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08∕T 42-2023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au****99 文档编号:34942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5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08∕T 42-2023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5108∕T 42-2023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5108∕T 42-2023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5108∕T 42-2023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5108∕T 42-2023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38 DB5108 四 川 省(广 元 市)地 方 标 准 DB5108/T422023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2023-04 10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08/T42202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栽培环境.2 5 苓场选择.2 6 种植技术.2 7 种植管理.5 8 采收.5 9 苓场清理.6 附录 A(资料性)茯苓林下种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7 DB5108/T42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2、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元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广元市佳华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广元市林木种苗管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柳、商友剑、孟瑜、邓磊、何成相、周修涛、黄攀、李霖海、商婕、李欣鑫 DB5108/T422023 1 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林下种植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苓场选择、种植技术、种植管理、采收和苓场清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元市茯苓林下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3.2 苓场 种植茯苓的场地。3.3 剔枝留梢 处理茯苓培养料的一种方法。在晴天,将选好的松树砍倒后,立即剔去较大树枝,仅保留树顶部分小枝及树叶。3.4 削皮留筋 处理茯苓培养料的一种方法。将剔枝留梢的松树,由树顶向下纵

4、向削去树皮,削皮宽度约5cm,削至木质部,削皮之间间隔约5cm。3.5 上引 段木接种后,菌种上的菌丝向外蔓延生长至段木上的现象。3.6 种植槽 DB5108/T422023 2 人工或机械在苓场内挖出的放置段木以生产茯苓的沟槽。4 栽培环境 海拔高度500m1200m。空气环境质量符合GB 3095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要求,pH值5.56.5。水源质量符合GB 5084要求。5 苓场选择 选择向阳、排水良好、无白蚁滋生、无松材线虫的3年内未种植过茯苓的松林地,林地坡度30。6 种植技术 6.1 种植前准备 6.1.1 苓场准备 冬季至早春,将苓场内胸径10cm20cm的松树

5、砍倒备用,对苓场进行翻耕,清理苓场内的杂草、树根和石块等杂物。6.1.2 培养料准备 6.1.2.1 树种选择 以马尾松为主的松属(Pinus Linn)植物。6.1.2.2 准备时间 当年10月至次年1月。6.1.2.3 培养料处理 将准备的胸径10cm20cm松树剔枝留梢、削皮留筋后,锯成长120cm的小段,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垛的顶部覆薄膜遮盖,四周开排水沟,沟旁施撒石灰粉。经3个月至4个月,待段木晒干至出现裂口、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使用。6.1.3 菌种准备 选择适宜广元种植的优质高产茯苓栽培种。菌袋完整无破损,肉眼观测无绿色、黑色或棕色霉菌,手握感觉坚实、

6、无松散;菌丝洁白致密,生长均匀,布满菌袋内;菌龄20d60d。6.2 种植 6.2.1 种植时间 3月下旬至5月下旬的晴天或阴天。6.2.2 种植方法 6.2.2.1 挖种植槽 DB5108/T422023 3 人工或机械顺坡纵向挖种植槽,种植槽底部呈一侧高一侧低形态,左右高差10cm20cm,单个种植槽长100cm(垂直坡向)、宽50cm(顺坡向)、深20cm,种植槽间距15cm30cm,视地形顺坡挖排水沟,排水沟要低于菌种置放位置。挖出的种植槽应与图1和图2相符合。图1 种植槽横截面示意图 图2 种植槽纵截面示意图 6.2.2.2 放段木 先将准备好的120cm长的段木锯成60cm长,然后

7、将60cm长的段木新截面朝向种植槽底较高一侧,分两层摆放成“品”字形,粗的放底层,段木“削皮留筋”部位靠紧,周围用土固定。每槽放段木15kg20kg。摆放好的段木应与图3和图4相符合。DB5108/T422023 4 图3 段木摆放横截面示意图 图4 段木摆放纵截面示意图 6.2.2.3 接种 用灭菌后的美工刀横着从中间切断菌种(不揭去菌种袋),将暴露部分菌种紧紧贴放在段木的新截面,平均每7.5kg段木接菌种400g,菌种贴放好后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包裹接种端,包裹长度为遮盖接种端段木10cm。菌种切断方法见图5,菌种贴放方法见图6。图5 菌种切断示意图 DB5108/T422023 5 图6 菌

8、种贴放示意图 6.2.2.4 覆土开沟 接种后立即覆土,覆土厚度15cm20cm,呈龟背状。顺坡在种植槽两侧开挖排水沟,沟深为低于种植槽底10cm20cm。7 种植管理 7.1 补种 接种后3d7d随机抽查各种植槽菌种上引情况,若发现死菌和不上引的种植槽,间隔7d再检查一次,再次检查仍然不见茯苓菌丝,则及时换种。7.2 排水 随时检查清挖排水沟,6月下旬至9月下旬主汛期间每天查看,保持苓场排水通畅,防止积水。7.3 培土 随时检查苓场,对露出地面的段木和龟裂土壤及时培土。7.4 除草 及时人工除去种植槽上的杂草,除草时勿伤到段木和茯苓。7.5 病虫害防治 茯苓林下种植过程中,主要受木霉、根霉和

9、曲霉等杂菌及白蚁的危害。提倡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治杂菌和白蚁,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学防治需符合GB/T 8321要求。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8 采收 8.1 茯苓成熟标志 DB5108/T422023 6 当年11月12月,苓场不再出现新的龟裂纹;段木由淡黄色变为黄褐色,材质呈腐朽状;茯苓菌核外皮颜色变深,由淡棕色变为褐色。8.2 采收时间 当年11月12月的晴天或阴天采收。8.3 采收方法 挖开槽面土壤,敲击段木使菌核松脱,取出,注意勿漏取茯苓、勿挖伤茯苓。8.4 采后处理 茯苓采收后,用清洁、干燥、无污染、无异味的包装物和运输工具,及时送至专业工厂进行发汗、清洗、剥皮和切制等

10、加工处理。9 苓场清理 茯苓采收后,及时进行苓场清理。栽培后的段木废料就地回填,菌袋等废弃物搬离苓场。DB5108/T422023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茯苓林下种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1 茯苓林下种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 防治方法 杂菌 木霉、根霉、曲霉、毛霉和青霉等杂菌危害培养料、茯苓菌丝体和菌核。1.使用不带杂菌的新鲜培养料;2.严格菌种选择,禁用带有杂菌的菌种;3.接种时,对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等做好消毒灭菌工作;4.防止苓场积水;5.一旦发现杂菌,及时清除被杂菌污染的菌种、培养料和菌核等。白蚁 危害培养料。1.严格苓场选择,选无白蚁滋生的林地;2.使用不带白蚁的新鲜培养料;3.苓场周围挖深沟,内撒白蚁驱避剂,如吡虫啉、联苯菊酯;4.使用安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用农药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5.茯苓成熟后及时采收并清理苓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