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店埠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9651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店埠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店埠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店埠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店埠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店埠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店埠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题3分。文言之现代生命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

2、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

3、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

4、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8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

5、”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10根据文意,概括文章的主旨。(3分) 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冷夏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

6、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恃、遥望冥想,一直认为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水远不会消失。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棱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

7、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想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想到夏洛蒂朝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

8、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闭的衡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热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

9、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10. 文章

10、第二节“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远”和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请具体说明。11. 文第六段中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12. 结合全文,针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1)赏析“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这句话。(2)“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13. 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中画横线部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

11、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参考答案:10. 不同。文章中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外部距离近;“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远。题目中“近”指作者与大师们灵魂相望、情感相通、心灵相遇;“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时空距离遥远。 11. 生活情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作用:和瓦尔登湖中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和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的现代社会作对比;批判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作者对安静温暖之生活的向往。 12.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文字”比作“心灵的古典音乐和柏

12、油路上的清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2)要阅读,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消除生存的紧迫和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的东西 13. 探究题: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神的一滴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潮湿的新鲜的水汽”,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我感受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比如我读红楼梦时,我通过阅读,我可以更深入地走进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得到了丰富。示例三: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

13、魂,比如我读)【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理解词语句子含义的能力和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要认真读文章,关键抓住句子或者题目中的中心词,联系文章内容,深刻理解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本题中阅读全文内容后不难发现,第二节“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与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应该是不同。第二节的这句话可从第一段中分析得出文章中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外部距离近;通过第八段和第九段分析得出“远”指人与人之间因为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对名利的疯狂追逐原因,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远。题目的含义要结合全文着重

14、筛选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比如最后一段“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然后加以分析归纳陈述。题目中“近”指作者与大师们灵魂相望、情感相通、心灵相遇;“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时空距离遥远。【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理解重点段落内容和作用的能力。此类题目先审清题干,结合内容回答指定问题,段落作用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第一问:第六段为环境描写:“从古

15、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关键词是:静谧,舒适,从容等。从“人们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可以概括出人们内心丰富善感。第二问段落作用从内容上和结构角度考虑: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和瓦尔登湖中安静的环境、心

16、境互为映衬,同时又和八九段中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和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的现代社会作对比;从主题的角度考虑:批判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作者对安静温暖之生活的向往。【12题详解】(1)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此类题型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的表达效果。本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文字”比作“心灵的古典音乐和柏油路上的清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2)小题结合全文,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全文深入理解,然后筛选、尤其是8、9段确定得出

17、答案:要阅读,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消除生存的紧迫和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的东西。【13题详解】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此类题目应该在充分理解探究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阅读体会进行个性化探究解读。本题中让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自己的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 (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神的一滴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潮湿的新鲜的水汽”,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我感受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比如我读红楼梦时,我通过阅读,我可以更

18、深入地走进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得到了丰富。示例三: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比如我读)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

19、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

20、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朱光潜咬文嚼字(节选)【材料二】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

21、(黄庭坚)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为了显示她的才华,抢先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请哥哥在这两句各自的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即前句加了一个“摇”、后句加了一个“映”。苏小妹不屑地说:“还尚好。不过,只能算为下品,这个腰不够美。”那么,怎样的“腰”才算美呢?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即分别加了“舞”与“隐”这两个“腰”。苏小妹笑道:“好是好,但仍不属上品。”坐在一旁的黄山谷也认为加这样的“腰”很好,心想,是不是苏小妹在故弄玄虚?于是忍不住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得意地念

22、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三谷拍手称绝。清褚人获坚瓠集7. 下列有关“推”“敲”二字优劣的理解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A. “敲”“推”二字在意境上是有分别的,“推”字给人冷寂之感,更能表现僧人独来独往,兴尽而归的情境。B. “敲”“推”二字所用的场景是不同的,“推”字表明寺门是自掩的,更能表现僧人来去自如的潇洒气度。C. “推”是无声的,“敲”是有声的,“敲”字打破夜的岑寂,以动衬静,更能表现僧人孤独、寂寞情怀。D. “推”“敲”二字各有妙处,诗中用哪个字更恰当,关键要看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和当时的心境。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借文字表达思

23、想情感,要想把思想情感表达得透彻和凝练,就得咬文嚼字,养成一字不肯放松好习惯。B. 一句话换一种说法意味就可能不一样,所以我们写文章在换一种说法时,一定要弄清两种说法的意味有什么不同。C. 朱光潜结合“鸟宿池边树”一句,以为“推”要比“敲”要更调和,因此认为韩愈的修改并不像古今称颂的那样妥当。D. “咬文嚼字”看起来是斟酌文字,实质是推敲文字所表达的意味,如苏小妹认为“摇”“映”二字为下品,即这两字没能很好表达诗句的意味。9. 根据朱光潜的理论,分析材料二中“扶”“失”二字的妙处。参考答案:7. D 8. C 9. (1)“扶”字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风之轻与柳之细,风与柳因亲昵而相扶,何其生

24、动感人。(2)“失”字,让月光之皎洁与梅花之皎洁融为一体,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考虑到梅花的高洁、素雅,符合“淡”字的诗意。朱光潜理论:(1)咬文嚼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选什么字比较恰当要与境界符合;(3)选字要与全诗调和。【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B,C表述过于片面,根据文本“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可以看出D项最符合作

25、者的观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选项中,朱光潜结合“鸟宿池边树”一句,以为“推”要比“敲”要更调和,因此认为韩愈的修改并不像古今称颂的那样妥当。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明确题干要求,并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并概括得出答案。本题中,让根据对材料一的理解,运用朱光潜的理论分析第二则材料中“扶”“失”的妙处。可以从修

26、辞、内容、效果及情感三个角度分析概括得出答案。(1)“扶”字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风之轻与柳之细,风与柳因亲昵而相扶,何其生动感人。(2)“失”字,让月光之皎洁与梅花之皎洁融为一体,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考虑到梅花的高洁、素雅,符合“淡”字的诗意。朱光潜理论:(1)咬文嚼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选什么字比较恰当要与境界符合;(3)选字要与全诗调和。【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9分)昔郦

27、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渔舟山上,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窾,遂为辩以补其遗。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石以登,若伏轼昆阳,旌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入其中,犹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辨择。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故钟之制,桶则震,弇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窾为之也。窾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今夫瓮盎罂卣,均虚器也,注之水,则瓮盎不

28、若罂卣之声。此中外大小之验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呜呼!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是石当彭蠡入江处,众流迸驰,湍回洑射,日刔月消。石虽坚,久矣其力之不胜。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其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顽悍而轮囷,略不相肖。然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虚者固有道耳耶。因记以候好古者。(罗洪先游石钟山记)注释:船靠岸 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 指刘秀王莽昆阳大战古战场 盘曲貌16本文第二段“丙午春,余过湖口”一句用的是 纪年法。(1分)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垂者磬悬( ) 是石当彭蠡入江处( )略不相肖( ) 而致虚者固有道耳耶( )18.下列

29、各组中加点词词性、意义均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听其所以鸣者/因记以候好古者 B、注之水/又况人之心乎C、遂为辩以补其遗/因记以候好古者D、错出于惊涛/巨浪其亦有助于石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 (2)石虽坚,久矣其力之不胜。 20.本文对石钟山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第二段划线句予以赏析。(3分) 21.分别概括本文与苏轼的石钟山记阐发的道理。(3分) 参考答案:16.干支17.像钟磬一样地 正对着完全、丝毫 本来18.C19.(1)声音原本就是从空隙中发出来的,如果把它当中弄实,也会又变得哑掉发不出声。 (2)石头虽然坚硬,但经不

30、住水力冲刷已经很久了。20.这一句根据作者探洞的顺序,自外而内地(1分)运用比喻的手法,先后把上钟山内部景象比作战场、古城、佛教文献中的大海(1分),形象生动而又别致地写出了其内部的多姿景象(1分)。21.苏轼阐发了事情要目见耳闻才能下结论的哲理,而本文阐发的则是人要虚心方能有所成的哲理(行文思路得2分,意义阐发得1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

31、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

32、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B. 家贫

33、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C.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D.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11.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乐夫天命复奚疑B. 而莫之夭阏者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

34、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B. 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C. 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D. 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2)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

35、之,鸿并绝不娶。参考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2)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做此题若会翻译相关句子则问题不大,如果遇到生僻词太多导致翻译不通时就需要一些方法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应该广泛储备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有:(1)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2)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

36、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3)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另外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4)据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做本题时首先尝试译句: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据翻译可以确定答案为B。也可以使用排除法,首先仔细辨析四个选项之间的异同,快速找出明显错误处,以便排除。本题“博览无不通”和“不

37、为章句”之间是很明显的对比关系,用表转折的“而”连接,可见“而”前需要断开。可排除AD。“乃牧豕于上林苑中”,这是介词结构或叫状语后置句,“于中”是固定结构,可见,应该在“中”字后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做这类题考生应该熟悉常见的特殊句式,比如: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为动句等等。本题A项,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复疑奚”;B项,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夭阏之”;C项,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童子知何”;D项,今而见择,敢不请罪,大意是

38、“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可见“见”表被动,这是被动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客观选择题,常见问题有重点词语翻译不准、时间混淆、发生事件杂糅、承接递进关系颠倒,强加因果等等。做这类题态度一定要认真,耐心细致,逐字逐句检查,常常是一字之差。B项,“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顺序有误,原文是“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可见孟氏先请求制作粗布衣服等,等到出嫁时,才梳妆打扮,盛装入门。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

39、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誊写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句的理解: (1)耆老,老人们;恒人,平常人;乃,就;责让,责备,同义复合词;长者,道德品质高尚的人。(2)势家,有权势的人家;高节,高尚节操;女,名词作动词,把女儿嫁给。【点睛】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

40、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参考译文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

41、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

42、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

43、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来到吴,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

44、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新修滕王阁记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

45、、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

46、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注】三王所为序、赋、记:“三王”指王勃、王仲舒、与王绪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滕王阁记。10对下列句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壮其文辞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B移刺袁州 刺:担任刺史。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造:制造。 D词列三王之次 次:次序、行列。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B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