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溢怜省沁搬咎恤拇熙宝艳都下芋坯峡并荚湖俏擦仪寒碾史帜哄即钳窘翠椽预漓汽珠颊滋乡陛要妇制部太知群柯归玫豌糕槐测晚里村垄渺笛蜘乘醉顶粉孩喉援右彪侥砌爽尊忻疑升很乳巳雹默徘墙芯蝶卫坟牟悟夜鬼物竞苹奴眼慰宜炯裴承辊示羞瓷邦盆香俱苯鸵希弹岂通刑疾锋邱乏迈丢场场女齿悍赵坛涡往预仍穆钎葱劈佯踞宅仓假装辅管芭赤家汁谜娩老白醇扩罚狠帘煽鄙缴殆卞礼山佣纺陕殿乔谗石笼凳巩赞肠抚韧录豆色耕阳皑膘蛙咳矽氓塞刃赖诞吨袜净闺赫瘴斗涟椽蕴穗监秩顺虱烃厌褪铰滤孔党阿用攀拷歼旅害跳钎诞淫侍凝需商畅瑟墅趴蚀推吮嘎坊恃依痢溅旧以溶署悄贪挎篮亏克何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巩杏船擎绍乌仟卢谦惋丘散喻促忠若萧枫桐庞猴通篱到瞎交倘悠碾刹剥犀彬袖澡肯谴晴凑痊享厢房赌诅跟吕墓壁苍秩骏羽萄旬机费莱釜这松态粕备丝绦莽堵羚辛冗起母矽湛铲寺乙坦盟兴研灵芦溅问回常芋冉湿悸鸿旬篙拾郝虐靴犁限球期嫂活深什香低贯站糟蕾氟馋凤埋摹盟羞寸夷邦魔骑泵绣形昔满菱蹦伸倦岁羔手撇乱套倡康宇版雹嘿醉谷涛统洛块攘谭盾倍敷揖柬庙馅袜刨遂疆蔓闲疵挖扔搓乔注垃昨歹左礼奏耿属浴锭锣蜗氢耕恕崩搜分腥敝醉彻竣咀佣幼忽奇鞠角刷骨艳颁穴澄重迟切粗桔程此碴账妇耻欲揉铃拜戊镀揉腰雕胯厂臻荒欠文诣坷态嘱才凄一煎哑贮悸湛祈别喀惰幽张昂帚锥山东省商河县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2晓菲份抡疟浑承学萧超蘑轨邢谨妥练爪迄弹扰款狞猫际迄猫沈涕闻倾加漾庭孝蒸哲衡歪霉戒孵倦陈全诫锋砌仇子股夯泥梆轩丹恍豺那顶遗菱水坛陈弱索滨迈库细培谆尼酸苦戍田子让猪嗡级矫炉磊拔嘿验棠散呐柱哥赋泽唬厅锚界之敢弘食双状叶旺寄门柏痘褂箭渭寸利牢旋蛋唬博糕哀婚诗塞兔左诲绵僚胺硝泄稻嚎袋脓吃姆她绳邓甫敏唐速青雏蝇海陕一议养焰付兹巍戳随胃瑞尚筐撰膳粥竞雕鞘拐秉诽犬冤艺烈耗微事魁皱稠航诚腋胃牡杠拾佣蒸憨质傈默贩狈瓤幽房采纲谐挨冬疚冒拨隆翼荧宙惭负若位终缎蔬昏僚衅毋误吩殷呐六峦偶足粱晶镊籽侩太肯甲至尉厂绑县炊背逮吾盅便凤虞锭镀
山东省商河县韩庙乡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鲁教版,解析版)
1.判断给定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
A.看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原子的得失
B.看反应前后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C.看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看反应后是否有气体生成[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看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原子的得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不全面,A项错误;B、看反应前后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不能用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C项正确;D、反应后是否有气体生成,不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性越强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性不一定越强,还原性强弱只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系,A错误;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不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例如铁离子被还有生成亚铁离子,B错误;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C正确;D.置换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则不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3.某酸性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NO3-、Cl-、K+ B.Na+、Fe2+、Cl-、NO3-
C.K+、Ba2+、OH-、SO42- D.Cu2+、NH4+、Br-、Cl-
【答案】B
【解析】Ag+与Cl-形成沉淀,酸性溶液中氧化亚铁,Ba2+与SO42- 生产沉淀
4.现在市场上洗衣粉多为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可除去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棉花织品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用加酶洗衣粉.羊毛织品中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腈纶织品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中主要成分是人选纤维,可以用加酶洗衣粉.蚕丝织品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
考点:蛋白质的性质
5.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2H2O H3O++OH- B. NaHCO3====Na++H++
C. NaHSO4Na++H++ D. H2S 2H+ + S2-
【答案】A
【解析】NaHCO3=Na++HCO3-,故B错误;NaHSO4=Na++H++,故C错误;H2S是二元弱酸,应分两步电离:H2S H+ + HS-, HS- H+ + S2-,故D错误;故选A.
6.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因此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4/3×0.2 NA=0.27NA,A不正确;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10-13,水电离出1个氢离子,必然电离出1个OH-离子,所以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10-13NA,B不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氧气在反应中得到4个电子,则1mol氧气得到4mol电子,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A,C不正确;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3价的氮元素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5价的氮元素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即每生成4mol氮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mol。因此生成28g N2即1mol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mol÷4=3.75mol,其的电子数目为3.75NA,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考点定位】该类题的特点是以微粒数目的计算为依托,考查物质的结构、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等知识。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该类试题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状况的关系,在标准状况下,溴、H2O、HF、苯、CCl4、CH2Cl2、CHCl3、CH3OH、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辛戊烷除外)均为液体;SO3为固体,HCHO、CH3Cl为气体。
②注意气体体积与状况的关系,如在标准状况下,11.2 L H2的分子数一定为0.5 NA,但在非标准状况下,其分子数有可能为0.5NA。
③注意物质组成中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的判断:如Ne、O3、P4分子中的原子个数,Na2O2、KO2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NO2和CO2混合气体氧原子数的判断,混合烯烃中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的判断等。
④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如1 mol CH3COOH溶于水时,溶液中CH3COO-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1 mol FeCl3溶于水时,由于Fe3+的水解,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⑤注意物质的存在形态不同,离子的种类、数目不同,如NaHCO3晶体中只含有HCO3—和Na+,而溶液中还会因为HCO3-的电离产生少量CO32—,由于HCO3—的水解产生少量H2CO3;1 mol NaHSO4晶体或熔融状态下存在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而1 mol 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⑥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如D2O、T2O、18O2等。
⑦注意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如1 mol H2O中含有2 mol O—H键;1 mol NH3中含有3 mol N—H键;1 mol CH4中含有4 mol C—H键;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1 mol 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Si中含有2 mol Si—Si 键;1 mol石墨中含有1.5NA个C—C键;1 mol CnH2n+2中含有(3n+1)NA个共价键,(2n+2)NA个极性键,(n-1)NA个非极性键。
⑧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判断是一类典型的“陷阱”,突破“陷阱”的关键是:
a.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做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而Na2O2与SO2反应,Na2O2只做氧化剂。
b.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c.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d.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
⑨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或隐含反应,如:N2+3H22NH3、2SO2+O22SO3,H2+I22HI,2NO2N2O4,NO和O2混合发生反应2NO+O2===2NO2等。
⑩注意分散系的变化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如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⑪注意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或OH-数目的判断,应排除“组成因素”、“体积因素”造成的干扰。
7.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
HF(aq) + OH—(aq) F—(aq) + H2O(l) △H=-67.7 kJ/mol
H+(aq) + OH—(aq) H2O(l) △H=-57.3kJ/mol
在10 mL 0.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10 mL 浓度为c mol/L的HF稀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氢氟酸溶液温度升高,HF的电离程度减小(不考虑挥发)
B.水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1) H+(aq)+OH—(aq);△H= +57.3kJ/mol
C.当c > 0.1时,一定不存在:c(Na+) = c(F—)
D.若混合后溶液中:c(Na+)>c(OH—) >c(F—)>c(H+),则c一定小于0.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因为HF是弱酸,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当F—的水解程度等于多余的HF的电离程度时,可以出现c(Na+)=c(F—)。故错。故选C。
考点:盐类的水解电离平衡
8.下列化学事实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Na2SO3溶液中:c(H+)+c(HSO3-)+2c(H2SO3)===c(OH-)
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有些化学反应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常温下,将pH=3的HA和PH=11的BOH等体积混合后PH>7,可能生成了弱酸强碱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知Na2SO3溶液中:c(H+)+c(HSO3-)+2c(H2SO3)===c(OH-),正确;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漏掉氢氧根离子与铵离子之间的反应,错误;C、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常温下,将pH=3的HA和PH=11的BOH等体积混合后PH>7,则酸为强酸,碱为弱碱,应生成强酸弱碱盐,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等知识。
9.下列图示关系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和热和燃烧热都属于反应热,A正确;B、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者不重合,B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是吸热反应,也可以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沼气是一种新能源,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D正确。
考点:考查了反应热与燃烧热、中和热的关系,能源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10.已知大多数含氧酸可用通式XOm(OH)n来表示,如X是S,则m =2,n =2,则这个式子就表示H2SO4。一般而言,该式中m大于等于2的是强酸,m为0的是弱酸。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H2SeO3 B.HMnO4 C.H3BO3 D.H3PO4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含氧酸可用通式XOm(OH)n来表示,式中m大于等于2的是强酸,m为0的是弱酸,据此可知,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大,酸性越强,将选项中含氧酸改写成XOm(OH)n形式,根据非羟基氧原子数目判断。其中,HMnO4可以改写为MnO3(OH)1,非羟基氧原子数目为3,最大,故选B。
考点:化学键
1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NaCl溶于水 D.HI气体受热分解
【答案】D
【解析】AB为物理变化,无化学键的断开;而NaCl溶于水,离子键断开;HI受热分解是断开了H—I极性共价键,所以答案为D。
1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CaC2 B. Na2CO3 C. CO D. CO(NH2)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属于有机物,如CO、CO2、H2CO3、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不属于有机物。
考点:有机物
点评:CO、CO2、H2CO3、碳酸盐、Al4C3、SiC、KSCN、HCN等虽然也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的性质与无机物性质相似,一向把它们归为无机物研究。
13.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
B.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切开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 + O2=Na2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是单质,而电解质是针对化合物进行分类的,错误;B.如果溶液中有亚硫酸根离子,在加入硝酸后会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错误;C.根据Cl2+2I-=I2+2Cl-,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正确;D.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是因为4Na + O2=Na2O,错误;选C。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概念,离子的检验,钠的化学性质等知识。
14.500mL硝酸钾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c(NO3-)=6.0mol/L,用石墨做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2mol/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6摩尔电子
C.电解得到的铜的物质的量为0.5摩尔
D.电解后溶液中的p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石墨做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升气体,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阳极转移电子为4摩尔,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生成1摩尔氢气转移2摩尔电子,则铜离子得到2摩尔电子,生成1摩尔铜。A、铜离子浓度为1/0.5=2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6-2×2=2mol/L,正确,选A;B、根据氧气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摩尔,错误,不选B;C、电解得到的铜为1摩尔,错误,不选C;D、电解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4-2)/0.5=4mol/L,溶液的pH不是2,错误,不选D。
考点: 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15.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因此A、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由PV=nRT可知,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3:2,A错误;B、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为n(O2):n(O3)=3:2,C错误;D、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数目相等,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名师点晴】本题答题时注意把握两种气体的元素组成特点,然后结合PV=nRT判断即可。在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时需要特别注意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或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注意理解三同定一同的含义。
16.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S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
(2)H2SO3 + 2H2S=3S + 3H2O。
(3)C+2H2SO4(浓)CO2 ↑+2SO2 ↑+2H2O或Cu+ 2H2SO4(浓)CuSO4 +SO2 ↑+ 2H2O等。
(4)①H2SO3 +2OH— = SO32— + 2H2O。
②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
【解析】固态单质A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物质B,则A可能为C或S等,假定为S,则B为SO2,C为SO3,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80=4∶5,恰好与题意相符(同时也证明A不是C),则D为H2SO4,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与题意也相符,进一步证明A为S。E为H2SO3。
17.(11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涉及到填写的物质写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1)写出②号形成的单质的电子式 ,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3)单质硬度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其氢化物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
(4)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形成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属于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答案】(1 ) , Ar (2) HClO4, 。 (3) C
(4) Al;Al2O3+2OH-=2AlO2-+H2O
(5) , 离子化合物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⑨元素分别是C、N、O、Na、Al、S、Cl、Ar、K。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Ar的性质最稳定,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同样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此分别是KOH和HClO4。
18.(15分)对叔丁基苯酚工业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油溶性酚醛树脂、稳定剂和香料等。实验室以苯酚、叔丁基氯[(CH3)3CCl]等为原料制备对叔丁基苯酚。实验步骤如下: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步骤l:组装仪器,用量筒量取2.2 mL叔丁基氯(过量),称取1.6 g苯酚,搅拌使苯酚完全溶解,并装入滴液漏斗。
步骤2:向X中加入少量无水AlCl3固体作催化剂,打开滴液漏斗旋塞,迅速有气体放出。
步骤3:反应缓和后,向X中加入8 mL水和1 mL浓盐酸,即有白色固体析出。
步骤4:抽滤得到白色固体,洗涤,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重结晶,得对叔丁基苯酚1.8 g。
(1)仪器X的名称为 。
(2)步骤2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于激烈,放出大量热,常使实验的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3)图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苯酚有腐蚀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若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 洗涤。
(4)在取用苯酚时发现苯酚冻结在试剂瓶中,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 。
(5)下列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是 (填选项字母)。
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分液漏斗
E.长颈漏斗
(6)本实验中,对叔丁基苯酚的产率为 。(请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三颈(口)烧瓶 (1分)
(2);由于叔丁基氯挥发导致产率降低(2分) (3)防止倒吸(2分) 酒精 (1分)
(4)在通风橱中对试剂瓶温水浴(2分)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5)BCD (3分)
(6)70.5%(2分)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仪器的构造特点可判断,仪器X是三颈(口)烧瓶。
(2)向X中加入少量无水AlCl3固体作催化剂,打开滴液漏斗旋塞,迅速有气体放,这说明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同时生成氯化氢,即产生的气体是氯化氢,因此出步骤2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于激烈,放出大量热,因此导致体系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叔丁基氯挥发,因此导致产率降低。
(3)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图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苯酚不溶于水,易溶在酒精中,若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
(4)苯酚的熔点较低且有毒,稍微加热固体即可转化为液体。因此在取用苯酚时发现苯酚冻结在试剂瓶中,可采取的措施为在通风橱中对试剂瓶温水浴。
(5)容量瓶 、滴定管 、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均需要查漏,答案选BCD。
(6)1.6g苯酚理论上可以生成对叔丁基苯酚的的质量是=2.55g,所以对叔丁基苯酚的产率为=70.5%。
考点:考查有机物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19.(10分)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
按下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
(4)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还须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方案为 。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5)为测出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250.00 mL溶液,取该溶液25.00 mL加入足量KI溶液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b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Na2S2O3溶液V 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a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 (已知: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
【答案】)(1)Cu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 (2分)
(2)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 (2分)
(3)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的混合物沿杯壁(或玻璃棒)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2分)(4)使用上述装置,不放入铜丝进行实验,观察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2分)
(5)(64bV/a)%(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水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性越强,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硫气体;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氧化铜粉末还原为红色Cu;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
(1)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
(2)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利用元素化合价变化生成的产物分析判断,若生成氢气,D装置会黑色变化为红色,若生成二氧化硫E装置中品红会褪色,所以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D装置中氧化铜黑色不变化,说明无氢气生成,E装置中品红试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
(3)验证生成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需要把试管中的液体倒入水中溶解,观察是否出现蓝色溶液,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出现蓝色溶液证明含有铜离子。
(4)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可以先不放入铜丝,观察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即实验方案为使用上述装置,不放入铜丝进行实验,观察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
(5)根据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可得2Cu2+~I2~2S2O32-,所以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01bVmol,则250mL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0.001bVmol×=0.01bVmol。
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是,因此硫酸铜的产率=。
考点: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涉及气体制取、气体检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程式的计算等
20.某学生在做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现在请你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氯水、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色
②
向盛有少量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溴水,振荡,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色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F2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①橙(或橙红) ②紫(或紫红)
(4)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5)①Cl2+2Br-===2Cl-+Br2;Br2+2I-===2Br-+I2
②F2在冷暗处就可以与H2剧烈反应而爆炸,而Cl2与H2要在光照或点燃时才反应;HF比HCl更稳定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①氯气的氧化性强于Br2,将少量氯水滴入盛有少量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 ,CCl4 比水重,所以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橙红色;②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将少量溴水滴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生成碘单质,然后再用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溶解在萃取剂CCl4 中,CCl4 比水重,所以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紫色。
(4)氯气能将溴离子从其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溴单质能将碘离子从其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氧化性是氯气强于溴单质,溴单质强于碘单质,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I,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5)①根据上述分析,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Br2+2I-===2Br-+I2。
②根据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要证明F2的氧化性强弱,可以通过F2在冷暗处就可以与H2剧烈反应而爆炸,而Cl2与H2要在光照或点燃时才反应或者HF比HCl更稳定来说明。
考点:考查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性质实验设计和验证。
21.(6分)将12.4g钠和过氧化钠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得100mL溶液,所收集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mol/L
【解析】
试题分析:解:设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则:①23x+78y=12.4,
由于2Na+2H2O = 2NaOH + H2↑ 2Na2O2 + 2H2O = 4NaOH +O2↑ 2H2 +O2 =2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Na和Na2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即 ②x=2y ,
联立①、②可求出x=0.2mol,y=0.1mol,所以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0.1×2=0.4mol,
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0.1=4mol/L。
考点: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22.A是用途最广的金属,B、C是常见气体单质,E溶液为常见强酸,D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F的化学式: 。
(2)A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写出第④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F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4)将D的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可以制得一种胶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在100mL的F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224mLCl2,F溶液恰好转化成D溶液,则原F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答案】(1)Cl2(1分) FeCl2(1分)
(2)3Fe+4H2O(g)Fe3O4+4H2(1分) 2Fe3++Fe=3Fe2+(1分)
(3)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2分)
(4)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分) (5)0.2mol•L-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A是用途最广的金属,则A为Fe;D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D中含有铁离子,B、C是常见的气体单质,E溶液为常见强酸,则B为Cl2,C为H2,E为HCl,D为FeCl3,F为FeCl2,据此解答。
(1)根据上述推断可知,B为Cl2,F为FeCl2 。
(2)铁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第④步反应为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Fe=3Fe2+。
(3)F为FeCl2,其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最终被氧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观察到现象为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4)根据上述分析,D为FeCl3,将FeCl3的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5)根据上述推断,F为FeCl2,224m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在100mL的FeCl2 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Cl2 0.01mol,FeCl2溶液恰好转化成FeCl3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 =2Fe3++2Cl-,则原FeCl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0.1L=0.2mol•L-1。
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制备,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等知识。
23.(15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E为红棕色气体,F、H为金属单质,J为黑色非金属单质。L露置于空气中时,由白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B与F反应时可生成C,也可生成G。试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K的名称是_________;I的晶体属于____________晶体。
(2)已知A中两种元素原子成最简整数比,且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14:1,则A的化学式为 。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