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3055-2023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pdf

上传人:pu****in 文档编号:34869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0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3055-2023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51∕T 3055-2023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51∕T 3055-2023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51∕T 3055-2023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51∕T 3055-2023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 CCS A 16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30552023 DB51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 2023-04-28 发布 2023-06-01 实施 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51/T 3055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2 全面性原则.2 4.1 适用性原则.2 4.2 规范性原则.2 4.3 地方特色性原则.2 4.45 评估定级程序.2 基本程序.2 5.1 前期准备.3 5.2 机构自评.3 5.3 实施评估.3 5.4 评估结果运用.3 5.56 指标

2、体系.3 一般要求.3 6.1 必备条件.3 6.2 基础指标.3 6.3 提高指标.4 6.47 等级划分.4 附录A (资料性)四川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6 参考文献.8 DB51/T 305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文化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骑铧、唐健春、熊强、冯砚、洪宇、邓华南、邢飞。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

3、/T 30552023 1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的必备条件、保障条件、业务建设、公众满意度、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创新实践、示范表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设置在四川省辖区内的乡(民族乡)、镇、街道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评估定级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2940-2016 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 建标 160-2012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3 术语

4、和定义 GB/T 32940-2016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公共文化服务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来源:GB/T 32940-2016,定义3.8,有修改 3.2 乡镇综合文化站 township cultural station 县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提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康等设施与服务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来源:GB/T 32940-2016,定

5、义3.1,有修改 3.3 评估定级 evaluation and grading 对特定机构设施和服务的建设、效益、效率、利用率和相关性的评价过程。3.4 群众文化 mass culture 以公民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等为主要内容,以满足公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会性文化。来源:GB/T 32940-2016,定义3.2 DB51/T 30552023 2 4 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 4.1 遵循全面覆盖的原则,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服务项目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适用性原则 4.2 遵循

6、符合实际需求和操作要求的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差异化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规范性原则 4.3 遵循符合评估指标和规范要求的原则,确保评估过程和结果具有规范性和可比性。地方特色性原则 4.4 遵循乡镇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的原则,体现我省不同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特色亮点,同时考虑地方标准的推广和使用范围,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5 评估定级程序 基本程序 5.1 评估定级包括前期准备、机构自评、实施评估、评估结果运用四个阶段。还应建立健全绩效跟踪评价制度,对文化站服务质量和绩效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文化站的服

7、务质量和水平。评估定级基本程序如图 1 所示。图 1 评估定级基本程序 DB51/T 30552023 3 前期准备 5.2 前期准备主要工作包括:确定评估对象、成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收集评估基础资料、形成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评估相关文本等。机构自评 5.3 评估机构根据自评报告范本,编写并提交自评报告,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文件资料。实施评估 5.4 实施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收集基础资料、审核基础资料、实地抽检、综合分析评估等。评估结果运用 5.5 评估结果运用阶段主要开展评估结果反馈、问题整改以及评估结果运用三方面的内容 6 指标体系 一般要求 6.1 6.1.1 依据必备条件、基础

8、指标、提高指标 3 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6.1.2 指标体系可用于对特定行政区域文化站事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也可用于对特定行政区域文化站设施和服务保障水平在不同时间段的纵向比较,或对不同行政区域文化站事业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必备条件 6.2 乡镇综合文化站应符合下列必备条件: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连续两年内无重大安全和责任事故;配备从事文化站管理运行的工作人员(含专/兼职);文化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筑面积规模符合建标 16

9、0-2012 的规定;设置有可常态化使用的室外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藏书量按照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规定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中读书看报的服务标准执行;提供免费 wifi 全覆盖;纳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分馆设立。基础指标 6.3 6.3.1 保障条件 6.3.1.1 在主体建筑外立面设立醒目的单位标识标牌;6.3.1.2 设置多功能活动室、培训教室、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等活动空间情况;DB51/T 30552023 4 6.3.1.3 配备文化、广播、体育等器材;6.3.1.4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6.3.1.5 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6.3.1.6

10、 文化站从业人员每年参加线上或线下文旅公共服务相关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情况;6.3.1.7 组织、辅导有业余文体团队;6.3.1.8 有注册文化和旅游志愿者;6.3.1.9 落实文化站免费开放所需资金情况;6.3.1.10 设有专项文化活动经费。6.3.2 业务建设 6.3.2.1 文化站室内文体等场馆每周开放时间是否依据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导则中关于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频次服务时间执行;6.3.2.2 利用站内设施开展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情况;6.3.2.3 是否公示开放内容;6.3.2.4 每年举办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面向全乡、镇、街道群众,内容为

11、综合性的活动)情况;6.3.2.5 每年举办体育赛事、传统节庆、志愿服务等单项性文体活动情况;6.3.2.6 每年对辖区内村(社区)文化室组织开展辅导工作情况;6.3.2.7 开展广播电视服务工作情况。6.3.3 公众满意度 评估期间应开展公众满意度评价工作,对回收意见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改进服务。提高指标 6.4 6.4.1 品牌化特色化建设 6.4.1.1 组织参与并获得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称号、命名活动等情况;6.4.1.2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情况。6.4.2 创新实践 6.4.2.1 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工作情况;6.4.2.2 开展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

12、发展工作情况;6.4.2.3 文化站创新功能拓展情况;6.4.2.4 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情况。6.4.3 示范表彰 6.4.3.1 被列为各类考察点、教学点。包括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会议考察点,或者接待各级参观团体(含现场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参观点位等)情况;6.4.3.2 本站及培养辅导的作者、演员,创作、演出的作品(节目)获得县级以上,并由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表彰、奖励或在刊物发表、展览展示等情况。7 等级划分 DB51/T 30552023 5 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表见附录 A。7.1 不符合必备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参加评估定级。7.2 根据乡镇综合文化

13、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表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分为一7.3 级、二级、三级。一级最高,依次降低。DB51/T 30552023 6 A A 附录A (资料性)四川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 四川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表见表A.1,包含必备条件、基础指标、提高指标3个大项,共计34个小项;基础指标包含保障条件、业务建设、公众满意度共3个分项,提高指标包含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创新实践、示范表彰共3个分项。表A.1 四川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表 序号序号 分项分项指标指标 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1 1 必备条件必备条件 1.1 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1.2 连续两年内无重大安全和责任事故。1.3 应配备从事文化站管理运行的工作人员不少于 2 人(含专/兼职)。1.4 文化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1.5 文化站建筑面积规模应按照建标 160-2012 规定的文化站建筑面积控制指标执行。以服务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服务人口 5 万人以上建筑面积不少于 800、服务人口 3 万5 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 500、服务人口 1 万3 万人或 1 万人以下建筑面积不少于 300。文化站建筑面积可包含乡镇(街道)直管的分站服务点(教学点)。1

15、.6 文化站应按照“合理布局、就近便捷、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置有可常态化使用的室外文化活动广场,广场可在辖区内与文化站分离、多处设置。面积累计不低于 1000(自然条件受限制的地方面积累计不低于 500)。1.7 文化站图书室藏书量应按照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规定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中读书看报的服务标准执行。文化站图书室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 1600 册(含数字图书资源)。图书数量可包含辖区内统筹管理的文化院坝、农家书屋的图书数量。1.8 应提供免费 wifi 全覆盖。1.9 文化站应纳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分馆设立。2 2 基础指标基础指标 2.12.1 保障条件保

16、障条件 2.1.1 阵地建设 是否在主体建筑外立面设立醒目的单位标识标牌。2.1.2 是否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培训教室、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3 类活动空间。2.1.3 是否配备文化、广播、体育 3 类器材(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类:灯光、音响、阅览、展览、培训等;广播类:提供广播节目和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的设备;体育类:篮球架、乒乓球台、羽毛球网柱、室外健身路径等)。2.1.4 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和应急演练,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2.1.5 队伍建设 应配备专职人员不少于 1 人。2.1.6

17、 从业人员每年参加线上或线下文旅公共服务相关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应不少于 5 天。2.1.7 应组织、辅导业余文体团队不少于 3 支。2.1.8 应有注册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不少于 2 名(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注册)。2.1.9 经费投入 按照补助标准及相应的资金分担比例足额落实文化站免费开放所需资金。每年免费开放经费应不少于 5 万元。2.1.10 应设有专项文化活动经费。DB51/T 30552023 7 表A.1 四川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体系表(续)2.22.2 业务建设业务建设 2.2.1 免费开放 文化站室内文体等场馆每周开放时间应按照 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公

18、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导则 中关于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频次服务时间执行。室内文体等场馆每周对公众开放提供服务的时间应不少于 28 小时。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根据工作需要和群众预约情况适时开放。2.2.2 应利用站内设施开展:讲座培训、图书借阅、数字化服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电影放映、体育锻炼、提供排练场地等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不少于 3 项。2.2.3 应公示开放内容:项目、时间、地点、组织者等,确保公示信息准确详实,方便群众参与。2.2.4 站办活动 应每年举办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面向全乡、镇、街道群众,内容为综合性的活动)不少于 1次。2.2.5 应每年举办单项性文体活动不少

19、于 8 次,其中体育赛事不少于 2 次、传统节庆活动不少于 2 次、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 2 次。(单项性文体活动不含展览、培训、读书、非遗展示、共享工程活动)。2.2.6 应每年指导、辅导辖区内村(社区)文化室所占比例不少于 60%;为辖区内文化骨干(文体团队)举办文体培训不少于 2 次;工作人员每年深入村(社区)培训、辅导、调研时间人均不低于 20天。2.2.7 应开展广播电视服务工作。2.32.3 公众满意公众满意度度 评估期间应发放公众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不少于 100 份,对回收意见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改进服务。3 3 提高指标提高指标 3.13.1 品牌化特品牌化特色化建设色化建设

20、3.1.1 称号、命名 组织参与并获得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称号、命名活动等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推荐活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冠军称号”“文旅能人”等。3.1.2 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文化院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及展示场所、廉政文化阵地、数字体验等。3.23.2 创新实践创新实践 3.2.1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工作情况。3.2.2 文旅融合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积极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

21、组织开展包括但不限于文艺展演进景区、游客咨询、志愿服务等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情况。3.2.3 创新功能拓展 包括但不限于拓展旅游、电商、科普、就业辅导、心理咨询、社区养老等功能情况。3.2.4 社会力量参与 通过政府委托运营整体场馆或部分项目等形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情况。3.33.3 示范表彰示范表彰 3.3.1 近 3 年来被列为各类考察点、教学点。包括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会议考察点,或者接待各级参观团体(含现场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参观点位等)情况。3.3.2 近 3 年来本站及培养辅导的作者、演员,创作、演出的作品(节目)获得县级以上,并由行业主管部门认

22、可的表彰、奖励或在刊物发表、展览展示等情况。DB51/T 30552023 8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2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3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4 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5 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导则 6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7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8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公共发202121号)9“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旅公共发202164号)10关于印发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690号)11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川文旅发202171号)12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川文旅发20216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