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9034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教是不是宗教?本来儒教的“教”有教化的含义,与欧洲宗教原来的意义接近,但由于近代以来,欧洲宗教概念发生变化,变成了跟世俗、跟科学相对立的概念,以这样的方法和角度去衡量中国的儒教,很多人就认为儒教就是一种学理,而不是宗教。近代以来,中国很多人就认为儒教不是宗教,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我们为了避免儒教和现今宗教相混淆,就都称儒教为儒家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学者又提出来一个观点,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最初提出并比较坚持这个说法的是任继愈先生。他的理论主要是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宗教

2、,中国的文化里面也有宗教。五四以来,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他认为儒教具备了宗教所具有的特征。它有其经典,有基本的教义,还有传授、传播这些教义的儒士,还有宗教的仪式,以宗教的性质来界定,儒教全部具备。儒教或是儒家,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它发生在汉代,主要是西汉。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情况出现,一是将孔子抬高到教主的地位,将孔子称为“素王”,素王就是没有王位的王,是个教主。汉代确定了“五经”作为儒家最根本的经典。围绕着“五经”就出现了一大批的纬书,“纬”是配合“经”的。这些纬书对孔子做了描述打扮,说孔子的脑袋很大,脑袋上还有坑,有河马那样大的嘴

3、,在这种描述下孔子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一个神,这就将孔子神化了。另外,还完成了很乡教典的整理,如礼记。在古代,礼有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讲管制,主要涉及官的制度和职位设置等内容,仪礼则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礼仪制度。礼记对于仪礼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细化了仪礼中的各种仪轨,用以管理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样一些事情。到了汉末,因为儒家强调人的道德品行是判断人的最根本原则,汉代选拔官吏实行“察举制”,人才选拔,孝和廉是基本条件。推举都是基层推举,由乡里或村里推举,当然也不是随便推了就算数,还要认证。除了孝之外还有廉,廉指清廉、廉正、刚正不阿。这个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事情,但推行久了弊病也随之产生。按

4、照儒家的观点,孝,除了生前好好供养父母,死后还要守丧三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个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你当再大的官,父母去世都要马上停职去守孝,明清都是这样的,这是衡量一个人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汉代时就是以这样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另外,“五经”已经到了这种地位:很多人都去注释“五经”,“五经”中的一个字就有上万字的解释,人一辈子读经都读不完,被称为“皓首穷经”。因此汉末学风上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玄学”,意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儒家宗教化的进程被遏制了,要不然的话,它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宗教。(据凤凰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儒教”和“宗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近代以

5、来,欧洲宗教概念发生变化,跟世俗、跟科学相对立,而儒教的“教”有教化的含义,与欧洲宗教原来的意义接近,据此很多人认为儒教就是一种学理,而不是宗教。B. 近代以来,中国很多人都不认同儒教是宗教,因此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儒教就被称作儒家了。C.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学者提出儒教也是一种宗教,他们认为宗教是文化的必然产物,五四以来,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全面、不准确的。D. 有经典,有教义,有传授、传播教义的儒士,有仪式是判定一种思想或者文化是宗教的条件,据此可以判定,儒教即是宗教。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西汉是儒教宗教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

6、先是将孔子抬高到教主地位,完成了孔子的神化,之后又完成了很多教典的整理,如礼记。B. 仪礼当中所阐发的思想,以及对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礼仪制度的细化在儒教宗教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C. 汉末产生的玄学,是一次学风上的转变,也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成为遏制儒家宗教化进程的一个因素。D. 西汉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纬书,这些纬书对孑L子做了描述打扮,将孔子称为“素王”,这些描述打扮目的在于神化孑L子,提升其地位,因而全都是不可信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末人才选拔实行“察举制”,具备了“孝”和“廉”这些基本条件,就有可能被推举、认证成为官吏。B. 从汉代的官吏选拔制

7、度可以看出,汉末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品行的巨大影响是儒教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的重要表现。C. 围绕“儒教是不是宗教”,文章先摆出了两种不同观点,接着论述了儒教或儒家在汉代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最后阐述了遏制儒家宗教化的进程的两个原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D. 汉末,“孝”和“廉”作为人的道德品行成为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皓首穷经”的无奈致使“玄学”产生,这些遏制了儒家宗教化的进程,使儒家没有成为中国的宗教。参考答案:1. A 2. C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结合文本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很多人就认为儒教不是宗教,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我们

8、为了避免儒教和现今宗教相混淆,就都称儒教为儒家了”分析可知,强加因果;C项,“宗教是文化的必然产物,“五四”以来,对于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的认识是站不住脚的。”这个观点是任继愈先生个人提出来的。D项,结合原文分析,按照任继愈先生观点,“有其经典,有基本的教义,还有传授、传播这些教义的儒士,还有宗教的仪式”是判定儒教是宗教的条件,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

9、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二者没有先后关系;B项,偷换概念,应该是礼记;D项,在纬书中将孔子称为“素王”属张冠李戴,没有依据;“都是不可信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

10、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倒数第三节内容分析,“汉末儒家思想是儒教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的重要表现”结论不成立。故选B。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

11、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

12、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

13、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14、。(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7.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

15、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9. 怎样才能有效

16、促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D 8. AE 9. (1)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2)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

17、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分析可知,因果关系不当。【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B项,“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析可知,“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分析不当;C项,结合文本内容“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分析,“应当落实居民主体责任”篡改文意;D项,结合文本内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

18、现实”“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分析,“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篡改文意。【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材料一“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分析,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19、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朱以撒商丘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

20、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

21、问是素了些。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异

22、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

23、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代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而今人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

24、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摘自庄子文化)28. 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象征含义?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9. 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节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30. 请分别概括庄子和屈原的创作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31. 文章末段划线句子包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28. “空巢”象征如今商丘文化的没落。或者“商丘这一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

25、创造过辉煌。但今天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徒留下一个文化名城的空名。”结构上引出下文,由“空巢”引出飞翔,由飞翔引出了对庄子和屈原的议论。 29. 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与庄子的作品对比,突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或者“庄子充满梦幻、浪漫色彩的特点”);充实/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化色彩。 30. 庄子的创作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崇尚自然,淡泊功名,追求自由。屈原的创作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爱国忧民,洁身自好(或“亲近美好”),为理想献身。 31. 庄子和屈原那种激情与想象,已经被现代人追名逐利的世俗大潮所冲淡,逐渐散失了。现代人的生活也因此越来越缺少浪漫色彩,没有

26、了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没有了英雄主义的色彩。要想让我们的生活重新获得激情,只有重新端正处世态度,继承古代仁人志士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传统,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结构作用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象征含义?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首先要注意结合第一段分析“空巢”的含义,文中开篇“商丘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这说明商丘曾经在历史上是一座有名的古城,如今先人已去,所以此处空巢的内含就是指如今商丘和古代商丘对比的没落和文化的空荡。从结构上的作用考虑,第一段

27、介绍的内容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庄子和屈原历史文化名人的描写。【2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写法的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节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从写法上看原文: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作者的“比较起来读”可以看出是为了对比,所以此处的引用的目的是对比。对比的目的:文中第三段内容上主要是从几个人物的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张力上进行对比,因此突出了庄子语言特色的“飞翔”之意是无拘无束的特点。【3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从题干上看:请分别概括庄子和屈

28、原的创作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是要分别概括庄子和屈原创作的不同的思想情感。考生要抓住原文: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从以上文段中不难看出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自由与束缚的区别,庄子思想的自由奔放,屈原思想受皇族血脉的束缚,这是二者思想最大的不同所在。所以,考生只要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不难看出二人在思想上的迥然不同之处。【3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句含义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文章末段划线句子包含着作

29、者深沉的感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首先考生要理解划线句子:“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划线句子主要是在说明现今随着现代潮流的影响,人们内心的浮躁的社会现象。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上看,作者作为一个现代潮流的人,时刻铭记古代文化名人给自己思想上的触动,也有作者对现今人们的呼吁,他希望人们能在纷繁的当下,多关注古人思想的宁静和自由。【点睛】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是阅读题常考题型,这类试题在作答的时候,考生要注意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作答。例如本文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当下时代的冲击下呼吁人们走近古人思想殿堂,只有抓住了作者的观点和

30、态度,才能有理有据的分析文本的现实的意义。总之,考生在作答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重在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态度和观点。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元城、南和,以廉干称。擢御史,巡视河东盐政。巡按陕西,劾总督张珩等冒功,皆谪戍。柘城贼师尚诏反,陷归德。检校董伦率民兵巷战,手刃数贼,与其妻贾氏俱死之。又陷柘城,劫举人陈闻诗为帅。不听,斩从者协之。闻诗绐曰:“必欲我行,毋杀人,毋纵火。”贼许诺,拥上马。不食三日,至鹿邑自缢。贼围太康,都指挥尚允绍与战鄢陵,败绩。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

31、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尚诏走莘县,被擒。三十四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聚柘林,遂犯南京,破溧水,抵宜兴。为官军所迫,奔浒墅。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数邀击之,而柘林余贼已进据陶宅。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围之,贼走太湖,追及之,尽歼其众。副将何卿师溃,邦辅援之。以火器破贼舟,前后俘斩六百余人。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既而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邦辅攻陶宅贼,诸营皆溃。贼退,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文华奏邦辅避难击易,致师后期,总督杨宜亦奏邦辅故违节制。给事中夏栻、孙濬争之,得无罪。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事状,帝颇疑文华。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

32、,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濬遂媒蘖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隆庆元年,杨博为吏部,起邦辅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进兵部右侍郎,理戎政。寻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言修治边墙非上策,宜急练兵;兵练而后边事可议。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掌院事。未几,转南京户部尚书。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奉约束。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邦辅累乞骸骨,不听。万历元年给由赴阙,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邦辅廉峻,历官四十年,家无余赀。抚、按奏其状,诏遣右评事刘叔龙为营坟墓。(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三)9. 对下列句子

33、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闻诗绐曰 绐:欺骗B. 贼走太湖,追及之 及:赶得上C. 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 坐:因犯罪D. 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 饬:通“敕”,告诫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都指挥尚允绍与战鄢陵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 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 犹且从师而问焉。C. 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 以勇气闻于诸侯D. 诏遣右评事刘叔龙为营坟墓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B.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

34、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C.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D. 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邦辅在应天做巡抚时,倭寇聚集在柘林,曹邦辅督促副使王崇古包围敌贼,敌贼逃跑到太湖,被官军追上,并在此将贼寇全部歼灭。B. 隆庆元年,曹邦辅担任左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务,后来又晋升为兵部右侍郎,管理军政。他认为修治边墙不如紧急练兵,兵练成之后才能谋议边事。C. 曹邦辅与赵文华有矛盾,在攻打陶宅贼众失败一事上,被赵文华奏告

35、,说他避难击易,负有责任,并因此被剥夺俸禄,贬谪到朔州。D. 曹邦辅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曾经弹劾总督张珩,检举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听管束,做官四十年,死后家里没有余钱。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濬遂媒蘖臣。(2)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参考答案:9. D 10. C 11. B 12. C 13. (1)倭寇不难消灭,总督巡抚不称职,致使战败。我先前指控曹邦辅,夏栻、孙濬竟然诬陷我。(2)(曹邦辅)再次称病请求辞官,并进言说辛爱有暗中伺机侵犯的意图,应当谨慎防备他。终于退休离去。9. 试题分析:饬:

36、整治、整顿。10. 试题分析:A项第一个是介词,和,跟;第二个是连词,表并列,和。B项第一个是副词,将要;第二个是连词,表让步,尚且。C项,相同,都是介词,表凭借。D项,不同,第一个是介词,替;第二个是介词,表被动。11. 试题分析:句中的“兵”“士卒”均作后句的主语。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句中的“兵”“士卒”均作后句的主语。12. 试题分析:C项“被

37、赵文华奏告,说他避难 击易,负有责任,并因此被剥夺俸禄,贬谪到朔州”表述有误,原文说“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意思是曹邦辅后来进攻他们,又被打败,因犯过而被剥夺俸禄。赵文华陈奏在“夺俸”之后,后来曹邦辅贬谪朔州与赵文华“奏告”有关。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非人”“辅”“论”“媒蘖”“去”的翻译。参考译文: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任元城、南和知县,以廉洁干练著称。提升为御史,巡视河东盐政。巡按陕西,弹劾总督张珩等人冒功,他们都谪戍边关。调任湖广副使,补职河南。柘城叛贼师尚诏造反,攻陷归德。检校董纶率民兵巷战,手刃数贼,与他的妻子贾氏都战死。敌贼又攻陷柘城,

38、劫获举人陈闻诗做主帅。陈闻诗不听,斩其随从来要挟他。陈闻诗哄骗他们说:“一定要我同行,就不要杀人,不要wWw.sLkj.ORg放火。”敌贼许诺,将他拥上马。他三天绝食,到鹿邑自缢而死。敌贼包围太康,都指挥尚允绍与他们在鄢陵交战,被敌贼打败。尚允绍又在霍山攻击敌贼,被敌贼包围,官兵没有敢前进的。曹邦辅将走在最后的士卒斩首,士卒就竞相前进。敌贼大溃,被擒斩的敌人有六百多人。师尚诏跑到莘县,被擒。敌贼起兵四十多天,攻破一府、八县,杀戮十多万人。曹邦辅与敌人急战,将他们歼灭。皇帝下诏令赏赐银币,升曹邦辅为山西右参政,迁浙江按察使。三十四年(1555)拜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寇聚集柘林。他们的党徒

39、从绍兴逃窜转掠杭、严、徽、宁、太平,接着侵犯南京,攻破溧水,抵达宜兴。被官军追逼,逃奔浒墅。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多次在半路上攻击他们,但柘林的余贼已经进据陶宅。曹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包围他们,佥事董邦政、把总娄宇协助剿敌。敌贼逃跑到太湖,被官军追上,并被全部歼灭。副将何卿的军队被敌人打败,曹邦辅援助他们。用火器攻破敌贼战船,前后俘歼六百多人。侍郎赵文华想窃取他们的功劳。曹邦辅的报捷之书先奏上皇帝,赵文华非常厌恨。既而赵文华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同曹邦辅进攻陶宅的敌贼,诸路营军都被敌人击败。敌贼撤退时,曹邦辅进攻他们,又被打败,被剥夺俸禄。赵文华上奏告曹邦辅避难击易,致使战败,总督杨宜也奏曹邦辅故

40、意违抗节制。给事中夏木式、孙为曹邦辅抗争,曹邦辅没有获罪。赵文华回到京城,上奏余贼已扫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败的情况,皇帝很怀疑赵文华。赵文华因而说“:敌贼容易歼灭,督抚的人员不当,致使战败。我过去论告曹邦辅,夏木式、孙却生事诬蔑我。东南涂炭何时能解除啊。”于是逮捕拘囚曹邦辅,将他谪戍朔州。隆庆元年(1567),杨博治理吏部,起用曹邦辅为左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事。晋官兵部右侍郎,管理军政。不久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他说修治边墙并非上策,应当紧急练兵;兵练成之后才能谋议边事。用给事中张卤的话,召曹邦辅为右都御史,掌管院务。皇帝因京营事重,改协理为阅视,将京营交给懂得军事

41、的大臣,遂以左都御史召还任职。之后,听从恭顺侯吴继爵的话,又改阅视为提督。不久,转为南京户部尚书。上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听管束。吏部因而说:“过去执政喜欢别人取悦自己,属下的官吏依靠它来作为奥援。构陷朝堂上官员,以至于屈身降意,倒置名份。在外的巡按御史也曲庇进士推为知己,监司贤与不肖出自他的口吻。祸害政治没有比这更厉害的。”穆宗深深感到这些话是对的,于是贬黜张振选,整治内外诸司,但终不能改变。曹邦辅多次乞求退休,皇帝不听。万历元年(1573)获准去京师,又因病请求离去,并且说辛爱有非分的企图,应当谨慎防备他。于是引退离去。过了三年,死去。赠太子少保。曹邦辅廉洁刚直。在吴中被逮时,有司送上所储俸钱

42、,被挥之出去。做官四十年,家里没有余钱。巡抚、巡按向皇帝报告这个情况,皇帝下令派遣右评事刘叔龙为他营造坟墓。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

43、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dj,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日:“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日:“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

44、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日:“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三国志?孟光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后主践阼 即位 B祎但顾谢踧踖而已 感谢C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 宽恕 D焉可豫设也? 通“预”,预先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盂光“直言无所回避”特点的一项是( ) (3分)每与来敏争此二义

45、,光常譊譊讙咋。 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 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孟光博识多知,对历史非常了解,尤其专心于三史。在对待“春秋三传”上,喜好公羊春秋而对左氏春秋却颇多讥讽。B延熙九年的秋天,颁布大赦令,孟光却认为:大赦天下,好比半边枯萎的物体,不是盛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C孟光“好直言,无所回避”,所以一些执政大臣,像费祎、郤正等人,心里都不高兴,以致他的官位还不如一些年轻人高。D盂光认为太子应该学习

46、智谋,智谋才是太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侍候双亲虔诚恭敬,接待百官显示出仁慈宽厚等,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品质。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3分)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3分)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3分)参考答案:10、B(谢:道歉) 11、C(是孟光直言带来的后果,不是直言 是说郤正谨慎不乱说话)12、C(说郤正不高兴与原文意思相悖。)13、衰败困厄到极点,一定是万不得已,(只有)这样才可以暂且用一下罢了。(“穷极”“权”各1分,语意流畅1分)所以执掌政事

47、的重臣心里都很不高兴,(他的)爵位得不到升迁;每当直言极谏时无所顾忌,被当时的人所忌恨。(补充“他的”爵位1分;“嫌”1分,语意流畅1分)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参考译文: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朝太尉孟郁的同族。汉灵帝末年官为讲部吏。汉献帝迁都长安,他便逃到蜀,刘焉父子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他博识多知,对历史非常了解,无书不读。尤其专心于三史。特别善长于汉朝的典章制度。喜欢公羊春秋而非难左传。每次与来敏争论此二传的深微大义,孟光常常大声吵嚷。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他为议郎,和许慈等人一起掌管法令礼俗。刘禅即位,孟光做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升为大司农。延熙九年的秋天,颁布大赦令,孟光当着众人的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