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659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军 号申志远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2、!”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暴动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

3、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

4、乏,放眼回望,军旗变成一个小点。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草坪。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仲出一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根本摘不下来,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号声嘹亮,号声鸣咽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号声吗?一瞬间,他的眼晴模糊了,他清晰

5、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江走来,他睁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战友们看到军号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高高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选自2018年第4期北方文学,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B. 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

6、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恪守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C. 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陷沼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D. 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队伍走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 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9. 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参考答案:7. C 8. 相同点:都描写了号声的响亮、凄切,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不同点:前者写出了陆青对战斗的惨烈及阿贵牺牲的悲愤之情,同时饱含了鼓

7、舞战友奋勇向前、全力突围的奋发昂扬之意。后者写出了陆青身陷绝境之际竭尽全力提醒战友避开沼泽的急切,同时表达了陆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精疲力尽、不能再继续战斗的不甘和遗憾。 9. “军号”是军魂的象征,是主人公的生命所在、精神所系,承载着陆青的顽强精神、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军号”具有线索作用,小说处处围绕“军号”展开故事情节,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集中;“军号”意味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前进方向的指引,从阿贵到陆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

8、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个人英雄主义”“暗含批判”理解偏颇。【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类分析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把握两次“号声”的作用,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一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和体现作者的情感两个角度答题,根据对两次号声的把握和以上角度的理解。【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题目的作用分析和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要从以下角度作答:一是从题目的内容内含上、二是从题目在全文中情节结构的作用上、三是从题目所表达的情感主旨上。根据对本文题目的理解和以上答题角度的把握。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

9、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题3分)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

10、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

11、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

12、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6.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

13、不同等思想。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7.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B. 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C. 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D.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8.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 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B. 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14、D. 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参考答案:3. 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

15、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

16、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17、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1. 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8、微薄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

19、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3.“微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B微博因其无所不在的“自由”精神,使其所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C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能力,影响公共舆论。D微博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参考答案: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指喻方孝孺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

20、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

21、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注:阗然:丰满的样子。 渥然:红润的样子。 剟(du):砍,割。膂:脊梁骨。痏(wi):疮,疹。 戕摩:伤害,残害。1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已非

22、三月不能瘳 瘳:痊愈B. 君诚有位于时 诚:的确C. 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寓:隐藏D. 甚将延乎肝胆 延:蔓延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则宜以拇病为戒 作师说,以贻之B. 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C. 余因是思之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D. 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3. 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中“疲”的用法最相近的一项是( )A. 养生丧死无憾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却匈奴七百余里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4. 从特殊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句式与“而傅以善药”相同的一项是

23、( )A.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B. 蚓无爪牙之利C. 未之有也D. 申之以孝悌之义1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B.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C.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D.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1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如果没有从外面来治疗的方法,病就不容易治

24、好。B. 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人们吝惜一点点时间精力,忽视它不顾及它。C. 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幸亏问题还没发生,人们就认为没有意料到的事情就不必畏惧。D. 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吏人残害剥削百姓来使得问题更加恶化的情况也就更严重了。17. 下列成语与“三折肱而成良医”的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 熟能生巧B. 塞翁失马C. 苦心孤诣D. 锲而不舍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B. 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

25、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自己不重视小毛病才是最终形成大患的最重要的原因。C. 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D. 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19. 翻译句子(1)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2)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参考答案:11. B 12. B 13. C

26、14. D 15. B 16. C 17. A 18. B 19. (1)您不曾敢忽视它,只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因而几乎形成大病。(2)(诸侯)开会结盟来谋求削弱秦国的方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的土地,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3)我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B项,“诚”应该是表假设,“如果”。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和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18个常见文言虚词归类整理记忆,再结合题干要求进

27、行比较鉴别。本题A项,“以”,第一个是介词,把;第二个目的连词,来。B项,“而”,两个都所以连词,表转折。C项,“因”,第一个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介词,趁着。D项,“之”,第一个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代词,指那个童子。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例句“疲思虑”意思是“使心神感到疲惫”,“疲”为使动用法。A项,丧,动词;B项,水,名词做动词,游泳;C项,却,使退却;D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

28、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而傅以善药”“傅”同“敷”,意思是“用好药敷”,介词结构后置句。A项,“身死人手”,省略句,“身死于人手”;为天下笑,被动句。B项,定语后置句,利之爪牙。C项,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D项,介词结构后置句。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

29、键词要特別注意。原文: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是对仗结构,排除CD项;“甚”与“将延乎肝膈”紧密相连,不可断开;“否”与“亦将为一臂之忧” 紧密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題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C项,以为无虞而不知畏,应解释为“认为不必忧虑而不知畏惧”。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

30、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再结合成语的意思进行比对。“三折肱而成良医”,多次断臂就成为了(治疗断臂的)良医。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A项,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B项, 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C项,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D项,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故选A。【18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更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

31、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错,周围人的态度影响了郑仲辨,才导致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有关系。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題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忽,忽视;特,只;几,几乎;病,大病。盟,名词做动词,结盟;弱,使动用法,使弱小,削弱;爱,吝惜;致,招致。师,学习;庸知,哪管;先后生于吾

32、,介词结构后置。【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浦阳的郑仲辨先生,身形强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从来不曾生过病。一天,他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疹子,鼓起来像粟米一样大,郑先生对它有些疑惧,把疹子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

33、三天,疹子肿得像铜钱般大,他更为担忧,又给别人看。看的人仍像先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满满一把才握得住,靠近拇指的食指都被它牵扯得疼痛起来,好像刀割针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脊梁骨没有不痛的。郑先生担惊受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种奇特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它的实际情况是全身的病痛,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后,要十多天才能治好;现在这病将近形成了,没有三个月是不能治好的。一天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点燃的艾草熏熏就可以了;要十多天才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药物仍可治好;到它已经形成了,严重时会蔓延到肝膈,轻的话也将使这只手臂残废。不设法从

34、内部治疗,病势不会停止发展;不设法从外部治疗,疾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先生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才好,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情,通常发生在极细微之处,但最后酿成巨大的灾难;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最后会发展到无法处理的地步。当它容易处理时,人们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视它而不去管它;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时间,耗尽精力,才仅仅把这祸患克服,天下的事,像这拇指的,真是太多了。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萌发在一般人不去担忧的地方,又隐藏在看不到的苗头之中,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轻视它,这才是君子们所深深

35、惧怕的。从前的天下,有像郑先生那样强壮无病痛的吗?爱天下的人,有像郑先生那样爱惜自己身体的吗?但足以成为天下祸患的,哪里只是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疹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疹不曾轻视它,只是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几乎酿成大病。再说,本来人们总是以非常疏忽的态度来对待祸患,再加上民生凋敝之后,官吏们仍在残害剥削百姓而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侥幸于问题没有发生,就认为没有忧患不知畏惧,这真能说是聪明吗?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会是久居平民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多次折断手臂就会成为治疗折臂的良医。”郑先生以后如果做官的话,就应该以大拇指长疹子的事作为“

36、谋国”的借鉴。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写。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9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7、是(3分)A珍宝尽有之 之:无实义B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C贪于财货,好美姬 姬:帝王之妾D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8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此天子气也 B刘备,天下枭雄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B史记被毛泽东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它不但在中国史学上有重要地位,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C文段中的“关中”,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代。D文段中的“山东”

38、,古今异义,在这里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参考答案:7C8D9B7【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现将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推断方法举例如下: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120个实词之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境

39、分析判断。D为倒装句或省略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故选D。【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如,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

40、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分析时,可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结合着选项的表述分析判断。B项,将“毛泽东”改为“鲁迅”。故选B。【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

41、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

42、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

43、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

44、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B.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C.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D.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 “署”可指“官署,公署”

45、,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B. 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C. “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D. “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B. 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

46、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C. 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D. 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文武官员们因为没有协助剿匪,并且没能断绝岸上奸人对海盗的帮助,害怕获罪,(就)都诬陷李长庚。(2)我怎么能

47、这样做呢?长久以来,我把海船当作我的住宅,发誓与贼人同死, 不与他们共生!【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长庚掩至”为句意完整的分句,后面要断开,排除AD;“闽洋”是一个词,“伪”意思是假装,修饰“乞”,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