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永州市易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095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易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易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易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易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易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永州市易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春声和春深林斤澜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

2、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噜嗦什么呢,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

3、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响。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这是春声。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

4、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在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田,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

5、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蒙蒙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

6、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遇上个外国风景油画展。我没有多少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这是春深了。13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5分)A拟

7、声词“苏苏苏”和“沙沙沙”的不同表明作者与弟弟对故乡的记忆或怀念的不同。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D“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E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间。14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4分) 15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13.(5分)BD 14.(4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

8、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 15.(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13.解析: A项正确,原文是“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B项错,此处的“欣赏”是赞赏的意思,那么,与原文“惹翻了我的爱心”、“不过我不爱”等表述不符,也没有“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的作用。C项正确,原文是: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D 项错,不存在“一动一静”,混淆点在如何理

9、解文学作品中的“动、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自然更没有根据了。E项正确,这种空泛的评价对一篇散文来说总归是正确的。14.解析:回答本题,关键要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 “”前后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角度来描写映山红。现在要回答“是怎样描写”的,即方法、手段。空间角度,主要是列举了一些地点;时间角度,主要是抓住“当天发干”、“残”、“全副精神又出来了”、“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的特点。再归纳,就可以得出答案了。15.解析:在写“春声”的时候,主要表达思乡的情感。当然,人所谓的思乡许多时候思的是童年的生活,所以自然也有对少年生活的怀念。到了“春深”,就很复杂了。除了这些外,还有“

10、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的报国之情。还有映山红的“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体现的生命力以及暗含的对未来怀着的希望、憧憬。这种憧憬还表现在“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手冷望天”等处。对散文情感的把握关键在于对文章“散”出来的那些内容的理解,说到底还是在于对散文特点的真正认识。在从头到尾的阅读流程中,我们要时时留意作者随着思路的展开情感是如何调整变化、深化、升华的。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村庄上空的鸡鸣孙守名鸡鸣,是一座村庄的灵魂。四更天,就有了零零散散的鸡鸣。王记豆腐的主人六子赶紧起床,将头晚已做好的豆腐搬上破旧的三轮车,他要赶往十里外的武马屯,豆腐一到,

11、不消半袋烟工夫就会被争抢一空。铁匠铺子也早早开了门,李老黑搬出两大坨铁块,将炉火燃旺,准备在上半晌敲打出六副犁铧头五更天,零散的鸡鸣变成了万鸡酬唱,一村连一村,一庄通一庄。清脆,美妙,冲破沉睡的暗夜,迎来苏醒的黎明。半座村庄亮起了灯光,赶早的商贩,晨耕的老农,家有学童的村妇,都早早地忙着各自的活计,有条不紊。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今早还是如此。村庄驱散了晨雾,逐渐变得清晰真实起来。榆柳婆娑,桃李掩映,枣树缀满了希望,石榴绽放出笑容。东家的梨花猫踮着小脚跳过西家高耸的门槛,用一双毛眼直呆呆地盯着对面跑来的公鸡;北家的初生牛犊扯断缰绳奔进南家的庭院,怯生生地伸颈长哞。卖香油的敲着梆子穿东街走西巷,磨

12、菜刀的挑着挑子吆喝着穿行于胡同深处。邻村的唢呐声呜呜咽咽地飘来荡去,引得银发须髯的老人流下伤怀的眼泪。例外的,只有商家新婚不久的儿子和媳妇还没有起床,只气得老爷子在鞋帮上磕着烟袋,不咸不淡地骂道:“也不害臊,太阳要晒糊腚喽!”其实,商家老爷子的话并不准确。你看,太阳没出,却风起,云涌,接着,雨就哗哗啦啦地下起来。雨来得急,横跳竖跳的人们呼呼啦啦地往家跑,跑不迭的,随便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钻进去,回头,望雨,展笑。整座村庄笼罩于迷离朦胧的烟雨中,北方的村庄也就有了江南的神韵。一把油纸伞,袅袅娜娜地走出古旧的胡同,那是一副令人神往的风景图。伞下窈窕的女子是谁家的姑娘,她有着怎样的经历,她的微笑,她

13、的心思,她的过往和未来,她的让人捉摸不定的眼神遐思了再遐思,向往了再向往。她是唐诗宋词的意象,还是明清山水画中的神来一笔?转眼间,暮色渐起,雨止了,风停了,村庄也变成了一位刚出浴的少女,美艳,清灵,翠曼。三两点灯光闪闪烁烁,几家的学童汇拢到街上来,东也奔西也跑地玩着各色游戏,嬉笑声,欢闹声,一片连成一片,传遍一座又一座村庄。王六子骑着破旧的三轮车摇摇晃晃回村来,他的下半晌是在邻村的一家小酒馆里度过。四碟小菜,一壶老酒,咂咂喝了好几个时辰。酒馆的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闲聊,东家长西家短,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李老黑先将下地干活的老爹送进院落,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关闭了燃了一天的炉火。他的妻子在后院早已

14、支起了桌案,简单的几个小菜,一壶京东老白干。暮色变得浓重起来,村庄又一次隐没在沉沉的暗夜中。一天就这样过去,无数的一天叠加成岁月,岁月连着朝阳、晚霞,还有那声声清脆悦耳的鸡鸣。自从有了村庄的那一天起,就有了破晓而起的鸡鸣。鸡鸣只属于村庄,它是村庄的象征。有了鸡鸣,沉闷的村庄便有了灵性。鸡鸣将村庄的时空切分得规规整整,可以没有晷刻漏盘,可以没有怀表时钟,却唯独不能没有鸡鸣。响亮的鸡鸣唱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踏着晨光,和着鸡鸣的节拍走离了村庄,去寻找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一个个耄耋老人伴着鸡鸣的酬唱安祥地合上了双眼,走完了一生艰难而又坎坷的路程。村庄破旧了翻新,翻新了再破旧。

15、村头的柳叶黄了一年又一年,村庄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鸡鸣,还是那么执着,每一个黎明都在村庄的上空回荡。村庄老了,古井消失了,池塘堙没了,千年古槐毁于风雨,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梦中的风景。只是零星的鸡鸣还在,依然在每天的黎明,嘶哑迷离的叫声中让人越发感到凄怆和悲凉。岁月红尘易老,古旧的村庄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鸡鸣不再,小巷不再,榆柳桃李不再,只有细细密密、缠缠绵绵的秋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地落个不停,落在时光不展的废墟上,落在淡淡忧伤的梦境中,落在乡村流浪者的心扉上若干年后,那些辗转行走于天南地北的游子还时不时回到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没有了鸡鸣,他们就失去了心魂。溢满泪水的双眼迷茫地打量

16、着沧海桑田,重重地叹口气,拖着沉重的脚步,心情复杂地地再次远离村庄。鸡鸣只属于村庄,属于那些流浪者的故乡梦。(选自文荟2014年7月25日)19.简要分析“鸡鸣,是一座村庄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 20.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1)榆柳婆娑,桃李掩映,枣树缀满了希望,石榴绽放出笑容。(2分)答: (2)她是唐诗宋词的意象,还是明清山水画中的神来一笔?(2分)答: 21.这篇文章语言表达和构思方面有何突出特色?(4分)答: 2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19.内容方面:照应文章题目,是全文的

17、线索,交代古旧的村庄是鸡鸣的生存环境。结构方面:和结尾照应,为文章讲述村庄上空的鸡鸣作铺垫。总领全文,点明文章的主旨。20(1)运用拟人和对偶的手法,写各种树竞相绽放美丽,突出表现了村庄生机勃勃的景象。(2)运用比喻的手法,捞车迷离朦胧的烟雨村庄中人物的意境之美,表现了作者对北方村庄的喜爱。21. 诗化的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妙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凝练整齐;简约精巧的构思,形散而神聚;抓住了北方乡村的典型特征,细腻描摹出了乡村的风土人情,感情真挚饱满。(每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22.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对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的怀思和伤感;对远

18、离故土的游子思乡的赞叹;对商品大潮冲击乡村生活现状的忧虑。(答出三点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沧,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 亡国和王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懑。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

19、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目表明他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 大学 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20、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

21、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 “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

22、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B. 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即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C. 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入的自我检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D. 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超在顾炎

23、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倾,都有责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这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议论。C. 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D. 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24、。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B. “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纣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个人修养大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D. 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5、参考答案:1. B 2. B 3. A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

26、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B项曲解文意, 由原文“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又是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错。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B 项曲解文意,“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错,原文是“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符合的一项”,错

27、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B项曲解文意,与文章内容不符。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A项曲解文意,选项中 “ 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的说法绝对,原文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由此可知A项错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28、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又不肯竟学 竟:竟然B. 毋妄言 妄:狂妄 C. 梁以此奇籍 奇:使动用法,使奇怪D. 皆已惮籍矣 惮:畏惧6.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 项籍者,下相人也 B.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C. 毋妄言,族矣 D. 封于项7.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9、( )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D. 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8.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3分)项

30、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4分)(2)断句(3分)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参考答案:5. 解析:D;A完毕B胡乱C意动用法,认为出奇6. 解析:B;A判断句,C否定句,D不是判断句也不是状语后置句.7. 解析:D, “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他(秦始皇)可以被取而代之.8. 解析:B,文中项羽并没有学完兵法。9项籍是下相人,字羽。(3分)(得分点:句式,句意)项籍少年的时候,学习文字,还没有学成,就丢弃不学了;又去学习击剑,又没有学成。(4分)(得分点:“书”“去”“剑”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2)解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断对一个一

31、分)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

32、,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

33、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B. 以荫登第,调郴尉 登第:应试得中。C.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济时:拯救时世。D. 帝幡然而改 幡然:很快而彻底地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B.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C.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

34、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D.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B. 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C. 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D. 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

35、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2) 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参考答案:8. A 9. C 10. D 11. (1)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2) 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持节:拿着符节。故本题选A项。【9题详解】试题

36、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按主谓宾断句。“船当以备缓急”的意思是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备”的对象是偏义复词“缓急”。所以应在“缓急”后停顿。排除B D项。“兵非有旨不敢遣”的意思是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兵”的意思是“军队”,作句子的主语,所以要在“兵”的前面停顿

37、,排除A.项。故本题选C项。【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主张割城是实,但并无降金之心。故本题选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38、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以”:“用”;“晓”:“开导,使知道”;“折节”:“改变当初行径”;“长者”:“性情谨厚的人”;省略的主语。第二句关键点:“智虑”:“智谋”;“经画”:“谋划”;“但”:“只”;“蹙”:“紧急”;“诚”:“确实”。【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39、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 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丧父听到人家说到父亲就悲伤地哭泣。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

40、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

41、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

42、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 “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郁离子序徐一奚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

43、,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

44、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 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

45、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落网方务治兵 闽: 统兵在外的将军B. 累建大议 建: 提出,倡议C. 本乎仁义道德之懿 本: 根本D. 明乎吉凶祸福之几 几: 苗头,征兆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