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成都市福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9031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福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福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福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促垃圾减少。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 1. 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B. 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C. 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D. 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 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 D. 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3. 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A. “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垃圾问题的警钟。 B. 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因此纯棉衣物是最合零废弃理念的商品。 C. 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果作为论据证明。 D. 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但实施困难。 4. 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5.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 参考答案: 1. C    2. C    3. B    4. ①首段先举出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批判工业文明,接着列出学者的错误观点进行驳论。“但是”一转,做出“因此”的结论,开启下文。 ②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首段,先提出垃圾问题根源在于工业文明;然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展开议论。最后提出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以“生态文明”代替“工业文明”。思维缜密,逻辑严谨,不回避问题,论证有力。 ③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例如,用传统垃圾与现代垃圾的形成与消解不同作对比,批判学者论断的荒谬;末段列举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和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的例子,说明“零废弃”理念与创新。    5. 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②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错误,发展模式应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B项,“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错误,原文内容为:“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 D项,“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错误,原文为“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C项,“对各种文明的回归”无中生有,原文为“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城市……之道”不是论点,而是引起论点的话题。 C项,概括不全面,缺少了“生态理念”这一重要“道理论证”因素。 D项,“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错误,原文写的是“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材料四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论证特点分析一般从三个角度答题:论证思路:①提分解式:提出论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②驳论式: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论证的结构模式: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也有可能是两种结构相结合,称作综合式。论证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如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 结合“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但是”“因此”等分析,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驳论,“但是”一转,做出“因此”的结论,开启下文。 结合“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分析,提出问题。结合“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分析,然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展开议论。结合“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等,提出解决办法。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 结合“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分析,运用举例论证。结合“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分析,运用对比论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等分析概括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传  承    付树霞 不知是因为姓万还是医术高,得珠大爷不大爱说话。晚饭后,得珠大爷爱绕着小镇遛弯。年老的年少的见着了,会远远地喊一嗓子:得珠大爷,遛弯呢?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 小镇人呢,见怪不怪,半点儿不计较。转天见了面,依旧恭敬地打招呼。 小镇很多年轻人不懂,大家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唯独万姓人二十四过小年。老辈人说,原先他们不是万姓,具体姓什么没有人记得了。只记得万姓是万岁爷赐的姓。据说,万得珠大爷的先人曾用万家的普济药方,救过微服出巡的万岁爷。万岁爷不仅赐了万姓,还特许万姓人腊月二十四这天,单独送灶王爷上天为万姓人言好事。 也因此万姓人在小镇上的地位有些特殊。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所以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再加上那时候人们穷,小镇又偏,谁得个小病闹个小灾的,都会往得珠大爷家跑。轻则扎个针灸,重则开三服汤药,保管药到病除。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半句话都不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有那实在拿不出药费的,会在得珠大爷有事要相帮的时候,主动上门。得珠大爷的老伴儿过世时,来的人就海了去了。 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 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得不差半分。 这不,已经好长时间,得珠大爷没出来遛弯了。小镇人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家新开的诊所。新开的诊所名叫玉泉诊所,是小镇考出去的医科大学的学生开的,毕业后自谋出路,回家乡干起了诊所。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那苦药汤,在玉泉诊所看完病,拿些药片一吃,病好得也快,还省得熬汤药。因此,小诊所的生意挺红火。 听说玉泉也会用汤药,得珠大爷有些心动了。医不治己,自个儿病了这么多年,是该找个人看看了。得珠大爷上门求药,言明,不吃西药。玉泉丝毫没为难,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药方。得珠大爷抄起药方,扭头就走。回到家里,细细查看药方。不看则罢,一看竟然破天荒地大笑起来。药方竟是红豆七颗、黑豆七颗、小枣七颗、枸杞七颗、核桃七颗,用锅蒸煮,一日一餐。黄口小儿,哪知中医的精深!得珠大爷把那张药方贴在进门必经之处,每看一次,大笑一次。时间长了,郁结之气竟自没了。 不知什么原因,普济世人的万家人丁稀少,到得珠大爷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了。而得珠大爷这辈子竞没得一儿半女,得珠大爷没少为这事长吁短叹。 这日,得珠大爷揭下药方,再次登门。玉泉见老爷子精神奕奕,心下欣慰。得珠大爷一言未发,放下药方,侧身而坐。玉泉赶紧奉上清茶一杯,待老爷子润过嗓子,才开口说道,老爷子,这方水土上的人,几辈子都受万家普济药方的恩惠。您身后无人,终日郁郁,其实,我辈都是您的后人。得珠大爷静默半晌端起茶杯,什么也没说,一饮而尽。 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3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镇人对得珠大爷很恭敬,见面主动打招呼,即使受到冷遇也半点儿不计较,由此可见得珠大爷在小镇有着特殊的地位。 B. 玉泉诊所开业,并且生意很红火;而得珠大爷恰好也很长时间没出来遛弯。小镇人于是猜测这两件事可能有些关联。 C. 得珠大爷上门求药,其实是为了考验玉泉;玉泉开的荒唐药方,却出乎意料地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 D. 小说结尾写小镇人看见得珠大爷和玉泉常常边走边聊,心情舒畅,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又含蓄地点明了题旨,颇具匠心。 5. 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谈谈你的理解。 6. 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4. C    5. ①万家药方的普济精神代代传承。②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后继有人。③既要传承又要发展,正如传承中医不排斥西药。    6. ①医术高明。小病药到病除,大病诊断与医院不差半分。②善良敬业。病人不给药费半句话都不说,半夜出诊随叫随到。③脾气有点古怪。心情不佳时不搭理打招呼者。④勇于改过。了解事实后,对玉泉由排斥、嘲笑转为肯定、赞赏。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却出乎意料地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不恰当。这是玉泉有意为之。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认真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再来理解小说的标题“传承”的寓意。第四节的这句话“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该句话帮助理解标题的语意。另外,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从表层含义看,显然“传承”从深层含义看,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后继有人,那么“传承”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万家药方的普济精神代代传承。小说的结尾“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从这来看全文的主旨,医不排斥西药。从社会层面讲,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这正是“传承”的语意。  点睛:在小说阅读中,任何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人物”、“主题”、“情节”、“环境”和“结构”,这里面既包含了小说固有的“三要素”,也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的常见要求和规律,同时也成为了我们解答小说阅读题,包括“标题”类试题的一般思路。1.考查小说标题的含意。题目往往一语双关,甚至拥有几层意思,含意丰富。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的意义,并结合文意具体回答。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象征意义;③情感意义和结构意义。2.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原因、效果、好处、可否替换)。①结合主旨看,标题是不是有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等作用,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②结合结构看,通读全文,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③结合内容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④结合环境看,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⑤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⑥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做题前,先要找到对得珠大爷这一任务形象的直接描写的语句或段落,同时要关注对人物的间接描写。第1节:“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小说的第5至6节这样说:“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半句话都不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第7节中说:“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得不差半分。” 另外,还有对羽泉诊所的态度变化等表明得珠大爷是一位脾气有点古怪的老人,但是他又是一位医术高明、善良敬业、勇于改过的医者。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 络 渡 聂鑫森 这条奔淌在湘省东部大山中的河,叫野马河。嵌在野马河中段的小渡口,叫金络渡。摆渡人,叫钟水生。 钟水生五十好几了,身板宽厚、挺直。他怎么也想不到,高中毕业后当了四年海军,转业时本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却回老家来摆渡,一口气当了三十年的“河军”! 这块地方偏僻,还穷,又最冷清,不可能花大钱去架一座钢筋水泥桥,但河两岸总有人要来来往往,于是就有了摆渡人。摆渡人是由镇政府聘请的合同工。三十年前,钟水生每月工费七十元,眼下也就每月一千元。但每年全镇评“五好家庭”,钟水生的家总是上红榜。他的爹娘、老婆和孩子,都把农活、家务活包揽了,让他一门心思当好摆渡人,每早出们,爹总是嘱咐他: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他听了都会落泪,连连点头。 又是莺飞草长的春天。 野马河上的雾气渐薄渐淡,太阳逐渐露出热情的笑脸。渡口,这时候静了下来。钟水生看了看手表,上午十点钟。他用拖把开始擦洗船头上、船舷上、船舱里的泥巴脚印。野马河河滩一年四季潮乎乎的,人们都得走过这段河滩路,才能上船。从早上六点钟到现在,渡船穿梭来往,船上留下了许多泥巴脚印,但上年纪老人和学生伢的脚印都不会沾上泥巴,因为是他一个一个背上船的。 钟水生除了寒冬穿套鞋外其余季节都打赤脚。人们上船后,他洗干净脚上的泥巴,在船尾操起双桨,高喊一声:“坐稳了哟—开船了!”渡船便离开渡口,稳稳地驶向对岸。 这一幕旷日持久,又平常真切。 老人说:“水生呀,我的儿孙都没你这样耐得烦。” 小学生说:“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爷爷。” 钟水生灿烂地笑了,说:“应该的。我小时候上学和回家,都是由摆渡人背来背去的,我是比着他的样子学哩。” 有人问:“那个摆渡人是谁呀?” “我叫他宫大爷。” “你已五十出头,宫大爷该过九十了?” “他老人家不在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野马河发大水。他为救一个坐船不慎落水的妇女,卷进了一个大旋涡里……那个被救起的人,就是我娘。那一年我正在当兵。” 钟水生把渡船弄得干干净净。阳光下,他又想起了他高中毕业后去参军,转业的时候,爹对他说:“你回老家来吧,当摆渡人。人家嫌这工作不赚钱,又苦又累,镇政府着急找不到合适人。为了死去的宫大爷,为了过河的父老乡亲,你必须做这件事!” 钟水生说:“我愿意。 钟水生知道,他也会有划不动船的那一天,好在他有两个儿子,都在本乡本土做泥工、木工,都很乐意做摆渡人。想到这里,钟水生不由得仰天打了个哈哈。 河岸上忽然有人喊:“摆渡的,我要过河!” 钟水生抬眼一望,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手提一个大公文包,西装西裤一色白,黑衬衣上系一根红领带,一双黑皮鞋贼亮贼亮。他站在河滩那一端,头昂得高高的。 “要过河?走过来上船!” “我是去镇政府谈投资的,这烂泥巴路怎么走?麻烦你背我过去,我付钱就是。” 钟水生说:“你既是来这里投资的,虽不是老人、小孩,我破例背你一次。” 钟水生赤脚下船,走过河滩,蹲下来,背起中年人。离船还有四五米远时,中年人嘀咕了一句:“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话音未落,钟水生双手一松,腰一挺,把中年人丢在烂泥里,火爆爆地说:“背人上船,我从不收钱。你有钱,去找鬼推磨吧。” 中年人跌得一身是泥气得大喊大叫。 这时候,河对岸有人招手、喊话,有人要过河到南岸来。 钟水生抄起浆,让空空的船飞快地过河去了。 一河波浪,在阳光下,闪着金子般的光泽。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交代了钟水生早年的经历与现在的处境,一句“怎么也想不到”写出其从海军到一口气当了三十年“河军”内心的淡淡失落。 B. 钟水生全家为其做好摆渡工作而包揽了农活和家务活,足见其家人对钟水生工作的支持,这是他一心搞好摆渡工作的基础 C. 宫大爷为救钟水生的娘而献出了生命,当兵复员后的钟水生义无反顾地接替了宫大爷的摆渡工作,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传承。 D. 小说用景物描写作结,富有意蕴,“金子般的光泽”一句既是对波浪的描写,也象征了钟水生那金子般的心灵。 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钟水生的性格特点。 9. 投资中年人出现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7. A    8. ①轻利重义,乐于助人。几十年如一日无偿地背老人、小孩上船,却将付钱的投资中年人放下。②感恩图报,甘于清贫。钟水生本来能够在城里工作,但为了继承为救自己母亲而死的宫大爷的事业,甘于三十年做摆渡人,过着清贫的生活。③坚持不懈,毫无怨言。虽然摆渡工作不赚钱,又苦又累,但他一做就是三十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并且还要自己的儿子一直将摆渡传承下去。    9. ①投资中年人的出现增强了故事的波澜性,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充实。②投资中年人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钟水生不看重钱财的优秀品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③投资中年人的出现进一步突出了 文章的主题,摒弃金钱至上的思想,弘扬重义轻利的社会风气。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淡淡失落”分析错误,“他怎么也想不到”是对于钟水生当了四年海军,转业后本可以在城里工作来说的,体现的是其对于命运的感慨。从后面他听了父亲的话落泪并连连点头,以及三十年如一日从事摆渡工作的状态可以分析出他并无失落的心理。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审题,题干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钟水生的性格特点。”,题目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钟水生的性格特点。此类题的解题角度: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以及间接描写;③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要听其言观其行。本题则要从文中找到对钟水生的相关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的事例或语言。如从钟水生几十年如一日无偿地背老人、小孩上船,却将付钱的投资中年人放下的事件,可见其轻利重义,乐于助人。从钟水生本来能够在城里工作,但为了继承为救自己母亲而死的宫大爷的事业,甘于三十年做摆渡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可见其感恩且安于清贫。再者从他一做就是三十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并且还要自己的儿子接替一直将摆渡传承下去,可见其坚持不懈,毫无怨言的性格。另外人物性格特点可从人物的心理情感、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概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本题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投资中年人的出现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其实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题。而分析次要人物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 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2. 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3. 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 从“主题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然后到文中找到对投资中年人描写的相关语句,从情节上看,中年人的出现增添了故事的波澜;从人物形象上,结合相关语句“钟水生说:‘你既是来这里投资的,虽不是老人、小孩,我破例背你一次。’钟水生赤脚下船,走过河滩,背起年轻人。离船还有四五米远时,年轻人嘀咕了一句:‘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话音未落,钟水生双手一松,腰一挺,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可见中年人的出现丰富了主人公钟水生不看重钱财的优秀品质;从主题上看,突出了文章摒弃金钱至上的思想,弘扬重义轻利的社会风气的主题。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点。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 凿齿曰:“君几误死!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凡五十四卷。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①;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史臣曰:习氏、徐公②俱云笔削,彰善瘅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二陆,指陆机和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②徐公,即徐广,东晋史学家,《晋纪》的编写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B.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C.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D.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汉代开始推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形式,指的是中央官署的行政长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员,可以自行征聘,然后再向朝廷推荐。 B. 别驾,即别驾从事史,汉置官职,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位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魏晋以后均承汉制,总理众务。 C. 桑门,即“沙门”,表示勤修善法、息火恶法之意;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僧侣。 D. 史臣曰,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这种评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但都属于“论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桓温请人看天象,向其询问国家命运之长短,但星人的答复却令他不满,星人感到大祸临头,在听了习凿齿的解释后才释然。 B. 习凿齿用“生平所未见”来高度评价简文帝,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C. 习凿齿撰写了《汉晋春秋》,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为正统,曹魏为篡逆,其意在以史为鉴,规劝桓温不要有非分之想。 D. 苻坚对习凿齿非常赏识,赏赐给他好多东西,还将其与西晋的陆机、陆云相提并论,因习凿齿有脚疾,故戏称之为“半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週之。 (2)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 参考答案: 10. D    11. D    12. B    13. ⑴无论何处任职,常处理机密重要之事,处理公务有政绩,擅长文辞论议,桓温很器重他。⑵等到襄阳被苻坚攻陷,苻坚一向听说他的声名,与释道安一起乘车把他请来。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寻”“朝廷”“使”“会卒”“不果”。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理解有误,史书篇末评论有褒有贬。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说法不妥。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