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SNOW AT THE PAVIL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第1页情景导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诗,诗中“寒江独钓”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情怀。今天让我们伴随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第2页自学互研1.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2)背景链接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
2、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本文选自陶庵梦忆。第3页自学互研2.生难字词(1)字音更定()毳衣()崇祯()沆砀()()余舟一芥()铺毡对坐()余挐一小船()喃喃()雾凇()gng cu zhnhngdng ji zhnn nnsng第4页自学互研2.生难字词(2)词语意思更定:拏:拥:毳衣:雾凇沆砀: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撑(船)。裹着,围着。细毛皮衣。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第5页整体感知听录音跟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3、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ng)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gngncuhngdngdjizhngngqingnngng第6页整体感知听录音跟读 1.朗诵指导 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感情;再其次要
4、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详细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奇遇。第7页合作探究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告诉了我们什么?点明时间、地点。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听觉来写。写出了天气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作铺垫,突出游兴强烈。3这么冷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心境吗?孤怀雅兴,孤高自赏。第8页合作探究4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碰到了什么?作者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已经有些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看见有两
5、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么有闲情雅致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了解这个“痴”字?“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状态。第9页赏析语言1找出写景句子并体味作者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6、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写景利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不渲染、不雕饰,简练、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第10页赏析语言2写作特色。人与景相融合。人与景融合是本文特色之一,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茫茫雪景中亮点,作者以其精准感受,体会到隐藏在简单背后震撼力,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第11页总结课文 本文经过对西湖壮观雪景描写及湖心亭奇遇记叙,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孤傲和遗世独立高洁情怀。1课堂小结(1)完成课后对应练习。(2)把课文翻译成当代文。(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2布置作业第12页课堂小结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景人全景广漠特写渺小炉旺酒沸拉余同饮(大)(小)(热)(冷)情景对比情 景对 比(孤独)(巧遇知己)抒发: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湖心亭看雪第13页感激各位聆听SNOW AT THE PAVIL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