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9655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女儿的天空孙毛伟大三那年,我在建筑工地实习,住在工地的工棚里。同住的有个叫吴侉子的民工,长得矮小精瘦,头发乱蓬蓬的,像几个月没洗过澡。第一次见他,我跟他打招呼,他只抬了抬眼皮,蚊子叫似的“嗯”了一声,就爬到他的上铺躺着去了。老田哥说:“吴侉子是个怪人,你别理他,他就这样,其实人倒也不坏。”很快,我就发现吴侉子这人确实很怪,他是苏北人,大家都喊他“吴侉子”,因为他说话侉得让人听不懂。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他很少和别人说话。谁问他什么,他也只是嗯嗯啊啊地吐出一两个字。在工棚里,他

2、总是躺在床上,不知是瞌睡多还是觉得躺着舒服。不过,他也从不招惹别人,和谁都不发生矛盾,好像这个工棚里就没有这个人。吴侉子平时只做两件事,一是收工后在一个破本子上记着什么,另外就是听收音机。别人听收音机是为消闲解闷,听听新闻或是戏曲、相声什么的,他只听天气预报,而且只在每天晚上10点半准时听。有时他已经睡着了,打着很响的呼噜,可到了10点半,呼噜声会戛然而止,他准时醒来开收音机。起先,我以为他听天气预报是想知道第二天是不是有雨,因为下雨天就出不了工。民工的工资是按天算的。一天不出工就要少拿一天的钱。可后来我发现,他听的并不是当地的天气预报,而是苏北某地(我想可能是他家乡)的天气预报。听完了,他就

3、关上收音机。有时,他会拿起一个破手机叽里呱啦地说几句,然后就安静了。老田哥说他“人倒也不坏”,很快得到印证。那天,我请假去参加表哥的婚礼,出门前还是响晴的天,我就把被子拿到外面晒。可下午忽然下起大雨。我想,我的被子怕是要泡汤了。回到工棚,却看到被子干干的放在床上。工友们说是吴侉子帮我收进来的。我谢他,他只摆摆手,还是一句话没有。有一件事,让我对吴侉子很反感。我习惯在晚上10点半入睡,过了那一阵儿就再难睡着。可那正是吴侉子听天气预报的时间,那收音机音量总开得很大,西风、东风、阴晴雨雪什么的,灌了我一耳朵,让我无法入睡。我真怀疑这人这么入迷地听千里之外的天气预报是不是有病。一次,我忍不住对他说:“

4、你能不能把声音开小一点儿啊?”只听他咕噜了一句什么,收音机声音还是像打雷似的。老田哥说:“他的收音机声音没法调小。”我一连好几天失眠,一听到这收音机响,头就嗡嗡的。我忍无可忍,终于瞅了个机会,把他那破收音机拿走藏了起来。吴侉子发现收音机没了,急得差点儿哭了。他也不问问别人,自己到处乱找也没找到。过了几天,他又去旧货市场买了一台,每天还是听他的天气预报。忽然有一天,吴侉子从工棚消失了。老板说:“他请假回去,给孩子看病了。”又过了几天,他的一个老乡来取他的行李,说:“他家里有事,怕是不能来了。”这位老乡能讲普通话,我就和他聊起来。我问他;“你这位老乡好怪啊,为什么每天要听家乡的天气预报啊?”老乡说

5、:“嗨,还不是为他女儿。”我问:“他女儿怎么啦?”他说:“他女儿是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要做手术,要10万元钱。他出来打工,就是为了给女儿攒手术费。医生说暂时不手术也行,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感冒了,否则就有危险。他听天气预报,就是想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提醒孩子她妈给孩子加衣裳,别受凉感冒了。”老乡扛着行李出门时,我喊住了他。我问:“他女儿的手术做了没有?”他说:“他这次回去,就是为了给女儿做手术。”我想了想,从身上掏出500元钱递给他说:“差点儿忘了,我借过他500元钱没还,你带给他吧。”(选自小小说月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侉子的“怪”,体现在

6、外貌、语言和行为习惯上,小说在开篇竭力铺陈这种怪异,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设计“我”偷藏收音机这一情节,目的是要用我的“恶作剧”,来对比衬托吴侉子“人倒也不坏”的形象特点。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比如老田哥的话为后文吴侉子帮助我埋下伏笔,吴侉子听天气预报为后文交代他的家事埋下伏笔。D小说通过对吴侉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讴歌了父爱的伟大,而且还展示出普通人身上坚韧、善良的性格底色。5.小说题目为“女儿的天空”,以此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有人认为,既然“他(吴侉子)听天气预报,就是想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提醒孩子她妈给孩子加衣裳,别受凉感冒了”,吴侉子还不如直接给他妻子买台收音

7、机,让妻子自己掌握天气状况,所以吴侉子听家乡天气预报这个情节设计不合理。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4.B解析:这一情节并非人物形象的对比,属无中生有。5.【参考答案】呼应了吴侉子因关心女儿病情而听天气预报这一主要事件。(情节角度)表现了吴侉子是女儿健康生活的天空,强化了吴侉子的人物形象。(人物角度)父爱如天空般广阔,表现了文章的主旨。(主旨角度)(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6.【参考答案】不认同。设计这一情节符合吴侉子“怪,是个好人”这一形象特点,吴侉子能坚持只听家乡天气预报,可见其怪,他做出旁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是与人物形象吻合的;(2分)正

8、是由于吴侉子的这种举动更能凸显吴侉子是女儿的天空这一特点,表现父爱的伟大,有利于主题的揭示;(2分)小说的情节来源于生活,但是允许小说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合乎写作意图的加工。(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对知行问题的简略回溯何俊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知行问题,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要。这虽然是个哲学问题,但也切实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商朝贤臣傅说曾对商王武丁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在傅说看来,知道一个东西并不难,行动才难,即知易行难。这就较早地提出了知行的关系问题。但实际上,认知也并非十分容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球仅有几人能听懂;弗洛伊德

9、早年在柏林大学讲述自己的代表作梦的解析时,也只有两人听课。可见,理解并接受一种新的道理或知识也实非易事。孔子对知行问题有何看法?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孔子曾言:“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仁者不是简单地爱人,必须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所以,在孔子有关仁的阐发中,“知”是第一位的,有了“知”才能谈“仁”。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这其实就包含了知与行两个方面,学就是知,习就是行。他把“知”的过程分成了学与思两部分,子曰:“学

10、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若一个人只学不思,就容易迷茫。可是,若只重视思而不重视学,同样也是很危险的。虽然“知”是成为仁者的前提,但在知与行的轻重问题上,孔子又突显了行的重要性,认为行重于知,主张敏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此观之,知是前提,行是终端;若没有行,知仍是空的。在孔子之后,知行问题在儒家思想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儒家关于知行的论说也有进一步展开。例如中庸中叙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我

11、们可以看到,知与行在子思那里基本是并重的。荀子也非常重视知行问题,他认为“知之不若行之”。同时,他对“知”还做了如是阐释:“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也就是说,荀子把“知”区分为“闻”“见”“知”三个层面。论语已提到学与思的区分,荀子则把“学”的过程进行了细化,分成了“见闻之知”和在见闻之上的最后把握,即一个是感性认识,一个是理性认识。对于知与行的关系,朱熹则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十分重视“知”,他强调读书,强调做学问,想借此让人在学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培养和确立自身的理性精神,进而成为圣贤。但这也导致了读书人以读书

12、为敲门砖,拿做学问去猎取功名利禄,追求荣华富贵。针对这样的时弊,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他同时强调:“知”最后要落实到实践中去,“知”的目的不是猎取功名,而是要让自身成为真正的仁者。在阳明之前,知与行只是人的行为思考的两种方式。但是,在阳明这里,知与行通过融合就变成了本体,这个本体就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在这个方式中,理性的部分、情感的部分、践行的部分融通为一体,以心、以精神表达出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本体就是心本体,就是精神本体。阳明把知行合一上升到本体,实际上是对生命的高度礼赞,赋予了人的生命以主体

13、性。(节选自2017年9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文中相关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 叩齿是养生良方,但少有人能够每天坚持。可见知易行难。B. 改革,必从解放思想始,以破除成规束缚。可见知非易事。C.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知是前提。D. 弟子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行重于知。2. 下列关于“知行”关系的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孔子把仁学建立在“知”的基础上,但在知与行的轻重问题上,孔子又突显了行的重要性。B. 荀子倡导“行重于知”的理念,并将“知”细化为“见闻之知”和在见闻之上的最后把握。C. 朱熹主张行知相须,知先行重

14、,但他对“知”的重视也导致了读书人拿做学问去猎取名利。D. 王阳明提出知与行通过融合就变成了本体,因而使得生命受到礼赞,生命主体性得到彰显。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熹重“知”产生弊端,并不是学说本身的弊端,而是学说社会化运行带来的问题。B. 知行一直作为人的两种行为思考方式而存在,直到王阳明才将其融合并上升成本体。C. 王阳明强调要把外在知识,经过生命的感受、体验、实践,以心、以精神表达出来。D. 知行问题在儒家思想中自始至终占重要地位,历代儒家学者均有传承、发展和创新。参考答案:1. C 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15、,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知是前提”错误。“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知行合一,理性的部分、情感的部分、践行的部分融通为一体,以心、以精神表达出来。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

16、后仔细分析。A项,以偏概全,原文为“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B项,偷换概念,原文为:“荀子则把“学”的过程进行了细化,分成了“见闻之知”和在见闻之上的最后把握。D项,强加因果,原文为:阳明把知行合一上升到本体,实际上是对生命的高度礼赞,赋予了人的生命以主体性。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

17、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历代儒家学者均有传承、发展和创新”说法绝对,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知行问题的阐释或有传承、发展和创

18、新,但并非“均有传承、发展和创新”。故选D。3. 参考答案:8.B 9.D 10.C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17(1)造访,拜访 (2)停止 (3)起用,任用 (4)扰乱,使混乱18D 19(1)您不必忧虑天下,但要对嵇康感到忧虑了。 (2)嵇康回头看看日影(还没有到行刑的时间),便要来琴弹了一曲广陵散。20“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21刚烈不屈;阴险残酷;缺乏主见。(意近即可)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 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

19、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举秀才,累迁大司农。及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往谒,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今便当拜也。”祥曰:“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吾不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武帝爱新命,虚己以求谠言。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祥久疾,阙朝会礼,请免祥官。诏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

20、后逊让,不从所请。”遂寝光奏。及疾笃,著遗令训子孙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家人大小不须送丧,无违余命!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而让,廉之至也:此五者,立身之本。”其子皆奉而行之。泰始五年薨。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族孙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 (节选自晋书王祥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谮:诬陷 B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 笃:忠诚C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 恨:怨恨D门无杂吊之宾 吊:吊唁2以下各组句子中

21、,全都能表明王祥“至孝”的一组是( ) 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 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 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祥是至孝之人,他的母亲想吃烧烤的黄雀,恰巧就有数十只黄雀飞入他家房屋的帘幕中,王祥便把它们捉住送给母亲食用。B王祥久病,多次缺席朝会,御史中丞侯史光因此上奏,请求皇帝免去王祥的官职。皇帝下召说,王祥是治国安邦所要倚重元老重臣,否决了奏议。C王祥即将去世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子孙们不要大办丧事为自己送丧。此外,他

22、还给子孙们提出五点为人处世的要求,希望子孙以之为立身之本。D王祥一生正直不屈,当年晋武帝初登基,他拒不下拜;等到泰始五年自己去世时,前去吊唁的没有朝廷的大臣,有的只是过去亲近的属吏而已。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 (2)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 参考答案:1-3:C B D4.(1)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仁慈,多次诬陷他,因此父亲也不喜欢他。(2)我等是魏国的三公,公位与王位相距,只一个级别而已,哪有天子的三司动不动就拜别人的!1.恨:遗憾 3.奔赴吊唁的人不是朝廷贤良,就是亲近的过去的属吏。4.

23、文言文翻译:王祥,字休徵,琅琊郡临沂人,汉朝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是青州刺史。王祥生性至孝。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仁慈,多次诬陷他,因此父亲也不喜欢他。每每派他清扫牛圈,王祥却愈加谦恭地做这事情。父母亲有病,他衣不解带,汤药必定亲自尝味。母亲经常想吃活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解下衣裳将冰面剖开来寻求,冰面忽然自己解冻,一双鲤鱼跃出,他拿着回了家。母亲又想要黄雀烧烤,于是有黄雀数十只飞入他的帷幕,他又拿来供养母亲。乡里人都惊叹,以为是孝心感动天地所致。王祥被推举为秀才,累计被迁升为大司农。等到晋武帝成为晋王,王祥与荀顗(y)前往拜见。荀顗对王祥说:“相王尊贵权重,如今应当敬拜他。”王祥说

24、:“相国的确尊贵,然而却是魏朝的宰相。我等是魏国的三公,公位与王位相距,只是一个级别而已,哪有天子的三司动不动就拜别人的!我不做这样的事。”等到进入后,荀顗下拜,而独王祥长长做揖。武帝说:“今天才知道您的意见的重要性了!”晋武帝偏爱新任命的大臣,谦逊地要求直言谠谏(谠,dng:正直的言论)。王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前朝老臣,很少朝见。王祥以年老疲耄,多次请求逊让官位,皇帝不允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王祥久病,缺少朝会礼节,请求免去其官职。下诏说:“太保元老高行,朕所倚望兴隆政教。他前后多次谦逊让位,朕都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回绝了侯史光的奏议。等到王祥病

25、重,著遗令训诫子孙:“生必定有死,自然的道理。我年纪八十五岁,还有什么遗憾呢?家中之人不分少长,都不必送丧,不要违背我的意愿!人的言行经得起反复考量,是为至信;善于表扬美德,敢于承认过错,是为至德;能扬显家族和亲戚的名望,是为至孝;兄弟和宗族相处和洽,是为至孝;面对钱财而推让,是为至廉:这五种品德是立身之本。”他的儿孙们都奉命施行。泰始五年王祥去世,去世的时候,奔赴吊唁的人不是朝廷贤良,就是亲近的过去的属吏而已,门上没有其他吊唁的宾客。族孙王戎感叹:“太保可谓是清正之极啊!”6.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王古直传 李东阳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

26、以号行世。居台之黄岩,今分太平县地也。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之以去。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

27、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

28、、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注】鐍(ju):锁闭。馆饩(x):指塾馆的馈赠。矻矻(k):极度劳累的样子。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乡人坐事者 坐:被罪B殴由吾名益彰 彰:显明C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 值:肯定D予雅知古直 雅:平素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证明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 )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一日遇诸途,竟被

29、殴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 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古直年少时宁愿受侵害羞辱,也没有说出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致使自己被投入刑部监狱,此时已体现出他刚直不屈的性格。B王古直买了个泡灯放在谢馆,天天赏玩游戏。后泡灯不小心碰碎了,他的内心竟然非常不高兴,充分凸显了王古直性格直率的一面。C显灵宫道士请王古直主持学堂,馈赠待遇非常丰厚,但一个月后,王古直却不听他人的劝说,执意辞职以避劳累之苦。D王古直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恃,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参考答案

30、:6.C 7.A 8. C 附:【文言文译文】 王古直传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来去掉车字旁叫甫,古直就是他所取的别号,他凭借此号流行于世。居住在黄岩台,现在分到了太平县地界。年少时作诗并练习行书草书,在京师漫游。有他的同乡人因事犯罪,王古直到官府门前静侯案情。官吏一起把所有静侯的人抓了起来,非常急迫地询问王古直的同乡的妻子儿女在哪里。王古直宁愿受侵害羞辱,最终没有说出王古直的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后来把他送入了刑部大牢,他独自站在烈日下暴晒,也不和那些囚犯为伍。有个主事李廷美觉得非常奇怪,翻检他的衣帽时找到了柯学士的一些诗,问王古直说:“你能作诗吗?”就让他以日影为题作诗,(一会)诗便作成了

31、,李廷美就放了王古直,王古直作了长揖便离去。管监狱的官吏都笑了。然而王古直也因此获得了名声。王古直和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结为朋友。王古直曾经做谢方石的幕僚,谢方石因为父母中有人去世离开。他就给给事林克冲做幕僚。 王古直寄食京城三十年,没有仆人,没有置备锅碗器皿。有五六个大箱子,其中只有几百幅诗卷画卷,中间存放着一壶酒,每天早晨拿出来喝一两勺,喝后再锁上后才离开。上元节京城流行用烧干糯米做成的瓶子,可以灌水养鱼,旁边用蜡烛照亮,通透明亮很好看,民间称为炮灯。王古直买了一个放在谢馆,天天赏玩做小孩子样的游戏。一天,不小心碰碎了,内心非常不高兴,说:“我一生的家当都在这,现在都没有了!”正当他想挥

32、写草书时,碰上小官吏来了,说:“竟然败了我的兴致。” 许多小官吏想要打他,有人私下在计划。王古直说:“我本来也该被打,打架也使我的名声更加彰显。一天在路上遇到了这些人真的被打了,他独自承受后离开,也不在意。有人劝他谋官职,他大声说:“我来京城难道是为了封官进爵吗!”有人问,“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呢?”他笑着答道:“哪能用约束小孩子那套来约束我。”他曾经在酒馆,叹息道:“这也是功名事业的一部分。”显灵宫道士请他当学堂的老师,馈赠待遇非常丰厚。过了一个月,突然辞职说:“怎能劳累枯燥地坐在书桌前运用笔墨!” 林克冲到海外出使,想让他一起去,他没有答应。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他没有我强,我怎么能为他做事呢

33、!自古以来有名望的人不出海也不能限制他,难道一定要出海后才能很快发展?” 王古直的性格刚直不阿就是这样不愿向人屈服。然而性情风度耿直,内心不会拐弯使坏,遇到自己喜爱的,会高兴得忘记离开,人们也乐意和他交往。 写这篇文章的人说:“谢方石先生曾说:天地如此之大,中间觉得喜欢,觉得悲叹,觉得怪异,觉得可笑的事哪里没有呢?怎么能说得完呢!”按察沈仲律曾经遇到王古直,询问他的地址姓名籍贯不停,王古直说:“您不用问,我大概是个奇怪的人吧!”他也喜欢自己的道路! 周官记录士农工商,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分古今人物为九等,魏晋以来有九品之制。我一向知道王古直,但不能分辨出他是怎样的人。于是为王古直作这篇传。尚节亭

34、记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好玩罢了?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

35、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凭什么崇尚竹子呢? 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

36、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守住自己至死不变,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

37、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针对下面反方的表述,请从正方的角度,在红楼梦三国演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中选一个人物,作为例子,写一个反问句。(5分)反方:如果人性是善的,那么请问:周朴园会做出为克扣死亡抚恤金、故意在承包工程时让江桥出险淹死两千个小工的事吗?正方: 。参考答案:示例一 如果人性是恶的,那么请问:当贾府遭遇抄家,亲友躲避或心怀歹念时,刘姥姥这个乡村老妪怎会再进救走巧姐?示例二 如果商人是唯利是图的,那么请问:辛德勒会几乎耗尽自

38、己先前赚到的战争财富,去救助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吗?解答此题,注意审题,必须从“正方的角度,从人性如果是恶的角度进行假设;运用列举文章中的人物,(正面的)反向假设,达到驳斥反方的目的。8.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指出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下面这段话的意思。(3分)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参考答案:创作剧本(或写文章)要对材料有取舍剪裁,再安排好各部分的衔接,构思要缜密,要通盘考虑。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2018年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正式列入精神疾病,网络游戏带来的“数字健康

39、”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破解这一公共卫生课题的 。通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扭转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游戏市场的乱象仅靠市场自我调节难以消除,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比如( )。这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也与其成长环境 。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 ,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 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从而摆脱“数字健康”问题,更好地拥抱数字生

40、活。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燃眉之急密切相关洪水猛兽耳濡目染B 当务之急息息相关洪水猛兽潜移默化C 当务之急休戚相关毒蛇猛兽潜移默化D 燃眉之急紧密关联毒蛇猛兽耳濡目染2文中画横线的问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摆正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B 通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展现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C 不少互联网公司通过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端正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D 不少互联网公司

41、通过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呈现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强化监管,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创新手段B 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C 创新手段,强化监管,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建立游戏分级制度D 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创新手段,强化监管,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参考答案:1B 2D 3B 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

42、处:燃眉之急:意思是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紧急的程度超过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此处是说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破解这一公共卫生课题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所以选用成语“当务之急”。第二处: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息息相关:意思是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指人,可以指物。此处是说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关系非常密切。选用成语“息息相关”。第三处:洪水猛兽:比喻极大的祸害。毒蛇猛兽:

43、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此处是说一味苛责、把游戏当作极大的祸害,选用成语“洪水猛兽”。第四处: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一般用来指技能方面。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多指性格、习惯等方面。此处是说采取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让孩子思想在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培养孩子的多元爱好,提升孩子自控能力。所以选用“潜移默化”。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44、,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通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扭转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句子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句子主语残缺,第二个,搭配不当,“扭转”和“积极态度”搭配不当。再来看选项,A项,滥用介词“通过”,造成主语残缺。“摆正”和“积极态度”搭配不当。B项,滥用介词“通过”,造成主语残缺。C项,“端正了”和“积极态度”搭配不当。故选D

45、。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注意语言表达前后逻辑关系,应该是先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然后建立制度,建立好制度后才能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故选B。【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0.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材料: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