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土山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列小说,完成17-20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顷刻间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17.概括秋溪谷的特点,并指出刻画此人物形象运用的主要技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析文中画线句子“顷刻间满室芬芳”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以“大师”为题,有何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特点:画艺卓绝, 对艺术追求无限执著,一生清贫,却乐观豁达、淡泊名利。(2分,答三个即可)
技巧:运用侧面描写。(1分)秋溪谷虽未出场,但通过他的画、秋小峦的言行、黄云山的态度来刻画其形象。(1分)
18.内容上,“满室芬芳”表面意思是满屋子飘满焚香,深层意思是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表现了对画作、画家的敬重。 (2分)结构上承上启下,即由接受鉴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情节上由故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2分)。
19.运用细节(动作)描写(1分),细致地刻画出了黄云山在欣赏秋溪谷画作前的系列准备工作(1分),表现了对秋溪谷先生的敬重(1分),也侧面表现了秋溪谷先生的画艺高超(1分)。
20.(4分)①大师指秋溪谷,画艺卓绝,对艺术追求无限执著;一生清贫,却乐观豁达、淡泊名利。他艺高品更高,堪称大师。(2分)
②大师也指黄云山。在画坛享有盛誉,胸襟宽广,他叹服于秋溪谷的画艺和人品,并竭诚相助,不失大师风范。(2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9分)
等着的轿车
[美] 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人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
(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8.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丰富含义。(4分)
⑴ 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
答:
⑵ 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答:
19.简要概括小说中“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答:
20.小说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就此做简要赏析。(6分)
答:
21.请联系实际,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5分)
答:
参考答案:
18.⑴ 滑:书的脱手看似无心,实则是姑娘有意为之,她希望得到小伙子的关注,而或有人生的际遇。(2分)
⑵ 冷冰冰:写姑娘表面冷漠,装作矜持高贵,而内心则热切渴望被有钱人爱慕。(2分)
19.长相“秀气”,来自劳动阶层。(1分)爱慕虚荣,虚伪势利,装扮高雅,希望得到富家子的爱慕,向往上流社会贵族小姐优裕的生活。(3分)
20.作者以幽默的笔触,先有意将姑娘与小伙子的身份“错位”,最后才将他们的真实身份陡然揭晓:姑娘是饭店的出纳员,小伙子是小轿车的主人。结尾富于戏剧性。(3分)作者在小说中多处设置伏笔,如,描写姑娘衣着普通、无法看书却捧书、听说小伙在饭店工作而心惊等,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而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3分)
21.年轻人应自强自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能真诚地面对生活和他人等。(谈一点,能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5分)
略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夜遇阿克哈巴河
王族
①怎么说呢,看到阿克哈巴河的那一刻,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它不是一条河。
②天慢慢地黑了。夜幕完全拉开的时候,一抬头就看见了挂在天边的月亮,新疆的地广,所以,经常能看见天上一边挂着太阳,一边挂着月亮。要是在白天,月亮就只能悄悄地在天上挂着,一般不会被轻易发现,而一旦太阳落山,天刚麻麻黑,你总能看见远处的天边先亮了起来,不一会儿,那片光亮越来越大,一直涌到你的眼前。
③此时,阿克哈巴河上游被一片月光照白。那片月光慢慢向下,几乎是顺着河道在移动。我看到在月光的移动中,河水变得更白了,由于月光在动,河水似乎也在向下汹涌,这种汹涌是一团白光的涌动,越来越快,似乎已经倾泻起来。
④月光顺着河道从我面前移动过去。在越过我的时候,我看见河水的内层被照亮,很深,也很厚重。月光移动过去之后,河面只有一层淡淡的亮光,仍让人觉得阿克哈巴河不是一条河,而是别的什么。
⑤这时候,一位哈萨克族牧民骑着马,一边往这边走,一边唱着歌。空旷的夜晚忽然有了他的歌声,宁静和孤独一下子就被打破了。他走到我跟前,从马上跳下来,愣愣地望着月光中的阿克哈巴河。我觉得他有点奇怪,怎么忽然瞅着阿克哈巴河就发起了呆。过了一会儿,他表情非常复杂地看了我一下,然后转过身去,准备牵马离去。
⑥“哎,佳克斯——”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和他说几句话,就使用了这句哈萨克语,叫了他一声。他听到我的叫声后,停了下来,准备去牵马的那只手在半空中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了回去。他走到我跟前,也像我一样说了一句“哎,佳克斯——”。他的声音很有磁性。
⑦我们两个人都不说话,临河而立,望着月光中的阿克哈巴河,长久地沉默着。此时的阿克哈巴河河面仍旧是一片铁青,我仍然感觉它不是一条河。这时候,我发现他的右手上有血。再仔细一看,他的那只手正在流血,一滴一滴的鲜血从指缝里流出,滴在沙土中。此时月光正亮,因而他的那只手看上去黑乎乎的,可以肯定已经有大量的血流了出来。“你的手?你……”他把手伸到我跟前。我看见他的手心扎着一根筷子粗的骆驼刺。他把手翻过来,他的手让我触目惊心,那根骆驼刺刺穿了他的掌心,又露出手背两三寸。我知道紧挨着阿克哈巴河的山坡上,到处都长着骆驼刺。骆驼刺较之于其他沙漠植物,似乎有着钢铁铸就的枝叶,其枝坚硬无比,其叶锋利如刃,人和动物一旦碰到骆驼刺,必然会被划破皮肤,如果碰得重了,则会被刺入肉中。
⑧“你这是怎么回事?”“刚才,我的马看见阿克哈巴河被月光照亮,就狂跑起来,我不小心跌落在地上,这根骆驼刺就钻进了我手心。”“疼不疼?”“有一点点。”我扭头去看犯下错误的那匹马,它仍然在出神地望着阿克哈巴河。看它的样子,它很想向着阿克哈巴河一跃而入,但拴在它脖子上的那根缰绳却被它的主人紧紧地抓在手中。
⑨“我本来想在河水中把手上的血洗掉,但一看见阿克哈巴河,我从来都没有发现它在月光中会是这样。我不洗了。”说完,他翻身上马,两腿用力一夹马腹,那匹马就奔腾而起,驰向远处。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了他的歌声。我知道,此时他跟刚才来阿克哈巴河边时一样,正高声唱着歌。而那些鲜血,伴着歌声,正从他的指缝里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
⑩文章写到这里,我才记起,当时他面部的颜色和阿克哈巴河一样,都是铁青色的。
(选自2013年11月《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5分)
A.开头说“看到阿克哈巴河的那一刻,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它不是一条河”,是因为作者看到阿克哈巴河后产生了错觉。
B.文章第③④段中,对月光的描写很有意味。作者描写了月光和河水的动态,月光之“动"与河水之“动”相映成趣,给人特美的感觉。
C.文中多处写到了马,牧民说“我的马看见阿克哈巴河被月光照亮,就狂跑起来”,侧面烘托了阿克哈巴河的奇异之美。
D.写牧民“当时他面部的颜色……都是铁青色的”,突出表现了新疆的哈萨克族人受当地自然风物的影响,脸色都为铁青色。
E.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为一炉,作者巧妙地把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思结合起来,使文章生动形象,意蕴深远,读后回味无穷。
(2)作者用较多篇幅写牧民“手上有血”,那“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这样写有何用意?(6分)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阿克哈巴河在文中的作用。(6分)
(4)从景和人的关系方面,选取一个角度,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8分)
参考答案:
(2)(6分)【答案示例】①写他被骆驼刺刺伤了手,血流下来,他却并不太在意,突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坚强刚毅。(3分)②写他在受伤后,仍被月光下的阿克哈巴河吸引,被阿克哈巴河的美所震撼,突出了自然之美和他内心对美的崇敬。(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提示:描写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是细节描写,分析作者这一细节描写的意图可联系上下文。血“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会惊慌,会急着去医治,但牧民没有这样,表现出他性格坚强,毫不在意伤口;如果没有阿克哈巴河的美吸引他,他也会赶快回去医治的,但他却停下来领略河之美,表现出他被美所震撼,以及内心对美的崇敬。)
(3)(6分)【答案示例】本文以阿克哈巴河为线索,将人、事、景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景美和人美相互衬托,将新疆广大土地的神奇,哈萨克族牧民的热情粗犷以及牧民受伤后的坚强勇毅串连起来了。(3分)作者描写阿克哈巴河,不仅写出了阿克哈巴河巨大的美,并通过阿克哈巴河表现了新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更是通过阿克哈巴河表现新疆各族人民坚强刚毅的性格和博大的内心美。(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提示:主要从结构、内容、主旨等方面入手回答问题,最好能够作一些具体分析。)
(4)(8分)【答案示例】示例一:人要有欣赏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大自然之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①自然之美是神奇的,欣赏自然之美,需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②欣赏美,要有深入的体验,领略自然的内蕴。③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汲取力量,方能真正懂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示例二:人欣赏自然之美,也要懂得保护自然。①热爱自然,懂得自然之美浑然天成,来之不易。②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破坏自然之美。③爱自然,爱家乡,为之奉献力量。示例三:人在自然中成长,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①人在自然中经受磨炼,可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像自然一样坚强、刚毅。②人要朴实、脚踏实地,像脚下的土地河流一样朴实厚重。③人要坦荡、乐观,经得起困难挫折的考验。(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提示:从全文内容看,写夜晚月下的阿克哈巴河,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又表现这种美需要发现,需要人们有一颗感受美的心;另外,读者可以从文中感悟到,大自然如此之美,激发了人们的热爱之情;从人物角度看,哈萨克族牧民的性格,正是这块土地孕育熏陶的结果,文中的人与景是互相映衬的。)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①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②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③。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酺:合聚饮食。②笥:盛衣物的竹器。③爨:烧煮,烧火做饭。④饫:饱食。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B.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C.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D.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10. 下列各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天宝”属于年号纪年。
C.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 古代的免职可以称“除”“夺”“黜”“罢”“免”。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德秀非常孝顺母亲。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侍奉母亲很尽心,不离左右,背着母亲到京城应考;母亲死后,服丧期间,他就住在母亲墓旁,不食盐酪,坐卧不用垫子席子。
B. 元德秀对侄子非常慈爱。他自己没有结婚,把侄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侄子幼小时父母死了,无钱请乳母,他就亲自喂养,侄子大了,又要给他娶亲。
C. 元德秀淡泊名利,生活简单。他的俸禄,全部散给穷人,离任后定居山水间,住处不建院墙,门不上锁,长年食不果腹,有时几天不生火做饭,喜欢喝酒弹琴。
D. 元德秀做事敢于担当。任鲁山县令时,有个关在狱里的小偷得知有虎肆虐,请求“格虎自赎”,别人劝他不要相信小偷,他却冒着自己会获罪的风险同意了。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参考答案:
9. A 10. D 11. C
12. (1)(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能够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2)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恐怕要被牵累吧?或者:他在耍诡计,如果他逃走了,只怕您要为此受到牵连吧?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东都”时“玄宗在”的宾语,不要断开;“五凤楼”是地名,不要断开;“命”的宾语是“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不要断开。故选A。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免职可以称‘除’”错误,“除”指拜官授职。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C项,“散给穷人”错误,原文“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是散给孤儿。“长年……,有时几天……”错误,原文说“岁饥,日或不爨”,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不是说离任后常年食不果腹。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答曰”省略了主语“他”;“祀”可以翻译为“得到祭祀”“受到祭祀”“被祭祀”;“何……为”,可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干吗还要……什么呢”。第(2)句,“且”,译为将来或者如果;“亡去”译为逃跑;“无乃……乎”,表揣测的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人。性情忠厚直率,很少文饰。小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京城应考。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乳酪,坐卧不用垫子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而调到南和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双亲,又没有钱请乳母,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侄子长大后,又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盗贼被关押在监牢里,当地正赶上老虎作恶,盗贼请求杀掉老虎来赎罪,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只怕要被牵累吧?”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进行赏罚。河内太守用车装着几百个演员,披挂着锦绣,有的装扮成犀牛大象,十分新奇而美丽。只有元德秀带了几十个演员,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元德秀更加出名了。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吃饭穿衣。任职期满竹筐里带着一匹绢,赶着一辆柴车离任。喜爱陆浑的好山水,就定居在那里。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用钥匙,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人们把酒食给他,他不问好与不好都饱食。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蹇士赋》来比况自己。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洗涤干净。” 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中,让我不感到耻辱,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元德秀在天宝十三年去世,去世的时候,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盛饭的圆形竹器、水瓢一类的东西。
5.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
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郭琼有勇力、为官有能力的一组是( )(3分)
①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②阳城之役,战功居多 ③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
④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⑤铢不敢发 ⑥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郭琼曾在契丹任职,后来和自己的族人一起归附宋朝,屡受皇帝重用,有过攻克二十余
座营寨,生擒数百人的显赫战功。
B、郭琼担任北面骑军排阵使时,在阳城之战上立下大功,俘获莫州刺史赵思献给朝廷。
C、平卢节度使刘铢摆设酒宴召请郭琼,想暗地里杀害郭琼,结果反而被郭琼说服。
D、郭琼虽然出自行伍,但他为官以来一直施行仁政,尊敬礼待儒士,乐于坚持行善,是武
臣中的贤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5分)
———————————————————————————————————————
(2)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5分)
——————————————————————————————————————————————————————————————————————————————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父郭海,本州两冶使。父亲郭令奇,卢台军使。郭琼少年时以勇武有力著称,在契丹任职,任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年间,携带他的家族前来归附,明宗任命他为亳州团练使,改任商州刺史,迁任原州刺史。清泰初年,调任阶州刺史,城垒尚未修补,蜀军多次侵犯,郭琼为此忧虑,因而迁移州城以保平安,百姓才不再有祸患。接受诏命进攻文州,攻克二十余座营寨,生擒数百人。
后晋天福年间,调任警州刺史,羌、浑骚乱,朔方节度使张希崇表奏郭琼为部署,率军共同讨伐平定此地。连续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年,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战,战功最大。改任沂州刺史,充任荆口寨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俘获莫州刺史赵思献上,改任怀州刺史。不久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占领中原,盗贼蜂起,山东最为严重,契丹主命郭琼重新担任沂州刺史来抵御盗贼,郭琼当天单人匹马前往。盗贼听到郭琼的威名,相继逃走。
后汉乾佑年间,淮军进攻密州,他被任命为行营都部署,尚未到达,淮军解围退去。平卢节度使刘铢依仗辅立皇帝的旧情,声称患疾不去朝见,将相大臣,害怕他会难以控制,预先派遣郭琼与卫州刺史郭超率所辖军队驻於青州。刘铢心中不安,摆设酒宴召请郭琼,在帐幕下面埋伏雄壮武士,想要杀害郭琼。郭琼知道他的阴谋,屏退随行人员,从容坐下,毫无惧色,刘铢不敢动手。郭琼趁机为他陈述祸福,刘铢有感於他的话,於是准备行装。不久诏书到达,当天上路。郭琼改任颖州团练使,又加官防御使,当时朗州勾结荆、淮、广南合兵进攻湖南,诏令郭琼率本州军队会合王令温的大军进攻光州,不久因内部叛乱没有成行。罢任回朝,派遣到河北谋划兵器钟甲粮草。
周祖在南郊祭祀,召他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伐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任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百姓饥荒,郭琼用自己的俸禄赈济他们。人们感念他的恩德,一同来到朝廷颂扬他的德政,下诏允许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官右领军卫上将军退休,返回洛阳。乾德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郭琼虽然出自行伍,而所到之处有仁政,尊敬礼待儒士,乐於坚持行善,是武臣中的贤人。
略
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29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产若括之无遗 括:征收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 视事:办公,就职治事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B.他日必长厚敛之弊
人望率众捕之
C.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
D.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
③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④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
⑤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A.①②④ B.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⑥
28.下列文言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