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泉州市呈祥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189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呈祥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呈祥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呈祥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呈祥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市呈祥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泉州市呈祥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完成79题。文学有竞争,自然也就有淘汰,作品有不朽,自然也就有湮没。但淘汰也好,湮没也好,和文学是否新潮或者守旧,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无论文学怎样千变万化,其本质的部分,也就是时代要求于文学的,历史要求于文学的,以及审美功能所要求于文学的等等,这些应该是文学中必不可少的功课,大概是不会太变和大变的。因此,真正的文学,永不过时,巴尔扎克不会热到沸点,大红大紫,但也不会冷到零度,无人问津。 新时期文学20年,那种昙花一现的盛况,令我们雀跃过多少次,兴奋过多少回,但到了如今,那些“一举成名天下闻”的作家,依

2、旧忙得脚下生风,屁股冒烟,可他们那些作品早就被人遗忘,放在旧书店里的书架上,也积满灰尘,面目可憎了。 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大多数作家是要过时的,如果过了10年,读者已经记不起他写过些什么,是很正常的;如果过了50年,人们甚至记不起来这位作家的名字,也不必奇怪。这样的文坛过客,多如过江之鲫,有的在文学史的夹缝里,偶尔留下一个名字,也不是没有可能。正如演员表上饰演匪兵甲、匪兵乙、老乡甲、老乡乙的小角色,记住名字又如何,还不是舞台上一个过客而已。我一直想,做一个群众演员,陪着北京话叫做“大腕”的“名角儿”,“得儿令枪”地跑一回龙套,也没有什么不好。契诃夫的“大狗叫,小狗也要叫”的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3、 舞台上不可能全是主角,统统是主角的话,每一位都抢戏,这台戏干脆就演不下去。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文学事业,都是由极少数大师级的作家,和绝大多数非大师的作家,共同来完成这场演出。大多数作家像过眼烟云一样,过去也就过去了,即或50年间名噪一时的作家,到了一百年后,未必还能保持往年的风光。文学史上的名字,会长期保留,但读者的萃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相隔愈远,筛选愈严,很多作家都会从普通读者的视野里消逝,很无情的。全唐诗有数万首诗,有数千诗人,你能记住的,还不是那几位诗人那几首诗?所以,1799年出生在图尔城的巴尔扎克,二百年过去了,还有人纪念他,研究他,还有出版社出他的书,还有读者买他的书,能得到这

4、样的不朽,只有极少数拥有天分和才华的作家,只有在作品中永远焕发着生命力的作家,才能获此殊荣。像巴尔扎克这样的文学大师,称得上“高山仰止”了。他真是一座山,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这座山,能够使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体会他;这座山,能够使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入宝山,绝不会空手而返地获得良多教益。这种使后来人永远有话好说的作家,那才叫做真正的不朽。 这位法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他二百岁生日的时候,还被人津津乐道,就因为他笔下那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画面,对我们具有吸引力,就因为他在创作中投入的劳动,不停燃烧生命的热忱,对我们具有鼓舞力,而他在作品中那股“

5、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与时代契合的精神,对我们同样经历过复杂,艰难,动荡,险阻的大半个世界的中国作家来说,或许更具有启示意义。 7.对文学的不朽和被淘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作品应努力追求新潮,即文学的价值,这样才会使作品不朽,否则就会被淘汰B.作品的不朽在于其本质的东西能经得起时代、历史以及艺术的审视,否则就会被淘汰。C.作品应强烈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不能脱离现实,走向虚无的境界。D.作品要具备全方位的艺术价值,无论人们从哪个方面去欣赏它都会给人们以强烈的艺术效果。8.对“舞台上不可能全是主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是由文学事业的时代性决定的。.这是由文学事业的地域性决定的。.文学

6、作品各具特色,各具风格,这写风格不同的作品互相补充,共同架构某个时代的文学大厦。.文学作品中优秀的作品和拙劣的东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9.下列对文段中有关内容概述正确的一项是.在竞争中,文学有的被淘汰,有的不朽,不在于其新潮或守旧,而在于其是否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文学的繁荣不在于只是少数几位大师的出现,而是群众演员”和“大腕”的工结连理。.能在文学历史上长期保留其名声的主要是读者的作用,即相隔愈远,则筛选愈严。.巴尔扎克这座山是文学史上不仅过去而且将来都无法逾越的高山。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网络成瘾综合征”,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Coldberg提

7、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稍高,已接近10%。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据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络而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同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导致违规

8、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摘编自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材料二:网瘾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不同职业的网瘾分布(摘自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材料三:网瘾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问题。美国哈里斯调查公司200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85%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瘾问题。在我国,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已成为网瘾泛滥的重灾区。究其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位是导致网瘾泛滥的因素之一,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料,这些实际监护人因对孙辈的溺爱及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往往只关注

9、孩子的温饱需求。此外,农村文娱活动相对匮乏,城市青少年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博物馆、儿童剧院、手工作坊等文化空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在农村是很难想象的。最后,互联网企业挺进中小城市与农村市场,瞄准了农村青少年这一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自控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中招也就在所难免了。(摘编自抵御网瘾,重塑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材料四: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

10、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7.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危害的一项是A. 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直接表现就是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学习成绩下降。B. 青少年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易导致角色混乱,道德感弱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C. 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

11、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同时,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D. “网络成瘾综合征”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8. 下列对材料中“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相关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成瘾综合征”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成了世界性的难题,患者无法彻底根治。B. 调查显示,从年龄阶段来看,我国1317岁的青少年患网瘾的比例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患网瘾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职业分布来看,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生患网瘾的比例

12、最高;从成因分析来看,满足感缺失、自控能力弱、过于清闲是主因。C. “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颈椎病、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D. 要解决我国农村网瘾泛滥的问题,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学校、家庭等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当前尤其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防沉迷措施,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9. 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7. D 8. B 9. 设置身份认证,限制上网时间;游戏分级,禁止未成年人玩某些游戏。【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

13、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要求“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危害的一项”,D项,“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分析可知,“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于文无据。故选D。【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4、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患者无法彻底根治”说法过于绝对。结合“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分析可知,“患者无法彻底根治”错误。C项,“颈椎病、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以偏概全。“颈椎病、失眠、自闭症”成因很多,把它们全归因于“网络成瘾综合征”显然是错误的。D项,“切实提高

15、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分析可知,“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于文无据,况且老年人素质不是短期内就能提高的。故选B。【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

16、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题干要求“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可抓住材料四中“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一句,联系实际思考怎样建立防沉迷机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实名制,进行身份认证,然后结合不同的年龄,规定上网时间,或者进行IP监控,一些暴力的游戏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17、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

18、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3.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岳 桦任林举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

19、,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这些树

20、的名字,就叫做岳桦。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

21、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

22、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

23、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16、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7、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18、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4分)19、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24、参考答案:16、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突出了旅途所见的鲜明特点:模糊,从而为下文清晰描述岳桦作出有力的铺垫:除了最著名的景点,此行的目的天池和极少数独特的景物,给作者留下还算清晰的印象之外,长白山上其他景物都没能让作者对准焦距,以至于印象模糊;而意外见到的岳桦却给他留下了清晰记忆,难忘的思考与震撼。这就更加吸引读者,与作者一起对准焦距,阅读下文,体会岳桦的独特之处。17、在极为严酷的环境下,岳桦树虽然躯干被扭曲,但不屈地抗争,争取生存的权利与希望,因为它们有着不为人所理解的内在的力量和意志,正是这种不屈的意志力使得岳桦树和严酷环境进行着痛苦沉重而艰苦卓绝的抗争。巨大

25、的毁灭性的灾难突然爆发,在灾难逼迫下桦树出于本能地逃避,但难以预料的不幸的命运总会降临到某些桦树头上,不幸的命运改变了这一部分桦树的生活轨迹,阻隔了它们正常生活的状态,当灾难过去,在新的环境中,它们需要重新适应、抉择,开始新的生活。18、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19、第一问:拟人;比喻。第二问: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焚书辨 刘大魁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博士淳于越进谏始皇,谓宜封子弟功臣为枝辅。下其议李斯。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其法至偶语诗书者弃市,而吏见知不举,则与之同罪。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然则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迨项羽入关,杀秦降王子婴,收其货宝妇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而后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当项籍之未至于秦,咸阳之未屠,李斯虽烧之而未尽也。吾故曰:“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

27、籍之罪也。”昔高祖既定天下,论群臣之功,以萧何为第一。虽然,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何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于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彼固以圣人之经,无关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筹策也,故熟视之若无睹耳。惜者尝怪汉兴,大反秦之所为,而礼乐法度则一遵秦故,未尝稍变。由今观之,然后知萧何之所以相汉,惟知秦之律令;而圣人之经,则弃而烧之已久矣。此唐虞三代之治,所以终不复见欤!呜呼!方沛公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天下之诗书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职尚无

28、恙。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且夫圣人之经,其与秦之律令图书,其为轻重大小何如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而藏之,则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呜呼!彼萧何者,真所谓刀笔之吏矣! (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 语:言语B迨项羽入关 迨:等到C非博士官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 诣:送去D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 顷:时刻【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词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圣人之全经犹在也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B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而藏之 地势极而南溟深D天下之诗书已亡 鹏之徙于南冥也【小题3】下

29、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B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C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D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小题】下面有关作者观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焚烧诗书典籍的罪过,不在李

30、斯,而在于项籍;至于秦王朝的灭亡,不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是从萧何开端。B如果项籍没到秦国,没有进行咸阳的屠杀,诗书典籍就不会完全被焚毁,因为李斯虽然烧了却没有烧完。所以说,真正的罪过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C萧何最先进入咸阳,却对秦博士官的藏书、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断等熟视无睹,也许是他认为这些书无关于稳固汉朝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萧何虽是汉朝第一功臣,却是六经被焚毁的罪人。D圣人的思想典籍,比起秦朝的法制档案,要重要得多。但是萧何保存法制档案,却忽视了圣人的思想典籍,令人惋惜。【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后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

31、言,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3分)译文: (2)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于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4分)译文: (3)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3分)译文: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2】A【小题3】A【小题4】A【小题1】试题分析:语:著作。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 A、那么,连词。 B、用来,连词,表目的。/用,介词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的,结构助词;/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

32、现象: (1)法制:法律制度。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辞。乃:才。澌灭:消失殆尽。(2)所以:用来。不绝于线:像丝线一样绵延不断。宝:把当作宝物。(3)固:本来。系之一发:系于一根头发(的关键时刻)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

33、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34、。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10.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普寻出镇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B. 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C. 昉与琪俱拜平章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D.

35、既失所望,又无善辞 若望仆不相师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 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雅厚张洎而薄张佖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A. B. C.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B. 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官复原位。C. 李昉在选拔人才时,碰到认为值得任用的人,一定会严厉地拒绝他们,使恩

36、德归于皇上,因为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君主的事。D. 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拜舞时摔倒,几天后去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参考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2)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

37、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寻”,不久。B项,“游”:交往/游荡。C项,“拜”:授予官职/呈上。D项,“望”:失望/埋怨。故本题选A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概括传主性格特点的。首先审题,把握题干中说的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用排除法做题。表现李昉为性情中人,也有个人的好恶;表现他不贪功,把任用贤能的功劳让给皇上,其它四句均符合题干要求。这样就排除带有的选项,故本题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

38、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曲解文意。错在“李昉在选拔人才时,碰到认为值得任用的人,一定会严厉地拒绝他们”。原文是:李昉在中书任职时,有个人请求想提升任用。李昉即使知道这个人可用,必定很严肃地拒绝。所以选C项。故本题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39、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短”:“短处”;“闻”:“使闻,上报”;“为所”:被动结构,“被”。第二句关键点:“素”:“一向,向来”;“善”:“与交好”;“不之信”:倒装句,“不信之”,“不相信这些”。【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

40、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后汉乾祜年间考取进士,担任秘书郎一职。宰相冯道推荐他,与吕端共同在弘文馆当值,后改任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朝初年,李昉加官为中书舍人。开宝三年,主持贡生考试。开宝五年,再次主持贡生考试。李昉主持贡生考试时,他的同乡武济川参加考试,后来上奏应对失常,李昉受连累被降职为太常少卿,随即改饪国子监。第二年五月,再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皇上向李昉询问,李昉回答说:“我的

41、职务是掌管文书诏令,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我所知道的。”赵普不久出朝担任节度使,而卢多逊只担任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封李昉为户部侍郎,太平兴国年间,改为文明殿学士。当时赵普、宋琪居于相位已久,寻求能够接替他们的人,老臣中没有人能超过李昉的,就任命为参知政事。十一月,赵普出朝为节度使,李昉、宋琪都为平章事。不久,加官监修国史,恢复时政记录先进呈皇帝然后交付有关部门,是从李昉的提议开始的。李昉温和宽厚,不记旧恶,在相位小心谨慎沿袭旧制,没有显赫的政绩。喜好结交宾客,江南平定,归附朝廷的士大夫多与他往来。李昉非常看重张洎而轻视张佖,等得李昉罢相时,张洎撰写制书大力诋毁他,但是张佖初一十五日必定拜访李防

42、。有人对张佖说:“李公待你素来不厚,为什么多次看望他?”张佖说:“我当廷尉时,李公正执掌政权,从未有过一次请求,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到他入朝为相时,太宗谈到卢多逊的事,李昉多次为他解释。皇帝说:“卢多逊平常诋毁你一钱不值。”李昉才相信此事。皇上因此更加看重李昉。李昉在中书任职时,有个人请求想提升任用。李昉即使知道这个人可用,必定很严肃地拒绝,然后提拔任用;如果不值得任用,必定和颜悦色地接待他。子弟问这样做的原因,说道:“任用贤能,是国家君主的事;如果接受他们的请求,是用私情做交易,因此严厉地拒绝

43、他们,使恩德归于皇上。若是不能任用的人,既已让他失望,又没有好言语,是带来怨恨的做法。”至道二年,李昉陪同皇帝到南郊祭祀,仪式结束入朝祝贺,在跪拜舞蹈时摔倒在地,台吏搀扶他出去,卧病数日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官司徒,谥号文正。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荆轲刺秦王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

44、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

45、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愿举国为内臣 举:全 B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C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D唯大王命之 唯:只有 5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3分)秦武阳色变振恐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 B C D6下面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

46、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B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C荆轲刺秦王,秦廷一度大乱,因为事起突然,而且廷上的侍臣都手无寸铁。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7把所学文言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5分)(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5分)参考答案:4D5C 6A7(1)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盟国,这是不明智的。(2)樊将军因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不忍心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再来考虑这件事吧。 4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