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石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140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石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石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石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石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石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石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雪 蒋勋 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分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每年冬天都来V城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在南方亚热带的岛屿长大的我,生活里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一群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奔跑。精致一点的,甚至在卡片上洒了一层玻璃细粉,晶莹闪烁,更增加了我对美丽雪景的幻想。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在寒冷的北方住了半辈子。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

2、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在山上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滑雪技巧都学了,可是等不到雪。别说是雪,连霜都没有,每天艳阳高照。我们就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滑来滑去,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大学时,有一年冬天,北方的冷空气来了,气温陡降。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了雪,大概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赏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四面八方都是人,山路早已拥塞不通。一堆

3、堆的游客,戴着毡帽,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天上灰云密布,有点要降雪的样子。再往山上走,山风很大,呼啸着,但仍看不见雪。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我去V城看她的次数也愈来愈多。洗肾回来,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母亲问我:“下雪了吗?”我说:“是。”扶她从床上坐起,我问她:

4、“要看吗?”她点点头。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只有马路上的雪,被车子轧过,印下黑黑的车辙,其他的地方都成白色。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地上的雪积厚了,行人走路都特别小心。一个人独自一路走去,路上就留着长长的脚印,渐行渐远。雪继续下,脚印慢慢被新雪覆盖,什么也看不出了。只有我一直凝视,知道曾经有人走过。“好看吗?”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的雪漫天飞扬。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

5、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湎在童年的梦里。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被车轮轧过的雪结了冰,路上很滑,开车的人很小心,车子无声滑过。白色的雪掺杂着黑色的泥,也不再纯白洁净了,看起来有一点邋遢。路上的行人怕摔跤,走路也特别谨慎,每一步都踏得稳重。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没有想到在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的。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

6、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雪在光里迷离纷飞,像清明时节山间祭拜亲人烧剩的纸灰,纷纷扬扬;又像千万只刚刚孵化的白蝴蝶,漫天飞舞。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选自此时众生,

7、有删节)24、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请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4分)童年 少年 青年 中年身边无雪 参训盼雪 上山( )雪 探母( )雪陪母( )雪窗边( )雪25、赏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4分)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 26、本文以“雪”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3分) 2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每空2分,共4分)A.文章开头写“我”的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文大雪降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B.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

8、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C.“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的形态,又暗合上一段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D.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E.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对光阴易逝的领悟,既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参考答案:24.寻;遇;看/赏;思/悟(每空1分)25.运用了比喻、排比(2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轻盈、繁密(1分)的特点,表达了作

9、者对雪景的惊喜和赞美(1分)。26. “雪”是文章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1分)。文章既讲述了自己多年来求“雪”的经历,又描绘了一场难得一见的大雪的景象。(1分)借雪生发出了对人生的感悟看尽繁华之后的宁静空旷。(1分)27.AD(每个2分)解析:B没有神态描写;C童年的梦不是比喻;E不是对光阴易逝的感悟。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碎片化阅读要“量中求质”书箱里一直保存着过去纸媒盛行时代喜欢的几本杂志,既有十月这样的纯文学刊物,也有 像今古传奇?武侠、看电影这样的通俗读物。那时候,杂志多是半月刊,有的甚至是双月刊,信息相对匮乏和迟缓,等新一期杂志上架的心情,用望穿秋水来形容并不为过

10、。依靠纸媒支撑起的阅读生活,阅读量不可能太大,这既有阅读速度的问题,也有内容供应的问题。有一种论调,认为当代人阅读量较古人太少,担心社会将变成“文化沙漠”。事实上,人们觉得阅读少了,只是像传统阅读那样,抱着一本书读的情况少了。现代人每天通过微信、微博、新闻 客户端等渠道,接触大量信息。单论文字量,今人的阅读总量恐怕要数倍高于古人,也多于过去的 纸媒主导时代。然而,从阅读的“质”来说,我们的阅读效率正在面临大面积滑坡。从社交网络、移动媒体获 取的碎片化文本,很难系统、深入地学习知识、获得感悟。近年来,笔者微信里的订阅号不断增加,已经达到 100 多个,阅读的数量不少,能被笔者记住的却不多,大都是

11、走马观花,一掠而过。而多年前的纸媒阅读,一些精彩的文章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能否回到过去那种纯净的阅读时代?答案是否定的。现代社会,向往山林的人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极少能在深山里搭一座木屋终老。信息时代,很多人怀念纯粹、传统的阅读生活,但离开手机,我们还是会寸步难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碎片化信息中,提升阅读的质量呢?我们需要在碎片化阅读中培养“拼接意识”。相对于传统阅读,碎片化阅读则更加灵活、丰富,能够即时把握最新动态。涉猎各个层面的“浅阅读”也十分必要,只是,这种涉猎并非被动接受,散漫选择,随心所欲。而是应该建构在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上,从而产生“化学作用”。例如,钟爱时

12、政类新闻的读者,在每天接收网站、客户端、社交平台新闻推送的同时,也要变被动为 主动,搜集一些相关的大国关系、地缘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经济等信息,形成较为完整、具有一 定逻辑体系的信息结构,在“浅阅读”中增强对事物全面、客观的认识。我们还要让网络阅读更“累”一点。就像经济学里,顾客对产品的选择是感性行为一样,人们对阅读的选择也是感性行为。选择快餐式、容易读、有趣味的碎片化文章,是每一个读者的自然反应,这是我们阅读效率不高的一大根源。其实,古人也常常进行碎片化阅读,比如诗经、唐诗、世说新语,都是碎片化信息。只是这些内容表现为某一领域的深度信息。因此,找到一个专业 化的垂直领域,有意识地进行深度阅读

13、,是提升阅读效率的一大途径。同时,在深度阅读方面,选择信源很重要。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往往读过才能判断是否是垃圾信息,白白耗费时间精力,因此,理性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源,然后专心阅读十分重要。古人读书学习,讲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资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虽无 需这样胼手胝足、皓首穷经,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独善其身”,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从这个角度而言,对碎片化信息的拼接和挖掘,不失为一个“量中求质”好方法。(选自新华文摘2017 年 07 期)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有关概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阅读”指的是纸媒时代接受信息的方式,在本文中也可以叫做“

14、纸媒阅读”。B. “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渠道接受大量碎片化文本信息的方式。C. “浅阅读”是涉猎各个层面的、更加灵活丰富、能够即时把握最新动态的阅读形式。D. “深度阅读”是指就某一专业或某一领域的内容有意识地深入阅读的形式。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纸媒盛行时代,信息相对匮乏,但是基本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不同阅读需求。B. 在纸媒盛行时代,因为阅读速度和内容供应的问题,人们的阅读量不可能太大。C. 网络社会、移动媒体时代,人们抱着一本书读的情况少了,使阅读效率出现大面积滑坡。D. 快餐式、容易读、有趣味的碎片化文章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阅读效

15、率不高。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纯净的阅读时代,热衷于碎片化阅读将会使我们的社 会变成“文化沙漠”。B. 现代社会,人们选择碎片化阅读无可厚非;人们的阅读总量要远高于纸媒阅读时代,只是 阅读的质量令人担忧。C. 建构在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上,主动涉猎各个层面的“浅阅读”是提高碎片化阅读质 量的有效办法。D. 借鉴古人碎片化阅读经验,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工作,是提 升阅读效率的一大途径。参考答案:1. C 2. C 3. A【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

16、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浅阅读”错误,张冠李戴,原文“碎片化”阅读则更加灵活、丰富。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因果关系不当,“阅读速度和内容供应的问题”和“人们的阅读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A项,主观臆断,本文作者的观点并不认为今人阅读量少,而且注意求质,可以并补碎片化阅读的不足。故选A。【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

17、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

18、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见识丰盈以及塑造人的

19、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选自2017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

20、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并且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选自2017年1月4日“红网”,有删改)材料三: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薛屯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截止到目前,

21、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一种良

22、性循环。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选自2016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材料一中“某位名人”在演讲中这样说,是激励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要有胆量。B. 大学教育能带给学生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

23、观的塑造,大学教育的回报,不能完全用量化的金钱体现。C. 材料二中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的回答巧妙地点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过的书,也许会忘记,但它们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D.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作者认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但是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读书。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然后对读书的“无用”和“有用”进行论证,最后指出我们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B. 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

24、“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的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D. 三则材料关注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9. 如何扭转“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D 8. BD 9. 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正确的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丰富个人素质、开阔视野等。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均衡城乡教育资

25、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7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因为作者认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于文无据。【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两项”。B项,“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错误,材料二开头对这件事进行的是客观叙述,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D项,“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

26、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错误,材料三并没有分析原因,也没有强调有用性。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类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材料中的观点、材料中的论据、材料中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等。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材料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如何扭转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要求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作答时先从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如材料一“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

27、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与其说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素养。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即:宣传“读书有用论”。材料二“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并且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材料三“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

28、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我们自己的看法分点组织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29、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注:囿(y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雉兔者: 这里指猎人。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

30、有关。阱:名词用作动词,设置陷阱。7. 下面各句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方:方圆。B.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C. 问国之大禁 禁:禁止。D. 不亦宜乎 宜:合适,适宜。8.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A. 树之以桑B. 申之以孝悌之义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若是其大乎 吾其还也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 于传有之 邻国之民不加少10. 下列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孟子认为,如

31、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B. 孟子认为,让百姓在住宅场地上栽种桑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 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 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11. 翻译句子(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参考答案:7. C 8. D 9. B 10. B 11.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

32、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头顶重物了。(2)那么这方圆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解释错误,“问国之大禁”中“禁”为名词,“禁令”。故选C。【8题

33、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了解文言句式的分类,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了解每种句式的特点,重点是倒装句式。倒装句包含了: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要细心比对把握特征。A、B、C三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宾语前置。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其”,第一个是代词它,第二个是商量语气词“还是”;B项,“是”均为代词,这,这样;C项,“发”,第一个“发”是“打开粮

34、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出发;D项“之”,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

35、、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庠序,学校教育;申,反复讲;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负戴,身上背着,头上顶着。“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两句都是介词短语后置句。(2)方,方圆;阱,陷阱。“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介词短语后置句。【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36、。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37、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参考译文:(一)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

38、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二)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周文王的园林有如此大吗?”孟子说:“百姓仍然认为它太小。”宣王说:“我的园林方圆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人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国都郊区有方圆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这方圆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

39、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

40、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

41、。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选自南史,有删节)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去官忧:担心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勒令C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D疾卒于师 卒:最终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 以我应他人 B然保己廉慎 怅然心中烦C为吏民所悦 慎勿为妇死 D去城数十里乃反 作计乃尔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

42、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参考答案:8.C(A.忧:父母的丧事;B.勒;D.去世)9.A(A.介词,把;B、然而¥的样子;C、为所,表被动¥介词,为了;D才¥就)10.B“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无中生有。附:课外文言

43、文全文翻译杨公则,字君翼,是天水县人。当时氐人李乌奴叛乱,攻打白马,公则顽强地守卫经时,弹尽粮绝,被敌人俘虏,大声骂敌人。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答应他而图谋(袭击)他,计谋泄露,一人骑马逃回。梁州刺史王玄邈把这件事上表给皇上,让皇上知道这件事,齐高帝下诏褒扬了他。调任为扶风太守,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不久,齐高祖率领军队驻扎在沔口,杨公则率湘州的军队在夏口与齐高祖的军队会师。郢城平定后,高祖命令所有军队当天全部继续东下,杨公则受命为先头部队,直接攻向柴桑。江州平定以后,合军东下,直抵建邺。杨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过之处无不仰赖他而平安无事。大军

44、到新林,杨公则把领军府从越城转移北楼到驻防,和南掖门相对,杨公则曾经登上北楼观战。城内远远望见将帅用的旌旗伞盖,让神弩手射箭,箭穿入杨公则坐的胡床,左右的人都大惊失色。杨公则说:“几乎射中我的脚。”谈笑如初。东昏侯选勇士在夜晚攻打杨公则的栅营,栅营中的军队惊恐扰乱,杨公则安睡着不起,只是慢慢地命人回击敌人,东昏侯的军队就退回了。湘州多年遭受匪乱,人民大多流离失散,杨公则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久,户口就增加了。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官吏和百姓都很高兴。湘州的习俗单姓人家用赂贿求得州中的职务,杨公则到后,全部断绝这种做法,所征用的都是州郡的大姓,高祖颁诏,要求中州都要效法。

45、当时朝廷开始讨论北伐的事,因为杨公则一向享有很高的威名,到京师后,下诏赐假节给他,命令他先在洛口屯兵。杨公则接受命令正要出发,得病,对亲人说:“过去廉颇、马援因为年老被遗,但他们还勉力请求任用。现在国家不因为我衰朽懦弱,任命我为前锋,与古人相比,可见朝廷对我还是看重的啊。虽然临出发得了病,怎么可以一下就推诿任务啊?马革裹尸,还葬家乡,这是我的志向啊。”就勉强起登上船。到了洛口,寿春投降的男女有几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派遣长史石荣为前锋迎战,杨公则就斩杀了石荣,追杀败兵一直到寿春,离城几十里才返回。在军中病逝,享年六十一岁。高祖非常悲痛为他惋惜,当天就举哀(丧礼用语,指高声号哭),赠车骑将军,

46、给鼓吹一部。溢号是烈。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