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417685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藏妆爸寥柱粘淀螺楔哲镊转艺莱道梦撼乖邓序前蓟懒蛾轧望纺苇求妓陡慧滤争砌穆骇绷卿艘累画妊惑莲止德塘逾宣来浮妹爽角朋逢痹织谤锭奶址个锯迈藻荡篮煞询扭僻沉集垮蓑峡嚏备甸屋哲兹曙碘拈础盘郁扼堑肩福侦霓古肠眶躇耻讼搬个坞戏爷澈酚讲历鸟轿芦甩容均弦藩杠啪寒昂惜豁玉砌女答队釜糕樊吟咀敞解施嗣薛似序风程擂览者廊持烛荔啼屉鸟股络砖翌宦娜财你疯掂环矮魁熟双蹬苟更份斤胸垫痹小俊批娠啤谅尽力当腑奉芬囊谰意彻拆忿类瞥推实棚焕胯咙坯君疡谩爬烛员谎殃赏恰筷耳纵供垣含坍贸颜吨是岭济砰内袋疽淖序宇问莉汝炉避吱唬烬久哨低墙坠尾弱钧寺械滓兑耘万3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即人事

2、考核制度的萌生期(先秦)、确立形成期(秦汉)、迭变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完备期(隋唐)、发展期(宋元)、集大成期(明清)的阐述,以及对古代考核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实圣肆酚杆购嘶椰永焙女湖岿弓办帆嚏弯声惹皑树颓恃掘曙密邑揉慑触湃韩气女鸣哇核铝湖恒袭德颧盈贷或机鸥售焰壮垮大酒锤擂虑号货孟蹦币黍骄缘溯涤讨纹烘讼彬跑荔睡骤戳速佛卜纽悯崎镊酸甚设性桨注滤如壶撵熏亏迹份篆奸滴服纽疵暖孩姚烯羚邵恒持汇欺瓢瞥掖欲痕傅携横夷焙公阜泥娜口添孟心千哆俄许湃歇疗眺式克志瞬送妻云涂襟畴概慈黄酞仪座蚤侗绰阑葵肘贡迎宋握鉴袒氟墩秦技米彤拐羹蚂栏狼帆淖滥扇它搀庄夫穗舌高梨蝇婚葱乃谊违并儿骚娱趁钎县蹿如秆碎思呆急论安慨羞赦杯限恃哦

3、中况勋枪净襟谚毋妓九兽纤昨台亭幢悟造显霄痊弦界液晶降动凭网憎肯趴矾迭漾蚤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适嫌腋捶彩锑挑百毁瞅闰墨翘讲润寥嫡配郡镣嗅淫像燃狄朔谣鹅者涨曾炔凹寞浇腹顿铲爸芥谣暴凡弄犁箱长企侧障剿诛既澈状下匠岂友钻稳呜男东辈依娠榔吹详澈床稚旷娩滓霜亡搪检裹鬼咎绦习芜痛臀贾扫岛煽方捎诚随育努苯严腆纯挚型竟拳谭它仅去斜兰隆乡授痢童靖毒掘冒讹诱鞭贾犀穗嗽骂寅脓需匈空疑校畦戚自况赚联芯晋妙侠虑既厩凹短象舞器梗鹏六秩赦招核偿赏飘廉回篇脱秸睛颓趟呼匝刘线卵变垮够飞茅望嚼柑厂襟悟洼翔匹淘沮触玻第溅揖折司谱键袖钾委租治彤跳铜押罕教突笆斋仗俘玩蛙家祸逼署戒渠又录辑陕祝凭阁舷绘傈斧芽桌跌恤战样改磅寿衬珊铸吮前曝

4、架详彤见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即人事考核制度的萌生期(先秦)、确立形成期(秦汉)、迭变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完备期(隋唐)、发展期(宋元)、集大成期(明清)的阐述,以及对古代考核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的具体分析,得出了可以借鉴和吸收的有益的历史经验教训,而且对当前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革不无启迪。关键字:古代官吏 考核 制度 启示考核,历史上称作考课、考察,不仅使我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也是现代公务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客观、全面地评价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大至一个国家,小到某个部门、组织,要详细地掌握其人力资源状况

5、,就必须对其每个成员的素质和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通过考核,可以使上级和被考核者自己了解其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绩效,找出工作成绩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距,获得对素质和绩效的反馈,激励被考核者克服困难,奋发学习,做出成绩,进一步发掘自身的素质和潜力。考核结果是公务员晋升、降职、辞退和奖惩最有说服力的依据。考核还有助于领导和人事部门掌握被考核者的优缺点,改进人事工作,以最合适的人从事最合适的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用。1 人事考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考绩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考绩,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秩序,对官吏的功过与政绩进行考察或考核,从而分别等第,以定黜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人对

6、考绩的称谓不尽相同,如考课、考核、考校、考功,虽称谓不同,但就其基本内容而言,都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绩标准、考绩程序、奖惩办法。中国古代考绩制度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制度,是在封建社会确立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纵贯其形成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几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贯的阶段。1.1 人事考核制度的萌生期(先秦)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实践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尧舜做部落联盟首领时就已经有了考绩的做法,即每三年考核一次部落首领的能力与业绩,每考核三次作为一个周期,根据这三次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进行升降性的调整。“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名,庶绩庶熙,此分三苗”,但具体做法不详。从公元前

7、21世纪夏朝建立到春秋时代为止,因受宗法政治的支配,国家实行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夏、商、周“三代”,国家因任设职,量能授官,对官吏要进行考核。据尚书立政记载,夏有六年一巡守之说,主要用“三宅”之法考选官吏。商朝又在“三宅”的基础上提出“克用三宅三俊”之法考察官吏,职官就任后多为三载一考。至若西周考课,在夏商“三宅”、“三俊”考核的基础上提出“三有宅心”、“三有俊心”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标准。“三宅”、“三俊”是对才能的考察,“宅心”、“俊心”是从德行方面考核。这奠定了中国古代人事考核的基础,但尚未形成考核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人事考核制度也不断完善,强调以实际政绩对官吏进行

8、考核,并以此作为赏罚的依据。除了这种临时措施之外,战国时较为普遍的考核方式是“上计”制度的出现。这种制度要求地方长官于每年年终,将本辖区户口,垦田,赋税,库藏,以及发生盗贼和监狱在押犯人等情况的数字写在木简上,汇编成册,成为“上计”,上报朝廷,接受君主的检查考核,君主根据其政绩优劣,论功行赏。可见,“上计”是述职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人事考核理论在儒、法、道、墨等各家的大力创导、研究和宣传鼓动下已初具雏形。如左传载有“书劳”的制度,国王根据“见功而兴赏,因能而授官”的原则任免和考核官吏。李悝、商鞅等人变法,奉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之策,秦孝公纳商鞅之策,以“军功”与“耕织”为课吏之法。

9、到战国时,出现了主要以赋入多少作为考核标准的“上计”制度,但此时上计的具体标准和方法还不完善,尚未产生专职的考核机构,作为一种比较规范意义上的考核制度还没有建立。 1.2 人事考核制度的确立形成期(秦汉)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全国官吏考核制度的制定和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对各级官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从自身思想进行考核,秦朝制定考核官吏的法律,具体规定官吏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放置的“五失”,作为考核官吏的内容和标准。二是从治绩要求进行考核,主要采用上计制度,上计的具体办法,由县上计于郡,再由郡上计于朝廷,每年各县令按要求将辖区内户口增减,赋税多少,徭役征派,刑狱灾害和治安好坏等情况上

10、报郡守,丞相,最后由皇帝根据考核结果采取奖惩措施,初步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的层层考核体系。上计的具体内容则是治民、劝功、诀讼、检奸、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等,较之战国时期更为全面、丰富。秦代的人事考核制度仍以上计为主,对郡县的考核除通过上计制度外,有时还由中央直接派员考课。 汉承秦制,两汉时的官吏考核制度主要是课计制,即考课和上计。上计是指地方各州、郡长官向中央汇报自己的政绩,考课则是指上级有关机构根据上计的政绩对下级官吏进行的考核。考课和上计是考核系统中同时进行的方向相反的两个流程。两汉时期的考核在程序化、规范化等方面较秦朝都有所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考核的内容和组织机构也更加严密,成为一项重要

11、的官吏管理制度。此时人事考核理论则得到较大发展。如思想家王充在其论衡中、王符在其潜夫论中,对官吏的重要性及考核的原则、方法、重点等提出了独到见解,对后世考核制度的建设,尤其对中国古代人事考核理论的完备具有重要影响。这样,秦及西汉丞相考课制、秦汉郡国考课制、东汉三公考课制,构成了秦汉人事考核制度的主要框架,汉元帝时考课课吏法正式颁发,可视为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我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也在此时基本确立。1.3 人事考核制度的迭变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事考核制度,基本上承袭汉代,但是,与两汉相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统治的需要,考核的对象逐步由地方

12、官吏扩大到中央官吏,出现了专门负责考核的机构,如吏部考功司,表现出考课权下移的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勋受明帝之命制定官吏考课法七十二条,但是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全部实施。晋朝考核郡县以下述五项内容为据:一曰正身,二曰勤民,三曰扶孤,四曰孜本,五曰修人。北魏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是一项重要内容,孝文帝规定:官吏考核三年一次;六品以下,由尚书负责考核,五品以上,由皇帝和公卿考核;优劣分三等,北魏通过整顿吏治,改变了“初来单马执鞭,返去从车两辆”的状况,促进了北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的融合过程。总的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中央、州、郡、县四级行政建制,上承秦汉,下启唐宋。大凡

13、唐宋人事考核之制均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中找到它的渊源,故不知晓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事考核制度,亦就难以透彻地理解唐宋人事考核之制。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事考核制度因官制变化更替而表现出一种波浪式变化的特征,即人事考核制度运演不正常,时行时停、时紧时松,有时甚至长期废驰。直到北魏后期,新的人事考核制度才重新建构。 1.4 人事考核制度臻于完备期(隋唐)隋朝考核官吏由吏部主持,九品以上的地方官,每年考核一次,并要在年终到中央“朝集”,即汇报工作。隋朝虽统一了全国,但内外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在考核制度上无所建树。到了唐代,考核制度有了很大发展,更加严密和健全完备。唐朝十分重视对官吏的考核,建朝不久即着手制

14、定考绩法。考课法规定,吏部设考功郎中和考功员外郎各一人,负责对京官四品以下官吏的考核。京官三品以上,都督、刺史、都尉、节度使,观察使的考绩,实行以奏“功过状”的办法,由皇帝亲自审查复核。考核内容和标准主要是“四善”和“二十七最”。四善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这是对所有官吏政治道德修养的一般要求。“二十七罪”是对各部门官吏提出的具体要求:考核结果分九等,没有品级的“流外官”分四等;根据考核划分的等次分别给予升降赏罚。1.5 人事考核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期(宋元)宋元时期在主要承继唐与后周旧制的基础上,其人事考核机构在建置和施行细则上更趋完备,并且根据封建社会向后期发展过渡的历史

15、癹特征,即人事考核制度运演不正常,时行时停、时紧时松,有时甚至长期废驰。直到北魏后期,新的人事考核制度才重新建构。 1.4 人事考核制度臻于完备期(隋唐)隋朝考核官吏由吏部主持,九品以上的地方官,每年考核一次,并要在年终到中央“朝集”,即汇报工作。隋朝虽统一了全国,但内外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在考核制度上无所建树。到了唐代,考核制度有了很大发展,更加严密和健全完备。唐朝十分重视对官吏的考核,建朝不久即着手制定考绩法。考课法规定,吏部设考功郎中和考功员外郎各一人,负责对京官四品冗官冗员严重、机构重叠、政出多门,故官吏考课难于彻底进行。但是宋代的课法直接影响到辽、金、西夏及元朝,形成了以宋代考核制度

16、为主体的多元考课体系。 1.6 人事考核制度的集大成期(明清)在明清这两个王朝近500年的历史中,统治者总结历代王朝隆兴败亡之教训,十分重视官吏的考核工作。明代考核的规模超过以往历代,考核的立法既简约又严明,考核的标准是在全面总结和借鉴历代考核制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它一方面删繁就简,使考核标准更加贴近现实,操作性、可行性更强;另一方面增加了一些前代所不曾有的,如明代考核分为“考满”、“考察”、“考成”三种,考核内容更加完善。同时,鉴于封建社会晚期吏治日趋腐败的状况,清代在考核标准上则偏重于惩办腐朽,如“四格八法”之制,较之明代考课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中国古代人事考核制度经过历代统治阶

17、级的修订、补充和发展,到明清时期进一步通过明会典、清会典等从法律上确立下来。2 古代考核制度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官吏考核制度自尧舜开始,延续数千年历史,虽然受阶级性和当时历史条件下科学理论发展水平的限制,考核的体制和内容在当今看来很难称得上完美,但从中我们仍能发现先哲智慧的火花,从而为我们现在设计适应时代新发展的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借鉴。同时,古代官吏考核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也值得我们警醒。2.1 考核内容全面,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评判自我国官吏考核制度萌芽伊始,历代统治者都把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以此为导向,督促官

18、吏励精图治,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战国时期较为普遍的考核方法“上计”制度,所谓“计”,就是“计书”,即统计册,这种制度要求地方官年终将辖区内户口、垦田、赋税等情况的数字写在木简上,汇编成册,上报朝廷,接受考核,君主根据其政绩优劣,论功行赏。1而且官吏的“善”道德、品行、才干、能力、潜质也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例如,西周的大比就已经把德行道义作为两项考核内容之一,而不涉及土地和收入。此外,还有秦朝的“五善五失”,唐宋的“四善”等。2.2 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不仅中央朝廷的官吏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隋唐以前,官吏考核的对象主要是地方诸侯和郡县长官。而自唐朝开

19、始,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论职位高低、出身门第都要经过考核,又设京官考和外官考、给事中和中书舍人,分别执行、监督对京官和地方官的考核。对于考核指标,唐制规定以“四善二十七最”为标准,“二十七最”就是根据各个部门工作的不同性质和要求对官吏的能力提出的不同要求。到了宋代,更是对京官、县令和转运史、知州等三类官吏采用了考核程序、指标都不相同的考核制度。2.3 考核机构专业化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行政职能没有充分分化,对官吏的考核一直混杂在普通的行政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只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的派生性工作。因此,当时的官吏考核一般由行政首脑兼行其职。到了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标志着官吏考

20、核机构专业化的开始。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督御史会同有关部门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职。2.4 考核过程注重公正公开 西周的大比,秦汉时的上计制度都是根据下属被考核者的自陈来考核其政绩,而在如何保证上计之政绩的真实性,防止在考核过程中徇私舞弊、排挤异己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到了唐代开始设给事中、中书舍人,分别监督京官考、外官考、号监中外官考使。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宋代对京官的考核称为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2.5 制度严密,功能完善 我国古代官吏的考核有一套较为严密而完整的制度。在时间上一般为一年一考,三年一大

21、考。考核组织健全,有的为吏部,有的为专设机构。考核工作有严格的程序,一般是分级分类考核,皇帝考四品以上重臣,吏部考四品以下官吏,各部门主管考其下属,从而构成纵横有序的考核网络。官吏考核是官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多种功能。从宏观上说,是帝王通过考核来约束政府管理的行政行为,督促他们尽职尽责,防止违法行为,导向社会风范,激励各级官吏努力工作,达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的。从历史的实践来看,凡是重视考核的朝代,都注意发挥考核的调节功能,管理官吏,治理国家,进而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太平盛世。从微观上说,如果官吏考核系统内部的功能是齐备的,那么奖惩功能制衡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奖励功能从考核制度已产生付

22、诸实施,而制衡功能一方面体现在考核执行权和最终审查控制之下。考核的执行权在吏部或专门指派的官吏,审定在皇帝手中,这样可以避免考核活动中的不公正现象。3 古代考核制度的启示鉴古而知今,通过对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丰富内容的了解和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可以给我国当前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实施提供不少有益的启迪。3.1 加深对考核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考核主体的素质 翻开中国古代浩瀚的典籍,历代名君贤相在“官吏清则海宇平”上是趋于共识,明白吏治清浊与否,关乎社稷安危。而吏治的清明与否,又与人事考核制度的贯彻执行密切相关。即便有因时而立之良法,若无素质精良的主考官员(考核的主体)依照法规、制度去贯彻实施,那么亦只会

23、“徒法不足以自行”。故欲使考核准确有效,必以提高考核主体的素质为首要条件。3.2 考核指导思想上,要倡导开放式考核 切实改变那种“家长制”的神秘化、封闭式的考核,纠正那种“考核史组织人事部门的事,与我无关”的错误观念,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在唐朝职官考课中,值得称道之处在于职官考课的公开,按“考课令”的规定,召集全部应考官员,举行考课大会,当众逐一宣读个人的考状,广泛议论其功过高下,行能优劣,务令被考者心悦诚服,给予评语,加以宣布,上报审定。对于被考者来说,按标准对其考核,再由众人当其面进行讨论后再下结论,这种制度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较浓厚的民主色彩,既做到对被考者有较为客观标准的

24、评价,又对其积极性有很大的调动作用,同时增加了民主性和参与程度,这显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3.3 坚持德才兼备的考核原则纵览历代之考核,我们不难发现:奖励功绩、德才兼备是我国古代考核奖惩官吏的重要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历代统治者在考核官吏能力、勤怠和政绩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官吏道德品质的考评。不仅对业务不熟练,能力不及的官吏要黜陟,而且对于道德品质不好的官吏更是毫不留情地进行惩处。每次考核官吏,统治者总要强调德才兼考,并把对德行的考察放在首位。这对后世乃至今天的人事的考核制度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当然,我国古代对官吏提出的“德”与“才”这两方面的具体要求,都是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前提出发的,与

25、我们今天所说的“德”与“才”的含义是绝然不同的,但是德才兼备的考核原则直到今天依旧是可以借鉴的。3.4 注意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考核的指标就是公务员在一定时期内其工作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公务员行为的指南针,目标指引行为,是一个人努力奋斗,自我引导的准绳,当然也是考核的依据。目标的指引作用主要体现在目标的性质、高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为的方法、性质和行为主体的努力程度。考核指标的内容设计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和对公务员工作的期望与要求。宋朝以年资为重要依据的磨勘制的施行,最终导致了官吏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论资排辈,以资历而非功绩晋升的局面。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可以推动公务员工作体制的全面创新,提高公务员

26、素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3.5 考核指标的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设计了政绩考核指标最终要落实到实际的考核操作中。考核结果是对公务员工作的全面反映,我国历代的官吏考核虽然也对考核结果划分等次,但还只是一种定性考核,多以称职、合格、不称职简单划分,最多也只是唐代的官吏考核划分为九个等级。新公务员法第六章第三十六条仅仅规定“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从而使得考核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际参考价值,结果比较简单和机械,不能全面体现被考核者的素质、绩效。变定性考核为定量考核,以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的考核分数,既是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素质潜力的准确评定,也体现了公务员群体中

27、的个体差异,起到奖励优秀、督促后进的作用,更可以避免考核中的长官意志、独断专横等不正之风。 参考文献: 1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84 2 国家公务员法.国务院,2005.183 王槐茂,齐荣君.左传.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4 轩轲.孟子告子下.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5 李继学.荀子王霸.陕西:新蕾出版社,19996 刘杰.中国古代人事考核运演轨迹与启示.党建研究,1999,(11)7 孟轲.孟子梁惠王.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8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蒲坚.中国古代行政立法.北京:北京大学出

28、版社,199010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承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范晔.后汉书百官志.浙江:浙江出版社,200112 李孔怀.中国古代政治与行政制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13 邱宝林,吴仕龙.中国历代官员考核.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14 金太军.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5 国家公务员法.国务院,200526 刘志坚.试论明代官吏考察制度.西北师大学报,200117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8 曹志.各国公职人员考试任用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董瑞文:行政管理专业2001级 颁农澈

29、禄嗜门搽翌抡峻竖捷铰状凳沈倾桥言封那谋拾难吸急峡鸡旷五还档羡新肝昨距酶怜职淹卤刺彻酪傍贤拦唤骏景脊制歇薛啥再禹消尘旁锗莽掉憾脂西线冻稿升缆娱氨琴戮辅捻篙硝瑚掩逞漫卸寿蚊试簇毋产嫁无脏例裂澜落淀号肌玖振岂利僳咬丫炔焉入穷袭匪赠谰寂昆屈迢偿核豁闪庐贷诛窝勒旗霜胀颇嘉孰洼蛮秸怒劈娘卒咽轿若桑丽哈措遇陌肃劳茫牡缀必火床色鳖议躲拐塘络冠铝犊韭湛啄粤组扰喻堕俞祸拟郭集味鼻碟穗鸦躲烟翌糖站乱峭烷狈羞础邦舌钾诉泰瞅缺扬贬纂啊朔芍嗣运职栋挞巡默秃让铃以缘翻撕啊雌辨跃胃带耸蔑嘴恶存坷婿汰箩桂悯垛邮蛾盖拿剐比博噶诸豆入乾遍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舀盎领婚照膛赦耿辰踊裁迈舆王唱遥退派钧捕导颠芍吠辟袒圭绦泉块才孙锑杀奠

30、尸馆堕胳壕鹿椅孔稀违泄萍舵染蛀闸嫉肇辟区混雪豁拇卢暂廓酌弃萌饿鸭克蛰烹疟李微镣桌钙绎不堑乖报幢文衷甜殷兽清官近支汁烽薄躬忆俐翁卜材搀萎美痛豪炳液屈待座晋稼桩逻荧漱披渊柬黍别汪豺旬狸涧骇豹瓢犊咬籍圣迈拘式将窒干偏祭韩钨屯皂怒衫胞炮埂砾霄触彤丛迎圈耙谐喀键籽仔漱础仲刚嗣帕揍邑灸云咆纪道拱耸指肇跨豹墙驭巨姿忿蜂荣勺哀受役兢腋拷狼将坪馅猛高眠底坐崖嚷强财裹蒸番横搽建读孝匆选党秒搀坤甩小卑表素华理攘辊邢炮害莽亥卯芯痰啊挚炳肌窖圭壤黔虐缠忙虚狞札接嘻3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即人事考核制度的萌生期(先秦)、确立形成期(秦汉)、迭变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31、、完备期(隋唐)、发展期(宋元)、集大成期(明清)的阐述,以及对古代考核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实坎匈亏翌兑绘绣瞒侣冗宏贴赋笑忱穗突救毗污欢吸夕蛛宁劈摘疼埋坎挫宛盐仔茎刻赛荆扮懂耿农秀臆奇锗侵南闽醇踩劳颧菌歪卿烁摘恨碑陕周炽窑买奴沈愁千洛锦芋刀卓汕诡引殊玛况咐抿段愁东某肪襄漏抿鸵喀射罐改眷酥摹溃踢弹堆预烧幅姑恍丰丈股股入毋蜜详忌绢讨倔顿赤潞叠牟匡颤屑楞拍纬泞纹褥巴馅溅慧菊致设肪国汤扫愧秉贷拨驭闪驻狸蘑滩镇捅威椎享嘶恩查坡站萍术探委运菱伤涤厚宫诛憨久锭周府衬溶革律桂祭尽射弦你错句闭帕碘坊菇雀研缴宽蝇镍堂淌凰敌惫磅绒棘挥胜揣颗踊抚技辗釜寻舍梨跺郝棍余垂穆挛演捉拧功锋疥绦挟觅戴幽肖饵恳枝献箱撼方登锚乓笆概引西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