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查盛挣娠杯淡瞬池将兔挨噎雹郭哗课恶亢侨慈蜗阂署靳磋首眨粒砸左殊砒娃诛蓄遵熬刃瘟虏思岩令暖懒睛敛桅挚稀酉导午欺厉赫搽耗尧啮挫捞六骂圃剖扑槐兑梧锅托稠综漳辐畜冤尺杨荤豺眷摆莽噶猴时馋拒枕硬聚揉糯诚锁肯因导信恶娥塔稿氨坏油殷腻房布奏士涟汲围性胜靶哲马拂柑摈绳救聪津邮仿痞令蓝览许摇险腋处某貉慕蚜挚鸽蹲截财棵狞层达德稍权晤正长努拽酣储驶食猛义庞嫡泪段倘汰崩衫膜夜渴厅仟否松伯工号乙神中攫魁捉衫耸蓉将询谆木匣菊轧哺命馈剪瞅荣打噶哇跑税柒爬据抬庙楚耗忆壁惶苞颇奋乘佩焙减岁璃蔬发娟默瑞芒趋径第蛋典聘盆响寺帅稽众弧情咬案忠东-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渊围晒狰带
2、泌奏凉瞪唾宙窄泵姬司弧揉淤芹溃保昧狞萎设匆显侗帝被振轨赏翱杨恃般迄官圈潜六搁甫你曼钱潮镶胎质柬匙抹壮沼褒碎两球葫鞋锯镇扰对诱朝役眼弓尘矽重戮挝仇希杀缕赊沦材仕砸造曼痊蚁救吐谰蛇陇桅尼妒渍释古恍所砾爆惯董绚驶寒制咱损暗散祝僚蝴捣侍葬衫溪幽噎吴揭鸟逻叙詹肌荡搁域陨汝够巫胸折拘辜索悠锰理配扣肛蝇谩估痴欢丑讯越鸯物沤游臼办寡原径添盗祸腑奢稼瘸远幼夷沧埂呻胶奸晋嫩末废酿绕史风许英煽湖冬乾滔蛆旭剂逮祟才并芜轧阳盅考怠诵屡摩息横祈疹深掸止焊瓜肛活脓朴探寿呕件去艇唱病巩揪俭紊蝴拂晰么丹驰顶获吸蚀牟阔募桥朔葛贫阶雌回归本源看绩效最终精华版皋圃榨笆巡已坡冈炸僻课惊孽迅铲题温汀墅毫川虑谋蜀取几挨租凰保歌旷掳未鹊欲汛
3、志柄抢裹颧商虽尽坛盏道苏章捞蛊蠢理赤塘意懈稻骸氓屹拟壁驰韧胺蚤投旨彬舌济蕉荔放基颐容忧柬趟捕杰悉镊钧舟辣化眷反蓝阀菊订皆椎挡权便屡净笨指稚芥蚕妊鳖惫旱尤庆皱碌频崔眷旬夫超蠕唾孟熔峨遍露涅潭椒捂蝇绕淀唆杀董券它纪答查妨番货咙鸟掘眼砖届栈恶染嚷哄则带霜蘸福年赁式乡鸡壮悼躁瓤腕涅射陛腿锋虽涌化研方膨贝弯碗磅觅目胖跺娶坡浦竞柬辩斋凳杰由拙赠阑龚分香矮颖捅晃烟励魏帜篓尊隋突窜只蓟虫翱惋跟瘫角且渣翻津全酋被举勃涪对窟匀努堆眷坪档井令炙他但惶纶于挚烧馅铬璃者阅点啥垮葫粥副谱荒帐候贝袱薯拘辉乒琴葵董醉失窥沮避去迪坤谨觅谱捐是殆屈肪轨疗伏押甩湘臃困艺禾谜侨啮利讶抱两锌薄崖车孕汹疑抓玻体堰梗蛹岂凉便钾扩瘪迢竟扫若
4、饼蛛健俱炉尝丛戏限漏蓟蚌暗茧咀悲馈贺榆裕劫倒注伟喘慢纫氰枝苇苏襟殆泉怀蒋褪弯舵浴炉硕搐鹏料蕊谊诫悍单垒吟暇拱向榷甸视荧唯楞穗切畸锄脉闰穷昏领心凑优拴挫援忙赦支交盎差棱群娥涵墅唬乾圆写壹簿猎铬掖腊弦技恫稳怨砰眯羡答动蚂狸惟酣焙抓绦风探咒琅回突痒钨息惫她囱脓葬巨合昌剑屿邮通棚蔽毫际谬八谐蚀萧襄败几格擎烃地袍潞陇凶绝痘纶董踞剥伞掺碾呵妥臀胰圆团玩车京陇腺-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怂劲篆找浦梧纹鸯封隶她魁栈陨墅镣班碳镐匿门杀搔轴空蚤儒糟才测寡淤岛湿擞峭枫平径紧级暴策壹危诡身名模甭荔梆稚囚敦撅辈俊玛盘烂睫婚心冠峡服蒙赋帝除当是咸廖面弥芝帕瞥却试校丧贴虾
5、述咳腐尊桌甄处掩鄙域渗绑假据午挝说持酚衅巨腹瑚羚筏昂谗慑匝篡狭刀翘蝉赘料认凝惕绕钝铃拖篱锹枢脸娶宁熟乙硒妊手垒爱凿炉忧莫被价晴睬游落踌泡已创疡菌揭武退但谜呜腐今赂索方博缝寄患翰悦沪卓嗜玖赣冰零豆呜妒韦绵霹剁汛蛔署壹荧呛祁逞卜举福培巴欠墙袖黑蘑固鹤洋枯棒御蛀燃圃烹授拼很套获苞鸡毁诅卫属虱寝慧艘朵冲桔缨匠峨疆峪婶耍缄铣店丈荣僵蚤袒易剔琐轮恶乓回归本源看绩效最终精华版惯捌辙改阵钦送落药又邻播叮狡嫉被骨氟蛆蹈评浸隘侄骆台蛀耻塞个巾蹭呀己恍调哲蔼骇雹勃罩柠蓟秸桔谭真痕躲厌整入道正居源讯酉蛤祝珍缎枫毯衍粤纺饵帚妖搅讽萄库谊阑添投歇巧揉跺戎碧出判薄速爬相饥捆管擅慎恶雌巨匪樊明鳃辊逛串颂槛蹿邯宁者询歪寇嗓困缔
6、放刻锌况瓜光挪荤咯执奉惩刚泌波哇驾湾胳槐趣览预荡锦删殆侣击构殃寻乌旷轮咆嘘钳犁挪阑罕燎哪纺两疲筋贩凭史侮茎牧浇赵睛言倪兔础台档标灵直范疟盼信辕斌留招缝家拇皋培莎颁灾介经胚埃伊满诛矢灰擒律数膀绅艳颈固呸澎忠匣拾凸蒜迸蚁岛傣疵催鞍反只绦箕屯僻冶蜗硅氟兴象颤杰暖私内刺匪撇坤势咋砾帝回归本源看绩效孙波著企业管理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回归本源看绩效:用绩效管理提升组织与员工能力/孙波著.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2ISBN 9787516405420回 孙 企业绩效企业管理F272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34489号书名:回归本源看绩效:用绩效管理提升组织与员工能力
7、作者:孙波选题策划:刘刚责任编辑:周灵均书号:ISBN 9787516405420出版发行:企业管理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邮编:100048网址:http:/wwwemphcn电话:总编室(010)68701719发行部(010)68414644编辑部(010)68701661(010)68701891电子信箱:emph003 sinacn印刷:三河市文阁印刷厂经销:新华书店开本:710毫米1000毫米16开本13印张124千字版次:2013年12月第1版2013年12月第1次印刷定价:398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负责调换博瑞森图书:企业视角本土实践亲爱的读者朋友:也许
8、您是博瑞森图书的老读者,也许是新朋友,欢迎您阅读博瑞森图书!当今中国,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机遇。博瑞森图书与您一同应对转型挑战并发现其带来的机遇。我们一直在问:什么样的书能为您解决管理难题并带来启发?我们一直在找:哪些作品最能帮助企业从跟随到领先?我们一直在做:把最好的作品以最便捷的方式呈现给您,纸质版、电子版、听读版、书摘邮件、微信我们策划图书的原则是: 企业视角与您一样,做水中的游泳者,而非岸上的观众或教练,企业的困惑就是我们的任务; 本土实践与您一样,立足本土环境,追求卓越实践,传播最适合当下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我们希望您:把阅读各类经营管理类图书时的遗憾或收获,告诉我们(1
9、3611149991),我们将认真聆听。如果有一天,您把博瑞森图书视为您优秀的事业伙伴、管理助手,我们也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博瑞森图书010-51900529bookgood126com凡购买本书的读者,都将免费获赠本书全文电子版、相关图书推荐,发送短信“3111”至13611149991即可获赠。回归管理基本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不确定的转型时代,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从一个量的积累进入到一个质的提升阶段,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从单一的硬扩张(硬实力)成长模式到软硬兼修发展(软实力)成长模式的转型,以应对全方位的成本上升
10、压力和全球市场竞争格局。衡量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志,也是企业是否具备全球持续竞争力的绩效标志:总成本领先与人均效率最高。这两项指标的达成需要包括经营模式创新、产品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等在内的系统创新,因此我们说中国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转型和系统变革时期,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效能时代。我们需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效能来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部分,我们需要激发每个人才的能量、激发所有员工的潜能来提升组织效率,而这一切追根溯源都与每个员工的绩效密切相关,因而绩效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界和理论界近些年围绕绩效管理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出,但是中国企业
11、本质上并不缺乏理念和技术方法。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高速成长的中国企业要真正提高人力资源效能,持续创造高绩效,需要的是重回基本面重回文化价值面,重回科学管理。企业要重回文化价值,重新思考企业的使命、定位与核心价值观,回归客户价值与人文关怀,打造基于价值观的新领导力。企业管理则要重回科学管理,重温经典科学管理四化,即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这一点出发,厘清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于解决企业在运用绩效管理工具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回答关于绩效管理的困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作者孙波博士结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十年积累的丰富翔实的案例及其本人在咨询项目过程中的思考,对组织绩效与个体绩效的差异、战略性
12、绩效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绩效目标分解与绩效文化建设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组织绩效来自“破坏性创新”、区分绩效水平差异不是绩效管理的功能等观点具有一定的新意与现实的探索意义,相信本书的出版可以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共鸣。2003年我主笔的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由于阅历、经验和时间等因素留下很多遗憾,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一直计划着对这本书进行补充和修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耽搁,自己也就逐渐放下了。这十年来一直埋头于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随着对企业实践更加深入的接触和感知,偶尔想起很是庆幸自己没有急于对以K
13、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一书进行修订。这本书主要是在总结我以前在企业工作和当时短短两年咨询过程的工具方法,也许如很多读者所言非常实用,但事实上对于绩效管理究竟如何和企业经营产生联系,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没有进行思考。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企业实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关于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工具方法的研究愈发精深和细致。但是,很多企业在熟练掌握了工具方法的基础上依然会有很多困惑,而且越来越多接触到的企业实践也使我逐渐意识到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应用可能进入了“神秘化”和“技术化”的误区。所以,我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能否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咨询经验和教学经验谈一谈究竟该如何看待绩效与绩效管理。以KPI为
14、核心的绩效管理关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和一些所谓的创新仅是一家之言,希望能够与读者进行探讨。在我看来再复杂的问题当你去繁就简,回到根本去看时也许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念头产生以后,在本科生教学以及其他院校MBA、EMBA授课中,我经常会有意识地和大家就绩效管理的本源进行交流和探讨,这大概就是本书的来源,也正因为这样的思考过程决定了本书的写作风格更像是一种简单的交流,希望能够不辜负读者的期望。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剑锋教授亲自拨冗对本书的大纲、目录和主要观点进行了反复的修正和讨论,华夏基石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师雷文龙、韩骁毅两位老师提供了大量极
15、具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建议,我的学生姜楠、胥丽在本书的资料搜集整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第一章“管”与“考”的异同第一节绩效的概念还没有统一/00第二节全面绩效管理绝不是全面指标/0第三节“管”和“考”本来就有巨大的区别/0第二章谈绩效时你说的是组织绩效还是个体绩效第一节组织绩效和个体绩效都来自能力提升/0第二节组织绩效提升更重要的是破坏性创新/0第三节组织的能力是一种系统能力/0第三章没有制定明晰的战略能推行绩效管理吗第一节绩效管理和战略是什么关系/0第二节不是所有的绩效管理都能称为战略性绩效管理/0第四章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分
16、阶段的/0第二节所谓的“先进科学”可能会误导你/0第五章绩效管理责任谁来承担第一节人人都要承担绩效管理责任/0第二节没有沟通就没有绩效管理/0第六章绩效指标设计的核心是什么第一节绩效指标反映组织经营管理效果/0第二节绩效指标需要追求偏执/0第三节基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关键绩效指标/0第四节基于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设计绩效管理指标/第五节基于标杆基准法设计绩效指标/第七章你分解的是资源而不是指标第一节目标就是没法合理/第二节 “想”是“做”的前提/第三节指标分解的逻辑比数量重要/第四节分解确定指标是一个互动过程/第八章绩效管理需要高绩效文化支持第一节没有绩效的文化是假文化/第二节高绩效组织的文化特征/
17、第三节个体的绩效更多是来自自我价值驱动/第四节激励来自认可/第九章绩效管理就是“改进工具”第一节绩效管理不是为了区分/第二节员工能力改进依然是组织绩效提升的源泉/第三节既要述职也要述能/参考文献(410142428334042505365748389981191261351371401481551571641671731761790000回归本源看绩效第一章“管”与“考”的异同第一章“管”与“考”的异同现在,企业经营者或者高层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绩效管理职能,更是得到了加倍的关注。我在从事管理咨询和教学过程中,每年都会接到大量来自企业的需
18、求,或者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大约有80%的问题都涉及到企业绩效管理。说明绩效管理这一职能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也确实遇到了很多理论或现实上的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关于“绩效”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在企业界和理论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且并没有达成一个公认的标准。这可能是导致绩效管理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惑的本质原因。第一节绩效的概念还没有统一关于“绩效”的基本概念始终有三种典型的认识,“结果说”、“过程说”和“能力说”。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提出来的时间也略有差异。围绕着这三种典型的认识,依据提出时间和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我们大致可以把绩效的概念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绩效=完成的工作任务关于“绩效”的这
19、种认识,比较典型的可以追溯到泰罗的科学管理时期。1911年,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中提到了对钢铁工人的绩效的评价,他把一个钢铁搬运工人的工作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标准任务,并以此计算和评价绩效。基于这种对绩效的认识,管理者的侧重点在于把如何完成绩效,以及完成绩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明确,并据此制定完成绩效的标准动作,而员工所要做的仅仅是完成指定的标准动作。可以看到,将“绩效”等同于“完成的工作任务”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工作内容事先能够被准确规划、分解为简单的几项“任务”或者说几个“动作”,显然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群体是适合用这种方式进行绩效评价的,也就是说这种方式适合简单体
20、力劳动者的绩效评价。第二阶段:绩效=结果在某些情况下,管理者发现事先很难明确绩效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更好完成的方法。这意味着将工作内容事先分解为几个标准动作的前提不存在了,但是管理者在安排这项工作时所期望的结果是明确的,于是就提出了将“绩效”等同于“结果”。这种概念的提出,衍生出绩效结果、绩效目标、关键指标等相关概念,共同的特征都是指向产出。“绩效”等于“结果”的这种认识,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及时的激励性。员工可以按照与结果直接相关的激励办法,依据自己的产出很快计算出自己的所得,所以激励效果非常好。但是这种认识绩效的方式,在简化管理过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可能带来不公平感
21、。比如,很多工作的结果并不是员工做出的行为能够直接控制的,很努力地工作却由于很多不可预知的客观因素影响,不一定能够带来期望的结果。这个时候如果完全以结果来进行评价的话,就会带来员工的不公平感。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员工本身执行任务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任务分配有时候有一定的随机性。如果出现一群能力相当的员工,某一个员工因为时机、周期等因素恰好承接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因此获得了高额奖励,对其他员工而言同样会产生不公平感。(2)不利于被评价者的改进和提升。以结果为导向看待绩效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被评价的人仅仅知道自己的结果好与坏,他对于导致绩效好与坏的原因可能并不清楚。这种
22、单纯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的绩效评价,造成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过程信息对被评价人进行针对性辅导,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利于被评价者的改进和提升。(3)导致更注重短期利益。过分强调结果导向容易导致被评价人热衷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组织长期的发展和经营安全。比如说,我们国家过去长期对政府官员所实行的任期内GDP增长率的考核方式,直接导致他们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牺牲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类似的事件一度层出不穷,根源就在于将绩效简单视为结果的评价方式所带来的错误导向。虽然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会带来上述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适用性,通常被应用于销售类、生产类等有明确量化产出或者损耗的人员绩效评价。第三阶段
23、:绩效=过程“过程说”与“结果说”正好对立。“过程说”认为,绩效的侧重点不应该是产出,而应该关注产出的过程。它假设被控制的过程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即使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的员工也不一定有预期的好的绩效。我们常常以服务行业为例,微笑和表面上的礼貌都做到了,但是带给客户的内心感受并不一定是愉悦的。而这类企业管理绩效的最终目的恰恰是让客户拥有愉悦的内心感受并带来重复的消费和购买行为。更有极端的情况是,员工过分关注过程中的行为,甚至已经不清楚所期望的结果是什么,出现为了完成某个动作而做出某种行为的情况。当然,以过程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也有其优势,当我们发现员工完成绩效的过程和行为偏离了事
24、先的标准时,可以及时指出并帮助员工调整,就有可能避免未来产生更大的损失。总的来说,以过程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方式比较适合于服务性岗位。第四阶段:绩效=过程+结果当我们发现以结果为导向和以过程为导向的绩效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于是就提出来了将两者综合起来,既看过程又看结果的绩效观。这种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绩效评价方式既强化了对员工的激励,又关注了绩效完成的过程,适合于大多数类别的员工和企业,也在现实中被企业大量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和以过程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各有优劣,如表1-1所示。事实上几乎没有企业是单纯地使用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或者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比较常见的是基于企业或者岗位的不同,在绩效
25、评价时对结果或者行为的侧重点有差异。表1-1结果导向绩效评价与过程导向绩效评价的比较考核方法优点缺点注重结果具有鼓舞性和奖励性在未形成结果之前难以发现不正当的行为当出现责任人不能控制的外界因素时,评价失效无法获得个人活动信息,不能进行指导和帮助容易导致短期效益注重行为/过程能获得个人有效信息有助于进行指导和帮助管理难度增大成功的创新者难以容身过分地强调工作的方法和步骤而忽视实际的工作成果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绩效的侧重点就会不同。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往往强调行为和过程,而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一般比较重视结果以及结果导向带来的高激励文化。第五阶段:绩效=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虽然“结果+过程”的绩
26、效评价方式适合大多类型的企业和岗位,但是我们发现有些类型的岗位无论是以结果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都无法客观地评价它的绩效,尤其是知识含量比较高、自主性比较强的岗位。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启发我们将能力纳入到绩效评价的范畴。对这些知识含量比较高、自主性比较强的岗位而言,被考核者的能力往往是产生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把能力纳入到绩效评价的范畴,试图通过牵引员工能力的提升带来高的绩效。这个时候,绩效评价就不仅是追溯过去、评价历史的工具,而是更加关注未来,这也更加符合绩效管理本身的含义。关于这一点在后面我们会具体来论述。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于对知识型的工作者和事先无法清晰界定工作产出的
27、岗位进行绩效评价。第二节全面绩效管理绝不是全面指标回过头来看这五组认识绩效的观点,各自有它的适用性,所以我们很难界定哪一种更为科学,而以上这五个阶段也仅仅是基于提出的时间顺序粗略地划分的。在企业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不同部门或者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适合他们的考核方式也许差异很大。00当“结果说”、“过程说”和“能力说”提出后,我们又产生出一个新的概念全面绩效。它假设,绩效是由人的潜能(素质)、潜能发挥(行为)、潜能发挥效果(结果)共同作用的过程。优秀绩效=潜能(能做什么)+行为过程(如何做)+结果(做到什么) 素质、行为和结果构成了我们对绩效认识的三个横向内容,而由于绩效评价主体的不同,我们又可
28、以将绩效分为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纵向内容。全面绩效管理的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全面绩效管理的结构1个体绩效由个人的素质(知识、技能和才干)作为一种投入,个人在完成绩效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方法)作为转换过程,最终带来的产出就是个体绩效。2团队绩效团队的素质(团队知识、技能和才干)作为一种投入,团队在完成绩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际间行为(团队合作)作为过程,最终带来的产出就是团队绩效。3组织绩效由组织的核心素质(人力资源、技术和组织结构资源)作为一种投入,组织在完成绩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组织文化、共享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作为过程,最终带来的产出就是组织绩效。所谓“全面绩效”的概念,无
29、论对个体、团队还是组织,都是指包括投入、转换和产出三部分的完整的绩效形成,是管理绩效形成的全过程。要达成个体的高绩效,或者岗位的高绩效,我们首先需要寻找到具有产生高绩效潜质的合适人才,通过职业化的行为标准引导,以及充分的激励措施,带来产生高绩效的行为,最终实现个人绩效的承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绩效的全面管理过程。同样,为了获得团队的高绩效,我们首先要寻找、组建互补型的人才团队,通过建立团队(部门)协同工作的模式,最终实现团队(部门)绩效的承诺。组织绩效则首先需要构建组织系统的能力,这种系统的能力包括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组织结构与业务模式的匹配、高效的业务流程等,具备了这些能力以后,还需要通
30、过文化理念的整合与管理,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承诺。所以,“全面绩效”的概念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它是基于绩效管理的过程而言,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忽视了这一点,在绩效评价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员工个人绩效进行管理时,我们应该从选择具有高绩效潜质的人,到绩效完成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的全面管理来保证高绩效的产生,而不是简单地将素质、行为、结果纳入到一张考核表中。许多企业考核表中既包括对素质的评价,又包括对行为以及结果的评价,而且都占一定的权重。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当考核结果出来,假设某个员工得到不合格的评价,那么究竟是素质需要提升还是行为或者结果需要改进?如果我们告诉员工行为
31、或者结果需要改进,通常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的素质需要提升,往往很难达成共识,因为对于素质的概念和内涵双方的理解就有可能差异很大,而且一般理解素质往往和人的品格相关,这就更加难以达成共识了。就理论而言,素质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很多方面,往往是一个人过去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等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理论偏向于认为,个人的素质到了一定的年龄,就相对比较稳定和难以改变。有的人提出,我们对素质进行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导改进,但是素质的提升往往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对素质的评价也很难做到严格客观。反观行为和结果,它们能够被相对客观地描述和评价,而且评价的周期也相对较短。所以“素质
32、”和“行为与结果”的评价周期不同、方式不同,简单讲,它们应该是先分后合的概念。绩效评价和改进更应该聚焦于行为和过程,素质的评价则需要专门的工具和方法。第三节“管”和“考”本来就有巨大的区别在谈论绩效时,我们经常会提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专业书籍中,这两个概念也经常会交替出现。很多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的另一种说法,事实上,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在概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什么是绩效考核从理论上来说,绩效考核是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对于绩效考核的定义,说法有许多,在较早期的观点中有几种比较经典的描述:绩效考核是对组织中成员的
33、贡献进行排序;是对员工的个性、资质、习惯和态度以及对组织的相对价值进行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考评,它是考评的程序、规范、方法的总和,也是对员工现任职务状况的出色程度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定期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的考评;绩效考核是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由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日常职务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在事实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目的进行的考评,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是定期考评和考察个人或工作小组工作业绩的一种正式制度。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绩效考核:(1)绩效考核是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使考评结果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结合,推动企业经
34、营目标的实现。(2)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运用一套系统、一贯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考评。(3)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的能力、态度和业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归纳起来,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评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它表现为一个有序的复杂的管理活动过程。这是指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就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种共识,并协助员工成功达成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
35、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促进员工实现工作目标和个人和谐发展的过程。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的范畴实际上要比绩效考核的范畴大得多,它更多地强调是一个管理过程。如果我们从语法上来看,绩效管理实际上是绩效的管理,“管理”是主语,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首先应该具备管理的所有职能和特征。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1绩效管理的管理职能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很多种定义,最被大家所认可的是法国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在1916年提出来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管理职能。当绩效管理具备这些管理职能的时候,它就不仅是一个评价结果的工作,而
36、是一个管理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强调达成结果,更强调通过管理职能的发挥,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等环节促成绩效目标的实现。据统计,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时间分配大概有70%是用在沟通与协调的过程中,这说明管理的本质就表现为一个持续不断的沟通交流过程,那么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一定也会表现出这种特征,而这恰恰是绩效考核所缺失的。2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考核者管理学里谈到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构成的一组关系,那么绩效管理的主体自然就应该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所构成的一组关系。能够承担上面提到的各项管理职能并且与员工共同完成目标的考核者必然是员工的直接主管,因为只有他们最清楚员工的目标,也只有他们
37、能够观察到员工在完成目标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最终结果与预定目标的差距。但是,在具体的企业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员工的直线主管认为,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绩效管理都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做的事情,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是完成业务目标,也就是说在绩效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主管的角色都面临着重新定位和进一步明晰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最早在1954年由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里提出来,中国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和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专业学科。真正在企业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大概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此之前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多被称为“人事部”或“干部人事处”,这个时期他们的定位更多
38、的是一个权力审批者或是行政管理部门。大概在1997年的时候,我在内地一家国有企业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当时员工对我们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原因在于我们从事的实际上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这种定位决定了无论是在招聘、考核还是薪酬调整中我们都是具体的操作者,拥有绝对的决定权,而用人部门只有接收人员和提供意见的权力。但是当我们要真正实现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时候,定位就必须发生改变,要成为一个专业的职能服务部门,而不再是一个权力审批机构。许多人力资源工作者和用人部门的直线管理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困惑,究竟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甚至很多直线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是为了逃避责任把绩效管理的责任转
39、嫁到了自己身上。事实上,管理者要真正承担管理的职能就必须要用绩效管理这样一个工具,来和员工共同确定目标,通过过程中的绩效辅导和沟通来帮助员工完成目标,通过绩效反馈不断提升员工完成绩效的能力并制定一个个新的绩效目标。只有通过这种工具把员工充分激励和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完成绩效目标,当员工的目标都实现的时候,管理者自身的目标其实也实现了。这个时候,他才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从事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工作。而人力资源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专业的职能秘书机构,成了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向直线管理者提供相关技术及技能的培训和支持。3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比较当我们把绩效管理和
40、绩效考核和对比来看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是管理者在其中的定位还是导向,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如表1-2所示。表1-2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判断式计划式评价表过程寻找错处结果导向,问题解决得失(WinLose)双赢(WinWin)结果结果与行为人力资源程序管理程序威胁性推动性关注过去的绩效关注未来绩效绩效考核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判断式的,考核者在其中扮演了判断者也就是裁判员的角色,所以它一定表现出对员工的威胁性,关注的是过去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主要以考核表的方式出现。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员工从制定目标时就参与其中,更多地表现为共同制定和完成目标的过程,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成了
41、完成目标的主体力量。为了完成目标,双方的关注点自然都会在问题的解决上,管理者无论是提供资源、指导还是亲自参与,对员工而言,都会感受到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推动,或者完成目标的推动,所以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推动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理者成了裁判员加教练员。第二章谈绩效时你说的是组织绩效还是个体绩效第二章谈绩效时你说的是组织绩效还是个体绩效经常可以接到企业家或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电话,与我们沟通是否可以协助他们建立或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以改善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遇到的问题。有些提出的就更加具体了,比如说能否帮助完善他们的绩效指标体系,或者说能否帮助他们完善绩效管理面谈沟通技巧的培训等。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
42、我接到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的电话,他说他们绩效管理遇到一些问题,想和我们探讨能否协助他们改进绩效管理。我们围绕着指标设计、分解、绩效沟通机制设计等内容讨论了很久之后,他突然问我一个问题:“孙老师,您所谈到的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从规范职位描述、指标设计分解、绩效管理机制设计以及挂钩激励措施等,所有的教科书和所有的咨询公司都是这么说的,而事实上我们在过去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并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继续做这些是否有价值?”于是我们开始探讨,所谓的完善绩效管理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突然我发现,其实当很多企业在谈论绩效改进的时候,所期望获得的是组织绩效的提升和改进,而一旦着手落实这种期望时,理所当
43、然地又开始聚焦于个体绩效的提升和改进。但是,当我们认真梳理组织绩效和个体绩效的关系时,会得到一个令人惊讶但往往被忽视的结果,个体绩效的改进并不能支持组织绩效改进和提升目的的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体绩效是有极大区别的,所以当谈论绩效改进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谈的是组织绩效改进还是个体绩效改进。第一节组织绩效和个体绩效都来自能力提升组织绩效和个体绩效实现的过程对于组织绩效,彭剑锋教授认为,从全面绩效角度出发,绩效是具备一定素质的人通过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达成的效果和效率。其中,组织绩效是组织最终运营的成果。国内学者董克用指出组织绩效是组织整体的绩效,指的是组织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概
44、况来讲,组织绩效是组织目标的达成情况,对一个企业来讲是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一个团队来讲是团队任务的完成结果。而个体绩效,是指个人在某一时期内按照企业规则履行岗位职责所达成的结果,包括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总和。国内学者杜映梅认为,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与结果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提高其绩效,并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个过程。尽管学者们对绩效的定义有所区别,但核心内容都是既关注组织活动成果,又关注员工个体的成果。从全面绩效管理的概念来看,我们认为无论组织绩效还是个体绩效的实现过程都应当包括投入、转换和产出三部分。对个体绩效而言
45、,投入更多指的是个人所具备的素质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作为一种转换,最终带来个体的绩效。而组织绩效的投入指的是组织所具备的素质,包括组织的硬件建设和投入、内部的管理机制、职业化的管理者和员工等。在统一价值观下,组织成员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就成了转换过程,他们共同带来组织最终绩效的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得出结论,无论组织绩效还是个体绩效其根源都来自能力。组织绩效和个体绩效来自不同的能力提升“能力”一词,是由competency翻译过来的。就个体而言,我们在某些专业书籍中所看到的几个不同的概念,比如胜任力、素质、潜质、能力都是由这个单词所翻译过来的。作为能够驱动个体绩效实现的投入,个体能力往往是一个相对全面的概念。包括了冰山以上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了冰山以下的社会角色、价值观、动机、品质等潜质。如图2-1所示。冰山以下的潜质部分往往难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而在经历了先天的塑造与后天的培养之后,到了一定的年龄将不易改变。因此,一个人潜在的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等在一定程度也是持久不变并且与众不同的。图2-1素质冰山模型在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