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751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塑像与目光张鲜明那种眼光,那种洞穿曲折回环的文明的眼光,高高悬在历史的上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在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就看到了那两尊巨型塑像,炎黄二帝的塑像。不是“看见”,而是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不,占据了我整个心灵!一座山,整整一座山啊,嶙峋地站着,峥嵘地站着,站成两个活生生的头颅,山人合一,在无垠的苍穹之下,以浩瀚无际的目光,与太阳和月亮一起,与波光粼粼的黄河一起,照耀着我们,沐浴着我们,谁能不为之深深地震撼?这震撼,来自灵魂和血脉的渴望。多

2、少年,多少代,多少灵魂在追寻:我是谁?我们的血脉在不停地叩问:我从哪里来?爷爷奶奶说,咱们是炎黄子孙;父亲母亲说,咱们的血脉像黄河、长江一样悠长,而这血脉的源头,来自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可是,可是,炎帝是什么模样?黄帝是什么模样?到哪里去祭奠他们?我们千百次追问着。我们只能把炎黄二帝的祭坛设在心里,想象他们筚路蓝缕的身影,想象他们开疆拓土的豪壮,想象他们仰观天象的智慧,想象他们俯察万物的艰辛就像回味着史记里那一页页像风一样飘渺的传说。终于,一群中原儿女,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炎黄二帝的渴念,在古老的黄河岸边,以一座高山的挺拔和巍峨,去复原和描摹他们灵魂深处对于人文始祖的想象。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开始

3、是几个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悄悄地创意和谋划;后来是几十个人在一起规划和行动;再后来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万万人从百姓到官员,从海内到海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投入和关注着这个伟大的工程。他们规划设计,他们捐款筹款,他们宣传发动,他们风雨无阻地投入建设。从一九八七年到二零零七年,整整二十个年头,无数中华儿女,用双手,用双肩,用心血,用汗水,用整个心灵,测量着天地的高度、日月的光亮,并用这一切雕塑着人文始祖的高大和辉煌。终于,炎黄二帝回来了,回到了他们创业和出发的地方。他们以山的姿态,站在黄土高原的终点,站在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他们比肩而立,一

4、个凤目龙准,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一个广额厚唇,智慧深邃,宽厚仁爱。他们在凝望,西望雄关,北眺太行,东览华北大平原。不,是在凝望整个华夏大地!看啊,炎黄二帝,在深情地看着我们,在天地之间凝视着他们的子孙!我的眼睛,化作趋光的蝴蝶,与香烛一样燃烧着的黄河一起,沿着巍然屹立的邙山,袅袅上升,袅袅上升,去承接那天光一般清澈、深邃的目光。那目光,像时空隧道一样深远。与之对接的一刹那,天啊,五千年的岁月,带着披荆斩棘的意象,带着星河流转的沧桑,带着奋发和创造的力量,像滔滔黄河一样滚滚而来,把我深深地裹挟,把我高高地托举。面对这目光,弯曲的腰板必定挺直;面对这目光,疲软的心灵必定坚挺、坚毅、坚强。也许,我们

5、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光,那么,让我们来到黄河岸边,来到邙山脚下,来接受那伟大目光的洗礼吧,它将告诉你:大地在下,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灵长,创造是我们的宿命,奋进是我们的方向,开拓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凭仗!(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3期)21作者为什么会有“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的感觉?请分别回答。(4分) 2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分) 23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4分) 24文章的题目是“塑像与目光”,文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5分)参考答案:21(1

6、)炎黄二帝塑像的高大雄伟,作者感到“覆盖了整个眼睛”(从视觉、形象而言)(2分);(2)炎黄二帝的灵魂、血脉、精神博大,使作者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因而占据了“整个心灵”。(2分) 22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前者侧重气度(外部神态等),(1分)后者侧重性格(内心世界等)(1分)。23(1)炎黄二帝是炎黄子孙血脉的源头;(2)纪念和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3)表达后代子孙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4)激励后代子孙努力“创造”和“奋进”“开拓”。 每点各1分,若答“对炎黄二帝的渴念”也可得1分。24写“在黄河岸边见到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的建造过程”是实写,写对塑像目光的感

7、受是虚写。(或写炎黄二帝的塑像是实写,写塑像的目光是虚写)(2分)本文的结构是“虚实虚”:以虚写炎黄二帝的目光开篇,然后实写见到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建造过程,最后虚写对塑像目光的感受。(3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三里河二区一家小小的修鞋摊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刘家奇的事业。他靠着修鞋子、修自行车等手艺养育了一双儿女。如今,女儿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儿子在读研究生,“祖辈放牛养家,没有识文断字的,全家人没有圆的梦一次都圆了”他笑着说。这是教育带给一个普通百姓的获得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刘师傅有了一儿一女,正赶上教育“两基攻坚”大潮,社工们帮他写申

8、请书、开介绍信、准备证件,两个孩子顺利进入阜外二小和北京八中就读,女儿读书期间还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区级优秀班干部”。他享受了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入学不用操心,上学也免费。从2006年起,国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1亿名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为中西部地区约124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到2014年,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经过6次提高标准后,已经达到中西部小学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基本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国家明确要求各地在安排公用经

9、费时,重点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向艰苦、偏远、高寒地区的薄弱学校倾斜,向规模较小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倾斜,以保障各类学校正常运行需要。(摘编自姚晓丹教育带来的是希望,光明日报2018年11月4日)材料二:2018年,是中科院物理所建立90周年。物理所在清洁能源、磁性材料、超导、激光、精密测量等方面拥有很多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原创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然而拥有“富矿”的它,却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声名不显。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让大家豁然开朗这部法律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多年的顽疾,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转移转化中的权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计算、科研人员的奖励与取酬等诸多方面,给出了

10、明确答案。这给研究所注入了新活力。不仅如此,在这部法律的指导下,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制定相关细则,使原本冗长的流程得以简化,极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两年来,物理所的成果转移转化开展得有声有色。受益于新政策的不仅仅是科研团队,还有科研本身增值的资产被用于反哺基础研究。“现代科研投入很大,原来我们受制于人员编制和经费,一些原创的科研想法无法持续研发,毕竟这些项目失败风险很高。”李泓说,“现在所里有了这笔资金,我相信物理所在未来一定能够做出更多、更好的原创成果。”(摘编自齐芳老研究所的新活力,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材料三:江西师范大学教师张丹和妻子不久前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卡莱梅革丹

11、城堡公园内举行了婚礼,现场还来了包括双方父母在内的22位亲友。“能有这样的婚礼得益于中塞两国的免签政策”张丹说。参加婚礼的人有老有少,在对中国免签的国家中,塞尔维亚成为他们的首选地。2017年1月15日起,中国和塞尔维亚互免签证正式生效,塞尔维亚成为首个对中国游客免签的中东欧国家。中国公民持有效中国普通护照到塞尔维亚旅游、经商或探亲,可以免签停留不超过30天。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介绍,中塞免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的重要合作成果之一,实行互免签证前到塞尔维亚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每年最多不到1.7万人,实行免签后的第一年猛增到3.5万人。今年,截至7月底已达5万人。8月10日,中国和白俄罗斯

12、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正式生效。至此与中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已达12个,包括巴巴多斯、巴哈马、厄瓜多尔、斐济、格林纳达、毛里求斯、圣马力诺共和国、塞舌尔、塞尔维亚、汤加、波黑和白俄罗斯。(摘编自张翼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便利,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外来工刘家奇一家祖辈放牛养家,都不识文断字,21世纪初,他的两个小孩在北京正好赶上教育“两基攻坚”大潮,最终都顺利入了学。B. 我国在新世纪初就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中西部地区约1240万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C. 中科院物理所在清洁能源、磁

13、性材料、超导、激光等方面拥有很多国际一流的原创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却无所作为。D. 新政策让中科院物理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有声有色,同时也让科研本身大大受益,吸引了各方资金来反作用于基础研究,形成良性循环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保障各类学校的正常运行,国家明确要求各地在安排教育经费时,应该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向艰苦、偏远、高寒地区的薄弱学校等重点倾斜。B.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多年的顽疾,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转移转化中的权责等多方面给出了明确答案。C. 从2017年年初起,中国和塞尔维亚互免签证正式

14、生效后,中国公民持有效中国普通护照到塞尔维亚旅游、经商、探亲等,可免签停留不超过一个月。D. 中塞免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塞两国的一项重要合作成果,实行互免签证后,截至2018年7月底到塞尔维亚旅游的中国游客比互免签证前中国游客大约增加了两倍。9. 以上三则材料均隐含了2018年度国家政策层面的同一个热点词,试提炼出来,并阐述你的理由。参考答案:7. A 8. A 9. 关键词:改革开放(其他与改革开放相关表述亦可)。理由: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材料一讲述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推进的一个缩影;材料二讲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的改革问题,给老研究所带来的新活力;材料三讲述了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

15、越开越大,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过去不敢想的事情变为现实。【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理解正确。B项,原文表述是“1240万困难寄宿生”,选项为“1240万户家庭”。故B错误。C项,原文是“然而拥有富矿的他,却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声名不显”。“声名不显”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故C错误。D项,“吸引了各方资金”错,原文是“还有科研本身增值的资产被用于反哺基础研究”,“增值的资产”指的是物理所本身资产

16、,而不是“各方资金”。故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教育经费”包含在“公用经费”里面。故A正确。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错,原文是“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故B错误。C项,“一个月”有可能不满30天,也有可能大于30天,原文表述为“不超过30天”。故C错误。D项,“大约增加了两倍”错,原文是“增加两倍多”,即原来的三倍多。故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

17、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材料一,根据题目教育带来的希望以及关键句“从2006年起,国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1亿名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到2014年,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经过6次提高标准后,已经达到基本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可知,讲述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材料二,根据题目老研究所的新活力以及关键句“这部法律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多年的顽疾,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转移转化中的权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计算、科研人员

18、的奖励与取酬等诸多方面,给出了明确答案。这给研究所注入了新活力”可知,以中科院物理所为例,讲述了科技领域的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老研究所带来的新活力。材料三,根据题目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便利以及关键句“至此与中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已达12个,包括巴巴多斯、巴哈马、厄瓜多尔、斐济、格林纳达、毛里求斯、圣马力诺共和国、塞舌尔、塞尔维亚、汤加、波黑和白俄罗斯”可知,以江西师范大学教师张丹和妻子境外举办婚礼为例,讲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让许多过去不敢想的事情变为现实。由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可知,2018年度国家政策层面的同一个热点词是“改革开放”。据此整理即可。【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

19、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境与象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

20、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且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 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 ,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

21、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侹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

22、,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

23、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秋风大散关。” 以上这些最常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

24、,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选自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意与境,本文有删改)1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指艺术家在作品创造中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可以使读者沉浸其中。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

25、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2对文中材料的引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常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境创造方面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

26、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3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生于象”,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后人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B“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C 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间。D 借鉴英美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因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参考答案:1、D(“

27、意境一旦关系”原文无据。)2、B (A引用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D,是形象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而非“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3、C (A“境生于象”并不等于“境生于象外”;B第二点属“境生于象外”的含义。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没有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

28、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

29、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

30、,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去不义 亡:逃跑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拼力厮杀C秦时与臣游 游:交好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2下面加横线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

31、不如人B臣为韩王送沛公 若属皆且为所虏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3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C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D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B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C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D参乘:古时候乘车,站在车左任警卫的人参考答案:1B2D3C4

32、D1、B 戮力:合力2、A 之:动词,到,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 为:替;被。 C 以:来,把。 D 所以:的原因。3、A刘邦不是被项伯的义举所感动才与他结拜,而是为了拉拢他。B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后,以为刘邦忠于自己,只是有小人挑拨离间,两人才产生很深的误会;没有“不计前嫌”之意。D项伯保护刘邦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因为鸿门宴之前他已与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4、D 参乘:古时候乘车,站在车右。5.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6题。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

33、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王仁裕玉堂闲话)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

34、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如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B至于输货求丹 输货:运送财物。C欲参觐 参觐:拜见。D道士颦蹙 颦蹙:皱眉着急。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3门如市肆作色叱之( )A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变了脸色呵斥他B门前像市场一样变了脸色呵斥他C门前像市场一样做出样子呵斥他D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做出样子呵斥他 14但令入来昏耄伛偻( )A但是命令进来年老糊涂而驼背B只是让他进来年老糊涂而驼背C只是让他进来头昏年老而驼背D但是命令进来头昏年老而驼背 15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35、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参考答案:11D(诘

36、:询问。)12D(颦蹙:皱眉头。)13A(肆:店铺。作色:变了脸色。)14B(但:只是。昏耄:年老糊涂。)15C(受:受到。诳惑:欺骗迷惑。斯:此。)16B(“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误;应该是道士和几个朝士饮酒、喝茶。)【译文】长安国都完整兴盛的时候,有一个研习道术的人,声称得到了服食丹砂的妙诀,面容像二十岁左右,自己说已三百多岁了。京城里的人非常羡慕他,以至于运送财物求丹砂,横陈经书请教,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当时有几名朝官来到他的住宅,他们饮酒喝茶正畅快时,有个看门人报告说:“您儿子从村庄来,想要拜见您。”道士变了脸色呵斥了他。座中客人听到此事,有人说:“您儿子远远赶来,见一见有什么不行

37、呢?”道士皱眉头不高兴了好一会儿,才说:“只是让他进来。”一会儿,看见一个老人,鬓发银白,年老糊涂而驼背,他赶紧上前拜见道士。拜见完毕,道士呵斥他进了中门,慢慢地对座上客人说:“我的小儿子愚笨痴呆,不肯服食丹砂,因此到了这个地步。都不到百岁,就衰老得像这样了,我早已把他赶到村庄里了。”座中客人更加把他当作神了。后来有人暗中追问道士的亲朋,他们才说:“那个驼背的人就是道士的父亲。”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小孩子一样。略6. 参考答案:6答案:A。(3分。B应为不超过,C应为献,D应为退却。)7答案:A。(3分。“以”均为介词,解释为用、拿、把。B项前句“为”是动词,演奏;后句“为”是介词,

38、替。C项前句“之”是助词,的;后句“之”是助词,无义。D项前句“且”是连词,并且;后句“且”是副词,暂且。)8答案:B。(3分。A项应为“为(之)一击缶”。C项应为“纫秋兰以(之)为佩”。D项应为“指九天以(之)为正兮”。)9答案:C。(3分。A项“目的是为了突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严重后果”错,应是突出蔺相如的作用。B项“在赵王出发三十天后定下计策”错,应是在出发前就定下计策。D项应是重点突出蔺相如的蔑视强权的凛然正气。)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句式变换,请把下文中划线部分调整为结构整齐的整句。(6分)大学生应该有大学生的风度,大学生的意志:体魄强健,精神活泼,端庄的举止,健全

39、的人格,便是大学生的风度;对真理不倦追求,热烈地爱护国家,对人类积极地造福,便是大学生的意志。改为:改为:参考答案:8. 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有您这样的芳邻,一定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老

40、师,每当我想起你,就不禁心潮起伏,记忆的闸门就不由分说打开了。一部部影片,在我脑海里播放着。特别关注和特别文摘中的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很多文章都给人以启发,让人百读不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可谓是老练稳重的央行行长之一了,但面对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的经济中期预测报告,即便是这位前法国银行家,昨天也表现得忸怩不安起来。袁隆平,这位泥腿子科学家,长期坚持在第一线培育优良稻种,他为中国,为世界每年增加几十亿斤稻米,可谓劳苦功高;而他却从不以此居功。虽然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敬谢不敏。这些文章充满

41、浓郁的政治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激浊扬清,入木三分,读者拍案惊叹。A. B. C. D. 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本题中使用错误的词语有: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合乎语境。此处应用“不由自主”。忸怩不安:不好意思,心里慌乱。此处用词不符合欧洲行长的身份。应该用“坐立不安”。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

42、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望文生义。此处语境是有些人不赞同孔孟的观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用来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激浊扬清:比喻抨击、清除坏的,表彰、发扬好的。故选C。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雪要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

43、所“选择”。【乙】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丙】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B. 轻率C. 而是D. 逐渐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参考答案:2. C 3. C【2题详解】本题考查辨

44、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A项,纷至沓来:指顾客、消息、信息等连续不断地到来。文中形容“信息爆炸”、形形色色的“异文化”,使用对象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结合“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说明作者要写一种不理智、不稳健的。很情绪化、随便的心态,语意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而是:往往用于固定搭配“不是而是”中,是一组表并列关系复句的关联词。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显然是强调人们不要去勉强别人,即劝告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语意没有强调要人们“应该做什么”之意,所以,应该用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关联词,即“是而不是”,所以该将“而是”改为“而不是”,故C项符合题意;D项,逐渐: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依据“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强调中国人这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是渐渐累积的,渐渐变化的,语意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合在语言表达中起表情达意的辅助作用,要求考生平时积累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