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孙邦华校训,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有研究者认为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为近代中国最早明定校训 “光与真理”的大学,民国时期诞生的各类大学大都仿而效之,确立校训。中国大学的校训既然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和属性,且不说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要么直接借鉴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训的内容与形式,要么思想源于圣经,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学的校训都具有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性、导向性,把
2、校训悬于校门、礼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标识在校徽之中。从内容上看,中西大学校训可划分为“为学”、“为人”、“为人”与“为学”相结合等三大类。以“为学”为主旨,是指大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真理的不懈追求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对于这类大学的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为 “此乃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这类有代表性的中国大学校训有: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齐鲁大学的校训是“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所谓以“为人”为主旨,是指大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塑造以道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气质和服务精神的人。这类大学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训是“法无德不立”,美国著名军事院校西
3、点军校的校训是为“职责,荣誉,国家”。中国大学的这类校训以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学较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唐文治于1910年确定“勤、俭、敬、信”为校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经确立一个字的校训“诚”,后来发展成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后,把校训相继改为“止于至善”与“诚、朴、雄、伟”。 所谓“为学”与“为人”相结合,是指大学强调求知求真与人格完善兼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学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大多从“为学”或“为人”中一个方面确立校训,个别大学校训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校训为 “知识,智慧,人性”,清华大学自1914年起确立“自强不息
4、,厚德载物”的校训。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在确立校训的大潮中,绝大多数校训都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三种类型,但是也还是有一些本质差异。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自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和史书。同样在讲“为人”,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为 “愿自由之风劲吹”,中国的大
5、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同样在讲“为学”,西方的大学强调在上帝的灵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学的校训为“上帝乃知识之神”,中国的大学则强调勤笃、敬业等儒学传统。大学校训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上是共性与个性(特色)兼具的,共性与个性都植根于赖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现代大学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识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之时,离不开超越东西方的人类共同的知识、思想,也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训,大学校训则是体现人类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必然渗透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传统、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师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并转化为对
6、育人的整个活动之中。 (有删改)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17.文章的第六小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 _18.请概括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性,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6分)参考答案:16首先介绍民国时期大学受西方大学的影响而确立校训,接着从“为人”、“为学”、“为人”和“为学”三个方面介绍中西方大学的校训,最后写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7举例论证(中西方大学的举例)和对比论证(中西方大学之间的对比)。18差异性:思想来源、价值观。造成差异的原因: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16本题考查理清文脉,把握结构的能力。研读文本,把握各段内容。第1
7、段:近代大学受西方大学影响提出校训。第2段:中西方大学的校训有共同性。第3段:中西方大学校训的“为学”主旨。第4段:中西方大学校训的“为人”主旨。第5段:中西方大学校训的“为学”与“为人”相结合。第6段:中西方大学校训上也有差异。第7段:大学校训的意义和作用。思考作者如何谋篇布局,明确论述思路。全文围绕校训展开,因此第1段为总起,第7段为总结,中间各段从不同方面介绍校训。17本题考查研究文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深研文本,梳理段落大意,把握结构层次。本段写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中西方大学在精神理念上共性与个性兼具。作者以现代大学为例,强调中西方大学校训受不同文化影响,双方的差
8、异形成对比。18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梳理文意,确定答案区间在第6、7段。然后把握关键词句,筛选文中信息。第6段从思想内容上“为人”“讲学”的目的来谈校训的差异。第7段从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谈产生差异的原因。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悲惨命运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了,到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呢!”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
9、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动三先生了。他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他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呃,我想我”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动三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动三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我能。”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待一会儿。”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呃,现在,我想我真的”“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呢”“呃,是可以的。”动三说,“假如”“那就留下来吧。我肯定我的
10、丈夫会很高兴的。”“好吧,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动三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动三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的。吃完饭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拿出照片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动三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动三站起来:“现在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告辞?”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没什么事。”他承认,然后苦笑了一下,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
11、小调皮鬼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动三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动三一起抽烟聊天。动三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就用反话挖苦他说:“动三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动三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便为他安排了一个空房间,内心却狠狠地诅咒他。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动三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动三一天一直在琢磨着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动三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开个玩笑把动三支走,于是说:“我认为该向动三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一阵,然后紧
12、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哈!”在动三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动三去世了。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 (选自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13、项是( )(5分)A、本文描写人物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 “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 语言描写“呃,我想我”,都刻画了动三的主要性格特点。B、小说结尾描写“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一句。C、小说以动三的悲惨命运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顺序,文脉清晰。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动三的同情和褒扬。D、女主人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但动三只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就站起来想走,这表明动三心不在焉,急着告
14、辞回家。E、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动三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预付食宿费、被主人误解带来的思想折磨等。(2)、文章开头“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简要概括主人公动三的性格特点,并分析造成动三先生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6分)(4)、小说运用了巧合和夸张的手法。请你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探究其艺术效果。(8分)参考答案: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关于友情 余秋雨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
15、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得枝如虬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还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爱你。几十年的积累, 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
16、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大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长辈们喜欢用大词,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
17、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
18、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
19、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 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有删节)14如何理解“平衡深刻”和“不平衡的深刻”在文中的做含意?(4分) (1)平衡的深刻: (2)不平衡的深刻: 15文章围绕“友情”展开论述,请梳理文章的思路。(6分)答: 16作者说“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自身的混乱”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答: 17文章最后说:“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 答: 参考答案
20、: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
21、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节选自明史?吕原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22、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B.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C.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D.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 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
23、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C. 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D. 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B. 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C. 吕原十分孝顺,依礼守丧。归葬父兄时,他在船中睡在草垫上,因为过度哀伤身体受到损害,回到家中刚办完丧事就去世了。D.
24、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A 13. 李贤得以恢复官职入阁掌权后,吕原辅佐他。不久,彭时也入阁,三人相处得很好,十分快乐。六年,(吕原)遭遇母亲丧事,连续三天(或多天)水浆不入口 (或没有喝水)。(皇帝)下诏让他葬好母亲后即出来处理政事。吕原请求按礼制守孝终了(或:服满三年丧期),(皇上)不许。【10题详解】试题分析:
2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景州”是地名,是“就养”的地点,故“就养景州”后应断开,排除B项。“厝于景”指安葬在景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原”指吕原,“原时至墓恸哭”是说吕原时常到墓前恸哭,应单独断开,排除D项。原句标点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故答案为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
26、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不正确,雅为朝廷之音,颂为宗庙之音。故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中,“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不正确。由原文“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可知,二人晋升官职的原因是皇帝认为他们现任的两个官职等级
27、相同,不可兼任。故选A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既”,已经,以后;“柄政”,掌权;“佐”,辅佐;“之”,代词,他;“未几”,不久;“相得”,相处得很好,互相投合。“遭”,遭遇;“遭母丧”,省略句,省略主语“吕原”,翻译时当补出;“三日”,连续三天,也可译为“多天”;“诏葬毕即起视事”,省略句,省略主语“皇帝”,翻译时当补出;“诏”,下诏;“视事”,处理政事;“
28、终制”,按礼制守孝终了,服满三年丧期;“不允”,省略句,省略主语“皇上”,翻译时当补出。【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吕原,字逢原,秀
29、水人。父亲吕嗣芳,任万泉县教谕。兄吕本,任景州训导。嗣芳年老后,就养于景州,与吕本相继去世。因为家贫,吕原无法将父兄归葬故乡,只好葬于景州,时常到墓前恸哭。后来,他奉母亲南归,家境更加贫困。知府黄懋惊奇吕原的文章,把他补为生员,送他入学,后来考中乡试第一名。正统七年(1442),吕原中进士及第,被授予编修官。十二年,他与侍讲裴纶等十人一同被选入东阁学习,后来在讲经筵当值。景泰初年,他升为侍讲,与同学倪谦在文华殿东庑下教小宦官读书。皇上有一天来到,命倪谦讲解国风,吕原讲解尧典,他们都受到皇上称赞。皇上问他们是什么官,他们回答说是中允兼侍讲。皇上说:“二职品级相同,怎么相兼?”进升二人为侍讲学士,
30、兼中允。不久他又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年,他改任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入狱的第二天,皇上命吕原入阁参预机务。石亨、曹吉祥弄权,高贵傲慢,却唯独敬重吕原。吕原朝会时穿着青袍,石亨笑道:“我将为先生换了它。”吕原不答。不久他与岳正列出石亨、曹吉祥的罪状上奏,但奏疏被扣留。石、曹两人大怒,摘引皇上敕谕中的话,说阁臣诽谤皇上。皇上大怒,坐在便殿上,召他们去问话,厉声说道:“岳正大胆,竟敢这样!吕原素来恭谨,为什么要迎合(阿护)岳正?”岳正被罢免,吕原得留了下来。李贤得复官入阁掌权后,吕原辅佐他。不久,彭时也入阁,三人相处得非常好。李贤通达,凡事立行决断。吕原以稳重帮助他,百政得以妥善处理
31、。这年冬,他升为翰林院学士。六年(1462),吕原遭母丧,连续三天水浆不入口。诏令他葬好母亲后即出来理事。吕原请求守孝终制,皇上不许。于是吕原前往景州,挖出父兄的遗骸归葬。在船上他枕着草垫,因为过度哀伤,原本很胖的身体,这时瘦了下去。到家后,刚办完丧事他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吕原内刚外和,与世无争。他个性节俭,身无纨绮。他回去时的行装只有皇上赐给的几件衣服,还分俸禄抚恤宗族和亲戚。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荷塘诗集序(清)姚鼐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
32、、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杰,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处而仪谓之一诗人口,此数君子岂所甘载?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君以累世同居义门之子,负刚劲之气,兼治烦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踬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诗,该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逮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
33、于今人远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与识,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诗者,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欤!(选自惜抱轩集)注: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义门:仁义之门,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治烦:治理政事。(1)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A也 B耳 C矣 D乎(2)第段和第段都提到了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这些人,作用分别是什么?(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4、。(4)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此观点作评析。参考答案:17. B 18. 第段是为了说明这些诗人不以诗人自居,德才兼备;第段是为了对比衬托张君,虽然诗歌比不上他们,但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 19. 运用整句和散句,突出了张五典气概超群,才能过人,20多年遭遇挫折却坚持气节,确实是奇士。 20. 主要观点:道德修养对于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知道做人要重于作诗的人,他的诗才会有力量。【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正确答案是B。B选项中的耳:语气词:1、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2、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
35、A选项“也”的用法:(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C选项“矣”的用法:是语气词。1、可以表陈述语气,解释为“了”; 2、表示感叹语气,解释为“啦”“吧”“了”等;3、表示命令或请求的祈使语气,解释为“啦”“吧”等。D选项“乎”的用法:(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36、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点睛:该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 (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
37、文言文抓实了。18题详解】第一段开头几句说的是:古代善于作诗的人,不会自命为是诗人的。他们胸中所储藏的,是很高,很广阔,很深远;偶尔抒发在诗上,诗也同时变得高、广阔并且深远了,所以说是善于作诗的。作者在这里举这些诗人是为了说明他们都是不以诗人自居,德才兼备。用他们来佐证自己开头几句的观点。第三段主要写张君,其中“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逮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几句非常明显可发现用这些诗人来衬托张君。点睛: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一般思路为:1.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主题2.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
38、身上的作用):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b.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的语言特点。本题题干要求从句式的角度赏析,但是分析划线句会发现该句并没有文言五大句式的体现。故只能从语言特点中的整散句角度来分析。本题中整散句的结合使用突出了张五典气概超群,才能过人,20多年遭遇挫折却坚持气节,确实是奇士。点睛:题干中的划线句子属于整句和散句的结合。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
39、、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短句的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恰当地交替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收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的效果。【20题详解】本文是借题发挥,从普遍到一般,先论述人格决定诗作的品位,再以张君为例深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最好的诗应该是文采和义理兼备,内容和技巧结合,反映出作者崇高的人品。答题时尤其结合最后一段中“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惟能知为人之重于诗者,其诗重矣。”等语句,在结合前文的内容可分析得出本文的观
40、点:道德修养对于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知道做人要重于作诗的人,他的诗才会有力量。点睛: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现形式: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1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2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41、。3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参考译文:古代善于作诗的人,不会自命为是诗人的。他们胸中所储藏的,是很高,很广阔,很深远;偶尔抒发在诗上,诗也同时变得高、广阔并且深远了,所以说是善于作诗的。曹子健、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这类人,是有忠义的气节,高亮的节操,道德的修养,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人才,舍弃这些(品德)只是称他们是诗人,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呢?立志只是要成为诗人,作的诗虽然工整,但诗是很卑微,肤浅的。我拿这个来衡量古人
42、诗的高低上下,也用(它)来评论当今的诗人。假如天下始终没有曹子健、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之类的人也就算了,假如有这样的人,把我的观点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不会责怪我。我来到江宁一带,结识了泾阳的张五典。张君凭着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的儿子,一身刚劲的气概,并有着治理政事的才能,虽然只是一个县令,20年多次遭到挫折,但他的志向没有被抑制,是当今的奇才阿。他入迷于作诗,治理完政事的闲暇之余不中止咏诗。他把他的诗拿给我看,我认为张君的诗,就是他为人的写照。拿他的诗与曹子健、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的诗的美妙相比较,必然有比不上的,但诗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亮的节操,没有阿
43、谀,圆滑的情态,这一点是和古人近似,而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达到高层次的诗人,诗与诗人的气质相具备,道和技巧结合;心和手的相互运用,包含了一切,将心里所想的全展现出来了。像这样的人,数千年来只有几个人而已。我不可能没有偏差:有时偏向于文采,有时偏向于品质。两个之中选择一个,我确实是见识短浅,认为崇尚的应该在这方面而不是另一个方面:只有知道了做人要重于作诗的人,他的诗才会有力量。张君大概就是这样的吧!6. 参考答案:9.C 10. B 11.B 12. D13.(1)尽管直接记录现在的事,不要回避国家丑恶的事情,做君主的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君主还会惧怕什么呢?5分。 (2) 文帝到江南巡视时,
44、也如同在内地一样,因军事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木,也一定要留下丝绢偿还树的价值,老百姓的庄稼也没有损害和践踏。5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面的图案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的会徽,请简要说明其构图要素及其寓意。(5分)参考答案:(1)来源于汉字“互”,上下两笔用书法体现,表明本届互联网大会在中国召开。(2)会徵中心由几个圆圈交织而成。寓意互联网信息纵横交错。(3)整体构图像一只眼睛。代表全球互联网精英的真知灼见。试题分析:徽标类图文转换解题总体思路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角度有1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2文字包括汉字、阿拉伯数字、英文及首写字母、汉语拼音首写字母、汉字的分与合。3图形,图形的多方面含意、图形的分与合、图形的阴与阳。4图与文的结合。5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