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9624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年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年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2年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百年震柳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海原大地震实是地球的印度洋版块与太平洋版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6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版块就有6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

2、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

3、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

4、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这种树种很怪

5、。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

6、灾难。它木性软,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有删改)1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 文章开篇段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B. 文章第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横摧一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的顽强的意志。C.

7、 文章第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D. 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表现柳树顽强的生命力,给人生机勃勃之感。E.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17. 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18. 文章第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9. 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参考答案:16. AC 17. 运用比喻

8、、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形象。行文长短结合(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更有感染力。通过揭示百年震柳艰难的生命历程,塑造震柳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动词使用准确生动,叠词生动形象,表现震柳曾经历的苦难和慢慢挺立的顽强。结构上,照应上文“地震不能折断一株柳”,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铺垫。 18. 说明原因,补充交代。本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丰富内容,增添文化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文学性趣味性更强。照应上文,点面结合。上文集中写震柳

9、,本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或“联想”),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19. 莫忘历史。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坚韧顽强。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生命可以创造奇迹。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16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10、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介绍海原大地震并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是平实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C项,“叙述”错误,文章第段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故选AC两项。【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然后看画线句写的是谁,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

11、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从修辞角度来看,“像一块凝固的岩石”把“疤痕”比作“岩石”;平常的木头断开“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而震柳“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这是使用对比;“慢慢

12、地挺过来”使用拟人,作者使用这些修辞塑造了震柳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形象。从遣词造句的句式角度来看,这段话有长句,有短句,有整句,有散句,行文多变,错落有致,富有气势和感染力;从用词角度来看,这段文字使用生动形象的叠词,如“慢慢地”表现震柳曾经历的苦难和慢慢挺立的顽强。从结构上来看,这段文字揭示百年震柳艰难的生命历程,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了铺垫。【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第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到第段找出有关柳树的介绍,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结构上看有无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另外,这类插入的

13、段落,往往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从文中来看,第五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够战胜灾难,并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的补充交代;第五段引用不少诗句,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还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传说,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添了文化的内蕴;文章上文集中笔墨写震柳,而第五段对柳树作总体的介绍,前后照应,同时点面结合。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形象,体会文章语言,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14、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然后要到文中找到写古柳的内容,分析其遭遇和在遭遇中展示出的精神,这些应是答案的重点。从文章描写的重要内容看,震柳经历了重大的挫折和灾难,而在灾难面前,它又顽强的生存下来。它可能会对后人说灾难的情况、讲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从震柳的角色来看,它的“活化石”,它记录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和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从震柳在灾难中的表现来看,它坚韧顽强,从它的身上我们得到启示,即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从震柳在灾难中的结果来看,它告诉我们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有了生命就会有希望。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

15、即可。【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 ;表现手法(次之) ;表达方式(其次) ; 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卞毓方季羡林注

16、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马上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

17、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文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闻名的一次。虽然名

18、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暖和而倔强,潇洒而严谨,清亮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

19、,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假如答应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

20、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1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根据作者的评价可以知道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渊博、朴实、勤奋、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的人。B季羡林在他的文章清华颂中认为,清华奠定了他一生学问的基础,没有在清华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他日后的成就,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C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他认为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D文章一共提及

21、季羡林先生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清华颂我看北大门外钟外文论絮语,也提到了作者卞毓方本人的一篇文章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E1946年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归来,经清华教授陈寅格的引荐进了北大执教。四年的清华求学生活让他对清华充满感激,而六十年的北大执教经历,让他的内心充盈着幸福之感。12文中多次引用了季羡林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3作者卞毓方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清华其神和北大其魂的内涵是什么?14结合文章记述的清华、北大对季羡林的影响探究一下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参考答案:11AE12表达了季羡林对两所学校深厚的情谊,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这样的笔墨使

22、传记的记述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2分)引用传主的话,让传主自己站出来展示自己的思想,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2分)为作者解读传主的精神境界提供了依据。(2分) 13清华其神是指清华大学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那种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在季羡林的生命中留下的烙印,成为了他的人生根基,使季羡林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3分)北大其魂是指北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季羡林恰恰也有着深沉的爱国思想,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3分) 14成功的因素之一是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清华厚德载物的影响。清华的求学历程成为季羡林日后学习新知、学有所获的根基。(3分)成功的因素之二是传统文化和悠

23、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影响。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北大为他一生的治学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3分)启示部分学生可结合以上成功因素的一点或两点进行阐发,言之成理即可。(2分)11试题分析:B“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不是季羡林在清华颂中的表达,“这一切”指代的是前文中的“学习了新知”“学习有所收获”;C 断章取义;D四篇文章均为季羡林的作品。【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

24、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12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分析能力。清华园的活力和民主科学的氛围打下了他厚实的知识基础,北大悠久

25、的爱国传统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这两者就是季老的“神魂”所在,抓住清华北大的风范,就可以了解季老思想的铸炼和神髓,因此作者认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易错警示】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即“清华其神”和“北大其魂”的内涵,明确这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信息“文本中第三段”,通过这些信息分析体现传主精神品质的精髓,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信息进行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13试题分析:作者要用这些原话来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

26、作用:使文章真实可靠,具有感染力,为作者独特的解读提供依据。【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传主的原话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引用传主原话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客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引用直接表现出作者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果是引用普通诗词,可以套用以下格式: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4 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5 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

27、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14试题分析:本题为个性化理解型题目,尽管答题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定要考虑文章本身的价值倾向,“清华、北大对季羡林的影响”是本题答题的关键。另外,答题时既要紧扣文本还要适当联系自我。根据文章内容可分析出两方面成功的因素:1打下坚实的基础。2传统文化的影响。【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

28、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该题中内涵为“成功的因素”,外延为“得到的启示”。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朋 友秦辉我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每天上班,我都要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总会看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民工。他们三三两两,有的斜叼着烟,有的哼着小曲。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刘长青。想着他正在某个城市的角落里,混迹在这样的一群人中间,休息的间隙,掏出手机写上几句问候,低头想想然后摇摇头删掉,再然后望着天空,想象着远方的我在干什么,以及我所在城市的模样。刘长青好久没有给我写信了,我决定去看看他。我上街买了好多土

29、特产品,给他妻子买了一套我用着感觉不错的化妆品。他曾在信中说,他妻子是老家附近几个村子里长得最俊的姑娘,好多小伙子做梦都想娶她呢!我问:“那你咋把她糊弄到手了?”他说:“还不是咱长得黑。”给他儿子带什么呢?刘长青的儿子叫康健,他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说:“那直接叫健康多好。”他说:“那多俗,倒过来显得咱有文化。”他总是“那小子”“那小子”地叫。他说那小子特聪明,长大了肯定比他强;他说那小子吃得特多,像头小猪;他说那小子长得壮极了,跟个小老虎似的。我没见过刘长青,但见过他的照片,是在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前照的,他穿着红毛衣,黑青裤子,站在一个枯败的花坛前,脸很黑,一本正经的

30、。算来他儿子该上高中了。爱人建议我给孩子买套运动装,我说:“穿着不合适怎么办?”爱人说:“买大号的,应该没问题。”我去专卖店买了一套黑白相间的秋装,外加一个淡绿色的旅行包。火车开动时已是傍晚,夜幕在窗外渐渐拉开。放好行李,我从包里取出一封信。刘长青是个民工,是我结交了17年的笔友。他寄给我的信发自全国各地,而且信纸每次都不同,有时是孩子用的作业本,有时是工地记账本的账页,有时是皱巴巴的烟盒,还有一次是从街上撕下来的广告纸。他喜欢画画,而且有天赋,常在信中捎带几张街景素描或涂鸦。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封,他这样写道:“我刚从街上回来,我们站在街头,像货物一样被别人挑选。我这货质量好,一天之内两次被人挑

31、上,一次是帮人刷油漆,一次是给人扛白菜。”现在,这封信就在我手里。再读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心隐隐作痛。我一直帮不了他。对此,我深感愧疚。他说:“你能听我乱七八糟地瞎说,就是帮我。”刘长青长年奔波在外,只有麦收和春节时回家。今天是芒种后的第7天,他肯定回家了。下了火车再换乘汽车,这条线路是我依据刘长青信封上留的地址打听到的。找到那个叫刘家庄的村子时,已是中午。我走向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坐在门前摇着蒲扇。她告诉我,康健他爹娘这会儿在田里干活呢,只有康健在家。根据她的指点,我拐过两个胡同来到一座土屋前。房子很破,土坯垒的。院子里有两只羊啃着草,靠东墙边开出一小块菜畦,上面种着丝瓜、扁豆、生菜,还有一

32、棵葡萄树。我走进去,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几个相框,有一张结婚照,刘长青与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并排而坐。女人梳着短发,大眼,脸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从左眼角到下巴连成一片,嘴巴有点歪斜,但笑得很甜。还有一张,就是在火车站照的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穿红毛衣,黑青裤子。东面是一座大炕,炕上躺着一个男孩,好像是睡着了。他软软地倚在炕背上,嘴角流着口水,两条腿僵硬地伸着,那腿细得不成样子。我悄悄退了出去。回到家,我将衣服、化妆品等物品打成邮包,在收件人姓名处写下“刘长青”三个字的那一刻,我的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有改动)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

33、说中有多处描写农民工的生活和劳作情况,表达了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切同情,同时也隐含着对农民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忧虑。B. 从刘长青寄给“我”的信发自不同地域、用来写信的信纸五花八门等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刘长青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C. 刘长青对家庭情况的介绍与“我”看到的实情之间反差巨大,对比强烈,给读者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彰显了小说的主题。D. “我”亲眼见到刘长青家庭的实际状况后,“悄悄退了出去”回了家,没有去找刘长青,说明“我”对结果缺乏思想准备,同时对刘长青有些埋怨。5. 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反映了“我”哪些复杂

34、的心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 C 5. 第一问: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叙事过程中结合插叙补充交代相关情节。第二问:突出了小说的相关情节(“看望”结识17年未曾谋面的笔友)。造成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补充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使小说显得巧妙自然。 6. (1)释放,“我”在写“刘长青”三个字时百感交集,感情难以控制,不用自主地尽情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情感。(2)悲悯 当“我”看到刘长青的家庭情况后,对他的同情更加深切。(3)感动和敬佩,刘长青对“我”隐瞒家庭的实际情况,不愿给朋友增添负担和麻烦,其坚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感动和敬佩。(4)愧疚,“我”为自己不能给予刘长青更多的

35、帮助而深感愧疚【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隐含着对农民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忧虑”错误,该信息在文中缺乏依据,属于过度解读。B项,“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错误,选项的分析欠准确,从刘长青寄给“我”的信发自不同地域、用来写信的信纸五花八门等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情形。D项“对刘长青

36、有些埋怨”错误,选项的理解有误,“我”悄悄回家是为了维护刘长青的尊严,避免尴尬。故选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小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叙述方式上的特点,叙述的方法主要包括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等。从本文来看,小说第一段说“我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后文介绍刘长青是谁,这是采取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然后在叙事的过程中又插入补充一些情节,如关于刘长青儿子的情况介绍。倒叙的作用主要有: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本文上来就说“我一定要

37、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这就引发读者的思考,“刘长青”是谁,“我”与“刘长青”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是如何认识的等等;倒叙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本文把自己要去看望刘长青放在开头来说,这就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看望”结识17年未曾谋面的笔友,这些都是倒叙的作用。而对于插叙,插入与文章的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内容,可以让文章的情节更为完整,如本文插入的有关刘长青儿子的情况、自己与刘长青通信的内容等,就补充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小说的情节显得巧妙而自然。【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内涵,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反映了我哪

38、些复杂的心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这就需要考生先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然后结合前后的具体语境分析“泪水酣畅地流下来”中蕴含了“我”哪些复杂的心态。题干中的引文在文章的最后,是“我”回到家中,“将衣服、化妆品等物品打成邮包,在收件人姓名处写下刘长青三个字的那一刻”的表现,结合前面“我”在刘长青家所见到的情景来看,刘长青的老婆并非像他自己所说“长得最俊的姑娘”,他的儿子“康健”也并非像他所说“特聪明,长大了肯定比他强;他说那小子吃得特多,像头小猪;他说那小子长得壮极了,跟个小老虎似的”,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的内心涌起的应是对刘长青的悲悯;刘长青的家庭困难到这种程度,但他从没有对“我”说过,他不想给

39、朋友增添负担,而他在信中展示出的是坚强,他给儿子起的名字中包含了深深的希望,而且“他喜欢画画,而且有天赋,常在信中捎带几张街景素描或涂鸦”,这些都让我“感动和敬佩”;且上文说“我一直帮不了他。对此,我深感愧疚”,看到他家庭的情形,“我”更为不能给他更多的帮助而愧疚;泪水“酣畅”地流下来也是一种释放。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即可。【点睛】顺叙法,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叙述方法,作用是:便于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于安排材料,写起来也比较顺手,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情理谐调文章气势也易于贯通。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

40、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法,它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

41、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做侧面说明。作用有:插入与文章情节或人物相关的背景或原因,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结构,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情况的了解。这种中断或停止,也适应读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便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便于突出文章的主题。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聿脩,字叔德。七岁遭丧,居处礼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沈,有鉴识,清靖寡欲,与物无竞。姨丈人尚书崔休深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齐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大有声绩,远近称之。

42、累迁司徒左长史,领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三十万,娉太原王乂女为妻,而王氏以先纳陆孔文礼娉为定。聿脩为首僚,又国之司宪,知而不劾,免中丞。寻迁秘书监。天统中,诏与赵郡王睿等议定三礼。出为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久无例,莫不荣之。为政清靖,自长史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诸州悉有举劾,唯不到信州。及还都,人庶道俗,追列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时既盛暑,恐其劳敝,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去。还后,州人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记功德。敕许之。寻除都官尚书。聿脩少年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为规检,

43、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时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重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脩犹以故情音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彦深接引。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婚姻相寻。聿脩常非笑之,语人云:“冯公营婚,日不暇给。”及自居选曹,亦不能免,时论以为地势然也。素品孤官,颇有怨响。然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馈。初,聿脩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尚书邢邵与聿脩旧款,每省中语戏,常呼聿脩为清郎。大宁初,聿脩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令考校官人得失。经衮州,时邢邵为刺史,别后,送白为信。聿脩不受,与邢邵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

44、,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邵亦欣然领解,报书云:“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入周,位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东京司宗中大夫。隋开皇初,加上仪同,迁东京都官尚书。东京废,入朝,除都官尚书。二年,出为熊州刺史,卒。(节选自北史列传三十五)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迁秘书监寻:不久B莫不荣之荣:荣耀C敛缣布数百匹敛:收集D仍令考校官人得失校:考察5下列各项都能表现袁聿脩“清廉”的一项是(3分)( )知而不劾,免中丞每省中语戏,常呼聿脩为清郎然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随举一酌,示领其意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ABCD6

45、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聿脩七岁时,家里遭遇丧事,他居丧时却像成年人一样有礼貌。九岁时,就做了州里的主簿。他的姨丈人尚书崔休非常欣赏他。B在他任司徒左长史,兼御史中丞之职时,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自借出国库中的三十万钱币,娶太原人王乂的女儿为妻,但王氏早先就接受了陆孔文的订婚聘礼。袁聿脩身为地方长官,因得罪了卢思道而受到惩处。C当聿脩离开信州后,郑播宗等七百多人请求为他立碑,并收集了几百匹布帛,委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撰写碑文,用来记载他的功德。D在北魏、北齐时代,台省郎官大多难免接受馈赠。但是,袁聿脩担任了十年的尚书郎,却不曾接受过斗酒的馈赠。7把文言文中画线

46、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还都,人庶道俗,追列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5分)(2)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5分)参考答案:参考译文:袁聿脩,字叔德。他七岁时,家里遭遇丧事,他居丧时却像成年人一样有礼貌。九岁时,被征辟为州主簿。他性格深沉,有见识,清静寡欲,与世无争。他的姨丈人尚书崔休非常欣赏他。十八岁时,被封为本州中正,兼任尚书度支郎中。北齐天宝初年,袁聿脩为太子庶人,以原职代理博陵太守,有很好的声誉和政绩,被远近的人称道。屡经升迁为司徒左长史,兼领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自借出国库中的三十万钱币,娶太原人王乂的女儿为妻,

47、但王氏早先就接受了陆孔文的订婚聘礼。袁聿脩身为地方长官,又担任国家的司宪,知道情况却不举报,被免去中丞的职务,不久升任秘书监。天统年间,诏令袁聿脩与赵郡王袁睿等人制定三礼。袁聿脩出任为信州刺史,信州是他的家乡,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先例了,州人无不为他感到荣幸。袁聿脩处理政事清静廉洁,自长史以下的官员,到鳏寡孤独的人,都能使他们高兴、舒心。武平初年,御史遍访各地,各州都有人检举地方官,御史却惟独没去信州。当袁聿脩回京时,僧俗民众站满了大路,有人拿出酒肉,流着眼泪留连不舍,竟然要远送。当时正是盛夏,袁聿脩担心人们劳累,于是经常为送行的人而停下马来,随即喝一口酒,表示接受了他们的心意,致谢之后让他们返回

48、。送行的人们返回后,本州人郑播宗等七百多人请求为袁聿脩立碑,并收集了几百匹布帛,委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撰写碑文,用来记载袁聿脩的功德。皇帝批准此事。不久袁聿脩被封为都官尚书。他年轻时性情平和,在出身寒微的人中,他最为检点,他以出身名门身居要职,受到有名望的人的器重,他们赞许他的远见卓识。袁聿脩在郎署任职时,当时赵彦深担任水部郎中,他们同在一个院落,因而成为朋友。赵彦深后来停职闲居,门生都躲得远远的,袁聿脩却仍然因为过去的友情,同赵彦深往来。赵彦深任用袁聿脩,因此他铭刻在心,虽然袁聿脩确有才干,但也是由于赵彦深的引进。 当初,冯子琮以仆射掌管选拔事宜,婚事连续不断,袁聿脩常常嘲笑他,并对别人说:“冯公料理婚姻,整天忙不过来。”等袁聿脩担任了吏部尚书,也是如此,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地位造成的。袁聿脩一向出任不被重视的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