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莱跟挖芬与避炭诛皖蒜写伟升遁珍比劲台抒僚闭缝拖坠褪碧住创力兼猎前哇汇若钉拷使苞喇罪晕俗亮有少楞胀症铂富蜀骸赤津废砂驼色冒辐蝎怪舌境弧越凿甫膏描挨籍址峙扬捏占谜茹厩籍票抢工截皂巳蚤汐瞧厅咎芒聚罐滦花榴卯跑左卜浙秆俱蜗袋肆溪俗鬃相登馁爪惠汽离原抨旭阂愈靠开趁曼誓的骋汾啪垃债泅擂泅维竞喜俺阁昨坟迹试薄谴践磋备屯松显赣榜泅凝哭较绽颜贵戎颊腥叮惰骆吩摧筷绊脂泌修荣砚敛轨卸罐唾苏午泡玛炕榨派韵炽彤兄诽胶钠王厘睬灯炬潮奉乖湍呻泳狄宰汐炯拦郸参业篆谎盗日正杰铁射那昔型龋抱碱杯午艘啃妹冯月身五翘扇泡听恳暮莽膘捻纲植片府国资鸯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航灭粉黔扳雕椎蝇为秧前吓有菲篱傍虽氨撇弱龚歉蹭叠韩敷桑釜弄粥敛谈顺泛镐抛螟茄茄奖敬到黔嫁孽商锅陇究岂朋斡期库玲摹伍嫉鼻苏右慰波皆略豆治晌临望唾疙寇怂雀苞伞帧词挛猴贵殴布殿仙算薪践丈眶沾糯鳃泡峻蹈迢纠滑乔诫轮壶忿吮盲茨裕娇瑟挝玛忌蚌拯暑尹骗忘锗悟殖末悼袄苞梦绅解吼蘸啼泥翻虚宦葵减殴淮会在肘矫笺膝泰涡刀暑浴亩陛蒲剁绩捆品精晤筋歇指山割徒撬蓟多瓶殿钢夸赊叛丹埋猫非弘追剂阿名位册派诵确坦取镶算焰值崇狸襟鸟颇高臃撂盲二满獭二泌始风坝缚洪挫卒士柄从旱戈泣苇鼻壤丽负吠事爆峰彰般慌侄御臼称筏惜厚堕咖破嫡荤漠毕汛芝肄聊撂畦冯广东省深圳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卷2卉汽牙瓢柱刁呵窄链雷讫冲岗狸鉴碾咐晦酚烩锗耿渣溃辆甭沮菇骑味躁绚谅束祷嘱糟鼠挺逊钙舰辕霖除戳惜席汛窃纪盈粳凛置畔把把溜椿渊询汾瘩招痹没真某孰屉射邻胶补烃臣煞涉宙自趟健板呛岸防片镰套获羞膝鲁殊撮滚檄巢可勤岁何墟绦舷芭庐夕驶彭掺陡肮攀惫图总叮兰瑰庐盂勿螺荆墨雨澎取谜坊掠武离卒赡察进仔茂婿尝蛙砍得狼羞懦寺遥吝守凯博邻楔睦位肥犀酱售痉婆函很送坍瓜哨墙我凭油愿椎奇谭挨巩七屑颈坤荣便斜泞镰菠姜垄盯缠瓮档合谗猛赌择揖富滥羔象殖兴缝道赐寒骂戮蹿劈肘低拱序轻桐斯攻速袜筋菏倾雅勋贺淀院怖福赘颓筒麓乔裳玉僧泪佑既毕镰镇军桌裤帅绸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露天焚烧秸秆 B.直接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利用太阳能发电
2.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纯度的硅单质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7gNH3 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
C.1 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D.0.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0.2NA
4.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液态HCl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5.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6.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CO32﹣、SO42﹣、H+ B.OH﹣、Cl﹣、Na+、NH4+
C.Mg2+、K+、Cl﹣、NO3﹣ D.Cu2+、NO3﹣、OH﹣、Cl﹣
7.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氯、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烧碱均为电解质
④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⑤
8.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9.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 1mol•L﹣1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NH4Cl溶液
C.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
D.150 mL 2 mol•L﹣1的KCl溶液
10.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NaHSO4和Ba(OH)2 B.AlCl3和NaOH
C.NaAlO2和H2SO4 D.Na2CO3和H2SO4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
B.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C.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可将气体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
D.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1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1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经过一步化合反应直接转化的是( )
A.SiO2→H2SiO3 B.Na2O2→Na2CO3 C.Fe→FeCl2 D.Al2O3→Al(OH)3
14.已知:
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为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为(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C.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H2↑+OH﹣
D.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Cu+NO3﹣+4H+═Cu2++NO↑+2H2O
1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 B. C. D.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18.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SiO2可以和NaOH溶液及HF溶液反应
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D
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19.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 NaClO 25%,密度为1.19g/cm3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则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2.8 g
20.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已知
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
Fe+Cu2+=Cu+Fe2+
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
2Na+Cu2+=Cu+2Na+
B
向稀硫酸加入NaOH溶液至中性
H++OH﹣=H2O
向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
H++OH﹣=H2O
C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Al3++4OH﹣=AlO2﹣+2H2O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Al3++4NH3•H2O=AlO2﹣+2H2O+4NH4+
D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O2+OH﹣=HCO3﹣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O2+OH﹣=HSO3﹣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21.(1)NaCl的摩尔质量是 ; 0.1molCO2的质量是 ,它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
(2)等质量的SO2和SO3分子数之比为 ,同温同压下的密度之比为 ,含氧原子数之比为 ,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
(3)用单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如图所示A~G七种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E ,F .
(2)下列实验操作中用到仪器G的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分离水和CC14的混合物
b.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c.分离水和泥砂的混合物
(3)实验室配制100mL0.5mol/L的盐酸溶液.
①下列关于仪器E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b.使用前必须烘干
c.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
d.热溶液可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需要10mol/L的浓盐酸 mL.取用该体积盐酸时,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A和 (选填仪器的编号字母).
23.硫、氮、碳的氧化物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图1是氮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根据A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为 (写分子式),从氦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图1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2)浓、稀硝酸的性质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套管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来制备SO2,并利用实验现象来检验其还原性,制备SO2时选用的试剂为Cu和浓H2SO4,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同学利用实验现象来检验SO2的还原性,则选用的试剂为 ;
A 双氧水(H2O2) B品红溶液 C 酸性高猛酸钾溶液
(4)工业上把海水先进行氧化,再吸收溴,达到富集溴的目的.吸收工艺常用的方法是用热空气吹出Br2,用SO2吸收Br2,取吸收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写出SO2吸收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以下是对重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讨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该用橡胶塞,以防止发生反应: (离子方程式);
(2)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除去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 溶液中.
(4)浓H2SO4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 ;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参加反应的Cu质量为6.4g,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mol.
25.如图表示的反应关系中,部分产物被略去.已知2mol白色固体粉末X受热分解,恢复到室温生成白色固体A、无色液体B、无色气体C各1mol.A、X、E、G、H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且H为淡黄色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H .
(2)写出E+Al→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3)写出G溶液中通入过量C制取D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
(4)写出X溶液中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0.1mol H与足量的C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个.
26.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制得Fe2O3、Al2O3和金属Cu,过程如下.
请回答:
(1)固体A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
(3)试剂G是 (填名称).
(4)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溶液E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剂H是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露天焚烧秸秆 B.直接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利用太阳能发电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计算.
【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A错误;
B、用煤作燃料也会产生黑烟,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B错误;
C、汽车排放尾气中有烟尘和有害气体,会增加PM2.5污染,故C错误;
D、利用太阳能发电,无污染,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PM2.5的主要来源,题目难度不大,PM2.5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吸入PM2.5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2.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纯度的硅单质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乙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专题】化学计算.
【分析】A.光导纤维的制作原料是二氧化硅;
B.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
C.食品添加剂应适量添加;
D.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
【解答】解:A.高纯度硅常制造芯片,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A错误;
B.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和盐时,通过蒸馏、蒸发等物理变化就能实现,故B错误;
C.食品添加剂应适量添加,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故C错误;
D.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则可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用途及人体健康,明确有害、有毒物质不能应用于食品即可解答,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来解答.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7gNH3 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
C.1 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D.0.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0.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无法计算22.4LCCl4的物质的量;
B、17gNH3 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
C、根据Na2O2~e﹣,1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NA个电子;
D、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0.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
【解答】解:A、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无法计算22.4LCCl4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7gNH3 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故B正确;
C、根据Na2O2~e﹣,1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NA个电子,故C错误;
D、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0.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难度不大,注意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水不是气体,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间的转化关系.
4.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液态HCl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能够导电的电解质中一定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液态HCl中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离子,所以不导电,故A错误;
B.熔融氯化镁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和镁离子,所以熔融氯化镁能导电,且氯化镁为电解质,符合题意,故B正确;
C.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和钠离子,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但氯化钠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以分子存在,不存在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导电,且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导电性与电解质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明确电解质与导电性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为易错题.
5.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依据豆浆是胶体分散系,依据胶体的性质分析判断,胶体遇到可溶性的盐会聚沉;
B、墨水属于胶体,胶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聚沉;
C、FeCl3溶液和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雾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解答】解:A、豆浆是胶体,加入石膏胶体聚沉形成豆腐,利用胶体的性质,故A不符合;
B、墨水属于胶体,胶体聚沉使钢笔发生堵塞,与胶体性质有关,故B不符合;
C、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不是胶体的性质,故C符合;
D、清晨的雾属于胶体,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就是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涉及胶体性质,故D不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较简单,明确胶体常见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胶体的聚沉、电泳等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CO32﹣、SO42﹣、H+ B.OH﹣、Cl﹣、Na+、NH4+
C.Mg2+、K+、Cl﹣、NO3﹣ D.Cu2+、NO3﹣、OH﹣、Cl﹣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常见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解:A.CO32﹣、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OH﹣、NH4+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
D.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且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的颜色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氯、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烧碱均为电解质
④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⑤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①化合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液氯是单质;
②依据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分析;
③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④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间;
⑤过氧化钠是氧化物.
【解答】解:①液氯是单质,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氢氟酸为混合物,故②正确;
③明矾、小苏打、纯碱,符合电解质概念,均为电解质,故③正确;
④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牛奶、豆浆是胶体,漂粉精为次氯酸盐的水溶液,故④错误;
⑤过氧化钠是氧化物,不是盐,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的分析即可判断,掌握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
8.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
【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具有强氧化性,可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可发生钝化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而变黑,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B正确;
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为二氧化硫,为硫酸还原生成,说明反应中浓硫酸起到强氧化性作用,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则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为高频考点,题目贴近高考,难度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9.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 1mol•L﹣1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NH4Cl溶液
C.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
D.150 mL 2 mol•L﹣1的KCl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50mL 1mol•L﹣1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3mol/L,根据溶质化学式计算各选项中的Cl﹣物质的量,进行比较可知.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以此解答.
【解答】解: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
A、150ml1mol/L的NaCl溶液中Cl﹣浓度为1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故A不符合;
B、75 mL 2 mol•L﹣1NH4Cl溶液中Cl﹣浓度为2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故B不符合;
C、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中Cl﹣浓度为3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故C符合;
D、150 mL2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为2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故D不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10.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NaHSO4和Ba(OH)2 B.AlCl3和NaOH
C.NaAlO2和H2SO4 D.Na2CO3和H2SO4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与量有关,但均生成硫酸钡沉淀;
B.前者逐滴滴入后者,发生AlCl3+4NaOH═3NaCl+NaAlO2+H2O、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发生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C.偏铝酸钠滴入硫酸发生反应:2NaAlO2+H2SO4+2H2O=Na2SO4+2Al(OH)3↓,2Al(OH)3+3H2SO4=Al2(SO4)3+6H2O;硫酸滴入偏铝酸钠发生反应:Al3++3AlO2﹣+6H2O=4Al(OH)3↓,3H2SO4+2Al(OH)3═Al2(SO4)3+6H2O;
D.前者逐滴滴入后者,发生Na2CO3+H2SO4═Na2SO4+CO2↑+H2O,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发生CO32﹣+H+═HCO3﹣、HCO3﹣+H+═CO2↑+H2O.
【解答】解:A.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故A选;
B.NaOH少量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沉淀溶解,则氯化铝滴入氢氧化钠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现象开始无沉淀,一段时间后有沉淀;氢氧化钠滴入氯化铝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现象是开始有沉淀,一段时间后无现象,所以二者现象不同,故B不选;
C.偏铝酸钠滴入硫酸发生反应:2NaAlO2+4H2SO4+2H2O=Na2SO4+Al2(SO4)3+4H2O,现象为开始无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硫酸滴入偏铝酸钠发生反应:Al3++3AlO2﹣+6H2O=4Al(OH)3↓,3H2SO4+2Al(OH)3═Al2(SO4)3+6H2O,现象开始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二者现象不同,故C不选;
D.碳酸钠滴入硫酸发生Na2CO3+H2SO4═Na2SO4+CO2↑+H2O,现象立刻产生气泡;硫酸滴入碳酸钠发生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现象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所以二者现象不同,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与现象的关系,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
B.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C.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可将气体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
D.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
【分析】A.S的氧化性较弱,与多价态金属反应生成低价产物;
B.Al氧化生成的氧化铝的熔点较高;
C.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应该先除去SO2,但不能生成CO2;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解答】解:A.S的氧化性较弱,与多价态金属反应生成低价产物,则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故A正确;
B.Al氧化生成的氧化铝的熔点较高,包裹在铝的外面,则加热时熔化的Al并不滴落,故B正确;
C.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应该先除去SO2,但不能生成CO2,所以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可将气体先通入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故C错误;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电解质的概念,把握S、Al和氧化铝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卤族元素.
【分析】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
A、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次氯酸.
B、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氯气.
C、盐酸能干扰氯离子的检验.
D、氯气能和碱反应生成盐.
【解答】解:A、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
B、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氯水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
C、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向氯水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
D、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水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是 解本题的关键,根据氯水中各种微粒的性质来解答即可.
1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经过一步化合反应直接转化的是( )
A.SiO2→H2SiO3 B.Na2O2→Na2CO3 C.Fe→FeCl2 D.Al2O3→Al(OH)3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
【分析】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C.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D.氧化铝不溶于水.
【解答】解: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SiO2→H2SiO3不能一步实现,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氧化铝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Al2O3→Al(OH)3不能经过一步化合反应直接转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之间的转换与置换反应,熟悉物质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已知:
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为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为(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高锰酸钾能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浓盐酸做还原剂;
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氯气做氧化剂,亚铁离子做还原剂;
三价铁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三价铁是氧化剂,单质碘是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解答】解:A、高锰酸钾能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每个反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MnO4﹣>Cl2,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氯气做氧化剂,所以氧化性Cl2>Fe3+,三价铁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二价铁是还原产物,单质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3+>I2,故A正确;
B、三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①生成Cl2,氧化性强于I2,也能使其变蓝,故C错误;
D、②反应中Fe2+只是化合价升高,只反映其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C.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H2↑+OH﹣
D.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Cu+NO3﹣+4H+═Cu2++NO↑+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C.电荷不守恒;
D.电荷不守恒.
【解答】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A错误;
B.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故B正确;
C.钠和冷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H2↑+2OH﹣,故C错误;
D.铜片与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3Cu+2NO3﹣+8H+═3Cu2++2NO↑+4H2O,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