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9524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俞平伯:花落春仍在二十世纪斜长的旧影中,有一帧文化人的老照片令我难忘:1902年,苏州城内一座古旧的老 屋前,82岁的经学大师俞樾古怪的悬臂倒提着一柄拂尘,另手牵起懵懂中的重孙俞平伯。小伢只有三岁,一双稚眼微侧透出好奇,老者则桀骜地俯视世相,不平之气凛然生出。俞平伯这颗读书种子长大后,写白话诗,写燕知草,又做红楼梦研究,复研究古诗词,料不到本是书斋之梦却意外惹出弥天大祸,“文革”之中被流放到豫南农村。一门书香的德清俞氏家庭,于是与河南结了奇缘。中国科学院学部

2、文学所第一批“五七”干校学员,包括俞平伯、何其芳、钱钟书、吴世昌等人 在内,是1969 年11月16 日晨乘火车抵达信阳的,先在罗山丁洼稍作整顿,继又转到息县的包信和东岳集。俞平伯这时正是古稀之年,他的夫人大其四岁。当时经济开发未被提上日程,偏僻的豫南农村山河依旧,古风犹存,俞平伯呼吸到了许久不 遇的新鲜空气。1970 年元旦,干校开始肃清“五一六”分子的斗争会后,他们夫妇被分配定居到东岳集。实在地讲,与干校其他学员比起来,俞平伯夫妇过的是一种特殊生活。老两口可以合居一室与村民为邻,另起炉灶。他们被放逐,在于一种精神和文化的遭侮辱而非别的。杨绛女士随后也来了,但她和钱钟书却分别过着准军事化的集

3、体生活,偶尔才有“菜园相会”。老夫妻又间作劳动,但是那不像干校里的项目,好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利用当地富产的红麻资源和乡民们一起搓制麻绳。淳朴有序的豫南乡情和民俗浸润着夫子的心,俞平伯不觉已陶然而忘机。他还满腔热忱地教房东孩子识字:“危言漫与屠龙技,讹谬流传逝水同。惭愧邻娃来问字,可曾些子益贫农。”(邻娃问字)返璞归真,老人对过去从事繁琐的学术考证和漫无边际的文字生涯仿佛生了悔意。 除了在东岳绩麻,俞平伯作为干校的老学员,也曾学种菜,积绿肥。政治生活要参加“天天读”,定期写检查,不时还参加放样板戏电影的“威虎山大会”。1970 年4 月27 日,为祝贺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还应领导之嘱,专门赋

4、诗二首。另外还和何其芳一道养过猪。可是,俞平伯不能忘情的依然是书。1970 年1月10 日,因下意识地闲览随身带来的水经注,稍过一次读书瘾,被人发现,大会上即遭批判,为此连写两份检查才算过关。东岳屋外的风景虽然恬适又惬意,室内的光景毕竟又使人压抑,简陋龌龊,有时更觉得寂寞难挨。俞平伯独自又发出自虐性的抗议:“炉灰飘坠又飘扬,清早黄昏要扫床。猪矢气熏柴火味,者般陋室叫延芳。螺蛳壳里且盘桓,墙罅西风透骨寒。出水双鱼相照活,者般陋室叫犹欢。”(陋室)1971年1月11日,俞平伯得到返京通知,东岳老乡为之庆幸并依依送别。毕竟,俞平伯夫妇在东岳集度过了整整一年难忘的岁月,因为和农民与土地贴在了一起,不仅

5、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厄运意外得以解构,并且寻觅到了一种精神的皈依。当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俞平伯也曾亲历和参加了“五四”运动,旋即出洋又归来,却一头扎到故纸堆里了,他不仅和同时代的其他人不一样,甚至和他的曾祖父,当年因一句“花落春仍在” 的诗文令座师曾国藩激赏不已的俞樾老先生也不一样,俞平伯虽然也曾读经,孔子教训的读书、齐家,他笃实又安分地终生实践着,然而却丝毫没有治国与平天下的干世之志。或许他及早就参透了文化与政治相容又相克的玄机,所以在新文化运动还是时尚之时,便在其白话诗忆里,吟出了“我们低首在没奈何的光景下,这便是没有奈何中的奈何”的谶语。他也曾想不通,委实也有忿怨,1988 年4 月5 日

6、,他将手书儒林外史里的一首诗寄赠新加坡的周颖南:“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都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借来吴敬梓的话,俞平伯巧妙地概括了从春在堂主人俞樾到自己在豫南农村的家世。俞平伯的一生,折射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尴尬与苦悲。 (节选自文人的闲话,有删改)相关链接:俞平伯(1900 年1990 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1954 年9 月,俞平伯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仍不放弃对

7、红楼 梦的研究。(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文章开篇从一帧老照片写起,既暗示所写事情的真实性,引出写作对象,又交代俞平伯出 自一门书香的德清俞氏家庭。B与钱钟书夫妇分别过着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相比,俞平伯夫妇可以合居一室与村民为邻, 可见他俩还是得到了一种照顾。C淳朴有序的豫南乡情和民俗不仅使俞平伯忘掉世俗、与世无争,而且使他后悔于过去从事繁琐的学术考证和漫无边际的文字生涯。D“寻觅到了一种精神的皈依”是指与农民、土地的贴近解构了俞平伯因流放而造成的厄运,他的心灵得到安慰和升华。【11】E文化与政治相容又相克,俞平伯一方面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方面又精研

8、中国古典 文学,自然会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12)本文标题俞平伯:花落春仍在有什么精妙之处?(6 分)(13)本文重点写了豫南生活在俞平伯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请简要概括俞平伯夫妇在豫南所过的生活。(6 分)(14)文章说:“俞平伯的一生,折射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尴尬与苦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理解。(8 分)参考答案:(11)AB(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12)标题中 的“俞平伯”点明了本文所写的对象,让人一目了然;“花落春仍在”寓意深刻,“花落”象征俞平伯作为一个学问高深的文化人在二十世纪所遭受的各种苦悲;“春仍在”象征俞平伯在困境中对文化、学

9、术的孜孜以求、永不放弃的精神;该标题既把做此诗的俞樾老先生和俞平伯联系在了一起,又耐人寻味,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13)接受整顿与批判。在罗山丁洼稍作整顿、参加“五一六”分子的斗争会;参加“天天读”,定期写检查,不时还参加放样板戏电影的“威虎山大会”;因偷过读书瘾被批判并写检查。接受劳动改造。搓制麻绳、种菜、积绿肥、养猪;帮助贫农。教房东孩子识字;排遣内心的苦闷。闲览水经注,偷过读书瘾;用诗对寂寞难挨的生活发出自虐性的抗议。(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14)从文本看,在俞平伯身上所折射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尴尬与苦悲”,一方

10、面指的是自身条件的优越,学养的深厚,学问的高深,个性的独特;另一方面又指遭 遇的坎坷、命运的逆转、现实的冷酷。(2分)就俞平伯的尴尬而言,他在北大读书时也曾亲历和参加了“五四”运动,而在出洋又归来后,却一头扎到故纸堆里了;他虽然也曾读经,孔子教训的读书、齐家,他笃实又安分地终生实践着,然而却丝毫没有治国与平天下的干世之志。(3分)就苦悲来说,古稀之年来到豫南农村,一方面他感到此地古风犹存、空气新鲜、风景恬适,大有一时的返璞归真之感;另一方面又不能忘情于过书瘾,感到室内的压抑、寂寞、难挨,甚至于独自用诗发出自虐性的抗议。(3分)(1)试题分析:C项文中是说他“仿佛生了悔意”。D项“他的心灵得到安

11、慰和升华”中“升华”言过其实。E项强加因果,俞平伯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并不是因为他既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以“”为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有什么形式 (一语双关;诗歌形式);是不是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内容;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即与主题的关系;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后再分析。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题目要求“请简要概括俞平伯夫妇在豫南所过的生活”,抓住“豫南”,找到检索区在第二段至第五段。分条概括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

12、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题干“俞平伯的一生,折射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尴尬与苦悲”,要从两个方面答。俞平伯是二十世纪文人的代表,他所经历的“尴尬与苦悲”指的是一代人,要写出具体内涵;二是要写出他自己经历了哪些“尴尬与苦悲”。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审美艺术在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吗?答案是开放性的。在艺术领域,人们以计算机为工具,甚至编制智能程序,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已不再是新闻。“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和绘制系统”与模拟生成书画的相关程序也已经相继出现。通过深度学习,微

13、软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写出与传统诗歌相媲美的诗句,并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而音乐也因其形式化最强早已被成功模拟;近年来索尼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系统Flow Machines制作了两首酷似披头士乐队作品的Al音乐。智能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智能打印艺术等将成为未来“奇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传统视域里,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科学、宗教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未来人类发展不应该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而要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精神结构中精神信仰、科学认知、审美艺术三大板块的关系可能会被打破,因为作为这一理论

14、前提的“主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而我们又该如何期许中国文化的未来呢?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所营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是以科学认知体系见长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回溯中华传统文化,老子在论述“道”的本质时所提出的天人融通、万化归身的境界,既是一种哲学境界,又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为我们所推崇的审美境界。它昭示着与主客二分、主体性张扬、理性狂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和社会愿景,

15、昭示着如同海德格尔所设想的“完满的自然”。那么,对于中华文明在未来的意义,我们自然有一种美好的期许。但这样一种期许放在强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价值主体被颠覆和瓦解的视域中,也明显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情况,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需要被推倒重来。看起来,我们总想把绝对不变的、超时空的人性价值和主体构成作为思考的牢不可破的起点,这一点是错误的。唯有把所有的因素都包括进来,把所有的意见都包容进来,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来,平等地交流讨论下去,交给时间、实践和未来人类去选择和判断,才是唯一的路径。我们相信,后代人会有既是人类的又是个体的、既是

16、历史的又是未来的、既是自由的又是自然的智慧和答案。(摘编自庞井君、韩宵宵人类精神结构的变迁和审美艺术的未来,新华文摘2019年第4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智能编程进行的文艺创作将继续得到发展,将产生“奇点”艺术的一些重要表现形式。B. 传统的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将随人类精神价值体系的调整而全新转变。C. 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未来意义的期许,会因强人工智能冲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D. 中华文明营造了西方文明缺乏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但导致了中国人与科学的距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于审美艺术的未来意义与中国文

17、化的前景,文章都以设问方式引出思考与探讨。B. 文章举绘画、诗歌、音乐创作的例子,阐述了人们已经能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C. 文章谈论中国文化,用它的未来意义与原有价值相对照,昭示了另一种社会愿景。D. 文章先后探讨了由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审美艺术和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全新变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妨碍这种建设。B.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境界,但对于后代的人生与艺术并无指导意义。C. 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相信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能够融入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D. 一切旧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来,

18、现有艺术则会被未来“奇点”艺术取代。参考答案:1. D 2. C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选项内容因果颠倒。结合“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所营造的是以科学认知体系见长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分析,是因为“和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才营造了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文化特质

19、和人生境界。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20、,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用它的未来意义与原有价值相对照,昭示了另一种社会愿景”错误。相关内容在最后两段,不是通过“对照”昭示另一种“社会愿景”,而是通过辩正分析,论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带给中国文化未来意义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靠性。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

21、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妨碍这种建设”错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未来精神价值体系的建构,对于“建设理想田园”,其作用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是“妨碍”。B项,“但对于后代的人生与艺术并无指导意义”错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而这种境界应可融入未来的精神价值体系,对于后代的人生艺术也应会有指导意义。D项,“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术取代”错误。结合“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情况,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需要被推倒重来。看起来,我们总想把绝对不变的交给时间、实践和未来人类去选择和判断,才是唯

22、一的路径”分析,“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来”并不意味着现有的艺术将会被“奇点”艺术取代,因为“包括”与“包容”,现有的艺术也会融入未来艺术。故选C。3. 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决定于现代乡土小说的内质。对现代乡土小说内涵与外延的不同厘定,会对其现代审美特征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论概括。“乡土文学”虽然至少包含着广义的(指文化意识范畴)和狭义的(指题材范畴)两种,但就乡土小说而言,惟能明确狭义的规范,才能标识乡土小说文体的边界,凸显其现代审美特征,从而能够准确地叙述出它的历史性状态。一、乡土小说的题材阈注限典范意义上的现代乡土小说,

23、其题材大致应在如下范围内:其一是以乡村、乡镇为题材,书写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生活;其二是以流寓者(主要是从乡村流向城市的“打工者”,也包括乡村之间和城市之间双向流动的流寓者)的流寓生活为题材,书写工业文明进击下的传统文明逐渐淡出历史走向边缘的过程;其三是以“生态”为题材,书写现代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区别乡土小说的题材阈限,就是明确乡土小说的外延,从而确定乡土小说文体的边界。如果没有较为明确的题材阈限,乡土小说便名存实亡。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所勾画的题材阈限还会有所变化。二、乡土小说的 有着较为明确的题材阈限的乡土小说,通常有三个不同的书写侧重点:一是揭示乡村文化的氛围,二是描写农民的文

24、化性格,三是深刻地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本质特征,达到改造国民性的高度。就这三个侧重点而言,由于实际情形不同,我们不能说因为选择了哪个侧重点就决定了作品的质量。由三个侧重点可以概括出乡土小说的三种基本形态:乡土文化小说,乡土性格小说,乡土精神小说。这三种形态的乡土小说的共同点,除了要有较为明确的题材阈限之外,就是要致力于“风土人情”的描写。如果忽视用“地方色彩”和“异域情调”来规范乡土小说的基本特征,乡土小说就很难与农村题材小说划清各自的边界。三、乡土小说的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落差性,深蕴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也就永远是乡土小说表现的广袤空间。“地方色彩”与“异域情调”交融一体的“风土人情”,可

25、以展开为差异与魅力共存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三画”既是乡土存在的具体形相,同时也是描绘乡土存在形相的的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乡土小说书写浓墨重彩的风景画、风俗画与风情画,将之与奇诡无常的人生结合,不仅能给人以审美享受,而且可以实现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如果说“三画”这一美学形态主要呈现为现代乡土小说的外部审美要求,是现代乡土小说赖以存在的底色,那么,作为“三画”内核的自然色彩、神性色彩、流寓色彩和悲情色彩这一美学基调,便是现代乡土小说的精神和灵魂之所在。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现代乡土小说的“三画四彩”审美特征都将在演变中保持着自己的基本形相,成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比较恒定的内在质素与外在叙述模态

26、。(取材于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注:阈,y,泛指界限或范围。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乡土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含义,而现代意义的乡土小说只有狭义一种的含义。 B乡土小说的题材阈限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变化,但仍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边界。 C不同的书写侧重点,形成了乡土小说的不同形态,也决定了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D表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落差性,是乡土小说的基本创作要求,也是其最终目的。16把文章第、两段的小标题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10个字)(2分)1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请概述什么是“乡土小说”。(5分) 参考答案:15.(2分) B16.(2分)答案示例:基本形态 外形

27、内质17.(5分)答案示例:乡土小说是以农耕或游牧生活、流寓者的流寓生活、自然生态为题材,通过描摹乡村的风土人情,揭示乡村文化氛围、农民性格、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小说。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

28、、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29、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注】前文已删节部分叙述了苏秦用连横之说游说秦惠王而不被采纳之事,故有此句。羸縢履蹻:缠着绑腿,穿着草鞋。归:通“愧”,惭愧。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妻不下纴 纴:纺织B. 式于政不式于勇 式:用C. 贫穷则父母不子 子:生养孩子D. 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可:能够9. 下列句

30、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形容枯槁B. 简练以为揣摩C. 山东之国D. 嫂虵行匍伏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贤人在而天下服A. 去秦而归B. 伏而诵之C. 前倨而后卑D.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11.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式于政,不式于勇转毂连骑,炫煌于道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A. B. C. D.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B. 苏秦不

31、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C. 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D. 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13. 将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参考答案:8. C 9. D 10. A 11. D 12. C 13. 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

32、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 贫穷则父母不子,意思是“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子:名词作动词,当做儿子。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然后根据平时掌握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A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做的描述。B项,“简练”,古义:指在学术技艺上下功夫磨练;今义:简明精百练。C项,“山东”,古义:

33、 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 今义:山东省。D项,“匍伏”,古今都是“爬行”或“趴”的意思。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例句:夫贤人在而天下服,“而”表顺承关系。A项,去秦而归,离开秦国然后回来,“而”表顺承关系。 B项,伏而诵之,趴在桌子上读书,“而”表修饰关系。C项,前倨而后卑,先前倨傲,但是现在谦卑,“而”表转折关系。D项,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因为您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而”表并列关系。A项与例句相同。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翻译句子的大意,其次要返回

34、原文,找到句子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分析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此类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是说苏秦开始游说赵王,但是没有说明结果,此项不合题意; 式于政,不式于勇,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这是作者通过苏秦的事生发的感慨,也没有反映出合纵是否成功,不合题意;转毂连骑,炫煌于道,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这是苏秦出使的风采,不能反映出合纵是否成功。排除有这三个句子的选项。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

35、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C项,“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不正确,“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含有秦国,而文中指“山东之国”不包含秦国。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欲,想要;引,拿;股,大腿。(2)廷

36、,名词作状语,在宫廷;说,游说;杜,堵塞;伉,通“抗”,抗衡。【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一连上了十多次,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一百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

37、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相貌苍老、神情憔悴,面孔又黄又黑,带着失意的神色。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继续织布,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当晚,苏秦就打开书本,摆出几十个书箱,从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趴在桌子上就读了起来。他选择了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拿来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

38、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

39、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5. 阅读下面的文言

40、文,完成小题。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

41、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

42、,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B.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C.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D.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历:帝王年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

43、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称为“进士”。C. 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D. 荫: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的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一旦得命,就敢于弹劾官员,甚至将官员鞭打致死时,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B. 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

44、。宁夏打仗,他请求全部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C. 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D. 张问达执政公允。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恤。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参考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可是各位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答应。(2)(张问达)

45、起先因为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营”的宾语是“三殿”,不要断开;“有奇”用在数字之后,表示比这个数字多,不要和数字断开;“问达”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

46、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启用的。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原文是“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前者皇帝

47、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没有上报给皇帝。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赀:钱财、财货;率: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辄:总是,表强调;以:因为;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至是:到这时;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定语后置。参考译文: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