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济源市轵城实验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湖底的书香白荣敏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使粗犷的大山增添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溜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淼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南宋庆元三年三月,年近古稀的朱熹
2、遭受朝廷重臣韩侂胄及其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林用中、余偶、余范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宋宁宗庆元初年,南宋朝廷内部党同伐异的斗争不断升级。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59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者,一片打压之声。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这种风云骤变的逆境,给朱熹带来沉重的打击。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817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
3、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诗句表达的显然是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如果仅仅是为了躲避灾祸,就不是朱子了。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及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顶风作案;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揣摩朱熹在人生最后这几年里的心态,寻找
4、一个人如何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的答案。今天,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内心的强大源自于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孕育着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宋淳化年间,构亭山上,曰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上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我无意于臧否56年前建设古田溪水电站的这个“壮举”,也许的确是当时条件下发展民生的需要;但我知道,对于
5、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庆元党禁解除之后,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从元、明至清,又出现了像张以宁、余正健、曾光斗这样的人物。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不时在书院内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动
6、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从中我们看出,进入新世纪的古田,依然有人在缅怀朱子当年泽溉桑梓的功绩,思慕其高尚坚忍的品格,赓续这源远流长的文脉。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 。13. 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14.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15.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朱熹在哪些方面对后世产生影响?16.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参考答案:13. 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翠屏湖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结构,点明题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效果,增加文学美、诗意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14.
7、朱熹在遭遇政治迫害的黑暗的日子里,坚持信念,宣讲理学;为他人指明方向,增添信心;表达作者对他人格的赞美。 15. 人格操守:虽遭受迫害,却从容坚定、讲学不辍的达观情怀,激发后人对理学的坚定信念与追求;教育经历:心无旁骛,一心教学,培育后秀,使古田一代又一代人才脱颖而出;文化影响:门人及士子对理学有坚定信念,缅怀朱子的功绩,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16. 表达了对56年前因建水电站而沉入湖底的溪山书院的惋惜;表达以溪山书院为代表的读书精神,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让古田这片土地充满了诗性智慧的慰藉;表达对在逆境中坚持理想的文化人格的赞美;表达对经过漫长时光培养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得以延
8、续发扬的欣慰。13. 试题分析:“湖泊是造化的眉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眉眼”“粗犷的大山”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就使湖泊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说湖水使大山“柔媚”,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也使文章增加了文采和诗意。文章标题是“湖底的书香”,开篇写“湖”,照应了标题。所考查段落是文章首段,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
9、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本题所考查段落是文章的开头段,结构上有引出下文和开篇点题的作用,内容上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特点,考生按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总结即可。14. 试题分析:本题所考查句子是文章第6段结尾处,结合上文来看,“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应是指朱熹遭受政治迫害的时期,“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表明朱熹没有停止宣讲理学,他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宣讲给别人指明方向,为别人带来希望。作者把朱熹比作“火把”认为他燃烧了自己帮助了别人,表达出作者对朱熹的赞美之情。15. 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原文五、六、九、十段。第五段写朱熹虽受打击,贫病交
10、加、仇怨相攻,依然“脚步从容,目光坚定”,拥有“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第六段写朱熹“宣讲理学,培育后秀”“心无旁骛,一心教学”;第九段写“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 “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第十段写“新世纪的古田,依然有人在缅怀朱子当年泽溉桑梓的功绩,思慕其高尚坚忍的品格,赓续这源远流长的文脉”,考生将这些信息分类整理就可以得到答案。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探究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或段落,归纳得出答案。文中第八段作者说“我无意于臧否56年前建设古田溪水电站的这个壮举”,“壮举”用了引号,
11、并且作者又说“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可见作者对56年前因建水电站而沉入湖底的溪山书院充满惋惜之情。接下来在第九段第十段,作者写了朱熹对后世的影响、对古田的影响,结尾说“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表达出作者看到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得到延续后内心的慰藉之情。文中对朱熹的赞美则表达出作者对像朱熹一样坚持理想的文化人格的赞美。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肖复兴)南疆是金色的。 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
12、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到的风光。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疆,舍此其谁,别无选择。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蕴藏着的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庙宇在各
13、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金色和彩色的色彩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
14、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的保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同样,沙漠因有了这样的一座座千
15、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金光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自然与神的伟大。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唐奥依古城、库尔勒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它们是南疆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
16、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 40 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
17、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4.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的赞美之情。B. 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和夸张等手法,使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生动而有情韵。C
18、. 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作者驰骋思维的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D.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说理更透彻。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南疆是金色的”。6.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B 5. 南疆的自然风光是金色的,广阔的沙漠,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都使南疆浸透在无边无际的金色中。南疆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等深远而厚重在荒凉的大漠中绽放着金子般的光芒。南疆会使身处其中的人深受金色的感染,留下金色的回忆。 6.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
19、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全文也以“金色”为线索,很好地组织起材料,贯穿全文。4. 试题分析: B.并没有表达现代化的戕害和忧思;C.并无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虽有夸张,但不是用来描写南疆景观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本题中B、C两项在原文中并没有确切依据,因此选B、C。5. 试题分析:书签,是夹在书里的,有书签自然有书,因此,先要搞明白“书”指的是什么。本文一直在写南疆的风景,因此,这“书”指的是南疆风景。另外,关键词“金色”指
20、金色的南疆,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点评: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6.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分清文章层次。本文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
21、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林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所以,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但“金色”一词有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点评:在回答行文思路时,(1).总体阅读文段,将文段大体分成几个部分;(2).说明每一部分“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效果。(3).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5).主体内容的概括要力求全面、清晰、层
22、次清楚。(6).一般的散文都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对设问、过渡句、总结句等要点出来;还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表总结的词语也应该点出来。7. 试题分析:该题是高考常见题型,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一般情况下第二人称就是亲切,便于感情交流等;第三人称便于叙事和议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点评:此类题的提问方式有: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3、1517题。留白之美李娟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留白处是天空、云朵、大海、皑皑的积雪,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意蕴深长。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这是老舍先生给老人出了一道难题,用诗人苏曼殊的一句诗来作画。画中两截黝黑粗壮的枝干忽然间断了,和其他枝干没有连接,几乎显得很突兀。几枝红梅在严寒中怒放,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隐隐还有暗香袭来。再一细想,这两截树干没有画下去,空白的地方不就是皑皑的积雪吗?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画白雪,只画树干几枝,留白处就是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拍手称奇。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之美啊。爱情也要有留白。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
24、的花朵。说得多好。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放,欲说还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是女子的豆蔻年华,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等到花儿全开了,就没有了悬念,没有了猜测和遐想,更没有了悠长的回味。其实,婚姻里也要留白,再亲密无间的一对夫妻,一定要留出两人精神世界的空间来。夫妻间容易做到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但是,能做到比翼双飞、举案齐眉的很难很难。胡适先生谈到夫妻相处时,曾说过一句格言:久而敬之。所谓敬,就是尊重对方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她是你的妻子,但是,她永远是一个独立人。是的,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夫妻之间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体谅,精神世界里才能做到琴瑟相合、肝胆相照。
25、比如,作家钱锺书和杨绛先生,一代名士张伯驹和妻子潘素。读书也要有留白,留得闲逸和散淡。一卷书在手,随读、随记、随忘,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看来,不求甚解,乃是读书的真趣,也是读书时的留白。初读书时囫囵吞枣,忘乎所以,过些日子,再翻开书来细读,一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风动荷花香的季节,我在苏州园林里流连。恍然明白,苏州园林的建筑处处讲究留白。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对季节最敏感的诠释。见拙政园里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一处水榭,一座亭台,一扇花窗,一条回廊,仿佛一阙宋词,一首唐诗,诗情和画意痴
26、痴缠绕。移步换景,人如行走春夏秋冬间,有清风明月相伴。园林里没有一处荷塘、回廊、亭榭是对称的,处处有留白。留园里有一座小亭,名可亭。意思是可以停下来,静静欣赏山水的小亭,可亭夏可赏荷,冬可观雪。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可心、美好吧。有些美一直藏在意念里,不可说,不可诉,仿佛一开口就意味尽失。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美,艺术的美,爱情的美,文字的美。佛家言: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你不禁要问,世间为何要有遗憾?因为,遗憾就是留白,没有遗憾的世界,给你多少幸福和圆满,你也会感受不到。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好文字不会写得太满,也不可以把话说尽。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人只有渐渐
27、年长,才要懂得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选自2013中国随笔年度佳作,有删节)15.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留白之美”的内涵。(6分)16.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1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15.绘画之中给人以无限遐思的意境之美;爱情之中增添猜测和遐想的悠长的回味之美;婚姻之中懂得相互敬重和相互体谅的人格之美;读书之中留有思考和回味时间的赏析之美;园林之中饱含空白意味的艺术之美;留有遗憾却能使人感受到人生幸福和美满的人生境界。(6分,每点各1分)16.首先提出婚姻也要留白的话题;接着引用胡适的话语强调夫妻只有相互尊重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才能真正
28、做到比翼齐飞、举案齐眉;最后以两对名夫妻为例进一步说明婚姻中相互欣赏和相互体谅的“留白之美”。(6分,每点各2分)17.最后一段强调人生的“留白之美”和怎样才能真正懂得“留白之美”;紧承上段,又照应开头,点明题旨;由艺术、生活的“留白之美”引申到人生的“留白之美”,深化了文章主旨。(6分,每点各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陈经秀才序欧阳修伊出陆浑,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砑,若断若鑱。当禹
29、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因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
30、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注:天圣九年,26岁的欧阳修被派往洛阳任留守推官。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绝山而下,东以会河 绝:穿越 B刺舟随波,可为浮泛 浮泛:乘舟游览 C登览未周,意已怠矣 怠:轻慢 D傍山足夷犹而下 夷犹:从容自得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世因谓之龙门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可以朝游而暮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皆卑且闲者,因相与期于兹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31、之上11下面的句子分编四组,全都属于“得山水之乐”的一组是 ( ) 披山斩木,遍行天下 水溅溅鸣石间 唱呵后先,前傧旁扶 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 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 听八节滩,晚泛舟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段记述龙门、伊水的地理位置及龙门名称的由来。引隋炀帝的话及禹贡的相关记载,意在显示作者的博学多闻。 B. “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伊水不仅景色怡人,而且物产丰富,可赏可用,两全其美。 C. 达官显贵们出游前呼后拥,耀武扬威;作者一行均为“卑且闲者”,能尽得山水之乐。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32、D. 该文用笔浓淡有致,形象鲜明。尤可贵的是,作者以其谨严而新巧的构思,在赠序文中创造出奇幻的山水游记之趣。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3分)译文: (2)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3分)译文: (3)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2分)译文: 参考答案:9.C(应为松懈、懈怠) 10.D (A因此依凭; B顺承转折; C助词代词; D介词,在) 11.D(大禹“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忙于治水;写伊水的清澈、灵动;是“达官尊重”的排场及耀武扬威) 12.A(“意在显示作者的博学多闻”错,应是为了突出龙门地势的险峻) 13.
33、(8分)东西两山夹持着伊水,北面正对国都(洛阳)城门,正处在两个阙楼的位置。(3分,关键词 “直”“国”“当”)然而能够领略这种游览乐趣的,只有地位低下而又有闲暇的人才相宜。( 3分,“得”“卑且闲者”)过了三天陈秀才告诉我(他)将要西去(行)长安。(2分,“且”“西”)参考译文伊水发源于陆浑县,流过洛阳南面,越过伊山而下,向东汇合于黄河。东西两山夹持着伊水,北面对洛阳城门,正处在两个阙楼的位置。隋炀帝初时在洛阳造宫殿时,登上北邙山南望说:这岂不是龙门吗!”所以世称伊阙为“龙门”,但它不是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大禹“导河积石”的龙门。然而山在这里截断,高大的山崖张开一个缺口,像是自然断裂又像人工开凿
34、。当年大禹在九州治水,辟山斩棘,足迹踏遍全国,凡是河水破山而出的,都是大禹所开凿,哪里仅是开凿龙门呢?然而伊水的流水最为清澈见底,河水发出潺潺之声在山石问飞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可以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可作为佐餐的佳肴。两山的山脚都沉浸在水中,没有危崖峭壁和曲折难行的险境,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在漫长的夏日来游览,只有十八里路程,可以清晨出游傍晚归来。所以游览龙门的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但是洛阳是西京,到这里来的大多是达官贵人,他们不可能随随便便地轻易出游。倘若前往游龙门,就会有牵马的士兵、骑马的随从、衙门的僚属挤满了道
35、路,前呼后喝而行,先导的侍从不离左右。登山游览还没有走遍,兴致已经消失殆尽。所以没有在伊水激流中泛舟往来,和游鱼飞鸟一般放纵的舒适。然而,能够领略这种游览乐趣的,只有地位低下而又有闲暇的人才适宜。我为西京留守推官,杨子聪为河南府户曹参军,张应之为河南县主簿,秀才陈经游学到这里,都是地位低下而又有闲暇的人。于是彼此约定在这一夜住宿龙门山西峰广化寺,月色下漫步松林之间,攀登菩提峰的上方阁,直到山路尽头才返回寺庙休息。第二天,登上香山石楼,静听八节滩激流的水声,傍晚坐船游览伊水,沿着山脚从容自得顺流而下,吟诗饮酒,到天黑才回城。过了三天,陈秀才告诉我将要西往长安。我正为结识陈秀才得以和他一起游览而高
36、兴,而他又急于要走了,于是就写下这次游历的经过,作为赠别的礼物。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
37、不许。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
38、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注】君房:侯霸的字。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王吉、贡禹均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后汉书?卷二十七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堕懒者,耻不致丹 堕:通“惰”,懈怠B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C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 视事:检查工作D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 祠:祭祀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王丹“好施周急”的一组是()(3分)(1)家累千金,隐居养志 (2)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劳而之(3)邑聚相
39、率,以致殷富 (4)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5)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6)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A(1)(2)(6) B.(2)(3)(4)C(2)(4)(5) D.(3)(4)(5)4.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王莽篡政时期,王丹接连被征召都不去。家里积存了很多钱,隐居家中修养心志,乐善好施。B.陈遵为家人办丧事时,王丹送一匹缣帛过去,说是家人用织机织出来的,陈遵听后露出惭愧的神色。C.王丹阻止儿子去给儿子同学父亲吊唁,只让寄些缣帛表吊唁之意,是因为王丹认为儿子交友要慎重,王丹可能认为儿子的同学不值深交。D.门客向王丹推荐士人,王丹就向
40、朝廷举荐,此人后犯罪,王丹因受牵连而被免职。 5.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或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断句(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标记): (2分) 其 有 遭 丧 忧 者 辄 待 丹 为 办 乡 邻 以 为 常 行 之 十 余 年 其 化大 洽 风 俗 以 笃。(2)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2分)译文:(3)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2分)译文:参考答案:2C指“到任工作”3C(1)指自己的情况。(3)指乡里人的事。(6)指处罚朋友之事。4B应为“友人丧亲”5(1)其 有 遭 丧 忧 者/ 辄 待 丹 为 办/ 乡 邻 以 为 常/ 行 之 十 余 年/ 其 化大 洽/ 风 俗 以
41、 笃。(每标错一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2)那位门客又羞惭又害怕地跟王丹断绝了关系,而王丹一直没说什么。(3)家父想跟您结交,你为什么拜谢我?文言文参考译文: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下邽人。汉衰帝、汉平帝时在州郡做官。王莽篡政时期,接连征召都不去。家里积存了很多钱,隐居家中修养心志,乐善好施。每年农忙时就把酒菜用车拉到田间,等着劳作的人经过就慰劳他们。那些懒惰的人因为得不到王丹的赏赐而感到羞耻,都加倍努力自我发奋。于是整个城邑大家都相互效仿,以至变得很富裕。那些轻浮狡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害乡里的人,王丹就晓谕他们的父兄,让他们处罚他。对死去的人王丹就提供丧事所需的财物,并且亲自操办。那些家
42、里死人的,就都等着王丹给办理,乡邻们都习惯了。这样做了十几年,这个地方的风化极为和谐,风俗也变得淳厚了。王丹天性正直高洁,非常厌恶豪强恶人。当时,和王丹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是关西有名的豪杰。他的友人死了亲人,陈遵为他办理丧事,提供了很多财物。王丹拿着一匹缣,放在主人面前,说;“这一匹缣,是我家里人用织机织出来的!”陈遵听了露出惭愧的神色。自认为名气很大,就想和王丹成为好朋友,王丹拒绝不答应。正巧前将军邓禹去关中西征,缺乏军粮,王丹率领宗族献上了二千斛。邓禹上表举荐王丹任左冯翊,王丹以有病为理由不到职工作,被罢免官职回家,后来被征聘为太子少傅。当时大司徒侯霸想跟王丹交朋友,等到王丹被征入朝时,派儿
43、子侯昱在路上迎候。侯昱在车下迎接下拜,王丹下车答札。侯昱说:“家父想跟您结交,你为什么拜谢我?”王丹说:“君房说过这话,但我没有答应他呀。”王丹的儿子有一位同学死了父亲,他家住在中山,王丹的儿子跟王丹说要去吊唁。找了伴儿正要出发,王丹生气地打了他,让他寄些缣帛表示吊唁之意。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王丹说:“交朋友的难处,不容易讲清楚啊!世人都称说管仲、鲍叔牙,其次则是王吉、贡禹。但张耳、陈余最后兵刃相见,萧育、朱博后来也反目为仇,有始有终的好朋友实在不多见啊!”当时的人都信服他的话。起初有门客向王丹推荐了一位士人,王丹就向朝廷举荐,后来被举荐者犯了罪,王丹受牵连获罪被免去官职。那位门客又羞惭又害
44、怕地跟王丹断绝了关系,而王丹一直没说什么。不久王丹又被征入朝为太子太傅,他把门客叫来对他说:“你自己跟我绝交,为什么把我王丹想得那么薄情呀?”以不给他安排饭莱作为处罚,然后就跟原来一样对待他。王丹后来扰退休了,死于家中。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出知杭州府。 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天津卫仓灾,焚粮
45、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请振,太子谕之曰:“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
46、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节选自明史虞谦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B. 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C. 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D. 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