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257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23分)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杨 逸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病理解剖对于医者

2、,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医者的心声。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

3、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中国的医学成就。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便早有论述。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终,梁伯强凭借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

4、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国母校征集人体标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1949年初,梁伯强正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考察。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解放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从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作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

5、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每作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甘拜下风”。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他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能前进。他也将“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他常常告诫学

6、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国际的主流观点相抵牾。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这一科学见解,直到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1月28日

7、,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69岁。直到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 (节选自2013年4月南方日报)注将医家称作“杏林中人”,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十年之后,十万杏树,郁然成林。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B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

8、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研究资料证实。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11、在积

9、弱积贫的中国,梁伯强最终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12、作为医学教授,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13、世纪学人的梁伯强,他的仁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寒冷的味道黄明山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此时,我的目光娴静。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10、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上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了寒冰的高度。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寒冷是风丢下的种子,风是无孔不入的精灵。家乡有一句话,

11、叫做“针尖大的眼,簸箕大的风”。何况还要穿过一条条巷子呢?尽管屋与屋之间的巷子仅一步之遥。我连围巾也没有,所以每次路过巷子,都把脖子缩得紧紧的。可风还是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风如刀。我不知两只耳朵是不是被风割了去。用手一捂,还在。连忙收回手,用嘴呵一口热气。寒冷叫我顾此失彼。手都顾不上,耳朵管它呢!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

12、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分。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

13、了原来的寒冷。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不仅仅是孩子们。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寒冷还会来的。19.“寒冷的味道”有哪些?请根据全文概括。(4分)20.阅读文章划线段落,分

14、析关于江汉平原的树的这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21. 文章最后写道:“寒冷还会来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和情感?(4分)22. 本文以“寒冷”为线索,请梳理文章的思路。(6分)参考答案:19宁静澄澈的寒冬景致难以言传的美;寒冷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疼痛;深重寒意中的艰难环境催生坚强,体会精神亢奋滋味;寒冬中烤火吃东西幸福、温暖而隽永的滋味。(每点1分)20突出寒冷有着别样的美丽;表明树经历寒冷,才能成为壮丽的风景线;与不经考验无法成长的我们形成对比;为下文得到人生感悟作铺垫。(每点1分)21. (1)生命中的痛苦、磨难是无法回避的;拒绝痛苦、磨难将产生严重的后果。(2分)(2)对贪图安逸舒

15、适生活的现实社会的忧虑之情;对可以提升人们精神意志的困难挫折的珍视之情。(2分)22.(1)先点出“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生活现实;(2)引出下文回忆寒冷带给“我”的刻骨铭心的疼痛以及由此产生的亢奋;(3)最后由气候变暖生活条件变好但孩子却还在喊冷与昔日对比,表现出对意志弱化、生命品格下降的深切忧虑。(每点2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6、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鲜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

17、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会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放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

18、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的,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

19、然实现的舞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是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迸发。青年一

20、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更经得住追问,节目才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者是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现梦想的选秀节目。B“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了公众。C. “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D. “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

21、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观众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等情况致使我国的选秀文化从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C.选秀节目近年来走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对选秀形式的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通过选秀成为公众熟知的超级明星在如今的选秀节目中已经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大多数参加选秀的歌手形象风格特别接近。B.“中国好声音”节目从音

22、乐专业方面入手,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好声音”中寻求选秀的一种新的可能性。C.“中国好声音”是职场节目,目的是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音乐,让音乐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质疑和思考凸显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要求,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生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B项,原文“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说的是因“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而赢得了公众,“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与此抵牾。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对原文第一段“这其实是近

23、年来中国选择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的曲解。B、“从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是对第二段第一句的曲解,“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后”不能说成“从2005年后”。C、造成我国选秀节目进入困局的原因有两个,选项中的内容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同时文中也没有说这个原因就是“根本原因”。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原文是”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从“很像”一词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不是“职场节目”。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24、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

25、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关羽与肃

26、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7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3分)A以观天下之衅 衅:机会 B曹操不可卒除

27、卒:通“猝”,仓促C乘犊车,从吏卒 从:随从 D目使之去 目:用眼睛示意8全都能直接表现鲁肃“明于事势”的一组是( )(3分)性好施与 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肃劝追召瑜还 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A B 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B得知曹操来犯,孙权集合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C击败曹操后

28、,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希望孙权恩德遍于四海,能够成就帝王大业,然后以安车软轮迎接他。D在与蜀军相拒时,鲁肃邀关羽谈判,责问关羽蜀军失信,遭到关羽的激烈回应,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罢军。10.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3分) (3)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分) 参考答案:7C(从:使跟从,带着)8B9.D(关羽回应的是旁边插话的人,原文的意思是关羽被鲁肃说服了。)10.周瑜就推荐鲁肃,说他的才能可辅佐当世(或“当世君王”),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

29、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4分,“因”“时”“比”各1分,句意1分)在士大夫中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3分,“交游”“累”“不失郡县”各1分)(3)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3分,“迨”“异爨”“往往而是”各1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通古,宇乐之,易州易县人。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今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京,割以与宋。宋人就收人望,召通古。通古辞谢,隐居易州太宁山下。宗望复燕京,侍中刘彦宗与通古素善,知其才,召为祖密院主奏。除中京副留守,为诏谕江南使,宋主欲南面,使通古北面。通

30、古曰:“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子以河南、陕西赐之宋,宋约奉表称区,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遂索马铁北归。宋主遽命设东西位,使者东面。宋主西面,受诏拜起皆如仪。使还,闻宋已置戍河南,谓送伴韩肖胄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国,南国当思图报大恩。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江左且不可保,况齐乎?”肖胄惶恐曰:“敬闻命矣。”未几,诏宗弼复取河南,通古请先行至汴谕之,比至汴,宋人已去矣。或谓通古曰:“宋人先退,诈也,今闻将自许、宿来袭我。”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乃使人觇之,宋人果溃去。宗弼抚髀笑曰:“谁谓书生不能晓兵事哉?”河南座孙进诈称“皇弟按察大王”谋

31、作乱。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通古执其咎,极力辩止。及孙进引服,盖假托名称,将以惑众,规取财物耳,实无其人也。特思奏状,海陵即之曰:“特思且将缴福于胙王。”熙宗益以海陵为信,遂杀胙王,并特思杀之。行台诸人乃责通古曰:“为君所误,今坐死矣。”通古曰:“以正获罪死,贤于生。”正隆元年,以司徒致仕,进封曹王。是年,薨,年六十九。(节选自金史张通古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

32、恩就汴京鞫治/B.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恩就汴京鞫治C.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恩就汴京鞫治/D.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恩就汴京鞫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父忧,指遭受父亲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亲去世需要离职守丧,又叫“丁外艰”。B. 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一般地位较低者面向南坐,

33、而地位较高者面向北坐。C.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不同朝代对致仕官员的年龄有不同规定,也称“休致”。D. 薨,指诸候的死,古人对“死”有不同称谓,如帝王之死称“崩”,士大夫之死称“座”。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通古素有才,屡受任用。太祖把燕京割让给宋朝后,宋朝因为通古的声望召见他;宗望收复燕京后,侍中刘彦宗知道他的才能,让他担任枢密院主奏。B. 张通古不卑不亢,维护尊严。他任诏谕江南使时,宋朝皇帝违反了接见使者的礼仪,张通古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宋朝皇帝的要求。维护了尊严。C. 张通古虽是文臣,却通晓军事,宗粥准备攻取河南时,他请求先行,但到达汴京时宋军已

34、经离去,有人认为其中有诈,但他准确判定宋军撤退。D. 张通古不惧强权,秉公持正。孙进图谋作乱,海陵王想借此诬陷以除掉胙王常胜,但张通古查明了真相却未能改变结果,最终熙宗杀了胙王和特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 (2)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现在就布置驻防,自取嫌疑.如果我朝兴师何罪,到时候你们用什么理由来辩解呢?(2)通古说:“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用作逃跑的幌子而已。”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

35、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一般地位较低者面向北坐,地位较高者面向南坐。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

36、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但张通古查明了真相却未能改变结果”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通古抓住其中的谬误,极力辩论制止。到孙进服罪,才知他是假托名称,以此来迷惑众人。所以选D项。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

37、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辄”:“就”;“置”:“布置”;“若”:“我”;“何以”:“用什么”。第二句关键点:“宣言”:“扬言,公开说”;“所以”:“用作的”;“走”:“逃跑”;“耳”:“而已,罢了”。参考译文: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辽国天庆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遭遇父亲丧事解职,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张通古恳切推辞而没有获准,因此悄悄地离去,隐居在兴平。太祖平定了燕京,把它割让给宋朝。宋人想收取有声望的

38、人,召见通古。通古推辞谢绝,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通古向来友好,知道他的才能,召他担任枢密院主奏。朝廷任命他为中京制留守,任诏谕江南使,宋朝皇帝想要面向南方接见,让通古面向北。通古说:“大国的卿大夫相当于小国的君主。天子把河南、陕西赏赐给了宋,宋约定上奏章自称为臣,使者不可以面向北方。如果想要贬低使者。使者就不敢传达金帝的诏书。”于是索取马匹想要返回北方。宋朝皇帝急忙下令设立向东向西的位置,使者面向东,宋朝皇帝面向西,接受诏书下拜起立都按照礼仪。使者返回时,听说宋国已在河南布置守军。就对宋国派来送他的韩肖胄说:“天子分割土地以扩充南国,南国应当考虑怎样报答大恩。现在就布

39、置驻防,自取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到时候你们用什么理由来辩解呢? 江左尚且不能保全。何况齐地呢?”肖胄惶恐地说:“敬听尊命。”不久,皇帝诏令宗弼重新攻取河南,通古请求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等他到达汴京时,宋军已经离去了。有人对通古说:“宋人先撤退,是骗局。现在听说将从许、宿两地来袭击我军。”通古说:“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用作逃跑的幌子而已。”于是派人去观察,宋军果真溃退而去。宗弼拍腿笑着说:“谁说书生不能通晓兵事啊!”河南有个士兵孙进假称“皇弟按察大王”图谋作乱。当时海陵王任丞相,心怀非分的意图,想要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常胜,借着孙进宣称皇弟大王,于是便指名为胙王来诬告陷害他。熙宗信以为真而不怀

40、疑,派遣护卫特思到汴京审问治罪。通古抓住其中的谬误,极力辩论制止。到孙进服罪,才知他是假托名称,以此来迷惑众人,谋取财物罢了,事实上并无所谓的“皇弟大王”。特思上奏了这种情况,海陵王诬陷他说:“特思想要向胙王求福。”照宗更认为海陵王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死了胙王,同时把特思也杀了。行台诸位官员于是责备通古说:“我们受了你的害,现在要获死罪了。”通古说:“以正义获罪而死,比活着好。”正隆元年,张通古以司徒之位退休,进封为曹王。这一年,张通古去世,享年六十九岁。6. 阅读下面的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

41、,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

42、“归、胡”。(选自明史 归有光传)【注】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刺刺:多言的样子。击断,即争执。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B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C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D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B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

43、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C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D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即记载历史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如果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但若与上级有所争执,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C王世贞岁不被归

44、有光认同,但后来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归有光,称赞归有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参考答案:(1)C(2)C(3)B(4)(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当时王世贞为文坛 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1)C “之”为代词,作“恶”的宾语

45、,其后断句,排除A、B;“顺德通判”为官职名,作“调”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看起来是升迁,实际上是打击他。(2)C 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3)B “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若与上级有所争执,会“直行己意”,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4)属:写;弱冠:二十岁;诸:各种,众多;师事:以师礼相待,拜师;同邑:同乡。句子翻译为:(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力:竭力;相:动作偏指一方;抵排:抗拒

46、、排斥、反对;目:动词,看、视;妄庸:狂妄平庸。句子翻译为:当时王世贞为文坛 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许多人担心,_。而且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曾指出,电视暴力片与儿童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_。这就是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比率上升的原因。有数据显示,美国青少年犯罪比率十年来上涨了15%之多。研究还发现,儿童时期观看暴力电视的数量与30岁时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也存在有显著的相关。8岁时观看暴力电视越多,_。参考答案: 孩子长期接触电视暴力场面会造成负面影响 儿童在目睹暴力行为之后会模仿这些行为 30岁时的犯罪就可能越严重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雾霾成因的积累说是基于雾霾形成的机理提出的。众所周知,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当受到污染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 。例如大气,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