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光德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9564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光德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光德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光德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光德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光德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光德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兰花的欺骗艺术史军一说到兰花,总能让人想到“高雅、清幽、暗香浮动”,总之是什么好词都往它的脸上贴。不过,你知不知道,在全世界现存的20000多种兰科植物中,有1/3都干着坑蒙拐骗的事情。它们从来不遵守“我出花蜜,你传粉”这个动物植物社会的经营规范,而是让那些可怜的虫子不仅要帮兰花完成传播花粉的工作,还拿不到分毫工钱。蕙兰的香气中包含了乙酸乙酯等花朵香气的常用成分,它们是中华蜜蜂寻找食物的常用路标。在观察中,每每发现受到气味引诱的中华蜜蜂像受到酒香勾引的醉汉一样摇摆着冲向蕙兰

2、的花朵。不过,香味并不是一个精确的信号,怎样让被引诱的蜜蜂乖乖地上勾呢?蕙兰还伪造了酒店的招牌。就是花瓣上那些栗红色的斑点,在我们看来影响花朵美容的斑点却是蜜蜂等昆虫的最爱,因为它们就代表有食物。受骗的不只是中华蜜蜂,在贵州的喀斯特石山上你会碰见同样吝啬的小叶兜兰。它只有一个手法就是颜色黄色的退化雄蕊分外醒目,没有香气,没有斑点,仅仅是黄色就足够了。因为这代表了花粉的颜色,是成年食蚜蝇的最爱,特别是雌性食蚜蝇对黄色情有独钟,因为它们要从花粉中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生儿育女。比起这些简单的食物诱惑,眉兰则将自己的花朵伪装成雌性胡蜂,连胡蜂身上的根根绒毛都在花瓣上伪装了出来。不仅如此,眉兰还在花上“

3、抹”上雌性胡蜂的体香,更让那些来求爱的家伙神魂颠倒;更绝的是,成功受粉的眉兰直接变了一种让胡蜂不爽的气味,从少女体香变成了老奶奶味道,闭门谢客了。把苦力骗来了,还不算完,一不小心露出马脚,昆虫肯定会头也不回地飞走。骗子兰花早就想到了这点,专门配备了强迫昆虫苦力传粉的装置。在纹瓣兰的花瓣上会有一些纵向的条纹向花内延伸。在蜜蜂看来,这些条纹就是将它们引向花蜜的路标,顺着路标走准没错。可惜最终也尝不到一丝甘甜,当它们悻悻离开的时候发现问题来了,本来唇瓣在它们降落时被压下来,寻蜜通道的入口会变得很宽松,随着蜜蜂向前拱,重心位置改变后的花瓣微微抬了起来,把蜜蜂紧紧地夹在唇瓣和蕊柱之间,这时花粉块就会借助

4、粘盘紧紧地贴到它们背上。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七扭八歪之后,蜜蜂终于逃出了变狭窄的通道,只是背上已经多了一件货物。在纹瓣兰开花的季节,我们经常能看到背着花粉块的苦力在这骗子花朵间飞来飞去,寻找那口虚无的甘甜。只要它们执着地拱下去,纹瓣兰就没事偷着乐去了。不过,拙劣的骗术总有被戳穿的时候。昆虫都精明了,兰花该如何应对呢?有的研究人员认为,为了弥补拙劣骗术的不足,欺骗性兰花只能多开花,开大花了把圈套设得密集一些、醒目一些,总归是要有糊涂虫撞上来的。杓兰为了2%的结实,让其余98%的花朵来陪着走过场,这也过于大手笔了吧。为了节省花蜜,浪费如此数量的花朵,这些骗子兰花的身后似乎另有隐情。云南石仙桃就是这样的

5、一种兰花,它们与带叶兜兰和纹瓣兰比邻而居,当然,蜜蜂们更喜欢在石仙桃上面活动很长时间,尽可能地吸掉最后一滴花蜜。表面上看来,“忠诚”(对花蜜的忠诚)忙碌的蜜蜂能更多地为植物传递花粉,传宗接代,云南石仙桃的花蜜也没有白出。然而,这些在一个花序上来回吮吸的蜜蜂很可能只是把一朵花的花粉从一朵搬到同一花序另一朵上,结果就是造成了石仙桃的“近亲结婚”。如同人类近亲结婚会提高生育畸形后代的风险一样,近亲授粉的花朵产生的后代大多也是孱弱的,而骗子兰花在这点上似乎更加精明。目前已经有证据显示,同提供好处的兰花相比,欺骗性兰花的种群之间确实存在更强的基因交流,从而获得了更高质量的后代。19开头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

6、用?请作简要说明。(4分)20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受到气味引诱的中华蜜蜂像受到酒香勾引的醉汉一样摇摆着冲向蕙兰的花朵。(2)如同人类近亲结婚会提高生育畸形后代的风险一样,近亲授粉的花朵产生的后代大多也是孱弱的。21文中兰花主要有哪些欺骗艺术?请简要概括。(4分)22作者说兰花是“骗子”,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兰花“骗术”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9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出下文对兰花欺骗艺术的说明。(4分,每点2分。)20(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兰花用香味吸引蜜蜂的情形。(1分)(2)通过作比较,(1分)说明了近亲授粉的后果。(1分)21用香

7、甜的气味吸引。用食物的色彩欺骗。伪装成雌蜂诱惑。配备强迫昆虫传粉的装置,设置“路标”,迷惑昆虫进入。(4分,每条1分)22兰花通过“骗术”,吸引更多的昆虫为自己传递花粉,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这是兰花的生存本能,更是兰花积极适应环境、求得更高品质的生存技能。(4分,言之成理即可。)略2.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4题。(共23分)梅贻琦,清华的名片梅贻琦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

8、,也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1931年底,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在就职演说中,他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任用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梅贻琦做人外圆而内方,人称他是“寡言君子”。如遇工作问题,他总先问旁人:“你看怎么办好?”如果同意,便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还是怎么怎么办好,或者说:“我们再考虑考虑”,从无疾言厉色。另一方面,他与秘书有约定,凡是求情信件,不必呈阅,不必答复,“专档收藏了事”。抗战前的清华总务长,是梅贻琦的好友,也是位有声望而干练的“回国学人”。一次,那位总务长要求梅贻琦聘他为教授,以“

9、重”视听。梅认为行政人员与教授司职不同,不可混为一谈。结果那位总务长拂袖而去。梅贻琦终不为友情所动,显示他固执的一面。西南联大办了一所附中,由于教学质量高,昆明市民都想把自己的子弟送到这所学校读书。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女儿龙国壁报考了这所学校,但没有考上。联大创立时,龙云给予很多支持,这次他的女儿没被录取,十分生气,认为梅贻琦太不给面子,就派他的秘书长到梅贻琦处疏通。但秘书长踌躇不动,龙云生气地问他:“你还站着干什么?”秘书长说:“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也未被录取。”龙云这才作罢。在治校方面,梅贻琦倡导“吾从众”的民主作风。大家都说他是个只知有事,不知有“我”的人。他博采众议,无为而治。但又择善

10、固执。针对教育部所提倡的“只重专才,不重通才”的教育方针,他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大学不应该也不可能负担起直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才”的任务,这种任务应该由其他教育机构来承担,而大学应该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着眼于为学生们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能力的培养,其办学方针是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的,但他仍坚持唯实,不唯上。1940年,西南联大的清华师生为他举行公祝会,感谢他为清华服务25周年。面对朋友、同仁道贺,他在答辞中说:“无论哪个人总有一些长处,但也必有他的短处,只是诸位不肯说这个人的短处罢了。或许诸位因为爱清华的缘故,爱屋及乌,

11、所以对于我这个人不免有情不自禁的称扬的话语。”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闻一多被害,令他悲愤欲绝。梅贻琦为防止类似惨案发生,旋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安排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他一面妥善安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跟当局交涉追查凶手,揭露特务的罪行。吴晗教授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梅贻琦一面拒绝,一面悄悄地通知吴晗离去。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梅贻琦完全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热忱。学生进城游行后,梅贻琦派卡车把同学接回。对当局逮捕、开除学生,他总想方设法予以保护。有学生被逮捕,他总费尽周折去保释。学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又怕影响梅校长的地位,总要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大标语。对

12、梅贻琦与警察局周旋呵护学生的行迹,学生们模仿梅校长的口吻,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传闻可能有什么,恐怕仿佛不见得。”梅贻琦在1941年曾说:“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是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梅贻琦以他的智慧、务实精神和果断的态度,在那非常的岁月,保存了清华的元气,驾驶着“清华”这条船驶向了坦途。梅贻琦曾亲自为清华校刊题写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他以毕生的实践,躬行了清华的校训,弘扬了清华精神。(张昌华曾经风雅,有删节)(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是梅贻琦发自内心的真诚告白,浓缩了他对清华这个学校

13、,对清华同仁、朋友、学生的挚爱。B. 破格任用华罗庚和想尽办法保护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及吴晗教授,是梅贻琦爱惜人才的不同表现。C. 在西南联大的清华师生为梅贻琦举行的公祝会上,他认为朋友、同仁的道贺并没有真正反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D. 梅贻琦无论是在治校风格还是为人处世上,都在认真地用毕生的实践,躬行他为清华校刊题写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E. 本文通过梅贻琦为清华服务的种种小事,写出了旧时代一个教育家与黑暗势力抗争所表现出的忍辱负重与团结合作的精神。(2)梅贻琦被称作“清华的名片”,其原因是什么?(6分)(3)从本文看,“梅贻琦做人外圆而内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4)你对梅

14、贻琦提出的大学的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的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答。(6分)参考答案:答案1 AD (给分,D给2分,B给1分 B 项“破格任用华罗庚不只是爱惜人才更多的是招揽人爱的手段,C 项梅贻琦的话只是表示自谦E在与黑暗势力抗争所表现出的忍辱负重错误,文中并无根据)2、 梅贻琦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弘扬了清华精神,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梅贻琦一生对清华充满着挚爱之情-爱校、爱师、爱生 。梅贻琦得到了社会认可和清华师生的尊重。3、外圆: 对工作中的问题从无疾言厉色;在治校方面博采众议,无为而治;为保护师生与当局机智周旋。 内方:坚持原则,回绝友人;严于律己,不谋私利;择善固执,

15、唯事不唯上。4、观点一:大学的重心应在培养通才。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不能担起培养专才的任务。大学应着眼于为学生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能力的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通才,专才教育使人缺乏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观点二:大学的重心应在培养专才。特殊时期更需要专才,大学按专业设置就是为了培养某领域的专业人才。社会分工细化各个行业都需要专才。通才重视知识的综合性和广泛性,但影响学科专业的深入发展,观点三:大学的重心应在培养“通“和”专“并举的人才。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某类专业知识,还需要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通与专的结合。优秀的专业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人格完整

16、的人,其次才是所在领域的专家。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道德沦丧、信仰缺失,几乎成了一些中国人论中国人的一个论断。沦丧也罢,缺失也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文化认同和归属的问题。所谓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国历史上异族入侵之

17、后,总是主动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得以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传统文化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西方文化渐渐渗入,许多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新兴文化之间感到了莫大的迷茫。他们破天荒地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感,隐去了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但即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保留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可继承性。在半封建的中国,一些必要的传统伦理道德在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今中国在世界文化上的版图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影响力越来越深入广泛。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数不清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从这样的解读方式来看,中国文化蓬勃发展。可另一面

18、,国内民众中的文化氛围却不景气。喜欢读书的人不多,中国书法丧失气息升腾的民间基础,许多民间传统技艺也濒危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回溯历史,国人传统性格多带内向、严肃、拘谨的特征,传袭至今。而西风东进的百年以来,国外一些思想文化影响和改变着国民的性格。城市里,崇尚自由、轻松和时尚的年轻人成了很大的群体。韩国的餐饮店、服饰店开到了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化妆品让很多人无法拒绝。目睹了“中国式圣诞夜”的疯狂,国内一些学者及专家开始为春节这一传统文化日益走向边缘化感到担忧,呼吁要自觉地维护民族文化尊严,保卫民族传统文化。情形就是如此。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宝库还没有重视到采取最好的保护方式和保持最

19、理想态度的程度。而国外对中国文化已经在做深入的研究。敦煌在甘肃,而敦煌学却不在中国。美国人在研究中国的山海经,韩国人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地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前所未有地“不属于”我们自己。 (选自中国人,你的文化认同感哪去了?,有删改)1.下列有关“文化认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认同关乎道德、信仰,道德沦丧、信仰缺失归结起来是文化认同和归属的问题。B.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后形成的。 C.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最深层的基础,因而成为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 D.文化认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失去影响力,成为影响国家发展

20、与竞争的重要因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异族入侵后,中国文化仍能一脉相承地传下来,是因为异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接受。B.19世纪中叶,中国知识分子忘却了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认同。 C.在半封建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地威胁,但它强大的生命力得以保留并延续。 D.国人对中华文化宝库是重视的,只是未对其采取最好的保护方式和保持最理想的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数不清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并越来越广泛的表现。 B.中国书法丧失气息升腾的民间基础,许多民间技艺也濒危到

21、需要抢救的地步,中国文化前所未有地“不属于”我们了。C.受西方文化影响,一些国人性格发生了变化,他们喜爱韩国餐饮、服饰,更对德国汽车、法国化妆品青睐有加。D.敦煌在甘肃,敦煌学却不在中国;韩国人在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可见,国外对中国文化已经在做深入的研究。参考答案:1.C(因果倒置)2.B(范围错,原文为“许多知识分子”)3.B(强加关系)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官兵部员外郎。俺答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

22、宠。继盛以为仇耻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 疏入,帝颇心动,下鸾及成国公朱希忠,侍郎聂豹、张时彻议。鸾攘臂詈曰:“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势难中止。帝尚犹豫,鸾复进密疏,乃下继盛诏狱,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已而,俺答数败约入寇,鸾奸大露,疽发背死,戮其尸。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迁刑部员外郎。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

23、鸾凌己,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而继盛恶嵩甚于鸾,且念起谪籍,一岁四迁官,思所以报国。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疏入,帝大怒,下继盛诏狱。系三载,有为营教于嵩者。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嵩颔之全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让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节选自明史杨继盛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B. 嵩颔之/会都御

24、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描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C. 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D. 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B. 侍郎,官名,创建于汉代,隋唐之时为掌管国家政务的六部各部之长官之副。C. 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即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D. 谪籍,古代登记谪降者的籍册,亦指谪降者的行列,文中“谪籍”是后一种。1

25、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继盛有先见之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外侮,反对妥协辱国,曾上疏申明不可议和的十大理由和五种错误。不久,俺答果真毁约,屡次进犯。B. 杨继盛为官尽职。杨继盛被贬到边地时,为了改变当地文化教育落后的局面,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并改变了番人独据煤山的状况。C. 杨继盛忠于朝廷。在仇鸾的奸谋暴露后,因为皇帝的反思,杨继盛一年之内四次升官。想到自己在贬官时被起任,感念皇恩,一心想着如何报国。D. 杨继盛经历坎坷,却不改忠直。他直言上疏,却受到仇鸾诬陷遭贬;被起用后,继续一心为国,弹劾严嵩。被严嵩报复致死,却仍怀报国之心。13. 把文中划横

26、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2)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仇鸾心中胆怯,非常畏惧敌寇。于是请求开设互市买卖马匹,希望与俺答媾和,希望不要发生战争,巩固(皇上对自己的)恩宠。(2)杨继盛召集番人教谕他们,(番人)都服从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营帐也愿意拿出来,何况煤山呢!”10. 试题分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

27、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嵩颔之”句意明了,结构简单,“之”后面断开。第二个“嵩”是所在句子主语,前面要断开。“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嵩”,中间要断开。因此选C项。1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意思相同或相近”说法不全面,应是“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12. 试题

28、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四次升官并非皆因皇上。13.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前一个“市”,名词,市场;后一个“市”,动词,买;冀,希望;幸,希望;固,巩固。第二句中,谕,教谕;服,服从;即,即使;舍,拿出来。这些词语都是句中

29、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参考译文:杨继盛,字仲芳,是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任兵部员外郎。俺答侵犯京城,咸宁侯(官爵名)仇鸾因为尽力于王事的缘故而受宠。皇帝命令仇鸾担任大将军,倚靠他来对付敌寇;仇鸾心中胆怯,非常畏惧敌寇。于是请求开设互市买卖马匹,希望与俺答媾和,希望不要发生战争,巩固(皇上对自己的)恩宠。杨继盛认为仇恨和耻辱未曾洗雪,立刻议和显示软弱,太辱没国家,于是上奏说了十不能(议和)的理由,指出(议和)的五条错误。奏疏呈给皇帝,皇帝很是动心,下诏让仇鸾以及成国公朱希忠,侍郎聂豹、张时彻等人议论。仇鸾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骂道:“小子没有亲眼目睹敌寇,难

30、怪他会轻视敌人。”众大臣就说,派遣出使的官员已经上路,在这种形势下已经难以停下来。皇帝还是犹豫,仇鸾又进呈密疏,于是将杨继盛关进诏狱,贬为狄道典史。那个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百姓很少懂得诗书,杨继盛挑选了子弟中出众的一百多人,聘请三位经师教授他们。卖掉所乘的马匹, 拿出夫人的服装,卖掉田地资助众多的读书 人。县里有煤山,被番人占据,百姓要到两百里外去砍柴,杨继盛召集番人教谕他们,番人都服从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营帐也愿意拿出来,何况煤山呢!”番民信任爱戴他,称他为“杨父”。不久俺答多次违背条约入侵,仇鸾的奸谋彻底败露,背上生毒疮而死,朝廷将他暴尸示众。(此时)皇帝才想起杨继盛的话,不久升迁

31、他为诸城的知县。一个多月后调任他为南京户部主事。三天后又升迁他为刑部员外郎。在这时,严嵩最受宠专权,仇恨仇鸾权势超过自己,心里认为杨继盛当初首先攻击仇鸾的做法非常好,想让他立刻显贵,又改任他为兵部武选司。然而杨继盛对严嵩的厌恶更甚于仇鸾,而且念及自己从贬官行列被起复,一年内四次升迁官职,正在想如何报效朝廷。上任才一个月,就起草奏章弹劾严嵩。疏奏呈上,皇帝非常恼怒。将杨继盛关入诏狱。关了三年,有人替他向严嵩求救。严嵩同党胡植、鄢懋卿害怕地说:“您没有看见过养老虎的人吗?将给自己留下祸患。”严嵩点头同意,恰逢都御史张经、李天宠犯罪被判死刑,严嵩猜测皇帝意图必然要杀这两人,等到秋审,就附上杨继盛的名

32、字一并上奏,得到(同意)的回复。于是杨继盛在三十四年十月初一在西市被处斩暴尸,死时四十岁。将要受刑时赋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的人一起为他哭泣,传扬他的事迹。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小题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

33、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

34、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

35、朱竹君先生别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B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C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D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钜公本文中指天子,这个词语还有王公大臣和巨匠大师的意思,如,一十元老剧宫多出其门,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B丁父忧,意思是,遭逢父亲丧事,浮圈,缺终了,伏缺一四十,守丧期满除服。C许氏说文,指的

36、是,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他是世界上最早的词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词典,对文学,影响深远。D故事,就是,潜力,如果文中学过,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

37、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5分)(2)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5分)参考答案:4C 5C 6D 7(1)朱先生性格刚直,痛恨邪恶的人和事,庸俗的人不敢登他的门,出身寒微而有才能的人,有一点优点,他就赞不绝口。 (2)先生写文章仿效司马迁、班固,尤其在叙事方面擅长,书法上参悟通晓六书之法,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4文言断句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可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和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等典

38、型标志帮助断句。5C第一部词典是尔雅6D原文“诸生贤者,亲若同辈”,是对待门下贤能的学生,亲如同辈之人。7(1)朱先生性格刚直,痛恨邪恶的人和事,庸俗的人不敢登他的门,出身寒微而有才能的人,有一点优点,他就赞不绝口。(2)先生写文章仿效司马迁、班固,尤其在叙事方面擅长,书法上参悟通晓六书之法,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参考译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被钜公大加欣赏。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奔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着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

39、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源于文字训诂,在安徽印发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儒生。又上奏朝廷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奇特,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的熙平、唐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皇上下令以后才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在了家里。在这个时候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他写了绪言余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基的学问,因此各地爱好学问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

40、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编书在当时有了名气,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 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贫穷却有一面擅长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询问字的人,路上络绎不绝;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有百十人左右。先生已经既德高望重,就大力宣扬翰林学士应当把读书立德作为本分,不能趋炎附势。他在督学安徽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帮助那些勤于学习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相互交替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车辕跑着相送的人,几百里都不断绝。其后文正主持

41、文教,海内名流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欣赏的人,所以世人称据经好古之人为“朱派”。先生常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大家都称颂他能佐证经史。做文章仿造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话辨轮倾倒一世。所到过的名山大川,都搜看奇观游览胜景,都城的文人传诵吟咏,都今天都没有间断。 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即使别人有了过错他也加以隐瞒,有些后进的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

42、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气奇特,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没有不包含的,他想说的话没有说不到位的。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人向他请教,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劝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离开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有诗文集若干卷。朱竹君先生别传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21. 荷篑者评价“鄙哉!硁硁乎”反映了孔子的精神。22. 写出渔父中与“深则厉,浅则揭”意思相同的句子,分别概括孔子与

43、渔父等人不同的处世哲 学,你更赞成谁的处世态度并阐述理由。参考答案:21. 知其不可而为之 22. 示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 子认为在乱世中,有才能的人应该出任辅国君;而渔夫等人认为在乱世里应洁身 自好,隐居修身。我认可孔子的处世哲学,乱世虽不可改,但只要去做了,总会 得到一点改善,每一位有才能的在位者,若都有这样的责任感,世界就会渐趋美好。2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句进行概括。“鄙哉!硁硁乎”意思是可不明智啊,那硁硁的声音。从下文“深则厉,浅则揭”可知,“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

44、孔子不知通达权变,再结合孔子的所示与经历,可知,荷篑者的评价正反映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22. 试题分析:“深则厉,浅则揭”的意思是水深,就穿着衣裳蹚过去;水浅,就撩起衣裳蹚过去,也就是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做法,学会变通,渔父中能表达同样思想的句子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联系渔父一文,可知,渔父等人认为“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乱世里应洁身自好,隐居修身;联系孔子的追求,可知孔子认为应积极入世。对渔父和孔子的观点,可答赞成孔子,也可答赞成渔父,然后结合着具体的孔子和荷蒉的言论、思想来阐述自己的理由。点睛:本题有三问,第一问要答出渔父中与“深

45、则厉,浅则揭”意思相同的句子,第二问要概括出孔子与渔父等人的不同处世哲学,第三问要谈出自己的观点。解答时要逐一回答,不可遗漏。第一问解答时需要先翻译“深则厉,浅则揭”这句话,然后找到渔父中有相同思想的句子;第二问解答时则要联系渔父及孔子的思想追求来思考;第三问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阐述理由,如要选择认同孔子,则可联系孔子践行自己的学说受到挫折时也无怨无悔来分析,也可联系现实分析孔子思想的积极意义,如要选择赞同渔父,就要从学会变通更有利于发展来分析,注意言之成理。参考译文:孔子在卫国,有一天还在敲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从孔子门口走过,说:“这个敲磬的,是有心事啊!”过了一会儿,又说:“

46、可不明智啊,那硁硁的声音,好像在说没有人了解自己。既然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停止算了吧。水深,就穿着衣裳蹚过去;水浅,就撩起衣裳蹚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孟 轲 问 牧 民 何 先 子 思 曰 先 利 之 曰 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47、义 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21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 (2分) 2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各持怎样的观点?(2分)孟子: 子思: 参考答案:20.孟 轲 问牧 民 何 先/ 子 思 曰/ 先 利 之 /曰/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义 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2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正确即可)22.孟子是“重义轻利”;子思是“以利为先” (孟子:倡导仁义至上,道德为先;子思:治民之途,要把百姓的物质利益放到首要位置来考虑)8. 以“保险公司和购车族”为开头,重组下面的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4分)即将推出的汽车新险种,既能解决购车族的一些久悬不下的隐忧,又能使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范畴,争取更多的客户,因而普遍被保险公司和购车族看好。保险公司和购车族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