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衡水市留府乡留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408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留府乡留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府乡留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府乡留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府乡留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府乡留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衡水市留府乡留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

2、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

3、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

4、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于敏为人谦虚,待人诚恳。他给同事讲东西从来不保留,从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改革开放后,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由

5、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注 九院:第九研究院,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5年1月,于敏奉命调入此。相关链接于敏记忆力惊人,平时很少记笔记,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数据。靠大量的数据,他能很快对一个事物做出物理判断。这是一项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这种“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称为理论研究的灵魂。 (摘自我所了解的“氢弹之父”于敏)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团长

6、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撰文,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 (摘自陈海波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1988年被正式解封的于敏,这样对记者说。(摘自余晓洁绝密忠诚-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童年亡国奴的生活让于敏深感屈辱,激发了

7、他为国解难的情怀,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成为日后于敏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精神动力。B于敏认为,科学需要开放,应该交流,互相启发。所以,他主张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出国,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于敏重视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他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为了使年轻人的论文便于发表,他常常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D于敏不但有科学的直觉,也不乏战略的眼光。他预见到世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从而保证了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顺利发展。E作为一名优秀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人员,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深得物理学界的赞誉,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2)组织上为什么要将氢弹理论

8、探索的任务交给于敏?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3)文中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于敏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6分)(4)于敏作为国家的“氢弹功臣”,功勋赫赫,但他却“不为人知”,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只回答一项,或回答三项、三项以上的,本题不给分。(2)有原子核物理的前沿理论和理论物理方面的才华;有“粗估”这种预先估计数据的能力,这是理论研究的灵魂;有对祖国满腔忠诚和甘于奉献、拼搏、钻研的精神。(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基本一致即可。)(3)

9、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设想,起到了关键作用;带领他的团队,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基本一致即可。)(4)创新精神。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氢弹研制中进行开创性研究。爱国精神。童年即萌生了为国解难的愿望,为国家的强盛尽微薄之力而感到欣慰。奉献精神。为了核事业,不计个人得失,隐姓埋名近三十年;担当精神。服从安排调整研究方向,长期留在九院,从事核武器事业研究。开放精神。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开放的胸襟,不遗余力,为核事业出谋

10、划策和培养中青年科学工作者;超前精神。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使我国核试验转入地下并使我国核事业始终未受影响。刻苦精神。领导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氢弹设计所需的数据。(一点给2分,答出四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基本一致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

11、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试题分析:从第一段“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

12、赏”可知于敏有原子核物理的前沿理论和理论物理方面的才华。“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可判断有对祖国满腔忠诚和甘于奉献、拼搏、钻研的精神。【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注意内容要找全。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哪些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应该是一些成

13、果性的东西,如新的发现,理论著作等。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3)试题分析:第二和第三段记叙了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设想,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及带领他的团队,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以及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的内容【考点定位

1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作用”,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另外还要做到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

15、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创作意图,即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应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创作意图,只不过可能有的意图明显,而有的则不明显,即意图是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自两个方面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其意图针对的也是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其写作意图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任意的,必定有其相应的方面,任何作家和作品品都不能例外。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

16、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认识作家的写作意图是理解作品的关键,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因为还有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再创造问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庸”辨义“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

17、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

18、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

19、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义”、“礼”、“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节选自2010年1月15日人民日报)6.下列选项中

20、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源: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7.下列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

21、题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B.对“中”和“庸”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中庸”的根本原因C.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达到“中庸”境界感到绝望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辩参考答案:6.C。7.D。8.B。6.C项这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7.D项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中庸”的一个条件)8.A项原文意思是“对中庸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C“感到绝望”的说法太绝对,这种说法也与后

22、文提到的孔子的具体实践相矛盾D原文中是黑格尔认为“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最懂我们的似乎是互联网。电商了解你的消费需求,专车清楚你每天的行踪,移动支付掌握你财产变动个体的身体、位置、通信、征信、交易等各类信息被源源不断地收集、存储在网络空间,每个人似乎都成了“透明人”。网络消费时代,个人信息在“裸奔”,安全风险日益凸显。360发布的2017年手机安全风险报告印证了这一点:仅第一季度,360安全卫士就拦截了24亿条垃圾短信,其中1.82亿条是诈骗短信,绝大多数伪装成电商和银行通知,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我国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涉及个

23、人信息保护。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权分散在不同部门,工信、工商、公安等都能管,但都管得不彻底。企业也责无旁贷。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加大投入,购买技术服务,打上技术“补丁”,完善管理制度,防止“内鬼”的出现。个人也应绷紧信息安全这根弦,快递单、收据等重要信息不要乱扔;下载软件要认真阅读隐私条款;在社会网站上尽量不暴露个人信息;分级设置密码;平时多和父母朋友沟通,减少他们被骗的几率。个人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等损失,如何维权?此类案件因金额小、数量多,公众想要挽回损失,确实比较困难。但不能选择忍气吞声,应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节选自2018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在对全

24、国100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本次调研显示出,当前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触目惊心。报告披露:超过七成的人都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多达81%的人收到过对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在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到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36%。报告显示:有高达55%的人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的时候,甚至不去银行、支付宝、网站等变

25、更绑定的手机号。在被问到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时,71%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选择拉黑及拒接的比例为63%;仅有20%左右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在解释未能维权的原因时,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不知如何维权(占60%)和没有发现经济损失(占56%)而选择了沉默。值得关注的是,参与调研者中有高达44%的比例选择了因维权程序太复杂、成本太高而放弃维权,另有34%的人是因缺少维权证据而无奈放弃。最为消极的是“维权成功也没有好处”选项,也有14%的选择比例。图1:个人信息泄露隐患行为调查之手机硬件方向 图2:个人信息泄露隐患行为调查之手机号码方向(

26、摘编自2017年3月6日中国青年网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7. 下列关于我国个人信息泄露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图1、图2显示,66%的人群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约27%的人群零防范。B. 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比较关注,但对维权途径所知较少,对维权效果信心不足。C. 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存在普遍焦虑,日常生活也受到一定影响。D. 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维权程序复杂或出于经济考虑而放弃维权。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一分别从时代、企业、政府、个人四个角度揭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性,阐述真实、客观。B. 材料一和材

27、料二都重点阐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难题和维权方法,对互联网用户有较大指导意义。C.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调查样本量大,调查角度丰富,数据详实,有很强的说服力。D.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很多,往往防不胜防,个人信息泄漏后人们必然受到广告骚扰、营销骚扰或诈骗。E. 互联网企业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征得消费者同意,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合法、正当地收集用户信息。9. 根据材料二,如果你身边的人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经济损失,你会提醒他采取哪些积极的方式进行维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D 8. CE 9. 尽快举报、投诉、报警等;了解相关法律和维权程序;搜集、固化相关证据。【7题详解】

2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我国个人信息泄露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维权程序复杂或出于经济考虑而放弃维权”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五段,原文为“参与调研者中有高达44%的比例选择了因维权程序太复杂、成本太高而放弃维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29、“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揭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性”说法不正确,不是从这几个角度揭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性,而是从这几个角度叙述说明要保护好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B项,“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重点阐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难题和维权方法”说法不正确,都是重点阐述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难题。D项,“个人信息泄漏后人们必然受到广告骚扰、营销骚扰或诈骗”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E。【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

30、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题目是“根据材料二,如果你身边的人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经济损失,你会提醒他采取哪些积极的方式进行维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本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从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概括。题干已经指出答题区域为材料二,仔细阅读材料二,根据材料二中谈及个人信息泄露维权难的原因所在,提出提醒信息泄露者采取哪些积极方式进行维权。仔细阅读材料二,可以从中筛选出“

31、在被问到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时,71%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选择拉黑及拒接的比例为63%;仅有20%左右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参与调研者中有高达44%的比例选择了因维权程序太复杂、成本太高而放弃维权,另有34%的人是因缺少维权证据而无奈放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醒个人信息泄露者采取哪些积极的方式进行维权。【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

32、,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

33、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郦道元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

34、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戎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黉序:古代的乡学。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文翁:名党,字

35、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嬖:宠爱。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B道元以属官坐免 坐:因为犯罪。 C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诣:到。D念常匿悦第第:府第,住宅。1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 夷以近 B奸盗逃于他境 青出于蓝 C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句读之不知 D常与卧起 孰与君少长 12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 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蛮人)请前刺史寇祖

36、礼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ABC D第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4)译文:(2)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4)译文:(3)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4)译文: 参考答案:10B(坐:株连受罚)11D(A前者表原因,后者表并列;B前者意为“向”,后者意为“比”;C前者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助词,后者为宾语前置标志词;D都作介词,意为“和”)12 C(表现道元重视兴办教育;指打仗取得胜利;表明皇上对其重用) 13(

37、1)延昌期间,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威猛跟在冀州一样。(“为”1分,“为政”1分,“如”,句意1分)(2)孝明帝命道元持节、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指挥调遣各路军马,如同仆射李平过去的权力一样。(“兼”1分,“节度”1分,“依”1分,句意1分)(3)后来任命道元为御史中尉。道元素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除”1分,“素”1分,“惮”1分,句意1分)译文郦道元字善长。起初,继承父亲的封爵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清正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掾升任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下台后,道元因为是李彪的下属官员也被罢免。景明期间(公元500503年),道元任冀

38、州镇东府长史。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当时带兵在关中打仗,不在冀州上任,州上的事全由道元管理达三年之久。由于道元行政严酷,所以不仅是官吏畏惧,就是奸诈小人和强盗也纷纷逃离冀州,到别的地方去。后来调道元去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上奏,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崇尚并奖励学校教育。皇帝下诏说:“鲁阳原来因为是南方边远地区,不立大学。现在可以允许,使鲁阳象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道元在鲁阳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延昌期间(公元512515年),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威猛跟在冀州一样。当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状,告他苛刻严峻,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复任。等到寇祖礼回来并派

39、遣戍边士兵七十名送道元回京时,两人都因为犯事被罢官。 孝昌初期,梁朝派遣将领攻打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叛乱。孝明帝命道元持节、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指挥调遣各路军马,如同仆射李平过去的权力一样。梁朝的军队到涡阳,被击退。道元指挥军马追杀,杀敌颇多。 后来任命道元为御史中尉。道元素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道元纠正不正之风没有显著的成绩,他的声望受到很大损害。司州牧、汝南王悦宠爱丘念,常常跟他一起睡觉,一起生活。等到选举州官时,全由丘念操纵。平时丘念隐藏在王悦的家里,隔三差五才回一次家。道元秘密查清丘念回家的规律,找一次机会把丘念抓住关进监狱。王悦上告灵太后

40、,请求释放丘念。灵太后命令释放,道元(抢在命令下达之前)就把丘念处死,并用此事检举王悦的违法行为。 道元好学,一向喜欢阅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创作了七聘和其他文章流行于世。略5. 文言文阅读(6分,每题3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 B. 古之

41、学者必有师 学者:在学术方面有专长的人 C. 孰能无惑 惑:疑难问题D. 吾师道也 师:学习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的“乎”字相同的一项是( )A. 生乎吾前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其皆出于此乎11.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4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参考答案:9.B 10.D 11.(1)不积累小步,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汇聚小水流,不能形成江海。(2)

43、、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

44、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

45、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B.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C.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

46、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D.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B. “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C. “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D. “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B. 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C. 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D. 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2)盖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