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835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丁在君这个人胡适 我常说,在君是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是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在这一点根本立场上,眼中人物真没有一个人能比上他。这也许是因为他十五岁就出洋,很早就受了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影响的缘故。他的生活最有规则:睡眠必须八小时;起居饮食最讲究卫生,在外面饭馆里吃饭必须用开水洗杯筷;夏天家中吃无皮的水果,必须在滚水里浸二十秒钟。他最恨奢侈,但他最注重生活的舒适和休息的重要:差不多每年总要寻一个歇夏的地方。他绝对服从医生的劝告:他早年有脚痒病,医生说赤脚最有效,他就终身穿有多孔的皮鞋,

2、在家常赤脚,在熟朋友家中也常脱袜子,光着脚谈天,他自称“赤脚大仙”。他吸雪茄烟有二十年了,前年他脚指有点发麻,医生劝他戒烟,他立刻就戒烟了。这都是科学化的习惯;别人偶一为之,不久就感觉不方便,或怕人讥笑,就抛弃了。在君终身奉行,从不顾社会的骇怪。 他最恨人滥举债,最恨贪污。他所谓“贪污”,包括拿干薪,用私人滥发荐书,用公家免票来做私家旅行,用公家信笺来写私信,等等。他接受淞沪总办之职时,我看见他每天接到不少的荐书。他叫一个书记把这些荐信都分类归档,他就职后,需要用某项人时,写信通知有荐信的人来考试,考试及格了,他都雇用;不及格的,他一一通知他们的原荐人。他写信最勤,常怪我案上堆积无数未复的信。

3、他说:“我平均写一封信费三分钟,字是潦草的,但朋友接着我的回信了。你写信起码要半点钟,结果是没有工夫写信。”蔡孑民先生说在君“案无留牍”,这也是他的欧化的精神。 罗文干先生常笑在君看钱太重,有寒伧气。他用钱从来不敢超过他的收入,所以能终身不欠债,所以能终身不仰面求人,所以能终身保持一个独立的清白之身。他有时和朋友打牌,总把输赢看得很重,他手里有好牌时,手心常出汗,我们常取笑他,说摸他的手心可以知道他的牌。及今思之,在君自从留学回来,担负一个大家庭的经费,但他从无怨言,也从不欠债;这正是他的严格的科学化的生活规律不可及之处;我们嘲笑他,其实是我们穷书生而有阔少爷的脾气,真不配批评他。 在君的私生

4、活和他的政治生活是一致的。他的私生活的小心谨慎就是他的政治生活的预备。民国十一年,他在努力周报曾说,我们若想将来做政治生活,应做这几种预备: 第一,是要保存我们“好人”的资格。消极的讲,就是不要“作为无益”;积极的讲,是躬行克己,把责备人家的事从我们自己做起。 第二,是要做有职业的人,并且增加我们职业上的能力。 第三,是设法使得我们的生活程度不要增高。 第四,就我们认识的朋友,结合四五个人,八九个人的小团体,试做政治生活的具体预备。 看前面的三条,就可以知道在君处处把私生活看作政治生活的修养。民国十一年办刊招社员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操守,二是要在自己的职业上站得住。他最恨那些靠政治吃饭的政客。

5、他当时有一句名言:“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他做淞沪总办时,一面整顿税收,一面采用最新式的簿记会计制度。他是第一个中国大官卸职时半天办完交代的手续的。 孟真曾评价说他“真是一位理学大儒”。在君如果死而有知,他读了这句赞语定要大生气的!他幼年时代也曾读过宋明理学书,但他早年出洋以后,最得力的是达尔文、赫胥黎一流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训练。他自己曾说: 科学是教育同修养最好的工具。因为天天求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不但使学科学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才能够真知道生活的乐趣。这种活泼泼地心境,只有拿望远镜仰察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的

6、人,方能参领的透彻,又岂是枯坐谈禅妄言玄理的人所能梦见?(努力第四十九期,玄学与科学) 这一段很美的文字,最可以代表在君理想中的科学训练的人生观。 这样一个朋友,这样一个人,是不会死的。他的工作,他的影响,他的流风遗韵,是永留在许多后死的朋友的心里的。(节选自胡适文集)【相关链接】丁在君:即丁文江,1902年秋(15岁)东渡日本留学。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11年5月离英回国,回国后教授地质学。文史造诣亦深,挑起“科玄论战”,编辑有梁任公年谱长编;同时热心公共事务,与胡适等人于1922年创办了努力周报,是独立评论主要撰稿人之一;另外还是一位实干家,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地质研究所,也曾担任中

7、央研究院的总干事。傅孟真先生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说: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奢华;他是用科学知识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而服务者。(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丁在君幼年时代读过宋明理学,出洋后学习的是达尔文、赫胥黎一流科学家的科学,是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B由于丁在君很早就受了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影响,他的生活很有规则,一些习惯终身奉行,从不顾社会的骇怪。C丁在君用钱从来不敢超过他的收入,终身不欠债,终身不仰面求人,这是欧化精神在丁在君身上明显的表现。D丁在君热心公务,奉献

8、自己。创办努力周刊,整顿税收,改革会计制度,主张学术为国家服务。(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在君作为中国人是欧化最深的一个,眼中人物真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的赞叹和仰慕。B丁先生打牌总把输赢看得太重,一方面心理素质不好,手心常出汗,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负担太重。C对于孟真先生评价说他“真是一位理学大儒”,作者认为他会“大生气”,一定不能接受这个评价,因为他的信仰就是科学,他的追求就是实事求是。D文中如“在熟朋友家中也常脱袜子,光着脚谈天”“他手里有好牌时,手心常出汗”“拿望远镜仰察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都是善于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

9、塑造人物形象的句子。E通过丁先生政治生活的几种预备可以看到,他对参与政治生活的人首要标准就是要做一个好人。(3)作者在二三十年代旧中国介绍一个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欧化人物的目的何在?请结合材料探究。参考答案:答案:(1)C(2)CE(3)作者深情怀念这样一个个性鲜明、行为独特、热心为国家奉献的好友;称赞他是中国“欧化”产生的杰出代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的行为与当时中国形成对比,揭示社会存在的弊端,对官僚作风盛行的中国有警醒的作用;他对真理的追求,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实干精神起到了唤醒民众、倡导求真务实精神的作用【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

10、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C项,丁在君用钱从来不敢超过他的收入,终身不欠债,这与他的家庭负担重有关(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

11、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仰慕之情有些牵强B项,“手心常出汗”也是他对家庭负担过重的一种反应D项,“拿望远镜仰察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是他理想化的科学训练,不是作者对他的细节描写(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

12、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此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从文章内容看,丁在君有许多不同于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品格、行事原则,作者对丁在君持一种赞扬的态度据此可知,作者既有对丁在君的怀念,更有用丁在君品行纠正世风的愿望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大约出现在殷朝。史记平准书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但在发掘周代以前城市遗址时,多见手工业作坊,还没有明确、固定的市场。东周后期列

13、国兼并,一方面迎来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共同催化了城市内的手工业作坊和商肆集中的“市”的发展。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随着国家统一及其带来的人口激增,“市”不断壮大。发展至大一统的汉代,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更有东西两市遥遥相对;商人需具备市籍,且只准在市内按业设肆交易,并需缴纳市租。唐朝盛世,商业繁荣,大都长安则更进一步发展,对东西两市采用严格、集中的市制,把整个“市”划分为九区,中心区设有市署。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监督和管辖着上市商品、度量衡、交易契据以及价格的评定、市

14、税的收缴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逐渐不限于两市,在两市附近,已有手工业者和商人摆摊、设店售货,甚至出现了夜市;与此同时,各行业商人形成联合组织,使城中出现了许多经营日用商品的“行”或“市”,并逐渐形成以之为中心的“街市”。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其以宫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结构,更是推动了街市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东京沿街大量出现商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场景就是例证。至此,街市的分布彻底改变了以往集市严格控制、集中市肆的方式。商肆沿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这更符合城市人民的生活要求,同时

15、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商市集中在某一街道或街道某一段,为了补充商业街的不足和便于农民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有的城市还在城门附近设置草市;还有在大型建筑内定期举行的集市,比如开封的相国寺就定期举办庙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市肆发展初探寿劲秋、马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集市贸易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的集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物换物。B. 周代以前并未见明确固定的市场,至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C. 唐代后期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由下而上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市”。D. 繁华的商业街、城门附近的草市、

16、定期举办的庙会都表现了对传统集市的彻底突破。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时空为顺序,清晰完整地梳理了我国古代集市诞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B. 长安的“市”的不断发展,论证了“市”是伴随着国家和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C. 文章结合了商业活动、行业组织和交通结构等因素,分析“街市”发展的原因。D. 文章例证丰富,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艺术作品等方面展现了“市”的变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从集市贸易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的建设对“市”的发展、变迁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B. 唐代后期商人们自发组织夜市、街市,可见当时商业活动已脱离官府的管辖和限制。C.

17、 官府主导的“市”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对“街市”的补充。D. 从“市”到“街市”,不仅是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更是传统集市被逐步瓦解的过程。参考答案:1. D 2. A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最早的有组织的集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物换物”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原文表述是“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

18、大约出现在殷朝”,可见“以物换物”并非是有组织的集市。B项,“出现了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错误,该信息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并没有称其为“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C项,“唐代后期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由下而上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市”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其中“这些变化”包含了不再限于两市的商业活动(包括夜市)以及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故选D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

19、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文章以时空为顺序”中“时空”一说错误,文中未体现“空间”顺序;另“清晰完整地梳理了”中“完整”说法也欠妥,本文时间范围仅至宋代,并非整个中国古代。故选A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

20、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最为重要的影响”错误,从文中来看,还有另一重要因素“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选项中“最为重要”欠妥;B项,“唐代后期已脱离官府的管辖和限制”错误,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包括了东西两市、夜市和街市,而文章第二段在阐释东西两市的市制时,提到“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市税的收缴等”,可见东西两市仍在官府的管辖之内;C项,“官府主导的市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对街市的补充”错误,文中提及“草市”是对“商业街市

21、”的补充,而没有提及官府主导的“市”是对“街市”的补充。故选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22、。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23、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24、3.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如果说,自然界生态影响的是人的生存环境,那么,作为人的生长摇篮的教育,其生态影响的则是人本身!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功不可没。30多年过去了,中国走到了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大多数国民物质生活较之以前有了极大改善,但竞争压力、生活压力也在增加。与此同时,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追求真理与独立人格的精神氛围似乎也越来越为社会物化所取代。如何改善教育生态,这是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数亿下一代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还关系到亿万家庭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什么

25、样的未来。教育是用来培养人的。而人是什么?人是千差万别的、有思维、有感情、有不同需求的生命个体。让每个来到世上的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才是教育的宗旨和最重要的功能。教育的生态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这是必须直面的。学生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目前,“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生态的大敌。是铁就让其做铁,是钢就让其做钢,应该让每个人都能绽放出自己的灿烂。(选自人民日报教育生态影响中国未来,作者:赵蓓蓓,有删改。)24.从材料中看,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3分)答:25.为什么说教育生态直接影响中国未来?(6分)答:26.根据文本,请你说说理想的教育生态具有哪些

26、特点?(6分)答:参考答案:24. 答案示例:让每个来到世上的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25. 答案示例:教育影响着每个人的人生;教育影响着亿万个家庭;教育影响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26. 答案示例: 具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和追求真理与独立人格的精神氛围;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是生命更有尊严;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

27、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

28、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荫登第,调郴尉 登第:应试得中。B持节招纳夷人 持

29、节:坚守气节。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济时:拯救时世。D帝幡然而改 幡然:很快而彻底地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敢

30、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5分)译文: (2) 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5分)译文: 参考答案:4.B (持节:拿着符节。)5.C (按主谓宾断句)6.C (主

31、张割城是实,但并无降金之心)7.(1)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 (2) 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益州画像记 宋 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

32、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

33、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张益州:即张方平,当时任益州(今

34、四川一带)知州,故称“张益州”。繄:y,句中语气词。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砧斧:砧板和刀斧,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乱之萌,无乱之形 萌:苗头,先兆B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常:固定的,长久的C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劫:抢劫,打劫D或诘其平生所嗜好 诘:追问,询问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张方平“治理才能”的一组是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 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 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35、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敌寇犯边的谣言震惊京城的情况下,张方平受命前往益州安抚军队。由于他处置得当,当地百姓非常感激,在他死后把他的画像安放在净众寺里供奉起来。B苏洵认为,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是最难治理的。张方平成功解除了至和元年秋季益州的危机,从而使益州百姓消除了恐慌,过上了安定的生活。C在苏洵看来,益州百姓只要能将张方平的恩情铭记于心,就不用供奉画像了。但是,益州的百姓却坚持要那样做,认为供奉画像是有一定意义和作用的。D文章对张方平治理益州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表达了益州百姓对张方平的爱戴、怀念之情,刻画了一个贤能的封建官吏形象。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36、0分)(1)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3分)(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4分)(3)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3分)参考答案:10C (劫:胁迫,威逼。)11D (说的是天子对处置办法的认识;说的是治理百姓的错误做法;说的是益州百姓对画像作用的认识。)12A (“在他死后”有误,由原文第一段最后“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可知,当时他还活着。)13(1)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早上,蜀地百姓就像往常一样庆贺新春,于是平安无事。(“明年”“朔旦”各1分,句意1分,计3分)(2)扶正以后,又从容地退了下去,没有一点骄矜自夸的神色。替

37、天子管理百姓而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了。(“矜”“牧”“尔”各1分,句意1分,计4分)(3)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绳”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计3分)【参考译文】:(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一带有人传言说:“有敌寇将要侵犯边界,守边军士夜里惊呼,郊外无人敢居住。”谣言流传开来,京城上下震动恐惧。朝廷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天子说:“(对于这件事),不要(麻痹大意)酿成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助成事变。(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的方法去安抚教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去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在这文武之间处置恰

38、当,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当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冠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了。”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常一样庆贺新春,于是平安无事。再过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公的像安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头,却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而又未发之际是最难治理的,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

39、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张公,在它旁边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将它扶正。扶正以后,又从容地退了下去,没有一点骄矜自夸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而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了。你们因此而能够生存下来,他就是你们的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百姓没有固定的性情,就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来已经)脚不敢动、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管束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愿意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驱使他们,那么只有

40、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礼乐之乡的)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就会以齐、鲁百姓的准则要求自己。再说,不按照法律的规定而肆意妄为,用淫威来威胁平民,我不忍心这样做。唉呀!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起都拜了两拜,叩头说:“是这样的。”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就可以了),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就可以了),他的功劳业绩记载在史官册上,用不着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己又不愿意,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

41、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他的住处,还要问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在心里思念他,让他的形象显现在眼前。形象显现在人们眼前,所以心里的思念也就更加牢固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苏洵听了,没有什么话来反驳,于是就写了这篇画像记。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鸊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

42、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

43、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注:鱼鸊:指一种水鸟,善于捕

44、食小鱼、昆虫等;鞫:审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B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C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谪”常指“

45、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显得俭省、清贫。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

46、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振,取得了卓著的军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5分)(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5分)参考答案:4B5A6D7(1)不久敌寇又进犯劫掠兴宁口,(秦纮)率兵连续击退敌人,并追回被掳掠的东西,朝廷下玺书慰劳他们。(“寻”“却”“所掠”“劳”各1分,句意1分)(2)(秦纮)亲自祭奠阵亡将士,掩埋他们的遗骸,上奏要求详细记录死于战争的指挥朱鼎等五人的业绩,抚恤战死的将士家属。(“躬”“骼”“死事”“军士战殁者”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