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碧塘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511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碧塘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碧塘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碧塘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下,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和雾霾有关的热词——“出门掉进牛奶里”“人追尾人”“尘惯吸”等到处流传,这成为人们一种无奈的宣泄。科学家指出,雾霾的危害真的不能小看,因为动物实验证实,雾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英国专家对15.4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平均3.7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上升20%。那么,人们除了可以对雾霾产生的源头进行根除以外,对正在弥漫的雾霾有什么巧妙的清除办法吗?     借雾借雨也借风?雾霾害人,就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所以想办法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关键。为此,我国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雾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比较有效。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部,装上喷雾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在夜深人静时加长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湿行人的衣服为度。不过这种办法在风大时候效果差,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有专家提出,应该通过向云“借雨”的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也就是在有降雨天气过境的情况下,通过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者增加降水量。不过遗憾的是,因雾霾的出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如果持续用这种办法,那就要耗费大量财力,而且连续的人工降雨,还会给气候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此法并非上策。     还有专家建议,借助大自然的风的力量来驱散城市上空的雾霾。为此可以在城市四周借助有利地形,建造一些具有聚风作用的建筑物,并清除一些城市内具有挡风作用的建筑物。这样的话,雾霾就很难在城市上空“赖着不走”了。不过另有专家指出,这种办法其实很难操作,因为国内很多大城市在整体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没有把“风道”作为主要的规划因素。另外,有些大城市就在盆地内,所以这种方法基本用不上。     那么,有没有更科学、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消除雾霾的妙法呢?用“冷雾带”灭雾霾?最近,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用制造“冷雾”的新办法来清除雾霾这种办法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是比较可行的妙法。这种妙法操作的难度并不大:在被雾霾笼罩的城市地面上,安置一些巨大容器,然后打开容器的喷射阀门,把容器中的液氮射入空中,使之在地面上空形成高度在10米-20米的冷却气体带——“冷雾带”。液氮是氮气在低温下形成的液体形态,因为它的沸点很低,仅有-196℃,进入空气后会使空气迅速冷却,并把空气中的水蒸气雾化,因而会产生“冷雾带”。“冷雾带”形成后,其中的液氮将在空气带内的尘埃微粒和其他污染物微粒上形成晶体,这些微小晶体因为比微粒重,无法在空中漂浮,所以很快就会掉落到地面上,雾霾因此就被清除了。实验显示,在比较寒冷的天气情况下,这条含有大量雾状液氮的“冷雾带”可以在空中维持数小时之久,但是在夏季或秋季,效果会有一定的打折,但清除雾霾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液氮的运输和喷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作用,否则容易被液氮冻伤。     目前这种妙法成本不高,也便于操作实施,未来可能会被普遍采用。但这种清除办法在实施后,未来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不良影响,还需要进行观察评估。当然,科学家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更实用的清除雾霾的妙法。 1.列关于“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雾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雾霾的危害真的不能小看   B.雾霾害人是出于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在作祟,那么治理的关键就是要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   C.雾霾可因其尘埃微粒及其他污染物微粒被“冷雾带”中的液氮冷却成晶体后掉落地面而清除。   D.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宣泄无奈的同时人们也在想办法清除雾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英国专家对15.4万名心脏病患者均进行了3.7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上升20%。   B.清除局部雾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比较有效,但这种方法要受风力的影响,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宜广泛应用。   C.雾霾的出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连续的人工降雨要耗费大量财力,还会给气候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此法并非最佳策略。   D.用“冷雾带”灭雾霾是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比较司行的妙法,相较“喷洒水雾”“人工降雨”“修建聚风建筑物”更节省人力物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人们除了可以对雾霾产生的源头进行根除以外,还可以用一些清除办法来对付正在弥漫的雾霾。   B.在有降雨天气过境的情况下,用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这个办法可改善空气质量。   C.由于地理位置和城建规划等因素的限制,那种在城市建造具有聚风作用的建筑物、借助风的力量来驱散雾霾的方法根本用不上。   D.用“冷雾带”灭雾霾的方式操作难度不大,但效果会受季节的影响,并且在液氮的运输和喷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参考答案: 1.C   原文是“液氮将在空气带内的尘埃微粒和其他污染物微粒上形成晶体”,而非使它们冷却成晶体。 2.A   原文是“平均3.7年”,而不是“均进行了3.7年”。 3.C   原文是“基本用不上”,而不是“根本用不上”。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汤粉 方丽萍 老柴是汤粉。脑残级别。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看了不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 老柴没能考上大学,他父亲老老柴议内堤汤粉闹的。那几本破书老老柴之前藏房顶阁楼,老柴翻出后便如飞蛾扑火,之后书读得浑浑糊糊,写书唱戏倒痴迷。 老柴回花村种地,老老柴整日长吁短叹.老老柴近五十才得老柴这根独苗。老老柴祖上经商,村里那三进三落雕梁画栋外加戏台的大宅便是他家祖业,划成分那会被划地主,大宅充公。老老柴近四十才娶了位病歪歪的女人,女人生下老柴不久病故。 老老柴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这独苗呵护成人,原指望他好好读书无宗耀祖,重续柴家威名,没想他却一天到晚才扎进“四梦”出不来。 不久,老老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一口气没上来,也挂了。这年老柴23岁。 没了老老柴管制,只剩孤家寡人的老柴更加肆无忌惮。地种得敷衍了事,却整日抱本书哼哼叽叽,走火入魔,村民都摇头,哪有肯上门提亲的。 春去秋来,一晃,老柴三十好几,依旧孑身一人。有位远亲念及老柴家香火,给他撮合位二婚头,三天后女人走了,说老柴就一废物。 从此,再无人管老柴家事,这倒正中老柴下怀。从此,老柴守着破泥巴屋每日写书唱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民也见怪不怪。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终于吹进老柴居住的花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之后或进城买房或把房建到交通便利的山脚,村里只剩老柴和另两位老人。老人过世后,老柴便成花村唯一留守户。 这年,一场大雨将老柴泥巴屋浇塌,老柴下山找队长,希望能住进自家老宅.队长征求之前里面住户意见,大伙想反正也不再回山里,与其任其荒废不如积份善心。 花村四面环山,海拔八百余米鲜有人踏入。偶有花村村民上山收稻想进村探探老柴消息,见大门紧闭,也只得做罢。 春去秋来,老柴像被遗忘般无声无息。 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一日,上面下派扶贫物资,队长想到老柴。从乡领回物资已暮色低垂,队长是急性子,想想上山抄近路也就七八里地,便挑起米、油上了山,赶到花村天色刚好完全擦黑。 队长站老宅门前喊半天,无人应。队长想或许老柴有事还没回,便坐门前石上等,不一会睡意袭来,队长头枕大米昏沉入睡。 半夜,冻醒。但见月色如银,老宅大门依然紧闭。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茶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队长伸手“嘭嘭嘭”擂门,边擂边骂: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 戏声戛然而止。 队长心一惊,侧耳细听,冷风嗖嗖,半天没见动静。 队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信神鬼,当即对门槛撒了泡尿,壮胆刚想伸手继续敲门。 一女声又唱起: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队长当即吓出身冷汗。怎么还有女人?难道—— 夜色魆魆,月光渗白,队长再不敢久留,连滚带爬跑回山下。 第二天,十几位年轻人在队长带领下上山。翻进屋里,但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寻遍,哪有老柴影子? 人们面面相觑,笑话队长准吓糊了。队长斩钉截铁争辩自己昨晚真真切切听到有人唱戏,一男一女。但没人信他。 后来几位驴友上山游玩,晚上露营山上,半夜有人尿急,听到一男一女凄凄惨惨唱戏,一群人吓得连夜滚下山。 人们这才信了队长的话。 关于花村老宅闹鬼一事越传越神,几位文物工作者也来到花村,老宅及其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加上花村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欣喜若狂。不久,一位开发商听说了汤粉的故事,依照“临川四梦”,将这里打造成“梦园”,并拍了部电影。电影获奖后,人们纷纷走进花村,探梦、寻梦,聆听汤翁的故事,花村成了旅游胜地。 又很多年过去了,有在浙江遂昌打工的邻村村民。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 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该死的老柴!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侧耳细听”“连滚带爬跑回山下”将队长的紧张、恐慌描绘得活灵活现。 B. 改革春风吹进花村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并搬离花村,老柴成了唯一的留守户,这是因为老柴淡泊名利。 C. 花村和老柴的境遇非常相似:花村环境优美但之前却鲜有人踏入,老柴钟情于传统艺术但当时也没有人能理解。 D. 文章最后写邻村村民在浙江打工时遇见老柴,“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5. 文中队长两次骂老柴,这两次队长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 作者为什么称老柴为“汤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    5. ①第一次:对老柴不给自己开门表示不满,对老柴半夜唱戏的行为无法理解(深层表达了队长对传统文化的不理解)②第二次:“一人唱两角”解开有女声唱戏的迷惑让队长可笑又可气,对老柴的执着表现出佩服之情,心中对老柴的行为由不理解到理解(深层表达了队长与老柴和老柴倾其一生的传统文化的和解)。    6. 作者称老柴为“汤粉”是因为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分析:①熟悉汤显祖的作品:一部《牡丹亭》看不了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②只专注于写书唱戏,无心他顾:读书种地马马虎虎,无人看管反而正中他下怀;③村邻纷纷搬离花村,老柴却仍然守着老宅看书唱戏;④特别喜欢唱《牡丹亭》:半夜时唱,到了外地也唱,且可一人可分唱两角;⑤入戏深,将自己看作《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别人喊他老柴,但他却说自己姓柳.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结合后面内容“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等内容分析,主要原因是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文中队长两次骂老柴,这两次队长的心理的不同,分别找到文中队长骂老柴的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第一次,结合文本内容“半夜,冻醒。但见月色如银,老宅大门依然紧闭。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分析,对老柴不给自己开门表示不满;对老柴半夜唱戏的行为无法理解。第二次,结合文本内容“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一人唱两角”解开有女声唱戏的迷惑;心中对老柴的行为由不理解到理解。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礼是有秩序的爱。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个家族祭祖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祖先,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治不良行为。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祠堂作为我国乡村中的礼制性建筑,具有增强宗族血缘联系、规范社会礼制的功能。 B. 祠堂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通过拜祖敬宗与祭祖收族,从精神上团聚宗族。 C. 宗族通过祭祀活动来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同时合法地管理宗族,惩戒违法子孙。 D. 祠堂可作为本族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宣讲伦理道德的地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B. 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的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了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 C. 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强化宗族观念、团结族人的作用。 D. 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指出了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 B. 族人可以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时以及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祀祖先,重温家训。 C. 古代社会宗族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所以族人一旦违犯了族规,宗族就可以在祠堂中惩戒。 D. 由于祠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祠堂将会消失。 参考答案: 1. C    2. D    3. C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管理宗族,惩戒违法子孙”错误,从原文来看,古代社会宗族拥有的社会管理权是针对宗族制定的“族规”来说的,不是祭祀祖先的作用。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D项没有举例论证,只是介绍了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错误,原文中说“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B项,“自己生辰”错,原文说祠堂祭祀“有季祭祀、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此处的“生辰祭”指的是“在祖先生辰之日来祠堂祭祖”。D项,“祠堂将会消失”错误,从祠堂的文化内涵上来说,在现代社会中祠堂的存在是必要的。故选C。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参考答案: 10.A(特,只、不过) 11.C(①③⑥均是作者的观点) 12.B(2、3段而后譬喻引古,皆是能忍者) 13.(1)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对于突然降临的意外事件不惊慌,对无缘无故施加的侮辱能够不动怒。( “卒然”“加”各一分,大意对一分,共三分) (2)那些平素无罪而被灭族的,真是难以计算。(“平居”“胜数”各一分,被动句一分,共三分) (3)司马迁猜测张良是一位高大奇特的人物,但(实际上)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向和气度不相符合。(“疑”“乃”“称”各一分,状语后置一分,共四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浸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成化二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孛来近塞猎/享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B.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至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C.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D. 孛来近塞猎/享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指在山的东面。古代的“山东”专指崤山以东地区。 B. 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 疏,作为一种文体,是上给皇帝的奏章。如《谏太宗十思疏》。 D.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贤很有学识。乡试考了第一,又能考中进士,所写正本十策常伴皇帝身边,编写了《鉴古录》给皇帝作为参考。 B. 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逼他起草奏章开释自己的罪行;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李贤几乎不免于难。 C. 李贤很受皇帝信任。无论是景泰年间,还是英宗复位以后,或者宪宗即位后,他都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和重用。 D. 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 (2)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参考答案: 10. D    11. A    12. C    13. (1)李贤又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 (2)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计(国事)。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首先看句子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些名词在句子中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如表示人名的“孛、享、帝、贤”,再根据动宾式句式特点,可判断“孛来近塞猎/享言传国玺在彼……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亨益恶贤。”,所以选D。原文标点是:字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译文:李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掩击而夺回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战端,玉玺不足为宝,这事就这样停下了。石亨更加记恨李贤。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A“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错,第三段中的“下狱”和第五段中的“渐疏贤”说明他也有被冤屈和疏远的时候。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因:趁机;恤:体恤、怜惜;狱:案件;贡献:古今异义词,文中是“纳贡进献”。(2)省:反省;狎:亲近;图:谋划;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可翻译为“国家大计(国事)”。 参考译文: 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考取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 英宗重新即位后,命他兼任林院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与机务。不久,他升为尚书。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皇上都切中机宜,皇上非常宠爱他。山东闹饥荒,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皇上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爽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国噎废食啊。”皇上于是命增拨银两。 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曹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负、李贤的主意,便向皇上告状,把两人投进监狱。正好有风雷之变,他们获释,李贤被贬为福建参政。他还没动身,王翱上奏说李贤可当大任,就留下他为吏部左侍郎。过了一个月,恢复他为尚书,仍入内阁当值如常。宇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袭击他们夺回玉玺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启战端,玉玺不值得成为这样的宝贝,这事就算停止了。石亨更加恨李贤。当时石亨、曹吉祥当权,李贤国为顾忌而不敢把话说尽,但他常常从容回答皇上的提问,国此对石亨之辈也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当时每年都有边警,天下发大水,长江南北尤其严重。李贤外筹划边防策略,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皇上采用他的建议,四方得以安宁,民力得到复苏。他又趁机提出实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皇上很为难。李贤坚持他的意见,连着四次向皇上争取,他的同事都很害怕。李贤退下后说:“作为大臣就应当知无不言,岂可闭口不言、尸位素餐呢?” 当初,御史刘濬弹劾柳溥败军之罪,触怒了皇上。李贤说御史是国家耳目之官,不宜谴责。石亨诬陷李贤曲护刘濬。皇上渐渐疏远了李贤,不久才醒悟,又待之如初了。他常常独自与皇上谈话,很久才出来。一有事情,皇上一定召他去问这样处理是否可行,或者派宦官去询问他。李贤务持大体,尤其以珍惜人才、广开言路为急务。 曹钦谋反的时候,在东朝房殴打李贤,逼他起草奏章开释自己的罪行。依靠了王翱的营救,才免于祸患。李贤秘密写奏章请求擒拿贼党。得到奏章,皇帝非常高兴。李贤裹了伤口觐见皇帝,皇帝安慰他。李贤趁机说道:贼人被诛杀以后,应该紧急下诏天下,停止一切不急的事情,求取直言来打通闭塞的言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门达正掌握着朝政大权,锦衣官校恣意妾为,横行霸道,为祸甚大。李贤多次请求予以制止,皇帝召来门达进行告诫。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皇帝又一次召见门达告诫,门达对季贤恨之入骨,借袁彬的案子陷害季贤,李贤几乎不免于祸。 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管讲解经筵事务。这一年春天,太阳黯淡无光,李贤说:“自然运行的时序不和谐,是由于阴气太盛。从宣德年间到天顺年间,选进的宫人太多,浣衣局中被没为官奴的妇女的忧愁怨怒尤其严重,应该放她们回家。”皇帝听从了。天下人都非常高兴。五月,下了大雹子,大风把瓦都刮飞了,把郊坛的树都拔了起来。李贤说:“上天的威怒是值得害怕的,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事。” 成化二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九岁。皇上十分哀悼,追赠为太师,封谥号为文达。 6. 参考答案: 8.D(少却:稍稍后退。) 9.D(①表现李密读书勤奋,②是玄感的观点,③④表现李密的“趣解雄远”,⑤⑥表现李密的“多策略”。) 10.C(依据原文,“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后,“让由是加礼”,所以“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后,对李密礼遇有加”错。) 11.⑴如今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洛阳,应该先攻取洛阳,以使他们胆战心惊。况且,经过城池而不去攻打占领,又如何来展示军威?(5分)⑵如今我军缺乏粮食供应,难以坚持太久,如果突然遇到敌人,那么,很快就会灭亡。(5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每年三四月份是野菜生长旺盛的季节,抓一把绿油油的野菜,经过简单烹制就能变成满口的绿意与清香。从营养学角度看,荠菜的蛋白质含量在蔬菜中居上乘,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钙含量也很丰富,应时吃些野菜对健康也有好处。          ,但一般野菜多性寒凉,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因此脾胃虚弱的人要少吃。 A. 尽管野菜的种类是那么的丰富    B. 既然荠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C. 所以野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D. 尽管野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题中依据后句“但”可以知道,所填语句和后一句形成转折关系,而A“种类”不符合语境,答案为D项。 8. 19.请以“谦让”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4分) 孔融让梨、董笃行让墙的故事,都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它让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受益无穷。 答:谦让                                                                          参考答案: 9. 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符号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分) 征稿启事 《爬山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新荷》编辑部邮箱(xinhe1234@)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 《新荷》编辑部 2010年11月1日 参考答案: (1)“诚邀”,诚挚地邀请,不合语境,可改为“真诚欢迎”。(2)“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词,可改为“竭力”尽力”。(3)将“《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三个栏目的书名号改为引号。(4)“敬谢不敏”,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任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改为“错失良机”。(5)“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所用的敬词,这里可改为“誊清”、“誊正”、“打印好”等。或删去“斧正后”。(5分,一处1分) 1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得在一次讲座中,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B.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蕴涵的意义理解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 C. 近日,山东省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作出规范,严禁乡(含乡)以上政府部门以任何名义借“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筹劳。 D. 上世纪初,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首先应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随缘”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因为后面说“这个回答……”,“这个回答”应是指前面“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故前面应独立成句。C项,(含乡)应在“以上”后面。D项,十三四岁是约数,不能用顿号。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中学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一个是文老师。开学时,黄老师慈祥地说:“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握学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如果高考失利,那也没有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学生窃窃私语。文老师在教室前排放着轿车模型,后排放着自行车模型。然后说:“骑自行车,说明他是高考的失败者,开‘大奔’的一定是胜利者。”然后规定:成绩好的坐前面,成绩差的坐在后面。同学们群情激昂。高考揭榜,文老师的班以绝对优势战胜了黄老师的班。 16年后,文老师的学生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身为副市长为了确保坐上市长的宝座,买凶杀人;一个因窃取另一家公司的技术机密进了监狱;还有一个为了开大奔,东奔西突,没有成功,住进了精神病院。黄老师的学生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刚正不阿的大记者,因为曝光黑社会团伙,以身殉职;一个被德国一家自行车公司高薪聘请。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用于班会课上的发言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答案: 友善待人, 和睦相处 同学们,某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教会学生友善待人;一个是文老师,教会学生竞争的残酷。16年后,文老师的学生有买凶杀人的,有一个因窃取另一家公司的技术机密进了监狱,还有一个为了开大奔,东奔西突,没有成功,住进了精神病院。黄老师的学生有刚正不阿的大记者,有因为曝光黑社会团伙,以身殉职;一个被德国一家自行车公司高薪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