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夺冠之路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465296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68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夺冠之路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夺冠之路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夺冠之路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夺冠之路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夺冠之路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 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第1页 福建省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2.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鉴赏评价是古代诗文阅读一个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在识记、了解和分析综合基础上,对所给古代诗文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示技巧进行赏析。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是诗歌阅读中重点与难点。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福建卷诗歌鉴赏题较多地侧重于语言和表示技巧考查,考点设置都在两个以上,分值均为6分,题型基本上没什么改变,难易也比较适中,保持了相正确稳定

2、性,有利于考生发挥。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依然要遵照考试纲领和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不停积累中国古代诗歌知识及古代诗歌鉴赏方法,重视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以不变应万变。第3页 (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第4页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最关键一个字是_。踏踏 第5页 本题重点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能力。要求结合全诗,把握题目与内容关系,找出诗中能够揭示“访隐者”词语。从全诗来看,主要写自己访隐者过程,但遍观全诗,会发觉其重点描写是隐者所居住环境,偏僻而幽静,生活闲适与隐逸

3、。由此可推知,首句“踏”字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一特点。若答成其它字,是对诗歌了解不到位,对词语表现力不敏感。第6页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形象。【答答案案】经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清扫、无人造访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情怀。(意思对即可)第7页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意境来分析鉴赏。第8页 (全国纲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第9页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4、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第10页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答答案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经过素蝶和周围事物关系、对不一样情况反应来描写。第11页 此诗在形式上采取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情况,同时利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方法将蝴蝶飞舞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伴随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剖析原诗详细描述活动,归纳概括怎样

5、描写即可。第12页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答答案案】这首诗经过对素蝶活动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悲欢、沉浮,最终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依恋和向往。采取了托物言志手法。第13页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了解与表现手法赏析。结合注解“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和主旨句“嘉树欲相依”可看出作者用托物言志手法。然后依题干回答即可。第14页 从考试说明诗歌鉴赏第一个考点来看,诗歌鉴赏大致能够分为分析意境型、分析形象型、分析语言型、分析炼字型、分析技巧型、对比鉴赏型。下面分别就不一样类别题型提问方式、提问变体、答题分析及答题模式进行分析。一、鉴赏诗歌形象、语言

6、、表示技巧分类答题指导一、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示技巧分类答题指导第15页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请从“情”和“景”角度对诗歌作出赏析。请分析该诗写景妙处。2解答分析:这是一个最常见题型。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意象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情感,抓住物与志“契合点”。第16页 3答题模式:指明该诗展现了一个怎样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或诗中“景”与“情”存在什么样关系);找出诗中物象、意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用一句简练语句点明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7、;表示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或给人以什么样启迪和思索。第17页 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奔走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第18页此诗描绘了怎样景物?表示了诗人怎样感情?请简明分析。【答答题题分分析析】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初春景象。(第一步)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第二步)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景图。(第三步)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心境。(第四步)第19页 (二)分析

8、形象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刻画(塑造)了什么样形象?提问变体:利用什么手法刻画形象?形象详细特征是什么?诗人为何要塑造这个形象?2答题分析: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三点。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概括描述形象特征。展示形象意义。分析景物形象要经过分析诗歌中意象来分析诗人所要表示思想感情;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描绘中第20页寄寓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所以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物象,也要分析诗中寄寓思想感情,可从形象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描写,体会作品主人翁鲜活形象,进而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3答题模式:第一步,回答塑造

9、什么样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特征;第三步,分析形象意义(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或蕴涵哲理等)。第21页 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简明分析这首词所塑造人物形象。第22页【答答题题分分析析】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抗金英雄形象。(第一步)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诗歌经过这一形象塑造,表示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壮志不已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感叹。(第三步)第23页 (三)分析

10、语言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语言格调。谈谈此诗语言艺术。2答题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琢磨个别字词利用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语言格调。3答题模式: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相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感情。第24页 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第25页【答答题题分分析析】全诗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第一步)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茫然,前两句平

11、和含蓄,情不外露。第三句承上句“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问,含说不尽殷切之意和关心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第二步)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离情又不外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第三步)这是一首送别诗,请简明分析该诗在语言方面特色。第26页 (四)分析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什么字?为何?提问变体:某字从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这首诗“诗眼”是什么?请找出来并作简明分析。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艺术效果。2答题分析:古人作诗考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字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

12、感来分析。第27页 3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最传神字是哪一个,分析该字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第二步,分析好原因或该字在诗句中含义及妙处;第三步,点出该字表示了什么感情或衬托了怎样意境。第28页 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离亭燕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第29页【注】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第30页【答答题题分分析析】“浸”有浸染之意。(第一步)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

13、天空好像被江水渗透景象。(第二步)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宏大开阔意境。(第三步)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妙处。第31页 (五)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表现手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请分析这首诗在构思上妙处。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2答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伎俩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惯用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分析。第32页 3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示了诗人怎样感情或旨意。第33页 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4、,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公元761年)。第34页【答答题题分分析析】这首诗景中含情。(第一步)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喜爱,以及对诗人亲昵。(第二步)全诗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喜悦和悠闲之情。(第三步)也能够了解为诗人经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感叹,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

15、很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神情。(言之成理即可)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对这首诗作简明赏析。第35页 (六)对比鉴赏型 1提问方式:这两首诗(词)一样写到某某方面东西,但所利用表示技巧(语言格调)却不一样,请加以详细分析。提问变体:两首诗(词)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各有何特色,请加以分析。2.解答分析:比较鉴赏是文学鉴赏中主要方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答题难度比单一文本阅读要大。考生应该在认真阅读文本基础上,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它们异同点,加以对比分析。第36页 3答题模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它们异同点;针对题目要求,选取答题点进行对比分析。关键是要分析“同”在哪里,“异”在何

16、处,分别采取了哪些手法,各自作用在哪里。第37页 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山歌无名氏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第38页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所以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第39页【答答题题分分析析】两首诗都是重复使用一个字词类迭修辞。(第一步)第一首通篇连用四个“几家”发问,而不作答,发人深省,有悠悠不尽情思。第二首有意在前三句中三次重复使用了“灯”字:“灯前”

17、,是描写白居易在夜晚读元稹诗;“灯残”,是暗示他一直读到大午夜,油灯已经快要熄灭了;“灭灯”,是写他“眼痛”不能再读,“心痛”不忍再读,即使灭灯不读,依然孤寂地坐在无边暗夜之中,苦苦思念着远方命运一样坎坷知己。(第二步)这两首不一样朝代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试作简明赏析。第40页 二、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二、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误区:1张冠李戴,答非所问。2以译代析,没有鉴赏。3笼而统之,以空对空。4筛选不全,漏答关键点。5望文生义,牵强附会。6抛开文本,乱箭齐发。第41页 下面以高考福建卷为例,分别对六个误区病因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

18、下列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沧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歌。第42页【参参考考答答题题】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久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1)诗人为何“厌听棹歌声”?第43页【参参考考答答题题】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请从“景”与“情”角度,赏析本诗颔联。第44页 病例1:(第一问回答)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病因分析:张冠李戴,答非所问。问题问是为何,回答时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厌听”原因,而非直

19、接套入表示情感句子。第45页 病例2:(第二问回答)微残云霞挂在天边,孤独大雁声声悲鸣,潮水上涨,一轮新月不知我心情,竟然已经升起,让人不由得心碎。病因分析:以译代析,没有鉴赏。题目要求赏析,其实是要考查表示技巧中情景交融这一知识点,回答时应该紧紧围绕融情于景技巧展开,分析融什么情于什么景,而不是单纯翻译。第46页 病例3:(第二问回答)作者用凄凉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孤独在外画面,抒发自己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因分析:笼而统之,以空对空。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详细分析,而不是随便套入一些术语来应付,答题内容显得很空洞。第47页 病例4:(第一问回答)诗人一人在外,放眼望去,处处一片寂寥

20、孤独,不由萌生思乡之念,所以厌听棹歌声。病因分析:筛选不全,漏答关键点。为何会触景生情?为何会思乡心切?这些都是因为对长久漂泊生活厌倦所致,所以主要原因和信息不能漏答。第48页 病例5:(第一问回答)冬天快要到了,大雁飞往南边,只剩下孤零零一只大雁在声声哀鸣,云将尽,夜晚又至,孤独诗人不知今晚借宿何方,心中烦闷,偏偏船工又唱起了歌,心中愈加烦闷,于是便愈加厌烦棹歌声。病因之五: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假如不能抓住主要内涵来答题,只凭借诗歌表面词语展开,难免牵强,不得诗歌要领。第49页 病例6:(第二问回答)本诗颔联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把诗人情和自然界景十分完美地统一在

21、一起,景中含情,情中有景,令人感动。病因分析:抛开文本,乱箭齐发。不能紧紧围绕文本,把相关内容全部写出来,这是考试之大忌,这么答案得分率十分低,且根本没有结合诗句,表达不出真实鉴赏水平。第50页 鉴赏包含了解、分析、综合、判别、评价,考查切入点能够各不相同,但往往是“考查一点,关涉全篇”。要走出诗歌鉴赏答题误区,就要注意紧紧围绕文本,读懂诗歌,看它写什么,怎么写;题目问什么,怎么问;要我们回答什么,该怎么回答。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提升诗歌鉴赏能力。组织答案,要因题而异。不一样题型有不一样规则和套路,需要在训练中细致琢磨、认真总结。答题要做到准确、规范,第51页 详细来说,

22、就是要:紧紧围绕要求,吃透提醒,表述准确,关键点齐全,分析详细,组织有序,语言流畅。第52页1词下阕用回答方式写出了使人忧伤昏暗境况和要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理想境界决心,刻画了不满现实状况、追求理想诗人自我形象。第53页2.(1)“憔悴”二字利用拟人化修辞手法,写出荷花、荷叶随时光一同凋零一同残破惨景。同时用语双关,表面上写荷花凋零,荷叶残破,写“菡萏”随岁月而“憔悴”,实际上是写南唐内忧外患以及面临衰亡国运。第54页2.(2)荷花清香已经消尽,翠绿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又吹起了秋风。此两句融情于景,并利用拟人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清。第55页3.(1)“一枝开”是诗画龙点

23、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生机乍泄,更是早中之早。突显此梅之不一样寻常。从音韵来看,“一”字读起来也更清脆响亮,诗味更浓。第56页3.(2)颈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利用拟人化修辞手法,从侧面写梅花姿色和风韵。“风递”,突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禽窥”写梅花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觉早梅时那种惊奇情态,刻画了梅花芳香四溢、素雅芳洁品性,并以此寄托自己理想。第57页4以乐景写哀情。一、二两句写出洛阳满城春色、花香阵阵,是以乐景写哀情;诗人借助“游丝”“垂柳”这两个代表别离意象和“孤馆”“月”这两个表现孤独与寂寞意象,将旅途春光与离

24、愁结合起来,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依依难舍。第58页5(1)作者用了两个奇特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将“梦”与“愁”这两种抽象情感分别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自然画面之中,移情入景,以柔婉波折之笔,写一个淡淡闲愁。第59页5(2)这是一首闺怨词。诗人以柔婉波折之笔,写出主人公一个无名寂寞和淡淡忧愁。诗人选取了“漠漠轻寒”“晓阴无赖”“淡烟流水”“自在飞花”“无边丝雨”等特色鲜明意象,营造了一个萧索凄清特有意境,含蓄地表示了主人公寂寞与忧愁。第60页6茅草燃烧前后情况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烧茅草与烧树根不一样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

25、”突出茅草轰轰烈烈与树根不动声色。“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对比利用,使形象愈加鲜明,道理愈加清楚,给读者感觉更为强烈。第61页7(1)诗人为禾黍重获生机而喜,为民生疾苦得以缓解而喜。第62页7(2)“知何似”采取疑问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联想和想象空间,到达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效果。(如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第63页8(1)本诗以菊喻人,颔联“霜”与“香”写出菊花不畏风霜和香气弥漫,结合“陶令”“高风”点出高洁之意,所以诗中描绘出了菊花不畏风霜,孤芳自赏,高洁芬芳形象。第64页8(2)“素怨”“秋心”皆借菊孤傲抒发自己情怀,“满纸

26、自怜题素怨”,写出了林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了解苦闷。林黛玉借菊花来抒发自己寄人篱下凄苦,不被人了解痛楚以及洁身自好、力保尊严情感。第65页9(1)“固”在这里是“原来”意思,点明刑天“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不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这也正是刑天身上那种百折不挠坚强意志根源。同时,诗人借此表明心志,隐含着本身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固”有之志。第66页9(2)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对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这种锲而不舍精神与矢志不渝决心歌颂和赞扬,慨叹自己理想无法实现。第67页10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对写法”,也就是虚实相生手法。杜诗不写长安月夜,却写鄜州月色;明明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写自己,而构想妻子想念自己情景。高诗也一样,自己思家却不从自己角度入手,而构想千里之外故乡亲人思念自己情景。这种写法把深挚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第6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