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崇明县三星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9120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崇明县三星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崇明县三星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崇明县三星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崇明县三星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崇明县三星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崇明县三星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守望的角度周国平若干年前,我就想办一份杂志,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当然不是想往色彩缤纷的街头报摊上凑自己的一份热闹,也不是想在踌躇满志的文化精英中挤自己的一块地盘。正好相反,在我的想象中,这份杂志应该是很安静的,与世无争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热闹和竞争中有了存在的价值。我只想开一个小小的园地,可以让现代的帕斯卡尔们在这里发表他们的思想录。我很喜欢“守望者”这个名称,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常年与树木、松鼠、啄木鸟这样一些最

2、单纯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单纯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瞭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瞭望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欢作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3、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

4、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说到“守望者”,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曾在小范围内悄悄流传,也在我手中停留过。“守望者”这个名称给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缘于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玩世不恭,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

5、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后来我发现,在英文原作中,被译为“守望者”的那个词是Catcher,直译应是“捕捉者”“棒球接球手”。不过,我仍觉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人类的未来。摘自周国平散文经典?心灵守望卷(略有改动)【注】: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思想家。他认为“仁爱”是人生价值的最高端。11、第段中,作者写自己想办杂

6、志而未能如愿的经历有什么用意?(4分)_12、第段中,作者围绕“守望是一种角度”这句话阐述了哪些观点?(6分)_13通览全文,试分点概括“守望者”的精神特质。(6分)_14阅读第段和第段,(1)谈一谈“守林人”“守灯塔人”与“麦田”的“守望者”有什么不同。(2)简要赏析第段结尾处画线文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8分)(1)_(2)_参考答案:11、答案 意在表白心迹,表达愿望(初衷)。即作者“守望”人生价值和仁爱品格的愿望。开篇提及“守望者”,意在引出下文,点题。(4分)解析:此题可从思想表达和构思两方面作答。注意回答“用意”一类的问题,可以从手法、结构、主旨等多个角度入手,只有这样回答才全面。1

7、2、答案 “守望”是人们对待历史进程的一种方式和态度。在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守望者。“守望”不同于其他角度,但与其他角度一样有其存在的理由(价值)。“守望”是历史进程中应该有的寂寞的角度。(写出三点即得6分)解析:这是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题应紧扣第三段的论述,意思对即可。13、答案 与潮流保持着距离,但对于潮流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寂寞忧虑,但充满智慧和爱心(仁爱)。(6分)解析:考查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精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是破解本题的核心。14、答案 (1)“麦田”的“守望者”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怀有忧虑之心;“守林人”“守灯塔人”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单纯的。(2)运

8、用联想(类比联想),揭示了“守望者”的现实意义;丰富了内涵,深化了主题。运用了比喻(或象征),以“麦田”“悬崖”为喻,生动形象,浅显而深刻,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解析:要指出手法,分析作用;“联想”和“比喻”,只说出其中一个即可。如写“照应前文”“点题作结”“直抒胸臆”“反问”等,只要自圆其说,酎情给分,但不能给全分。(8分)略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1619题。跟着杂志去打工刘怀远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在城市的一条小街上,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进农贸市场任由城里人挑拣的农副产品。二根是第一次出来,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后才壮了

9、胆子来的。法宝一般的书,啊,好比走夜路刚好遇见了手电筒,他很庆幸。有人过来拍他单薄的肩膀:“我厂里缺人,去吗?”二根看着那人的大肚子,结巴着问:“你给多少钱啊?”“你是新人,1000元一个月,等熟练了涨到1500元。”二根有些动心,他记起杂志里的话,问:“我们有医疗保险吗?”那人拧了眉头,上下打量二根,说:“有。”“有养老保险吗?”“有。”“节假日加班的话是给300%的工资吗?”那人笑了,露出被茶叶水泡黑的牙:“给呀。”二根也笑了:“好,我跟你去签用工合同。”那人说: “你不是两条腿的人,是三条腿的蛤蟆吧?这么金贵!”周围几个农民模样的都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表明他们和二根划清了界限,不是同伙。

10、那人大喊一声:“1000元一个月,有去的吗?”周围的几个人立刻围住他,还有闻声往这边小跑的。那人挑了三个年轻的,走了。走时还特意朝二根扭过头,用鼻子很响地哼了声。二根愣了,翻开杂志又看。是啊,文章里就是这么说的啊,我一句话也没问错啊,农民工要享受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啊。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凑到二根面前:“干建筑的活,1500块一个月,怕脏怕累吗?“不怕,农村出来的什么也不怕。管吃管住吗?”“管。”“给买保险吗?”二根嗫嚅地问。有了刚才的被人奚落,底气明显不足。 “保险?什么保险?”“医医疗和养老保险啊。”“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那人边说边抬起脚,板着脸往前面走去,三五分钟就领了人折返

11、来。街上的人少了起来,早晨和他并肩站立的人被一批一批地带走。也没听他们讲什么条件啊,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有的连什么工作好像都没问,生怕答应晚了被别人抢了机会。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农民工该有自己的权益和保障?到了正午,二根肚子响起来。二根摸了摸衣兜里不多的钱,舔舔干裂的嘴唇,咽了口口水,权当吃了中饭。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太阳偏了西,街上的人更少了,更是不见了来雇工的人。二根心里急起来,额上沁出汗。肚子饿得难受,他就蹲在地上。这时,远处有个声音喊:工地上要挖土方的,一天40元二根慌忙站起来寻找,想立即就跟定了那声音。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上。二

12、根匆匆瞥了它一眼,径自迈开大步向前走去。(摘自小说月刊2008年第6期)16文章以“跟着杂志去打工”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答: 17二根对杂志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并据此回答这一变化反映出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答: 18作者除了写二根,还写了许多“和他一般模样的人”,其用意是什么?(6分)答: 19试选择两个角度探究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6分)答 ; 参考答案:16(4分)【主体客体颠倒,作为打工的人应当是施动者,杂志是被动者,而标题恰恰相反,这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新颖传神(2分)。是小说情节展开的线索,暗示小说悲剧性结局(2分)】17(4分)【先是“宝贝似的

13、手握杂志”,把杂志看成是“法宝一般的书”;后来是“翻看了几页杂志”“顶在头上遮日头”;最后是“匆匆瞥了一眼”。(2分)这种变化反映了二根由高兴到无奈直至沮丧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18(6分)【这些人和二根“一般模样”,说明他们和二根处境相似,都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工。(1分)他们对二根的奚落和嘲笑,不讲条件地去抢工作说明他们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维权意识很淡薄。(1分)作者写这一部分人,一方面将他们的表现与二根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另一方面借此说明农民工的维权问题是个十分普遍的现实问题,深化了小说的主旨。(2分)】19(6分)【以小见大,(2分)通过写一个农民工的遭遇来表现普遍存

14、在的现实问题,客观呈现故事,不加分析、议论或抒情,让读者自己去评鉴、感悟;(1分)巧用对比,(2分)通过二根和其他农民工的对比,二根对杂志前后态度的对比、二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来突出中心。(1分)】3. 超越“文明冲突”的人类理想王新生商业资本虽然为全球化提供了初始动力,但全球化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在全球化进展中,它所服从的并不是资本的唯一逻辑,而是历史发展中多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重逻辑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是复杂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成果和文明形态,便是这种复合性后果的一种体现。马克思说,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

15、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在马克思看来,商业资本推动的经济交往只是提供了一种基础性条件,而在资本以野蛮的经济方式为自己开疆拓土的同时,各地方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也随之被打破,世界在经济以外的其他方面也在相互依赖中联为一体,“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成了公共的财产”,从而为新的国际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包容互鉴、互惠共荣的理念和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意识才可能逐渐形成。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民族的文化交往进一

16、步加深。伴随着一些所谓不和谐论调的兴起,文明的交融互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以“文明化野蛮”为根基的“文明冲突”就是典型代表。从表面看,当今世界的冲突、战争和分歧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理论,但实质上这些现象并不能代表人类历史的长远走向。国家和地区之间冲突的真正根源是各种利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恰恰是资本的逻辑运行所造成的结果。“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优越论基础之上的,是以西方启蒙以来的“文明野蛮”的历史观和思维模式解释世界。它不仅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性、包容性和交流互鉴的可能性,而且在其视野中,西方大国在扩张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因此便有了“正义”的性质。正是通过不同

17、文明的交融互鉴,超越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零和游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在合作中寻求共赢,在对话中消除分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华文明中“仁义”、“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在新的国际共识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崛起的中国开始用中国智慧讲述人类共存之道。中华文明孕育了不同于西方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在文明关系问题上,它所强调的“和而不同”迥然不同于西方“文明化野蛮”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追求“道”,而“道”的实现则要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

18、便是“和而不同”。“和”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理想,它的基本内涵是差异互补、共生共济、和谐共荣。“和”的理想落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的理想落实于文化交流,就是要兼容并蓄、多元互融、文明互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寻求文化的新生长;“和”的理想落实于国家间关系,就是要将“睦邻相处”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最终达到“协和万邦”的理想境界。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

19、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是基于中国智慧对世界各类文明关系的理解,也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对新型全球合作关系的理解。(节选自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存之道的中国方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的初始动力是商业资本,所以“全球化”的进展,需要服从资本的逻辑。B在“全球化”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替代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各民族的 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C“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还是一个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形成新的文明成果和文明形态的过程。D伴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

20、上相互依赖,联为一体,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也联为一体,新的国际精神也就有可能应运而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明冲突论”是以西方启蒙以来的“文明野蛮”的历史观和思维模式解释世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零和游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B“文明冲突论”认为 ,只有西方文化具有优越性,相较之下,其他文明则是野蛮的,从而遭受排斥。C“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不畅是当今世界产生冲突战争和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D在“文明冲突论”看来,西方大国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与其它国家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也具有了“正义”的性质。(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商业资本的推

21、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几乎成为不可能。B与西方“文明化野蛮”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理念,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具有共通性、包容性,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C秉持包容精神,摒弃“零和思维”,就能消除分歧和冲突,实现文明和谐。这种基于中国智慧对世界各类文明关系的理解,超越了“文明冲突论”。D中华文明孕育了“和”的理想,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独立性,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其民族文化不会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参考答案:(1)B(2)C(3)D(1)B “各民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错,根据原文第一段“各民族的精神产品

22、成了公共的财产”可知,“物质产品”不是公共财产(2)C 根据第二段“它不仅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性、包容性和交流互鉴的可能性”可知,“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不畅原因”是作者的观点,并非“文明冲突论”的观点(3)D “不会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错,对应的原文为文章最后一段“和的理想落实于文化交流,就是要兼容并蓄、多元互融、文明互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寻求文化的新生长”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2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4、。”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 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项是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耻学于师 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或师焉,或不焉A. / B. /C. / D. /(/11.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

25、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D. 帅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 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帅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B. 韩愈主张以道为择师的唯一标准和能者为师的观点,针砭了当时竞以门第相尚,不重真才实学的弊病。C. 作者引用名言“三人行,则必

26、有我师”,以弘扬师道为己任,既给人以师道不可违之感,又抨击了耻师之风。D. 师说的语言简练生动,作者仅仅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准确地概括了出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卿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参考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

27、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10. 试题分析:题中句意思是有了疑惑不向老师学习,句意思是我跟随他并把他当作老师,句意思是我学习的是道理,句意思是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句意思是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句意思是却以从师为耻辱,句意思是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辱,句意思是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可见,是名词,老师;是意动用法;是动词,学习;解释为“从师”。故答案为B项。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所给选项涉及古代作家和典籍知识。C项,“传指的是人物传记”,说法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六艺经传(zhun)皆通

28、习之”意思是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此处的“传”与史记汉书中的“传”不同。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

29、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作者仅仅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准确地概括了出来”不正确,由原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知,选项中的“传其道解其惑”应该是“传道受业解惑”。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师”,学习;“庸”,哪里;“是故”,因此;“无”,无论;“所存”,存在的地方。(2) “句读之不知,惑

30、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或”,有的;“师”,从师学习;“不”通“否”,不从师学习。“小学”,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

31、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

32、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33、。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

34、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

35、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B.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C.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月出于

36、东山之上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耳得之而为声,遇之而成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宫,“宫”的本义与“室”同,上古时代,就是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但“宫”与“室”所指范围有广狭之分,“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B. 赋,“赋”是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铺叙夸张,讲究文采,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韵散结合,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自己的思想。C. 四海,古人曾认为九州大地的周围全是海,因此“四海”指天下,指世界各地。D.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二十

37、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蜀山兀,阿房出。”极写修阿房宫工程浩大。一“兀”一“出”,一因一果,亦是一苦一乐。B. “五步”“十步”极写楼阁众多,“廊腰”“檐牙”极写姿态生动,“各抱”“勾心”极写布局精巧。C. “几世几年”,写时间之久,“剽掠”写搜刮之厉,“收藏”“经营”“精英”写物品之美,“倚叠如山”写搜刮之多。D.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四个短语,每个短语中一贵一贱,用这样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弃掷逦迤”,揭露了“六国之人”荒淫奢侈、挥金如土的罪恶生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廊腰缦回

38、,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参考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长廊像腰带一样曲折迂回,屋檐像鸟喙一样向高空飞啄;(亭台楼阁)各自依凭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都向中心汇聚,(密密匝匝)屋檐对峙交叠。(2)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但”;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代秦国;第二个“其”是语气词,可

39、不译;C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是介词,“从”;D项,第一个“之”是动词,表“往,去”;第二个“之”是代词,“它们”,代清风、明月。所以选B项。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四海”,“指世界各地”错,应是“指全国各地”。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作出判定。D项“六国之人”错,应是“秦人”。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

40、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中得分点:“腰”,像腰带一样;“缦回”,曲折迂回;“抱”,依凭、占据;“钩心斗角”,都向中心汇聚,屋檐对峙交叠。第(2)句中得分点:“暇”,来得及、有时间;“哀”,哀叹、为哀叹;“鉴”,引以为鉴。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

41、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蜀地的山林伐光(了)。阿房宫建成(了)。(它)覆盖重压着三百多里的土地,完全遮蔽了天空和太阳。从骊山向北构筑,(再)向西弯折,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流,缓缓地流进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像腰带一样曲折迂回,屋檐像鸟喙一样向高空飞啄;(亭台楼阁)各自依凭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都向中心汇聚,(密密匝匝)屋檐对峙交叠。盘旋婉转,屈曲回环,像蜂房,如水涡(精致套连),挺拔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一点云彩,哪里来的蛟龙(飞腾)?双层的楼间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哪里

42、来的(七彩)霓虹?高低参差、幽冥迷离的楼阁,(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歌台上乐音温柔,呈现出和乐的春光;舞殿里彩袖飘拂,引动出凄冷的风雨。在同一天之内,在同一座宫里,气候却截然不同!(六国的)妃子嫔妇、诸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楼阁,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光闪闪烁烁,(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乌黑的云彩纷纷扰扰,(是她们)梳理着清晨的发髻;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烟雾缭绕弥漫,(是她们)焚燃了熏香椒兰。雷霆忽然震响,(是)宫车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远远的,不知道它所去的地方。(宫女们)把自己的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容貌,

43、都修饰到最为美好,最为妩媚,(然后)久久伫立着,期望始皇的宠幸光临;(可)有的人三十六年没有能够见到始皇。燕国赵国收藏的珍宝,韩国魏国聚敛的金玉,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奇,(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他们的人民手中掠夺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可是国家破亡,所有这一切)一天都不能再占有,被运送(到)阿房宫中。宝鼎被当作铁锅,宝玉被当作石头,黄金被当成土块,珍珠被当作砂砾,丢得到处都是,秦国人看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百姓也眷念自己的家庭。为什么搜刮钱财时达到一锱一铢也不放过的极点,挥霍它们时却像泥沙一样呢?使得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

44、)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裸露的钉头,比粮仓里的谷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纵纵横横的栏杆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呕哑的琴声笛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多。使天下的百姓不敢说话,却敢于(在心中)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戍守边疆的士卒(陈胜、吴广)一声大叫,函谷关就被(刘邦)攻占了,楚国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那阿房宫)就变成了一片焦土!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那么(依靠他们)就足以抵抗秦国了;如果秦(统一后)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

45、那么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消灭呢?秦人没有时间亲自(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那么后代人为它哀叹;后代人为它哀叹但是却不以它为鉴,又要让(他们的)后人再为他们哀叹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