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温州市瓯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8119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瓯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瓯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瓯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瓯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瓯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温州市瓯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微博正在改变中国青年的生活“微博让网友的心和我们舟曲紧紧地连在一起。”8月20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变了。当他8月8日发出第一条微博时,根本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鼓励。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王凯以“Kayne”为名发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仅8月9日一天,他就发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有媒体说:“他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现在,王凯

2、微博上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万人。在舟曲泥石流发生以前,王凯上微博多是为了娱乐消遣,“通过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观,很多人通过微博集结起来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还会留言给我。”“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传播学专家闵大洪教授在微博研究文章中说道,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围观”现象并不少见,完全可以形成舆论。尽管微博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但同样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他举例,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网友通过微博发出“超级急”的信息,告知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号召网友将灾区急需的物品送达。4月18日至21日,由社会热心人士联系的海航包机

3、连续4天运输网友捐赠的赈灾物质,总量超过20吨。被微博影响和改变的不只是王凯,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6%的人不超过40岁),92.4%的人上微博。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调查显示,87.3%的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62.5%的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某外企职员陈松,觉得微博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两个小时,就会用手机上微博。遇上什么事,拍个照片就随手发上去了,特方便。在微博上关注一些名

4、人、明星、书籍等,也让我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调查显示,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时交流,改变了交友、沟通的方式和习惯;64.9%的人认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随时随地记录,改变了表述和思维的习惯。微博也有让陈松烦恼的时候。他“关注”了200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别多,蹦出来的东西很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网站推荐的话题会起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其实没什么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还有欠缺,“微博是草根媒体,没有把关人,谁都可以发布消息,难免真假难辨。所以,微博只能作为传

5、统媒体的补充。”此外,很多名人开微博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自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微博信息海量,政府不太可能管控,网站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他提醒广大博友,阅读微博时会有风险,还不能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微博的可信度和网络的可信度是一样的。”北京某文化公司执行总编马中才认为,不管渠道是什么,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断,“通过常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就不会太盲从。”调查显示,56.5%的人觉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2%的人“不确定”,20.3%的人觉得“不太可信”。69.1%的人表示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别。闵大洪表示,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并对社会有益,归根结底要依赖传播节点

6、上的人,依赖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选自人民网 本文有删改)注:微博,即微型博客,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19.如何理解“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20.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5分) 21.结合全文,说说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效应?(6分) 参考答案:19.(4分)微博的内容如果有连续性,就能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形成舆论,从而具有了动员和组织作用,就可以对社会事件产生影响力。(每一个划线处为2分,注意要解读“后续环节充分”“核裂变式”“围观”的内在含义)20.(5分)

7、使文章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准确性(2分),科学地反映了微博在中国青年中引起了广发的关注的真实现状(1分),说明他们许多人利用微博参与社会生活,改变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大部分人对微博保持了理性的态度(2分)。21.(6分)微博的作者和关注者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2分)一方面微博作者不要局限于娱乐消遣,要抛弃功利性,传播的内容要真实可靠,要通过微博团结网友,为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共同作出积极的贡献。(2分)另一方面,网友不可以盲从微博,要理性分析判断(或要运用常识去判断),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题。倾听那涛声蔡永祥听涛山,是湘西

8、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天幕低垂,沱江呜咽。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据说是朱元璋为了坏凤凰的龙气,强行改道的。它原来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女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偶尔有一两声哗哗声,那是水欢快的舞蹈。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跳岩,大概是凤凰人为了通行方便建的。两排一高一低间隔着的石头方柱,立

9、在水中,水低时,两排岩柱都可以走,水涨时,从高处走。而水,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了起来,一起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在听涛山的脚下,就有一处跳岩,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

10、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纳传神,句式简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所在地,从前是文人墨客在凤凰休闲观光的场所。前临清澈

11、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蕴涵“从文让人”之

12、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把用野花织成的花环,恭敬地放置在碑上,我深深地三鞠躬,然后绕着石碑转了三圈,以示对沈老的敬仰。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一位历史文物研究学家,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谦亦让”的沈从文!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2007年5月20日,又是一个叫人难忘的日子。15年前捧着沈老骨灰来

13、凤凰的张兆和女士,她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北京移居听涛山。从此,这位曾叫乡下人“喝杯甜酒”的张兆和与沈从文共眠听涛,永远和凤凰的山水、乡情相伴了。离开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我又一次站在跳岩上。此时天色已晚,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这时的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倾听(散文百家2008年第6期)14根据文意,说说沈老为什么“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4分)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答: 一个士兵要

14、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答: 16结合文中对沈从文的坟茔的描述,谈谈你对沈从文的坟茔“别具一格”的理解。(6分)答: 17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 参考答案:14沈老的作品赞美人性美,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2分)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有了彻悟,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1分)为人低调,谦恭让人。(1分)(共4分。注意原文的提示词:“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15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每点1分,两点都谈到给3分。谈到沈老与沱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可)叶落归根。(1分)沈从文

15、生于凤凰城,爱恋沱江水,葬于听涛山。(1分)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1分)(意思对即可)16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2分)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只有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2分)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一位历史文物研究学家,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小小的一个地方。(2分)(大意如此即可)17文末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由衷钦敬、深切怀念和美好祝福之情。(2分)用比喻、拟人、

16、反复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沈从文与张兆和共眠听涛,永远和凤凰的山水、乡情相伴的情形。(2分)同时,呼应开头,照应标题,小结全文,深化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曲阜寻根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

17、敬而远之的份儿。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的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揭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寻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

18、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之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孔子手植桧相传有二株,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孟子用“大成”、“金声而玉振”为孔

19、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然而,定型的东西似乎难以同自然生长着的东西比高低,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里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其地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

20、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君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摘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14文中多次写到大成殿。问:(1)全文共写了大成殿的哪些方面?(2)大成殿在文中的象征意思是什么?(6分)15作者站在大成殿前,“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原因有哪些?(4分)16作者给文章命名为

21、“曲阜寻根”,根据全文,分条陈述作者在曲阜寻到的根的具体内容。(6分)17文章在未尾写到“去年秋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联系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14(6分)写了大成殿在全国的地位、题字、命名等内容。(3分)大成殿象征着孔子被历代皇帝朝廷和显儒们捧奉成神圣威武的形象。(3分)15(4分)圣人离我弥远的原因是历代权贵显儒的捧奉定型,使孔子失去了亲切感和人情味,只剩下恭敬威严。(2分)寻根失落的原因是孔子之学没有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发展和创新,只是陈旧落后,失去生机和活力。(2分)16(6分)(1)孔子及其学说,是中国千年文明的文化之根。(2)孔子作为普通人的亲

22、切形象是孔子作为圣人偶像的根。(3)孔子的降生地尼山及其智源溪,是孔子的根。17(6分)(1)写“水井”是为后文联想少年鲁迅的自然趣味作铺垫。(2)用鲁迅故居中的水井与孔子故宅中的古井作对比,对照出孔子故宅及其古井被神圣化后只有威严恭敬没有亲切自然的缺憾。(3)与前文第三自然段鲁迅的叙写相照应,使全文结构完整。(4)委婉含蓄地显示了全文的主旨,间接地表达了当今如何看待伟人和伟人之学的思想感情。(答出第二条第四条,每条各给2分,答出第一条和第三条中的任意一条,给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

23、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改秘书丞,历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著为令。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却,帝独用士逊。再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明道初,进中书侍郎兼兵部

24、尚书。明年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以兵部尚书入相,封郢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25、庙去城过一舍 去:距离B. 士逊彻盖 彻:撤去C. 再拟辄见却 却:退却D. 不独闵幽闭 闵:怜悯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士逊做射洪县令的时候,安抚使到梓州去,问知州下属官员有没有才能?知州说张士逊的才干最大。B. 张士逊认为,科举考试中与考官有亲戚关系的考生应该在另外的考场考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C. 发生蝗灾,张士逊请求免除自己的官职应对天灾,皇帝没有答应,他之后又请求把自己的官职降低一等。D. 张士逊上朝时遇上辇官带着家人拦住宰相、枢密院官员喧闹,他因马受惊而摔伤,随后不得不退休。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

26、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2)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8. 从张士逊做地方官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为官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5. C 6. B 7. (1)转运使下文书调张士逊治理郪县,百姓遮住马头,让他无法离开,转运使于是听从百姓意见,让他回到射洪县续任。(2)张士逊见紧挨黄河的几个州正缺乏粮食,就核算多余的粮食借给贫民,约定来年有了粮食再还到阳信,公私都感到非常便利。 8. 有治理才干,政绩突出;宽厚处政,爱民忧民。【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

27、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却”前面的“见”(表被动)可知,“却”应是“拒绝”“否决”的意思。故选C。【6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文章内容,仔细辨析细微差别。题中B项,“科举考试中与考官有亲戚关系的考生应该在另外的考场考试”理解有误。原文“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从文中来看,是张士逊在有亲戚参加考试时“请避去”。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

28、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第(1)句注意:檄:下文书;移:调动;去:离开;因:于是;听:听从。第(2)句:方艰食:正缺乏粮食;期:约定;输:送、还;利:意动用法吗,感到便利。【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景物或物象特征的分析等,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此题要求概括张士逊做地方官时为官的特点,考生要以“做地方官”“为官特点”为筛选标准,去原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通读全

29、文可知,原文主要介绍了他在射洪、邵武、阳信等地方为官的经历,从射洪百姓对张士逊的态度、其他官员对张士逊的评价、把余粮借给贫民约定来年再还等可以看出他很有才干,治理地方政绩突出,从张士逊亲自为民祈雨这一事迹中可以看出他爱民忧民。【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张士逊字顺之。淳化年间考中进士

30、,调任郧乡县主簿,升任射洪县令。转运使下文书调张士逊治理郪县,百姓遮住马头,让他无法离开,转运使于是听从百姓意见,让他回到射洪县续任。安抚使到达梓州,问下属官吏有无才能,知州张雍说:“射洪县令,是才干最大的。”担任邵武县令,因为宽厚而受到百姓爱戴。以前他管理射洪县时,因天旱,他在白崖山陆使君祠祈祷下雨,不久就下了大雨,张士逊立在庭院中,等到雨下够了才离开。到这时,邵武县也发生了大旱,他又到欧阳太守庙祈祷下雨,庙距离城超过三十里,张士逊乘车去时去掉了车盖,到雨下足了才归来。改任秘书丞,历任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举荐他担任监察御史。国家贡举最初使用把考生名字糊住的方法,张士逊担任诸科巡铺官,因

31、为考进士的人中有自己的亲戚,就请求回避,真宗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从此以后,凡是有与考官有亲戚嫌疑的考试的人都要另设考场,另派考官,这被写入法令。中书省拟定人担任江南转运使,拟定了两次都被否决了,皇帝独独任用了张士逊。两次升迁担任了侍御史,调到河北任职。黄河水冲击棣州,皇帝下诏把州府迁到阳信,商议的人担忧粮食太多,不能迁移。张士逊见紧挨黄河的几个州正缺乏粮食,就核算多余的粮食借给贫民,约定来年有了粮食再还到阳信,公私都感到非常便利。明道初年,升任中书侍郎兼任兵部尚书。第二年大旱,发生蝗灾,张士逊请求按着汉朝旧例下诏免除官职,未被答应。等到皇帝自行降低自己的尊号,张士逊又请求把自己的官职降低一等

32、,来回应上天的变故,皇帝安慰他勉励他。宝元初年,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担任宰相,封为郢国公。张士逊和其他辅臣上奏事情,皇帝神色从容地说:“我前些日子把宫人放出宫去,让她们自由,不仅仅是怜悯她们幽处禁闭之苦,也是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啊。近来又有人献上双胞胎女子,我推辞而没有接受。”张士逊说:“这是有盛德的事情啊。”康定初年,张士逊上言说禁兵长时间戍守边疆,他们的家都在京城,有些人无法生存。皇帝命令内侍列出指挥使以下的官兵,把他们依次分出等级,拿出宫内所藏缗钱十万赏赐他们。等到挑选辇官担任禁军,辇官们携带着妻子儿女拦住宰相、枢密院官员上诉喧闹,张士逊正去上朝,马惊,把他摔下地。当时朝廷有很多事,张士逊在相

33、位上提不出主张和办法,谏官韩琦议论说:“政事府难道是养病的地方吗?”张士逊内心不安,多次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于是(皇帝)授予他太傅一职,封他为邓国公,让他退休。5.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4-7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

34、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35、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口钱:人口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年岁不登 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恨与 恨:遗憾 C.以宽繇役 宽:放宽。 D税良民以给之 税:赋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 ) 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数虚己问以政事 天子过天道

36、,其日久矣 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宜免为庶人廪食 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37、。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参考答案: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案解析】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税:征收赋税。【参考答案】(3分)D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没有直接表明贡禹的耿直。【参考答案】(3分)B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8、。 【答案解析】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本题中并不是因为挽留他才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参考答案】(3分)C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案解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参考答案】(1)(后来贡禹)又被推举为贤良,任河南县令,在任一年多,因公事被府官指责,被迫脱帽谢罪。(“举”、“为所”两处被动,各1分,“谢”1分,译出大

39、意2分) (2)我八十一岁了,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准了,不能再(对国家对朝廷)有所贡献了,(我就是)所说的有损朝廷形象的人了!(“有”、“聪明”、“补益”,各1分,译出大意2分)附:文言文译文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而著称,被征召为博士,任凉州刺史,因病辞官。后来又被推举为贤良,任河南令,在任一年多,因公事被府官指责,被迫脱帽谢罪。贡禹说:“帽子一旦摘下,岂能再戴!”于是辞官而去。 汉元帝即位不久,征召贡禹为谏大夫,多次屈尊向他询问政事。当时,年成不好,农业歉收,各郡县封地处境困难,贡禹上奏说:“现今大夫僭越诸侯,诸侯僭越天子,天子超越天道的情况由来已久了。承接衰微的局面,

40、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这一切都指望陛下您了。”元帝很欣赏贡禹的忠诚,就下令,升任贡禹为光禄大夫。 不久,贡禹上书说:“我八十一岁了,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准了,不能再对国家对朝廷有所贡献了,我就是所说的有损朝廷形象的人了。希望能辞去官职,返回故里,若能如愿,便死而无憾了。”元帝批示说:“朕因为先生有伯夷的廉洁,史鱼的刚直,遵循经义据守古道,不盲目屈从世风,孜孜不倦为民请命,是当今俗世少见的高尚贤良的人,因而亲近先生,希望先生参与国政。如今还没来得及多听听先生的惊世之论,先生却说要隐退,难道是先生有什么遗憾不顺心的事吗?”此后一个多月,任贡禹为长信少府。正赶上御史大夫陈万年去世,贡禹便

41、接替他担任御史大夫,列于三公之位。 自贡禹在朝为官后,多次评论政事得失,上书数十次。贡禹认为,古时人民没有赋算口钱的负担,从汉武帝征伐周边少数民族起,开始向老百姓征收重赋,百姓生养儿子长到三岁,便要开始交纳口钱,因此百姓十分困苦,以至于出现生下儿子便杀死的现象,实在是很悲惨可怜。应当规定小孩七岁换牙以后再交口钱,年满二十岁再开始交纳赋算。贡禹又建议说各处行宫别馆以及长乐宫的戍卫人员可以削减一大半,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再有各官府的奴婢总共有十多万人,他们终日游戏玩耍,无所事事,还要靠征收百姓的赋税来供给他们衣食,每年费用达五六万之多,应当将他们免去奴婢身份成为庶人,给他们吃的,让他们代替关东戍

42、卒。 皇帝下诏,命令百姓生孩子七岁后再开始交纳口钱,这个规定从此开始。又停用了上林宫馆中那些皇帝很少临幸的处所,将各诸侯王庙的卫兵减少一半。其他方面元帝虽没有完全听从贡禹的建议,但很赞赏他的质朴耿直之心。贡禹又上疏,要求罢除郡国的宗庙,制定汉家宗庙亲尽则毁的礼制,都未能实行。 贡禹任御史大夫几个月后去世,元帝赐钱百万,任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略6. 文言文阅读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

43、,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44、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B.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C.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