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张照片李全三合村的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李老头死活都不肯出售。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再也坐不住了。因为那一张照片是我拍的,而且差点因为它连工作都没有了。三年前,三合村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我是市里某报的名记者,第一现场当然离不开我的身影。那天,又一次洪峰即将到来,抗洪子弟兵刚把村里的老百姓转移走,正准备撤离时,就见洪水里有一个人影,我和几个子弟兵什么都没有说,就跳下水去救那个人。等子弟兵把那个人救起来一看,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人却是本县的县委刘书记。刘书
2、记指了指远处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赶紧营救他。”几个子弟兵一听村里还有人,马上让另外两个子弟兵把刘书记送走,他们去救人,可刘书记死活不肯走,说:“我也去。”几个子弟兵有些为难了,怎么能让刘书记再次冒险呢?刘书记有些不快,又说:“快,不能再等了,如果洪峰到来之前,我们不能把他救出来,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农民兄弟?再说,我对那里的路熟悉,我带路,会事半功倍。”刘书记这样一说,大家再没办法阻止他,只好让他随着大家的船开往村里。我凭着职业的敏感,知道这才是新闻,赶紧把相机紧紧拿在手里,随时把最好的镜头拍下来。被困在村里的人就是李老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见我们来让他撤走,他就破口大骂起来:“
3、你们这些混蛋,大水快来了,还回来干什么?”李老头的这句话,让我非常地反感。我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他却这样对待我们。刘书记没理睬李老头的骂声,跳下水一把抓住李老头,几个子弟兵见状也跟着跳下水,一起把李老头拉上了船,我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个镜头。等船只到安全地方,李老头居然问我刚才的照片拍得怎么样。我正在气头,淡淡地告诉他要相信我的技艺,可李老头不相信,非要看看照片。我只好把相机取下来,把刚刚拍的那些一张张地给他看了。他似乎还有些不满意,问道:“这是什么照片?我要的是纸质照片。”我解释说:“这是数码相机,根本用不着去洗。”李老头还是不相信,问道:“这么宝贵的照片怎么不洗出来?”傍晚,我要回城里
4、把照片和稿子交给报社,刚上车,李老头跑了过来,非要缠着我一起进城,我有些不情愿,可他说:“李记者,如果你不让我跟着你去,那说明你拍的照片是假的。”这个李老头真难缠,我哭笑不得,就随他吧。一到城里,李老头非要我带他去洗照片的地方把那张照片洗出来,给他一张。我想,反正顺路,又花不了几块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洗好照片后,李老头拿着照片看得跳了起来,说了谢谢,转身便不见了踪影。我正想如何摆脱他,这正是一个机会。待我回到报社里发照片时,才发现那张照片找不到了,便回到洗照片的地方,那个洗照片的小伙红着脸告诉我,李老头叫他把这张照片从我的相机里删除,我才想起,在我把相机给那个洗照片的小伙子时,报社领导打电话
5、来,我到外面接电话去了。结果,县委书记勇救农民的事,只是文字报道,不见照片。报社领导很是生气,不相信一个名记者会做出这样的事,马上把我调到校对室做校对工到现在。因此,我对李老头也耿耿于怀。如今,刘书记刚调到省里任职,他却趁机把这张照片炒高价出售。第二天,我就驱车来到了三合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好不容易在村东头找到李老头。他老多了,却一眼就认出了我,大声喊道:“哎呀,李记者,多年不见了,你是越来越年轻了。”李老头的话,让我非常生气,马上质问他:“你为什么让洗照片的小伙子把我照片删了?现在又要炒这张照片?”李老头叹了一口气,说:“李记者,其实其实,你在报纸上把照片登出来,大家看后都会忘掉,时间一久,
6、大家都会忘记那件事,我把照片保存到现在炒作,只是让大家都记住他们,因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恩人。”我想说点儿什么,可感觉到语言竟是那么苍白无力。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他死活都不肯出售,这样写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使小说更有吸引力。B. 县委刘书记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小说通过他的言行,将一个心系百姓、不顾个人安危的基层干部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C. 文中写到在又一次洪峰来临之际,李老头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D. “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线索人
7、物,小说的所有情节都和“我”有关,“我”是主要事件的亲历者。5. 小说中的李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小说以“一张照片”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 C 5. 善良朴实。他为一头猪而不走,却对不顾危险来救他的人大骂,显示出他对他人的关心;感情真纯。他对救他的人怀有真诚的感恩之心,并想永远记住他们;他有一种“农民式的狡猾”,为了达到目的而一再坚持,甚至不惜使用小手段。 6. 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张照片”是小说的线索,连接起小说的主要情节;“一张照片”既记录了干部对群众的牵挂,也体现了群众对干部的感激,突出了小说的主题。4. 试题分析:“为
8、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错,这样写的目的是给下文作铺垫。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为一头猪而不走,却对不顾危险来救他的人大骂,显示出他对他人的关心”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善良朴实”的性格特征。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
9、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善良朴实”“感情真纯”“农民式的狡猾”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
10、点儿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灰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肢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 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关系越来越大。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而使之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灰霾的危害不
11、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
12、,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出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 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了影响。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
13、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坐公交。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 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
14、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2. 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2. 5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C.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3.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B. 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C.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D. 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参考答案:1. C 2. B 3. D1. 试题分析:题干“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答题首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题中选项中,A.偷换概念,由第段可知,霾是一种极细微的干尘
16、粒导致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B.概念混淆,由第段可知,数百种大气颗粒物是指气溶胶粒子包含的复杂成分,不是霾所包含的成分。D.表述加深了程度,原文中只说了灰霾与肺癌发病有关,而没有说是罪魁祸首。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
17、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选项A.关于“雾”的推断没有依据。B.“开窗换气”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室内,因而会加大人们患病的可能。C.由末尾段“动态的调控方法”可知,“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的推断不当。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
18、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词里的中秋月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夏官云:“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此处“中秋”,指“中秋八月”。周礼春官载:“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唐人陆德明释曰:“祭日月,谓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春分朝日”是指春分时白天祭日,“秋分夕月”即秋分时夜晚祭月。秋分祭月的传统古已有之,但中秋节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世俗节日是比较晚的。根据梁代记载,南北朝时尚未形成中秋节。大约在隋唐时期,“中秋节”的节令概念才逐渐形成。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重大节日。
19、中秋节明显的节候特点是秋高气爽、皓空明月,主要的民俗活动是宴饮团聚、玩月游赏。宋代中秋节更是文人的良辰佳节,他们于此时雅集宴饮,玩月赏月,赋诗作词。节日的欢赏盛景和民俗风情在宋词中有充分表达,中秋节作词也成为重要的节日风俗活动。宋词中,写中秋节的作品约290首,其中绝大多数会写到月亮。宋词里,中秋之月首先作为一种自然客观物象而出现,在词中营造纯净清雅的意境。如李光水调歌头:“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中秋夜晚,明月高悬,千里澄辉,万川映月,朦胧清静,尘世之喧嚣浮华都在天地间流泻的月光中荡涤澄清,人的内心也回到静谧平和的状态,“心与秋空一样清”,词人在皓皓月色中,在对自然的体味中悄然返入自我
20、心灵世界,回归于一种本真、自由和圆融的人生境界。从中秋节普遍的民俗心理来看,中秋之夜,圆月当空,月亮皎洁而圆满的客观特征与人们祈盼亲人团圆、世事圆满的心理相契合,所以宋词里的中秋月常有团圆的意喻,中秋月成为人们表达思念、寄托祝福的象征和载体,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然而人世间常聚少离多,宋代词人多处官僚阶层,历经仕宦,转徙各地,中秋佳节,团圆之时,词人往往漂泊异乡,宋词里的中秋月有时也以黯然的面貌出现,其中寄窝游子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察之感,如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在词中借月表露自己孤独冷清的心境。而到了宋末遗民词人的笔下,中秋月的团
21、圆之喻义,更是从一己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家国的层面,江山易主,明月仍如旧,国家覆灭,明月仍圆满,这一轮明月引发的是词人深切的亡国之哀和故国之思。宋词里的中秋月也常引发词人的宇宙人生感悟,承载了词人对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深沉哲思,流露出深刻的时间和生命意识。如苏轼的中秋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以月为中心,上阙因月而生发天上之奇想;下阙因月而感慨人间之事实。宇宙苍茫,世事无常,明月亘古如斯,人生短促若寄,词中透露出永恒的悲剧意味和理性色彩。在宋词中,词人常通过中秋之月来表达个体层面对宇宙时空的迷茫和思考,展现丰富的人生意趣和生命体验。(摘编自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22、项是( )A.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大约至南北朝时期,“中秋节”的节令概念才逐渐形成。B.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全民广泛参与的重大节日。C. 周礼夏官记有“祀日月”的习俗,唐人陆德明的解释说明古代已有秋分祭月的传统。D. 中秋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宴饮团聚、玩月游赏,中秋节节候特点是秋高气爽、皓空明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周礼的相关记载,有力地论证了中秋的起源,说明秋分祭月的传统古已有之。B. 文章引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宋词里的中秋月有时也会以黯然的面貌出现。C. 文中论证宋词中的中秋之
23、月既渗透着深刻的节日民俗心理,也承载了古人对宇宙时空的思索和理解。D. 文中先介绍中秋节的历史,再论证宋词里中秋月的内涵,后者从自然物象、民俗心理和宇宙哲学三个角度阐释。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秋节是宋代文人的良辰佳节,写中秋月的宋词大约有290首,在宋词中充分表达了节日的欢赏盛景和民俗风情。B. 宋词里的中秋月常象征着团圆,但有时游子也借月表露孤独冷清的心境,或借月引发词人的亡国之哀和故国之思。C. 皓皓中秋月色能荡涤澄清尘世之喧嚣浮华,词人就在体味这种自然物象中回归于本真、自由和圆融的人生境界。D. 在宋词中,中秋月有了深层次意味,词人常借月来表达对宇宙的迷
24、茫和思考,展现丰富的人生意趣和生命体验。参考答案:1. D 2. B 3. A【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大约至南北朝时期”错,结合“大约在隋唐时期,中秋节的节令概念才逐渐形成”分析,应该是隋唐时期。B项,“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错。结合“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重大节日”分析,应是“到了宋代”。C项,“周礼?夏官”错,结合“周礼?春官载: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分析,
25、应该是“周礼?春官”。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
26、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宋词里的中秋月有时也会以黯然的面貌出现”分析有误。结合“所以宋词里的中秋月常有团圆的意喻,中秋月成为人们表达思念、寄托祝福的象征和载体,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分析,引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为论证“宋词里的中秋月常有团圆的意喻”这一观点。“比喻论证”应该是“举例论证”。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27、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写中秋月的宋词大约有290首”错误,张冠李戴。结合原文“宋词中,写中秋节的作品约290首,其中绝大多数会写到月亮”分析,原文是说写中秋节的宋词有290首,不是写中秋月。故选A。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占文,完成各题。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鞮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景
28、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今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日:“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司马伷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
29、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逸,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曰成。(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B.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C.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D.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
30、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B. “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C. “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D. “太子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
31、。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B. 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C. 李熹治军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D. 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2)怨不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参考答案:7. C 8. D 9. A 10. (1)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
32、胜。(2)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只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原文:“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熹”是“得以礼进退”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AB项;“进退”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33、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从当时的局势及后文“二傅并摄众事”可知,李熹被起用为太子太傅时,制度、官员废缺已久,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一起管理政事,可见得到重用,太子太傅并非虚衔。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错,原文“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李熹是以自己有病为借口
34、推辞宣帝的征召。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因”,趁着;“隙会”,机会;“启闻”,奏报;“便宜”,见机行事。“怨”,恨;“可畏惟人”,判断句;“宜”,应当;深慎,深切戒慎。【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35、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父亲李佺,是汉朝大鸿胪。李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管宁因贤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宣帝又征召李憙为太傅属,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憙母亲病重,李憙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后来李憙任并州别驾,当时骁骑将军秦朗路过并州,州将毕轨尊敬他,让
36、他乘车至官署。李憙坚决劝谏认为不能那样,毕轨不得已依从了他。景帝辅政时,任命李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憙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憙说:“过去先公征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憙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史。跟从讨伐贯丘俭回朝,升任御史中丞。居官正直,不畏强权,百官因慑于其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安乐人孙璞,也因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司马伷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憙为军司。不久,李憙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
37、,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憙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利,因为功劳大免遭贬谪,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世、甘延寿。于是李憙请求回京,朝廷答应了他。他在家中住了一个多月,官拜冀州刺史,(后)逐渐升任司隶校尉。等到魏帝向晋禅让时,李憙以本官代理司徒的职务。泰始初年,被封为祁侯。当初,李憙任仆射时,凉州敌人入侵边境,李憙倡导起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憙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很后悔。因李憙清廉朴素贫困节俭,朝廷赐绢百匹。等到齐王司马攸出外镇守,李憙上书谏争,言辞很恳切
38、。李憙自从做官,虽然不是清廉得与众不同,然而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八年调守贵
39、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帝以久劳不问。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成性忠谨,
40、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节自明史顾成传10.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B. 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C. 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D. 再镇
41、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 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C. 我囯封建王朝奉行嫡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嫡子继承。D. 文中“谥武毅”的“谥”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杨广为隋炀帝。12. 下列对文章
42、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成年少时擅长骑马使长枪,并且还喜欢文身,曾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专门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但他在北平时却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B. 建文帝元年顾成抵御燕师,被俘后投降了燕王仍受重用,而且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后来朱棣继位当了皇帝,仍封他为镇远侯,留守贵州。C. 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镇守贵州时首战就攻克了普定。后来又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被召回京城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时,他却婉言谢绝了。D. 在贵州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但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43、语。(1)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2)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参考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太子仁厚聪明,诸大臣都很贤良,辅助引导太子的事不是我这样愚笨的人能够胜任的,我请求让我回到贵州去防备少数民族作乱。”【采分点】“仁明”,“辅导”,“及”,“归”,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2)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劝太子说:“殿下只该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办事,万事在天,对那帮生事的小人不足费心。”【采分点】“辞”,“因”,“孳孳”,“措意”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44、)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需要注意地点的变化,“贵州”“播州”“南中”等,结合句意断句。句意:第二次镇守贵州,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威振南方,当地人给他立生祠祭拜他。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C项,我囯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嫡子。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时首战攻克了普定。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仁明”译为仁厚聪明,“辅导”译为辅助引导(古今异义词),“及”译为
45、能够胜任,“归”译为回去。(2)“辞”译为辞行,“因”译为趁机,“孳孳”译为兢兢业业,“措意”译为费心。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参考译文:顾成,字景韶,祖籍湖南湘潭。顾成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间往来谋生,于是就迁居在江都(江苏省今扬州地区)。顾成长相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骑马使长
46、枪,用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明太祖朱元璋渡江。顾成投军于太祖部下。因其勇猛,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顾成有一次跟随太祖渡河,渡船被搁浅在沙滩上,顾成竟背船而行。攻打镇江,顾成带十个勇士突击到城内,被敌人抓获。他带的十个人皆被杀,顾成却一跃而起,挣断绑绳,打翻拿刀要杀他的敌人,逃回城外。顾成引导部队攻城,把城攻下,因功授百户。大小数十战,顾成都立了功,于是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攻打四川,攻罗江,捉获敌军元帅以下20余人,致使汉州敌军投降。四川平定后,顾成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顾成擒获了重庆妖贼王元保。洪武八年,顾成被调守贵州。当时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对中央时叛时服,顾成连年出兵,
47、全部平定。后来,顾成作为先锋,又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首战就攻克了普定。傅友德命令顾成打好连接的木桩作屏障来守城。叛乱的少数民族数万军队攻城,顾成出营迎战,亲手杀敌近百人,敌人退走。但其余的敌军还在南城,顾成命令杀掉俘虏,只故意放走一个俘虏,对他说:“我今夜二更就去杀你们”。当夜二更,顾成命令吹号角放火炮,敌人全部吓跑,缴获敌军丢弃的武器衣甲无数。顾成被升为指挥使。普定地区叛乱的少数民族全部被平定。洪武十七年,顾成又平定了阿黑、螺蛳等十余寨的少数民族叛乱。第二年,顾成给皇帝上书取消普定府,把普定府管辖的地方分为三州,由六位官员管理。顾成被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这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建文帝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抵御燕王朱棣的军队,在真定作战时被燕王的军队俘虏。燕王解掉他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顾成投降了燕王,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建文帝的军队围城,守城部队的调度、防御都听从顾成的建议。燕王继位当了皇帝,论功行赏,封顾成为镇远候。年俸一千五百石,并颁给了世袭文书,命他仍然镇守贵州。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开始到北平的时候,只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赐给兵器也不接受。第二次镇守贵州,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威振南方,当地人给他立生祠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