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大井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9667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大井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大井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大井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大井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大井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大井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材料一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李老师就这样

2、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材料二像

3、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

4、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材料三作

5、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

6、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B. 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 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D. 内丘县岗底

7、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B. 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C. 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D.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

8、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6. 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这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分析概括。参考答案:4. C 5. A 6. (1)材料一: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2)材料二: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3)材料三: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9、,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错误。结合“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分析,“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说法无根据。B项,“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错,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D项,“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错误。结

10、合“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分析,列数字还为了表现李保国同志给当地的果农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所列数字并非都表现经济效益。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

11、愿”不当。材料二主要表现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C项,“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错误。结合“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分析,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D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错误。结合材料一分析,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故选A。【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

12、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等分析,材料一是党总支书记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及对村民的贡献;结合“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

13、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等分析,材料二是传主妻子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为工作付出的辛苦和牺牲;结合“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

14、好儿子”等分析,材料三是学校领导作的报告,侧重的是对传主的评价。作报告的人的身份不一样,与传主的关系不一样,所看到的情况也不一样。【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

15、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

16、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

17、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1975年1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90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

18、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

19、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 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B. 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C. 经典“代

20、读”的缘起与走向。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B.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C. 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D. 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3. 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A. 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B. 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

21、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C. 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泛的接受者。D. 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传授者。参考答案:1. C 2. D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浏览文本可以发现,本文主要是写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而A、B、D三项都是

22、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概括,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缘起,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走向,并不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只有C项的概括最全面。故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D项,“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错误,选项中“引导”一词不妥。据原文第和段内容推测,应该是“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传授方

23、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而非“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故选D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

24、众的接受习惯”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段,“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可以推知,由学者单向传授,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故选B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

25、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

26、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

27、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3. 现代文阅读(共18分)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节选)帕蒂古丽 那一年,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收回来,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父亲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人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子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地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连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叹了口长气。 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坎土曼、铁叉、木锨,推

28、着手推车,带着畚斗、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雪有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手推车推出去的雪,都在稻地四周围成了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再往下铲,都是混了雪的稻谷,人踩过以后,稻谷和雪粒粘在一起,日头一照就结成了块,掰也掰不开了。全村的人都蹲在地里捡稻子,远远地看过去,就像是在雪海里淘金子。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过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坑上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

29、在了大坑上,用木锨摊平。雪碴子一遇着热炕,很快化成了水,嗞嗞地冒着热气。爹爹把苇席、毡子、单子、褥子,一层层铺开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 我跟弟弟妹妹和一大炕的稻谷一起睡得很香。大雪一连下了半个月,每天早上起来,连门都被雪堵住,推也推不开。那些日子,我们不再去稻地里收稻谷,从早上到晚上,我们都在做一样事情,扫雪、铲雪。扫了屋顶上的,再爬下来铲院子里的,扫完院子里的,再铲羊圈里的。刚刚扫干净,又落下厚厚的一层。老天就像在弹棉花,大梁坡村被捂在巨大的棉花套子里,掀也掀不掉。炕上的稻谷每天都要被爹

30、爹一刻不停地翻搅了大半天。妈妈、我和弟弟、妹妹就抱起地上的潮乎乎的被子,晒到了院子里。本来薄薄的毡子浸透了雪水,变得比平时厚了几倍,我们四个人拽着又湿又重的毡子四角,好不容易拽到了柴草跺上摊平。到傍晚的时候,我们把冻得像一张大铅饼一样的羊毛毡子,重又苫到还没有干透的稻谷上。晚上,睡在硬邦邦的冻毡子上,像睡在大冰块上,被子怎么也暖不起来,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焐,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躺在被窝里说这话的时候,冻得牙齿都打着颤。 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这是全家人睡得最踏实的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每天早上起来,我都能看到爹爹的胡须

31、上,妈妈和妹妹的发辫上沾着细细的稻芒。照镜子的时候,我还能看到细小的稻芒夹在我柔软的头发丝中间,它们就像是躺在稻草堆里那么舒坦。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家的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新鲜稻谷的香气。每天看着邻居家的大儿子喀力哈孜用石头舀子捣米,他们家每隔一天就都有一顿大米饭吃。那些稻谷躺在我们身子下面,我们一粒都没舍得吃。爹爹说:“ 。” 听了爹爹的话,就是看到有一颗稻谷掉在地上,捡起来偷偷含进嘴里,我都不舍得嚼烂,又悄悄把沾着口水的稻谷粒放进毡子下面盖好。我们硬是忍着,把一天三顿饭,减到一天只吃两顿,靠着喝玉米糊、吞高粱饼和吃地窖里的土豆、白菜,捱过了一个冬天。 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

32、铺满稻谷的大炕上。本来睡在妈妈旁边的妹妹,把靠着炕洞和火墙最暖和的位置,让给了新出生的弟弟。 妈妈给小弟弟穿上妹妹刚出生时穿过的小棉袄,让我抱他到院子里看冰凌。屋檐下的冰凌吊得有三尺长,像透明的绳索垂挂在头顶上,滴答滴答往地上滴水。“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手,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加一九”邻居家的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这样弥漫到整个大梁坡村。6.我们为什么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15字以内 (2分)7.请根据上下文,补写文中划线处引号内“爹爹”说话的内容,要求语言得体,文意通顺。(4分)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

33、段的表达特色。(4分) 9.文中说:“这是全家人睡得最踏实的一个冬天。”你如何理解“踏实”这个词的含义。(4分) 10.本文最后一句说:“春天的气息就这样弥漫到整个大梁坡村。”请问你从文中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4分)参考答案:6.用身体焐干受潮的种子7.原文:炕上的这些种子,吃掉一颗,明年地里就要欠收一捧米。吃到肚子里的只有变成粪,种在地里的才能长成庄稼。(表达“种子”和“珍惜”两层意思即可,注意口语特点)8.比喻,把稻谷比作金子和宝藏,表现了人们对粮食的珍惜;拟人,把大雪人格化,生动地表现了人们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精神。9.今年冬天我们家在炕上睡的时间最长;种子代表来年的希望,睡在种

34、子上心情就更加安稳。10.冰棱滴水、新出生的弟弟、邻居家女孩的打扮、童谣(“九九加一九”后一句是“耕牛遍地走”)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

35、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

36、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B.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C.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

37、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D.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和行伍,也泛指军队。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继承、接续。D. “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位。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

38、端送酒食。B. 子高聪明机警,全力辅佐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去,由于子高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C. 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渐渐集合了一些溃败散逃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D. 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参考答案:

39、7. C 8. A 9. B 10. (1)等到成年后,渐渐熟悉了骑射之术,做事勇敢果断,希望成为将帅。等到平定了杜龛,文帝把一些士兵分配给他。(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选拔推荐,文帝都委任了。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五年”表示时间,后面应该断开,排除D项。“晋安”是地名,“子高”是后面句子的主语,排除B项。“建安”是“会”的地点,排除A项。句意: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

40、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41、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42、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错,根据原文“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可知,“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及:等到;稍:渐渐;愿:希望;平:平定。(2)益:更加;论进:选拔进用;将士依附之者(定语后置句)。参考译文: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

43、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尚未成年头发还束做两个结,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等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

44、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文帝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

45、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5. 课外文言文部分田单者,齐诸田疏属

46、也,为临淄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家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

47、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绎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

48、指败逃者10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部挖开,烧化死人。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