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7_T 5221-2022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2583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7_T 5221-2022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清正版)DB37_T 5221-2022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清正版)DB37_T 5221-2022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清正版)DB37_T 5221-2022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清正版)DB37_T 5221-2022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 东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山 东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DBDB37/T 5221-2022备案号:备案号:X XXXXX-XXXX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Civi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Design2022xxxx 发布2022xxxx 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联合发布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

2、f Civi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DesignDB37/T 5221-202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X XXXXX-XXXX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日期:2022年xx月xx日2022济南济南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应用标准的通知标准的通知鲁建标字 xxxxxxxxx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各有关

3、单位:由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已经专家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 DB37/TXXXX-XXXX,现予以发布,自 xxxx 年 x 月 x 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2022年年x月月x日日前前言言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的通知(鲁建标字201911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

4、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 8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资源要求;5.模型要求;6.协同设计;7.设计应用;8.交付要求。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小纬四路 2 号,邮编:250001,电子邮箱:)。本标准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中铁一院集团山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

5、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德州市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博宇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营匠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平宫强吴晨光刘鹏飞李雪王效磊卢婷段晓亚蒋宏涛林磊陈浩王总辉安俊贤林庆伟林伟华申建王玮韡孙继生王树林巩文学伊永忠徐以国张树胜王嘉辰李凯新秦真孙苗肖绍华王晓斌刘振周少瀛崔京淑张广梁季璐璐张曼滢赵芸浩周东明张永康凯孟广锐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张建平于洁李罡冀科峰赵全斌常红宾王俊增李玉琳黄儒辉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资源要求54.1一般规定54.2BIM 软件54.3协同设计平台54.4构件资源库65模型要求75.1一般规定75.2模型创建75

6、.3模型细度76协同设计96.1一般规定96.2协同内容96.3协同要求97设计应用117.1一般规定117.2方案设计117.3初步设计117.4施工图设计127.5专项设计138交付要求158.1一般规定158.2交付成果158.3验收移交158.4归档要求15附录 A 模型组织推荐表16附录 B 模型颜色配置推荐表22附录 C 各专业模型细度表24附录 D 碰撞检测综合报告模板30附录 E BIM 成果移交表31本标准用词说明32引用标准名录33条文说明34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12Terms.23Basic Requirements.44Resourc

7、es Requirements.54.1General Requirements.54.2BIM Software.54.3Design Collaboration Platform.54.4Library of Component Resource.65Model Requirements.75.1General Requirements.75.2Model Creation.75.3Level of Development.76Collaborative Design.96.1General Requirements.96.2Work Contents of Collaborative.9

8、6.3Requirements of Collaborative.97Design Application.117.1General Requirements.117.2Concept Design.117.3Preliminary Design.117.4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127.5Specialized Design.138Delivery Requirements.158.1General Requirements.158.2Deliverables.158.3Acceptance and Delivered.158.4Archiving Requi

9、rements.15Appendix AModel Organization Table.16Appendix BModel Color Configuration Table.22Appendix CLevel of Development Tables of Various Majors.24Appendix DTemplate of Collision Detection Comprehensive Report.30Appendix EBIM Results Transfer Form.3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32List o

10、f Quoted Standards.33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411总总则则1.0.1为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及其成果交付,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促进民用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1.0.3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术语语2.0.1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modeling(BIM)在建设工

11、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2.0.2BIM 软件 BIM software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创建、使用、管理的软件。2.0.3建筑信息模型元素 BIM element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2.0.4建筑信息模型(BIM)协同设计平台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collaborative designplatform在民用建筑设计阶段能够支持 BIM 模型表达及管理、数据交换及共享、协同设计与交互的平台系统及硬件环境2.0.5几何信息 geometric

12、information模型元素尺寸、定位以及相互关系的信息的总称。2.0.6非几何信息 non-geometric information除几何信息以外的所有信息的总称。2.0.7模型细度 level of development(LOD)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2.0.8构件资源库 library of component resource用于管理构件元素的资源库。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历史项目中创建的构件元素可以被集中分类存储、修改更新、重复利用。2.0.9 建筑信息子模型 sub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ub-BIM)BIM 中可独立支

13、持特定任务或应用功能的模型子集,简称子模型。2.0.10城市信息模型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对城市物质空间对象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以数字三维模型为载体关联社会实体、建设行为、监测感知等相关信息,构建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2.0.11交付成果 deliverables3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可供交付的设计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各专业信息模型、基于信息模型形成的各类视图、分析表格、说明文档以及上述内容的对应图纸等。4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BIM 设计应用应实现建设工程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3.0.2BIM 设计应用应考虑在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全专业的应用。

14、3.0.3在 BIM 设计应用过程中,应确保数据传递及交换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3.0.4BIM 设计应用在创建、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安全。3.0.5BIM 设计应用应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的信息模型宜考虑深化设计和竣工移交及运维的需求。3.0.6基于 BIM 设计应用各阶段的设计成果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54资源要求资源要求4.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4.1.1BIM 设计应用应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结合民用建筑工程 BIM 设计应用要求,基于统一的BIM 协同设计平台,进行设计应用资源整合,形成统一 BIM 软件和构件资源库

15、。4.1.2BIM 设计应用资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 51212 的规定。4.1.3BIM 设计应用过程和成果,应保证信息无损传递和信息安全。4.2BIM 软件软件4.2.1BIM 软件应包括建筑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基于 BIM 的专业应用软件。4.2.2BIM 软件应支持信息共享和数据互用,能满足设计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需求,保证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和完整性。4.2.3BIM 软件应满足各相关方的业务特点和应用需求,且支持专业功能定制开发和扩展。4.2.4选择 BIM 软件时应对其技术水平、软件功能、协同工作能力、数据管理能力以及软件的稳定性、通用性、易用性、可

16、扩展性、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4.2.5BIM 软件宜具有与物联网、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集成或融合的能力。4.3协同设计平台协同设计平台4.3.1设计单位宜根据行业特征、信息化发展规划、项目实际需求和项目管理特点搭建 BIM 协同设计平台。4.3.2协同设计平台应为项目相关方提供统一的工作环境,支持全生命期各设计阶段、各专业的BIM 协同设计应用,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2应具有模型及信息的可集成性、可传递性和权限分配性;3应支持图纸模型校审,校审流程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4应具有数据成果归档功能,并保证数据的安全。4.

17、3.3协同设计平台宜支持模型数据轻量化,能够基于轻量化模型进行多专业模型合并、在线漫游查看、图纸模型联动定位、构件检索、构件属性查看、模型剖切、测量、批注等应用。4.3.4协同设计平台宜支持数据统计分析。4.3.5协同设计平台宜支持协同设计基础资源和规范规则的管理及应用。4.3.6协同设计平台宜支持移动设备终端应用。4.4构件资源库构件资源库64.4.1BIM 设计应用宜统一规范构件资源库,构件资源库应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4.4.2构件资源库应对构件的命名规则、使用权限、分类方法、数据格式、属性信息、版本及存储方式等进行管理,并能方便调用标准化构件。4.4.3构件资源库中的构件信息应完整、规范

18、、可用,其构件模型细度宜具有扩展性,能进行后续信息传递,可实现 BIM 知识资源共享和数据复用。75模型要求模型要求5.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1.1设计模型应由各设计阶段不同专业的子模型构成。5.1.2子模型应根据各设计阶段不同专业和任务需求创建,子模型应包含满足各专业设计任务及应用需求的基本信息,并根据项目进展逐步深化。5.1.3在设计阶段创建的信息模型,宜采用正向设计方式。5.1.4设计模型应根据设计信息将模型单元进行系统分类,合理地确定各阶段的创建范围、模型细度和成果的组织,系统分类模型组织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其模型细度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C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

19、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 的要求。5.1.5模型数据存储宜采用通用标准数据格式,也可以采用约定的格式,宜符合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5.2模型创建模型创建5.2.1模型创建前,应根据工程项目各阶段不同专业和任务要求,对模型及子模型的结构体系、类型和数量进行整体规划。5.2.2项目相关方宜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BIM 软件,创建相应阶段和相关专业的子模型。5.2.3模型创建宜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原点和度量单位。当采用不同建模软件或自定义坐标系时,应通过坐标转换实现模型整合。5.2.4模型创建应具有统一的模型元素命名规则和颜色规则。模型元素信息的分类和

20、编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的要求,颜色配置标准宜采用本标准附录B 的要求。5.3模型细度模型细度5.3.1BIM设计应用应根据业主需要,制定统一的设计模型细度标准。模型细度标准与国家相关标准协调一致。5.3.2模型元素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模型构件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宜对应相同细度等级,且应满足不同设计阶段和各专业的应用要求,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C 的要求。5.3.3模型细度按不同设计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方案设计模型、初步设计模型、施工图设计模型,其名称和等级代号应符合表 5.3.3 的要求。表表 5.3.3模 型 细 度 等 级 划模 型 细 度

21、等 级 划 分分设计阶段等级名称简称8方案设计100 级细度Level of Development 100LOD 100初步设计200 级细度Level of Development 200LOD 200施工图设计300 级细度Level of Development 300LOD 3005.3.4设计模型应由子模型组合而成,子模型应按不同设计专业划分,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5.3.5模型构件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宜对应相同细度等级,也可根据工程实际选择不同细度等级。5.3.6在满足模型细度等级的前提下,可使用二维图纸、文档、图像、视频等扩展信息,完善设计模型的信息内

22、容。96协同设计协同设计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6.1.1BIM 设计宜采用协同工作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的管理模式,协同设计宜考虑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6.1.2创建设计模型以及内外部交换信息的过程宜在协同平台中进行。协同设计应包括建筑模型设计生产协同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协同。6.1.3设计方应制定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协同设计的工作流程宜包括交付流程和变更流程。6.1.4内部交换信息的协同宜采用基于同一数据源模型的实时协同设计方式。6.1.5外部交换信息的协同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或数据接口对接的方式。6.1.6对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跟踪、实施及维护宜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进行。6.1.7B

23、IM 协同设计宜采用协同平台完成数据的交换、审核和发布等,无协同平台可采用传统工具结合配套协同方式、流程完成 BIM 工作。6.2协同内容协同内容6.2.1设计方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按项目进度与设计深度提交 BIM 设计应用成果。6.2.2设计方按照 BIM 设计应用需求、周期和实施环境等要素制定协同标准的基本规则,规范生产活动。6.2.3BIM 协同内容宜涵盖协同工作的流程,其流程包含专业、任务及逻辑等。6.2.4协同过程中宜确定评审和决策的节点,以及宜满足文件及数据的存储、交换、更新、权限分级设定、共享和传输功能。6.2.5BIM设计应用项目负责人宜采用协同平台及时发布会审意见和会审后的BI

24、M设计应用成果。6.2.6设计方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及时更新会审修改后的设计模型。6.2.7应制定 BIM 设计数据安全管理规则,包括网络安全控制、数据的定期备份、数据使用权限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6.2.8BIM 协同设计宜定期汇总阶段性的 BIM 设计应用成果。6.3协同要求协同要求6.3.1协同设计组织架构应设置 BIM设计应用总协调人,承担建筑信息模型设计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并宜包含项目负责人、设计人、校对人、审核人、协同专职人员,还宜包括合约双方代表。6.3.2各专业应根据项目规模、模型组织方式、使用的 BIM 软件等因素,采用合理协同设计方式。106.3.3各专业应制定统一的存储与

25、管理标准,实现各专业共享 BIM 数据。6.3.4设计单位应定期组织设计模型各专业间审查,并应通过版本管理记录模型文件演变过程,保证设计模型的时效性、协同性、一致性、完整性。6.3.5协同设计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应满足数据安全的要求,宜采用高效的方法和介质进行专门的存储、传输、更新和维护。6.3.6BIM 设计应用实施过程宜设置协同设计平台负责人员,承担协同平台的实施和维护工作,其文件内容包括文件及数据的存储及备份、账户和权限管理、工作记录、参与协同工作方法的制定、协同规则的执行和监督等。117设计设计应应用用7.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7.1.1BIM 设计应用宜涵盖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

26、设计阶段,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设计。7.1.2BIM 设计应用通过协同提高各专业沟通效率,优化建筑设计,提升设计质量。7.1.3BIM 设计应用宜在项目实施前,明确各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内容,进行 BIM 设计应用的过程管理,确保模型的创建、应用和交付符合相关规定要求。7.1.4设计阶段各参与方对专业模型间的资料互提应设置提资要求及交互方式。7.1.5设计阶段的 BIM 应用宜结合设计成果交付要求,基于 BIM 设计应用形成设计归档文件。7.1.6设计阶段各专业模型应包含本专业主要技术指标及设计说明信息。7.1.7BIM 设计应用应基于最新版本模型成果,应用成果应

27、与其所需的模型版本一致。7.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7.2.1方案设计的 BIM 应用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设计方案、展现设计意图,并通过模拟分析对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进行成果输出。7.2.2BIM 应用在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基本应用参见表 7.2.2。表表 7.2.27.2.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BIMBIM 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应用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应用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基本应用方案设计根据设计条件,创建设计目标与设计环境的基本关系,提出空间构想、创意表达及结构形式等初步方案。建设条件分析方案模型构建场地分析与比选设计方案比选建筑性能模拟分析经济技术指标表7.2.3方案设计信

28、息模型应包含场地模型及建筑单体模型。7.2.4方案设计信息模型应满足辅助方案报批和审批的应用要求,并为后续设计及审批提供符合规定的基础数据和指导性依据。7.2.5基于 BIM 的方案设计应交付最终方案的设计图纸、方案文本以及方案设计信息模型。7.3初步设计初步设计127.3.1初步设计的 BIM 应用应在方案设计信息模型基础上,分别进行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进一步设计,创建各专业的初步设计信息模型,优化建筑功能布局,完成主要的专业间配合,协调专业设备间的空间关系。7.3.2BIM 应用在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基本应用参见表 7.3.2。表表 7.3.27.3.2初步设

29、计初步设计 BIMBIM 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应用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应用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基本应用初步设计对方案设计进行深化,拟定设计标准和重大技术问题,详细研究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深化各专业设计模型,并合理地确定技术经济指标和投资概算。各专业模型构建建筑结构平面、立面、剖面检查三维管线综合及碰撞检查经济技术指标表工程量统计7.3.3基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初步设计信息模型,深化各专业设计内容和信息。7.3.4基于设计模型在设备管线交叉复杂处对主要干管进行局部的综合排布优化和净高分析。7.3.5基于初步设计信息模型深化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工程量计算。7.3.6基于 BIM 的初步设计

30、应交付各专业的初步设计报告、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工程概算书、碰撞检测报告以及初步设计信息模型。7.4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7.4.1施工图设计的 BIM 应用宜对初步设计信息模型进行深化和优化,通过多专业的 BIM 协同设计消除专业间的冲突碰撞,绘制全套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7.4.2BIM 应用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基本应用参见表 7.4.2。表表 7.4.27.4.2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 BIMBIM 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应用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应用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基本应用施工图设计根据施工要求和规范,对初步设计进行深化,包含构件的技术措施、构造做法、材料选用等。并基于设计

31、模型进行专业技术交底、净空优化、碰撞检测及管线综合、工程算量及预算编制、辅助施工图审查和审批。各专业模型构建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虚拟仿真漫游辅助施工图设计经济技术指标表13工程量分析统计全套施工图纸7.4.3宜在初步设计信息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和相关信息等方式深化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并进行全专业模型整合。7.4.4基于各专业设计模型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合理排布各专业的设备、管线,并通过碰撞检测对管线综合成果进行验证。7.4.5基于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和相关软件,进行相应工程量统计和计算。7.4.6基于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生成必要的三维表达图纸,其三维表达应包括:1设计成果

32、中的主要的平、立、剖图纸宜由设计模型生成;2设计成果中的复杂节点或建筑做法宜增加三维透视图辅助表现设计意图;3设计成果中的建筑专业各楼层平、立、剖面图宜增加三维透视图辅助表达各功能空间关系;4设计成果宜增加整体三维透视图辅助表达建筑外观及与周边关系;5重要空间(机房、卫生间、管井、公共走廊、门厅等)宜增加三维透视图辅助表达各功能空间关系。7.4.7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应满足辅助图纸审查和审批的应用要求,并能满足后续施工应用要求。7.4.8交付的施工图纸应与各专业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一致,满足准确性和合规性要求。7.4.9基于 BIM 的施工图设计应交付全套各专业施工图纸、项目概算工程量、各专业碰撞

33、及净高分析文件(宜参考附录 D)、机电(包含暖通空调专业、给排水专业以及电气专业)管线综合图、设计成果移交表以及全套各专业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7.5 专项设计专项设计7.5.1专项设计的 BIM 应用应在相应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基础上,根据各专项设计的需求,创建各专项设计信息模型;并基于专项设计信息模型进行建筑性能分析、装配式专项设计、室内装饰深化设计等。7.5.2BIM 在建筑性能模拟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日照、通风、采光、能耗、消防疏散、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模拟分析,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模拟分析模型宜基于设计模型进行,可作必要的简化或调整;2与模拟分析相关的基础模型数据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设置;3与模拟

34、分析相关的基本地理信息、气候数据应根据实际地点进行设置。7.5.3BIM在装配式专项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模型检查、深化图生成、预制构件及部品的统计、预制率统计、装配率统计,以及对预制构件、部件部品等的运输、存放、安装等过程模拟分析,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41软件宜采用开发的交换格式进行数据交换,满足不同阶段专业应用需求;2可根据不同专业选择相适应的深化设计BIM软件,宜具备预制构件建模、预制构件计算分析、深化设计与拆分、节点与预埋件设计、深化图生成、与厂家真实设备对应的构件资源库;3各应用方在预制构件模型的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竣工验收与交付等各阶段应建立统一的编码与规则。7.5.4BIM

35、 在室内装饰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基于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补充室内装饰构件,形成室内装饰深化设计信息模型,表达室内装饰设计效果。室内装饰深化设计信息模型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区分主体模型构件与室内装饰构件;2室内装饰构件应避免与设备、机电管线等模型元素发生碰撞;3实现室内装饰工程量的分项统计。158交付要求交付要求8.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8.1.1交付成果宜按设计各阶段模型标准交付,并应便于归档保存、保证数据安全、成果信息准确及完整。8.1.2交付成果以通用的数据格式或各方商定的数据格式传递模型信息。8.1.3交付成果宜包括设计模型、设计图纸、信息表格及相关文档等,不同表达方式间的数据、信息应一致。8

36、.1.4交付成果在提交前,交付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超越使用需求的冗余信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8.1.5交付成果中的模型应具有唯一性、结构性、完整性、拓展性、开放性等特点。8.2交付成果交付成果8.2.1交付成果中的模型细度应符合现行政策及标准的要求,同时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项目模型设计细度要求。8.2.2交付成果中的设计图纸和信息表格等宜由设计模型及数据生成。8.2.3合同中应规定 BIM 交付成果的交付内容、交付格式、交付标准及相关的知识产权等内容。8.2.4交付成果应满足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审批、管理以及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要求。8.3验收移交验收移交8.3.1交付成果验收移交应遵循合同相关约定,

37、特殊情况由移交双方协商确定。8.3.2交付成果的验收应审核模型完整性、模型细度及信息一致性。8.3.3交付成果验收移交应提交验收成果清单,经合同双方确认后方可移交。BIM 成果移交表模板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E 的规定。8.4归档要求归档要求8.4.1交付成果应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单位不同阶段数字化归档要求。8.4.2交付成果宜考虑后期运维的需求,保证设计模型数据的延续性。8.4.3交付成果宜满足 CIM 基础平台业务系统的要求。16附录附录 A 模型组织模型组织推荐推荐表表表 A.0.1 建筑结构专业系统模型组织表一级系统二级系统建筑外围护系统墙体建筑柱结构柱幕墙外门外窗屋面装饰构件设备孔洞.其他建

38、筑构件系统楼面地面地下外围护系统地下外围护柱地基基础楼梯内墙柱梁内门内窗室内装修设备孔洞设备运输.17表 A.0.2 给排水专业系统模型组织表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三级系统给排水系统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热水系统直饮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废水系统雨水系统.中水系统中水处理系统中水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水景循环水系统游泳池循环水系统.消防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雨淋自动喷淋系统防火幕冷却防火水幕(开式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消防器材.18表 A.0.3 暖通空调专业系统模型组织表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三级系统暖通空调

39、系统供暖系统热源系统散热器供暖系统热水辐射供暖系统电热供暖系统户式燃气炉、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通风系统机械排风系统机械送风系统事故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排油烟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源系统全空气调节系统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多联式空调系统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除尘与有害气体净化系统除尘系统气体净化系统抑尘及真空清扫系统.19表 A.0.4 电气专业系统模型组织表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三级系统电气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源高压供配电系统低压供配电系统10(6)kv 电力继电保护电气测量自备应急电源系统变配电室机房要求.照明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气照明配电系统电气照明控制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

40、疏散指示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特殊场所接地安全防护.20表 A.0.5 智能化系统模型组织表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三级系统智能化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专业业务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信息(平台)系统集成信息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火门

41、监控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急联动系统信息中心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21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三级系统消防、安防监控中心机房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应急指挥中心机房弱电间(电信间).22附录附录 B 模型颜色配置模型颜色配置推荐推荐表表表 B.0.1 建筑模型颜色专业类型构件名称颜色(RGB)建筑公共区装修层217,217,190防静电架空地板196,225,225水泥砂浆地面255,221,187天花板0,255,255卫浴装置255,0,255门0,255,255幕墙0,127,

42、0家具系统128,128,128栏杆扶手0,0,0植物76,153,0楼板0,0,0楼梯255,255,0窗0,255,255150,150,150表 B.0.2 结构模型颜色专业类型构件名称颜色(RGB)结构钢筋混凝土墙225,225,225砌块墙225,225,225防火墙225,225,225225,225,225结构板200,200,200结构柱175,175,175构造柱175,175,175175,175,175梁150,150,150150,150,150表 B.0.3 机电管线颜色23专业类型构件名称颜色(RGB)给排水消火栓管250,0,0喷淋管185,5,10气体灭火255

43、,0,0给水管155,50,250热供水管250,130,190热回水管250,195,225污水管125,55,0压力污水管180,75,0废水管250,130,55雨水管0,255,255直饮水150,255,150中水管255,255,0给水0,0,255污水127,0,0雨水95,73,33暖通空调送风管0,255,255排风管150,115,0排烟管150,115,0回风管255,225,125新风管155,155,255空调冷水供205,155,255空调冷水回205,155,255空调冷却水供160,70,255空调冷却水回160,70,255空调冷凝水0,0,255空调冷媒15

44、5,200,230电气强电桥架、线槽0,120,10电气线管185,230,250弱电桥架0,200,25消防线管、线槽175,200,60户表桥架、线槽100,50,155高压电缆桥架、线槽205,205,155电力255,0,0通信光纤0,255,0注:机电专业包含暖通空调专业、给排水专业以及电气专业。24附录附录 C 各专业各专业模型模型细度细度表表表 C.0.1建筑模型细度模型类型模型信息模型细度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LOD100LOD200LOD300场地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场地内保留建筑物(构筑物)简要几何体量(层数、平面形状等)及定位信息,用地周边规划道路,水体、绿化景观,

45、现有市政设施(包括工程管线、铁路、高压线等)简要几何体量及定位信息等建筑单体布局,排水沟设计,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布置,入口广场、停车场,护坡、挡墙设计标高和坡度等道路设计(道路定位、标高、横断面、横坡纵坡坡度等方面),与市政管线的关系建设用地面积等规划相关数据区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因素(日照影响、噪声污染等)建筑用地面积、基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率、容积率、停车位等经济技术指标,建筑日照、场地填挖方情况及预算道路材料及构造层次房间主要房间及有特殊要求房间家具布置,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设置,防火、防烟分区设置,设备房间尺寸及定位等信息特殊房间工艺要求,防水、防火、隔音性能,

46、设备房间功能、流线、人数、疏散门方向等房间名称、面积等建筑内外墙内外墙、承重墙、非承重墙等类型,墙体厚度及定位信息空间及面积信息材质信息、保温、防火属性信息、承重信息建筑柱柱子的尺寸定位信息承重信息等门/窗门窗洞口的定位信息外门、外窗、内门、内窗、天窗、防火门、防火窗等材质开启方式等屋顶屋面形式(平屋面、坡屋面、异形屋面),坡屋面坡度、主要屋面构件尺寸及标高等屋面排水方式,防水保温性能楼/地面楼地面面层厚度,楼地面标高与建筑层高关系(如降板、升板等)楼面地面防水隔声、楼地面材料幕墙幕墙材料选型,与主体结构的关系,幕墙划分方式幕墙安全性能、保温、隔热等性能楼梯/坡道楼梯尺寸(梯段、踏步等详细尺寸

47、)、坡道尺寸及定位信息,电扶梯类型、电梯井尺寸及定位信息楼梯和坡道材料、用途及电扶梯用途、选型,电梯编号、行程高度电梯建筑构件确定构件尺寸及位置建筑构建材料信息阳台、露台阳台、露台尺寸及定位信息面积信息、防水等信息消防水池水池容积及定位信息防水材质信息设备安装孔洞洞口尺寸及定位信息功能信息材质信息25各类设备基础设备基础位置及承载信息材质信息、功能信息地下防水构造防水层位置、做法防水材料信息管井及附属构筑物管井及附属构筑物具体尺寸及定位信息功能信息材质信息停车位车位定位信息车位编号注:“”表示应表达的内容,“”表示宜表达的内容,“”表示可不具备内容。26表 C.0.2结构模型细度模型类型模型信

48、息模型细度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LOD100LOD200LOD300结构基本信息特殊构件结构荷载计算分析及钢筋排布位置荷载设计参数、钢筋名称、类型、规格、强度等级基础基本尺寸、定位位置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墙基本尺寸、定位位置类型、设计参数、墙体厚度、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柱基本尺寸、定位位置类型、设计参数、材料信息、编号钢筋混凝土梁基本尺寸、定位位置类型、设计参数、材料信息、编号钢筋混凝土板基本尺寸、定位位置类型、设计参数,板厚度信息、编号钢构件基本尺寸、定位位置材料信息、编号预留洞口(300)预留孔洞详细尺寸、截面形式、定位位置材料信息、编号注:“”表示应表达的内容,“”表示宜表达的内容,“”表示可不

49、具备内容。27表 C.0.3给排水模型细度模型类型模型信息模型细度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LOD100LOD200LOD300供水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规格型号、扬程、功率、流量信息加热储热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主要参数排水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规格型号、扬程、功率、流量信息冷却塔形状、尺寸、位置规格型号、功率、信息消防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设备名称、型号、编号、设备主要扬程、功率、流量参数等信息管道管件形状、尺寸、位置管道类别、材质信息注:“”表示应表达的内容,“”表示宜表达的内容,“”表示可不具备内容。28表 C.0.4暖通空调模型细度模型类型模型信息模型细度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LO

50、D100LOD200LOD300冷热源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主要参数水系统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主要参数供暖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主要参数通风、除尘及防排烟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主要参数空气调节设备形状、尺寸、位置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主要参数管道管件形状、尺寸、位置管道类别、材质信息注:“”表示应表达的内容,“”表示宜表达的内容,“”表示可不具备内容。29表 C.0.5电气模型细度注:“”表示应表达的内容,“”表示宜表达的内容,“”表示可不具备内容。模型类型模型单元模型细度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LOD100LOD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图纸/模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