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隧道钻爆设计专项方案
1 编制依据
(1)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23)
(2)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4)《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23)
(5) 隧道图纸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献
(6) 水压爆破资料相关的文献及参考资料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蒙西铁路北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境内浩勒报吉南站,经乌审旗、陕西省靖边、延安、宜川、韩城、山西省河津、万荣、运城、河南省三门峡、卢氏、西峡、邓州、湖北省襄阳、荆门、荆州、江陵、公安、石首、湖南省华容、岳阳、平江、浏阳、江西省铜鼓、新余,终至京九铁路吉安站,线路全长1814.41km,其中浩勒报吉南至岳阳段双线长1381.1km,岳阳至吉安段单线长433.31km。
MHSS-4标段起讫里程DK691+361.53~DK716+850.00,全长25.488km,涉及城烟隧道1座,崤山隧道1座、渡槽1座、框架涵1座,路基土石方21975.95施工方,无碴道床50.921km。
崤山隧道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灵宝市寺河乡及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进口位于灵宝市寺河乡城烟村附近,右侧有 G209国道通过;出口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车家岭附近,位于S323省道边。部分山区有乡间水泥路通过,仅局部地段交通较为便利,其余地方通行仍较困难。本隧道起止里程为DK694+053(YDK694+045)~DK716+804(YDK716+801),为两条单线隧道,左线隧道全长22751m,右线隧道全长22771m,隧道内除出口约2km段为下坡外,其余为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为750m。隧道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属控制性重点隧道工程。
城烟隧道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灵宝市川口镇城烟村境内,出口位于灵宝市寺河乡细岭口,为燕尾式隧道。隧道右侧有G209国道通过,进出口距G209较近,交通较方便。左线隧道进出口里程为DK691+361.6、DK694+029,长度为2667.4m;右线隧道以燕尾段小间距YDK693+530.1为起点,出口里程YDK693+994,长度为463.9m。
2.2 水文地质概况
⑴ 隧道整体上属于中档富水,在岩体较完整段落多为弱富水区,局部构造断层带附近为强富水区。其中DK700+350~DK700+700段和DK701+730~DK702+050段为强富水区,正常涌水量1708m3/d,最大涌水量2668m3/d。此外F5断层段单位最大涌水量为7.18m3/d.m,F6断层段单位最大涌水量为58.34m3/d.m。
⑵ 城烟隧道进口上方山腰修筑有水渠,流速较快,水量受上游补给;隧道出口下方谷底发育一小溪,水量很小。坡脚也修筑有引水渠,流速较快,水量受上游补给。在隧道洞身DK693+313处位于低波速带内由深孔揭示发育一小型断层F1,断层破碎带宽5~10m,属压性断层。余局部受岩浆活动及岩体应力影响,发育多处节理裂隙密集带。
⑶ 崤山隧道区内地表水系局部较发育,河沟重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具有山区季节性河流特性。由于沿线地形坡度较大,降水顺地表快速汇入河沟,河水也许暴涨暴落,水位、水量动态变化较大。隧道通过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重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水较丰富。地下水对普通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2.3 物理地质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23及本线地震安全性评估成果,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映谱特性周期为0.45s
2.4 重要技术指标
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120km/h。
正线线间距:4.0m。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地段800m。
限制坡度:下行方向6‰,上行方向13‰。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货机HXD型、客机SS9。
牵引质量: 10000t、部分5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1700m。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建筑限界: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83)中“建限-1”。
3 爆破方法
本标段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炮眼装药后先装水袋后用“炮泥”回填堵塞的工程爆破,称为“工程水压爆破”。水压爆破可以提高炸药能量运用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
4 爆破的工艺流程
无轨运送
图4-1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5 钻爆施工
5.1 水压爆破
⑴ 水压爆破的原理
工程水压爆破,由于炮眼中有水,在水中传播的冲击波对水不可压缩,爆炸能量通过水传递到炮眼周岩几乎无损失,十分有助于岩石破碎;水在爆炸气体膨胀作用下产生的“水楔”效应有助于岩石进一步破碎;炮泥比土坚实、密度大,克制膨胀气体冲出炮眼口要比土好的多;炮眼有水和炮泥含水可以起到雾化降尘作用,大大减少灰尘对环境的污染。
⑵ 施工工艺
工程水压爆破与常规爆破相比,施工工艺重要增长以下两方面内容。
① 炮眼注水工艺
往炮眼注水的工艺是,先把水装入塑料袋中,然后把装满水的塑料袋(称为水袋)填入炮眼所设计的位置中,即药卷与炮泥之间。塑料袋为聚乙烯塑料袋,袋厚0.8mm左右,浅孔爆破水袋直径35~40mm,长30cm,深孔爆破水袋直径比钻眼直径小2mm左右,水袋长80~150cm。
② 炮泥制作工艺
炮泥是由土、砂和水三种成分组成。三种成分的重量比是,土:砂:水=0.75:0.1:0.15。
浅孔水压爆破用炮泥使用PNJ-1型炮泥机制作。炮泥的加工过程是,把土、砂、水按照比例人工搅拌均匀,装入炮泥机进料仓,开动炮泥机,长圆形炮泥从出口渐渐压出,根据所需长度逐段切割。
深孔水压爆破,制作炮泥可仿照蜂窝煤制作方法,只但是不要“蜂窝”。
工程水压爆破施工工艺流程类似于常规工程爆破,所不同的是炮眼装药后增长水袋和炮泥回填堵塞两道程序
⑶ 爆破设计
工程水压爆破与常规工程爆破相比,在爆破设计上增长的内容仅是炸药、水袋和炮泥在炮眼的位置及长度比例的设计与计算。
工程水压爆破眼装药结构如图5.1-1所示,炸药长l1、水袋长l2、炮泥长l3和炮深L的关系式为:L= l1 +l2 +l3 3/4≦l2 /l3<1
图5.1-1 水压爆破炮眼装药结构图
式中为常规工程爆破85%以下装药量计算而得。
⑷ 作业要点
① 炮泥制作要点
制作炮泥所用的土和砂,应以纯黏土和细砂为好,在与水搅合之前最佳过筛,其筛眼尺寸为4mm×4mm左右。
炮泥应按照前面所述比例制作。砂如过多,炮泥成型较差,容易破裂;水要适中,过少起不到粘合和降尘作用,过多则炮泥软,堵塞不严密。合格的炮泥,表面光滑,用手略微使劲一捏可以变形。炮泥最佳在使用前1~2小时制作好,当天制作当天使用。制作好的炮泥不要暴晒在太阳下和放置时间过长,免得失水变硬。
② 水袋制作要点
只要能把水袋装入炮眼,尽也许使水袋直径大一点,使水袋与炮眼避密合不留空隙。水袋长20cm,水袋直径小于炮眼直径3mm左右。
水袋的塑料厚度,以0.8mm为好,过薄承载力小易滑破易变形,过厚则影响炸药爆炸的氧平衡,易产生有害气体。
③ 严格控制炮眼中水袋长与炮泥长的比例
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证明,炮眼中炮泥过长虽有助于膨胀气体的作用,但不能充足发挥应力波的作用,反之,炮泥过短,虽有助于应力波的作用,但不能充足发挥膨胀气体的作用,易出现“冲炮”产生飞石。
5.2 光面爆破
⑴ 参数设计
光面爆破不偶合系数:
式中:D——不偶合系数;
dk——炮眼直径 cm;
di——炸药直径 cm;
α——爆气愤体分子余容系数;
ρ0——爆气愤体的初始压力,Pa;
[σc]——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Pa;
r——绝热指数;
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
E=54.2976Kpdi
式中:Kp——岩石抗破坏屈服系数见下表
岩石抗破坏屈服系数Kp
F值
4~6
8
10
12
Kp
0.56
0.53
0.51
0.48
di——炸药直径 cm;
最小抵抗线:光面爆破炮眼间距与最小抵抗线之比取0.8左右,即E/W=0.8。W=1.25E
式中:E——炮眼间距,cm;
W——最小抵抗线,cm。
光面爆破炮眼装填系数:
式中:β——光面爆破炮眼装填系数;
[τ]——岩石抗剪强度,Pa;
[σe]——岩石抗拉强度,Pa;
L——炮眼深度,cm。
其它代号同前。
⑵ 参数选择
为控制超欠挖,减少洞壁粗糙率,减少隧道通风阻力,对Ⅲ、Ⅳ级围岩尽量采用光面控制爆破技术。决定光面爆破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周边眼的光爆参数,上场后实验拟定光面爆破参数,现拟定光面爆破参数见下表5.2-1
表5.2-1 围岩光面爆破参数
序号
围岩级别
抵抗线W(cm)
孔距(cm)
E/W线
装药集中度kg/m
1
Ⅲ
65
55
0.85
0.29
2
Ⅳ
60
50
0.83
0.20
3
Ⅴ
60
45
0.75
0.15
5.3 装药量计算
装药量:光面爆破周边眼装药量按规定严格控制,以求达成光爆效果。
单孔光面爆破经验装药量计算公式: g=(E+W)×L×10
式中:g——单孔装药量;
E——孔距;
W——抵抗线;
Rb——岩石抗压强度Mpa。
装药集中度:q=g/L=(E+W)×10(g/m)
计算后与“隧道施工规范”中光爆装药集中度(q)参考值进行对比选取。
5.4 钻孔工艺
钻眼方式采用湿式钻孔,钻孔最小深度不小于0.6米。
⑴ 放样布眼
钻眼前,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准拟定出隧道中心线和拱顶面高程;用红油漆画出开挖轮廓线,并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cm;每次测量放线的同时,要对上次爆破断面进行检查,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以达成最佳爆破效果。
开挖轮廓线应考虑围岩预留变形量,Ⅲ级围岩预留5~8cm,Ⅳ级围岩预留8~10cm,Ⅴ级围岩预留10~15cm。围岩预留变形量应及时根据监控量测所得信息进行调整。
⑵ 钻眼规定
掏槽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
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大于5cm。
周边眼:开眼位置在设计断面轮廓线上的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周边眼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眼底不得超过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最大不得超过15cm。内圈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cm;内圈眼与周边眼宜采用相同的斜率。钻眼装药率调整,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力求所有炮眼(除掏槽眼外)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合规定的炮眼应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爆破。
⑶ 炮眼布置规定
先布置掏槽眼,其方向在岩层层理明显时应尽量垂直于层理,掏槽眼应比其他眼加深20cm。
周边眼严格按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周边眼的眼口在断面设计轮廓线上,眼底超过轮廓线小于10cm。
5.5 装药结构与堵塞
采用人工木制炮棍装药,所有炮眼采用正向装药和连续装药结构。按照水压爆破工艺规定,炮眼剩余部分装入水袋及炮泥进行堵塞。
⑴ 炮眼深度小于0.6 m时,不得装药、爆破。在特殊条件下,如卧底、刷帮、挑顶确需浅眼爆破,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安全总监批准。
⑵ 炮眼深度为0.6~1 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水炮泥用量不得少于1个。
⑶ 炮眼深度为l m~2.5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 m,水炮泥用量不得少于2个。
⑷ 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封泥长度不宜小于1 m,水炮泥用量不得少于3个。
5.6 起爆方法及起爆顺序
起爆应使用非电毫秒雷管,并使用防爆型发爆器起爆。只能使用1台放炮器在掘进工作面一次正向起爆。
起爆顺序为:掏槽眼→辅助眼→底板眼→周边眼。
5.7 瞎炮的解决方法
⑴ 解决瞎炮,必须在班组长直接指导下进行,并就在当班解决完毕。假如当班未能解决完毕,放炮员必须向下一班放炮员在现场交接。
⑵ 放炮后发现瞎炮,要先检查工作面的顶板、支架。在安全状态下,放炮员可把瞎炮重新联好,再次通电放炮。如仍未爆炸,应重新打眼放炮解决。
⑶ 重新打眼放炮时,应先弄清瞎炮的角度、深度,然后在距瞎炮炮眼0.3米处另打一个同瞎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放炮。
⑷ 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引药或从引药中拉出雷管;严禁将炮眼残底(无论有无残余炸药)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这些炮眼。
⑸ 解决瞎炮的炮眼爆破后,放炮员必须具体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雷管,下班时交回火药库。
⑹ 在瞎炮解决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同解决瞎炮无关的工作。
6 重要爆破材料选
根据开挖断面形式及本标段地质情况爆破器材选用:有水地段周边眼采用防水乳化炸药,无水地段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周边眼采用φ32×200㎜规格的炸药,人工钻眼采用φ32×200规格的炸药,钻孔台车钻爆,内圈眼采用φ32×200㎜规格的药卷,掏槽眼、掘进眼、底板眼采用φ32×200㎜药卷,引爆非电毫秒雷管,非电毫秒雷管用1-15段非电毫秒雷管跳段使用,传爆材料采用导爆管、导爆索。隧道通过铁矿区,引爆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引爆。
7 人员组织
每个爆破作业面人员配置见表6-1
表6-1 人员配置表(每个作业面)
序号
职务
数量
备注
1
爆破技术员
2
2
爆破员
4
3
安全员
4
4
保管员
2
5
辅助工
10
8 质量保证措施
(1) 根据围岩地质及施工超挖情况,及时调整爆破振动,减少围岩的扰动深度,达成控制超挖及保证围岩稳定的目的,常采用以下措施:
1) 调整周边眼的装药结构,尽量采用分段间隔装药。
2) 控制周边眼炮孔齐爆个数,齐爆个数控制在8~10个为宜。
3) 运用孔内外微差控制其余炮孔的齐爆药量。
(2) 人员的配置
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炮眼的钻凿技术规定高,操作难度大,因此,必须注意对钻爆人员的合理调配。固定技术好的钻工进行光爆孔的钻凿作业。从布眼、钻孔、装药到爆破网络联接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3) 钻孔机具的配置
周边眼分布在隧道轮廓的不同部位,高度、角度各不同。配备合适的多功能简易钻孔台架非常关键。根据断面尺寸,运用钢管、网片制成简易拼装钻孔台架,可以快速拆卸,便于施工。
(4) 炮眼深度及装填药量的控制。
1) 炮眼深度。根据钻爆设计,钻眼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钻。
2) 清孔装药。 装药前将炮孔内的石屑、杂物用水冲净。
3) 装药连线。严格按照装药结构图进行装药,药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装填,炮泥填塞必须分层捣实,填塞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规定。
4) 预裂孔、光面孔按设计图纸钻凿在一个布孔面上,钻孔偏斜误差不超过1°。
5) 验孔、装药等必须在现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监督下有纯熟爆破员操作。
6) 起爆网路。起爆网路连接必须由专人负责。对于孔外延期部分的连线,须特别注意对孔外雷管及滞后起爆网路的保护,防止先爆雷管产生的飞片炸坏滞后起爆的网路,以及先行起爆产生的飞石损坏之后的起爆网路。
7) 爆破。装药、连线结束后,经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最后引爆。
9 安全保证措施
⑴钻孔作业
1) 钻孔前必须由专人对开挖作业面安全状况和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 钻孔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湿式钻孔,严禁在残孔中继续钻进,以免钻爆残眼中残留炸药;
3) 钻孔作业过程中应注意观测开挖工作面有无异常漏水、气体喷出、围岩变化等情况。
⑵ 装药作业
1) 装药作业前,应对钻孔情况逐个检查,并检查开挖面的安全状况;
2) 装药时应采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及机具等应撤至 安全安全地点,作业人员严禁穿戴化纤衣物;
3) 使用电雷管时,装药前电灯及电线路应撤离开挖工作面,装药时应 使用投光灯、矿灯照明,开挖工作面不得有杂散电流;
4) 严禁装药与钻孔平行作业;
5) 装药作业完毕后,必须及时清场、清点火工产品数量,剩余的炸药 和雷管必须由领取炸药、雷管的人员退回库房。
⑶ 爆破作业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洞内爆破作业前,施工单位必须拟定指挥人员、警戒人员、起爆人 员,并保证统一指挥;
2) 洞内作业爆破时,指挥人员应指挥所有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地点; 警戒人员负责警戒工作,设立警示标志;
3) 爆破时,爆破工应随身携带带有绝缘装置的手电筒。
4) 洞内爆破后必须经充足通风排烟,15min后安全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重要检查有无盲炮、有无残余炸药及雷管、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岩块、支护有无变形或开裂等;当发现盲炮、残余炸药及雷管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解决。
⑷ 信号:预警信号:该信号发出后爆破警戒范围内开始清场工作;起爆信号:起爆信号应在确认人员、设备等所有撤离爆破警戒区,所有警戒人员到位,具有安全起爆条件时发出。起爆信号发出后,准许负责起爆的人员起爆;解除信号:安全等待时间过后,检查人员进入爆破警戒范围内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发出解除爆破警戒信号。在此之前,岗哨不得撤离,不允许非检查人员进入爆破警戒范围;各类信号均应使爆破警戒区域及附近人员能清楚地听到或看到。
⑹ 火工品管理必须有火工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现场火工品使用由爆破员使用,安全员现场监督。爆破完毕后,剩余火工品必须及时所有退库,做到帐账相符,账物相符。
10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环境保护是隧道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各经理部将严格执行并贯彻“三同时”、“两不”原则,即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留后患、不留尾巴。切实抓好施工期间的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
我们将视“保护生态与环境如保护人类自身”、视“环保责任重如泰山”,贯彻“防止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狠下决心把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抓好。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强化环保意识,让大家充足结识到做好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施工过程中积极积极地做好环保工作。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上场后与本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对全标段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聘请部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职工为监督员,负责全面技术指导和监督;重点区域设立禁火标志;严禁野外用火,严禁地表解决时烧荒、燎荒;严禁砍伐人工林区内林木。保护原有植被。对协议规定的施工界线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批准,严禁超范围砍伐。对可移植保护的,尽力采用措施进行保护性移植。营造良好生产与生活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立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边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采用一切合理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内外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不妥引起的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因素导致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2)水土保持措施
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工程监理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尽量减少便道数量。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采用尽力保护和按设计规定采用工程措施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现象。临时工程用地尽量选择在废弃不用的空地上,严禁选择地表植被覆盖良好的地段。临时用地使用完后必须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
弃碴场按设计规定对坡脚进行防护,堆顶进行平整覆盖,并做好排水设施,防止雨季冲刷漫流,导致水污染或水土流失。严格按照设计指定的取弃土场调配土方,工程竣工后要及时按设计规定对取弃土场采用保护措施。取土数量以不形成低洼负地形为原则。
(3)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废水按有关规定先沉淀净化后排放进行解决。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解决达成排放标准后排入河沟或再生运用。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混凝土生产厂设过滤、沉淀循环池,废水解决后循环使用,废料集中弃于指定弃土场。施工废水与废油混合物,采用隔油池过滤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超标排放,污染周边水环境。施工现场设立专用油、漆料库,库房地面做防渗漏解决,储存、使用、保管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污水处置可根据水污染的机因而采用相应的稳定塘或厌氧塘工艺加以处置。在工程开工前完毕工地排水设施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隧道施工,为了保证水环境不受污染,要在隧道进出口处设隧道污水解决池,污水经净化解决后达标排放。隧道施工中,为保证水环境不被破坏,采用超前预测方法,拟定出水点位置、储量和压力后,针对性地编制治水、防水方案,采用注浆法,将水封在开挖洞体外侧,尽量维护既有的水环境。对地下水较大、地表居民较多的隧道,防排水采用“以防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尽量减少地下水流失对地表环境导致的不良影响。
(4)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功率适合污染小的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保证施工机械所排放的有害气体不超过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数值。进入洞内机械车辆加消烟器,减少对洞内空气的污染。在运送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苫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送。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送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阴凉密闭,并尽量缩短启动时间。在爆破作业中,采用喷水降尘,保证作业面粉尘含量达标。在取弃土场设立喷水降尘系统。在有粉尘的环境中作业,除洒水外,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恶臭的物质。隧道施工采用湿式钻孔、湿喷混凝土、喷雾降尘和通风机安装集尘器等方法,减少扬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气和隧道内排放的有害气体,限定期间强力通风,使洞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减少到正常范围内。尽量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5)低噪声的保护措施
拟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送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按噪音声压等级的大小,对的区分与标定噪声源危害大小;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隔音、消声、缓冲等措施加以处置。对使用的施工机械和运送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减少噪音。机械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合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施做封闭隔声或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对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选择时,尽量远离居住区。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并配备劳保用品。采用风枪钻孔作业,对风枪排气孔加设消音罩,减少作业噪音。采用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并在满足施工规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机具。
(6)固体废弃物处治措施
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来源是工程弃土、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采用的控制措施有:
生活垃圾用密闭容器集中收集,及时清扫、清运,尽量做到每班清扫、每日清运。对可降解无毒害废弃物集中掩埋在指定地点,可在距食堂、宿舍较远处掩埋;对不可降解的废弃物如塑料袋等须集中收集,运往环保部门指定垃圾场统一妥善解决。每个房间有小型封闭垃圾桶,室外设有可封闭的垃圾箱,保证垃圾无人为随地抛洒的现象发生。可降解生活垃圾弃置点掩埋可靠,防止家畜觅食;垃圾箱密封可靠,并适时对其消毒,防止家畜或野生动物误食、偷食中毒。建筑垃圾按规定进行排放、解决,合理选择堆土场位置,对弃土进行洒水覆膜封闭,防止扬尘污染,堆土场周边加护墙护板。制定泥浆和废碴解决、处置方案,按照法规规定选择有资质的运送单位,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余泥碴土,并建立登记制度,防止半途倾倒事件发生并保证做到运送途中不撒落。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送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要及时清运,砂浆、混凝土倒、运时采用防撒落措施。教育工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剩余料具、包装要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运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运用。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废碴、废液按有关环保规定进行解决,不得随意弃置、排放。隧道弃碴除部分用作路基及站场填料,满足建材规定选作建材外,其余运至设计文献中指定并经本地有关部门批准的弃土场,并设立必要的挡护措施。严禁向江河及桥涵上游弃碴,以避免堵塞河道。运送途中不遗洒,弃碴完毕后平整场坪和碴顶并播撒草籽进行绿化,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
(7)现场环保措施
施工现场经常清扫、洒水保持清洁,设立各种环保警示牌提醒大家注重环境保护。
11 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11.1 成立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建立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本工程拟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和各施工队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组成的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建立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1.2 统一规划施工场地
做到现场布置统一规划,施工管理有序。施工区材料堆放整齐,场地平整,排水畅通;现场整齐、干净、卫生;隧道内常洒水,防尘飞扬。
11.3 统一标牌
各类公告牌、标志、标记牌内容齐全,式样规范,位置醒目。施工现场重要入口设立简朴规整的大门,门旁设立明显的标牌。水泥混凝土拌和站设立标有混凝土理论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每盘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外加剂名称及用量、坍落度等内容的公告牌。施工公告牌和标志牌都按有关规范规定制作,并设立在合理位置。
11.4 图表、规章制度上墙
各种重要规章制度及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网络图、施工进度图等张挂上墙,各种图表标注规范、醒目。
11.5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建文明工地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创建优美的工作环境。工地设立娱乐室、图书室、阅报栏和宣传橱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的文明意识;加强与本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与沟通,以便获得他们的最大支持和减少干扰,构建和谐的外部施工环境。把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文明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扩大职工的视野,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塑造文明之师的形象。
12 具体各类别围岩炮眼布置见附图表
(1)斜井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
图12-1 斜井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2)斜井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0-2
图12-2 斜井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3)斜井Ⅳ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3
图12-3 斜井Ⅳ级围岩炮眼布置
(4)斜井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4
图12-4 斜井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5)斜井支洞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5
图12-5 斜井支洞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6)斜井支洞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6
图12-6 斜井支洞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7) 斜井支洞Ⅳ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7
240
图12-7 斜井支洞Ⅳ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8) 斜井支洞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8
200
图12-8 斜井支洞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9) 双线正洞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9
图12-9 双线正洞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10) 双线正洞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0
图12-10 双线正洞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11) 双线正洞Ⅳ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1
图12-11 双线正洞Ⅳ级围岩炮眼布置
12) 双线正洞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2
图12-12 双线正洞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13)单线正洞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3
1.82
图12-13 单线正洞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14) 单线正洞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4
图12-14 单线正洞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15) 单线正洞Ⅳ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5
图12-15 单线正洞Ⅳ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16) 单线正洞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见图12-16
图12-16 单线正洞Ⅴ级围岩炮眼布置图
17)行人横通道(以Ⅱ型衬砌类型为例)炮眼布置图见图12-17
图12-17 行人横通道Ⅱ型衬砌类型炮眼布置图
18) 紧急救援站横通道(以Ⅲ型衬砌类型为例)炮眼布置图见图12-18
图12-18 紧急救援站横通道Ⅲ型衬砌类型炮眼布置图
19)行车横通道(以Ⅱ型衬砌类型为例)炮眼布置图见图12-19
图12-19 行车横通道Ⅱ型衬砌类型炮眼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