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12Terms.23Basic Req

8、uirements.44Building Engineering.54.1 General Requirements.54.2 Planning Design.54.3 Engineering Design.64.4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74.5 Inspection andAcceptance.75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105.1General Requirements.105.2Planning Design.105.3Engineering Design.105.4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105

9、.5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16Rail Traffic Engineering.126.1General Requirements.126.2Planning Design.126.3Engineering Design.126.4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126.5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37Municipal Pipeline and Utility Tunnel Engineering.147.1General Requirements.147.2Planning Design.147.3Engine

10、ering Design.147.4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147.5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58Landscape Engineering.168.1General Requirements.168.2Planning Design.168.3Engineering Design.168.4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168.5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79Hydraulic Engineering.189.1General Requirements.189.2Planning De

11、sign.189.3Engineering Design.189.4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189.5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9AppendixAThe Index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20Appendix B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 Plan for B

12、uildingEngineering.21Appendix CExamination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plan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27Appendix D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 Plan for Road and BridgeEngineering.29Appendix EExamination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13、Discharge DisposalPlan for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34Appendix F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 Plan for Rail TrafficEngineering.35Appendix GExamination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Plan for Rail Traffic Engineering.38Appendix HConstruction&Demoli

14、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 Plan for Municipal Pipelineand Utility Tunnel Engineering.39Appendix IExamination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Plan for Municipal Pipeline and Utility Tunnel Engineering.42Appendix J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 Plan f

15、or LandscapeEngineering.43Appendix KExamination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Plan for Landscape Engineering.46Appendix L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Disposal Plan for HydraulicEngineering.47Appendix MExamination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

16、Discharge DisposalPlan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51Appendix NSpecial Form for Inspection andAcceptance ofReduction and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52Table N1 Record Form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Reduction and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52Table N2 Record Form for Inspection an

17、d Acceptance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54Table N3 Record Form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ail Traffic Engineering Reduction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55Table N4 Record Form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Municipal Pipeline and Utility TunnelEngi

18、neering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56Table N5 Record Form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Reduction and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57Table N6 Record Form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Reduction and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58Explanation Of W

19、ording In This Standard.59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0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6111总则1总则1.0.11.0.1为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提高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标准。1.0.21.0.2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园林工程、水利工程中新建、改建、扩建、拆除以及装修等施工活动所产生的建筑废

20、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1.0.31.0.3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与工程设计前应对场地土壤进行有害物质含量检测和评估。对于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土壤,不能直接排放,必须经过处理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后才能按普通工程渣土进行排放或综合利用。1.0.41.0.4建筑废弃物的减排与综合利用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术语2.0.12.0.1建筑废弃物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构)筑物、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园林景观和水利设施以及装修房屋等工程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主

21、要分为工程渣土、拆除废弃物、施工废弃物、工程泥浆、装修废弃物五大类。2.0.22.0.2工程渣土 soil dregs各类建(构)筑物、管网等工程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弃土。2.0.32.0.3拆除废弃物 demolition waste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产生的建筑废弃砖渣、混凝土块、砖瓦、沥青等弃料。2.0.42.0.4施工废弃物 construction waste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砖渣、混凝土块、金属、塑料、沥青和木材等弃料。2.0.52.0.5工程泥浆 waste slurry of engineering冲(钻)孔桩基施工、地

22、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水平定向钻及泥水顶管等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2.0.62.0.6装修废弃物 decoration waste房屋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砖瓦、陶瓷、玻璃、金属、木材及塑料等废弃物。2.0.72.0.7综合利用产品 products made with construction&demolition waste以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成型产品,或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一定处置程序后,可以直接再应用到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物料(产品)。2.0.82.0.8再生骨料 recycled aggregate由建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砖瓦砌块等加工而成的、可作为某些综合利

23、用产品原材料的、具有一定粒径的颗粒。其中,粒径大于 4.75mm 的,称为再生粗骨料;粒径小于等于 4.75mm 的,称为再生细骨料。2.0.92.0.9再生骨料混凝土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2.0.102.0.10再生级配骨料 mixed recycled aggregate将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互相搭配并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的骨料。2.0.112.0.11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 recycled aggregate inorganic mixed materials3由再生级配骨料与土等配制的混合料。2.0.122.0

24、.12厂拌热再生 hot central plant recycling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运至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后,以一定的比例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进行热态拌合,形成新的混合料铺筑路面的技术。2.0.132.0.13厂拌冷再生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或无机回收料运至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后,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水分进行常温拌合,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2.0.142.0.14就地热再生 hot in-place recycling采用专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翻松,掺入

25、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面层再生的技术。2.0.152.0.15二墙合一 dual-purpose diaphragm wall在基坑工程的施工阶段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使用,在使用阶段作为地下室结构外墙,通过与地下室各层梁板连接形成地下空间整体结构的地下连续墙。43基本规定3基本规定3.0.13.0.1建筑、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园林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遵循规划先行、统筹实施、减排为主、综合利用的方针,本着保护环境和适度适量的原则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3.0.23.0.2各项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

26、含项目范围内总平面图设计、竖向标高设计、土(石)方平衡设计、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内容,落实建筑废弃物排放限额标准的要求。3.0.33.0.3各项工程应按照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以及本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相关标准的要求,在施工前编制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排放处置计划包括建设工程基本信息、建筑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建筑废弃物控制计划和减量措施、现场分类和综合利用方案、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其中建设工程基本信息、建筑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建筑废弃物控制计划和减量措施以及综合利用方案内容可参照附录 B、D、F、H、J、L 编制。审查处置计划时可参照附录 C、E、G、I、K、M 进行审查。3.0.

27、43.0.4建设工程项目同时包含建筑、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园林和水利工程中两个或以上类别的,其减排设计与综合利用产品的应用,应同时满足本标准相应章节的规定。3.0.53.0.5建(构)筑物非承重结构部位应优先采用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非竖向承重结构构件可采用质量符合要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3.0.63.0.6建筑废弃物应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或资源化利用。3.0.73.0.7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3.0.83.0.8除运往其他工地继续使用外,工程泥浆应经过沉淀、晾干或者采用固化措施后方可运送至指定消纳场所处置。3.0.93.0.

28、9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验收应与对应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同步进行,并按制定的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式整理验收资料。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54建筑工程4建筑工程4.1 一般规定4.1.14.1 一般规定4.1.1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原始的地形地貌,根据周边市政道路标高合理确定场地标高及建筑布局,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尽量实现土(石)方平衡。4.1.24.1.2规划设计阶段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之间的地下车库错峰共享停车位的机制。4.1.34.1.3车库设计时应提高停车空间利用率。宜优先考虑建设停车楼、机械式立体车库,减少因建设地下车库而产生的土方量。4

29、.1.44.1.4占地面积 15,000m2及以上的拆除重建类项目在拆除阶段应在现场进行建筑废弃物加工处理并综合利用。无法综合利用的,应合理处置。4.1.54.1.5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非承重结构部位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非竖向承重结构构件可采用质量符合要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4.2规划设计4.2.14.2规划设计4.2.1详细规划、各拆除重建类规划(棚改、城市更新、房屋拆迁等)中应包含项目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方案。方案应包含项目拟排放的各种建筑废弃物数量、排放处置方式等内容。4.2.24.2.2政府投资类项目、土石方开挖量大于 100 万立方米的大型社会投资项目

30、宜在规划设计阶段采用地面方格网土方平衡计算方法计算土(石)方排放量。4.2.34.2.3新建工程建设用地及城市更新用地面积在 20 万平方米及以上时,宜实现场地内土(石)方平衡。4.2.44.2.4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减少土(石)方排放量。对占地面积 2 平方公里以上的新开发区域,在规划设计阶段宜将整体或局部路网高程提高,以场地土(石)方(含地下空间土(石)方)平衡的原则确定场地周边路面标高。4.2.54.2.5对规划布局必须开挖的场地,宜采用台地方案解决地面高差问题。用地自然坡度小于 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自然坡度大于 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自

31、然坡度为 5%8%时,宜规划为混合式。4.2.64.2.6城市开敞空间(露天运动场、广场等)宜布置在在填方量较大的区域。64.2.74.2.7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年均降雨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城市雨污排水方式。如果抽排方式有利于减少土方开挖量且运维成本可行,可考虑采用。4.3工程设计4.3.14.3工程设计4.3.1场地及景观设计1场地平整时宜保留并利用原始地形地貌。2竖向设计宜利用地形设置多高程的出入口。3景观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现场工程渣土营造微地形以减少土石方排放量。4宜利用场地现有建筑废弃物营造环保特色景观。5室外非车行地面铺装(活动广场、人行道、停车场及花槽等)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

32、品。6应对场地种植表土进行保护和利用,确需改良时应采用再生细骨料与表土混合以形成透水透气性较好的改良表土,改良后的土壤应符合绿化工程种植土土质相关标准的要求。4.3.24.3.2基础设计在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并满足上部建筑抗倾覆和滑移稳定性的前提下,基础和地下室底板应尽量减少埋置深度。4.3.34.3.3基坑支护与地下室设计1基坑支护形式宜有利于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2当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与地下连续墙宜采用“二墙合一”形式。3应优化地下室设计,减少设备管线高度,降低地下室层高。4在满足施工操作空间的前提下,应减少地下室外墙与支护结构之间的距离。4.3.44.3.4主体建筑设计1公共建筑

33、中的可变空间宜采用大空间设计,空间分隔采用可重复使用或易拆装的灵活隔断(墙)。2既有建筑改造应避免大拆大建,宜优先考虑翻新改造再利用,并保留原有承重结构并赋予其空间更适宜的使用功能。4.3.54.3.5装修设计1宜选择耐久性好、易维护、可重复利用或经回收再处理后又可以重复使用的装修材料。72宜多采用成品内隔墙板、组合门窗及标准外遮阳等预制构件。4.3.64.3.6混凝土主体施工时宜使用高精度模板,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取消墙面及顶棚找平砂浆。4.4综合利用4.4.14.4综合利用4.4.1基础砖胎膜、地下室侧壁外防水层的砌体保护层、雨污排水系统的检查井、管沟等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砌筑。4.

34、4.24.4.2基坑和垫层应采用工程渣土或再生骨料回填,地下室底板的排水沟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砌筑。4.4.34.4.3地下室顶板上的滤水层应采用再生级配骨料回填。4.4.44.4.4非竖向承重主体结构可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4.4.54.4.5内部空间的分隔墙宜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4.4.64.4.6以下构筑物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建造:1承受荷载要求较低的景观墙、围墙、挡土墙。2小型景观构筑物(花池、假山)。3园区道路、广场及停车场透水稳定层。4管槽和基层。5景观水池、排水沟。6雨水花园、浅草沟、屋顶花园。7屋顶绿化种植池、蓄水层。4.5检验与验收4.5.14.5检

35、验与验收4.5.1新建工程建设用地及城市更新用地面积在 20 万平方米及以上时,宜实现场地内土(石)方平衡。检查方法:核查场地规划图或建筑总平面图等设计文件、规划验收证明材料。4.5.24.5.2对规划布局必须开挖的场地,宜采用台地解决地面高差问题,用地自然坡度小于 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 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用地自然坡度为 5%8%时,宜规划为混合式。检查方法:核查经审查后的设计文件和完工后的地形图。84.5.34.5.3城市开敞空间宜布置在填方量较大的区域。检查方法:核查场地规划图或建筑总平面图等设计文件、规划验收证明材料。4.5.44.5.4基坑和垫层应采用工程渣土

36、或再生骨料回填。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处,不足 500 m的按 3 处抽查。4.5.54.5.5地下室底板的排水沟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砌筑。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4.5.64.5.6基础、承台、基础梁的砖胎模、地下室侧壁外防水的砖砌体保护层应全部采用再生砖砌筑。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4.5.74.5.7建筑工程室内外的雨污水管沟以及检查

37、井,应采用再生砖(砌块)砌筑。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4.5.84.5.8建筑工程室内外的排水沟垫层,应采用工程渣土或再生骨料回填。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处,不足 500 m的按 3 处抽查。4.5.94.5.9地下室顶板上种植土层以下的滤水层应采用再生级配骨料回填。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处,不足 500 m的按 3 处抽查。4.5.104.5.10在满足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非承重墙体

38、砌块或墙板宜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4.5.114.5.11渗蓄层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回填。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处,不足 500 m的按 3 处抽查。4.5.124.5.12以下构筑物、铺装及雨水设施用材应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1承重要求较低的景观墙、围墙、挡土墙。92小型点式景观构筑物(小型景观亭廊、花架、花池、假山)。3非车行地面景观铺装(活动广场、人行道、生态停车场及绿化花槽等)面层材料。4园区

39、道路、广场及停车场垫层。5景观水池、排水沟。6雨水花园、浅草沟、屋顶花园。7屋顶绿化种植池、蓄水层。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每 500 m检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垫层填料每 500 m检查 3 处,不足 500 m的按 3 处抽查。105道路桥梁工程5道路桥梁工程5.1一般规定5.1.15.1一般规定5.1.1道路桥梁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性能进行减排与综合利用设计。5.1.25.1.2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验收应符合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 50743、公路沥青路

40、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道路工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SJG 48 及其他现行标准的规定。5.2规划设计5.2.15.2规划设计5.2.1道路选线应与沿线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相协调,避免深挖造成土(石)方外运。5.2.25.2.2道路桥梁工程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设计,不同工程区段间土(石)方应交换利用,以满足工程区段内的土(石)方平衡,避免过度开挖。5.3工程设计5.3.15.3工程设计5.3.1设计中应考虑建筑废弃物中转站的用地与位置,建筑废弃物中转站应采用密封形式,各类建筑废弃物应按设计要求分类收集、存放并加以处置。5.3.25.

41、3.2道路线型设计应考虑平、纵、横多截面挖填方的组合与匹配,在满足设计线型的基础上少挖多填。5.3.35.3.3浅层轻微损伤的高速公路及主、次干路的沥青路面宜采用就地热再生等工艺方法进行修复。5.3.45.3.4采用厂拌冷再生工艺方法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面层,宜用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的下面层、基层以及二级公路的中面层和三四级公路的各结构层。5.3.55.3.5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道路基层上获得的旧无机结合料宜再生利用于各等级道路基层。5.3.65.3.6采用厂拌热再生工艺方法处理的沥青路面材料宜用于修复各等级道路的沥青结构层。115.4综合利用5.4.15.4

42、综合利用5.4.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回收利用,难以在现场进行分类的可交由专业机构处置。5.4.25.4.2混凝土道路及桥梁维修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应进行回收和利用:1破碎加工的再生细骨料及经检测合格的工程渣土可用于场地回填。2混凝土、砖块经破碎、筛分等方式处理后的再生骨料可用做道路的垫层,经试验段验证合格可用做基层,也可作为各类砌块的原材料。5.4.35.4.3道路垫层、基层应采用再生级配骨料或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回填。5.4.45.4.4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场加工设备宜布置在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源头。5.4.55.4.5沥青路面在翻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回收再利用,再生后的沥青

43、混合料应根据其性能与应用部位匹配使用。5.4.65.4.6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辅道、人行道、路沿、隔离带、花槽等部位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铺筑。5.5检验与验收5.5.15.5检验与验收5.5.1道路垫层和基层应采用建筑废弃物再生级配骨料或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回填。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处,不足 500 m的按 3 处抽查。5.5.25.5.2旧路面材料应进行综合利用。检查方法:核查旧路面材料的去向、用途证明文件。5.5.35.5.3轻微损伤的路面修复宜采用就地热再生等工艺方法。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

44、0 m2抽查 3 处,不足 500 m2的按 3 处抽查。5.5.45.5.4建筑废弃物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的现场加工设备宜布置在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源头。检查方法:核查建筑废弃物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的现场加工设备位置并现场核对。5.5.55.5.5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辅道、人行道、路沿、隔离带、花槽等部位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铺筑。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126轨道交通工程6轨道交通工程6.1一般规定6.1.16.1一般规定6.1.1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深基坑应采用有利于减少土(石)方开挖量的支护形式。6.

45、1.26.1.2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在构筑物中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6.2规划设计6.2.16.2规划设计6.2.1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线路敷设方式。城市中心区宜采用地下线路,中心区以外宜采用高架线路,有条件地段也可采用地面线路。6.2.26.2.2车辆维修基地及停车场设计,场地条件许可时宜选择地面设置。6.2.36.2.3设计时应考虑区域间土(石)方平衡,并对原有场地内产生的拆除物废弃物加以利用。6.3工程设计6.3.16.3工程设计6.3.1设计应结合地质、环境和施工工艺确定地下线路埋藏深度。城市轨道交通明挖地下结构在满足地下管线布设与规划要

46、求下宜减少埋深。6.3.26.3.2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停车场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控制建设规模、层数和埋置深度。6.3.36.3.3地下室外墙应紧贴基坑支护桩墙,或采用二墙合一支护形式。6.3.46.3.4区间隧道宜采用暗挖(盾构、矿山法或顶管等)工法,避免明挖。6.3.56.3.5场站建筑设计造型应简约,减少装饰性构件。建筑中可变空间宜采用大空间设计,空间分隔宜采用可重复使用或易拆装的隔断(墙)。6.4综合利用6.4.16.4综合利用6.4.1基坑回填料、地下室底板垫层、地下室顶板回填层及路基回填材料,应采用工程渣土或再生级配骨料。6.4.26.4.2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车站建筑、停车

47、场工作用房、车辆段用房、出入口、风亭等建(构)筑物应采用再生砌块砌筑。136.5检验与验收6.5.16.5检验与验收6.5.1基坑回填料、地下室底板垫层、地下室顶板回填层及路基回填材料,应采用工程渣土或再生级配骨料。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处,不足 500 m的按 3 处抽查。6.5.26.5.2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车站建筑、停车场工作用房、车辆段用房、出入口、风亭等建(构)筑物应采用再生砌块砌筑。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147市政管线及综合

48、管廊工程7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7.1一般规定7.1.17.1一般规定7.1.1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选择有利于减少土(石)方排放的管线走向、埋深和施工工艺,如减少埋深或采用暗挖法等。7.1.27.1.2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的非主要受力构件、砌体、回填料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7.2规划设计7.2.17.2规划设计7.2.1各类市政管线和综合管廊宜与城市更新、市政道路、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避免重复开挖。综合管廊的设计净空尺寸应适度预留扩容空间。7.2.27.2.2城市核心区和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干道等不适合分期开挖的地段,宜采用综合管

49、廊的形式规划建设。7.2.37.2.3排水管道规划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顺坡方式以减小管道埋深。7.3工程设计7.3.17.3工程设计7.3.1地下管网设计应与道路土(石)方工程充分协调以减少土(石)方的挖运量。7.3.27.3.2各类管线的明挖管槽支护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管槽开挖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但不应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7.4综合利用7.4.17.4综合利用7.4.1电缆沟、检查井、管道基础等部位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砌筑。7.4.27.4.2管槽基底垫层、管槽回填应采用工程渣土或再生级配骨料填筑。7.4.37.4.3综合管廊底板上的排水沟应采用再生砌块砌筑,底板的垫层应采用

50、再生级配骨料回填和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157.5检验与验收7.5.17.5检验与验收7.5.1管沟垫层、基础、回填及井室等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砌筑。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500 m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500 m的按 3 个样品抽查。7.5.27.5.2电缆沟盖板宜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制作。检查方法:核查材料进场证明文件和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 100 块沟盖板抽查 3 个样品,不足 100 块的按 3 个样品抽查。7.5.37.5.3管沟和综合管廊的垫层、基础回填料等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回填的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核查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